登陆注册
11214800000003

第3章 幼儿期(1~3岁)——孩子习惯初培养阶段

我们将1~3岁的孩子称为幼儿期。这个时期是孩子动作和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父母往往对孩子这时的动作和语言都非常关注。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从单纯地依靠成人喂哺过渡到了自己独立进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何让孩子迅速地独立起来,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

了解幼儿期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纠正他们的不良心理,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对孩子的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我们没有必要为他们的一两句脏话而伤心,也不要为他们的一时没有礼貌而头疼,更不要见不得孩子吃苦!对于孩子的种种不良迹象,我们都不要大吃一惊,而要理解他们和帮助他们。

要知道,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初级阶段,也是他们认识事物的初级阶段。我们不能把孩子简单地归类,而是要引导他们,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态。

幼儿期孩子心理发育特点

了解幼儿期孩子的心理发育特点,有利于家长熟悉和把握孩子的个性,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各种能力!生活中,我们经常为幼儿期孩子的种种不良表现而揪心,可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幼儿期的孩子经常出现的一些让父母感到难以理解的行为,一般都是正常的现象,这是孩子心理发育的主要特征。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见孩子有如下表现:

违拗

幼儿时期的孩子开始有了自我控制感,他们往往会在某一个时间里表现出极端的反抗行为。比如,他们会对家长的任何问题都回答“不”。这时候很多家长会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了威胁,担心孩子将来太叛逆,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其实,这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常的心理表现,家长对此应表示理解和尊重。如果家长能够理解和尊重孩子,孩子的反抗阶段会很快度过,反之,家长越强迫孩子服从命令,孩子越会表现出违拗行为。因此,解决孩子违拗行为的好方法是避免让孩子有回答“不”的机会,例如,家长不要问“你想吃饭吗?”同时,要让孩子有选择的机会,以满足其自我控制的需求,例如,“该洗澡了,你想用红色的毛巾还是黄色的毛巾”等,孩子会做出选择,而不是反抗。

发脾气

几乎每个家长都经受过幼儿时期的孩子发脾气,他们大发脾气的时候,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甚至能屏气直至缺氧昏倒,这在生理上是无害的。发脾气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因为幼儿已经独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只不过还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或合适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发脾气常常是由于疲劳,如在睡觉前或长时间外出。或是由于家长对他们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没能满足或反复批评孩子的某些行为。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家长应懂得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正在发脾气的孩子最好的处理方法是不给他以特别的注意,但应避免孩子自我伤害。事后家长应安抚孩子,给其洗洗脸和手,给玩具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不惩罚孩子,但要告诉他这种行为不可取。如果发脾气是由于成人拒绝孩子的要求而引起的,成人则应坚持原则。

依恋

幼儿期的孩子都依恋父母,这种依恋表现的形式是不相同的,亲子依恋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安全型:这类孩子跟母亲在一起时,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玩耍,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出明显的苦恼和不安;当母亲回来时,立即寻求与母亲的亲密接触,继而能平静地离开,只要母亲在其视野内,就能安心地游戏。

回避型:这类孩子对母亲在场或不在场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并无忧虑表现;母亲回来了,往往不予理睬,虽然有时也会欢迎,但是短暂。这种儿童实际上并未形成对母亲的依恋。

反抗型:这类孩子当母亲要离开时表现出惊恐不安,大哭大叫;一见到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当母亲去迎接孩子,如抱起时,却又挣扎反抗着要离开,还有点发怒的样子,这类孩子对母亲的态度是矛盾的。他们即使在母亲身旁,也不感到安全,不能放心大胆地去玩耍。

良好的亲子依恋应该是一种积极的,充满深情的感情联系。幼儿期所依恋的人出现会使他们有安全感,有了这种安全感,孩子就能在陌生的环境中克服焦虑或恐惧,从而去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并尝试与陌生人接近,这样就可使孩子视野扩大,认知能力得到快速发展。母爱与感情依恋是孩子心理发育的“营养剂”,各种教育环境刺激是心智潜能的“开发剂”。

同时,心理学家还指出,母亲和婴幼儿时期的孩子交往的态度和行为可以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和本身的态度,也是影响孩子形成不同行为的主要因素。比如,那种负责任的、充满爱心的母亲,其孩子常为安全型依恋;反之,则可能是反抗型或回避型依恋。对于孩子来讲,从0.5~1.5岁是形成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期。母亲是否能够敏锐而适当地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积极地跟孩子接触,正确认识小孩子的能力及性格等等,都直接影响着母子依恋的形成。

首先,要满足这个时期孩子生理上的饥饿感,其实就是当孩子饿了的时候给孩子吃的,能使孩子的心理上产生快乐,这是他们体会安全的源泉。其次,不要长时间离开自己的孩子,不要忽略和孩子之间进行肉体上接触,比如抚摩,做宝宝体操等育儿方法,父母亲都要学会尝试,并懂得给孩子更多的爱抚和鼓励!无论是充满感情的言语表达还是搂抱、亲吻等身体的接触,都别吝啬。要知道,孩子是一个爱的“消费者”。一个以母亲为核心的稳定的养育者,对儿童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要避免隔代抚养,因为老人大多文化较低、老传统较深、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为了精心养育子女,母亲常辍学和请长假直至孩子3岁进幼儿园。

在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如果孩子已经上了幼儿园,则可以向老师询问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比如是否坐得住,是否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事,是不是课堂上有一些小动作、不听话等问题。一般来讲,这个时期的孩子因年龄的问题,经常不能集中注意力,他们会表现为多动、东张西望,不能记住老师说的话,经常是只顾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他们在运动能力上,有的人会表现出爱摔跟头、不会走平衡木、爱转圈而从来不感到晕、管不住自己等等。这样的孩子要通过训练前庭平衡能力来提高注意力,而不是惩罚他们。

同时,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动作是否笨拙、磨蹭、自理能力差。一些孩子小时候没有经过足够的爬行训练,因而造成本体感差,身体协调性差,这些孩子需要训练他们的运动协调性来提高动作速度和反应灵敏性。

对于幼儿期的孩子,很少有父母会关心他们的情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在孩子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因为他们不会隐藏自己的心理。一些孩子适应能力差、爱哭,不愿上幼儿园,不合群,胆小敏感,退缩,不敢向老师提要求,有的孩子爱打人、咬人、惹人,尤其是剖宫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对这样的孩子要进行触觉训练,如玩水、玩土、玩沙子、做垫上运动、亲子皮肤按摩训练等。

“专家提醒”

幼儿期的孩子开始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但孩子的心理及语言能力往往会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比如,内向的孩子很难和别人很好地沟通,父母一定要及时发现孩子的内向、孤僻、不爱说话、不善于与别人沟通等问题。对孩子的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以免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再比如,孩子口吃、发音不清、话多、爱重复、表达不清、自言自语等问题也往往是心理问题造成的。对孩子的这些问题,父母一定要加强训练,训练中要多加鼓励和表扬,不要讽刺打击,更不能放弃对他们的训练,必要时要找心理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如何教育“左撇子”的孩子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又聪明,可是如果孩子是“左撇子”,父母的烦心事就来了!“看,又用左手了!”“不用左手不行吗?”啪,一巴掌打下。

“我只有把你的左手指捆起来了。”

“好好使右手,给你买巧克力。”

“咳,真拿你没有办法,你就是要用左手!”

这样的情景或许大家都不为奇怪,很多父母都在用尽心思,要把孩子用左手的习惯改过来。而也有的父母一点都不着急,因为不是有专家曾指出,“左撇子”的孩子更聪明吗?

那么,左撇子该不该强行纠正呢?

