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79400000003

第3章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以其所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应也,必有为之。

故微而去之,是谓塞窖、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译文】

触摩试探是揣测的方法,内符是揣测的主体。运用摩意这种揣摩之术是要遵循一条基本原则和规律的,就是必须要隐秘才行。暗中对人实施摩意术,以对方的欲望巧妙地触摩他,揣测他,他的内心想法必定会表现出来。这种反应一旦表露,必然有所作为。

这时就要略为揣摩而巧妙离开,这就是所谓的“堵塞地窖、隐藏外形、掩饰真情”,也就是把自己深深地隐藏起来,泯灭自己开始的所言所行,而不让人们知道真情,所以事情能成功而没有祸患。在这里对别人实施触摩试探的摩意术,对方必然有所反应,采取行动,然后就随后跟从他,应和他并掌握他,这样没有什么办不成的事情。

【感悟】

摩意就是把自己的真实意图隐藏起来,不使对方知道,然后融动对方的情绪使之表现出来,然后制定相应的策略。只要事情做得隐秘没有不成功的。

【故事】

一、范雎出使秦国

范睢来到秦宫,秦王亲自到大厅迎接。秦王对范睢说:“我很久以来,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正碰上要急于处理义渠国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现在义渠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我这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了。我深深感到自己愚蠢糊涂。”于是秦王以正式的宾主礼仪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谦让。这天,凡是见到范睢的人,没有不肃然起敬,另眼相看的。

秦王把左右的人支使出去,宫中只剩下他们两人,秦王直起腰腿,跪身请求说:“先生怎么来教导我呢?”范睢只是“啊啊”了两声。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睢还是“啊啊”了两声。就这样一连三次。秦王又拜请说:“先生硬是不教导我了吗?”范睢便恭敬地解释说:我并不敢这样。我听说,当初吕尚与文王相遇的时候,他只是一个渔夫,在渭河钓鱼而已,那时,他们很陌生。此后,吕尚一进言,就被尊为太师,和文王同车回去,这是因为他谈得很深入的缘故。所以文王终于因吕尚而建立了功业,最后掌握了天下的大权,自己立为帝王。如果文王当时疏远吕尚,不与他深谈,周朝就不可能有天子的圣德,而文王、武王也不可能成就帝王的事业。现在,我只是个旅居在秦国的宾客,与大王比较陌生,但想陈述的又是纠正君王政务的问题,而且还会关涉到君王的骨肉之亲。我本想尽我的愚忠,可又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三次问我,我都没有回答。

我并不是有什么畏惧而不敢进言。我知道,今天在大王面前说了,明天可能就会遭到杀身之祸。但是,我并不畏惧,大王真能按照我的计谋去做,我即使身死,也不会以为是祸患;即使流亡,也不会以此为忧虑;即使不得已漆身为癞,披发为狂,也不会以此为耻辱。五帝是天下的圣人,但终究要死;三王是天下的仁人,但终究要死;五霸是天下的贤人,但终究要死;乌获是天下的大力士,但终究要死;孟贲、夏育是天下的勇士,但终究要死。死,是人人不可避免的,这是自然界的必然规律。如果能够稍补益于秦国,这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伍子胥当年是躲藏在口袋里逃出昭关的,他晚上出行,白天躲藏,到了凌水,吃不上饭饿着肚皮,双膝跪地,双手爬行,在吴市讨饭度日,但终于帮助阖庐复兴了吴国,使吴王阖庐建立了霸业。如果让我像伍子胥一样能呈献计谋,即使遭到囚禁,终身不再出狱,只要能实现我的计谋,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当初殷韩的箕子,楚国的接舆,漆身为癞,披发为狂,却终究无益于殷、楚。如果使我与箕子、接舆有同样的遭遇,也漆身为癞,只要有益于圣明的君王,这就是我最大的光荣,我又有什么可感到耻辱的呢?

我所担心的是,我死了以后,人们见到这样尽忠于大王,终究还是身死,因此人们都会闭口不言、裹足不前,不肯到秦国来。大王对上畏惧太后的威严,对下又迷惑于大臣的虚伪,住在深宫之中,不离宫中侍奉之人之手,终身迷惑糊涂,不能了解坏人坏事。这样,大而言之,则会使得国家遭受灭亡之祸,小而言之,则使得自己处于孤立危境。这就是我所担心害怕的。如果我死了,秦国却治理的很好,这比我活着要好得很多。

秦王跪身说:“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秦国是个偏僻边远的国家,我又是一个没有才能的愚人,先生能到卑国来,这是上天让我来烦扰先生,使得先王留下来的功业不至中断。我能接受先生的教导,这是上天要先生扶助先王,不抛弃我。先生怎么说出这样的话呢?今后事无大小,上至太后,下及大臣,所有一切,都希望先生一一给我教导,千万不要对我有什么疑惑。”范睢因而再次拜谢,秦王也再次回拜。

范睢说:“大王的国家,北有甘泉、谷口,南绕泾水和渭水的广大地区,西南有陇山、蜀地,东面有函谷关、崤山;战车有千辆,精兵有百万。拿秦国兵卒的勇敢,车骑的众多,来抵挡诸侯国,就如猛犬追赶跛免一般,轻易就可造成霸王的功业。如今反而闭锁函谷关门,兵卒不敢向山以东诸侯窥视一下,这是秦国穰侯魏冉为秦国谋划不忠实,导致大王的决策失误啊!”

秦王说:“愿闻所以失计之处”范睢说:大王越过韩、魏的国土去进攻强齐,这不是好的计谋。出兵少了,并不能够损伤齐国;多了,则对秦国有害。臣揣摩大王的计谋,是想本国少出兵,而让韩、魏全部出兵,这就不相宜了。如今明知盟国不可以信任,却越过他们的国土去作战,这可以吗?显然是疏于算计了!从前,齐国攻打楚国,打了大胜仗,攻破了楚国的军队,擒杀了它的将帅,两次拓地千里,但到最后连寸土也没得到,这难道是齐国不想得到土地吗?疆界形势不允许它占有啊!诸侯见齐国士卒疲弊君臣不和睦,起兵来攻打它,齐缗王出走,军队被攻破,遭到天下人的耻笑。落得如此下场,就因为齐伐楚而使韩、魏获得土地壮大起来的缘故。这就是所说的借给强盗兵器而资助小偷粮食啊!

