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9300000002

第2章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

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

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验也。

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佞言者,谄而于忠;谀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决而于勇;戚言者,权而于信;静言者,反而于胜。

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博也;策选进谋者,权也;纵舍不疑者,决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

【译文】

所谓游说,就是劝说别人听从自己的主张;劝说别人,就要凭借利用其思想情绪。

修饰言辞,就要借助例证充实言辞的力量。借助言辞,就要增减话语以适合对方心理。

回答对方的疑问和诘难,一定要使用锋利的言锋;锋利的言辞,就是轻便灵活。

阐明主张的言辞要顺理成章,是为了便于人听懂。使人明白易懂,是为了与事实相符,用事实来验证。言辞或有反复使用的情况,是为了打消对方疑虑。诘难的言辞,是为了反驳别人的言论。反驳的目的是为了引诱对方说出心中所隐藏的机密。

用花言巧语说辞的,是想谄媚而得到忠心耿耿的美名;用阿谀奉承的说辞,是想炫耀说辞而得到聪明的美名;采取直来直去的言辞,是为了显出果决的样子,得到勇者的名声;故作忧愁的说辞,是想以装腔作势的方式得到忠信的名声;用稳重沉着的姿态说辞的,自己本有不足,想借助反驳别人来取得胜利。

在对方的意愿欲望还没有说出之先,就摸准了他的心愿,去迎合他、满足他欲望,这就是“谄”。言谈时博采辞藻来炫耀的就是“博”;精选谋略而进献策略的,就是“权”;进退果断,该说则说,该止则止,毫不犹豫地表示态度,就是“决”;掩饰自己的不足,反过来责备他人的缺陷过错,这就是“反”。

【感悟】

想说服别人听从自己的主张,要用犀利的言辞陈述其中的利害,要让对方知道一意孤行的严重性,打动对方,使其自愿采纳自己的建议,按自己的意图办事。

【故事】

一、马不入厩

“马不入厩”形容官吏廉洁从政。

此典出自《后汉书·张奂传》:“使马如羊,不以入厩;使金如粟,不以人怀。”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张奂,字然明,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县)人。汉桓帝永寿元年(公元155年),出任安定属国都尉。他刚到任的时候,南匈奴派兵七千多人侵扰闹事。张奂兵少,就联合东羌人,打败了南匈奴的军队,南匈奴七千多人全部投降,边界一带平安无事了。

羌族首领很感激张奂的恩德,就献给他二十匹马。羌人先零部落的酋长又送给他八枚金银制成的耳环。张奂表面上收下了这些礼物,背地里却把主簿叫到羌人面前,说:“即使马像羊那样小,也不要牵入我的马厩;即使金子像谷粒那样小,也不要装进我的怀里。”他命令主簿把金子和马匹全部还给了羌人。羌人非常尊重清廉的官吏。以前,安定属国的八任都尉都贪图钱财,羌人对这些贪官污吏十分憎恶。张奂则以身作则,为政清廉,他的威望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社会习俗和风气。

二、黄羊任人

“黄羊任人”这个典故比喻大公无私、任人唯贤、因材荐录的崇高精神。

此典出自《吕氏春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这段话意思是说:

晋平公问祁黄羊说:“南阳没有县官,你觉得哪个人可以去做县官?”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说:“你问我谁可以当县官,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晋平公说:“好。”于是晋平公便任用了解狐,百姓都称赞解狐是个好县官。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法官,你看谁可以胜任这个工作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可以(做法官),并没问谁是我的儿子。”于是晋平公又任用了祁午,百姓都赞扬祁午是个好法官。

三、以邻为壑

“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困难、危险推给别人。

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这段话意思是说:魏国有一个人叫白丹,字圭。他曾经用筑堤坝的办法治理泛滥的洪水,在局部地区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因此,他洋洋得意地说:“人们都说夏朝的大禹治水有功,舜还把帝位让给他。实际上,我治理水患比大禹高明多了。”

孟子对白丹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依据水流的规律治理的。他采用疏通的办法,让洪水流到河海里,把大海当做蓄水的地方。而现在你治水,却把邻国的大片良田沃土当做蓄水的沟壑。水逆流、倒流叫做‘洚水’,‘洚水’就是为害的洪水。你使洪水在邻国泛滥,造成灾害。这种做法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所深恶痛绝的。你的说法是错误的!”

四、以强凌弱

“以强凌弱”意思是凭恃强大,欺负弱小。

此典出自《庄子·盗跖》:“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庄子》这部书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他的弟弟名叫盗跖,是出了名的大强盗。据说盗跖带领九千兵马,横行天下,侵扰诸侯,掠牛抢马,百姓叫苦不迭。有一次孔子对柳下季说:“先生是当今世上的才子,可是弟弟却是强盗,为天下所耻笑,这是你做兄长的过错呀,既然是兄长,就应该能教导弟弟呀,我真为你感到羞耻呀!我去劝告他,如何?”

柳下季叹了一口气,说:“先生哪里知道,我那个弟弟呀,心如泉涌,意如飘风,顺心则喜,逆心则怒,他根本不听别人的话呀,我看你也不必去劝他,他常用语言污辱人的……”

“不,我还是去劝劝他!”孔子让颜回驾车,子贡陪着,一块去寻找盗跖。

盗跖听说孔子来见他,勃然大怒,咬牙切齿地骂道:“是那个鲁国的伪人吗?他不种地就吃饭,不织布就穿衣,整日里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欺骗各地弟子,他罪大恶极,赶快把他赶走,不然就摘下他的心肝作为我的午饭!”

孔子见到盗跖,耐心地劝他说:“你身长八尺,相貌姣好,两眼炯炯有神,牙齿洁白,是位仪表堂堂的男子汉,可是却被人称为强盗,我为你感到羞耻呀!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给你造大城数百里,尊你为诸侯,从此以后你不要弄刀舞枪、侵扰万民,这可是贤人才士的行为啊!”