许多医学心理学家认为,左撇子孩子不宜强行纠正。从生理上说,左撇子不是病,完全是一种正常的发育情况。人类大脑左、右半球分工不同,左脑主管语言、逻辑、书写及右侧肢体运动,而右脑主管色彩、空间感、节奏和左侧肢体运动。在频繁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人的左脑得到更多刺激,使左脑相对发达于右脑。左撇子天生右脑为优势大脑,左侧肢体的活动又使右脑得到锻炼,促成大脑左右半球同样发达。这种情况对促进小孩大脑的发育是非常有利的。

相反,若强迫左撇子改用右手,使孩子已经建立的大脑优势半球从右侧改为左侧,常常会造成原有的语言中枢混乱,最常见的症状是出现口吃现象,也有的孩子唱歌走调,发音不准。著名科幻小说家倪匡就是一例,此君写起文章来如行云流水,说话快似连珠炮,放慢速度却说不出来,结结巴巴。原来他小时候也是个左撇子,被强行矫正,受了“脑伤”,变得说话慢了不行,而且据说至今仍左右不分。

英皇乔治六世则是更典型的另一例,他虽贵为一国之君,议论国家大事时却张口结舌,多少有些丢皇家颜面。这就是小时被迫改用右手而种下的恶果。

强行纠正左撇子有时会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一位6岁的患儿不得不进入特殊教育中心,接受脑功能恢复治疗和特殊的训练。专家介绍说,他生下来是个左撇子,长到4岁,家长看不惯,采用各种办法对其进行强制性矫正。不幸的是,孩子的“右撇子”没形成,反而把原来的“左撇子”也弄丢了,左右脑功能失调,大脑整体功能受到严重伤害。这种病例要恢复孩子的脑功能,难度就比较大了。

为什么强行纠正孩子的左撇子会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负面影响呢?其实,左撇子的孩子往往会想:“我用左手得劲儿,右手却不听使唤,既写不好字,也拿不好筷子。为什么偏偏不能使用左手呢?”对于左撇子孩子的这种疑问和意见,家长是可以理解的,但往往难以给小小年纪的孩子一个合适的解释。左撇子孩子总是在担心“又要挨打挨骂了。”他们对使用左手似乎有一种罪恶感,每逢受到指责时,就像作了什么坏事被发现似的,吓得心惊胆战。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孩子的挫折感、罪恶感、劣等感都郁积在胸,势必影响其心理健康发育,使孩子智力发育迟滞,甚至神经质。那些心理更敏感的孩子,对于外界对他们天然的不可抗拒的用手倾向的挑剔指责迷惑不解,变得不那么自信,处理问题犹豫不决,严重的可能会产生走投无路的绝望感。这一切对孩子人格和智能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美国哈弗医学院作过一项试验和调查,强迫孩子改用右手的成功率仅有5%,其余95%的孩子在心理上产生的阴影能影响其一生。

所以,当父母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就不要再逢人便说:“这孩子,真没办法!老是用左手……”这样的话很可能使孩子产生一种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怪物”之感,诱发自卑或自惭,严重影响心理健康。作为家长,应让孩子明白:左撇子并非低人一等。

调查表明,世界上约有2/3的左撇子是男性。父母双方都是左撇子,其子女肯定有半数也是左撇子,说明左撇子具有遗传性。但并非所有的左撇子均与遗传有关,因为至少有84%的左撇子其父母不是左撇子,12%的孪生子中一个不是左撇子,另一个是左撇子。这说明有的左撇子是学来的。研究指出:左撇子是因为睾丸激素太多或胎儿期对睾丸激素太过敏造成的。睾丸激素使得大脑右半球占支配地位,结果使人成为左撇子。

左撇子就一点坏处都没有吗?其实不然,根据统计,左撇子儿童发生意外事故,如跌跤、被尖锐硬物割伤、运动中受伤的可能性,要比正常孩子手大一倍多。其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左撇子的脑结构决定了其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稍逊于右撇子,如左撇子儿童一听到声响,不管来自左方还是右方,往往把头一律偏向左侧。正因为如此,他们走路、骑车、溜冰时较易摔倒;二是因为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用品都是按照右手的使用方便设计的,如文字的排列、书法的次序、门锁的安排、交通规则、握手的方式等,这些都会给左撇子带来许多不便。因而,对左撇子儿童要特别注意安全教育和适应能力的培养。

对这些孩子进行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说要强迫他们使用右手,因为强迫左撇子改用右手是有一定害处的。比如会造成左脑负担过重,左右脑功能失调,右脑功能混乱等,阻碍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强行纠正左撇子还可能造成孩子口吃、语音不清、唱歌走调、阅读困难、智力发育迟滞,甚至神经质。因此,对习惯用左手的孩子,家长千万不可去强迫他们改用右手,最好的态度是顺其自然。

那么,我们该如何教育左撇子的孩子呢?

最初父母不要强迫孩子使用右手。有时候妈妈会听见长辈或外人说,左撇子的孩子比较聪明,但是个性比较叛逆!这其实是无稽之谈。当宝宝一两岁的时候,妈妈可以试着把东西放在孩子的右边或右侧,尽量制造宝宝多使用身体右半侧的机会。到了孩子3岁以后,他使用左手或右手的习惯已经很明显了,此时就应该让孩子顺其自然。

虽然说强迫孩子改变用手习惯,还不至于会阻碍孩子的发展,但长久下来让孩子处于挫折与无助感中,容易造成孩子说话结巴、神经紧张、情绪不安等等不良反应,相信这都不是妈妈们乐见的事。至于左撇子学写字的问题,妈妈们不用太担心,孩子在刚开始学写字时,的确会有写出来的字是左右颠倒的情形,但是只要请孩子多观察几遍自己写的字和书上的字有哪里不同,孩子很快就会自我纠正,以后写错的机会也会越来越少。

当我们接受孩子的“左撇子”现象后,我们就应学会接纳孩子。不过我们的确可以多刺激孩子不常用的那只手,左撇子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学着用右手捡球。同理,惯用右手的孩子可以学着用左手捡球。因为在双手操作中,孩子同时也刺激了左脑和右脑的活动,多刺激脑部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帮助。不过,遇到宝宝要操作精细动作时,例如,吃饭、画图等时刻,我们别强迫孩子一定要左右开弓“右手写字、左手做事”。

下面推荐几个适合“左撇子”孩子玩的小游戏:

摆弄

递给孩子的右手一块小积木,然后再递给他右手另一块积木,教他将原先右手拿的一块积木递给左手,再用右手拿你给的另一块积木。两手都拿到积木时,大人也双手各拿一块积木,做放下拿起的动作,让孩子模仿。

敲打

大人示范用右手将一块积木对着地板或其他地方敲出声响,让孩子听后也模仿用右手敲打的动作。

俯卧支撑练习

使孩子俯卧,两臂屈肘于胸前,鼓励、诱导孩子将头、前胸抬高,直至能用一只右手支撑身体抬起头,每日数次。

画圆圈

给孩子准备一张大纸放在桌上,让孩子右手握蜡笔,左手扶纸,在纸上涂鸦。父母示范在纸上用右手画圈,然后握住孩子的右手在纸上做环行运动。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用右手画圆圈,这也是第一步。

“专家提醒”

有人问,既然有说法认为左撇子聪明,有必要有意识地把孩子训练成左撇子吗?其实在除非有特殊的需要方面,我们没有必要把孩子培养成一名“左撇子”。左撇子固然有其长处,也有其不足。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他是不是左撇子没有直接关系。而且左撇子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不便不是一下子可以避免的。显然,没有必要一定要把孩子训练成左撇子。

但是,有意识的让孩子做一些左手活动和左侧肢体的运动,刺激右脑,活化右脑,开发右脑的功效,这对孩子大脑的均衡发展更为有利,是应该倡导的。

如何纠正孩子的嫉妒之心

人嫉妒的范围也是很广的,包括嫉妒人,嫉妒事,嫉妒物。手段也多种多样,有的挖空心思采用流言飞语进行恶意中伤,有的付诸手段卑劣的行动。事实上,嫉妒心本身就是一种自私的表现,会使人在处理问题时完全以自己为中心,情绪化反应强烈,自控力差,缺乏理性,很难对事情的利弊做出恰当的判断。

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也不例外。比如,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两三岁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抱起了别人家的孩子,会很快地跑过去,叩叩他的头,或抓他的脚,想把那个孩子支开,并且会立即要求妈妈抱自己。这个时候,大多数的父母会对孩子宽容地笑笑,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虽说嫉妒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可以采取听之任之,放任不管的态度。

因为经常的嫉妒反应情绪,会演变为人格的一部分。有关专家指出,有嫉妒心的儿童,性格怪僻,难与小伙伴相处,若不及时进行纠正,人格会进一步扭曲,灵魂受到污染,理智被摧毁,良知泯灭,长大后很难有融洽的人际关系,给事业、社交带来意想不到的困境。另一方面,孩子嫉妒心过强,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产生诸多不良情绪。这不仅影响孩子的进步,而且对其身心健康极为不利。

那么,孩子为什么会有嫉妒的心理呢?