大王不如采取交接远国而攻击近国的策略,得到寸土是王的寸土,得到尺地是王的尺地。如今舍近而攻远,这不是个错误吗?从前,中山国的土地,方圆有500里,赵国单独把它吞并,功业也成就了,声名也树立了,财利也获得了,天下也没能把赵国怎么样。如今韩、魏的形势,居各诸侯国的中央,是天下的枢纽。大王如果想要成就霸业,一定先要亲近居中的国家而用它做天下的枢纽,来威胁楚国和赵国。赵国强盛,那么楚就要附秦;楚国强盛,那么赵就要附秦。楚、赵都来附秦,齐国一定恐慌,齐国恐慌肯定会卑下言辞,加重财礼来服侍秦国。如果齐国归附,那么韩、魏就有虚可乘了。

秦王说:“寡人本想亲睦魏国,但魏的态度变幻莫测,寡人无法亲善它。请问怎么办才能亲魏呢?”范睢说:“用卑下的言辞,加重财礼来服侍它。这样不行,就割地贿赂它,这样还不行,就起兵来攻伐它。”于是起兵来攻打邢丘,邢丘被攻陷,而魏国果然来请求归附。

范睢说:“秦、韩两国的地形,相交纵如锦绣。秦旁有韩存在,就像树木有虫,人有心腹之疾一样。天下一朝有变,危害秦国的,没有比韩国再大的。王不如使韩归附于秦。”秦王说:“寡人打算使韩来附,韩不听从,可怎么办呢?”范睢说:“起兵攻打荥阳,那么成皋的道路就不通了;北部截断太行的道路,那么上党的兵也就不能南下了;一举而拿下荥阳,那么韩国将分成孤立的三块。韩国看到自身将要覆亡,怎么能够不听从呢?韩国一顺从,那么霸业就可以成功了。”

二、吕相断绝秦国

鲁成公十三年(公元前578年)夏四月初五日,晋侯派遣吕相去断绝同秦国的外交关系,说:过去我们献公和穆公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加以申明,用婚姻加以巩固。上天降祸晋国,文公到了齐国,惠公到了秦国。不幸,献公去世。穆公不忘记过去的恩德,因此让惠公能在晋国主持祭祀,又不能完成重大的勋劳,因此发生了韩地的战役。后来心里懊悔,因此成全了我们文公,这都是穆公的成就。文公亲自身披甲胄,跋山涉水,逾越艰难险阻,征服东方的诸侯,虞、夏、商、周的后裔都向秦国朝见,这也就算已经报答了过去的恩德了。郑国人侵犯君王的边疆,我们文公带领诸侯和秦国一起围攻郑国。秦国大夫事先没有征询我们国君的意见,擅自同郑国签订盟约。诸侯对这件事很痛恨,打算同秦国拼命。

文公恐惧,连忙安抚诸侯,秦军得以平安回去,没有受到损害,这就是我国对你们的大功劳。不幸,文公去世,穆公不吊,蔑视我们死去的国君,以为我们襄公软弱,侵犯我们的骰地,断绝我们同友好国家的往来,攻打我们的城堡,吞并我们的滑国,离散我们的兄弟之国,扰乱我们的同盟之国,颠覆我们的国家。我们襄公没有忘记君王过去的勋劳,但担心国家的颠覆,所以才有殽地这次战役。尽管如此,晋国还是愿意向穆公解释罪过,求得和解。穆公不听,反而联合楚国打我们的主意。天意保佑我国,成王丧命,穆公因此不能得逞。穆公、襄公去世,康公、灵公即位。康公,是晋国的外甥,但又想损害我们公室,倾覆我们的国家,率领我国的内奸,用来动摇我国的边疆,我国因此才有令狐这一战役。康公还是不思悔改,攻人我国河曲,攻打我国的涑川,俘虏我国的王官,割断我国的羁马,我国因此才有了河曲这一战役。东边的道路不通,那是由于康公同我们断绝友好关系的缘故。等到秦桓公继承共公即位后,我们的国君景公伸着脖子望着西边说;“大概要安抚我们了吧!”但君王也不肯同晋结盟,乘我们有狄人的祸难,攻人我国河县,焚烧我国的箕、部,抢劫收割我们的庄稼,屠杀我国边境的老百姓,我国才因此有辅氏这一战役。君王也后悔了灾祸的蔓延,而相求福于先君献公、穆公,派遣伯车前来命令我们景公说:“我跟你同心同德,丢弃怨恨,重温过去的恩惠,以追念以前的勋劳。”盟誓还没有完成,景公就去世了。我们国君因此有令狐的会见。君王又不善,背弃盟誓。白秋与君王同在雍州境内,他们是君王的仇敌,却是我们的姻亲。君王派人来命令说:“我和你一道攻打狄人。”我们国君不敢顾念姻亲,畏惧君王的威严,向官吏们下达了攻打狄人的命令。但君王对狄有了二心,对狄人说:“晋国将攻打你们。’对君王的做法狄人既接受,又嫌恶,因此告诉了我们。楚国人讨厌君王反复无常,也来告诉我们说:秦国背弃令狐盟约,却来请求同我们结盟:‘对着皇天上帝,秦国的三位先公、楚国的三位先王祝告:我虽然同晋国有往来,我只是唯利是图。’我们讨厌他反复无常,因此把它公布以惩戒言行不一。”诸侯都听到了这些话,正是这样才痛心疾首,亲近我。我率领诸侯听候君王的命令,只是为了请求友好。君王如果加惠顾念诸侯,怜悯我,同我们结盟,那么这就是我的愿望了,这样就可以安抚诸侯而退走,怎么敢求乱?君王如果不肯施行大恩大惠,我不才,就不能劝诸侯退走了。谨把这些布露给您的左右执事,请他们权衡利害。

秦桓公已经同晋厉公在令狐结盟,却又召来狄人与楚人,引导他们攻打晋国。诸侯因此跟晋国和好。晋国的栾书率领上军,苟庚做他的辅佐;士燮率领下军,郤锜做他的辅佑,韩厥率领下军,苟劳辅佐他。赵旃率领新军,郤至做他的辅佐。邵毅驾御战车,栾针作为车右。孟献子说:“晋国的官兵上下齐心,晋军一定能取得大的胜利。”五月初四日,晋军率领诸侯的空军队同秦军在麻隧作战。秦军大败。晋军俘虏了秦国的成差和车右女父。曹宣公死在军中。军队于是渡过径水,到达侯而然后回去。军队在新楚迎接晋侯。

三、作为人质的太子

楚怀王死在秦国时,太子还在齐国充当人质。苏秦就对担任齐相的孟尝君田文说:“阁下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与楚国交换下东国之地呢?”孟尝君说:“不能这样做,假如我扣留楚太子,而楚国另立新君,人质便失去了挟持的价值,反而落得不义之名。”苏秦说:“不对,楚国一旦另立新君,阁下大可以挟太子以逼新主:‘如果楚能割下东国之地与齐,我就为大王杀掉太子这个第一政敌,否则我将联合秦、韩、魏三国共拥太子为君。’这样下东国之地必能到手。”

