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06100000007

第7章 脉诊

脉诊又称切脉,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病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第一节 诊脉概述

一、诊脉部位及方法

诊脉部位历史上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相参合的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有独取寸口可以诊察全身状况的论述。汉·张仲景吸取人迎、寸口脉相比较的思路,在《伤寒杂病论》中常用寸口、趺阳或太溪的诊法。“独取寸口”的理论,经《难经》的阐发,到晋·王叔和的《脉经》,不仅理论上已趋完善,方法亦已确立,从而得到推广运用,一直沿用至今。

(一)三部九候诊法

三部九候诊法,又称为遍诊法,出自《素问·三部九候论》。是遍诊上、中、下三部有关的动脉,以判断病情的一种诊脉方法。

上为头部、中为手部、下为足部。

上、中、下三部又各分为天、人、地三候,三三合而为九,故称为三部九候诊法。

(二)人迎寸口诊法

人迎寸口诊法,是对人迎和寸口脉象互相参照,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它比遍诊法简单。

(四)寸口诊法

寸口又称气口或脉口。是指单独切按桡骨茎突内侧一段桡动脉的搏动,根据其脉动形象,以推测人体生理、病理状况的一种诊察方法。

二、诊脉具体操作

(一)时间

诊脉的时间,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为最佳。

(二)体位

诊脉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使寸口部充分暴露伸展,气血畅通,便于诊察脉象。如果是侧卧,下面手臂受压;或上臂扭转,脉气不能畅通;或手臂过高或过低,与心脏不在一个水平面时,都可以影响气血的运行,使脉象失真。

(三)指法

指法是指医生诊脉的具体操作方法。正确而规范地运用指法,可以获得比较丰富而准确的病理信息。临床诊脉常用的指法,可概括为选指、布指和运指等。

1.选指

医者在诊脉时应当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角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指目即指头和指腹交界棱起之处,与指甲二角连线之间的部位,形如人目,是手指触觉比较灵敏的部位,而且推移灵活,便于寻找指感最清晰的部位,并可根据需要适当地调节指力。

2.布指

医生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动脉处,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腕则)定寸,用无名指按在关后(肘侧)定尺。切脉时布指的疏密要得当,要与患者手臂长短和医生的手指粗细相适应,病人的手臂长或医者手指较细者,布指宜疏,反之宜密。小儿寸口部位甚短,一般多用“一指(拇指或食指)定关法”,而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3.运指

指医生布指之后,运用指力的轻重、挪移及布指变化以体察脉象。常用的指法有举、按、寻、总按和单诊等。

(1)举法:指医生的手指较轻地按在寸口脉搏跳动部位以体察脉象。用举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浮取”。

(2)按法:指医生手指用力较重,甚至按到筋骨以体察脉象。用按的指法取脉又称为“沉取”。

(3)寻法:寻即寻找的意思,指医生手指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并调节适当指力,或左右推寻,以细细体察脉象。用力不轻不重,按至肌肉而取脉,称为“中取”。

(4)总按:即三指同时用大小相等的指力诊脉的方法,从总体上辨别寸、关、尺三部和左右两手脉象的形态、脉位、脉力等。

(5)单诊:用一个手指诊察一部脉象的方法。主要用于分别了解寸、关、尺各部脉象的位、次、形、势等变化特征。

临床时一般三指均匀用力,但亦可三指用力不一,总按和单诊配合运用,以求全面捕获脉象信息。

(四)平息

指医者在诊脉时要保持呼吸调匀,清心宁神,以自己的呼吸计算病人的脉搏至数。平息的主要意义有二:一是指以医生的一次正常呼吸为时间单位,来检测病人的脉搏搏动次数。

(五)五十动

指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50次脉跳的时间。每次诊脉每手应不少于1分钟,两手以3分钟左右为宜。诊脉时间过短,则不能仔细辨别脉象的节律等变化;诊脉时间过长,则因指压过久亦可使脉象发生变化,所诊之脉有可能失真。