孩子产生嫉妒心理的原因是多样的,比如和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被老师选为班干部,这时自己的心理就会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看到别人有一支漂亮的自动铅笔,就特别羡慕,千方百计地想得到,否则就耿耿于怀。有的是在竞争中受挫会导致对成功者的嫉妒,因老师对他人的表扬而产生嫉妒……

嫉妒之心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比如,嫉妒对个人,集体和社会均起着耗损的作用,是一种对团结,友爱非常不利的情感。这种缺点如果保留到长大以后,孩子就很难协调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在生活中心情舒畅。嫉妒之心会腐蚀人的灵魂,但是我们的父母往往会忽略了他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伤害。我们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嫉妒心产生的原因,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孩子摆脱嫉妒心的纠缠。

因此,培养孩子宽阔的胸怀,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是父母培养孩子情商的一个重要责任。

一、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首先,父母应帮助孩子提高自我认知水平,发展孩子的内省智能,这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径之一。有些家长一旦发现孩子嫉妒心理,就很生气,故意在他面前说:“你的同学比你强多了,你应该向他学习。”但是,这样做只能加深孩子的嫉妒心,使他对同学怀有敌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家长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有他的优点和缺点,只要你努力,取长补短,不断地超越别人,这样,就会和别人一样优秀。如果家长平时能做到这一点,等于是在抑制孩子的嫉妒心理继续滋生。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他就会知道每个人都会有有限的能力,不可能每个方面都比别人强。

二、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

在培养起孩子的认知能力后,父母可以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这是孩子心理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只有心理成熟的孩子才会自我排解嫉妒心理。

比如,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竞赛性强的游戏,对于处在嫉妒心态中的孩子来说,游戏的作用就在于,能让孩子多一些体验成功与失败交织的矛盾感受。多经历一些这样的心理上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孩子的心理调试机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孩子刚进入角色的时候,父母可以一边让孩子学习游戏规则,一边和孩子一起玩。慢慢地,就试着鼓励孩子跟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如果孩子赢了比赛,家长可以在和孩子一起开心的时候,多问问孩子,他为什么会赢,一个人会一直赢吗?当孩子输了,家长不要表现出一副很难过的样子,应该正确对待这件事情,让孩子明白,在比赛中的输赢是非常正常的。比赛,输了可以再赢,赢了可能会再输。

三、不可忽视言教身教并重的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研究表明,生活在充满嫉妒心家庭中的孩子,因受潜移默化地影响,也往往产生较强嫉妒心。所以,家长要率先垂范,以自己美好的言行来教育孩子。当家长发现孩子显露出嫉妒心的萌芽时,不要严加批评指责,更不能冷嘲热讽,以免孩子丧失自尊,身陷嫉妒的痛苦之中。家长应面带微笑,静静地倾听孩子的诉说,然后和孩子共同分析问题,在和风细雨中化解孩子心中种种不快的阴云,消除孩子因敌对情绪产生的愤怒。理解和体谅,可给孩子带来愉悦感,并能嫉妒转化为激励孩子前进的动力。

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要知道,孩子嫉妒是因为某些方面对自己的信心不足造成的,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帮助他们摒弃嫉妒的好办法。比如孩子爱画画,在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难题向父母询问,这本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有些家长可能会说,为什么你不会,别的孩子会呢?这样做就很容易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产生嫉妒的心理。心理学家指出,缺乏自信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嫉妒心。有鉴于此,家长对孩子每一长处要给予由衷的肯定和赞美,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要善意的指出,让孩子知道怎样做才对。父母的赞扬和理解可使孩子心中充满安全感、满足感和快乐感,大大增加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健康的心理使他们从小心胸开阔,大度乐观,也远离了嫉妒。

五、培养孩子的宽容心

如今的孩子有许多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的。他们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这极易形成以“我”为中心。只有帮助孩子克服这种“自我中心”,才能让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学会接纳他人、理解他人、信任他人。有了宽容心,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才会变得融洽和谐。

“专家提醒”

帮孩子赶走嫉妒之心,需要充实孩子的精神生活,当孩子业余时间里有很多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他们就没有时间去嫉妒别人了。因此,父母应多引导孩子从事有益身心的活动,可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变得充实,情绪愉悦,赶走嫉妒之心。同时,父母要多给孩子创造竞争的环境,使他们遵循公平公正的竞争原则,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懂得如何公平竞争和调整心态。当别人比自己强时,应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努力赶超,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并从中体会到竞争的乐趣。如果孩子的嫉妒之心比较严重,父母可以找心理医生帮助解决,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以尽快帮助孩子走出嫉妒的泥潭。

教育说“脏”话的孩子

看着单纯的孩子从可爱的小嘴中说出难听的“脏”话,身为孩子的父母难免会感到尴尬。这孩子是跟谁学的呢?

有报道称,环境和朋友更加能决定孩子的性格和言谈举止。作为家长,阻止自己孩子的朋友说脏话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需要从孩子的自身开始改变。

刚学会说话不到半年的星星正好赶上过生日,爸爸送给星星一套儿童工具箱,于是,他开始学着爸爸修东西的样子,在自己的小板凳上叮叮当当敲个不停,还不时地说着:“他妈的,这破玩意儿!”

父母听了哭笑不得,这句话显然是跟爸爸学的。让我们仔细想想,我们有时不经意的语言“失足”,会让孩子敏锐地捕捉到“关键词”而津津乐道地加以使用。这个年龄的孩子最喜欢模仿大人说话做事的样子。(提示:就模仿行为来说,孩子未必意识到自己是在说脏话,父母也不必去追究,或做任何评论。但是父母应反省一下,孩子的脏话是从哪里学来的,以后要注意为孩子提供一个清洁的语言环境。)

孩子说“脏”话,其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家长可以从孩子在家中的行为习惯进行控制,比如孩子收看的电视节目,如果孩子天天看不适合的节目,谁能保证他们不会被传染呢?避免孩子接触这些不适合他们的事物?但是这个社会又不是完全的都是纯净的,孩子难免会通过其他的途径了解或看到一些你不愿意他们看到的事物。那么,该怎么办呢?聪明的父母懂得给孩子的心灵装上“过滤器”,有了这个“过滤器”即使孩子听到了脏话也能够埋藏在心里,不会说出口。那么,这些父母采取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方法呢?他们让孩子多看一些关于文明的公益广告和一些模范的先进事迹,看诸如《百家讲坛》的历史类节目,让孩子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孩子就会因说脏话而感到惭愧了。当孩子说“脏”话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只跟孩子说一声就可以了。不仅要多方面让孩子感受文明的意义,父母自己还要懂得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当第一个脏字从孩子口中蹦出时,不少父母会感到紧张,生怕孩子从此学坏。教育学家认为,4岁是孩子说脏话的兴奋期,一般这种情况到上学的年龄会自行结束。它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小插曲,虽然如此,父母还是应该及时纠正孩子说脏话的习惯。对于幼儿期的孩子,他们的身边如果没有人说脏话,他们也就无从学起。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特别强。因此,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是以避免他们接触为主要的教育方式,一旦发现孩子说了,就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孩子懂得说脏话是不好的!