苏秦的这个计谋有多种好处:他可以请求出使楚国;可以迫使楚王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国;可以继续让楚国多割让土地给齐国;可以假装忠于太子,迫使楚国增加割地的数目;可以替楚王赶走太子;可以假装替太子着想而让他离开齐国;可以借此事在孟尝君那里诋毁自己趁机取得楚国的封地;也可以令人说动孟尝君,以自己的计策解除孟尝君对自己的戒心。

苏秦对孟尝君说:“我听说,‘计谋泄露不会成功,遇事不决难以成名’。如今阁下扣留太子,是为了得到下东国之地,如果不尽快行动,恐怕楚人会另有算计,阁下便会处于空有人质而身负不义之名的尴尬处境。”孟尝君:“先生说得很对,但是我该怎么办?”苏秦回答说:“我愿意为您出使楚国,游说它尽快割让下东国之地。一旦得地,阁下便成功了。”孟尝君说:“有劳先生了。”于是派苏秦到楚国完成使命。

苏秦至楚,对新立的楚王说:“齐人欲奉太子为王,图谋用太子交换贵国的下东国之地。现今事势紧迫,大王如果不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太子便会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换取齐人对自己的支持。”楚王赶紧恭敬的回答:“寡人一切遵命照办!”于是献出下东国之地。

苏秦回来对孟尝君说:“看楚王诚惶诚恐的样子,还可以多割占些土地。”孟尝君问:“有何办法?”苏秦答道:“请让我把内情告诉太子,使他前来见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国执政,然后故意让楚王知道,他自会割让更多的土地。”

于是苏秦前去拜见楚太子,对他说:“齐国拥立太子为楚王,可是新立的楚王却以土地贿赂齐国以扣留太子。齐国嫌得到土地太小,太子何不以更多倍数的土地许诺于齐呢?若能如此,齐人一定会支持您。”太子说:“好主意。”就把比楚王割让的多出一倍的土地许诺给齐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甚是惊慌,便割让更多的土地,还诚惶诚恐,害怕事情不能成功。

苏秦又跑到楚王那里讨好说:“齐人之所以胆敢多割楚地,是因为他们以太子相要挟。如今虽已得到土地,可仍然纠缠不休,这还是有太子作要挟的缘故。臣愿意设法赶走太子,太子一走,齐国再无人质,必然再不敢向大王索要土地。大王趁机与齐达成一致协议,与之结交,齐人定然接受大王的要求。这样一来,既消灭了令大王寝食难安的仇敌,又结交到了强大的齐国。”楚王听了十分高兴,说:“寡人以楚国托付给先生了。”

于是苏秦再次拜见太子,忧心忡忡的说:“现今专制一国的是楚王,太子您不过空具虚名,齐人未必相信太子的许诺,而新楚王业已割地给齐。一旦齐、楚交结,太子就有可能成为其中的牺牲品,请太子早作良策!”太子醒悟:“惟先生之命是从。”于是整治车辆,乘马连夜逃去。

这时苏秦又派人到孟尝君那里诋毁自己:“劝您扣留太子的苏秦,并非一个心眼替您打算,他实在是为楚国的利益奔忙。他惟恐阁下察觉此事,便通过多割楚地的做法以掩饰形迹。这次劝太子连夜逃奔的也是苏秦,可您并不知晓,我私下里替您怀疑他的用心。”苏秦又派人到楚王那里游说:“使孟尝君留太子的是苏秦,奉王而代立楚太子的也是苏秦,割地以达成协议的是苏秦,忠于大王而驱逐太子的仍然是苏秦。现在有人在孟尝君那里大进苏秦的谗言,说他厚楚而薄齐,死心塌地为大王效劳,希望大王能知道这些情况。”楚王说:“寡人知道了。”于是封苏秦为武贞君。

事情还未结束,苏秦通过景鲤向孟尝君进言说:“阁下之所以名重天下,是因为您能延揽天下才识之士,从而左右齐国政局。如今苏秦,乃是天下出类拔萃的辩说之士,当世少有。阁下如果不加接纳,定会闭塞进才之道,也不利于游说策略的开展。万一您的政敌重用苏秦,阁下便会危机丛生。现在苏秦很得楚王的宠信,假如不及早结纳苏秦,就很容易与楚国结怨成仇。因此您不如顺水推舟,与之亲近,令其富贵荣达,阁下便得到楚国的支持。”于是孟尝君与苏秦言归于好。

四、张唐听信甘罗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时,甘罗年仅十二岁,事奉秦国宰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遣刚成君到燕国,三年后,燕王派遣太子丹到秦国当人质。后来,秦国又派张唐到燕国做宰相,打算与燕国一起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一带的地盘。张店对文信侯吕不韦说:“我曾经为秦昭王攻打赵国,赵国为此怨恨我,传出话来说:‘谁能抓到张唐,就赏给他百里的土地。’如今我去燕国必须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去。”文信侯听后,很不高兴,但也没有勉强张唐。甘罗说:“君侯你为什么那么不痛快呢?”文信侯说:“我派刚成君到燕去事奉燕王已有三年之久,燕国的太子丹也已经来到秦国充当人质,我如今派张唐到燕国做宰相而张唐不肯前往。”甘罗说:“让我去劝说他去。”文信侯大声斥责说:“滚开!我亲自请他,他都不肯去,你怎么能让他去呢?”甘罗说:“从前项橐七岁的时候,就曾当过孔子的老师,现在,我已经有十二岁了,请求君侯让我去试试,又何必立即大声斥责我呢?”于是甘罗去见张唐,对他说:“你和武安君相比,谁的功劳更大?”张唐说:“武安君在南面打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威震燕国和赵国;战胜攻取,攻地掠地,夺得无数的土地,我的功劳不如他的大。”甘罗说:“应侯范睢在秦国受到重用,他和文信侯比起来,谁的权势大?”张唐说:“应侯没有文信候的权势大。”甘罗说:“你真的知道他没有文信候权势大吗?”张唐说:“这一点,我知道得清楚。”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刁难他,离开咸阳仅仅七里之远就死在了杜邮。如今,文信候亲自请你到燕国做宰相而你却不肯前往,我就不知道你将死于何处了。”张唐说:“让我听从你这小娃娃的话而起程吧。”就让人整理行装,准备出发去燕国。

五、庄辛劝说楚襄王

庄辛对楚襄王说:“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车后又有鄢陵君和寿陵君跟从着,一味过着毫无节制的生活,不理国家政事,如此会使郢都变得很危险。”楚襄王说:“先生老糊涂了吗?还是认为楚国将遇到不祥呢?”庄辛说:“臣当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后果,不必认为国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终宠幸这四个人,而不稍加收敛,那楚国一定会因此而灭亡的。请君王准许臣到赵国避难,在那里来静观楚国的变化。”庄辛离开楚国到了赵国,他只在那里住了5个月,秦国就发兵攻占了鄢、郢、巫、上蔡、陈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阳。在这时侯襄王才派人率骑士到赵国召请庄辛。庄辛说:“可以。”庄辛到了城阳以后,楚襄王对他说:“寡人当初不听先生的话,如今事情发展到这地步,对这事可怎么办呢?”