第二节 正常脉象

正常脉象也称为平脉、常脉。是指正常人在生理条件下出现的脉象,既具有基本的特点,又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和范围,而不是指固定不变的某种脉象。

正常脉象反映机体气血充盈,气机健旺,阴阳平衡,精神安和的生理状态,是健康的象征。

一、正常脉象的特点

正常脉搏的形象特征是:寸、关、尺三部皆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相当于72~80次/分(成年人),不大不小,从容和缓,节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并随生理活动、气候、季节和环境等的不同而有相应变化。

古人将正常脉象的特点概括称为“有胃”、“有神”、“有根”。

二、脉象的生理变异

脉象受年龄、性别、形体、生活起居、职业和精神情志等因素的影响,机体为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自身调节,因而可以出现各种生理变异。当然,这些脉象的变异,往往是暂时的,或者是可逆的,只要有胃、有神、有根,仍属平脉范围,临床应与病脉相鉴别。

第三节 病理脉象

疾病反映于脉象的变化,叫病理脉象,简称“病脉”。一般说来,除了正常生理变化范围以内及个体生理特异变化之外的脉象,均属病脉。

一、常见病脉

(一)浮脉

“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临床意义”一般见于表证。

“机理分析”浮脉为阳脉,《内经》称为毛脉,在时应秋,在脏应肺。桡动脉部位浅表而显浮象,瘦人肌薄而见浮脉,夏秋脉象偏浮,皆属常脉。

“相类脉”

1.散脉

脉象特征: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候不应,并常伴有脉动不规则,时快时慢而不匀(但无明显歇止),或脉力往来不一致。故散脉为浮而无根之脉,形容其为“散似杨花无定踪”。

临床意义:多见于元气离散,脏腑精气衰败,尤其是心、肾之气将绝的危重病症。

机理分析:由于气血虚衰,精气欲竭,阴不敛阳,阳气离散,脉气不能内敛,涣散不收,无力鼓动于脉,以致浮大无根,至数不匀。

2.芤脉

脉象特征:浮大中空,如按葱管。芤脉的脉象特点是应指浮大而软,按之上下或两边实而中间空。说明芤脉位偏浮、形大、势软而中空,是脉管内血量减少,充盈度不足,紧张度低下的一种状态。

临床意义:常见于失血、伤阴之际。

机理分析:多因血崩、呕血、外伤性大出血等突然出血过多之时,血量骤然减少,无以充脉,或因剧烈吐泻津液大伤,血液不得充养,阴血不能维系阳气,阳气浮散所致。若失血、伤液之后,血管自敛,或经输血、补液等而阴液得到补充,则往往不再现芤脉。

3.革脉

脉象特征:浮而搏指,中空外坚,如按鼓皮。革脉的脉象特点是浮取感觉脉管搏动的范围较大而且较硬,有搏指感,但重按则乏力,有豁然而空之感,因而恰似以指按压鼓皮上的外急内空之状。革脉与芤脉虽均有按之豁然中空之感,但革脉为浮弦而硬,如按鼓皮;芤脉为浮虚而软,如按葱管。

临床意义:多见于亡血、失精、半产、漏下等病症。

机理分析:因精血耗伤,脉管不充,正气不固,气无所恋而浮越于外,以致脉来浮大搏指,外急中空,恰似绷急的鼓皮,有刚无柔,此为太过。为无胃气的真脏脉,多属危候。

(二)沉脉

“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举之不足,按之有余。

沉脉显现的部位较正常脉深,故可理解为“深脉”。其脉象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之处,因此用轻指力按触不能察觉,用中等指力按触搏动也不明显,只有用重指力按到筋骨间才能感觉到脉搏明显的跳动。这是因为沉脉脉气沉,脉搏显现部位深沉所致。

“临床意义”多见于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亦可见于正常人。

“机理分析”沉脉为阴脉,《内经》称其为“石脉”,在时应冬,在脏应肾。肥人脂厚,脉管深沉,故脉多沉;冬季气血收敛,脉象亦偏沉;有的人两手六脉皆沉细而无临床症状,均可视为平脉,不一定是病脉。