从心理学上分析,孩子说脏话并不是一件多么不好的事情。心理学家分析,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脏话,主要是受以下原因的影响。

对语言的好奇心

孩子都有一种情不自禁的模仿本能,偶尔听见别人说一句脏话,他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就跟着学了。

受父母或者外界环境影响

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难免受到各种不良言行的影响,说粗话也是如此。

被迫骂人

发生了矛盾,孩子以牙还牙;孩子受了欺负,借骂人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眼看着才刚刚3岁的孩子就已经学会说脏话了,父母的心里一定很不好受。但是看着孩子的小嘴巴在那里不停地说啊说啊,好像觉得还很好玩,而且一发脾气就“出口成章”。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父母往往不知道该找谁请教?其实,在生气之余,你不妨想想,孩子为什么骂人,说脏话?因为世上没有无因之果。要知道这个时期的孩子是无意识的,他只是单纯的模仿;他很努力地去模仿别人,并以此为乐,可又不明白所模仿的语句的含义。而作为孩子的父母,就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以帮助孩子改掉说“脏”话的习惯。

一、立即制止孩子说脏话

当孩子在你面前说脏话时,你的态度应是及时地予以制止。如果你一开始就采取否定的态度,孩子就会敏感地从你的眼神、表情和语言中捕捉到信息:“这句话是不可以说的!”因此,这个方法在一开始还是容易奏效的。

二、积极暗示孩子不要说脏话

一般来说,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自我意识尚未分化出主体与客体。所以,当你问他:“骂人好吗?”他一般会答你:“不好!”这是因为在他的自我意识中,骂人说脏话的是别人做的,不包括他自己。他说这些脏话,只是在模仿,觉得好玩而已。

因此,父母不要从道德品质的角度去衡量这件事,而应积极暗示孩子:这种行为是不对的。虽然这时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完善,但如果他也认同“骂人是不好的行为”,那么,我们就有下一步说服教育他的可能。

三、对孩子的脏话进行淡化处理

当你试过了以上两种方法,也对孩子讲了道理,可孩子有时还是会不自觉地溜出一两句脏话,这应怎么办呢?

这时,你不妨先表明你的否定态度,接着就不再理睬这件事,你可以走开、保持沉默或继续做你手中的事情,以此让孩子感到:说脏话并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说脏话并不好玩,这样,他才会自动减少说脏话的次数。

四、和孩子一起分析脏话的内容

孩子说脏话是有内容的,而他们自己往往并不知道脏话的含义,比如3岁的雯雯要求妈妈给她买个小玩具,可妈妈不同意,于是雯雯便生气起来,边跺脚边冲着妈妈大叫:“你是个笨猪。”看,当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会使孩子遭遇到很大挫折,他们通常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发泄心中的不满。这时,他们应该很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他们就是要用这些脏话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父母在大庭广众之下,听到孩子这样说话,都会感到尴尬,但千万不要让情绪失控。我们不妨用深呼吸或默数数字等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不妨接着孩子话说:“如果妈妈是猪的话,今后我们就去住臭烘烘的猪圈,没有漂亮的小床和柜子,也没有各种好吃的饭菜……”当你将情景一直描述下去时,孩子自然而然会加入到想象中。我们建议父母在孩子已经忘记不愉快时,再平静地告诉她拒绝买玩具的理由。

当孩子说脏话的时候,父母如果和孩子一起分析脏话的内容,对孩子将有很好的帮助。如果孩子是轻视对方弱点、有辱他人人格的话,父母必须坚决禁止,同时要引导孩子关心他人,从别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你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是他的话,别人这么说你行吗?”以此诱发孩子的爱心。

五、告诉孩子那样做的严重后果

有的时候,孩子生气了会说出一些残忍的话,如“我要杀了你”、“我要把你从楼上扔下去”等等。其实,孩子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并不了解话的内容,或根本不知道这么做的严重后果。父母应告诉孩子如此做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孩子知道后果严重,就不会再说这样的话了

对于不会具体伤及他人的脏话,家长则最好不予理睬。孩子在发现大人的冷淡态度后,会自觉没趣,慢慢地也就不说了。

六、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说

孩子说脏话的动机,不论因为好玩、习惯,或为了表达负面情绪,父母都应细心引导孩子,教孩子换个说法试试看。彼此定下规则、随时提醒孩子,告诉他“你如果能克制自己不说不好听的话,说得有理又合宜,这样才是好孩子喔!”

“专家提醒”

如果经过你的管教后,孩子已经不说脏话了,或许你一定感到很欣慰。但是一段时间后,你突然发现孩子又说脏话了,你会如何?专家告诉我们,当孩子再次说脏话时,你千万不要大发雷霆、表现出异常愤怒的样子或重复孩子的脏话,因为这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只会强化孩子的不良行为。如果孩子长大了一点,比如到五六岁了,仍有这种不良行为,你就可给孩子采用适当的惩罚措施,使他学习反省。

培养孩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

夜间睡眠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夜间睡眠释放的生长激素比白天多得多,可促进孩子的生长发育,如夜间睡眠不足对孩子的健康是不利的。当孩子长到1岁半的时候,他们的睡眠时间比以前会减少一些,一般每昼夜约13小时左右。到了3岁每昼夜能保证12小时即可。由于孩子接触外界的机会增多,活动量增加,睡前比过去兴奋,常常不能安静,有时还会闹着要爬起来。

育儿专家告诉我们,应懂得合理安排孩子的睡觉时间,一般晚上不要超过9点,早上7点起床,中午睡2~3小时为好。只有养成按时睡眠好习惯的孩子,才容易安静入睡。良好的睡眠对孩子的身体和智力发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父母如何帮助孩子养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呢?

一、培养孩子按时睡觉的习惯

父母可以定一个孩子睡觉的时间,在离睡觉时间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应让孩子安静下来。

睡前半小时不要让孩子太兴奋,给孩子洗干净手、脸,或洗个澡,3岁开始要刷牙,换上宽松的衣服上床。如白天光线太亮可以拉上窗帘,晚上要关灯,营造安静的睡眠气氛。

同时,不要让孩子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不讲紧张可怕的故事,也不玩新玩具。晚上入睡前要洗脸、洗脚、洗屁股。睡前让孩子排空小便。脱下的衣服应整齐地放在相应的地方,要按时上床、起床。逐步形成按时主动上床、起床的习惯。

一旦给孩子规定好上床睡觉的时间就不要改变,即使这时爸爸刚好进家门或者家中来了客人,也不允许孩子多待会儿。睡觉时间越明确,孩子就越容易按时去睡觉。但不要把“天黑了”当作孩子上床睡觉的标准,因为夏天白天很长,这种说法会引起麻烦。

二、逐渐培养孩子独自入睡的好习惯

从小独睡的孩子会自动安静地入睡,但相当多的孩子需要家长陪伴在旁才肯入睡。睡前容易吵闹的要找原因,比如,有时白天睡得太长了,还不困倦,可以晚些睡。有时家里晚上来客人,或外出回家比较兴奋,可以静一下再睡。有的孩子有夜间喝奶的习惯,随年龄增长要自然改掉。有的孩子喜欢抱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或小毛巾,嗅嗅小被头才睡得着,可以任其自然(勉强纠正,会发生其他问题),使孩子愉快入睡。但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逐渐养成按时入睡的好习惯。

