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5400000003

第3章 清凉山佛教的极盛时期

随后,佛教在清凉山不断发展,至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清凉山的发展进入到第一个高潮期。北魏孝文帝继位之初就崇佛敬僧。

《古清凉传》记载他曾到清凉山避暑,游行于中台,上置“小石浮图”,并建清凉寺,还在清凉山“射箭畋略”,建造佛光寺,随后又建造大孚图寺,并环绕灵鹫峰置十二院。

后来,孝文帝还让自己的第四个女儿信诚公主出家在清凉山,并置公主寺。于是,清凉山佛教开始兴盛起来。据记载,当时的清凉山已经建有数十座寺院。

公主寺在建成之后,一度毁于战火,保留下来的为后来的唐朝时期所建。相传唐朝有一个尼姑来到清凉山修行,在公主寺的遗址下掘得尺璧,就进献给了当朝的皇帝,于是皇帝下令在此地重建公主寺。

在公主寺的旁边还有一座小寺叫“驸马庙”,民间传说是诚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处。公主寺占地4000平方米,中轴线有三进院子。

过殿面阔、进深各3间,殿内正中塑有释迦牟尼坐像,左右是大梵天王和帝释天王,背后是观音菩萨像。殿之四周塑文殊、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像。塑像上方皆为悬塑,有山水人物,亭台楼榭,形态逼真,色彩鲜明。

大雄殿内设有佛坛,坛上塑释迦牟尼、药师、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像前是迦叶、阿难两尊者,塑艺精美绝伦。

殿四壁皆为精美绝伦的画像壁画,以卢舍那佛和弥勒佛为中心,300多人物面佛而立,大者1米,小者0.6米,内容丰富,绘艺甚佳。穿过左边的垂花门,是一棵苍天古树,北面是一座圣母庙,其对面有一细致的戏台,十分难得。

之后,北魏孝文帝对灵鹫寺进行了规模较大的扩建,并在周围兴建了善经院、真容院等12个寺院。清凉山发展成为了文殊道场和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学习《华严经》的人们纷纷到五台山礼谒文殊,举行法会,着书释论,出现了灵辩及其弟子道昶、灵源、昙现等一大批华严学者。

菩萨顶位于五台山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是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菩萨顶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所以又称为“真容院”、“大文殊寺”。

菩萨顶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历代曾多次重修。后来藏族僧人进驻五台山之后,成为五台山藏传佛教寺院之首。菩萨顶全寺顺山就势修筑殿宇,寺前有石阶108级,布局十分严谨。

我国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对菩萨顶的修葺和扩建,逐渐形成后来的规模。北宋时期对寺院重修,并铸铜质文殊像1万尊供奉在寺内。南宋时改建,并将此寺易名为“大文殊寺”。

1402年,始有菩萨顶的称谓。1573年至1620年间再一次,又对该寺进行了重修。至清代,由于满族崇信藏传佛教,于是在1660年,将菩萨顶由汉传佛教改为藏传佛教,并从京城派去寺院住持。

清康熙年间,又敕令重修菩萨顶,并向该寺授“番汉提督印”。从此,按照清王朝的规定,菩萨顶的主要殿宇铺上了表示尊贵的黄色琉璃瓦,山门前的牌楼也修成了四柱七楼的形式。这在五台山是绝无仅有的,在全国范围内也不多见。

自此以后,菩萨顶成了清朝皇室的庙宇。菩萨顶山门外水牌楼上的“灵峰胜境”,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都是康熙皇帝亲笔题写的。

菩萨顶东禅院内两通高3米,宽1米的四楞碑上,用汉、满、蒙、藏4种文字刻写的碑文,则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描写他上五台山的感受。书法圆润流畅,结构丰满雄健,是很宝贵的艺术品。

菩萨顶的建筑布局很有特色,而且主要殿宇外观似皇宫,而内部布置却又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韵味。因为菩萨顶在灵鹫峰上,从峰下仰望,菩萨顶前108级陡峭的石阶如悬挂在空中的天梯,上面是梵宫佛国,琼楼玉宇。石阶末端的平台之上立着一座四柱三门的木牌楼。