盗跖怒目圆睁,大声斥责孔子说:“算了吧,孔丘你不要骗人了,什么大城诸侯,城再大还有天下大吗?尧舜有天下,可他们的子孙却无立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但他的后世却灭绝了。我知道上古时候人少而禽兽多,人住在树上。后来人们耕种取食,纺织取衣,互相之间没有相害之心。然而自从有了黄帝以后,战争不断,尧舜设立群臣,商汤击败夏桀,周武诛杀殷纣,都是以强大欺凌弱小,以人多压迫人少的。自从汤武以来,一直都是征伐杀戮。而你现在却把文武那一套东西教给后世,散布谎言,蒙蔽天下之主,而想求得富贵,所以说天下的盗贼没有比你更大的了,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偏叫我盗跖?”

孔子碰了一鼻子灰,赶忙跳上车离开盗跖,他目光呆滞面如土色,一连跑了三天,才回到鲁国。在东门外他遇到柳下季,柳下季问候说:“几天不见,看车马的样子你好像出远门了,是不是去找盗跖去了?见到他了吗?”

孔子仰头望天,长叹一口气,说:“唉呀,我是自讨苦吃呀,差一点掉进老虎嘴巴里了。”

五、阴柔害物

“阴柔害物”的意思是,表面温柔恭顺而内心阴险狠毒,陷害善良。

此典出自《旧唐书·李义府传》:“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唐太宗时的奸臣李义府,用阿谀奉承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唐高宗即位时,李义府升迁为中书舍人。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李义府兼修国史,加任弘文馆学士。唐高宗要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而李义府曾暗地里表示赞成,要予以协助,所以不久就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赐予广平县男的爵位。李义府表面看来非常和善,与别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而实际上他心胸狭小、嫉妒心强,非常狠毒狡猾。他处在有权有势的地位上,喜欢让人们臣服于自己,如果有人稍微触犯了他的心意,他就会排挤、陷害那个人。所以,当时人都说李义府是笑里藏刀,又因为他表面温柔恭顺而内心阴险刻毒,陷害忠良,人们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他为“李猫”。

六、焦湖庙祝

“焦湖庙祝”告诉人们,美满幸福的生活是通过辛苦劳动创造出来的,好逸恶劳,坐享其成,只能是梦幻一场。

此典出自《搜神记》。

焦湖庙里有一个玉枕头,枕上有个小孔。当时,单父县有个在此经商的人,名叫杨林,来到庙中祈福。庙中巫祝问他:“你愿意结成一桩美好的姻缘吗?”杨林一听,高兴地说:“非常愿意!”于是巫祝让杨林依枕而睡。

杨林恍恍惚惚进入梦中,只见亭台楼阁,富丽堂皇。赵太尉坐在堂上,对他殷勤相待,并且把女儿嫁给了他。

婚后,夫妻恩爱,连生了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长大后都做了秘书郎中。

杨林享受荣华富贵,过了几十年都没有回家的意思。忽然一觉醒来,他睁眼一看,原来自己还在玉枕旁边。

七、狡兔三窟

“狡兔三窟”比喻藏身的地方多,藏身的计划周密。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战国时期,齐国寒士冯谖,穷得自己连饭也吃不饱,就在齐国孟尝君门下当门客。

孟尝君问他:“你有什么本领吗?”

冯谖说:“我也没有什么本领。”

“你有什么技能?”

“我没有什么技能。”

孟尝君笑了笑,把他安排在第三流食客中,吃粗茶淡饭。冯谖吃罢饭,就靠在柱子上,弹着他的长剑唱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尝君为了满足他,把他安排到第二流食客中,每顿饭都是有鱼有肉了。但他吃罢饭,又唱起歌来:“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于是孟尝君就把他安排到第一流的食客中,出门坐上了马车。

然而冯谖还不满足,又弹剑而歌:“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他不但要孟尝君养活他一个,还要孟尝君养活他的全家。孟尝君了解到冯谖家有老母,便命家奴按时送食粮柴薪到冯谖家里,这下彻底解决了冯谖的问题。

孟尝君在薛国有很多田庄,农民欠了孟尝君的田租,需要派个人去收账,冯谖自告奋勇愿往。孟尝君就把佃户们的欠条借据,交给冯谖,为他治装备车而往。临行时,冯谖问孟尝君:“我收到了账,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呢?”孟尝君就说:“你看我家里没有的东西,就带点回来好了。”

冯谖到了薛地,召集债户开会,当众宣布说:“孟尝君说了,你们欠他的债,不用还了,你们的欠条借据全在这里,我当着你们的面烧掉,从此以后你们再也没有这笔负担了。”债户听到这个好消息后,都高呼万岁,欣喜若狂地回去了。

冯谖回到齐国,孟尝君诧异地问他为什么回来得这样快?冯谖说:“账都收齐了,不回来干嘛?”

“你给我买了些什么东西回来?”

“我给你买了仁义回来了。”

“什么叫做买仁义呢?”

冯谖说:“我去收账时,你让我看家中缺什么买什么,我看您家里有的是金银财宝,珍玩美人,所缺的只是仁义。所以我到了薛地,召集债户,当众把他们的欠据借条都烧了,并告诉他们说您不用他们还债了,债户们感恩不尽,这不是给您买回仁义吗?”

冯谖虽然没收回账,可是孟尝君的名声却更大了。秦昭襄王没能追上孟尝君,本来已经很生气了,如今听说齐闵王又重用了他,便更加担心。于是他就偷偷打发心腹到齐国去散布谣言,说:“孟尝君收买人心,齐国的人光知道有孟尝君,不知道有齐王。孟尝君快要当上齐国的君王了。”他又打发使臣到楚国去对楚顷襄王说:“楚王死在敝国,确实是敝国上了齐国的当。秦王三番两次要把楚王送回去,都给孟尝君拦住了。他如今执掌着齐国的大权,听说就要当齐王了。如果他当上齐王,一定会来打贵国和敝国,敝国情愿跟贵国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孟尝君。希望大王既往不咎,重新跟敝国和好吧。”

楚顷襄王听了秦国使臣的话,也打发人到齐国去散布谣言。齐闵王听见这些谣言,果然起了疑心,就收回了孟尝君的相印,叫他回到薛城去。

“树倒猢狲散”,孟尝君被罢了官,那些门客全都散了,孟尝君感到非常凄凉。只有这位收账的冯先生还寸步不离地跟着他,替他赶车,一块到薛城去。薛城的老百姓一听说孟尝君来了,男女老少都来迎接他。有的带一只鸡,有的拿一瓶酒,有的拿着牛肉,有的提着一筐子鸡蛋,献给孟尝君。孟尝君看到这种情形,感动得掉下眼泪来。他对冯谖说:“这就是先生给我买来的仁义呀!”冯谖说:“这一点算得了什么?如今您能安居的地方只有这个薛城,俗语说:‘狡兔三窟’,您至少得有三个能安身的地方才能踏实。如果您能借给我这辆车马,让我到秦国去一趟,我一定能再叫齐王重用您,增加您的俸禄。那时候薛城、咸阳、临淄三个地方,都会欢迎您。你认为这样怎么样?”孟尝君说:“全听先生的!”