三、帮助孩子营造自然入睡的环境

孩子上床后,晚上要关上灯;白天可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稍暗一些。孩子入睡后,成人不必蹑手蹑脚。因为习惯在过于安静的环境中睡眠的孩子容易惊醒。只要不突然发出大的声响,如“砰”的关门声或金属器皿掉在地上的声音即可。

一旦孩子上床,就不要再让孩子说话了,也不要拍摇、搂抱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很快入睡,醒来后不哭闹。孩子睡觉的时候,不要让他养成蒙头入睡的习惯,同时还要不含奶头、不咬被角、不吮手指,不把玩具放在床上或抱玩具入睡以及不把衣裤放在床上。对不能自动入睡的孩子要给以语言爱抚,但决不迁就,要让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调节自己入睡前的状态。父母不要用粗暴强制、吓唬的办法让孩子入睡。有的孩子怕黑夜,父母可在床头安一个台灯,教会孩子学会开关,使他能控制黑夜,以利于孩子安然入睡。

四、父母要随时护理

孩子刚进入梦乡时会出汗,因此开始要少盖或不盖被子,等大脑皮层完全睡熟后,把汗擦干,再把被子盖好。要注意在孩子睡觉时,打开气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但要避免风直吹在孩子身上。无论是午睡或晚间睡眠,都要脱掉衣裤,穿适合季节的内衣或睡衣。因为如以衣代被,或和衣睡眠,孩子容易出汗、受凉而感冒。

有些孩子(大多在4岁以下)夜间哭闹,常在固定时间突然醒来不睡,有的大吵,有的大哭,很难哄好,一定要哭一阵才完。这种情况可能与白天兴奋有关,也可能与体质有关。家长不必紧张,只要没有发热成其他症状,过段时间就会好的。

五、调整孩子最佳睡姿

1岁以后的孩子已形成了自己的入睡姿势,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睡姿,只要孩子睡得舒适,无论仰卧、俯卧、侧卧都是可以的。如果孩子晚上刚喝完奶就要接着睡,宜采取右侧卧位,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若孩子睡的时间较长,父母可以帮他变换姿势。

睡眠不安的处理方式。有的孩子夜里睡眠不安、易惊醒、哭闹,父母便立刻将其抱起来又拍又哄,让其再度入睡,结果孩子很快习惯于这种在父母怀里睡眠的情况,不拍不哄便不再入睡。

为此,对偶然出现的半夜哭闹,父母要查明原因,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如白天是否受了委屈,听了惊险的故事,睡前是否吃得过饱,或饥饿、口渴、尿床、内衣太紧、太硬以致躯体不适,以及肠道寄生虫或其他原因导致的腹痛、呼吸道感染导致的鼻塞等。若无躯体疾病,则应改变其睡眠环境,让孩子安然入睡。如让孩子一个人独睡,当他夜间醒来时,父母应克服焦虑情绪,既不宜过分抚弄孩子,也不要烦躁或发脾气,则夜间哭闹可自行纠正过来。

六、懂得让孩子安心

尤其是学走路的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安心,他们喜欢从某种固定的程序或物品中获得安全感。因此,父母应尽量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里睡觉。比如艾伦喜欢每天晚上把他的蓝色小锤子放在床上;萨拉在回她的房间睡觉前必须吻每个人,然后还要每个人到床前吻她;西森要把洋娃娃放在她身旁,还给它盖上黄色的毯子。这些都可以帮助孩子离开亲人,进入梦乡。大人们不要取笑孩子这些行为,也不要加以限制(有人认为这是不健康的恋物行为),但不要让孩子拿到床上去的东西太多。因为有些孩子很善于创造出一系列的“告别”活动,这样他们足足可以磨蹭上15分钟。

同时,父母要保持被褥清洁,每周最少晒两次,一年最少拆洗3~4次;厚薄应随季节不同及时调换。

孩子的卧室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打扫卫生。夏天可开窗睡眠、露天睡眠或在凉棚下睡眠。寒冷季节可打开1~2个通风窗睡眠,孩子起床前20分钟可关闭窗户以提高室温,防止孩子穿衣时着凉。

有些父母发现孩子说什么都不愿意睡觉,甚至对睡觉流露出恐惧的心理。其实,孩子不肯睡觉有很多原因,父母一定不要着急,而应找到孩子不睡觉的原因,帮助孩子克服心理障碍。

“专家提醒”

有些时候,父母好不容易把孩子弄上床安心地睡觉了,但还不到10分钟,却发现孩子又跑回客厅里了,他要拿果汁喝。这种情况让很多父母苦恼,该如何是好呢?对于2~3岁的幼儿需要睡在有栏杆的小床上。如果你已经是第四次给小宝宝盖被子,吻他和道晚安了,那么,不管他怎么哭闹,都要等上20分钟再进去(除非他可能真有什么事),如果他20分钟后还在哭,进去告诉他该睡觉,吻他,告别再离开他。如有必要,等20分钟再进去看他。每天都这样做直到他明白自己的计谋没有用处为止。注意,如果他停止了哭闹,你要多等一会儿让他睡着后再进去否则你不得不再次哄他睡觉。

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纠正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培养孩子晚上睡觉的好习惯时,父母有必要给孩子奖励。开始时每晚均给予奖励如第二天晚上多看一个电视节目,睡前给孩子铺上漂亮的床单,枕头上放一块巧克力或一块精致的点心。还可以让孩子极分,用若干分换取一份大奖。奖励会使孩子感到愉快,从而产生经常这样做的愿望。当孩子按需求去做了,父母就要按说好的条件奖励他,答应过的事就一定要兑现。

不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小皇帝

有一个移居中国的海外友人在接触了一家中国人后,不得不感叹:中国的孩子真是小皇帝啊!为什么会有如此感叹呢?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位海外友人到一个中国人家里做客。这家里有三口人,一对夫妇和一个女孩儿。女孩儿上小学五年级,但已经跟妈妈一样高了。每天下午五六点钟他们回到家。一到家忙着做饭,吃完饭大家看电视,孩子做作业。但是,让海外友人奇怪的是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如果孩子不同意做什么,都是向父母大声叫嚷表示抗议!因为父母实在太溺爱这个孩子了。有时她父亲买回菜,如果女儿不喜欢这个菜,她就对父亲说:“讨厌!”爱孩子谁都可以理解,但是父母将自己看成孩子的佣人,把孩子看成家庭中的“皇帝”,实在是让海外友人难以理解!

事实上,随着家庭中小皇帝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疑问:如果父母一直如此溺爱孩子,对孩子真的好吗?孩子长大后该怎么办呢?要知道,人的生存都是需要工作的,如果大人不能工作了,那么谁来照顾孩子?孩子长大后,父母老了,孩子又该怎么办?孩子能一直做“皇帝”吗?

父母们要知道,孩子虽然是孩子,但不能永远做家庭生活中的小皇帝!他们要长大,要懂得尊重别人,懂得付出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懂得独立才行。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百依百顺,不能孩子要什么就想方设法满足他的要求,尤其是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一定不能满足。父母要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不要什么都依靠父母,更为重要的是教育孩子怎样学习爱别人。

因此,父母不应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优越感,不要把自己当成小皇帝,那么,父母该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如何教育孩子呢?

一、爱孩子但不要溺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父母的义务。但是父母爱孩子要爱得有尊严,要使严格与热爱相融合,要保护适度,而不失方寸。保护是为了不保护,是为了孩子早日自立。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决不能溺爱孩子。

这是某校学生一件真实的事情:奶奶60大寿,孩子非要先吃一块生日蛋糕,父亲不许。孩子不讲理地说道:“不让我先吃,你们也都甭想吃!”并一巴掌把生日蛋糕反扣在地。奶奶哭道:“我爱了你12年,你爱我一天也不行吗?”