庄辛回答说:臣知道一句俗语:‘见到兔子以后再放出猎犬去追并不算晚,羊丢掉以后再去修补也不算迟。’臣听说过去商汤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纣王,虽然拥有天下,到头来终不免身死亡国。现在楚国土地虽然狭小,然而如果截长补短,还能有数千里,岂止100里而已?

大王难道没有见过蜻蜓吗?长着6只脚和四只翅膀,在天地之间飞翔,低下头来啄食蚊虫,抬头起来喝甘美的露水,自以为无忧无患,又和人没有争执。岂不知那几岁的孩子,正在调糖稀涂在丝网上,将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场将是被蚂蚁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黄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来栖息在茂密的树丛中,鼓动着它的翅膀奋力高翔,自己满以为没有祸患,和人没有争执,却不知那公子王孙左手拿着弹弓,右手按上弹丸,将要向70尺高空以黄雀的脖子为射击目标。黄雀白天还在茂密的树丛中游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肴,转眼之间落入王孙公子之口。

黄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实黄鹄也是如此。黄鹄在江海上翱游,停留在大沼泽旁边,低下头吞食黄鳝和鲤鱼,抬起头来吃菱角和水草,振动它的翅膀而凌驾清风,飘飘摇摇在高空飞翔,自认为不会有祸患,又与人无争。然而他们却不知那射箭的人,已准备好箭和弓,将向700尺的高空射击它。它将带着箭,拖着细微的箭绳,从清风中坠落下来,掉在地上。黄鹄白天还在湖里游泳,晚上就成了锅中的清炖美味。

那黄鹄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实蔡灵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游玩,北到巫山之顶,饮茹溪里的水,吃湘江里的鱼;左手抱着年轻貌美的侍妾,右手搂着如花似玉的宠妃,和这些人同车驰骋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国家大事。却不知道那子发正在接受宣王的进攻命令,他将要成为阶下之囚。

蔡灵侯的事只是当中的小事,其实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鄢陵君和寿陵君始终随着君王的车辆,驰骋在云梦地区,根本不把国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却没料到,穰侯魏冉已经奉秦王命令,在黾塞之南布满军队,州侯等却把君王抛弃在黾塞以北。

楚襄王听了庄辛这番话之后,大惊失色,全身发抖。在这时才把执?的爵位送给庄辛,封他为阳陵君,不久庄辛帮助楚王收复了淮北的土地。

六、伍奢隐藏真相

春秋时期,楚国国君楚平王,昏庸荒淫,竟然霸占了自己的儿媳妇。大臣伍奢坚决反对,于是平王恼羞成怒,把他抓了起来,还要他写信命令他在外地的两个儿子回来,准备一起杀掉。

伍奢的大儿子伍尚就约弟弟伍员听从父亲的指示一起去见父亲。伍员是个有见识的武将,他估计此去是凶多吉少,劝哥哥不要上当。伍尚不听弟弟的劝告,结果到了郢都,和父亲一起被杀害了。

楚平王为了斩草除根,就派兵四处追捕伍员,在各个关口都挂了伍员的图像,悬赏捉拿。伍员乔装改扮,投奔吴国。路上,伍员昼伏夜行,历尽艰难困苦,走了十多天,才接近昭关。昭关形势险要,官兵把守非常严,伍员无法通过。

伍奢的朋友东皋公非常同情伍员的遭遇。他把伍员请到家里,准备帮他出关。但是七天过去了,还是没有找到出关的机会。伍员非常着急,一夜间头发、胡子全变白了。东皋公看到这种情形,忽然想出一个办法,就对伍员说:“你的头发、胡子已经变白,守关兵士很难辨认。我的朋友皇甫讷的相貌和你差不多,让他装扮成你的样子,如果他在关口被捉,你便可乘机出关。”于是按照这个办法,伍员混出了关口。

伍员匆忙赶路,来到一条江边,他怕追兵追来,就躲藏在芦苇之中。过了一会儿,见到一只渔船,他急忙喊道:“渔父,快来渡我!”伍员上了渔船,渔翁见他举止行为不像一般人,就问他到底是谁。伍员就告诉了他实情,渔翁十分惊讶。

到了对岸,渔翁要他稍等一会,给他找点吃的。伍员等了一会,不见渔翁回来,心中生疑,怕人来捉,又躲到芦苇深处。渔翁取来饭菜,发现伍员不见了,就喊道:“芦中人,出来吧,我不会出卖你!”伍员走出来饱餐了一顿,然后解下祖传佩剑送给他。渔翁向他表示,楚王悬高价捉拿伍员,自己都没有贪图,怎能接受宝剑呢?伍员问渔翁姓名,渔翁不图报答,就没有告诉他。伍员叮嘱渔翁,如果有追兵到来,请勿泄露。渔翁见伍员生了疑心,便投江而死,以此消除伍员的疑虑。伍员见此情景悲痛难忍。他只好继续逃亡。后来伍员有了势力,打回楚国,报了杀父之仇。

七、将帅王杰上疏

教匪炽盛,王杰上疏说:“贼匪剿灭起来很缓慢,是因为遭受贼匪灾害的民众穷苦无所依赖,地方官不能慰劳前来投靠的百姓而加以安抚,以致胁从日益众多,我军兵力日益单薄而敌军气焰日益炽盛。现在这个时候应当安抚良民以解除其从敌的念头,安抚官兵以鼓励其军队的志气。三年之内,川、楚、秦、豫四省杀伤不下数百万,其幸存而不从敌的,也都在战乱之余,男的来不及耕田,女的顾不上织绩。如果再按亩征收赋税,甚至额外加派,胥吏趁机勒索,百姓艰难困苦的情形无法汇报到皇上面前。请将被贼匪践踏过的地方的钱粮蠲免,不让官吏舞弊重征,有前来归顺的一概不穷治其罪,敌军声势或许可以逐渐削弱。至于用兵三年未能成功,实在是因为将帅有所依恃,玩忽职守,因循守!日,不尽是因为士卒不拚命。请求颁发谕旨,曲意加以怜悯体恤,有骄傲、怠惰而不服从命令者,由经略一概加以撤回,或者就近征调、召募,申明纪律,鼓励军队,以期人人有感到温暖的欢乐,大家有众志成城的意念。”又说:教匪的蔓延,是由于两个弊窦所导致的:一是由于统领有名无实。勒保虽然为统领,而统兵大员名位相等,人人都能够专折奏事,于是敌军到了则畏缩不前,敌军离开了又谎报获胜。就象前年敌军进犯兴安,领兵大员有匪已渡江五日,地方官并不禀报’的奏报,其中畏避敌军的情形显而易见。又如去年敌军骚扰西安城南,杀伤数万人,官兵既不敢接近敌军,抚臣却没有一项措施,探明敌军已经离开很远了,然后才虚张声势,名义上为追击敌军,实际上连敌军也没见着。最近听说张汉潮蔓延商、洛,高均德屯据洋县,往来冲突,如人无人之境。陕西如此,四川可想而知。实在是由于统领不专一、赏罚不明确所导致。一是由于领兵大员专门依靠乡勇。

