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5900000005

第5章 科技故事

数学——六十进位的发明者

古巴比伦人在数学方面取得的成就与作出的贡献也是十分巨大的。

在最古老的巴比伦的泥版上显示了巴比伦人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兄弟10人分5/3米那的银(米那和后面的赛克尔都是巴比伦人的重量单位,其中1米那=60赛克尔),相邻的兄弟俩,比如老大和老二、老二和老三所分银子的差相等,而且老八分的银子是60赛克尔,求每人所得的银子数量。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巴比伦人已知道了“等差数列”的概念,这说明了当时的数学已经发展到非常了不起的阶段了。

苏美尔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六十进位制的发明者。古埃及人使用的是十进制。原始时代的人们用手指计算数字,数到十就得重新数起,很自然产生了十进位法。富有想象力的美索不达米亚人在计算数字时把5个手指和一年中的12个月份数巧妙地结合起来,5乘以12等于60,因此产生了六十进位制。一个圆周分为360度,一小时分为60分,一分钟分为60秒。这些计算单位至今仍被使用,成为数学发展的基础。

聪明的巴比伦人把十进位制和六十进位制结合起来进行计数。他们计数只需要3个符号。一个是1,一个是10,一个是100.虽然这一计数法有时按十进位制,有时按六十进位制,往往会产生混乱,但由于巴比伦人把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确定不同的量,因而产生了数字位值的概念。这在数学发展史上是了不起的贡献,甚至可以同字母的发明相媲美。

在公元前2500年前,苏美尔人就已掌握了算术四则题的演算方法,制定了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由于经常要丈量土地,巴比伦人也掌握了一定的几何知识,会把不规则的田地分成不同的长方形、三角形和梯形来计算面积。他们还掌握毕达哥拉斯定理,求得圆周和直径的比率是3.在代数上,他们能解开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此外,因贸易的需要,巴比伦人还制定了重量、长度、面积、体积、货币等的计算单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古巴比伦人是古代最有成就的数学家。

巴比伦人的几何学也同样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从尼尼微亚述巴尼拔图书馆出土的泥版文书中,人们发现了公元前2000年用于几何练习的泥版碎片。巴比伦人在几何上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把圆周分为360等份,这种划分直到今天还在沿用。另外,他们很可能还懂得三角形相似的原理,以及计算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其与边长的比率。

天文学——月份、星期的创始

巴比伦人的天文学知识比古埃及人更为先进和精确。早在4000年前,古代两河流域的居民已能区分恒星和行星,并留下了对金星、火星、木星运动的观察记录。巴比伦人把他们丰富的数学知识广泛地应用到天文学中,巴比伦天文学的精确性在古代达到无与伦比的程度,被冠以“数学天文学”的美称。

随着农业的发展,季节的划分显得越来越重要了,所以通过系统的天文观测来建立一套精确的计时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样天文观测就有了两个目的:计时和预知未来的世界。苏美尔人把太阳在天空的历程分为12宫,每一宫的星座都以神话中的神或动物命名。他们的天文学为今天通用的计时系统奠定了基础,星空划分和命名则一直相沿至今。公元前4700年左右他们制定的阴历比埃及最早的历法还早500年左右。该阴历分1年为12个月,每月30天,时差加闰。苏美尔人在天文观测时还发明了日晷,计时则使用水钟。

早在苏美尔-阿卡德时期,这里就早已有了东、南、西、北四方的概念;人们把星空分成了星座,并通过对太阳运动的轨迹的观察形成了黄道面的概念,发现了在星空中穿行的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行星。在古巴比伦帝国时期,人们分黄道为12宫;将1天分为12时,1时分为60分,1分分为60秒;将1周天分为360度,1度分为60角分,1角分分为60角秒。这许多创造,基本上都被后人继承下来了。

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开始推行的历法是简单地定1年为360天、12个月。这种原始的历法十分粗疏,首先定每月为30天,就和朔望有的周期不符,而定1年为360天,也和1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不一致。所以后来又有了改进,正常的依然等于12个,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相间,一年共354天,然后用置闰的方法来补充它与l回归年的不足,这样有闰月的年份就有13个月。巴比伦历把岁首放在春分,它的元月相当于现在公历的3月下旬到4月中旬,置闰月的原则则是尽量使岁首保持在春分附近。在公元前6世纪以前,置闰无一定规律,而是由国王根据情况随时宣布。到了公元前5世纪以后,则有了固定的闰周,先是8年3闰,后是27年10闰,最后到公元前4世纪确定为19年7闰。此外,巴比伦历不是朔日,而是以新月初见日为一月开始的一天。除年和月外,巴比伦人还提出了另一个时间单位——星期,并用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星期中的7天。

巴比伦人对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测得很准确。在公元前4世纪末,他们测得的朔望月和近点月的精度已达到秒的量级。他们对五大行星的运动也很有研究,例如他们测定了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其数值分别为:水星,23/73年;金星,135年;火星,2215年;木星,1665年;土星,1257年。这些数据与近代的观测结果相当接近。

迦勒底人统治巴比伦时期,在天文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新成就。这一时期对天象和蚀象的观测继续进行着。公元前568年的泥板文书记录了如下的天文现象:“一日,水星出现。三日,秋分。十五日,晚,日落后四十分,月蚀开始。二十八日,日蚀。”

巴比伦的天文学之所以如此发达,与他们发达的占星术不无关系。星相学是那时研究的主题,从研究星辰运行与季节的关系及星辰季节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找出某些科学的原理。由于假定星辰现象与人体生理之间有关系,于是便渐渐产生并发展了认为周期、季节和星辰能影响人生的观念,并由此成为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医学——世界上第一部药典

苏美尔是世界医学的发源地。早在四千多年以前,乌尔第三王朝时人们就已经编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医典。而在乌尔医典之前,当地早就出现了许多零散的医学文献、处方等。这些都是迄今为止已经知道的最古老的医学文献。

两河流域的医术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亚述和巴比伦的医生常外出会诊。巴比伦人的医生活跃在小亚细亚赫梯帝国,在赫梯国都哈吐沙城(今土耳其博阿兹卡莱,安卡拉以东150公里)曾发现一批阿卡德文医学文献,包括药典、治疗结膜炎和感冒发烧及自然分娩和治疗阳萎的处方。

在巴比伦的后期,医学是以魔术符法来治病。马尔都克是巴比伦的医神,他善治百病,并且是魔术师的祖师。在巴比伦的陶片中有大量咒语,这种治病方法与较后期的很相近,表明某些概念是出于本能和存在于下意识的思想之中,所以数世纪来巫术治病一直没有改变。女神埃阿是专门的医神,宁胡尔撒格女神在医学神话中也很重要;与她有关系的,还有8个神,每个神能医一种病。尼努塔是众医神之长,他的妻子叫加拉;另一位医神是尼那祖,为众医之王,他的儿子是宁吉施纪达,他们的标志是木棍和蛇。叫做萨善的蛇被做为符号,并尊之为医神。

在有关医学的记述中,提到各种发热病、中风、肺痨和鼠疫;对精神病已能鉴别,认为由创伤或魔鬼所致;还记有眼病、耳病、风湿、肿瘤、脓肿、心脏病和皮肤病及各种性病。亚述人认为牙痛是由于虫蚀,与埃及人看法相同。黄病被认为是由魔鬼阿萨撒祖所致,“他能使身体发黄,舌发黑”。虚劳由魔鬼阿萨卡所致。巴比伦人所开处方常很详细。现在尚保存的一个用楔形文字写在陶片上的医疗摘要,其格式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病名,第二部分是药名,第三部分是用法。用的药物有各种植物的果实、叶、花、皮和根等;橄榄、月桂、桃金娘、鸡尾兰、大蒜等;动物的各部和各脏器;还有各种矿物如明矾、铜、铁。此外还使用多种秽物,此点与其他古代民族相似,大约是利用秽物驱除魔鬼,使其离开患者身体。制剂也有多种,如丸、散、灌肠等;有各种器械将药灌入阴道或直肠。

巴比伦的外科医生是很受重视的,这由汉谟拉比法典中的记述就可知道。其中有些提法是很有意义的,如明确认为医生是一种专门职业,并且记载有此种职业的人如何施行外科手术。当时,因为医疗水平低下,外科手术并不多。两千多年前,剖腹产等复杂的外科手术开始见于法律文书记载,但是手术只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才进行,而且很可能是病人家属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请求医生发发慈悲才进行的。如果病人一旦死去,医生还是难逃责任。这些记载为最早规定医生的刑事和民事责任的文献,具有极大历史价值:“若医生用手术刀行大手术,而将病人治死,或者用手术刀切开脓肿而毁坏了眼,则罚以断手之罪”,“若医生治好了一个骨病或脏器的病,收费五银币;假使病人是个雇佣的奴隶,则收三银币,另由他的主人付二银币。”

由此可以看出,古代苏美尔医生的社会地位没有今天西方发达国家那么高。古代文书把他们和占卜者、旅店老板和面包师列为同一等级,这些人顶多是社会的中层。但是,也有少数医生凭着高超的医术挤进宫廷,担任宫廷御医,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些医生专门为国王、王后和高官显贵服务。有的时候,他们被派往外国给外国元首治病,作为和平使者扩大本国的声望,巩固盟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亚述时期,宫廷御医有了专门的管理机构,首脑是全国最有威望的医生,称为马什马图或阿希布。古波斯帝国时期,宫廷御医不但有本国医师,还有外国医师。有些希腊名医长期跟随在国王左右,对波斯情况十分了解,留下许多珍贵的记载。希腊医生克铁西阿斯曾写了一部《波斯历史》,该书的部分章节至今犹存。萨珊帝国时期,由于拜占廷教会迫害异教徒,很多希腊名医逃到伊朗。伊朗为他们在贡迪沙普尔城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所医科大学。该校使用的教材,被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医科学校广泛采用。

建筑——世界上第一座城市

1.巴比伦城

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西南80公里希拉城的附近,有一座著名的古代城市遗址,它就是象征着两河流域文明的巴比伦城遗址。

