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虎英
1984年5月,我被彭阳县政府聘请到该县进行科研工作。当时的彭阳正处建县初期,百废待兴,困难重重,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选课题,这是摆在我面前的首要问题。
在台县长、科委主任时忠等领导的陪同下,我跋山涉水,踏遍了全县的山梁、平坝、川道、河岔,看到简陋的坡式梯田,得知这里的土地贫瘠,亩产粮70~80公斤。第一次见到缺粮、缺柴、缺钱、衣衫褴褛的宁南山区农民,他们的生活十分艰难,我非常同情他们。因此我就暗下决心,在这里工作的目的一定要为改善农民的贫穷生活而着想、而工作。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结合自己专业和当地生产中存在问题,制定科研计划立即开展工作。主要进行了优良牧草引种和新品种选育,高产抗旱优质谷子新品种选育和谷子栽培技术的研究,直到1990年12月,该课题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圆满结束。通过7年(1984~1990年底)研究,我们获得如下成果。
一是辽宁早熟沙打旺引进和彭阳早熟沙打旺的选育。通过引种试验,“辽宁2号”沙打旺适宜在本县红河、城阳、孟塬等地种植,能完成其生活史,开花结籽。1988年在上述地区建立2180亩种子基地,1987年收获8000公斤种子,可满足本县年种植沙打旺种子的需要,结束了该县从外地调种的历史。选育出超早熟沙打旺新品种,产籽量和产草量均较高,生长速度快。该品种的育成对高寒山区的沙打旺生长繁衍,荒山改造有重大意义。该品种在1991年11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审通过,1992年5月在农业部进行品种登记,获宁夏回族自治区1990年科技进步四等奖。
二是低毒小冠花的选育。小冠花是一种水土保持能力很强的多年生水土保持牧草,很适应在彭阳的水土流失区种植。该品种对单胃动物有毒害,因而选育低毒小冠花也是当务之急。用60C0γ射线处理小冠花根蘖芽,通过选育在宁南山区开展区域试验,选育出低毒西辅小冠花新品种,茁-硝基丙酸含量比对照(德国小冠花)低49.5豫~51.9豫,平均亩产青草899.8公斤,比对照增产18.9豫,1989年12月通过专家组鉴定,1991年11月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通过,1992年5月在农业部进行品种登记,登记号117号,获中科院1993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是谷子新品种的选育。通过60C0γ射线照射陕北红谷种子,经过选育,选育出高产优质的谷子新品种“幅谷3号”,适应在彭阳种植推广。1988年在长城塬种植4.5亩,平均亩产360.5公斤,创宁南山区谷子生产最高水平。该品种的育成,对推动彭阳县的谷子生产,提高谷子产量,具有重大意义。该品种1989年1月经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名为“辐谷3号”,获1990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
四是提高山地谷子产量最佳模式的探讨。用“辐谷3号”为材料,“甘谷2号”作对照以施肥量、密度、播期等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回归方案进行试验,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建立“甘谷2号”和“辐谷3号”籽粒产量与栽培措施间的数学模型,提出“辐谷3号”和“甘谷2号”高产栽培措施最佳组合决策方案。给该区推广这两个品种提供了量化指标,还证明“辐谷3号”与“甘谷2号”需施相同的肥料,“辐谷3号”比“甘谷2号”增产14豫以上。因此,用优良品种是提高谷子产量的最佳途径。该项研究成果对指导彭阳县和黄土高原区的谷子生产有重要价值,并于1993年获宁夏彭阳县科技成果一等奖。
(作者系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