冯谖到了咸阳,对秦昭襄王说:“如今天下有才干的人,不是投奔秦国就是投奔齐国了。上秦国来的都想叫秦国强,齐国弱;上齐国去的都想叫齐国强,秦国弱。可见当今之世,不是秦国得天下,就是齐国得天下,这两个大国是势不两立的。”秦昭襄王听了他的话之后,跪下来说:“先生有什么计策能叫秦国强大呢?”冯谖连忙把他扶起来,请他坐下,说:“齐国把孟尝君革了职,大王知道了吗?”秦王装模作样地说:“我是听说了,可是却不太清楚。”冯谖说:“齐国能够有今天,全仗着孟尝君。如今齐王听了谣言,革了他的官职,收回了相印。以怨报德地对待孟尝君,孟尝君当然也怨恨齐王,大王趁着他怨恨齐王的时候,抓紧时间把他请来。如果他能够给大王出力,还怕齐国不来归附吗?齐国一旦归附,天下可就是秦国的了。大王如果现在打发人用车马带着礼物上薛城去请他,还来得及。万一齐王反悔,再拜他为相国,齐国可就又要跟秦国打起来了。”

这时候正巧樗里疾死了,秦王正要找人才,就听从了冯谖的劝告,打发使臣带了十辆车马,一百斤黄金,用迎接丞相的仪式到薛城去迎接孟尝君。

冯谖来不及去报告孟尝君,就急急忙忙地一直到了临淄,求见齐闵王。他对齐闵王说:“齐国跟秦国是势不两立的两个大国,谁要是得到人才,谁就能够号令天下。我在路上听说秦国暗中去拉拢孟尝君,打发使臣带了十辆车马,一百斤黄金,用迎接丞相的仪式上薛城去请他。要是孟尝君真的当上了秦国的丞相去号令天下,临淄、即墨不就危险了吗?”齐闵王还真没有想到这一点,焦急万分地说:“怎么办呢?”冯谖说:“不能再耽误了,趁着秦国的人还没到,赶紧先恢复孟尝君的官职,再加封给他一些土地,孟尝君一定会乐意,他做了相国,难道说秦国没得到大王的同意,就可以随便接走别人的大臣吗?”

齐闵王答应重新重用孟尝君。可是他嘴里虽然是答应了,心里头还有点疑惑。他暗中打发人到边境上去打听秦国的动静。派去的人刚到边界上,就看到来了一队人马,一问果然是来接孟尝君的。他就连夜赶回临淄,向齐闵王报告。齐闵王连忙吩咐冯谖带了节杖去接孟尝君来做相国,另外又封给他一千户的土地。等到秦国的使臣到了薛城,孟尝君已经官复原职了。秦国的使臣白跑了一趟,而秦昭襄王只怪自己晚了一步。

早已散了的门客一听说孟尝君又当上了相国,于是争先恐后地又都回来了。孟尝君跟冯谖说:“哼!他们还有脸来见我?”冯谖说:“人情本来就是这样的。倒不如好好地招待他们!”孟尝君向冯谖拜了一拜,说:“先生的话没错。我就收留他们。”

孟尝君官复原职以后,秦昭襄王接连打败了韩国和魏国,占领了好几百里土地,就认为秦国不应该再跟其余的六国平起平坐。七国的诸侯都称为“王”,怎么能够分别出来呢?秦昭襄王要把“王”改称为“帝”,可是他又不敢单独行动,于是就在公元前288年,打发使臣到齐国去,请齐闵王也称为“帝”:秦王号令西方,称为“西帝”;齐王号令东方,称为“东帝”。这样秦国和齐国就能平分天下了。齐闵王听了秦国使臣的话,犹豫不决,就问孟尝君。孟尝君说:“诸侯没有不恨秦国的,大王千万别跟他一块干。”

过了一个月,秦国又打发使臣来约会齐国一块去打赵国。可巧苏秦的兄弟苏代从燕国到齐国来。齐闵王问他对于改“王”为“帝”和进攻赵国的意见。苏代说:“秦国只请大王称帝,本来是尊重贵国。不答应呢,得罪了秦国;答应呢,可就得罪了诸侯。我想还不如答应秦国所给的‘帝号’,可暂时不要公开称呼。先让秦国称帝,如果秦国称帝之后,诸侯不反对,大王再称‘帝’也不晚。说到去打赵国,实在没有理由。赵国离秦国近,离齐国远,大王要是帮秦国去打赵国,即使打了胜仗,得到土地也是秦国,对齐国有什么好处呢?要打还不如去打邻近的宋国。宋王无道,宋国的人都管他叫‘暴君’。大王要打宋国,一来有征伐暴君的名目,二来有扩展土地的好处,这是一箭双雕的事情。”齐闵王赞成苏代的话,接受了帝号,不过没有公开使用,准备去打宋国的暴君。后来“东帝”、“西帝”的称号用了两个月,就都取消了,仍然恢复了“秦王”、“齐王”的称号。

八、皆获元珠

“皆获元珠”这个典故告诉人们,那些自以为是、盲目乐观,又不许别人批评的人是很难有所进步的。

此典出自《叔苴子·外篇》:“昔人闻赤水中有元珠也,相与泳而探之。维时有探得螺者,有探得蚌者,有探得石卵与瓦砾者,各自喜为获元珠也。象罔闻之,掩口失声而笑。人攻象罔,象罔逃匿皇帝所,三年不敢出。”