巴比伦城位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是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最接近之处,堪称两河流域的明珠。在阿卡德语中,巴比伦便是“神之门”。它处于两河流域交通要道之上,是南来北往、东西交流的商旅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因如此,在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之后,它才能由一个小小的村落迅速发展为巴比伦城邦的都城,进而成为汉谟拉比大帝的都城。从此以后,巴比伦一步一步发展为古代世界最宏伟的城市,领导古代西亚文明达两千年之久。

但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巴比伦遗址,并不是汉谟拉比大帝时代的巴比伦城。这座城市在公元前7世纪亚述王室内战中,已经被辛那赫里布彻底毁灭了。它的城墙被铲平,神像被掠走,房屋被烧光,居民被强制迁移到亚述帝国各地。亚述王阿萨哈东即位后,开始重建巴比伦。被强制迁移到外地的居民回来了,著名的埃捷明纳卡寺塔——巴比伦塔,就是在此时修建的。不过,阿萨哈东的重建只是个开头。整个巴比伦城的建设,是在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时才最后竣工的。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巴比伦遗址,乃是新巴比伦时期的遗址,距今约2600年历史。

巴比伦全盛时代的富强,在两河流域乃至整个古代世界,堪称举世无双。“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游历巴比伦时,这座城市已经度过了它最辉煌的时代。但是,希罗多德仍然写道:“就其壮丽而言,它是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他城市难以相比的。”

当时的巴比伦城,建筑物灿烂辉煌,到处是壮丽的宫阙庙宇,高耸入云的寺塔。但是,这些雄伟的建筑,随着岁月的流逝,都被风沙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直到上世纪初才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来。

考古学家在巴比伦最早发现的是巴比伦城墙的残垣败砖。这道城墙是尼布甲尼撒时期修建,用来保卫城内神庙和宫廷的。它又称内城墙,由煅烧过的大砖砌成,灰泥用的是沥青,又叫石漆。城墙很宽,顶部足可供一辆四匹马所拉战车转身。城墙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座坚固的堡垒,用以加强城市的防御功能。内城墙三面有深深的壕沟和土城环绕,可说是固若金汤。特别是西城墙屹立在幼发拉底河岸,不但是抵御外来敌人入侵的天然工事,也是一条坚固的大堤,用以保护城市不受洪水泛滥之害。著名的马都克神庙、巴比伦塔和王宫,都沿着西城墙而建。

在西城墙中段,有一座世界历史上最古老的大石桥,把幼发拉底河两岸的市区联系在一起。如果你站在石桥上向西眺望,巴比伦雄伟的建筑便尽收眼底,必定会从内心惊叹它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城市。整座城市占地达2100英亩,一条长约18公里、高约3米的城墙围绕着整个城市。

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巴比伦有100座城门,每座城门都用青铜做成。但是,根据考古发掘判断,巴比伦内城大概不超过10座城门。如果加上新城和外城,也不会超过20座城门。他大概是把市区许多社区的小门也算在其中,这样就可能有100座城门了。因为当时巴比伦的居民是分族而居、分行业而居的,每个居住区自成天地,并且有墙和小门与其他社区分开。犹太人和希腊人都有自己独立的社区,各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管理机构,负责日常事务。因此,巴比伦的行会组织,恐怕也是世界最古老的。

离巴比伦内城墙不远有一道外城墙,它主要是战时供城外居民入城避难使用。内外城墙之间,是一般市民居住的区域,青楼酒肆、商号当铺、百戏伎艺、各行各业闲杂人等,大都居住在这里。所以,这里也是巴比伦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

巴比伦最宏伟的城门,是供奉伊什塔尔女神的北门,名叫伊什塔尔门。城门本身有前后两座,每座城门旁都有坚固的碉堡。城门用煅烧的砖砌成,灰泥用的是沥青。城墙表面镶有坚如磐石的琉璃砖,上面有各种浅浮雕,如公牛、雄狮、长颈鹿、龙等等。

伊什塔尔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大道,宽约24米,长约几百米。这条道路在当时是供宗教游行用的,所以又称为“圣道”。大道两旁城墙也镶有琉璃砖,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浅浮雕,顶部有许多箭楼。这条大道的地面铺着白色和玫瑰色石板,平常主要供节日庆典举行游行之用。当巴比伦每年举行新年庆典之时,神庙祭司抬着马都克神像和其他神像游行,就要经过这条大道。因此,它可以说是巴比伦诸神的通道。但是,大道的设计也不完全是为了宗教目的,它也是一个坚固的军事要塞,如果外来之敌敢于从伊什塔尔门进犯巴比伦,必将葬身于守军的箭矢之下。

由伊什塔尔门进入巴比伦城,是一条笔直的大街。它将王宫、巴比伦塔和马都克神庙连接在一起。尼布甲尼撒的王宫坚固厚实,不亚于城墙。不过,这种厚实的建筑物并不是为了抵御外敌,而是为了抵御当地夏季高达50℃的高温。为了尽可能减少热浪的袭击,宫墙厚达3米,3个拱门都向北开,使阳光难以直射内殿。普通居民的房屋根本没有窗户,仅靠从天井中射入的阳光供室内照明。

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努力,巴比伦变成了一座坚如磐石、难以攻克的城市。但是,它可以挡得住外敌的进攻,却防不住内奸的叛变。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在巴比伦祭司集团的里应外合下占领巴比伦城,巴比伦开始失去往日的辉煌。此后,巴比伦在经济上虽然还持续了上百年的繁荣,但是在政治上的地位却-落千丈。

亚历山大帝国崩溃后,巴比伦成为继业者的战场,水利设施受到严重破坏,农业凋敝。据《巴比伦编年史》记载,当时的巴比伦“哀鸿遍野,饿殍遍地,人民易子相食”。塞琉西王朝初期,城市附近农田日益沙漠化,居民逐渐转移到附近的新都塞琉西亚城。再后来,滚滚黄沙完全掩盖了昔日辉煌无比的巴比伦城。

2.狮穴尼尼微

尼尼微城在巴比伦城北部500多公里处,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大扎卜河交汇之处。它是亚述帝国最强盛时期的都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雄伟的城市。

尼尼微位于两河流域北部交通要道之上,底格里斯河从城市东边缓缓流过。这里的河面宽度约150米,这在世界上算不上什么大河,但在西亚水源奇缺之地,已算是很大的河流了。因此,在这一带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城市,如亚述古都亚述城,新亚述的都城卡拉和杜尔·沙鲁金。

尼尼微最早的建筑,出现在公元前12世纪末提格拉帕拉萨一世时。这位国王不仅能征善战,威名赫赫,而且在国内大兴土木,修建城池宫室。他修复了古都亚述城的许多神庙、寺塔,庙中还附设有图书馆。他在尼尼微城修建了许多幽雅的公园,并从底格里斯河的支流引水入城灌溉,使尼尼微变成一座美丽的城市。不过,在辛那赫里布即位之前,尼尼微只是亚述北部的商业重镇。那时,亚述的都城先后有亚述城、卡拉城和杜尔·沙鲁金。这个时期的亚述国王,不但以武功著称,也十分重视城市建设。

辛那赫里布上台之后,将都城由杜尔·沙鲁金迁往尼尼微,从此,尼尼微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变成了上古世界的富丽名都,宫殿设计的每一个细节都力图体现帝国的伟大、统治地域之辽阔以及稳固的权力。

辛那赫里布在尼尼微建筑了几条主要的官道,道路宽敞笔直,战车可在其间通行无阻。大道两旁排列着达官贵人与市民的房屋。房屋虽然高矮不一,但都不敢挤占官道。因为亚述国王早有命令,凡挤占官道者一律处以刺刑——将木棍由犯人肛门中插入,直贯于胸前,然后再将插着犯人的木棍竖立于闹市示众。

辛那赫里布的王宫在城市西部,底格里斯河支流由宫廷附近流过。宫殿建筑在人工平台之上,宫墙用云石建成,外部饰以精美的浮雕和雕塑。其中著名的有吉尔伽美什雕像、人首牛身雕像和亚述保护神雕像。建造宫殿用的黎巴嫩雪松,是古代西亚最名贵的木材。亚述宫廷建筑高大雄伟,极尽壮丽,远非巴比伦王宫可比。它的建筑技术对后世波斯帝国影响巨大。帕萨加迪和波斯波利斯的宫廷建筑,明显地受到亚述的影响。

然而,尼尼微宫廷建筑有一个奇特之处,是古代西亚其他国家没有的,这就是王家园林的建筑。尼尼微的花园众多,有的种植奇花异草,名贵树木,供国王游乐散心之用;有的不仅种植花草树木,还养着许多猛兽,这就是王家猎场。这些动物都是供国王与臣下狩猎时用的。

在亚述宫廷浮雕中,有许多国王狩猎的场面,描绘国王猎杀万兽之王——雄狮的惊险紧张的情形。浮雕中的国王英姿勃勃,或跃马挺枪,或弯弓射箭,而被猎取的雄狮则凶猛异常。不过,这些雄狮很容易就被国王杀死,因为它们在从笼中放出来之前,很可能已经被饿了好多天,早就有气无力了。有一位国王就自豪地宣布他曾经杀死过几千头狮子。猎场周围有强壮的士兵守卫,以防猎物逃跑。旁边有树木葱茏的山丘,供百官臣僚观看围猎的情况。围猎活动结束后,国王要将所猎雄狮献给诸神以示酬谢。浮雕中就有国王以雄狮献祭的场面,反映出狩猎代表“正义的王权必将战胜邪恶势力”的意义。不过,王家狩猎活动也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它可以磨炼士兵的纪律和勇敢精神,这正是在和真正的敌人进行残酷斗争时所不可缺少的优秀品质。

在尼尼微宫廷浮雕中,有许多恐怖的场面反映了亚述军队历次征战过程中的残暴行为。旁边还有铭文解说,把亚述军队烧毁城市、抢劫财产、杀死和平居民的血腥暴行作为战功吹嘘。

正是由于亚述军队的残暴行为,使尼尼微成了被压迫人民仇恨的象征。犹太人把它称为狮子的洞穴和流着人血的城市,诅咒它必定要灭亡。犹太人的诅咒,最后竟又奇迹般地实现了。公元前612年5月,米底和巴比伦联军包围了尼尼微城。艰苦的围城战进行了两个月,最后,进攻者打开底格里斯河水闸,冲垮了尼尼微坚固的城墙,联军乘胜冲入城内。