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看到,孩子有如此行径,这是溺爱造成的!12年的“爱”得到的回报却是“爱我一天也不行”,令人寒心、发人深省。溺爱所造成的道德缺陷,如果发展下去,还会使少年犯罪,这在中外都不乏其人。

有这样一个例子:吕某,14岁便犯下了弑母之罪,在看守所里仍然无法无天,成了一个小刺头。看守所民警家访时发现,他家五代单传,吕某被视为掌上明珠,即使他骂妈妈,妈妈也会满脸堆笑地哄他开心。半年前一连几天,他逃学上网,妈妈到处找他,结果把他羞恼了,向妈妈抡起了菜刀。在看守所里,因溺爱导致犯罪的人占相当大的比例。

幼儿期的孩子思想和个性都还不成熟,从这个时期开始把握对孩子的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千万不要等孩子长大了再去给他们立规矩,那个时候一切都迟了。

二、爱孩子绝不是纵容和放任自流

做父母的必须大胆管教儿女,约束他们不正当的行为。要把管教和爱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缺一不可。

生活中常见不少家长,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心里总觉得亏欠了孩子太多,于是在经济上给孩子补偿。这就造成了有些孩子过度的超前消费,有的请同学到高档理发馆去理怪异的发型,更有甚者在同学们比赛自己特长时,声称自己虽无特长,但敢撕人民币,并当众撕毁了几张十元人民币。他们觉得钱来得太容易了,大把大把花钱十分潇洒,什么艰苦奋斗,勤俭朴素早已过时了。这些教训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用金钱惯坏了孩子,有句话叫“再富不能富孩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这方面,美国人经历了惨痛的教训: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的增长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美国的父母把压抑已久的感情和温暖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有的人认为“爱就是一切”,鼓吹“放任自流”,让孩子们自行其是。谁知,这一代人倒是幸福地成长起来了,他们享有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和最优越的受教育的机会。然而,20多年后,正是在这一代人中,吸毒、早孕、酗酒、自杀、暴力犯罪等等,丑恶现象五花八门,给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带来一场社会大动荡。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走过来的老一代人,本来以为战争结束了,消除了饥饿,消除了经济萧条,好事情会接踵而来,谁知道富裕的生活没有带来青年一代的感谢,反而带来他们对老一代的对抗、傲慢和蔑视。

于是,美国的家长开始重新思考,究竟该如何爱孩子?一些教育专家学者也分析出了问题的根源:童年时期的放纵。

试想:一个孩子从来都没有人要求他们举止有礼,要尊重他人,也从来没有人告诉他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将成长为什么样子呢?终于,父母会发现,是他们亲手把下一代逼上了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爱得让人窒息的祭坛!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爱的管教绝不可缺少,教育孩子履行责任和义务更不能没有,放任孩子既是伤害孩子,也是在伤害自己和危害社会。

三、疼爱孩子不要过度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见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现象。在小学校门口常常簇拥着几十名家长,仅有几百米的路程要接送孩子;中年级女孩子自己不会梳头;上公共汽车,父母替学龄儿童抢占座位;少先队决定举行10公里远行,众多家长闻讯轮番给辅导员提意见,坚决要求以车代步。有位家长坦言:“除了吃饭和睡觉我不能代替,其余的我都替孩子干了。”似乎这些父母并不希望孩子长大,想永远陶醉在被依赖的幸福之中。家庭教育普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保护过度。

俗话说,真理往前跨越一步就会变为谬误,家庭教育中的越俎代庖,百依百顺,娇宠溺爱,就是步入了爱的误区。娇宠溺爱孩子的父母主观上认为这是爱孩子,让他们舒适、幸福,讨孩子欢心。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理直气壮。其实溺爱是害不是爱,父母让孩子感觉自己是个小皇帝必然会造成孩子的懒惰,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情,自己不去动手动脑,而是叫爹叫妈,什么事情都由家长代劳,使孩子本来就具有的依赖心理更加巩固和强化,而教育所期盼的独立性迟迟不能到来,犯了教育之大忌。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在家里处于特殊的地位,唯我独尊,心中只有自己,很少想到别人。吃的穿的数他水平高、花费多,超前消费,自私心理强化,而且还说不得,碰不得。稍不如意便大哭大闹,撒娇犯横。如此,过度保护孩子自然会剥夺孩子多种锻炼机会,使他们没有克服困难和挫折的实践,缺乏生活能力的磨炼,时时事事都有全方位依赖的“拐棍”,好像生活中只有甜蜜,没有苦涩。结果造成孩子能力低下,性格懦弱。这种由溺爱培养起来的怠惰、自私、骄横、无能的品格必然波及学校和社会。

“专家提醒”

当孩子处于幼儿期的时候,父母往往发现不了过度溺爱孩子,认为将孩子当成家庭生活中的小皇帝没有什么不好。而随着孩子的成长,父母会日益发现,凡是在家受娇宠的孩子一旦走进校园,在学校、少先队的群体关系中,往往存在类似的品格障碍。有些毛病还会走向另一极端。要知道,在家有人打着“黄龙伞”,“天下第一”,撒泼犯横;一到外头,谁吃你这一套,于是胆怯、脆弱、害怕困难,缺乏勇敢精神等弱点便暴露无遗。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家是条“龙”,外头像条“虫”吗?如果你的回答“不”,那就不要再让你的孩子做家庭生活中的小皇帝了。

让孩子学会自己去做

3岁的孩子大多数都进了幼儿园,因而很多父母喜欢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培养孩子独自上厕所的习惯,试想:一个上了幼儿园的孩子,每次上厕所还要喊老师地帮助,老师哪能忙得过来呢?再说,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一种方式。

其实,培养孩子独自上厕所并不单纯是一件上厕所如此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深入到生活的细微之处。比如:倩倩与小青同住一幢楼,同上一所幼儿园。他们的妈妈也都很疼爱孩子,但是两位母亲的观点不同,做法不同,教育结果也就很不一样。孩子上中班时,幼儿园老师要求孩子学习整理床铺。两个孩子清晨起床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自己动手叠好了被子。

但是,面对孩子自己动手叠的并不整齐的被子,两位母亲是怎样做的呢?

倩倩的母亲气冲冲地冲孩子喊着:“我说你不会叠,你偏要逞能,看!叠得乱七八糟,像什么样子!走开,让我重新给你叠。”妈妈毫不犹豫地把孩子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叠好的被子打开,重新叠了起来。倩倩灰溜溜地走到一边,伤心透了。从此她不愿再“逞能”,不愿再尝试着自己做事情,反正妈妈能干,让妈妈去干好了。

小青的母亲欣喜地赞赏着孩子:“哟!今天小青自己叠被子了,真能干。来!让妈妈看看。嗯,不错,如果这个地方再整理一下就更好了。”妈妈一边说着,一边教孩子怎样把被子叠得更整齐。小青受到鼓励,不仅把被子叠得越来越整齐,而且独立做事的兴趣和信心也越来越强了。

通过故事中两位母亲的对比,或许聪明的家长已经发现该如何对待孩子了吧?

其实,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独立起来,但是如同雏鹰试飞,要想孩子学会独立,首先应让他们独自去飞。因此,要想让孩子长大成才,自立于社会,父母一定要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提高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能力。在这一点上,小青妈妈的做法是正确的,也是有远见的。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能力,让孩子独自上厕所,就是培养他们独立性的一种表现,只有平时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自己上厕所才不会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关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

一、对孩子表现出来的独立意识,父母应表示尊重

孩子1岁的时候就有了独立的意识,这个时候他们希望通过“我自己”来实现和完成一些理想。比如他们喜欢自己拿着小勺吃饭,自己跌跌撞撞地搬小凳子,包括自己上厕所。虽然这个时候,孩子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甚至会做得很糟糕,但是父母千万不要管他们,让他们自己做好了,父母要做的只是赞扬他们,并协助他们,当孩子做完事情后帮助孩子完善即可。

孩子得到父母的赞扬和肯定,积极性会很高。他们会要求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上街买东西,自己洗碗。对于孩子的这些表现,父母一定不要制止,因为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很好机会!

