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95500000012

第12章 重要植物输入与研究

明清生物学

明清两代在我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便是对几千年浩如烟海的典籍文物进行了收集、订正、考辨和编纂,显示了统一的封建帝国的博大气象。其中在生物学方面,其整理和创新工作也是空前的,许多文化人也为此付出毕生精力,取得了我国古代史上的最高成就。

明末清初一些重要作物开始传入我国,使我国植物种类有所增多,随之出现的植物图谱和专著,以及对水生动物的研究利用和本草学方面的建树,展示了这一时期我国生物学的最高水平。

在原始社会,我国的粮食品种主要有:粟、黍、稻、大豆、大麦、小麦、薏苡等。北方以种植粟、黍粮食品种为主,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

明末清初,随着中外交流的增多,一些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开始传入我国。在这之后植物的种类也在增多。

整个明清时期传入的重要植物,包括粮食作物、蔬菜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中,甘薯、玉米、烟草的引入,对我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明代万历年间,福建省长乐县青桥村人陈振龙,年未到20岁中秀才,后来乡试不第,遂弃儒从商,到吕宋岛经商。吕宋岛就是现在的菲律宾。

在吕宋岛,陈振龙见当地到处都种有甘薯,可生吃也可熟食,而且还容易种植。他联想到家乡时常灾害,食不果腹,就用心学会了种薯的方法,并出资购买薯种。

1593年农历五月,陈振龙密携薯藤,避过出境检查,经7昼夜航行回到福州。

当时正值闽中大旱,五谷歉收,陈振龙就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推荐这种适应性很强,不与稻麦争地,耐旱,耐瘠薄的高产粮食作物。

陈振龙父子根据金学曾觅地试种的建议,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4个月后,甘薯便收获,可以用来充饥。

金学曾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他又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我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宣传甘薯好种、易活、高产的优点,并传授种植方法。

在金学曾的鼓动下,福建各县如法推广。种甘薯的地方,灾害威胁都大为减轻。

福建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甘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因地下块如瓜,我国北方又称“地瓜”。后来,陈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的功绩,福建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代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陈振龙被称为我国的“甘薯之父”。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了我国,并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

另据记载,甘薯传入我国有3条途径:一是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我国云南;二是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三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岛,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我国福建。

不管怎么说,我国引种番薯第一人之功,林怀兰、陈振龙和陈益均可享此美誉。他们各自引种,互不关联,但都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明代著名学者、农学家徐光启为甘薯在全国推广不遗余力的工作。他把甘薯的优点归纳为“十三胜”,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引种试验,努力研究解决薯种的收藏越冬问题。

他先用木桶竹藤把薯种运到北方,然后又提出利用窖藏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薯种在北方的越冬问题。

经过各地农民的辛勤实践,终于较好地解决了北方第二代薯种的问题。甘薯很快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徐光启还总结编写了《甘薯疏序》一书,只可惜,此书在后来失传。该书对甘薯的宣传推广、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种植技术改进提高起到了良好作用。

甘薯只是明清时期传入的国外农作物品种之一。整个明清时期传入的重要植物主要有:粮食作物甘薯、玉米和马铃薯;蔬菜作物有西红柿、辣椒、甘蓝和花椰菜等;经济作物有烟草和向日葵等。

这些植物的引进,与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当时,我国人口增殖较快而又灾荒频繁。一些学者曾在明代写下不少植物专著帮助救荒。

但是煮食野菜的方法只是杯水车薪,而对于大规模的饥荒而言,这种煮食野菜方法的作用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这类植物从味道、营养和毒性等方面考虑,局限性也很大。

显然,寻找新的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产量高的粮食作物,是摆在当时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

而甘薯的传入,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吃粮问题。其他植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的传入,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它的传入也在明代末期。

明代嘉靖年间学者田艺衡的《留青日札》中将玉米称为“御麦”。书中写道:“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此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有玉米,并附有一幅不太准确,但大体反映出玉米特征的写生图。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有记述。一般认为玉米传入我国的途径有3条:一条是由东南亚经闽广传入内地;一条是从印度、缅甸入云南;一条是经波斯、中亚至甘肃的西北路线。

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玉米已在我国大规模推广,这与玉米适应性广,耐瘠薄,产量有保障,适于在当时许多新开垦的山地上推广有关。另外在育种上也有了突破,出现了适应我国各地的新品种,因使玉米成为我国仅次于稻麦的重要粮食作物。