遗存下的历史残迹向后人证明,尼尼微人进行了最后的拼搏,力图保住他们的家园。但到最后,尼尼微城的居民,除少数军人拼死冲出重围之外,其余全部都被杀死。亚述国王萨拉克在宫中放火自焚,整个城市被彻底毁灭,变成豺狼和野兽的栖息之地。强大的亚述帝国随着尼尼微的灭亡一起灭亡了,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亚述的居民,虽然没有完全被杀光,但是,他们后来被阿拉米居民所同化,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在世界历史上,像亚述帝国这样残暴的国家,这样悲惨的结局,都是绝无仅有的,所以它的灭亡,可以说是咎由自取,没有人会为之感到悲哀。

3.黄金之城哈马丹

在古巴比伦境内有一座黄金做成的城市,这就是伊朗人最初的国家——米底帝国的都城哈马丹。

哈马丹是古代伊朗交通要道的中心,著名的丝绸之路就经过这里,维持着东西方繁荣的国际贸易。据“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所说,哈马丹城的建立者是米底王国的创立者戴奥凯斯(约前715~?年)。据说他本来是部落首领的儿子,十分聪明,他为了取得僭主地位,努力在本部落中主持正义,被选为仲裁者。他的美名后来逐渐传遍四方,于是米底人选举他为国王,给他修筑了一座与国王身份相配的宫殿,建立了一支禁卫军。随后,他又强迫米底人给他建造了一座城市作为自己的新都,它就是今日的哈马丹。不过,这座城市位于东西方交通要道之上,它的出现可能要大大早于戴奥凯斯时期。关于哈马丹城的情况,希罗多德也有详细的描绘。他说哈马丹城墙厚重高大,是一圈套着一圈地建造起来的。每一圈里面的城墙都比外面一圈要高。由于城市建筑在平原上,这种结构对防御外敌进攻大有帮助。据给希罗多德介绍情况的伊朗人说,哈马丹的城墙共有7圈,最外面一圈城墙为白色,长度与雅典城墙大致相等。第二圈是黑色的,第三圈是紫色的,第四圈是蓝色的,第五圈是橙色的,第六圈是白银包着的,第七圈是黄金包着的。戴奥凯斯的王宫,就在镶着黄金的城墙之内。

根据同时代巴比伦人留下的楔形文字资料和后来的《亚历山大远征记》等的记载,哈马丹城和两河流域城市一样,并没有7道城墙,更没有金墙、银墙。根据米底王国初期的情况判断,哈马丹城里可能是分部落或种族而居,每个居民区之间可能有围墙加以隔开,就好像中古伊朗城市的居民区一样,也是按部落居住的。哈马丹的这些围墙加上宫墙和外城墙,总数可能正好是7道。当然,古代哈马丹城的街区也可能就和今天的情况一样,居民区就像蜘蛛网一般,一圈又一圈,围绕王宫形成了7个包围圈。不过,由于古波斯帝国时期的哈马丹遗址至今还没有进行任何发掘,因此,古代哈马丹城的情况,今天仍然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尽管没有任何文字资料,但是我们从亚述宫廷浮雕中还是可以看出米底一般城市的大致情况。它们都有坚固的城墙,高耸的塔楼。城墙外有护城河,足以抵抗强大敌人的进攻。哈马丹作为米底最大的城市,也是米底反抗亚述的起义中心,理所当然应当更加雄伟坚固。同时,我们从希罗多德所说可知,米底王宫离城墙很近。这与西亚其他国家的都城,如尼尼微和巴比伦情况相同,那里的王宫与城墙也很接近,或者说城墙本身就是王宫防御体系的一部分。

米底帝国灭亡之后,哈马丹又成了古波斯帝国四大都城之一。古波斯历代帝王,每逢夏季都要来哈马丹的夏宫避暑。后来,哈马丹又成了塞琉西王朝在东伊朗的统治中心。安息时期,哈马丹一度是安息的都城,并且是丝绸之路中段的重镇之一。哈马丹在伊朗历史上繁荣了2700多年之久,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伊朗最主要的城市,并且是伊朗农牧业生产的中心。

4.财富之城苏萨

在伊朗有一座古城,它的历史比伊朗国家还要早几千年,它就是苏萨城。这座城市距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大约比伊朗人建立的国家要早五千三百多年。而在此之前,它作为伊朗土著居民埃兰人的都城,也有两千多年之久。苏萨是伊朗文明最早的发祥地,因此,完全可以说“先有苏萨城,后有伊朗国”。

埃兰时期苏萨的宫廷,在城市西北部的卫城之内。这座卫城建立在由人工建造的土丘上。它背靠卡尔黑河岸,比河岸高出33米,比市内其他地方高出6米,是一座十分坚固的城市。不过,这样坚固的卫城也没能抵挡住亚述人的凶猛进攻,王宫曾多次被亚述人毁灭。

古波斯帝国建立之前,苏萨就已成为波斯人的都城。居鲁士大帝时期,苏萨是帝国四大都城之一,并开始在城内兴建宫殿。这是因为埃兰人是伊朗最有文化的民族,波斯人需要埃兰人的才能来帮助他们管理国家。当时政府的行政官吏,特别是王室经济管理人员,几乎都是埃兰人,埃兰楔形文字作为官方文字使用了上百年才逐渐被阿拉米文字所取代。

苏萨的宫廷建筑,是在大流士大帝时全面展开的,他下令建筑苏萨宫廷的命令,一直保留到现在。这个诏令用古波斯、埃兰和巴比伦三种文字写成,内容如下:

“……这就是我在苏萨建立的宫殿。其材料来自远方。其地基挖得很深,直达岩层。地基挖好之后,再用碎石填满。部分地基深40埃尔(约合19米),部分深20埃尔。宫殿就建筑在这个地基上。凡挖地基、填碎石、做砖坯,都是由巴比伦人完成的。

雪松是由黎巴嫩山区运来的。亚述人把它运到巴比伦之后,卡里亚人和爱奥尼亚人再把它由巴比伦运到苏萨。柚木是由犍陀罗和克尔曼运来的。这里使用的黄金是由萨地斯和巴克特里亚运来的。这里使用的贵重青金石和光玉髓是由索格底安那运来的。这里使用的绿松石是由花拉予模运来的。白银和乌木是由埃及运来的。这里使用的装饰宫墙的材料是由爱奥尼亚运来的。这里使用的象牙是由努比亚、信德、阿拉霍西亚运来的。这里使用的石柱是由埃兰阿比拉杜斯地方运来的。

那些加工石料的战俘是爱奥尼亚人和萨地斯人。那些制造全器的金匠是米底人和埃兰人。那些制造木器的人是萨地斯人和埃及人。那些做砖坯的人是巴比伦人。那些装饰宫墙的人是米底人和埃及人。

大流士王说:在苏萨,凡是已经下令要建立的那些雄伟建筑,那些雄伟建筑就建成了。”

在这个短短的诏令中,提到宫廷建筑使用的材料来自15个地区,从遥远的中亚和印度,直到埃及和希腊世界。参加宫廷建筑的工匠,至少有5个民族的人,这还不算运送材料的那些地方的居民。明确提到的建筑材料有12种,其中多数来自远方,只有碎石和砖坯大概是就地取材。可以说,为了建筑苏萨宫廷,大流士一世几乎动用了当时帝国的全部人力、物力和财力。

苏萨宫廷的主要建筑工作是由巴比伦人完成的,因为他们具有丰富的建筑经验,善于建筑台基式的雄伟建筑。大流士一世的宫廷,就建筑在巨大的人工台基上,面积约37500平方米,其中有110个房间、走廊和大殿,面积约20000平方米。苏萨宫廷的全貌,今天已无从得知。现代考古发掘证明,它的雄伟壮丽远胜于大流士一世诏令所说。仅大流士一世的接见大厅,面积就有10000平方米,大殿的屋顶,由6列高达20米的柱廊撑起,柱廊顶部装饰着牛头。

在苏萨宫廷的宫墙上,镶着精美琉璃砖浅浮雕,内容大多为王室侍卫、各种动物和神奇的怪兽。这种琉璃砖浅浮雕,就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载的壁琉璃,它在当时是一种最高级的装潢艺术。

苏萨宫廷经过大规模扩建之后,一直是古波斯帝国的王宫。国王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苏萨,政府机构也集中在这里办公。波斯帝国的赋税大概也交归苏萨的国库收藏。因此,在希腊人的眼里,苏萨肯定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城市,所以,希罗多德才发出了由衷的感叹:“谁要是占有苏萨的财富,就可以和宙斯斗富!”

