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帜,就是换旗,是指废除北洋政府的红、黄、蓝、白、黑五色国旗(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代表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改挂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
国旗一升一落,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是步履维艰。因为,五色旗的降落,意味着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寿终正寝;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东北三省归顺南京政府,标志着中国结束了军阀连年征战的混乱局面,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张学良是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在求学期间,他受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以及欧美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影响,在个人爱好、理想和抱负方面,与其父张作霖多有不同。当他看到国内军阀纷争,帝国主义坐收渔利时,立誓“本个人之良心,尽个人之能力,努力以救中国”。在其父张作霖在世时,就曾多次向其进谏,希望能够停止内战。但是,出身绿林的张作霖一心要成为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对儿子的话自然是充耳不闻,甚至还破口大骂。为此,张学良甚为苦恼。
1928年6月,随着皇姑屯一声爆炸声响,张作霖被炸升天,张学良集国恨家仇于一身,易帜决心更坚。
此时,由于军阀连年混战,已使民不聊生,老百姓热切盼望早日结束这连绵的战事,希望能安安生生地过上几天舒心日子。因此,张学良东北易帜的主张,得到了东北人民的热烈拥护。教育界人士上书张学良:“我国近百年来,文化迟滞,经济落后,国弱民贫,外患纷乘,必合全国之力以御侮,方克有济”;工商界人士发表宣言:“顺应潮流,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实行三民主义,以谋统一”;学生更是走上街头,发表演讲,呼吁早日易帜。但是,激烈反对者大有人在。在东北军内部,元老重臣几乎全部反对东北易帜。他们主张东北自立天下,不能听命于南京政府,纷纷苦口婆心地劝诫张学良:“换了旗就等于失去了自主,得听别人指挥;不换旗,拥兵关外,举足轻重,战守自主!”面对这些曾是张作霖左膀右臂及拜把兄弟的前辈,张学良感到压力重重。
而在外部,日本政府更是明目张胆地阻止东北易帜。因为他们害怕易帜之后,英、美会将触角伸到东北来,与其共享东北的权益,而日本一直都是将东北视为自己的殖民地,它是绝对不允许别国插手东北的。所以,日本首相向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发出训令:“坚决阻止东三省政府同南方合作”。
接到训令的第二天,林久治郎就亲自拜会了张学良。双方一番寒暄之后,林久治郎直接切入主题,“东三省应保境安民,不宜实行三民主义。”张学良听罢,沉默不语。林久治郎拿出田中首相的信递给张学良。张学良大致浏览了一遍,就知这是一颗日本人打给他的糖衣炮弹。信中说:南京政府带有共产党的色彩,而且地位还远未稳固,东北实在没有与之联系的必要;如果南京政府以武力压迫东北,日本愿不惜牺牲,尽力相助;如果东北财政发生困难,日本银行也愿予以充分接济等等。张学良深知,如果直截了当地拒绝日本的“好意”,会招致日本动用武力解决问题。那样,东三省的老百姓就要遭殃了。为了避免与日本发生正面武装冲突,张学良只好通电蒋介石,“弟现在实处两难,不易帜无以对我兄,无以对全国,易帜则祸乱立生,无以对三省父老。”易帜之事只好暂缓。
日本对此还不肯善罢干休,借张作霖葬礼之机,派特使林权助会晤张学良,对其软硬兼施。“东北不能悬挂青天白日旗。”林权助端起茶杯阴森森地说。“这是大势所趋!”张学良毫不示弱地回答说。“哼!”林权助恼羞成怒地说:“如果东北当局不听从日本的劝告,要与南京政府达成妥协,为了维护我国的既得利益,我们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行动。”张学良听后微微一笑,义正词严地说:“贵方好比是我们的良友,而南京政府,则好比是我们的主人。就理论而言,似先当听主人之言,然后才能容纳良友之见。”张学良一席不软不硬的话使林权助面红耳赤,他蛮不讲理地高声叫嚷:“我们就是不准你挂旗。”双方不欢而散。
在张学良回访林权助时,双方再次就东北易帜问题发生了尖锐的冲突。林权助威胁张学良说,东北如更换旗帜就等于与日本断交,日本绝不会漠然置之,甘愿冒干涉中国内政的嫌疑,也在所不惜!进而警告说,如果张学良一意孤行,日本将不惜诉诸武力。张学良对日本的强硬态度极为愤慨,他再三强调,我是一个中国人,当然以中国人的立场为出发点,必须以东北三省人民的利益和志愿为依归,在任何情况下,我都不能违背东三省的民意!第二天,日本就在沈阳火车站集合军队,进行示威,制造紧张局势。为了避免与日本发生军事冲突,张学良再次电告蒋介石:“对于日方如此态度,人皆气愤,但是对付之策有三种:一是强硬,二是软化,三是圆滑。强硬就必须要动武,不但东三省力有不足,即全国协力亦无把握。软化就会将东北变成日本的保护国,这也是不行的。目前,只能暂时以圆滑之法以延宕之,争取国际支持。”并通知林权助:“东三省易帜,延期三个月。”
就这样,在内外的压力下,特别是在日本政府的粗暴干涉下,东北易帜之事不得不一拖再拖。但是,易帜步伐并没有因此停止。此间,美国政府惟恐日本独霸东北后,会有损于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驻华公使马克谟,在征得南京政府的同意后,前往沈阳会见张学良,表示美方愿为实现东北换旗付出努力。张学良机智而又巧妙地利用美、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利用美英等国牵制日本。美英等国为自身利益,紧紧抓住日本出兵山东的问题不放,一再向日本施加压力。在日本国内,在野派也不断加强反对田中内阁的活动。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的田中首相不得不宣布:“东北易帜之事,只要维持日本在满蒙的既得利益,日本就不再持反对意见。”
东北易帜的条件渐趋成熟。12月24日,张学良决定,于本月29日东三省同时改悬青天白日旗,并严正强调,事前必须严守秘密,不能走漏丝毫风声,以免惹起他方的注意。
1928年12月29日,在奉天省府礼堂内,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站在高高的台子上,张学良激动地说:“我们为什么易帜,实则是效法先进国(日本)的做法。该国起初也是军阀操权,妨碍中央统治,国家因此积弱。其后军阀觉悟,奉还大政于中央,立致富强。我们今天也就是不想发散中央的权力,举政权还给中央,以谋真正统一!”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会后,张学良通电全国,“仰承先大元帅遗志,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东北各地,高悬青天白日旗,百姓欢呼雀跃。同一日,南京政府电复张学良:“完成统一,捍卫国防,并力一心,相与致中国于独立自由平等之盛,有厚望焉。”
12月31日,南京政府正式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作相等人为副司令。易帜工作基本结束,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东北易帜,既是张学良息内争、御外侮、反帝爱国思想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他为拯救国家危亡而联蒋抗日的一大壮举。这一义举,无论在结束新老军阀混战局面,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还是在挫败日本直接占领或独立东北的阴谋,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东北易帜,表明国民党政府完成了对全国形式上的“统一”,也表明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最后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