乡勇阵亡,不需要向兵部报告,人数可以假报;凭借乡勇作为前锋,既可以免得官兵伤亡,又可以使将来的开销创造便利条件,这便是耗费公款而无法稽察的原因。我认为军务紧要,没有比去掉乡勇的名号而进行实际召募更紧急的,这有五个方面的好处:一、民众穷苦无所依靠,多半从敌,以求苟延性命,将他们召募为士兵,就有口粮了,多一个当兵的人,就少一个从敌的人;二、隔省征调,旷日持久,就近召募,则旬月之间便可以完成;三、征兵远来,筋力已经疲惫不堪,召募的人却不需要长途跋涉;四、隔省的士兵,不服水土,不熟悉道路,附近的人则不必考虑这些;五、乡勇不能抵御敌军时,则逃散无从惩治,召募的士兵如果退避,则有军法治罪。具有这五个方面的好处,为何不增募,一鼓作气消灭敌军?如果说兵多则费用多,唯独不考虑一万士兵吃十个月的粮食,与十万士兵吃一个月的粮食,其费用相等而可以早日成功。奏疏呈上后,都一并被采纳。

八、刘延寿见戎王

后晋天福末年(公元年),契丹与晋少帝石重贵断绝友好,契丹戎主委托刘延寿谋划向南进兵征战事宜,并答应将中原给刘延寿,让他称帝中原。刘延寿就引导契丹军,蚕食河朔地区。

晋军在中波投降契丹后,契丹戎主命刘延寿到晋军军营中去安抚军队,并赐给刘延寿龙凤赭袍,让他穿上去军营。戎主对刘延寿说:“汉人兵士,都归你所有,你应亲自去安抚慰问。”刘延寿到达军营,杜重威、李守贞及以下的将士到马前谒见迎接刘延寿。戎主进人汴梁时南北投降的军士数万人,都在陈桥野外宿营,戎主担心这些军士会发生变故,想要把他们全都杀掉。刘延寿听说后,赶紧请求进见戎主,他说:“我看见皇帝您千征百战,才将晋国收归己有,不知道皇帝是要自己治理晋国,还是让晋国被他人夺取?”戎主脸色一变说:“你说话太过分了,我因为晋人背信弃义,以全国的力量南征晋国,互相厮杀了五年,方才得到中原,难道不是为自己做中原之主,而是为别人吗?你有什么说的,快给我说!”刘延寿说:“皇帝曾知道过吴国、蜀国与晋国相互攻杀的事吗?”戎主说:“知道。”刘延寿说:“现在,中原南到安、申,西到秦、凤,沿边界数千里,都是两方军队守护的交界处。将来皇帝回契丹时,天气逐渐会变得酷热,如果吴、蜀两国一起人侵中原,不知这么大的世界,用什么兵马来抗击他们?如果失去防备,岂不是被他人所夺取么。”戎主说:“这一点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刘延寿说:“我知道北国兵将,在炎热酷暑的时候,袭击吴、蜀境地,是难于派上用场的。不如将在陈桥聚集的降军合并起来,另建一支军队,到边界防备。”戎主说:“我的这个想法在壶关、阳城时,也曾说过,但没有得以实现,以致于五年互相拚杀,现在我得手了,为何反而不灭除他们?”刘延寿说:“对晋军现在留下来的人马,以为还象从前在河南的晋军一样,这种看法实在不可取,我请求皇帝允许把这些军队和他们的家眷迁到镇、定、云、朔几州之间去安置,每年差他们轮流在黄河外沿边界戍守,这才是上策。”戎主高兴起来,说:“那就接受大王你的意见吧。”因而,陈桥的兵士得以免除了象长平之灾一样的惨祸。

九、言辞激奋的周敬心

周敬心是山东人,太学生。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明朝政府诏告天下寻求懂晓天机运数的人,周敬心上疏极力劝阻,并且还评论到几件时事。他的上疏大略如下:

臣又听说陛下连年远征,向北出击沙漠,为的是以得不到传国玉玺为耻。当年臣听说国运长短取决于功德的厚薄程度,不在天机运数,三代之下,立国最长久的莫过于汉、唐、宋,最短命的莫过于秦、隋、五代。立国长久是因为有道,立国短是因为奉行无道。陛下承天应命,救乱诛暴,然勇武威猛有余,宽大忠厚则不足。陛下如果效法两汉的宽大,唐、宋的忠厚,讲授三代所以因有道才长久的规律,那么帝王的国运可以传到万世,何必借助于小道上的人呢?

楚平王时,雕琢了卞和献上的玉石,到了秦代才开始叫做玺,历代王朝相传递一直到后唐。但治理乱国复兴基业,都不在一块玉上。石敬瑭乱国,潞王带上它自焚,那就是说秦玺已经毁了。石敬瑭进人洛阳,再采玉石做了一个,后晋灭亡后,这方玺落人辽邦,辽国灭亡后在桑干河又遗失了它。元世祖时,札刺尔者打渔时重新得到了它。现在元朝所奉的,就是这方石氏玺而已。古代三代时不知道有玺,以仁义为玺,所以说:“圣人的大宝叫位,凭什么守位叫做仁。”陛下为什么忽视天下这块大玺,而索求汉、唐、宋的小玺呢?

现在差役过于繁重,赋税过于厚重,教化普遍但百姓不喜欢,法度严苛百姓不听从。过去汲黯对武帝说;“陛下对内欲求过大,但在外施行仁义,为什么一定要效法唐尧、虞舜的清明统治呢?”现在的国家都希望富庶,军队希望强大,城池希望高滦,宫室则希望它壮丽,土地则希望它广阔,人民则希望它为数众多。于是就多设军队。广泛地搜集财物,征战不休,建筑宫室没有限度,像这样统怎么统治国家,臣又见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选拔天下官吏,十三年接连搜捕胡文庸案的余党,洪武十九年逮捕那些经年为害于百姓的官吏,二十三年又治那些妄加说教的人的罪。政府对官吏百姓大开杀戒,不管好坏。其中就真的没有忠臣烈士善人君子吗?从此可以看出陛下看轻德政而放任刑罚了。水旱连年,怎么会没有原因呢?