波斯帝国灭亡之后,苏萨在很长的时间里仍然是伊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并且取得了城市自治权。萨珊时期,苏萨居民起义反抗萨珊统治,因而被萨珊国王下令彻底毁灭。苏萨的宫廷和居民住宅一起,都被化为瓦砾,掩埋在黄土之下,直到近代才被西方考古学家发现。

5.神秘的波斯波利斯

在苏萨东南方向几百公里处,就是古波斯文明的发源地——伊朗的法尔斯省。在法尔斯省色拉子市西北,有一座神秘的山峰,当地人称之为“库赫·拉赫马特”(善心山)。山下是一片宽阔的平原,这里现在是牧羊人的世界和商旅必经之地。在平原的尽头,有一座雄伟的城市遗址,它就是波斯波利斯。

波斯波利斯今天被伊朗人称为“贾姆希德的宝座”。贾姆希德是伊朗史诗中的神话人物,他统治伊朗有700年之久,对伊朗文明有许多贡献,最后因为傲慢自大,触怒了天神,败在刚拉白人手中。实际上,这座城市和他并没有什么关系。

波斯波利斯始建于公元前520年,也就是大流士夺取政权,刚刚镇压全国大起义之后的第一年。整个工程历经三代国王,持续70年之久才竣工。

城市遗址在善心山的脚下,那里有一个巨大的人工平台,高约13米,面积约150000平方米,波斯波利斯宫廷就建筑在这个巨大的台基上。整个宫廷的面积约135000平方米。王宫三面有箭楼和城墙防御,墙高约4.5~15米,东面则是高不可攀的悬崖。宫廷的正门是一个巨大的石台阶,用人工开采的白色石灰岩做成,共有111级。人们从外面进入波利斯城,就必须经过这个大台阶。在台阶的两旁有持枪的禁卫军,禁止闲杂人等随意闯入王宫。

大台阶前面就是薛西斯修建的柱廊。柱廊入口处有4个巨大的人首牛身雕像,守卫着进入王宫的正门。在平台的西南角还有一个便门,供日常生活用品的进出之用。

整个波斯波利斯王宫,是一组设计严谨的巨大建筑群。它主要由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组成:一种称为塔恰拉,这是国王的寝宫;一种称为阿帕丹,这是国王的接见大厅,可容纳1万人。

阿帕丹始建于公元前492年。在大殿的柱基下曾发现一个石匣,内藏金版、银版奠基铭文两块,重约9.6公斤。铭文用三种楔形文字写成,载明它是大流士下令所建。但是,大殿最后竣工是在薛西斯时期,他给大殿装饰了琉璃砖浮雕,修建了雄伟的“万国门”。

阿帕丹本身建在一个高2.5米的人工平台之上。大殿面积约3600平方米,是一个正方形建筑物,墙体用砖坯建成,地面用浅绿色泥土筑成。宫殿的大门、小门都是木质的,上面蒙着金片。考古学家在大殿废墟的灰烬中,曾经发现残存的金片就是从门上掉下来的。大殿和柱廊的顶部由72根细长的石柱撑起,每根石柱高约20米,这些石柱现仅剩下13根。阿帕丹四周有堡楼,旁边是国王的寝宫,寝宫的柱子是木质的,高约7~11米。

阿帕丹的地面比平台高出4米,东面和北面有台阶通向大殿,右面台阶两旁的浮雕,刻着国王近臣的雕像。这些近臣有波斯人、米底人,他们都戴着项圈、手镯,手持鲜花。浮雕涂有红色、蓝色、金黄色和天蓝色颜料,颜料的残迹至今清晰可辨。左边台阶上有33个民族代表人物的雕像,他们都带着礼物或贡赋来朝见国王。一般认为,这可能是新年期间各族上层分子前来波斯波利斯朝见大流士的朝觐图。这些雕像展示了各个民族不同的风采,可以说是波斯帝国的民族雕像博物馆。

波斯波利斯第二大殿是金銮殿,殿顶由100根高达19.96米的石柱撑起,号称“百柱大殿”。大殿始建于大流士时期,至其子薛西斯时期最后完工。金銮殿面积4900平方米,是国王接见客人和举行宴会的地方。大殿东门有大流士端坐在宝座之上接见大臣的雕像,身后是王太子薛西斯等人的雕像。大流士右手持黄金权杖,左手持莲花。宝座是黄金做成的高背椅,银腿狮子脚。

金銮殿北门有国王与怪兽搏斗图。怪兽为狮首、狮身,前腿为狮腿,背有冀,后腿为鸟腿,尾为蝎尾。这幅雕像象征着正义的王权与反对王权的恶魔的斗争。

根据古代作家记载,王宫前面还有官吏和普通居民的住宅,可惜今天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片孤零零的荒原了。

亚历山大东征之前,外界并不知道波斯波利斯城。这座城市大概是座圣城,只对波斯上层分子开放,故而显得十分神秘。亚历山大占领此城之后,仅在国库中掠夺到的金银财宝就有12万塔兰特,约合3120000公斤白银,需要30000头驴子才能将这些金银财宝运走。希腊马其顿征服者在城里住了3个月,整天寻欢作乐,酗酒闹事,难以决定如何处置这座宫廷。最后,亚历山大和他的部下都喝醉了酒,在难辨是非的情况下放火焚烧了宫廷。

波斯波利斯宫廷之火,标志着古波斯帝国的结束和希腊化时代的开始。此后,这座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宫廷,就再也无人居住,它渐渐地成了一座死城,听任风吹雨打,日渐毁灭。

6.空中花园——献给爱情的礼物

提到巴比伦文明,就不能不提到空中花园。关于这座位列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呢。

传说尼布甲尼撒在成为巴比伦王之后爱上了美丽的米底公主安美依迪丝,并最终如愿以偿地迎娶她成为自己的妻子。可是,在婚后不久,忧愁就不知不觉地爬上了王妃的眉梢。因为她的家乡米底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林茂密,花草丛生;而尼布甲尼撒所在的巴比伦却是常年不雨的不毛之地。在花园国度长大的王妃想到自己可能再也回不到那美丽的花草之国,可能再也无法嬉戏于绿色丘陵之间,不由得愁眉不展,竟然害起了思乡病。看见心爱的妻子每日郁郁寡欢,形容日渐消瘦,尼布甲尼撒也不禁愁从心生。他决定为美丽的王妃修建一座花园,这座花园必须比米底任何一座花园都要瑰丽、美好,让她虽然人在巴比伦却就好像是在自己的家乡一样。为博美人一笑,尼布甲尼撒不惜用巨资与人力营造了使古希腊人震惊的被称为奇迹的空中花园。

尼布甲尼撒召集了几万名能工巧匠,用人力堆了一座小山丘,再在上面种植了许多奇花异草,修建了许多亭台楼阁。它建于皇宫的中央,是一个四角锥体的建设,堆起纵横各400米、高15米的土丘,每层平台就是一个花园。为了防止上层水分的渗漏,用拱顶石柱支撑着,在台阶上铺上石板、芦草、沥青、硬砖还有铅板;同时土层也很厚,足以使大树扎根。虽然最上方的平台只有60平方米左右,但高度却达到105米,大概相当于30层楼的高度,因此远远看去就仿佛一座小山丘。

尼布甲尼撒还在花园的最上面建造了大型水槽,通过水管,随时供给植物适量的水分。有时候,也用喷水器降下人造雨。在花园的低洼部分,建有许多房间,从窗户里可以看到成串滴落的水帘。即使在炎炎盛夏,也能感觉到非常的凉爽。因此,长年平坦干旱只能生长若干耐旱灌木的土地上,出现了令人惊叹的绿洲。空中花园显然远不及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宫殿,或者是巴比塔的壮大与宽广,但是它的美丽、优雅,以及难以抗拒的魅力,却是其他建筑所望尘莫及的。

有人曾经描写过这里的奇观:“那是尼布甲尼撒王的御花园,离地极高,高大树木的悬根由跳动的喷泉洒出的水浇灌。”公元前3世纪的菲罗曾记述道:“园中种满树木,无异山中之国,其中某些部分层层叠长,有如剧院一样;栽种密集枝叶扶疏,几乎树树相触,给人以舒适的遮阴;泉水由高高的喷泉涌出,先渗入地面,然后再扭曲旋转喷发,通过水管冲刷旋流,充沛的水气滋润树根,土壤永远保持湿润。”

尼布甲尼撒王的良苦用心并未赢得妻子的欢心,传说尼布甲尼撒的妻子、空中花园的主人安美依迪丝最终化作鸽子,飞天而去。

在古代,希腊人曾经把空中花园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是,这座花园在现在人看来并不是什么宏伟建筑,它的长宽高都不过是几十米而已。只是因为古代希腊没有特别高大宏伟的建筑物,才把这样一座几十米高的寺塔式建筑称之为奇迹。

不过,最近对空中花园的所在地有了新的说法。国外有人提出,空中花园并不在巴比伦,而是在亚述都城尼尼微。这个花园的建造者不是尼布甲尼撒,而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他们的依据是:凡是亲身到过巴比伦城访问的古典希腊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丝毫没有提到过空中花园。这对别人尚可理解,但对专门以报道各地名胜古迹、奇闻轶事为己任的“历史之父”希罗多德而言,却显然是不可理解的事情。如果说他们当年都只能见到巴比伦塔而见不到空中花园,比他们晚几百年的希腊作家又何以见到空中花园呢?

另一个重要依据是尼布甲尼撒诏令留传至今甚多,却没有提到修建空中花园之事。相反,辛那赫里布留下的诏令,却提到他在尼尼微兴建花园,并把流经尼尼微城的底格里斯河水引入花园灌溉花草树木。诏令中还提到花园中的提水机和铜质水管,而且,在尼尼微宫廷浮雕中,还发现一幅名叫《尼尼微空中花园》的浮雕。浮雕景致与古典作家对巴比伦空中花园的描述十分相似。这种空中花园,实际上是亚述园林设计师为亚述宫廷设计的王家园林。它一般利用天然山丘或人工堆砌的山丘,种植各种名贵树木、奇花异草,供国王游乐散心之用。在有些园林中养着各种珍禽异兽,供人观赏;还有些园林养着凶猛的狮子,供国王狩猎之用。在尼尼微宫廷浮雕中,就有许多王家园林和狩猎的场面。这种山丘式的花园被称为“空中花园”也是合情合理的。

最重要的依据是:在巴比伦考古发掘中,人们在巴比伦城根本就没有找到空中花园的遗址,而在尼尼微却找到了许多的证据。因此,我们现在可以肯定地说,真正的空中花园并不在巴比伦,也与尼布甲尼撒无缘。它实际上在尼尼微城的西北郊,是辛那赫里布下令修建的亚述王家园林。这座花园不仅有完善的人工灌溉系统,还有良好的自流灌溉系统。因此,在亚述帝国灭亡几百年之后,花园中仍然郁郁葱葱,保持着令人神往的奇特魅力。

但是,至今为止,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真实面目依然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7.通天巴比塔

关于巴比伦的巴比塔的来历,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旧约·创世纪》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的。人们在向东迁移的时候,走到一个叫示拿的地方,惊喜地发现了一块平原,于是就定居于此。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于是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我们的名,显示我们的力量和团结,免得我们分散在各地。这座塔就是著名的巴比塔。上帝听到这个消息,决定离开高高的天庭,亲自到人间来看个究竟。当他看到世人所建造的通天塔时,真是又惊又怒。他暗自盘算:现在天下的人都是一个民族,一种语言,互相团结,力大无比。他们今天能建造这样宏伟的城市和高塔,以后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神还怎么统治人类?于是上帝就降临到人间,变乱人们的语言,使他们彼此语言不通,离散到各地。这样人们便纷纷离开巴比伦城,巴比伦城的建设被迫停止,巴比塔也因此半途而废。