从前,人们听说赤水中有大宝珠,于是便成群结伴地潜入水中打捞。有人捞到了螺,有人捞到了蛤蚌,也有人捞到了卵石和瓦片。一个个喜笑颜开,都以为自己获得了宝珠。象罔听说这件事以后,忍不住捂着嘴笑出声来。这些人都火冒三丈,一齐围攻象罔。象罔吓得逃到皇帝那里躲起来,三年都不敢露面。

九、嗟来之食

“嗟来之食”比喻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此典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周朝时候,齐国发生了饥荒。有个叫黔敖的财主,装模作样的在路上摆了食物,说是要施舍给饥民吃。一会儿,有个饥汉跌跌撞撞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了吃的,右手捧了喝的,眼睛望着天空,吆喝着对他说:“咳!看你饿成这个样子,拿去吃吧!”那饿汉张大眼睛瞧了瞧黔敖,气愤地说:“我正是因为不吃这种吆喝着给我的东西,所以才饿成这个样子。你快拿回去吧!”最后这个饿汉饿死了。

一〇、疥疮五德

这则寓言说明仁、义、礼、智、信,本是礼教的最高准则,但有时却受到极大的贬低。

此典出自《事林广记》。

陈大卿患了疥疮病,他的上司讥笑他。

陈大卿说:“您不要耻笑。这种病有五种美德能够称道,在所有的病症之上。”

上司问他,说:“有哪五种美德呢?”

陈大卿说:“这话不好说。”

上司说:“不要紧,你就说说看。”

陈大卿说:“这种病不害到人脸上,是仁呀;喜欢传染给别人,是义呀;让人用手来抓挠,是礼呀;生在手指关节缝里,是智呀;定时发痒,是信呀!”

上司听了陈大卿的这番话,便大笑起来。

一一、楚材晋用

春秋时期,公子归生(即声子)出访晋国。回国之后,令尹子木找他了解晋国的情况,令尹子木问道:“晋国的大夫和楚国的大夫相比,哪国的大夫更贤能呢?”归生回答说:“虽然晋卿不如楚卿,但晋国的大夫却非常贤能,几乎每个人都有做公卿的才能。好像杞木、梓木、皮革都是从楚国运去的一样,楚国的一些人才都流到晋国去了。这就是说,虽然楚国有人才,但只有晋国在使用他们,发挥他们的才干。”

接着,归生举了很多例子。如,楚庄王元年发生子仪之乱的时候,析公逃亡到晋国,晋国把他安排在晋侯战车的后面,让他做主要谋士,在靡角战役中,晋军失利,打算逃跑。析公建议说:“楚军轻佻,很容易被动摇。如果齐擂战鼓,在晚上全军进攻,楚军一定会逃跑。”晋国人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大获全胜。

又如,雍子的父亲和哥哥诬陷雍子,国君和大夫们都反对他主持公道,雍子只好逃奔到晋国。晋国人给他封邑,让他做主要谋士。彭城战役中,晋军与楚军在靡角之谷交战,晋军就要战败了,雍子向军队发布命令说:“年老的和年幼的都回去,孤儿和有病的都回去,兄弟二人一起服兵役的,回去一个,精选步兵,检阅兵车,喂饱战马,烧掉帐篷,明天决战。”结果,晋军把楚军打败了。又如,灵子逃到晋国,晋国人给他封邑,让他做主要谋士。灵子抵御了北狄,让吴国和晋国和好,教吴国背叛楚国,教吴人乘战车、射箭驾车奔驰作战等等,给楚国带来了祸患。

又如,若敖叛乱中,伯贲的儿子贲皇逃奔到晋国。晋国人给他封邑,让他做主要谋士。在鄢陵战役中,楚军气势汹汹地逼近晋军,晋军想要逃跑时,贵皇建议说,楚军的精锐部队是中军王族,应集中力量攻击他们。晋军依计行事,结果大获全胜。

列举了这些事例之后,公子归生又谈到当前伍举被迫逃亡到郑国的事。令尹子木害怕了,连忙向楚王报告,增加伍举的官禄爵位,把他接回国内。

一二、多谋善战的乐毅

乐毅是战国时候著名的将领,以多谋善战而闻名于诸侯。燕国燕昭王当政为了报齐国的仇,屈身下士,广招贤者,任命乐毅为上将军,征伐齐国。乐毅联合越国、魏国、楚国共同讨伐齐国,赵惠文王还把相国印件授予乐毅。乐毅以联军统帅的身份率领大军进入齐国。齐军无法抵抗,在济西遭到惨败。乐毅又独自带领燕军攻占齐都临淄,齐王逃到莒地。

乐毅在齐国先后五年,攻占七十多城,为燕国扩大了疆土。燕昭王心满意足,非常感激乐毅,封他为昌国君。燕昭王死后,太子燕惠王即位,开始不信任乐毅了。齐国人田单施用反间计,派人暗地里告诉燕惠王说:“乐毅想在齐国称王”,燕惠王信以为真,马上派遣大将骑劫去替换乐毅。乐毅知道自己遭到诬陷,便跑到赵国。乐毅一走,齐国田单立即出兵撵走了骑劫,收复了失去的城池。

燕惠王发现自己上了齐国的当,心里非常后悔,几次写信请乐毅回燕,乐毅都婉言谢绝了。燕惠王只好任命乐毅的儿子乐间为昌国君,掌管燕国的一部分兵马。

有一年,燕王喜打算攻打赵国,他征求乐间的意见。乐间说:“赵国不能攻打呀,它的周围全是邻国,是个四面受敌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塞。况且赵国的百姓十分熟悉作战,千万不能去招惹它啊!”