周敬心的上疏言辞激奋恳切。有关官员把它的奏疏上报了明朝廷。

一〇、罪不容诛

“罪不容诛”表示处以死刑也抵不过所犯的罪恶,用来形容罪大恶极。

此典出自《孟子·离娄十》:“罪不容于死。”

有人去见孟子,希望他谈谈对冉求的看法。孟子说:“冉求做季康子的家臣,不但不施仁政,反而把田税增加了一倍,孔子都不把他当成是自己的学生,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可谈的呢?”来见孟子的人又问:“冉求为季康子搜刮钱财都被孔子所唾弃,那么,那些帮助君主打仗的人又该如何看待呢?”孟子面有怒色地说:“那些好战的人们为了争夺土地,争夺城池,不知杀死了多少人啊!这种人啊,真是‘罪不容于死’(意思是:就是处他们的死刑,也抵不过他们犯下的罪)。”来见孟子的人说:“您说得非常正确,可是谁来处他们的死刑呢?”孟子听后默然不语,无言以对。

一一、作法自毙

“作法自毙”是说立法的人因自己触犯法律,而自受其害;比喻自作自受。

此典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战国时,秦孝公为了进一步改革政制,使秦国更加强盛,决定变法,并任用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商鞅为宰相,制订和执行新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为:一、编定户籍,加强内部管理。二、一个户主如有两个儿子,到一定年龄必须分家,各自独立生产维持生活,防止一家人互相依赖。三、全国百姓都要努力耕耘和纺织,如超过一般人的生产量,可免除徭役,以增强秦国的经济力量。四、重新规定爵位,奖励对外作战有功的人。五、凡是没有军功的贵族,都废除他们原来的爵位,取消贵族世袭的权利。六、普遍建立以县为单位的行政制度。七、废除井田制,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八、统一度量衡制度。

商鞅变法内容,完全符合当时秦国生产发展和军事扩张的要求,因此不到十几年,秦国实力更强盛。但由于这一变法得罪了一些贵族,所以在秦孝公死后,一些反对变法的人便到秦惠王跟前诬告商鞅造反,又由于惠王以前曾与商鞅不和,便下令捉拿他。商鞅被逼逃亡至关下,想在客栈休息一下,客栈主人不知他是商鞅,对他说:“商鞅的法律,凡客栈的主人不去验明客人身份而收容他的,处以死刑。”商鞅听了叹道:“想不到为法的弊端,竟到了这个地步!”说完,他继续逃亡到魏国去。

一二、同流合污

“同流合污”本指顺时浮沉,随波逐流。后来,人们用它指与坏人一起做坏事。

此典出自《孟子·尽心下》:“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

春秋时期的孔子非常讨厌好好先生,他把这种人称之为乡愿。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他的意思是说:“好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人。”孔子的这个观点影响深远,也有些难以理解。到了战国时期,孟子的学生万章就对孔子的这个观点感到困惑不解。有一次,万章问孟子:“什么样的人是好好先生呢?”孟子就为他作了解释,最后概括说:“像阉人那样满面堆笑、四处讨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

万章还不明白,又问道:“一个人,全乡的人都称赞他是老好人,他的所作所为也表明他是一个老好人,孔子却说他败坏了道德,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道:“这种人的特点是,想要指责他,又找不出什么大毛病;想要责骂他吧,也没有什么值得责骂的。他们只是顺时浮沉,随波逐流,做人好像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正直廉洁,人们都喜欢他,他也自以为是,可是实际上完全与尧舜之道相背离,因此孔子称这种人是‘败坏道德的人’。”

一三、为富不仁

“为富不仁”形容一心为了发财,不择手段地剥削人民。

此典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

滕文公知道想要维持他的政权,必须懂得一些治国的道理,于是他去请孟子给他讲治国的方法。孟子告诉他,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必须设法缓和一下国内的阶级矛盾。其办法之一就是使赋税正常,要有一定的赋税制度,并劝滕文公不要穷征暴敛,以缓和人民的反抗。他还引鲁国正卿阳虎的话说:“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意思是:要发财就不能讲仁爱,讲仁爱就发不了财。)

一四、陈琳谏何进

陈琳先前任何进的主簿。何进想杀掉宦官,太后不理会,何进就征召各地猛将,并要他们带领兵马开向京城、想以此来威逼恐吓太后。陈琳规劝何进说:“《周易》上说‘追逐山鹿而没有虞人的引导’。谚语也有‘遮着眼睛捕麻雀’的说法。这些微小之物尚且不能凭欺诈之法而达到目的,何况是国家大事,凭欺诈建立怎么可以呢?如今将军一身皇室的威望,总握兵权,龙腾虎步,随意行事:凭着这个条件办事,无异于向大炉鼓风焚烧毛发。您应当速发雷霆之威,行变通之法而当机立断,虽违反常规而合乎道义,天意和民心都会顺从;而您放弃手中的锋利武器,另求于他人。大兵聚集后,强者称雄,这就是所谓倒拿着干戈,把手柄交给别人;您的事一定不会成功,只能成为祸乱的缘由。”何进不采纳他的劝告,终于招致灾祸。

一五、诸葛将计就计破司马

三国时,司马懿率领大军征伐蜀国。司马懿派手下偏将军郑文去诈降诸葛亮,一说自己与前将军秦朗同领一支军队,而司马懿只重用秦朗,看不起自己,心中有气,所以投奔蜀国。诸葛亮没说什么,便将郑文收留下来了;

第二天。秦朗率军来到蜀军大营前叫阵,指名要郑文出来应战。诸葛亮令郑文出阵,二人战不几会郑文就将秦朗斩于马下。郑文得胜回营,不料诸葛亮却拍案大喝,命令刀斧子把郑文推出帐外斩首,众将都不知道是什么缘故。只听诸葛亮说:“刚才这个人不是秦朗,你竟敢欺骗我!”郑文只好承认,他刚才所斩的只是秦朗的弟弟秦明。诸葛亮又说。“司马懿让你来诈降对不对?你如果想活命,就赶紧给司马茨写一封信,与他约定时间来袭击我们的大营。”郑文不得已,只好照诸葛亮的命令去做。果然,司马懿如约领兵前来偷袭蜀军大营,结果中了蜀军埋伏,大败而逃,将军秦朗也丧身于乱军中。

事后,请将问起诸葛亮,为什么识破郑文是诈降。诸葛亮说:“司马鼓用人十分谨慎,如果用秦朗为前将军。他的武艺一定十分高强,而郑文与那人刚一交手,便将他斩于马下,可见来者不是秦朗。这样,郑文降蜀也一定是假的了。”众人又一次领略了诸葛亮的过人胆识。