另一种说法是:新巴比伦王国建立后,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重建通天塔。他命令全国不分民族、不分地区都要参加修塔,其中就包括“巴比伦之囚”。据说他曾命令手下官员要将此塔建得高入云霄,“欲与天公试比高”。

尼布甲尼撒下令重建的巴比通天塔共有七层,象征着七曜星,总高90米,塔基的长度和宽度各为91米左右,每层墙体表面都镶有不同颜色的琉璃砖,最高一层是天蓝色琉璃砖。这是一座小神庙,神庙四角镶着黄金,庙内供奉着巴比伦主神马尔杜克的金像。神像据说重达800埃兰特(1埃兰特=30.3千克)。

饱受苦难的犹太人把象征着巴比伦强盛无比的巴比塔视为压迫者狂妄的象征,内心诅咒着巴比塔,渴望上帝早日毁灭它,使自己获得解放。巴比塔后来却真的崩塌了。不过,这并不是犹太人诅咒的结果或是上帝的功劳,而是波斯的统治者造成的。在波斯帝国时期,巴比伦屡次发生反波斯起义。这些起义被镇压之后,波斯国王便下令把这座神庙中供奉的马尔杜克金像熔炼成金块,运往波斯都城苏萨。从此,马尔杜克神庙失去了往日的荣耀与辉煌,门庭萧条,寺塔也就听任风吹雨打,逐渐成为废墟。

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时,巴比伦已成为一片瓦砾堆。他曾经亲自到寺塔故址凭吊,并想重修寺塔,以讨好巴比伦祭司集团。可是这项工程仅清除瓦砾一项就需要一万人工作两个月,这还不算重新修建塔寺本身的工程。由于工程过于浩大,亚历山大又忙于新的远征,只好放弃了重建计划。这座古代西亚建筑的奇迹也就逐渐地被风沙掩埋在荒漠之中,直到近代才重新被人们发现。

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座巴比塔的记载,他在公元前460年游览巴比伦城时,曾见到了已经荒弃的巴比通天塔。按他的描述,巴比塔有一座实心的主塔,高约201米,共有8层,外面有条螺旋形通道,绕塔而上,直达塔顶,并在半途设有座位,可供歇脚。希罗多德记下的塔基每边约90余米,高度也约90米。他还记叙巴比通天塔上建有一座大神庙,里面有张精致的大睡椅,铺陈华丽,旁边还有一张金桌子。希罗多德的记载,大致把巴比通天塔的巍峨雄伟描绘出来了。

1899年,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科尔德韦在巴比伦遗址进行挖掘时,挖掘到了一座塔的巨大塔基。塔建造在一个名叫“萨亨”或”盘子”的凹地里。据科尔德韦测量,塔基每边长87.78米,塔与神庙总的高度也是87.78米,共7层,第一层高32.19米,第二层高17.56米,第三、四、五、六各层均高5.85米。据测算,神庙约高14.63米,墙壁包有金箔,饰以淡蓝色的上釉砖。该塔建造时共用去了5800万块砖,这个庞然大物俯视着附近整个地区。科尔德韦认为,这座塔就是《圣经》中描绘的巴比塔。

不过,巴比塔的原型究竟在哪儿,人们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传说中的通天塔,就是新巴比伦王朝时代巴比伦城内的马尔都克神庙大寺塔。马尔都克大寺塔高295英尺,相当于今天一座二十多层的大楼的高度。这在当时人们眼里确实有高耸入云的通天之感。也有人不同意这种看法。他们认为,在巴比伦城内有两座著名的神庙,一是马尔都克大寺塔,人称“地庙”;还有一座叫巴比伦塔,人称“天庙”。他们认为“天庙”才是传说中的“通天塔”。但由于历史久远,巴比伦塔几经洗劫,能够留下的记载是风毛麟角。比较有价值的是在马尔都克大寺塔里发现的一块石碑,上面镌刻有“历史之父”希罗多德在公元前460年游历巴比伦城时,对当时已经荒芜的巴比伦塔的描述。因此,一般认为,马尔都克神庙大寺塔就是巴比塔。后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还据此描述,描绘出他们想象中的通天塔。

希罗多德笔下的通天塔多次毁于战火又多次重建。据史载,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征服巴比伦时,第一次绕过了巴比塔,他为这座雄伟的建筑所倾倒,不仅禁止部下毁塔,还下令在自己的陵墓上也建了一座类似的建筑,只是稍小一点。但这座塔最终未能幸存,它被波斯王薛西斯捣毁,成为一堆瓦砾。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印度时,曾凭吊过这一遗址,他与居鲁士一样,为这宏伟的废墟所倾倒。他让一万名部下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清理现场,但可惜已无法恢复原貌。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失落与湮没,巴比塔再也未能恢复往日的雄伟与壮观。人们只能根据史家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将巴比塔的概貌大致呈现给后世的人们。

农业文明——人类农业发源地

人类对世界的探索都是从乡村开始的。在两河流域的黄沙之中,考古学家从大地深处发现了远古灿烂的城市文明,证明这里是人类城市革命的发源地。因为城市的出现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很多学者自然就想到,这里会不会也是农业革命的发源地呢?

最早推动两河流域农业考古的,是美国学者布来德伍德。他提出了一套新理论,叫作“侧坡学说”。他认为人类最早的农业发源地,可能是在扎格罗斯山地区的库尔德斯坦侧坡地带。因为那里雨量充沛,有各种适宜栽培的野生禾本植物,如大麦、小麦和燕麦等;有各种可供驯化的野生动物,如狗、猪、羊、牛和马等;还有各种可供食用的蔬菜和果实。当时,几乎没有任何人涉足这里。他希望在这里能有所发现,以此来验证自己的理论。而当时的考古学者,大多认为两河流域农业的发源地是在南部地区,因为那里土地肥沃,水利灌溉系统比较完善。

布来德伍德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说动芝加哥大学的主持人,同意他前往库尔德斯坦地区进行农业考古发掘。因为当时各大学的负责人和董事会的成员,都热衷于发掘伊拉克南部的城市遗址,希望尽快地从出土宝藏中加倍收回自己的投资。他们对无利可图的农业考古毫无兴趣。布来德伍德费了很大的努力,才使他们认识到考古发掘的目的不在于搜寻宝藏,而在于通过实物说明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其中农牧业的发展,尤为重要。

很幸运,布来德伍德来到东方后便首战告捷,他在扎格罗斯山麓的加莫尔地方发掘到一个史前村落的遗址。该遗址共有15个文化层,第10层以下属前陶时代,相当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但这时已有长方形的土屋、炉灶、烟囱;还有磨制的石器,如石斧、石纺轮、石杯、石碗、骨针、项链、手镯;还有黏土做成的人物塑像。

最重要的是,在加莫尔遗址发现了已经碳化的谷物颗粒,如大麦、小麦、豌豆、青豆;还有石制农业生产工具,如石镰、石杵和石臼;还有许多已经驯化的家畜的遗骨,如山羊、绵羊、牛、马、猪、狗等动物的遗骨。这证明当地已经出现了农牧业定居生活。

加莫尔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9000年左右,它和从前已经发掘出来的村落遗址相比,要古老得多。但它本身已经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农业村落,不足以说明农牧业的起源问题。因此,布来德伍德又在附近的卡瑞木、夏赫尔继续发掘,并获得了许多可喜的发现。他的“侧坡学说”因为这些成功,开始成了公认的理论。

但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巴勒斯坦等地发现的遗址又大大动摇了他的理论。在杰里科城(即《圣经》中的耶利哥城),人们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史前城镇遗址。这个遗址中发现了大量农业文明的遗物,距今时间约1万年之久,远远超过了加莫尔。人们对于两河流域是否是农业革命的发源地,又产生了疑问。幸好,人们很快又在伊拉克北部扎格罗斯山区的沙尼达尔和萨威克米发现了新的农业遗址。其中,沙尼达尔是个岩洞,早在6万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居住。新石器时代初期,岩洞的居民开始逐渐离开岩洞,到附近的萨威克米季节性居住地,从事农牧业生产。他们后来就在当地建立了永久性的村落。在这个村落遗址中发现了经过驯养的绵羊遗骨,发现了镰刀、碾石、臼和磨,但没有发现谷物。这里大概还处在由采集经济向原始农业过渡的阶段。沙尼达尔和萨威克米村落遗址绝对年代距今约1~1.2万年左右,这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古老的农业村落遗址。

随后,人们又在沙尼达尔东南的耶莫发现了农业村落遗址。在这个遗址中,人们发现了栽培植物的种子和陶器,已经驯化的家畜山羊和犬的遗骨,还有女神的塑像。耶莫绝对年代距今约8000~9000年,它已经是一个标准的农业村落。在耶莫遗址之后,人们又发现了哈孙纳遗址(约8000年前)、哈雷夫遗址(约6000年前)。这样,两河流域自新石器时代早期到阶级社会产生之前的农业村落遗址,基本上可以连接起来。它证明布来德伍德的理论基本上是正确的:两河流域不仅是城市革命的发源地,也是农业革命的发源地。

神奇的发明创造

1.四千年前的电池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就有了电池?这虽让人们感到不可思议,但它却是千真万确的。1936年9月,德国考古学家威尔赫姆·科昂格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近郊的格加特·拉布阿村发掘出许多距今2000多年的陶瓷罐。罐口很粗,罐颈覆盖一层沥青。有根小的铁棒插在铜制圆筒里,圆筒直径2.6厘米,高约9厘米,铁棒高出圆筒1厘米,铁棒下端塞有约3厘米的沥青,使铁棒和铜罐隔离开。经过仔细研究,科昂格认为这一装置是古代人用过的电池。这些出土的铜罐、铁棒和陶器是古代使用的电池。只要向陶罐内倒入一些酸和碱性水,便会发出电来。由于这些古电池是在巴格达近郊地下的石棺内发现的,所以被称作“巴格达电池”。