可是燕王求功心切,没有采纳乐间的意见。燕军入赵后,赵国的名将廉颇领兵御敌,结果燕军大败。燕国被迫割地给赵国,赵国才答应与燕国讲和。

从那以后,乐间也去了赵国,不再为燕王出谋划策了。

一三、晁错改令

西汉时期,有个人叫晁错(公元前200年~前154年),颍川人。他聪明好学,学识渊博,被称为“智囊”。文帝非常信任他,任他为太子家令。

文帝后期,官僚、地主、商人加重了对农民的剥削,广大农民被迫逃亡,生活非常困苦。为了维护汉王朝的统治,晁错上书汉文帝,主张打击商人投机倒把的行为,限制官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提出注重粮食、发展农业生产的建议。这就是著名的《论贵粟疏》。

晁错在《论贵粟疏》中写道:“农夫一家平均五口人,其中应服徭役的壮男至少有两人,一年里有几个月不能在自己的田地上劳动。一家人齐心协力种田也超不过一百亩,收获也超不过一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采伐薪柴、给官府服徭役等等,一年到头忙个不停。春天,不能躲避风尘;夏天,不能躲避炎热;秋天,不能躲避阴雨;冬天,不能躲避严寒,一年四季,哪有喘息的机会呢?另外,还有其他的耗费,如送往迎来、吊死丧、问疾病、养育孤儿幼童也包括在内。他们不但勤苦至极,而且还要承受水灾和急征赋税的剥削。如此沉重的赋税,不分时间地征收,而且变化无常,早上的规定,到了晚上又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有粮食的只好半价出卖,没有粮食的只好借那种取一还二的高利贷。到头来他们无可奈何,不得不卖掉田宅、子孙来还债。”

一四、澶渊之盟

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辽国萧太后与圣宗亲自率领大军南下,攻打宋朝疆域,直逼京都。参知政事钦若主张迁都南逃,蜀人陈尧叟建议真宗逃往成都。真宗征求寇准的意见,寇准说:“谁为陛下出这等主意,罪不容诛。如今陛下正当英勇之年,将相团结,如果陛下御驾亲征,敌人一定闻风而逃。”于是,真宗亲临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真宗把军事委托给寇准处理,寇准指挥果断,号令严明,士卒喜悦。辽国在战事上没有占到便宜,就派遣使者前来,要求订立盟约,寇准不答应。有人造谣说,寇准不想讲和,是为了拥兵自重,谋取政治资本。在这种情况下,寇准迫于无奈,只好答应了。

由于宋真宗对战争早已厌倦了,急于讲和。他派大臣曹利用到辽军谈讲和条件,答应每年朝贡给辽国银两,宋真宗向曹利用交底儿说:“每年朝贡给辽国的银两只要在百万以下,都可以答应。”寇准把曹利用召到军帐里向他交代说:“虽然皇帝作了交代,但是你谈判时,答应每年输送的银两不许超过三十万。如果超过三十万,我就杀了你。”曹利用来到辽国军营,按寇准的条件和辽国谈判,最终果然以三十万银两的条件签订了盟约。

一五、拥为沛公的高祖

秦工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七月,陈涉在蕲县起义,到了陈县,就自立为楚王。陈涉派遣武臣、张耳、除馀等人攻取了赵地,同年人月,武臣就自立为赵王。

当时,一些郡县的军政官员多有杀死长官来响应陈涉起义的。九月,沛县县令也准备响应陈涉起义,其下官的主要官员萧何、曹参说:“你是秦朝的官吏,现在却想背叛朝廷,率领沛县的子弟去响应陈涉起义,只怕他们不肯服从你。希望你能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都召唤回来,这样就可以得到数百人了。凭这些人去威胁劫持众人,大家就不敢不听从您的号令了。”县令便让樊啥去召集高祖等人,这时高祖的徒众已有数百人了。

于是樊啥领着高祖回来。这时,沛县县令后悔,恐怕他们进城后有叛乱,就紧闭城门,固守城池,并准备杀掉萧何、曹参等人。萧何、曹参二人非常恐慌,就赶紧越墙逃出城去投靠高祖,并求高祖保全他们的性命。高祖就写了帛书,用箭射向城头,告诉沛县的父老们:“天下人共同遭受秦朝的压迫已经很久了。现在父老们虽然还在为沛县县令守城,但各地的诸侯都起来造反了,他们早晚会杀进县城的。沛县人现在一起去杀掉县令,找个合适的人来做首领,以响应诸侯,这样就可以保全家室了。否则,父子一起被杀,那是多么不值得呀!”于是,沛县父老率领子弟一起去杀死了县令,开了城门迎接高祖并准备拥立高祖做沛县县令,响应诸侯。

高祖说:天下正值大乱,诸侯纷纷叛秦,现在如果设置的将领不强,打起仗来就会一败涂地。我不是敢存私心爱惜自己,恐怕我的才能不足,难以保全大家的性命。这是大事情,希望你们另选个合适的人。萧何、曹参都是文职官员,都很自私自爱,恐怕事怕不能成功,秦朝的官府会诛灭他们的家族,因此都竭力辞让,推举高祖。

父老们都说:“我们一向听说刘季是一位特异之人,该当尊贵,况且占卜的结果,无人可以比得上刘季,刘季当首领是最吉利的。”高祖再三推让,众人当中又无人肯担当,于是,高祖就被拥立为沛公。

高祖在沛县县府大堂上祭祀黄帝和蚩尤,用牛、羊之血来祭奠旗、鼓,由于被斩之蛇是白帝之子而斩蛇者是赤帝之子的缘故,故旗帜均作红色。于是,象萧何、曹参和樊啥这些年轻的豪杰和县史就四出去为高祖召集沛县子弟,一共聚集了三千多人。

一六、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在两千多年前的楚汉争战中,一开始西楚霸庄项羽势力颇强,他占据了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一带的广沃之地,而让刘邦据守四川和汉中一带,封他为汉王。刘邦迫于项羽的压力,率部前往南部。

在南行的途中,刘邦接受了谋士张良的建议,为了便于防御项羽的追杀,同时也是为了迷惑项羽,将沿途的所有栈道通通烧毁。而项羽听到这个消息也信以为真,相信刘邦已断了造反的念头,因而放松了对刘邦的防范。

刘邦到了四川,拜韩信为大将。韩信建议,先夺取关中,再往东进军,最后夺取天下。韩信派了几百名士兵去修复先前烧毁的栈道,关中守将章邯听到这个消息,并没在意,因为烧毁的数百公里栈道、要修复谈何容易,至少得花好几年时间。