牌楼之后是山门,山门两边厢房的红墙上,分别开着圆形窗户。有人说这种布局恰似龙头,牌楼的正门是龙口,旗杆是龙角,厢房壁上的圆窗是龙眼,而那长长石阶,则是龙吐出的舌头。又因山门前的大石阶不是一级一级的,而是斜升的大平面,并雕有九龙戏水。九龙翻腾,互相缠绕,活灵活现。

菩萨顶有殿堂僧舍等大小房屋100多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且均为后来的康熙皇帝下令建筑的。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分为前院、中院、后院3个部分。

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

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藏传佛教色彩。面阔7间的大雄宝殿内,后部供着毗卢佛、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前面则供着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像。

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与一般佛教寺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它是按藏传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特别活泼、生动。两侧墙壁上,还挂着绘在布上的藏画唐卡。

另外,在大雄宝殿和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挂着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这些都是藏传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的。

值得一提的是,文殊殿还有滴水大殿之称。过去文殊殿有一块檐瓦,无论春夏秋,也无论阴晴雨,总是往下滴水。时间长了,文殊殿前的一处阶石上面成了蜂窝状。什么原因呢?有人说,这是文殊菩萨灵验,广施雨露的缘故。

实际上,这只是建筑上的一种巧妙设计。文殊殿的琉璃瓦上留有小孔,瓦下有储水层,储水层下又有防漏设施。每当雨天,雨水透过琉璃瓦孔而存于储水层内。在阴天或晴天时,储水层中的水便慢慢地从檐瓦滴下。

此外,菩萨顶内还存有许多文物。这些文物中,有几件比较稀奇,而且还有趣闻。

菩萨顶后院正房内存有4口大铜锅。这些铜锅,过去每年“六月大会”和腊月初八各用一次。

六月庙会僧人们过佛教节日,做斋饭,用白面蒸魔王,供“跳神镇魔”用。腊月初八佛成道日,放进黄米、绿豆、莲子、栗子、红枣、稻米、桃仁、红糖等,做成八宝粥供佛斋僧。

在菩萨顶前院的西配殿里,还有一尊泥塑文殊菩萨像,这也是饶有风趣的佛教文物。过去,这尊文殊菩萨像的右肩上还带着一支箭,据说那还是乾隆皇帝射上的呢,乾隆皇帝给它的封号是“带箭文殊”流传至今。

至北齐时期,清凉山的佛教迎来了第一个兴盛时期。北齐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税,以供山众衣药之资”,清凉山上的寺院发展至200多座。

564年,北齐武成帝高湛诏慧藏法师于太极殿讲《华严经》。次年,改清凉山为五台山,使《华严经》成为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五台山的华严学派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在五台山盛传的还有涅槃学、禅学、律学、净土学等。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杨坚大力扶持佛教,下诏在5个台顶各建一座寺庙。即东台望海寺、南台普济寺、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中台演教寺。

也因为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演教的地方,所以这5个台顶上的寺庙均供奉文殊菩萨,但5个文殊的法号不同。

东台望海寺供聪明文殊、南台普济寺供智慧文殊、西台法雷寺供狮子吼文殊、北台灵应寺供无垢文殊、中台演教寺供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

从此之后,凡到五台山朝拜的人,都要到5个台顶寺庙里礼拜,叫做“朝台”。此后,五台山之名开始在史籍中大量出现。

李唐王朝起兵并州而有天下,所以视五台山为“祖宗植德之所”。唐太宗即位后,重视译经事业,命波罗颇迦罗蜜多罗为主持,增加僧侣3000余人,并在旧战场各地建造寺院。

于是敕令建寺10所,度僧数百,并下诏免收五台山寺院的赋税。显而易见,从唐太宗至唐德宗,都对五台山佛教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扶助。

