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师必须转变“权威”观念
教师首先要转变“权威”观念,要把师生关系视为平等的“主体间”关系,要尽量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
(二)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
平等对话是指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与学生主要通过协商、讨论、对话的方式对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作出决定,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发展。“平等对话”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亲近学生,关心学生,学会倾听、接纳、理解、欣赏,让学生的灵感在课堂中得到启发。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与学生“平等对话”呢?这就需要教师扮演好三个角色:
(1)忠实的听众。
如果要进行平等对话,那么教师就要先学会倾听,要心甘情愿地做一名忠实的听众。教师要摆脱传统的“一言堂”,视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要有主见,师生之间要消除隔阂,坦诚相待。在师生互动中,教师应让学生尽量发言,让他们各抒己见,从而营造出一种自由、民主、轻松、愉快的氛围。问题提出后,让学生畅所欲言,互相启发、补充,教师在详细的倾听之后,适当进行点拨,并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及时予以反馈,表示肯定;当学生的观点与常识相违背时,教师不要立刻就予以否定,而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提醒、引导学生。
(2)知心的朋友。
平等对话要求教师能走到学生中去,把学生当作朋友,让学生在交往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样师生关系才会融洽。教师和学生都是感情丰富的人,他们在情感、兴趣、思维、个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但也存在着相似性,教师应该立足于彼此的相似性,和学生交流、互动、分享,师生之间就可以和谐相处。如教师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与学生共同进步,共同分享学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向教师倾诉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烦恼忧愁,教师才能更加理解学生的心声。
(3)谆谆善诱者。
在师生互动中,教师还要努力做一个“谆谆善诱者”、启发者,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只有教师扮演好一个谆谆善诱者的角色,才能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才能以学生为中心来施教,从而使课堂得以解放,真正实现师生在课堂里自由发展、自由创造,这样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才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