“相类脉”

1.伏脉

脉象特征:重按推筋着骨始得,甚则暂伏而不显。伏为深沉与伏匿之象,伏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部位比沉脉更深,隐伏于筋下,附着于骨上。因此,诊脉时浮取、中取均不见,需用重指力直接按至骨上,然后推动筋肉才能触到脉动,甚至伏而不见。

临床意义:常见于邪闭、厥病和痛极的病人。

机理分析:伏脉多为邪气内伏,不得宣通而致。邪气闭塞,气血凝结,乃至正气不能宣通,脉管潜伏而不显,但必伏而有力,多见于暴病。如实邪内伏,气血阻滞所致气闭、热闭、寒闭、痛闭、痰闭等。

2.牢脉

脉象特征:沉取实大弦长,坚牢不移。“牢”者,深居于内,坚固牢实之义。牢脉的脉象特点是脉位沉长,脉势实大而弦。牢脉轻取、中取均不应,沉取始得,但搏动有力,势大形长,为沉、弦、大、实、长五种脉象的复合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阴寒内盛,疝气癥积之实证。

机理分析:邪气牢固,而正气未衰者,如阴寒内积,阳气沉潜于下,或气血瘀滞,凝结成癥积而固结不移,在脉象上则可表现为沉弦实大的牢脉。

(三)迟脉

“脉象特征”脉来迟慢,一息不足四至(相当于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迟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管搏动的频率小于正常脉率。

“临床意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为实寒;迟而无力为虚寒。亦见于邪热结聚之实热证。

“机理分析”脉管的搏动缘于血流,而血的运行有赖于阳气的推动。当寒邪侵袭人体,困遏阳气,或阳气亏损,均可导致心动迟缓,气血凝滞,脉流不畅,使脉来迟慢。若为阴寒内盛而正气不衰的实寒证,则脉来迟而有力;若心阳不振,无力鼓运气血,则脉来迟而无力。

“相类脉”缓脉

脉象特征:其义有二,一是脉来和缓,一息四至(每分钟60~70次),应指均匀,是脉有胃气的一种表现,称为平缓,多见于正常人。二是脉来怠缓无力,弛纵不鼓的病脉。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跳动不疾不徐,从容和缓,稍慢于正常而快于迟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湿病,脾胃虚弱,亦可见于正常人。

机理分析: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则脉管不充,亦无力鼓动,其脉必见怠缓弛纵之象。湿性黏滞,阻遏脉管,气机被困,则脉来虽缓,必见怠慢不振,脉管弛缓。

(四)数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五至以上而不满七至。

数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正常为快,脉搏每分钟在90~130次之间。

“临床意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机理分析”实热内盛,或外感病邪热亢盛,正气不衰,邪正相争,气血受邪热鼓动而运行加速,则见数而有力,往往热势越高脉搏越快。病久阴虚,虚热内生也可使气血运行加快,且因阴虚不能充盈脉道,而脉体细小,故阴虚者可见脉细数无力。

“相类脉”疾脉

脉象特征: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疾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比数脉更快,相当于脉搏每分钟140~160次。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之证。

机理分析:若疾而有力,按之愈坚,为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可见于外感热病之热极时。若脉疾而弱,按之不鼓指,多为虚阳外越。

(五)虚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亦是无力脉象的总称。

虚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力量软弱,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无力。是脉管的紧张度减弱,脉管内充盈度不足的状态。

“临床意义”见于虚证,多为气血两虚。

“机理分析”气虚无力推运血行,搏击力弱故脉来无力;气虚不敛则脉管松弛,故按之空豁;血虚不能充盈脉管,则脉细无力。迟而无力多阳虚,数而无力多阴虚。

(六)实脉

“脉象特征”三部脉充实有力,其势来去皆盛,应指有力。亦为有力脉象的总称。

实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力量强,寸、关、尺三部,浮、中、沉三候均有力量,脉管宽大。