可章邯万万没料到。就在他对此一笑置之的同时,刘邦和韩信率主力部队迂回行军,抄一条险峻的山道,偷袭了陈仓,又乘胜攻占了咸阳,从而占据了素有三秦之称的关中之地。

一七、韩信背水而战

公元前204年初,韩信和张耳率领数万汉军东征赵国。赵国闻讯,集结了20万大军。准备在井陉口迎击汉军。赵广武君李左车主动请战,他对相国陈余说:“韩信挟渡过黄河,生擒魏王豹、夏说之余威,东征赵国,锐不可当。但并陉口虽险要之地,战车摆不成阵,骑兵列不成队,韩信若是从这里进攻,恐怕难运粮草,辎重之物势必在大军之后。我率领三万精兵,抄小道断绝敌人粮草。您在这里挖深沟,筑高垒守卫,一定不要同敌人正面交锋。等汉军进退维谷,粮草断绝,用不了10天,韩信、张耳便会自取灭亡。”

可是这位陈余不懂兵法,却自以为是,以为赵军的20万之众,一定可以击溃只有几万人的汉军,拒不采纳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得知陈余拒绝了李左车之计后,立即率军前进,在离并陉口约摸30里处扎营。半夜,韩信挑选了2000精骑,命他们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迂回至赵军大营边的抱犊山埋伏待命,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时,迅速占领敌阵,拔掉赵军旗帜,树起红旗。接着,韩信又派出一万余精兵为先锋,令他们渡过低水后背水列阵。背水而战,无退路可循,向来是兵家之大忌。赵军得知后,不禁暗喜,而汉军将士也都惊疑不已。

拂晓时,韩信树起大将旗帜,下令擂响战鼓,向井陉口发动进攻。赵军凭籍优势兵力和坚固的阵地同汉军展开激战。韩信指挥汉军佯作败退,撤向背水的阵地。

赵军果然像韩信设想的那样倾巢而出,追击汉军。汉军背水作战,既无退路,又有追兵,于是奋力死战,勇猛杀敌。韩信派出的2000精锐骑兵已趁势占据了赵军阵地。赵军同汉军激战许久不能获胜,想撤回阵地,却见自己先前的阵地上都是汉军的红色旗帜,顿时惊慌失措,以为不敌汉军,便纷纷逃命。汉军前后夹击,全歼赵军。陈余被杀于乱军中,而赵王歇最后成韩信的阶下囚。

一八、陈平巧施离间计

楚汉战争开始时,刘邦屡屡受挫,处于下风,不免感慨万千,雄心黯然。谋士陈平宽慰刘邦说:“其实项羽之所以能连连打胜仗,一方面靠兵多将广,另一方面靠他身边的臣僚。项羽自己有勇无谋,猜忌心很重,我们只要想办法离间他们君臣,除掉项羽身边的谋略之士,项羽的末日就指日可待了。”刘邦听后,拍掌称妙,立即命人取出黄金4万斤,交给陈平使用,让他用重金去实施离间计。

项羽的第一位谋士无疑是被他尊为“亚父”的范增,项羽的一切谋略几乎都是他提出的,陈平早就有离间项羽和范增之意了。公元前204年4月,刘邦与项羽在荣阳谈判,陈平决定利用这个机会,予以离间。

一天,项羽派人到汉营送信,陈平命人以接待诸侯的礼仪隆重迎接他。招待使者吃饭时,又送上许多美味佳肴。项羽的使者很是受宠若惊。他正要人席用餐时,陈平走了进来,瞅了一眼使者,装出一副很失望的样子,说:“是我弄错了,原以为来的是亚父的使者,谁知是项王的使者。”说罢不再理会,自顾自地出了门。过了一会儿,几名汉军士兵急急忙忙地将已经上好的美味佳肴又撤了下去,换上了普通士兵吃的粗茶淡饭,与刚才那一桌比,简直有天上地下的区别。项羽的使者见状,火冒三丈,但又不便发作,只好强忍着怒气,勉强吃了两口,然后忿忿而去。

那位使者回到楚营后,把在汉营中受到的冷遇添油加醋地报告了项羽。项羽听后,不由对范增起了疑心。范增不主张同汉军谈判,而希望楚军能一鼓作气,攻下荣阳,活捉刘邦。他越是劝说项羽攻打荣阳,项羽便越是怀疑他在与刘邦一起耍什么花招。

范增慢慢觉察到了项羽对他的冷淡,决计离开楚军。他对项羽说:“现在天下大事已定,希望您多多保重,请让我告老还乡吧!”项羽也没表示挽留,就让他走了。范增本来就年迈体弱,加上生项羽的气,郁积成疾,竟病死在归途中。

范增一死,楚军失去了主心骨。此后,项羽屡屡用兵失误,渐渐处于不利的境地,直至最后自刎于乌江之上。

一九、梁商上疏顺帝

梁商因为自己是因外戚而担任重要官职,所以平时很谦逊柔和虚心,并注意推荐有才能的人,汉阳巨览,上党陈龟被他征为属官,李固、周举则被委以从事中郎的职务,于是洛阳的舆论一致称赞他是皇帝的好帮手,顺帝也因此而很重用他。如果出现饥荒,梁商便命人用车把粮谷运到城门口赈救饥民,却不宣传是自己做的。梁商常常约束自己家族中的人,他自己也从来没有因为权势大而故意违犯法律。但是梁商性格谨慎软弱处事犹豫不决,也很宠爱宦官。那时,小黄门曹节等人很受顺帝重用,梁商因此就让自己的儿子梁冀、梁不疑与宦官交往。但是,宦官们很忌讳梁商的权势,所以反而想陷害梁商。

永和四年(公元139年),中常侍张逵、遽政、内者令石光、尚方令傅福、冗从仆射杜永共同策划,诬陷梁商和中常侍曹腾、孟责,说梁商等人想召回诸位王子,废顺帝立新帝,并请求顺帝逮捕梁商治罪。顺帝并没有轻信张逵等人的话,反而说:“梁商父子是我所亲信的人,曹腾、孟责是我所宠爱的人,他们肯定不会有谋立新帝的打算,一定是你们这些人由于忌妒而诬陷梁商他们吧。张逸等人听了这话,知道顺帝不会采纳他们的建议,非常害怕,就出宫假传诏书拘捕曹腾、孟贲,把他们囚禁在尚书省。顺帝知道后大怒,命宦官李歙赶快放了曹腾、孟贲,收捕张逵等人并令其伏法受诛。但张等人的供词牵连到一些在位的大臣,梁商害怕因此而冤枉一些人,就上疏顺帝:《春秋》的意旨是指,功劳应以元帅功劳最大,定罪应只限于元凶首犯,所以无论是赏功还是定刑都不宜过多,这也是五帝、三王时期治国太平的缘由。我听说拷问中常侍张逵等人时,张逵等人的供词涉及到很多人。假如按张逵等人的供词来办案的话,那必将是无辜者众多。如果囚犯的关押时间太长,那么一些很微小的事也会因此而成为大事人了,而这又不符合顺应平和之气来稳定政治达到太平的治国原则,所以我认为应尽早停止办案,以免去逮捕人所带来的很多麻烦。”顺帝采纳了梁商的建议,只办了张逵等一些犯法的人。