更加不可思议的是,在大约同一地点还发掘出大量的电镀物品。可以想象,这些电池的用途之一就是电镀。然而,这些电镀品是大约公元前2000年的物品,比科昂格发现的陶罐电池还要早两千多年。这意味着某些电镀技术早在四千年前就已使用,而现代意义上的电镀技术直到19世纪上半叶才问世。许多人对此持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为了证明科昂格的观点,许多科学家不断用仿制品进行通电实验。1940年,美国工程师格雷仿制了这些陶罐,并在陶罐里充入葡萄酒、硫酸铜、硫酸碱等古代居民可能作为电解质的液体。奇迹发生了,模型真的发出了电,成功地获得半伏特的电,并且电池连续工作了18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艾巴利西特做了相同的实验,也成功地获得了半伏特的电。随后他又做电解镀金实验:将一个小雕像吊起来,抹上一层金粉水,然后接通仿制的古电池,大约通电2小时后,一尊金灿灿的镀金雕像出现了。这一实验终于证实了科昂格的论断。

如果古巴比伦人能够使用电得到承认的话,那么世界上许多关于长明灯的传说可能就找到了答案。这些长明灯所用的能量可能就是电。

2.轮子的革命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是一个神奇的民族,它的许多发明创造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苏美尔人的任何一项发明都无法与他们发明的轮子相提并论。现在社会的每一角落,几乎所有的产品和工具或多或少要靠轮子才能产生作用。正是有了轮子,才彻底改变了人类的运输方式,进而为以后的机械时代奠定了基础。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始用木材和石料制成轮子,用于制陶。最初用于陶器生产的轮子是个厚重扁平的圆盘,盘底的中心凹入,装在地面上的石制或木制的圆顶座上,一个制陶的工作台就做成了。在制陶过程中,由于轮子的转动,工作变得轻松方便,而且有助于陶器的形成。很快,这一技术就在两河流域普及开来。在乌尔遗址里,就发现不少陶轮的碎片。

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苏美尔人把轮动原理应用到运输工具上,出现了世界上的第一辆四轮车,由四头驴牵拉。起先只是供国王乘坐或祭祀之用,后来用作战车。在乌尔出土的“军旗”上,就绘有多辆战车和全副武装的士兵。那时的战车车轮是用两块木料拼成,中间用横木条固定。这一结构很容易让人想起汉字的“车”字,但这种车十分笨重。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辐条式车轮取代辐板式车轮,金属轴代替木轴,再加上人类驯服了野马,以前笨重的牛车或驴车终于变成了快捷而轻便的战车。赫梯和亚述的军队就是靠其威力无比的铁骑战车横扫世界。公元前1270年,赫梯军队在叙利亚与埃及法老拉姆西斯二世率领的20000名士兵对阵,赫梯拥有2500辆双马战车,每车乘2人,还有步兵共计17000人。结果是赫梯军队大获全胜。

当然,现在有些人认为车轮并不是由苏美尔人发明的,而是由中亚干旱草原的游牧部落发明的。理由是,广阔平坦的干旱草原,比美索不达米亚的沙地,更适合车子的行驶。不幸的是,这些游牧部落不曾建立城市,考古学家无法对其遗址进行发掘。不过,到目前为止,所有出土文物和史料记载都证明苏美尔人发明车轮的可能性最大。

3.坦克的原型

亚述军队在两河流域曾经独霸一时,除了亚述民族的剽悍好战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其先进的军事技术。亚述士兵的装备十分精良。公元前1030年,随着铁器的广泛使用,在亚述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铁制鱼鳞甲。从出土的亚述浮雕中可以看到,那时的亚述弓箭手全身披挂精制的鱼鳞甲,头戴圆锥形铜制或铁制的头盔,颈部用鱼鳞甲护领加以保护,其防护力之强可与中世纪的骑士装备相匹敌。亚述军队在攻城时使用了号称“古代坦克”的攻城机。攻城机实际上是一种装有4到6个轮子的塔形战车,车的上部包有护甲,保护塔楼上的弓箭手。攻城机装备两种机头,一种是平头攻城锤,可以摧毁砖石建造的城墙;另一种是一只粗大的长矛,当攻城锤在城墙上撞开一个缺口后,攻城机随即进入。在攻城过程中,塔楼上的弓箭手会遭到城上守军火矢的攻击。但不用怕,弓箭手可以凭借护甲回击,而且塔楼上还备有水箱,可以在火矢还未点燃攻城机之前用水灭火。这种攻城机威力巨大,几乎无坚不摧。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亚述军队在公元前9世纪已会利用可充气的兽皮袋全副武装地泅水渡河,神不知鬼不觉地发起突然袭击。

4.两河上的纸莎草船

1930年,考古工作者在乌尔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枚刻着船只的图章。据考证,这枚圆形印章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就是说,至少在距今5000年前,苏美尔人就已经懂得制造船只。我们知道,两河流域木材稀少,那么,这些船只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呢?

考古学家根据今天两河流域的古风旧俗进行了大胆的求证。他们发现,在两河流域地区,长着数不清的纸莎草,沿岸的很多居民用它来造房子,甚至用来造船。在今天的伊拉克,仍有用纸莎草制造小筏子的习俗,这种小筏子一般用来在浅河区打鱼。因此,考古学家认定,5千年前泥版上描绘的船只,无疑是用纸莎草造的。

这种船只能经得起风浪吗?能进行海上贸易吗?考古学家经过对大量泥版文书的研究,证明远在4千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贸易网,而乌尔就是一个最重要的贸易中心。考古学家从今天的巴林等地发现了一些圆形印章,与在乌尔出土的完全相同。此外,在今天波斯湾南端,还出土了记载了购货清单的泥版,上面清楚地记录着这些货物从乌尔购进。

这些事实都说明当时乌尔的商人确实有穿过波斯湾的贸易活动。而当时载货的船只,极有可能就是纸莎草船。经过现代专家的实地验证,证明这种纸莎草船确实具有载货能力,同时完全经得起风浪的考验。

5.世界上最早的放大镜

目前,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现的众多楔形文字泥版中,有的文字很大,有的文字却很小,细小得几乎用肉眼难以分辨。人们对此不禁产生疑问:在远古时代,苏美尔人是如何刻画这些微小的楔形文字的?他们又是如何来阅读和辨认这些文字的呢?

1853年的一个偶然的考古发现为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能的答案。当时,英国考古学家莱亚德爵士在古代亚述王国的首都之一尼姆鲁德发掘出许多珍宝,其中的一件引起了莱亚德爵士的兴趣。这是一块厚度约0.25英寸的卵形水晶,表面光洁,一面很平,另一面则呈凸形,外观像一镜片。莱亚德爵士拜访了当时著名的光学专家布鲁斯特爵士。经过研究,布鲁斯特爵士认为,这个神秘的东西是用来放大或聚集太阳的光线,也就是说,这块卵形水晶是公元前9世纪的放大镜或取火镜。经过进一步的实验,布鲁斯特认为,作为取火镜,效果不佳,因此,这一镜片很可能是放大镜。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美尔人能够雕刻和阅读那么微小的楔形文字。而且,亚述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制造印章的传统并发扬光大,他们的印章更为复杂精密,考古学家只有使用放大镜才能看清印章的细微构造。这也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至少是在亚述时期,他们的工匠已经懂得借助某种光学工具来完成他们的工艺品。

影。在4600多年前的乌尔,有一幅名叫《乌尔的军旗》的镶嵌画,就准确地反映了当时君王的生活。

在镶嵌画的正面第一行,乌尔国王身穿羊毛制成的衣服坐在宝座之上,手持酒杯,一边品尝美酒,一边听乐师奏琴。在他的对面是乌尔的显贵,他们坐在各自的椅子之上,高举酒杯,向国王敬酒。这可能是宫廷宴饮的场面,或者是国王和群臣日常议事的场面。

王家宴会吃些喝些什么?当时的酒类主要有椰枣酒、葡萄酒、啤酒等。其中,葡萄酒生产的时间最悠久,质量也很好,是专门供贵族上层使用的饮料。肉类主要是羊肉。波斯王室文件就多次命令各地必须按时给王宫送绵羊、山羊。此外,还有牛、马、骆驼、驴和骡子肉。有时,国王和侍从也偶尔出去打猎,捉个山羊、小兔或鸟儿什么的,就算是山珍了。

2.王室服饰

国王和后妃们穿些什么?在两河流域最早是穿毛织品和亚麻纺织品。国王穿毛纺织品,不但有《乌尔的军旗》这幅镶嵌画为证,而且还有乌鲁伊尼姆基那改革铭文为证。铭文中多次提到剪羊毛收税问题,可见毛纺织业还是一项重要的税源。亚麻纺织品是西亚居民主要的衣料,做工精细的亚麻纺织品如果再染上紫色,就成了古代西亚最贵重的衣料,专供王室和达官贵人使用。大流士国王未发迹之前,尽管是波斯将领,也买不起一件紫袍,不得不接受了一位希腊人的赠送。等到他篡夺王位,当上国王之后,他为了报答自己的希腊恩人,竟不惜派出一支军队去帮助他夺回失去的政权。

希罗多德说波斯国王喜欢穿米底服装。这种米底服装到底是用什么料子做成的,古人没有明确记载。现在有人猜测它可能是用中国丝绸做成的。我们从亚述宫廷浮雕可以看出,亚述国王的衣着都是非常挺直平整的,绝无折叠皱纹,这就是毛纺织品衣料的特点。但是在波斯宫廷雕刻中,波斯国王的衣着出现了非常优美的褶纹。这种褶纹完全不见于先前各个时代,但是却被以后安息、萨珊时期的宫廷雕刻所继承。一般认为这种褶纹就是用来表示质地轻软的丝织品的。因为从古波斯帝国起,伊朗就开始从中国进口丝绸。到了萨珊时期,伊朗不仅向中国学会了养蚕缫丝的技术,还用中国的生丝织成胡绫,向中国和罗马出口。这种胡绫实际上是一种简单的丝织品,一床大蚊帐不过一两重,一件衣服轻薄透明,有如蝉羽。但是,罗马帝国的贵妇人穿上胡绫招摇过市,就被好勇尚斗、天性保守的罗马元老指责为伤风败俗,祸国殃民了。

