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接手这个班的语文课时,我信心百倍,我想运用我爱好文学的特长,让学生在轻松活泼中开发智力,把语文课上成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喜欢的一门功课。
可是,事与愿违。
当我第一次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时,班上沉寂一片,僵持一会,我的耳朵里才传来稀稀拉拉的非常小声的用四川话朗读的声音,有气无力,完全像唱诗般的阅读一样,让我的心头凉了大半截。
“科代表是谁?”我大声责问。
一位学生低着头站了起来,嗫嚅着说:“是我。”一口地道的四川话。
我气不打一处来:“为什么不说普通话?”
“我们平时都这样,不管上什么课都是四川话。”
我哑然了,上语文课怎么还在用四川话呢,“你们朗读时也只用四川话吗?”
我听到一声小声的回答:“嗯。”
我立马意识到,这个班的朗读教学存在问题,看来,我得首先从朗读教学抓起,不然这语文课是上不起来的。
我从与学生的交流中得知,从小学到初中,他们的语文教学都没有采用普通话,同学们对朗读忒不感兴趣,即使是早读时间,学生们也大多采用默读的习惯,所以班上的气氛总显得死气沉沉的,没有一点生机与活力。
看来,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还得花一番力气。
不过令我欣喜的是,这个班学生的拼音识字水平还是有基础的,只是习惯问题,那这就好办多了。
第二天上课,我提来家中的录音机,在课堂上放起了学校后勤处存放已久的教学录音带,我观察到,课堂气氛马上就开始变了,同学们好奇地专心听起课文朗读来,从此,早读时间同学们不再沉默,跟着录音机大声朗读起来。
可是离了录音机还是不行,学生单独阅读起来还是断断续续,接不上趟,时常还是夹着方言土语,让人哭笑不得。
也许是课文太长的缘故,同学们要一时改变过来还是有一个过程的,不能太着急。
我把黑板的一角划出固定区域,每周一古唐诗,要求学生必须用普通话朗读并背诵,古诗比较短,好记也好背,难度不大,朗诵感情的起伏也比较固定,同学们读、背都比较拿手,此举还把学生们喜欢古诗的兴趣也提起来了,同时普通话水平也得到提高,据我观察,就是课后,同学们有时也会在对话中不时冒出一些古诗词来,而且还是普通话。
我上课也是坚持使用普通话,并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也必须使用普通话,当然朗读也必须使用普通话。
可能是久没朗读的习惯,同学们在朗读时还是不够大胆,中气不足,读后仍然信心不足,时常出现脸红吐舌的现象。
问题肯定不出在朗读本身,让学生大声地朗诵出来,让学生大胆地朗诵出来,敢于亮出自己才是最重要的,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还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就是他们的思想工作还没做到位,大胆朗诵的气氛还没有真正营造出来。
于是我又推出了一个人人过关的措施,早读和上课时间需要朗诵的,同学们轮流当朗诵引导员,每人必过,什么时间,什么内容,同学们心里也比较有数,早早地就去训练了,同学间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读不准的,向同学讨教,感情表达不到,同学间相互指出,共同改进,班上一个没有任何人号召,没有任何人组织的“朗诵角”就这样产生了。
我的不懈努力终于取得了成效。
现在上课,班上的朗读声在全校好多地方都可以听到了,特别是早自习,那久违了朗诵声可谓是此起彼伏遏行云,书声朗朗韵无穷哟,这让我上起课来就兴奋不已、激动不已,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一再提升,很快就由班级最后一名上升为第一名。
大声地朗诵,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能力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学生情感积累的核心过程,很多文章只有通过朗诵才能体会其意境来,一般来说,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听说能力,乃至对其它学识涵养、品德操行诸多重要方面都有其积极作用。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古今中外,无数学人贤达的成功经验便是明证,足可示鉴后人。朱熹主张“观书先须熟读”、“继以精思,视若已出”,胡适也说过:“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一书,多读书然后可以专读一书”,等等,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当然这里我的理解包括大声的朗诵。
形成了朗诵的习惯,还需要巩固和提高。
于是,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朗诵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诵能力。首先是训练语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会朗读而且读得好,仔细揣摩录音磁带中标准的朗诵,看什么地方断句,什么地方语速放慢,什么地方语速加快,什么地方声音提高,什么地方声音降低,什么地方朗诵的情感在发生变化。其次是边朗诵边体会理解课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通过朗诵,可以感知课文的内在情感,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的朗读才能体味到,只有通过朗诵,才能准确感知各种语文知识和语文技巧,有的文章,通过学生的朗诵,就能理解课文内容,无须老师去细细讲析,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一箭双雕。第三,利用朗诵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意思,通过朗诵,才会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进行知识积累,接受最新信息,在写作过程中做到“召之即来,呼之欲出”,前人所说的“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就是这个道理。第五是进行课堂回答问题、课前三分钟的说话训练,课后的语文活动等,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分三步达标:能说——会说——善说。第六是开展班会活动,要求每个小组必须出一台用普通话表演的小品节目,节目的内容要涉及到地方语言与普通话相冲突的东西。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班朗朗的读书声就声声入耳了。
一个家长找到我说,好久都没有听到学生的大声朗诵了,学生读书不朗诵,那算什么读书呀,我听后却有不同的感触,朗诵不仅是读书的一种方式,同时还是学生培养自信心和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方式,值得老师们思考。
现在学生的朗读现状不容乐观,很多老师也时常忽略阅读和朗诵,而学生也习惯了老师的灌输,或仅满足于平面式的阅读,不求甚解,或者认为语文就是多认几个字,或者能写几篇文章,随便学习都能考出成绩来,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语文是基础,学不好会影响其它学科的,而要提高语文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又是最为重要的。
要想学好语文,建议从阅读开始,让学生大胆地朗诵出来,读出学生的真情实感,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原载《中国教育月刊》2009年6月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