二〇、窦建德的藏兵洞

永年城西北四十五里,有个洞头村。村西洺河岸上,有个高大的土堆,人称“蓄粮冢”,冢后面有一个洞口,相传是窦建德的“藏兵洞”。这个洞全长四十五里,一直通到永年城内,“洞头村”由此得名。

窦建德在此建都以后,力量逐渐壮大,就近官府衙门闻风丧胆,接二连三向朝廷启奏,要求捉拿窦建德,以除后患。杨广派大将宇文化及,带二十万人马,前来征讨。窦建德得到消息后,便召集手下将领商讨对策。有的说“严守洺州,决一死战”,有的说“抛弃洺州,迅速转移”。窦建德听了大家意见后说:“敌强我弱,寡不敌众,死打硬拚,必吃大亏,洺州城周围是一望无边的平原,带兵转移,更会把我军兵力少的弱点暴露给敌军”。最后,定下一条既不硬拚,又不转移的对策,一面派兵筑堤修城,严密防守。一面暗暗从洺州城里向城外挖一条行兵地道。挖地道时兵民合作,没用多长时间就全部完工了。

为迷惑官兵,还把挖出的泥土,筑成大大小小数十个土堆,周围用苇席圈起来,上面插上粮草旗号,远远望去,与粮囤无异,后人给这些土堆起名叫“蓄粮冢”。

这时宇文化及带领二十万大军已经赶到聪明山地带,就在朱山脚下安营扎寨,与洺州隔河相望,准备歇兵三天之后,大举进攻。由于官兵一路烧杀****,无恶不做,沿途百姓怨声载道,对宇文化及恨之入骨,纷纷向窦建德密报官兵动向。窦建德听了密报,便命令所有义兵穿上一色军衣,从洺州城里洞口下去,沿着地道,从洞头村地道口出来,然后再排好整齐的队伍,唱着雄壮的战歌,从地面朝着城内进发,这样一直上下巡回往返。同时还教当地百姓传唱一首歌谣:

窦建王,不缺粮,

呼风唤雨神通广。

撒斗谷子变成兵,

撒升豆子都是将。

……

宇文化及听了,心里非常不安,亲自登上高处观看阵势,只见窦建德的军队阵容严整,浩浩荡荡,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那高大的粮囤,一个挨着一个,旌旗招展,十分威武。看后不禁打了一个冷颤,心里暗想,莫非窦建德真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的神通。为了进一步摸清窦建德的底细,宇文化及亲自选定五百精兵,打扮成农民模样,黑夜偷偷混入洺州地带,探听虚实。他这一手早被窦建德所预料,特地安排了三千义军埋伏洞里等候,单等官兵一到,击鼓为号,三千义军一齐从洞口里蜂拥而出,刹时间灯笼火把四起,杀声震天。五百名官兵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一个个束手被擒,窦建德一个也不杀,有的剃了头发,有的脱掉鞋子,重的割去耳朵,统统放他们回去。临走还让他们带给字文化及书信一封。这些官兵一个个感激窦建德不斩之恩,回去以后,纷纷在宇文化及面前哭诉窦建德神通广大,厉害非常,他拆开书信一看,上面写着:

宇文化及狗奸佞,

胆敢与爷动刀兵,

如若不快滚回去,

三天之内定输赢。

宇文化及念罢,真是又气又恨,又羞又愧,顿时昏了过去。这时所有官兵、大小将领,个个提心吊胆,犹如惊弓之鸟。等宇文化及醒来之后,便立刻下令退兵。话音刚落,忽听军营里有人喊道:“窦建德来了!”刹时,军营里乱作一团,所有官兵,一个个抱头鼠窜。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窦建德率领起义军,趁机追击,只用了一天一夜功夫,便杀得官兵丢盔弃甲,大败而逃。从此以后,隋朝官兵再也不敢轻易来犯,窦建德的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二一、卢从史的二心

王士真死后,他的儿子承宗按照河北先例请求代替父亲作统帅。宪宗想快速达到安定,而且多次荡平叛敌,认为那里可以夺取过来。吐突承难依仗皇帝恩宠。阴谋限制裴垍的权限,就伺承皇帝的意愿,请求自己带兵讨伐。卢从史暗藏有叛逆之心,对内与王承宗相互勾结约定,对外请求出兵,以此企图谋取大利;裴垍逐条陈述不能出兵的理由,并且说:“王武俊对朝廷有极大的功劳,先前授与李师道,后来又从王承宗那里夺取,这是赏罚不一致,不能用来阻止,劝勉天下。”

拖延了半年,宪宗不能决定,吐突承摧的计策竟然采用。等到部队靠近敌境,卢从史果然怀有二心,吐突承璀多次要求作战,卢从史更加骄横、反复无常,官军感到很恼火。当时朝廷的部队长久在外,没有功绩,皇上的意愿也懈怠下来。后来卢从史派其衙门将王翊元人朝奏事,裴垍邀请他来谈话,稍微打动了他的心,而且告诉他作为巨子的气节,王翊元因而吐露真情说卢从史恶迹成熟可以谋取的情况。裴垍派他再去,等到再次回来时,就争取到他的大将乌重胤等重要将领。裴垍因而不慌不忙地上奏说:“卢从史荒暴,有叛逆的心理。现在听说他把吐突承摧当作婴孩,在神策军的营垒之间往来,日益自傲不尊重,这是上天灭他的时候。如果不趁机抓住他,以后即使出动军队,也不可能短期内击破他。”宪宗开始感到很惊讶,仔细考虑他的计策,最后才同意。裴垍因而请求对他的计谋保密,宪宗说。“这件事只有李绛、王守谦知道。”当时李绝任承旨翰林,王守谦掌管密令。后来吐突承摧终于捉拿住卢从史,攻下上党,这年秋天回军。裴垍认为“吐突承璀首先主张用兵,现在无功而回,陛下即使顾念过去的功劳,不能施加杀戮,也请求贬退他来向天下人道歉。”于是罢免了承璀的兵权。