3.王室狩猎活动

在古代帝王生活中,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内容,这就是狩的意义。帝王狩猎活动的起源难以查考,但从古代留下的大量吉尔伽美什猎狮图看来,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了帝王的狩猎活动。这些猎狮图中描绘的国王与猛狮搏斗并不一定是真实的场面,通常象征着正义(王权)战胜邪恶(反王权)。但是,它有时又是确确实实的真实场面。

古波斯国王也喜欢狩猎。在波斯国王的圆印章中,就有波斯国王猎狮的场面。但是,这到底是反映波斯国王真的像亚述国王那样喜欢猎狮,或者是艺术家们简单地模仿亚述雕刻的风格,已无从判断了。萨珊时期,国王的狩猎活动不仅见于器物上的雕刻,也见于文字记载。萨珊时期的诗歌中就有国王狩猎的故事。萨珊国王白赫兰五世(420年~438年)在位初期据说不理朝政,沉湎于狩猎、宴饮、女色、波罗球戏和音乐之中。为了满足声色之好,他还从印度请来了吉普赛乐队。波斯大诗人欧马尔·卡亚姆就称他为“善猎野驴的白赫兰”,还有人干脆称他为“野驴王”。这个绰号的得来,可能就是因为他善于猎取野驴。可是,这位国王后来在追逐猎物的时候,却不幸掉入万丈深渊中消失了。

狩猎并不仅仅是游戏,也具有训练军队、寓战于乐的作用4.寻常百姓家巴比伦百姓的生活与国王的豪华奢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我们到寻常百姓辛·达米克一家去看看他们的日常起居吧。

早晨,太阳刚刚升起,阳光刚刚照亮巴比伦东部的平民区,辛·达米克一家就已经起床,开始了一天的生活。

辛·达米克是马都克神庙的商人,他的妻子名叫利马特,是神庙祭司苏祖布之女。他们有两个儿子、几名奴隶,住在东部的神庙管理人员居民区。他们在巴比伦算不上是大户人家,只能算是一个中等家庭。

在古巴比伦时期的家庭中,一般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辛·达米克一起床,就忙着给全家人分派一天的工作:妻子在家做饭,儿子带领奴隶到地里去干活,自己则去市场上为神庙采办货物。

辛·达米克家的早餐比较简单,只有面包、盐、芥末和蔬菜。儿子吃完早饭后,带着奴隶急急忙忙到地里干活去了。他们和所有的神庙服役人员一样,也由神庙得到了一份服役份地作为自己为神庙服役的报酬。不过,这份土地离城市很远,下地干活需要早出晚归,非常辛苦。

辛·达米克吃完早饭,梳洗打扮之后,便走出了家门。他的妻子随即把大门紧紧关上,在家里忙忙碌碌地干活。在巴比伦,妇女是没有什么地位的。如果妇女不努力做家务活,男人可以用“懒惰”、“败家”的罪名把她赶出家门,甚至判处死刑。妇女如果被发现与人通奸,则要当众用石头砸死,或者投入幼发拉底河淹死。因此,巴比伦的妇女平常是紧闭门户,绝少在外闲逛的。男性则是家庭无可争执的主人,处处受到法律的保护。

辛·达米克出了家门,沿着神庙管理人员居住的小巷往前走,很快就到了小巷的巷口,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栅栏,把这个居民区和其他居民区分开。但是,辛·达米克今天要去的是外国侨民区,这个区在巴比伦港的码头附近。

原来,巴比伦的居民是按照职业或民族居住的。每个居住区都自成一个单独的社区。我们所知道的就有当地居民的社区、希腊人的社区、波斯人的社区、犹太人的社区和其他民族的社区。还有农民的社区、工匠的社区、商人的社区。每个社区的街道都有自己的名称。

巴比伦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天地。社区有自己的自治机构、民众大会、法院和社区长老。按照法律进行活动。每个社区的入口(街口)有一座栅栏门,把它和其他社区、街道分离开。城市夜生活受到一定限制。每晚夜深人静之时,门吏就在街上反复高声呐喊,警告人们赶快回家。随后,他就把栅栏门锁上,禁止人们夜间出入,以防出现不测。

外国侨民区有自己单独的管理机构和特殊的法律地位,有点类似现在世界各国的经济特区。因为波斯统治者垄断对外贸易,从中获利甚丰,对招徕远客特别重视,也就给予外侨许多优惠。但是,由于民族隔阂和商业竞争的原因,外侨社区与本地居民社区严格分开,有如城中之城。而在外侨区的内部,也是按照民族、职业分成许多不同社区,各有自己的首领负责与当地政府机构来往。

古代最早的旅店业、服务业和色情行业,都出现在外侨区。在巴比伦就有外国人开设的旅店、酒店、妓院,专门接待外国人。我们从《汉谟拉比法典》中知道,当时的旅店、酒店很多兼营色情行业,一旦被发现要受到严厉惩罚,但外国人不在被惩罚之列。因此,很多有钱的居民,经常跑到外国侨民的酒店中去鬼混。

有一名波斯王子担任埃及总督,但他从来就不到埃及去上任,而是住在巴比伦,让管家按时把钱财从埃及送到巴比伦,供他享乐。有些本地的大地主把自己的土地租给农民耕种,自己则住在巴比伦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圣经》就曾把巴比伦比作大淫妇,诅咒它终有一天要灭亡。

辛·达米克在外侨区的香料行为神庙购买了节日庆典用的香料之后,便回到市区。他还要为神庙购买一些祭品,因此又进了本地居民的工匠区。

工匠们以行业为单位,集中居住在同一个社区,各有头领管理。这种组织类似西欧的行会,但它只管行政和社会治安,不管生产经营状况,纯粹是社区基层行政组织。

巴比伦的工匠行业很多,大多数工匠都十分注意保守工艺秘密,很少进行技术交流,金属冶炼、加工行业则更为保守。像各种青铜、黄铜原料的比例,冶铸的方法,冷锻钢的技术和淬火的技术,都是商业机密,属于严格保密、秘不外传的东西。因此,这些行业就会受到社会的歧视,名声很不好。相反,巴比伦的玻璃制造业却非常开放,埃及和巴勒斯坦的玻璃制造技术据说就是从巴比伦传过去的,反过来又促进了巴比伦玻璃制造技术的发展。

辛·达米克在工匠区转悠了老半天,终于采购到了神庙庆典用的各种物品。他随着店里送货的小伙计一起,把各种物品送到了马都克神庙的典礼祭司那里登记造册完毕,一天的差事就算完成了。这时,夕阳已经西下,他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自己家里。利玛特则开始准备晚饭。晚饭吃的有大麦饼、蔬菜和汤。天快黑的时候,辛·达米克的儿子带着奴隶从地里回来,一家人一边吃饭,一边谈论家事。巴比伦普通市民,一般每天就只吃两顿饭。晚饭过后,辛·达米克点起油灯,全家晚上还要干活,准备第二天的活计和需要的东西。晚上9点钟左右,全家开始休息了。劳累了一天的一家人逐渐进入了梦乡。

日常饮食

距今4000到6000年前,在苏美尔,面包和酒已开始大规模制作和消费。

面包是苏美尔人奉献给人类的美食。考古学家从苏美尔古城乌尔出土了众多的砖砌炉灶和多眼烹饪灶,时间在公元前1800年左右。苏美尔人把大麦磨成粉,和成面团,加入发酵粉,然后进行烘烤。蜂蜜是主要的甜味剂,此外还有椰枣汁。

面包的发明刺激了酒特别是啤酒的生产。有的学者认为,埃及发展了最早的酿酒业。而实际上,是苏美尔人最先把酒奉献给人类的。根据苏美尔文明时期的泥版记载,至少在6000多年以前,苏美尔人就已经有了成熟的酿酒技术,比埃及至少要早2000年。据当时的楔形文字记载,苏美尔人已懂得复式发酵法,用大麦、小麦、黑麦通过发酵制成饮料。考古发掘也已证明,当时有酿酒的作坊,作坊里有酿酒用的炉子、圆桶和储存酒的坛子或酒桶。

另外,还发现了喝酒用的一种饮酒管,估计是由于酒里有一些残渣,用饮酒管起过滤作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所饮用的这种啤酒,比现在澄清过的啤酒要浓得多,按照今天的说法,富含维生素B12,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当时酒的种类最主要的有啤酒,其次是海枣酒、葡萄酒、烈酒等。葡萄酒的制作很简单,不需要任何添加剂,只要在合适的温度下,把裂开的葡萄在容器里放上几天,就会发酵变成酒。

巴比伦时期,妇女是主要的酿酒者。一般在家里酿制并销售,这种家庭小酒馆在美索不达米亚很普遍。在《汉谟拉比法典》中,特别提到了以开酒店为业的妇女,可以说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啤酒价格管制法规。法典的第108条和第111条规定:高价出售啤酒的妇女会被扔到河里;如果容许犯人在她们的酒店饮酒,而不向当局报告,将处以死刑。

酒是美索不达米亚人最喜欢的饮料。苏美尔人大约要把每年收成的40%用于啤酒制作。普通的神庙雇工每天可以得到1.75品脱配给的啤酒;地位高一点的人,比如像祭司,每天可以得到5倍于此的配给量。在亚述帝国时期,不断的军事胜利,更刺激了酿酒业的发展。在大量的石刻和壁画中,我们都可以看到饮酒的场面。

“葡萄美酒夜光杯”,有了美酒,厨具和餐具当然也要很精美,西方人用的叉子可能也是由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的。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一些单尖的骨叉。一般认为,叉子是公元4世纪东罗马帝国时期的发明,在苏美尔遗址的发现,将这一发明提前了至少2000年。