一六、诸葛亮草船借箭

三国时,周瑜和诸葛亮都是很有智谋的人,相比较起来,诸葛亮更胜一筹,周瑜对他很是嫉妒,总想寻机加害于他。鲁肃窥出了周瑜的心思,觉得于心不忍,便劝说周瑜从孙、刘联盟着想,不能因杀了诸葛亮而失去刘备这个盟友。周瑜执意不听,但保证用正当的方式除掉诸葛亮,让他死而无怨。

一日,周瑜召集了文武官员,并请诸葛亮前来议事。诸葛亮来了以后,周瑜问他:“不久我们便要同曹军交战。水路作战,用什么武器杀敌最有效?”诸葛亮回答:“自然是弓箭了”。

周瑜又说:“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只是,我军的弓箭所剩不多了,那么就请先生您赶造出10万枝箭来。以备作战之用。”诸葛亮说:“什么时候交箭呢?”周瑜本假思索地说:“10天吧”诸葛亮一听,便明白周瑜企图加害自己的意图了。他略微思考了一会儿,便对周瑜说:“三天足够了!”周瑜听罢,先是一愣,然后赶紧说:“军中无戏言。”诸葛亮笑道“愿立军令状。三天之内如果弄不来10万枝箭,可任凭都督发落。三天后,请派人到江边搬箭吧。”说完,便起身告辞。

诸葛亮走后,周瑜吩咐鲁肃去监视他。诸葛亮对鲁肃说:“请借我20只船,每只船上要30个人,还要扎1000个草人置于船的两边。三天后,保证交给周都督10万枝箭。”鲁肃很快便照诸葛亮的要求去做了。

当晚,诸葛亮便亲自率领20只船往长江北岸驶去。此夜,江面上大雾弥漫,一能见度很低。五更时,他们已经来到了曹军水寨之前。诸葛亮命令各船头西尾东一字摆开,然后让士兵们擂鼓呐喊。曹操听见了吴军的擂鼓声和喊叫声,心想:江面上大雾弥漫,敌人来攻,怕有埋伏。于是他下令各营不得擅自出击,只让弓箭手们发箭射击。只见曹军矢如雨发。箭射到东吴船上,都插入草人身上,不一会儿,草人对着曹军的一面已经插满了箭支。诸葛亮又让各船掉转方向。头东尾西,仍一字摆开,以另边的草人去接曹军的箭。

到了拂晓之时,20只船已经插满了箭,每只船上都有五、六千枝,总数已逾10万。诸葛亮下令撤退,又让船上士后高声喊:“谢谢曹丞相送箭。”便一路顺风使航,回南岸交差去了。

一七、涸泽之蛇

“涸泽之蛇”比喻老实人往往受欺负,而奸诈的人运用权术却可以得到益处。

此典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田成子因负传而随之,至逆旅,逆旅之君待之甚敬,因献酒肉。

鸱夷子皮侍奉田成子。田成子离开齐国,逃到燕国去,鸥夷子皮背着印信文书跟随着他。到了望邑这个地方,子皮说:“您难道没有听说过涸泽之蛇吗?水泽干涸了,蛇便迁移到别处去,有一条小蛇告诉大蛇说:‘您走而我跟着,人们都认为是一般过路的蛇罢了,一定会杀死您,不如用嘴相衔背着我走,人们就会把我当成神君。’于是相衔背着小蛇越过大路,遇见的人都赶紧避开,说:‘那是神君。’现在您仪表堂堂而我相貌一般,使您做我的上客,人们可能看我是个千乘之君;使您做我的使者,人们会当我是个万乘之卿。不如您装作我的随从吧。”

田成子就背上文书跟着他,到了客店里,客店的主人对待他们很恭敬,赶紧献上酒肉款待。

一八、洪乔之误

“洪乔之误”表示受人之托,不重信义。则不论托人传递书信、携带衣物、传达口信、或邮寄物书信等,凡传递不到,半途遗失等,均以“洪乔之误”称之。

此典出自《世说新语·任诞》。

晋代有一个人名叫殷羡,别字洪乔,原任京官,有一次奉命到豫章做太守。当殷羡首程赴任时,京都中有很多亲友都托殷羡带书信到豫章,当时殷羡不好当面拒绝,但心里却非常不情愿去为人传递书信。他来到一个名叫石头的地方时,竟把所有的书信都投到河里,并喃喃自语道:“让它们沉到水底去也好,或是浮在水面也好,我都不管,我殷洪乔不是甘心做替人传递书信的信差的。”可想而知,那些书信,被投到水里后,当然不能够到达收信人手里。

一九、侯门似海

“侯门似海”用以形容显贵之家门禁森严,普通人无法进入。

此典出自唐代崔郊《赠去婢》诗:“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唐代时,有一位叫崔郊的秀才,他的姑母家里有一位端庄美丽的使唤丫头。崔郊很爱她,她也很敬慕崔郊。可是,崔郊的姑母不了解这件事情。由于家境贫困,姑母竟将这位婢女卖到了大官的府第中。

崔郊虽然非常想念她,但高官的府第门禁森严,普通人怎么进得去呢?从此,崔郊一直没见着这位心上人。有一年的清明节,崔郊偶然遇见了她,但她已是官家的人了,因而不敢和崔郊打招呼,崔郊也不敢向前问询。两人四目相对,竟如咫尺天涯。崔郊心里非常痛苦,但又无法向人诉说,便写了一首诗《送去婢》:“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二〇、后顾之忧

“后顾之忧”原意是外出时家中还有令人牵挂、忧虑之事。现在多用它形容来自后方的忧患,有时也指事后的忧虑。

此典出自《魏书·李冲列传》:“高祖得留台启,知冲患状,谓右卫宁弁曰:‘仆射执我枢衡,总理朝务,清俭居躬,知宠已久。朕以仁明忠雅,委以台司之寄,使我出境无后顾之忧,一朝忽有此患,朕甚怀怆慨。其相痛惜如此。’”

李冲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宰相,受到孝文帝元宏的器重。李冲才智机敏,为官清廉,对朝廷忠心耿耿,因而得到朝廷上下的称赞。他参与朝廷重大政事的决策、法令的制定,深得皇帝信任。皇帝奖励他的功绩,多次封官加爵,太后经常赏赐他珍宝御物。可他决不贪婪,把钱财分给亲戚朋友,连家乡父老也得到过他的分赏,所以受到人们的赞扬。

李冲有一个远房外甥,是孤儿,无人照看,从小住在他家里。有一次,有人给李冲家送来一匹良马,目的是求李冲给他找一个官做。正好李冲不在家,外甥便自作主张将良马收下,也没有告诉李冲。几天以后,李冲见到这匹良马,以为是家里新近买来的,便骑它上朝。马的主人看到李冲骑了自己送去的马,可谋官的事只字不提,于是认为上了当,就到处讲李冲的坏话。李冲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后,大发雷霆,便将自己的外甥判了死罪。