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传入我国后它的称号极多。在东北地区叫“土豆”,华北地区叫“山药蛋”或“地蛋”,西北地区叫“洋芋”或“阳芋”、“洋山芋”,广西人称之为“番鬼慈姑”,广东人称之为“荷兰薯”,江浙一带叫它“洋番芋”。

马铃薯在徐光启以前已传入中国,因为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在《农政全书》卷28记载有下述一段话: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1633年前无疑。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因为1628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

马铃薯传入我国的时间至今颇有争议,各种说法之间差距较大,这一文化疑案还有待新材料的发现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

西红柿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产地名称叫做“番茄”,是明代时传入我国的。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当时称为“番柿”,因为酷似柿子,颜色是红色的,又来自西方,所以有“西红柿”的名号。明代官员王象晋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记载:

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做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清代末年,我国人才开始食用番茄。

辣椒起源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的墨西哥、秘鲁等地,是一种古老的栽培作物。传入我国有两条路径,一是声明远扬的丝绸之路,从西亚进入新疆、甘肃、陕西等地,率先在西北栽培;一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进入我国,在南方的云南、广西和湖南等地栽培,然后逐渐向全国扩展。

甘蓝起源于地中海至北海沿岸。而我国最早的记述是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濬撰的《植物名实图考》,当时有称“回子白菜”。估计其传入途径为“丝绸之路”,以后再从西北至华北,时间约在19世纪之前。至于紫甘蓝传入我国的时间更短,估计不到100年。

花椰菜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清代光绪年间引进我国。又名花菜、椰花菜、甘蓝花、洋花菜、球花甘蓝。有白、绿两种,绿色的叫“西蓝花”、“青花菜”。

烟草产地大致有亚洲、非洲、南美洲这三地,也是明代末期传入我国的。据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撰《景岳全书》记载,烟草在明代万历年间传到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随后江南各省都有栽种。烟草在引入我国后,由于其本身具有可用为嗜好品的特点,很快就在全国各地推广。在其引进和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其利害关系就聚讼纷纭。一方面,烟草给人类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另一方面,它又确有点驱寒祛湿的作用。在生物学中,它是遗传学的良好的实验材料。

向日葵原产北美洲。就目前所能查到的多部地方志情况来看,明代纂修的方志物产中有不少关于向日葵的记载,因此明代中后期,向日葵在我国部分省份种植是比较主流的一种说法。

总之,明清时期传入的这些植物,不但是增加了我国作物种类,同时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同类推荐
  • 破译神奇海洋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海洋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海洋之谜》讲述的是揭秘海洋世界里的神奇之谜。
  • 走在科学最前沿

    走在科学最前沿

    科学充满生机、充满惊奇、也变得更加人性化!科学的力量,以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互动,在历史上产生重大的影响。从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获取知识,到繁忙街道的交通管理;从飞越太空的壮举,到无线电通信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从向疾病进行的科学挑战,到人类寿命延长……科学已经不是专属,而是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变得普遍,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 不可思议的财富故事

    不可思议的财富故事

    本书精选人类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敛财故事,以独特的视角,趣味横生的语言,绘声绘色地讲述了财富面前,人类理智丧失后表演出的一幕幕“集体癫狂”闹剧;讲述了古往今来一些大人物不光彩的发家史、小人物们为财富铤而走险的故事;展现了某些大国历史上种种违背道义、匪夷所思的血腥敛财秘闻……
  • 化石真相

    化石真相

    古生物学是什么?它是一门关于化石的学科。它标示着久远和神秘,它看似虚无缥缈,其实,它们才是那么的笃定和真实,因为无一不是那么真实地封印在一块块黏糊糊的石块中,在地壳中随着岩石翻来覆去,一小部分有幸或是说不幸地与世人见面,向人们陈述出它们当时的生活故事。
  • 日常小事皆学问

    日常小事皆学问

    科技人才的培养,基础在于教育。谁掌握了面向未来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科学的希望,担当着科技兴国的历史重任。因此,把科技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从小学抓起,为培养未来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是势在必行。
热门推荐
  • 刁蛮公主恋上拽少爷