二、为孩子提供独立性的机会和条件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放手让他们去做那些应该做而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孩子做得不好,处理得不圆满也没关系。有些家长总怕孩子做不好,习惯于包办代替,习惯于指手画脚,总以担忧的目光注视和提醒孩子,或者干脆替孩子扫除障碍,铺平道路。其实,父母这种态度和做法,有意无意地束缚了孩子的手脚,阻碍了他们独立性的发展。

父母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独立,其实可以很简单。比如可以带孩子去他喜欢的餐厅,逐步放手让孩子完成独立进餐。家长不必过分担心孩子会把饭洒得到处都是,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物品,如在饭桌上铺一些废报纸接住掉出的饭粒。我们把吃饭的过程分解为五个具体步骤来指导孩子进餐:

教孩子使用小勺子的方法。

教孩子左手扶碗,右手拿勺,用勺子盛饭,放到嘴里。

教孩子吃一口饭,再吃一口菜,或喝一口汤。

教孩子咀嚼的方法,用门牙咀嚼,吃完一口再吃一口,细嚼慢咽。

孩子在进餐时,家长不要训斥孩子,也不要让孩子边吃边玩。要鼓励孩子自己吃饭,孩子有进步要及时表扬,以培养孩子良好的进餐习惯。

三、教给孩子独立做事的知识和技能

孩子不仅要有独立意识,而且还要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即不仅愿意自己做事,而且学会自己做事。例如,怎样穿脱衣服、洗脸洗手,怎样摘菜、洗菜,怎样扫地、擦桌子,这些教育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进行的。孩子的独立性还表现在学习、交往等各个方面。家长要教孩子自己完成游戏和学习任务,自己去和同伴交往,当孩子和同伴发生纠纷时,教他们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决矛盾。

四、让孩子自己决策

自己决策是孩子独立性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孩子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决断。玩具放在什么地方?游戏角怎样布置?和谁玩?玩什么?这些孩子的事,家长不要作决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做出决策。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决断,但不要干涉,更不要包办,代孩子决策。

“专家提醒”

培养幼儿期孩子的独立性,父母不要紧跟着孩子,而是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比如在西方国家,孩子玩耍的时候,母亲一般都不紧盯着。一旦孩子摔倒了,她们往往只在远处注视,叫孩子自己爬起来继续玩,孩子也很少哭。而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情况是,孩子玩时,父母亲常常是死盯在孩子后面,大声地喊叫:“别跑!当心摔着!”“别摸!那儿脏!”“别走远了,危险!”等等,喊个不停。当孩子不小心被绊倒时,赶快上去抱起来,又拍又哄。孩子本来并没有哭,可经父母这么一拍一哄,反倒大哭起来。我们要知道,很多时候父母的过分照顾,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特别是许多母亲们,孩子一离开自己的视线,就会想象出各种危险可怕的情景:一会儿在路上让汽车撞了,一会儿游泳给水呛了。总之,一百个不放心。

古人说,世上不会有怕孩子摔跤而不让孩子学走路的妈妈。然而,现在真有不少因噎废食的父母。因为怕孩子碰着、撞着,怕车祸、怕走失,于是给孩子设置了许多禁区,不许摸电器、不让碰炉灶;老大不小了,还不许单独外出;已经上中学了,不许单独坐公交车,不许自己去公园等等。其实,父母这种寸步不离的看管与设置过多地限制,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其各方面的能力,不能随着年龄增大而得到相应提高,从而使他们产生自卑、抑郁。在过度保护中长大的孩子,往往会优柔寡断,胆小怕事,没有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也缺乏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为了让孩子独立成人,父母首先要有独立能力。“只有父母在孩子期’离开子女’,才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能力。”这应当是需要我们牢记的。

教育幼儿期孩子礼貌待客

做父母的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举止粗鲁,没有礼貌。教会孩子懂礼貌,跟教他吃饭、穿衣、上厕所一样,也是需要按照孩子的成长节拍一步步地进行引导。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培养他们礼貌待客的习惯,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父母应懂得言传身教。

这个时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父母完全可以通过亲身示范的方法,教会孩子懂礼貌。虽然孩子一时不理解“尊敬”、“谦让”等概念的确切含义,但只要父母每天都用尊敬、谦让的态度对待别人,孩子就会注意进行模仿,这些都是孩子今后形成良好家教的基础。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提示孩子一些小动作:如在进门时和奶奶抱一抱;在大人接电话时安静5分钟。当孩子按要求做到了,父母应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这样做能得到大家的喜欢和赞赏。

其次,要明确地告诉孩子该如何做。

相关专家表示,对于将年满3岁的孩子来讲,是应该掌握一些最基本礼貌的时机了!譬如看着客人说“你好”,需要别人帮助时会加上“请”,并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不过,这个阶段也正是孩子形成自我意识的时候,他开始会发脾气、顶嘴、抢话甚至争吵,父母对此不必太在意,这是两三岁的孩子都会经历的过程。如果父母能坚持正确引导,等孩子长到快4岁时,他会明白“善良”、“诚实”、“礼貌”、“尊敬”都是美德。

对于不懂得叫人或不懂得表达礼貌的孩子,父母应明确地告诉孩子该如何去做,告诉三四岁的孩子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并用他能听懂的简单语言告诉他“为什么这样做”和“该怎样做”。譬如,在幼儿园门口遇见老师时,如果孩子“嗨”一声就想敷衍过去,父母就该叫住孩子,鼓励他认认真真地说声:“老师,早上好!”并告诉孩子,正式的问候和随便打个招呼带给别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一、教会孩子说礼貌用语

父母首先教孩子学会的应该是“谢谢”、“你好”、“再见”、“请”等礼貌用语。在教孩子学会这些用语的时候,父母应懂得用活泼的语言表达出来。活泼一点的孩子还会主动跟熟人打招呼,但有的孩子比较胆小害羞,不愿意主动向人问好,有的孩子甚至见到陌生人时,总想躲到妈妈的背后。这时家长不要硬拉出孩子,让他叫“叔叔”、“阿姨”,应该首先消除他胆怯害羞的心理。父母应该让孩子多与外界接触,经常带孩子拜访朋友、邻居等,邀请亲戚和邻居家的孩子来家里玩,让孩子做主人招待小客人,这样可以逐渐帮助他变得大胆勇敢一些,增强交往的能力。

同时,教孩子怎样礼貌地对待客人,如给客人东西时要说“请”,客人离开时要说“再见”,接受客人的礼物时要说“谢谢”。当家长送孩子时,孩子忘了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应该提醒他;接孩子回家时,不要急急忙忙拉着孩子就往外走,应该等待孩子向老师和小朋友们告别以后再走。还要教育孩子,如果不小心碰坏了别人的东西、踩着别人的脚,让别人不高兴时,要说“对不起”。如果别人向你道歉时,你就要说“没关系”。孩子会使用礼貌用语,代表着有良好的教养。家长平常说话时,要注意讲礼貌。

二、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

有些孩子因年幼不懂事,经常说话口无遮拦,还喜欢冲别人说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不文明的话,这样的事情经常会使父母感觉特别尴尬,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专家认为,3岁之内的孩子是培养最基本礼仪的好时期。如这个时候你的孩子应该能够掌握最基本的礼仪了:尊敬地称呼别人,礼貌地道别,犯了错误请求别人谅解,得到帮助表示感谢等。尤其对于上了幼儿园的孩子,应该学习收拾课桌、椅或帮父母做些简单的家务。

而如果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能保持最基本礼仪的话,父母则应适当暗示他们改正,应该在对孩子强化“礼貌”概念的同时,告诉他每种礼节背后的道理。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他的行为可以带给别人快乐也可能会伤害他人。当听到孩子说出不礼貌的话,父母应与孩子好好聊一聊,告诉他,如果他不明白一些词语的含义,在说出来之前应先问问父母,而不应该直截了当地说出来,以免伤害对方。

在纠正孩子的不礼貌行为时,也要培养孩子同情他人的心理,当孩子懂得同情的含义和懂得表达对他人的同情时,父母就会发现孩子在举止上越来越像个小大人了!