孝文帝打算把京都南迁,大臣们都反对,可是皇帝不听劝谏。李冲便耐心地规劝皇帝,讲明利害得失,说服了皇帝。孝文帝几次领兵出征,朝内大事全交付李冲。李冲处理得非常周全、缜密。由于劳累过度,李冲才四十岁,鬓发便已经斑白,身体衰弱,但仍然不辞辛劳,为朝廷出谋划策。孝文帝也将他看成不可缺少的助手。

当时有一个叫李彪的人,初到京都时投奔李冲。李冲非常欣赏他,常在皇帝面前推荐他,两人关系也很亲密。李彪后来当上了朝廷的中尉兼尚书,成了皇帝的近臣,非常自傲,一改过去的面孔,对李冲也疏远而且无礼,大臣们对他很是讨厌。在皇帝南征离开京都时候,几位大臣找李冲联合控告李彪。李冲亲自执笔,写到李彪忘恩负义的地方,李冲气得怒不可遏,一拳击断书案。因此生出急病,无法医治,仅十余天便死去了。

孝文帝听到噩耗,悲伤不已,急忙回驾。他经过李冲的墓时,痛哭失声,对大臣们说:“李冲清俭居躬,身负重任,因为有他替我主持朝政,我出征才没有担忧的事情,如今他死了,我以后依靠谁啊!”

同类推荐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 曾国藩:权谋人生

    曾国藩:权谋人生

    介绍了曾国藩权谋人生。全书叙述了他一生的历程。有辉煌、有失败。他们的经验和智慧确是留给后人的法宝。读者可以采它山之石,功自身之玉。或多或少会有所帮助。
  • 蔡康永悬念

    蔡康永悬念

    这个男人,既不帅气,也不挺拔,完全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但是他硬生生地像朵鲜花似的从男人堆里脱颖而出,还成了娱乐圈“公认”的妇人之友。他究竟有何魅力,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看他的节目,读他写的文字,和他站在一起?他会把自己的爱情坚持到底吗?他会一直这么招人喜欢吗?
  • 拿破仑(名人传记丛书)

    拿破仑(名人传记丛书)

    拿破仑出生在战乱的地中海小岛——科西嘉岛上。拿破仑从小在法国读书,他经济困难,倍受歧视,但他顽强不屈,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大学提前毕业,在炮兵团表现卓越。每当法国危难时,他都挺身而出,成为一代名将,当上了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他一次次远征,威名传遍世界,他是个伟大的军事家,也是个伟大的政治家。拿破仑无论成败,都是个奇迹。
热门推荐
  • 萌狐追爱TFBOYS别跑

    萌狐追爱TFBOYS别跑

    偶是一只狐狸,不,准确的说是一个美少女变成的狐狸,这世界太癫狂,就在床上睡了一觉,一醒来后,床还是那个床,房间还是那个房间,可人却...成了狐狸。那你告诉我!我以后还可以睡觉不!【已哭晕在厕】行行行!变狐狸咱也就不说啥了!那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我会遇上帅到人神共愤的大明星TFBOYS!而且还隔三差五的流鼻血【幽怨脸】姑且不说流鼻血!老天!你让我和三小只过个平静日子好吗?这个情敌大boss是什么鬼?而且,这个情敌还是个山寨版的!喂!警察叔叔,我能不能拨打315打假热线把这个山寨情敌抓走!ps:本文主旨以爆笑+轻松为主,有些章节稍有小虐,不过,表怕,结局总归是好哒:一女三男。
  • 南明雄起

    南明雄起

    俺老朱被迫穿越了,居然穿越到一个国破家亡、没权没钱的王N代身上。此时,李自成已经兵临北京,多尔衮也在蠢蠢欲动……眼看大明宗室的逃亡时代就要来临,崇祯还在和那些肉食者鄙的大臣们扯犊子。唉,俺的大明啊!不说了,俺已经看见李自成贪婪的目光和多尔衮嘴角的口水了,得收拾东西跑路了。哎,还能不能愉快的逃跑了,别人都是扯后腿,你怎么扯俺的裤腰带……本文无高科技乱入,没有大y特y……有的只是——待重头,收拾旧山河!
  • 绝风物语

    绝风物语

    外表好象什么事也不关心,但内心却很温柔,只是平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但好象什么事都发生在他身上了。有点后宫,有点无聊,有点幼稚,还很土,但是却是自己的一些胡思乱想,至少这里我来过,嘿嘿!
  • 你若来我就等

    你若来我就等

    这是有关几代人的等待和希望的故事。带有先锋性质。
  • 太古龙皇

    太古龙皇

    自幼被弃,恶魔贪龙因他沉眠万载而醒,为何?身份迷离,绝世强者开宗立派只为守候在他身旁,为何?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气运石却从小依附他身,又是何人所赐?困龙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少年刘封,褪去愚钝,势要在逆战中睁开那太古龙皇的眼了。苍生阻,我便覆,休要他与这天命妥协!
  • 无上人皇

    无上人皇

    天分九重,地裂四方,大灭世之后,修炼世界发生翻天覆地之变,兽族强盛,人族衰败,随时有覆亡之厄。人族少年夏青阳,身负太初元魂,却被认作废柴,被迫离开家族,因偶得上古炼魂术,逆天改命,强势回归。统九州,战四域,力抗兽族,追寻上古大能之足迹。踏纯阳,证不朽,鏖战九天,留下万世瞩目之辉煌。
  • 游戏侵略者

    游戏侵略者

    在战场上,我能猜测到敌人会做什么,可以提前准备,让敌人失败绝望。另外我还有三十六计,令敌人防不胜防。可是在主角林峰这里,我还第一计还没用出来就被弄死了。
  • 刘邦

    刘邦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他的成功曾经让很多人感到匪夷所思。一位地方小混混,居然在秦末大乱的天下中,与诸英豪争强斗胜。他打败了有史以来强悍勇猛的对手项羽。一个每战必败、攻无有克的软脚虾,凭什么打败蛟龙称王?时至今日,仍然使我们好奇:他是怎么变成“弱势大赢家”的?刘邦万事不如人,但是他独能用人。他知道自己文不如萧何,武不如韩信,韬略不如张良,阴谋不如陈平,但他却能将这些能人掌控于手中。而且刘邦用人,并不是轻易相信,而是建立在对手下深刻的观察的基础上的,看上去庸庸碌碌,实际上洞若观火,大智若愚。
  • 鹧鸪之声

    鹧鸪之声

    宿命是什么?听起来很虚的样子。他一开始就被烙上这么一个怪东西,跑?似乎跑掉了,但事实,似乎是你已经在里面了。
  • 夜月啼血

    夜月啼血

    地狱是什么样的?那里……有光吗?他从地狱之下爬出,知晓他传说的人,称他为……夜皇!他出手只在黑夜,一击必杀,绝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