最近,耶鲁大学巴比伦古物陈列馆的3块泥版已被破译,经证实,这是公元前1700年左右,即伟大的立法者汉谟拉比统治时期的菜谱。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烹饪手册。菜谱上提到的菜肴有炖肉,和大蒜、洋葱、肥油、酸奶一起煨熟的小山羊肉,炖萝卜等。菜谱上的“炖萝卜”是这样写的:不用肉,水开后下肥油,加洋葱、脊状荆棘、芫荽、土茴香和卡拉苏;将韭葱和大蒜捣成泥,浇在菜上;加洋葱和薄荷。这里的“芫荽”就是我们今天常用作调料的香菜,“卡拉苏”是一种豆子,而“脊状荆棘”则可能是两河流域特有的一种调味品。

爱美的女人

需要是发明之母,而爱美之心也是最强烈的发明动因。

考古学家发现,远在公元前2900年的埃及墓葬中就随葬了一些香油坛,这应该是早期的香水。根据古巴比伦时期的一些残存的泥版文献,证明美索不达米亚也有香水制造业。香水一般是在家庭作坊中制作,有多种香水,有的是芳香的溶液,有的是香油膏。据文献记载,制作的工序很复杂,估计有一二十道工序,大致也要经过浸渍和提取的过程,而且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另外,古时候美索不达米亚人的香水应用比较广泛,除了用于化妆品制作,还用于医疗、宗教仪式等。

美索不达米亚妇女对发型之美也有不同的追求,她们的发型艺术异彩纷呈。我们仅从一组苏美尔妇女的小雕像中,就可以看到妇女发式的多样性。在该组的妇女戴着有褶子的亚麻布女帽,仅露出脸部;妇女梳着像我们现代的垂直披发,头上戴着一个圆形头箍;妇女则戴着一个高高的头饰,上面还盖着一块带穗的披巾;妇女戴着一个巨大的头盔,下面露出的鬈发卷成团状,长至肩胛。

至于其他的美容方法和用品,美索不达米亚也颇具特色。世界上最早的化妆品应属苏美尔人创造。在舒伯·亚德女王墓中,考古人员出土了一个贝壳形金色小化妆盒,里面有眼影粉、胭脂等一套美容用品。由此可以想象,古代苏美尔女子眼部的美容方法是在眼睛周围涂上锑矿石制成的眼影粉,目的是让眼睛显得大一点,就像我们今天常做的那样。项链也是女人喜欢的首饰。另外,在巴比伦,男人涂脂抹粉、穿红戴绿、佩戴首饰也是常见的情况。

服装式样也是多种多样的。男式服装常见的有腰布形式的服装,里面穿直筒紧身长衫,为对襟样式,单独穿着时束有腰带。女式服装与男服大体相同,一般多绣有花饰,布料主要是亚麻布。另外还有一种叫“卡乌那刻丝”的布,据考证,这是一种在经线上用纬线结成扣环状的羊毛织物。

同类推荐
  • 缘:清冷国师

    缘:清冷国师

    君陌殇本是西楚的皇子,为皇后所出,身份尊贵,出生之时天地异象。他拥有超于常人的能力,却注定此生无心无情,倘若动情则后果不堪设想。自小被送出皇宫,再次归来却是作为东秦的国师。轩暻表面是东秦最不受宠的皇子,实际上却是他父皇最想保护的人。一次有目的的施恩,换来了君陌殇的真心以待,从此,逐步统一整片大陆。君陌殇为了报恩,成了东秦的国师,一步一步助轩暻登上皇位,运筹帷幄替他征战天下。不曾想,自己的真心换来了三尺白陵、一杯鹤顶红。既然是他的心愿,自己便替他实现,只要是他所想。
  • 风云晋商500年

    风云晋商500年

    如果说山西商帮史是一首交响曲,那么盐商只是这首曲子的第一乐章。这一乐章沉闷舒缓,从明初商帮萌芽开始,用了整整一个朝代兴衰的时间,才逐渐过渡到第二乐章。第二乐章讲述了晋中商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故事,以他们为主体的外贸商人,人才辈出。这一乐章,音域广阔,韵味悠长,精彩纷呈。
  • 晋君襄公

    晋君襄公

    晋襄公姬欢是晋文公重耳之子,死后谥号襄公。重耳去世后,二十七岁的姬欢执掌国事,成为新晋盟主。然而,表面强盛的晋国却面临着内忧外患。掌国伊始,晋国便与强秦血战崤函;崤函大战之后,姬欢大胆启用新人,整顿政务,变法革新,晋国为之一变。就在晋国蒸蒸日上之时,姬欢听说自己的红颜知己竟在卫国饱受凌辱,怒不可遏,遂发兵卫国,并引发了一场中原大战。面对晋国的强大,楚国和秦国再也按耐不住,三大国之间战事不断,姬欢在位七年,年年有战,却终靠一己之力能威服诸侯,使得晋国霸业延续。有多少生生死死情,都付红尘烟雨中;有多少爱恨情仇事,都留与后人评;英雄仗剑,书写下千秋功业;女儿梳妆,常思念梦中情郎!
  • 跃马大明

    跃马大明

    重生大明,跃马乾坤!
  • 穿越古代做任务

    穿越古代做任务

    苏晨找到了一份年薪千万的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为顶尖科技公司,试用一款智能头盔。戴上头盔的那一刻,苏晨的意识进入到一个架空的古代王朝。一个动听的女音响起:“您好!欢迎进入大晋王朝,我们会从十万个任务之中,随机的抽取十个任务给您,只有在一个任务完成的时候,才会随机触发下一个任务。您只有完成这十项挑战,才能离开这个虚拟世界!剩下的时间只有五年!如果有任何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后果会很严重!现在第一个任务开始——让江南第一才女沈梦尘,移情别恋爱上你!”
热门推荐
  • 谁的青春不迷茫

    谁的青春不迷茫

    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为了那渺不可及的梦想,遍体鳞伤。欧季同,你是我唯一的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天价豪宠:惹火小萌妻

    天价豪宠:惹火小萌妻

    “以你的身材和技术,我认为只值五毛钱,不过我没零钱,不用找。”将一枚一块的硬币拍在床头柜上,乔锦挑衅地看着夜千尘。“好,很好!女人,很好!”夜千尘冷着脸,他夜千尘的第一次,竟然只值五毛钱!再次见面,他是高高在上的王,她是低到尘埃的花。一份价值两亿的契约,将她困在他身旁……
  • 带娃成仙:邪尊劫个色

    带娃成仙:邪尊劫个色

    21世纪医科圣手,一朝穿越傻了眼。做个梦她一黄花大闺女居然就怀了娃!娃他爹是谁居然不知道!娃怀了两年居然还没蹦出来!娃在肚子里居然还能跟他撒娇卖萌!好吧,天大地大宝宝最大,咱不要爹了,娘俩自己成仙去!哟,美哒哒的帅哥,有没有兴趣当我家娃他爹?某邪尊一头黑线,望着某女无语半晌:我就是娃他亲爹!
  • 忘不了的小事

    忘不了的小事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邪帝独宠妻腹黑大小姐

    邪帝独宠妻腹黑大小姐

    世人面前的腹黑女,师傅面前的乖乖女。比演技?姐可是拿过小金人的。比容貌?亮瞎你的狗眼。比背景?姐身后有人。比脸皮?sorry啊,姐认输。“师傅,我饿了。”璎珞眨着动人滴大眼睛,一副你不给我吃饭的样子。“小珞儿,说过几次了,不要叫师傅,叫夫君,为夫是不是该惩罚你这个没脑子的了。”某只妖孽笑的奸诈。看璎珞如何在这个异世上,混。
  • 赎罪轮回

    赎罪轮回

    他们被称为“赎罪者”;他们自认为是神的使徒。凄鸣的鬼泣之夜,暴虐却又可悲的天堂屠夫,狩猎黑暗的圣徒,无可抵挡的浩克……在无尽的位面中穿梭,于无尽的轮回中成长,杀戮,掠夺,强化……是为了登上力量的巅峰还是为了摆脱束缚重获自由?唯有身处使徒空间的他们才明白,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为了简单的两个字:活着……
  • 易烊千玺:只是因为你

    易烊千玺:只是因为你

    “笨乐乐,我喜欢你。”这是王源对乐哈哈说的话。“王源,你只能是我的。我喜欢你。”莫雪落自从遇到王源后,也变得主动。“小凯,你有多爱我?”夏雨烟闪烁着星眸问道。“憋说话,吻我。”王俊凯帅气的来了吧床咚。“玺子哥哥,我喜欢你。”这是笨乐乐对易烊千玺说的话。“哥,哈哈姐姐不错的。”楠楠也对自家哥哥这样说啦。于是,千玺也开始了一番追妻活动。
  • 凰代凤嫁:替身哑妃乱君心

    凰代凤嫁:替身哑妃乱君心

    红衣踏地凰代凤嫁,她是荣宠帝都的武王妃;粗布裹身几遭厌弃,她也不过是府宅深处落魄的小奴。那男人犹如天神般降临她的生活,残暴戏谑是他,无奈凄楚是他,错娶她的是他,以不贞之名扫她下堂的仍旧是他!命运与这女人开足了玩笑,逃离了一场噩梦,却又跌入更加阴冷的深渊。当恬淡的笑容凝结成她默然的面具,那男人何时才能明白——
  • 我们被暗投明的青春

    我们被暗投明的青春

    不知道怎么样,把我的大学清楚的展示出来,也许我的确是做了一场梦,一场不知道究竟是黑夜好还是白天好的梦。
  • 弯颜倾辰

    弯颜倾辰

    吉隆坡之旅,邂逅极品小鲜肉,咽了咽口水,李弯弯这头母牛却不吃嫩草。谁知,她竟被老天爷贴上好人卡,为救小鲜肉中了枪子儿,她能说自己只是路过么!莫名重回四年前,摇身一变成豪门子弟?神马情况?现代版东方不败?就在天雷滚滚,脑容量都快爆表之际,混血boss找上门,薄唇轻启:“你是我的。”李弯弯惊悚,心中无数草泥马唱着蓝精灵之歌,呼啸奔腾。她内心悲痛不已,为了拯救女同胞的幸福,她决心还给女人一个和谐世界。一波未平,小鲜肉再次出现在她的视线,笑地似朵白莲花:“弯弯,过来。”“你,你,你……别过来……”已完结《天才魔妃辛希驾到》,同样精彩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