此外,可以利用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提示孩子写写贺卡或打打电话,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熟悉一些规范的礼貌用语。

三、将礼貌演练成习惯

当孩子上了幼儿园,父母会经常听见孩子在背后议论小伙伴,聪明的父母会立刻意识到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该如何纠正呢?

事实上,对于上了幼儿园的孩子,他们的心里其实很明白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而他们往往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到。因此,只要父母对他们有所暗示,他们也能做到克服心底的不情愿,不会去说他人的坏话。

如果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礼貌问题上出现错误,父母可采用警告或提醒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而不应责备孩子。只有通过多次演练,才能让孩子的礼貌习惯成为本能反应。不过,在有些问题上父母不能退让,譬如当孩子说脏话时,父母应及时予以纠正,并告诉他这种行为得不到任何人的喜欢;如果孩子总喜欢背后议论别人,可以告诉孩子,背后议论别人是一种不光彩的行为,会伤害到自己的小伙伴。

此外,还应教孩子学会在收到一件自己并不喜欢的礼物时,也要同样礼貌地对他人表示感谢。

同类推荐
  • 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

    本书从孩子生活和学习的细节入手,撷取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必须让孩子亲身体验的50件事,以精辟的语言透视了孩子的内心世界,系统全面地总结和论述了让孩子切身体验生活、感知世界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书中让孩子亲身经历的50件事能让孩子在实践中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品质是受大家欢迎的,什么行为是被大家所讨厌的……每一次的经历都会给孩子一些启示,或让他们明白自立的重要性,或让他们窥到为人处世的一些小窍门……而这些自身经历沉淀出的经验都将陪伴孩子一生,为孩子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 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斯波克育儿经:世界育儿之父教你养育孩子

    本书内容涉及了家庭育儿方方面面的问题,从宝宝这个新生命的到来,到家庭新生活的开始,再到宝宝有了内心的需要,精神健康、行为培养、学校教育等部分,针对育儿问题的最新研究,给关心宝宝成长的父母们,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计划和帮助。
  • 准妈妈准爸爸必备私房书

    准妈妈准爸爸必备私房书

    针对准爸爸的无所适从,本书在每一章都特别立了一个栏目——“准爸爸须知”,这样可以让准爸爸在准妈妈不适或难受时能给以最及时的关心和呵护,陪准妈妈度过人生中最难忘、也是最难熬的一段幸福时光。
  • 快乐的胎教

    快乐的胎教

    每个家庭、每对夫妻,都希望下一代健康、聪明、美丽。那么,就应当了解一些优生方面的知识。优生学是对于提高民族素质的研究,也就是用现代科学的办法来研究如何提高新生儿质量的问题,这对提高民族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常青藤教育的99个法则

    美国精英是怎样炼成的?本书介绍了常青藤教育的99条法则,教会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具备了真正的常青藤素质,无论将来他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携手,他都能从容面对,继续前行。无需走出国门,您也可以了解到美国精英教育的法则,让孩子在成长之路上与世界精英同步。
热门推荐
  • 轩辕黄帝

    轩辕黄帝

    五千年前,炎帝神农氏率蚩尤、少昊、祝融等部落,向涿鹿的黄帝轩辕进攻。势如破竹,直逼涿鹿城下。形势危急,黄帝命应龙率猛兽埋伏于沙砾沟,重创九黎。黄帝公主素女与大鸿偶然发现炎帝在荆棘坳的粮库并放火焚毁。炎帝闻讯,即刻封锁消息,并下令立刻强攻涿鹿。黄帝将计就计,反攻阪泉大营。炎帝大败,只得逃向矾山蚩尤大营。黄帝于是将炎帝包围。此时,北方荤粥也来进攻涿鹿。于是新的大战再次爆发……
  • 系统第二宠妃

    系统第二宠妃

    第二宠妃?许金陵冷笑:“即为宠妃,哪有一二之分?上头那一,我自然是要拿下来的!”宠妃斗宠妃,一步不能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屠龙弑神

    屠龙弑神

    据说上古时有四大神兵利器,其中有一柄名为“血魔”的利剑。据说这柄血魔在海外一座仙岛之上已沉睡了有上千年之久。据说只有阴年阴时出生的有缘人才能拿起这柄剑。据说持剑者必须先用自己的鲜血来“喂饱”这柄血魔,才能驾驭住它,克制住它所带来的魔性,使其主人不会坠入魔道,残害人间。江湖如此之乱,尔虞我诈,纷争不断,暗流涌动,最终谁才是胜者,平定纷争,江山、美人、双双入怀?是你还是我?
  • 殇神残恋

    殇神残恋

    几百年前他忘了她,几百年后他爱着别人。洞房花烛夜,交杯酒之后他记起了她,毅然决然离开了红烛暖帐的洞房,留下新娘独守空房。而她却已青丝变白发,为了他倾尽所有的她已失去了神所有的灵力……另一个他与她同天地共生,守护她千万年从未在一起过,无怨无悔,直到幻灭,她才发现原来他真的是自己永远都最对不起的人。
  • 焚天战录

    焚天战录

    本是一名平凡的外门弟子,却因祸得福改变了自身的命运。一桩桩扑朔迷离的事件,令人匪夷所思,一层层错综复杂的关系,又让人十分地不解。当江明一步步拨开重重迷雾,自以为了解真相之际,却赫然发现,自己已经身陷进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之中。局中是局,局外仍是局。为我本心,以力焚天。
  • 花木鸟兽集类

    花木鸟兽集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孤傲的鷹

    孤傲的鷹

    烈日孤鹰。昔日江湖百名内的杀手。谜团、迷案。牵引出背后总有无尽曲折。路难行。一壶酒、壮士的酒。一柄剑、剑客行。嗜酒如命的人。杀手。北国风光。也会有许许多多的故事。
  • 冷情少爷的逃婚小妻子

    冷情少爷的逃婚小妻子

    他是身份尊贵的路家三少爷,亦是黑道上让人闻风丧胆的烈焰门门主。她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孤儿。一次意外,她成为他的未婚妻。换来的却是他把另一个女人搂进怀里,极致温柔,只为博她微微一笑。“路见琛,我只问你一个问题,从头到尾,你有没有过一点点的喜欢我?”“你不配知道。”八年后再见,她仍然是他所喜爱的样子。但是她却用她无辜的话语,就像个刽子手,狠狠斩杀他的自尊与骄傲。“路先生,我们见过吗?”该死的,她竟然敢明目张胆地在他面前秀着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她居然与别的男人有了孩子!路见琛大怒,这个女人触到了他的逆鳞。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把她抢回来!
  • 格兰迪欧斯传奇

    格兰迪欧斯传奇

    平凡至极点的中学生穿越之异世大陆,在剑与魔法的世界中改变与成长。可是,这场看似闹剧的奇遇却承载着千世的命运······
  • 替身夫人

    替身夫人

    他:神秘组织暗影的首领,宛如神祗的面孔下是一颗冰冷的心。她:绝望离开,凤凰涅槃,只为雪耻。Angel吧里,她无助的拽着他的裤脚。从此,噩梦开始了,自尊被无情地践踏着。情如风,情如烟,改名水梦,让所有情感随梦而去,剩下的只有恨。“南宫剑心,我不再是水木语,我叫水梦”,魅惑的表情下尽是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