702年,武则天敕命重建清凉寺,令德感法师住持并掌管全国的僧尼事宜,使五台山成为全国佛教的首府所在。其后,又“神游五顶”、在清凉山安置“玉御容”,造塔立碑,并设斋供佛,对佛教进行大力的扶持,进一步促使五台山的佛教进入了兴盛时期。唐代宗李豫时期,印度的僧人不空三藏来华,上书向朝廷建议: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今镇在台山,福滋兆亿。伏唯宝应元圣文武皇帝陛下,德合乾坤,明并日月,无疆之福,康我生人。伏唯至今以后,令天下食堂中,于宾头胪上将置文殊师利形象,作为上座。询诸圣典,具有明文。佛只如来尚承训旨,凡出家者固合抠衣。普贤、观音犹执拂而侍,声闻、缘觉拥慧而后居。斯乃天竺国皆然,非僧等鄙见,仍请为恒式。

769年,唐代宗批准了不空三藏的建议,尊文殊菩萨为天下寺宇斋堂中的上座,钦定普贤和观音为文殊菩萨的侍者。从此,文殊菩萨就居于观音、普贤、地藏等菩萨之首。

同时,不空三藏还奏请朝廷在五台山建金阁寺,并派弟子含光和经陀亲自到五台山督造,使之成为国家的根本道场。

770年,不空三藏被召往五台山,他根据名僧道义禅师所说的文殊菩萨显圣处“金阁浮空”而创建金阁寺。该寺铸铜为瓦,瓦上涂金,以合“金阁”命名。

金阁寺修建时,由印度那烂陀寺的纯陀法师担任监工,依照经轨建造。当年秋天金阁寺落成之后,不空三藏法师被召回京城,唐代宗迎接入城。

不空三藏法师是当时新兴密宗的主要创立者,离开五台山后由门徒高僧含光常住金阁寺弘扬密宗,创建了以《大日经》、《苏悉地经》和《金刚顶经》等真言密部为理论依据,以文殊护摩法为主要的修行方法,若戒定慧,形成了具有五台山特色的密宗,享有很高的声誉。

金阁寺的殿堂共有160多间,寺院布局为两处大院、一进四重坐北向南的殿阁。寺前有天王殿和钟鼓两楼。第一处大院中间,矗立一座大阁,内供高约18米的千手观音铜像,是五台山最高最大的圣像,由纯铜铸成,外补薄泥,然后贴金。

千手观音身旁又有两尊高大的协侍像,一男一女,左边男像怀中抱有宝剑,据说这一男一女为观音的父母。殿阁两壁各供有12尊塑像,统称为“二十四诸天”。

千手观音站坛的西南壁角,塑有诏令建造该寺的唐代宗李豫像。殿阁内左右后柱下两个石柱础,为圆形中间束腰上下卷莲瓣形,唐风明显。

金阁寺第一处大院的北侧有一排木构建筑,下层是僧舍,上层是塑有各种圣像的供殿,塑像设置庞杂,其中玉皇殿和三皇殿颇具特色。玉皇是道教所称天上最高的神,又称“玉帝”。

三皇指古代传说中的3个帝王,或称伏羲氏、燧人氏、神农氏为三皇,或称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

与此同时,不空三藏又奏请在天下著名的寺院中置文殊院及文殊像,作为五台山文殊道场的支院。这样,以五台山为中心,以天下各著名寺院为枢纽,通过遍布全国的大小寺院形成网络,使文殊信仰得到推行,从而使五台山成为僧俗尊崇的文殊信仰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

787年,五台山就被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

五台山被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之后,人们便自然地在五台山兴建了许多供奉文殊菩萨的寺院和殿堂。

五台山有专供文殊菩萨的菩萨顶、殊像寺、文殊寺、文殊院等寺院,大多数寺院中设有专供文殊菩萨的文殊殿,有的文殊殿规模甚至超过了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大雄宝殿。

供奉在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像多种多样,有聪明文殊、智慧文殊、狮子文殊、无垢文殊和孺童文殊,这五方文殊像合塑在黛螺顶的文殊殿、显通寺文殊殿和尊胜寺的文殊殿中。

菩萨顶文殊殿中供真容文殊像,佛光寺文殊殿中供着文殊7尊像。后来,在菩萨顶、罗睺寺、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内还分别供奉有黄、白、绿、黑、蓝五色文殊像。另外还有带箭文殊、灯笼文殊、老文殊、千臂千钵释迦文殊、甘露文殊、金刚文殊、大威德文殊、写戏文殊等。