同类推荐
  • 原来雍正

    原来雍正

    他人到中年才登上皇帝宝座,却一直背负着弑父杀弟的骂名;他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却少被后世史家赞誉;他处事果断凌厉,却痴迷于佛道的修身养性……在雍正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神秘。雍正是不是篡位登基?改诏说?弑父说?一段历史,几多疑问。勤政爱民的是他,杀戮功臣的也是他。昏君乎?暴君乎?千秋功过,任后人评说。 本书作者张研教授兼具史识和才情,以丰厚的学养、通俗的笔触,从历史大背景、人性层次以及权力斗争的微妙细节着手,通过对雍正身心、雍正信仰、雍正功过乃至雍正之死的分析,向读者娓娓讲述一个原来的、真实的雍正。在历史的天空中,还原一个被妖魔化的帝王。
  • 我和溥仪

    我和溥仪

    溥仪是个悲剧人物,也是个喜剧人物,因为新凤霞和全国政协的劳改队有过一段一起劳改的生活,虽然时间不长,但溥仪、沈醉、杜聿明等给新凤霞的印象都很不错,她认为应该把这段共同的经历记录下来。最终在沈醉的鼓励下新凤霞将他们在“文革”中一起劳动值得回味的故事写了出来。同时这些故事也作为溥仪传记的一些补充史料被记录了下来。
  • 执子之手

    执子之手

    本书回忆了汤翠芳同志与其丈夫宁夏大学老校长吴家麟先生相携相伴的一生,包括“师生情缘”、“祸从天降”、“塞上琐记”、“在劫难逃”、“否极泰来”、“叶落归根”等部分。
  •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的故事

    本书选取唐宋八大家一生中的典型事件,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人际交往、人品性情、处世之道、道德文章,以及生活中的趣闻轶事。
  •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鬼谷子纵横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星痕无迹

    星痕无迹

    看夜空划过的弧线,是星痕生命的历程,一生转瞬即逝。天空中的亮光,是对自己一生的诠释。星痕划过,然而星雨无痕,星痕无迹。
  • 魔教教主养成系统

    魔教教主养成系统

    职业玩家高文穿越到了一个门派林立,以武为尊的武侠世界,成了一个破落魔教的分支宗主,却被系统告知:他需要率领魔教称霸武林。没有强力弟子?我可以召唤邪派人物。没有功法?各类偏门邪门武功应有尽有。在这里,你能看到庞斑携手石之轩,东方不败大战浪翻云。很简单,这就是一个魔教教主的养成故事。
  • 列那狐的故事

    列那狐的故事

    诡计多端的列那狐无论身处何种险境,都能巧妙地化险为夷。他躺在路上装死骗过鱼贩子,从容地饱餐美味的鳗鱼;他让老狼叶森格仑把尾巴伸进冰洞里钓鱼,结果变成了秃尾巴狼;他一次次捉弄狮王派来的使者,以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所有的敌对者……他既聪明伶俐,又狡诈残忍,让人又爱又恨。列那狐的故事引人入胜,精彩隽永。
  • 葬仙

    葬仙

    春秋战国初年,九州诸侯为争夺中原霸主之位,相互征战吞并。一时间,中原大地刀枪铁骑林立,兵戈四起,战火绵延,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天不正而妖孽生,九州东面大海有一系列群岛,名孽海,孽海妖孽聚集,天下妖物十之八九聚于此,并且时常出海祸害人间……一个大话连篇整日梦想发大财的小乞丐秋小恒,在一个偶然机会中,得到一本藏有扭转乾坤力量的《乾坤图》,自此,他卷入了神魔妖千年的恩怨情仇中,仙缘和侠影之间,他见证了妖道、魔道、鬼道、仙道的兴起和衰败……
  • 这样工作最给力

    这样工作最给力

    你想工作轻松省力吗?你想提高工作效率吗?你想工作更加得心应手吗?你想提升工作业绩吗?你想成为职场红人吗?那么,请你打开此书吧,这里会给你答案。
  • 不小心玩坏了的世界

    不小心玩坏了的世界

    这是一本简单的小~世~界,恩,很严肃,很正经,我用我小时候尿床的事来保证!想要车吗?想...想要钱吗?想...想要妹子吗?想...恩,那你想一下就行了。
  • 王子爱上复仇公主

    王子爱上复仇公主

    她,冷若冰霜。她,娇俏可爱。她,冷静睿智。她,调皮善良。他,冰冷如山。他,斯文严谨。他,花心善变。他,幽默耿直。他,温柔内向。当她们遇上他们,是一场浪漫的邂逅还是一场复仇之路的开始?片段一:“是你们负我们的,请你们不要后悔”“哈~后悔!?跟你们这几个毒如蛇蝎的女人才会后悔的”片段二:“你们在哪里啊?我们后悔了”片段三:“是你!?”五个男生又惊又喜。“是我们,我们回来会陪你们好好玩玩的”四个女生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 大乘起信论别记(本)

    大乘起信论别记(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一个胖子的人生直播

    一个胖子的人生直播

    哎!没有钱,长得不够帅,身材还不够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注定是个悲剧。胖子田小宝在命运之轮的转动下,踏上自己从未想过的道路,美女,阴谋,人性,亲情不断地交织在他前行的道路上,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自己。且看这个内心坚强,坚持自己道路的猥琐胖子如何在一个看脸的世界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直播自己不平凡的人生。
  • 加速之混沌之王

    加速之混沌之王

    时间设定为ISS套件事件之后。只在黎明期活跃过的开拓者混沌之王,在远离加速世界中心的地区升到九级。故事发生在他回到加速世界中心的几天,鲜为人知的王者,最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