    刁蛮公主恋上拽少爷

    一次意外,伊晴听到了黑社会的对话,在走的时候不巧被他发现了,强吻了伊晴,并且让她做奴隶,堂堂的伊国公主会与司徒殿下擦出怎样的火花......
  • 维基黑客阿桑奇

    维基黑客阿桑奇

    Julian Paul Assange2006年创办“维基解密”;1987年,阿桑奇组建了名为“万国颠覆”的黑窖团体,开始侵入各种机构。1991年,阿桑奇利用调制解调器,入侵了加拿大北电网络的电脑系统。1992年,阿桑奇通过保释被释放,第一次官司结束。1997年,阿桑奇与作家赛利特·德累福斯合著《地下:黑窖与疯狂的传奇及对电子前沿的痴迷》书。2006年12月,阿桑奇创立维基解密组织,开始大量公布各国的各种机密文件。2010年11月,国际刑警组织以涉嫌性犯罪为由,对阿桑奇发出国际逮捕令。2010年12月,阿桑奇在伦敦向警察局投案。
  • 血战星源

    血战星源

    他生而不祥,受尽欺凌,遭人遗弃,远走他乡......陈家庄一遭毁灭,是何人所为?少年陈仇带着满腔仇恨踏上修行之路,多年积怨,一朝爆发。面对敌人,杀?还是不杀?星辰不是起点,难道星云就是终点?“我陈仇天下都不怕,还会怕你?”看一个杀人无数实则心的善良的复仇者如何血战星源。
  • 蓝眼孛端察儿

    蓝眼孛端察儿

    十三世纪是蒙古人的世纪。辉煌,霸权,横冲直撞,蒙古汗王和蒙古将士出足风头。凡读过蒙古历史的人都知道,大元王朝的创建人是忽必烈汗,伊儿汗王朝的创建人是旭烈兀汗,金帐汗王朝的创建人是拔都汗,而他们三人共同的祖父,正是蒙古帝国的开国汗王成吉思汗。这是一本描述成吉思汗家族的中短篇小说集。其中两个中篇“蓝眼孛端察儿”和“扎兰丁算端”,为《江南》杂志刊用。我国的文学杂志极少刊发古代题材的短篇小说,而本书的短篇“生死之间”、“帖木儿的最后结局”、“术赤之死”等,出现于《长江文艺》、《作品》、《当代小说》等杂志上,这在文坛上被视为罕见的事。
  • 幻仙成魔

    幻仙成魔

    世人、道仙魔,仙为何,魔亦为何,从小不知亲人何在的楚荆在仙魔道路上苦苦挣扎,成仙变魔,一切只在一念间。苍天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大地不义以生灵为为食,斗得过天地,却争不过人性,何为正义,何为邪恶。。。。。
  • 暖恒音

    暖恒音

    “我们两个都不容易低头,所以不合适,放手吧!”“我爱你!”“那又如何。相爱的人,不是注定就要在一起的。”有时,爱也是种伤害,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当眼泪流下来,才知道,分开也是另一种明白……
  • 青梅白首

    青梅白首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我和他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他是炀国六皇子,贞妃之子——慕容墨。我是炀国镇国大将军的幺女——闵心。初见时只是因为他长的比俊俏,比五个哥哥都俊俏,又恰好一样和我排行第六,对他才多了些关注。小时候的一句长大我嫁给你,做你的妻子好不好,成了我一生的信念,也是他一生的信念。都说帝王无情,帝王无心,其实只是缺少那个让他们放下这江山的人,而恰好他遇上了我,而我遇到了她。第一次尝试古言,为此做了很多功课,希望你们会喜欢
  • 剑指至尊

    剑指至尊

    是仇人还是恩人,他又该如何抉择。怎样的剑法让他有怎样的人生,一步一步的旅途通往什么样的道路。敬请关注《剑指至尊》,给您一个最满意的答复。
  • 夺神之路

    夺神之路

    吾之后辈终有一日夺回属于吾的荣耀!!!新人新书,望大家多加点评。
  • 妃池中物

    妃池中物

    一朝穿越,她身中媚药,将某男吃抹干净,却杯具的遇上传说中的捉奸在床?某男淡淡飘然而去:本王三天后正式上门迎娶。开什么玩笑!她无心亦不爱,怎甘愿被束缚?他的微笑如同毒药入喉,幕后却刀光剑影置她死地。而他,抢走她,兵临城下却轻吻她额上伤痕:“然儿,我用天下换你!”--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