唐代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宽松的文化氛围,加之多位帝王的尊崇佛教、扶持佛教,使得五台山佛教形成了寺院林立,寺院经济发达,佛教经典丰富,僧人数万的鼎盛局面,文殊信仰遍及天下。

佛教的各个宗派,如唯识宗、律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天台宗、禅宗的高僧大德纷纷至五台山巡礼学法,传教布道,开辟道场,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宗派。

远自斯里兰卡、印度、尼泊尔、越南、缅甸、日本等国的僧人,也慕名而来巡礼求法,其中,朝鲜和日本尤甚。如日本入唐求法高僧圆仁归国后,于861年在比睿山延历寺仿照五台山大华严寺菩萨院的文殊堂建起了文殊楼,修造了文殊像。

据传,唐代五台山佛教最为兴盛的时期,全山寺院达到了360多座,僧尼达数万人,各地兴建的寺院和僧众更是数不胜数。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当代宗教冲突与对话研究

    本书分当代宗教冲突研究、当代宗教对话研究、中国宗教的和谐传统与现代价值3编。具体包括:阿以冲突与宗教因素、海湾教派冲突和黎巴嫩内战等内容。
热门推荐
  • 木叶新生

    木叶新生

    偶然穿越到火影的世界,只是想在这残酷的世界生存下去!可是太多的牵绊让她认清现实,躲避不是求生的良药!一切还得靠自己强大起来……
  • DNF之神魔降临

    DNF之神魔降临

    整天沉迷于DNF(地下城与勇士)的骨灰级玩家李文乐,一觉醒来后却发现整个世界已经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随着空间剧烈震荡,地表裂开无数通往地下世界的空间缝隙,顷刻之间,各种魔物的汪洋大军席卷地球,人类文明岌岌可危,生死一线!矮小却残忍的哥布林,力大无穷的牛头怪,诡异灵活的灵猫,甚至连传说中高高在上的神魔,也将目光投向了地球之上。自认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在众多魔物面前,只是待宰的猪羊!强敌环饲之下,获得了鬼剑士系统的李文乐,如何在魔物的海洋中杀出重围,踏着献血登上诸神的王座?一切尽在书中。本书的书友群已经建好了,群号192428970,欢迎书友加入聊天!
  • TF.boys灵族公主

    TF.boys灵族公主

    王俊凯三人是魔族王子,冷沫雪是灵族公主,本书简述的是凯和雪的爱情坎坷故事……
  • 不灭魔祖

    不灭魔祖

    魔神,林天河。---------------------------------
  • 逆仙

    逆仙

    一场穿越,她从鼎峰的强者成为最弱的兔妖,受尽欺负!力量尽失强者之心却在,她一路跋涉,他们一路相随相助。收妖兽,降丧尸,她取得天地王者之力,重立巅峰,而最终陪在她身旁的又会是谁?
  • 胡仲子集

    胡仲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神符路

    武神符路

    武神之路,布满荆棘;武神之路,漫漫长长。在这武能遍布的世界中,少年头顶天,脚踩才,合起来为天才的称号走出白刃城,身边还有一只萌宠。(喵?!)死不要脸!没节操!犯贱!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他是否能在神秘师傅的帮助下,成为顶天霸主?还是说…
  • 不倾国倾城只倾exo

    不倾国倾城只倾exo

    女主家族排名第二的莫家的唯一的宝贝女儿——莫夕落,在16岁后便被血族(吸血鬼)咬了脖子,后来因为从小就是蓝色头发的“我”,所以成为了蓝瞳拥有者。后来怎么了呢?来看看吧!
  • 对穿时空嫁到郎

    对穿时空嫁到郎

    人家穿越是大闹古代好不逍遥,等轮到她穿越却被送到敌国皇宫任那太子百般欺凌。另一时空,大总裁偏偏爱上秀逗女,哪怕她是长裙脱落最具囧相的时刻也要挺身相救。一边是仇情虐爱,一头是多金痴心,冷曼冬与丁雪瑶,这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女孩会在各自不同的时空里有着怎样的遭遇呢?
  •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