“临床意义”见于实证。亦见于常人。

“机理分析”邪气亢盛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脉管内充盈度较高,脉管呈紧张状态,故脉来充实有力。

(七)洪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充实有力,来盛去衰,状若波涛汹涌。

洪脉的脉象特征主要表现在脉搏显现的部位、形态和气势三个方面。脉体宽大,搏动部位浅表,指下有力。由于脉管内的血流量增加,且充实有力,来时具有浮、大、强的特点。脉来如波峰高大陡峻的波涛,汹涌盛满,充实有力即所谓“来盛”;脉去如落下之波涛,较来时势缓力弱,其力渐渐衰减,并在较长时间内消失,即波幅较平坦且长,即所谓“去衰”。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机理分析”洪脉为阳脉,在时应夏,在脏应心。夏令阳气亢盛,肤表开泄,气血向外,故脉象稍现洪大,为夏令之平脉。

“相类脉”

1.大脉

脉象特征: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大脉的特点为寸口三部皆脉大而和缓、从容。

临床意义:多见于健康人,或为病进。

机理分析:健康人见之,为体魄健壮的征象。疾病中若脉大,则提示病情加重,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大则病进。”脉大而数实者为邪实,脉大而无力者为正虚。

2.长脉

脉象特征:首尾端直,超过本位。长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的搏动范围显示较长,超过寸、关、尺三部。

临床意义:常见于阳证、热证、实证,亦可见于平人。

机理分析:若阳亢、热盛、痰火内蕴,正气不衰,使气血壅盛,脉管充实而致脉搏搏动长,超过寸尺,如循长竿之状。

(八)细脉

“脉象特征”脉细如线,但应指明显。

细脉的脉象特点是脉道狭小,指下寻之往来如线,但按之不绝,应指起落明显。“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机理分析”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管,气虚则无力鼓动血行,致脉管的充盈度减小,故脉来细小且无力。湿性重浊黏滞,脉管受湿邪阻遏,气血运行不利而致脉体细小而缓。

“相类脉”

1.濡脉

脉象特征:浮细无力而软。濡脉的脉象特点是位浮、形细、势软。其脉管搏动的部位在浅层,形细而软,如絮浮水,轻取即得,重按不显,故又称软脉。

临床意义:多见于虚证或湿困。

机理分析:多见于崩中漏下、失精、泄泻、自汗喘息等病症,而致精血阳气亏虚之人。脉管因气虚而不敛,无力推运血行,形成松弛软弱之势;精血虚而不荣于脉,脉管不充,则脉形细小应指乏力。

2.弱脉

脉象特征:沉细无力而软。弱脉的脉象特点是位沉、形细、势软。由于脉管细小不充盈,其搏动部位在皮肉之下靠近筋骨处,指下感到细而无力。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机理分析:脉为血之府,阴血亏少,不能充其脉管,故脉形细小;阳气衰少,无力推动血液运行,脉气不能外鼓,则脉位深沉,脉势软弱。

3.微脉

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微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极细小,脉势极软弱,以致轻取不见,重按起落不明显,似有似无。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机理分析:营血大虚,脉管失充则脉细;阳气衰微,鼓动无力则脉弱,按之欲绝,似有似无。临床上以心肾阳气衰微较为多见。

4.短脉

脉象特征:首尾俱短,常只现于寸或关部,尺脉多不显。短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搏动的范围短小,脉体不如平脉之长,脉动不满本位,多在关部及寸部应指较明显,而尺部常不能触及。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虚或气郁。

机理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短则气病。”心气亏虚,无力鼓动血行,则气血不仅难以达于四末,亦不能充盈脉道,致使寸口脉搏动短小且无力。

(九)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滑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皆可感到。

“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证。亦是青壮年的常脉,妇女的孕脉。

“机理分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滑者,阴气有余也。”痰湿留聚、食积饮停,皆为阴邪内盛,邪气充渍脉道,鼓动脉气,故脉见圆滑流利。火热之邪波及血分,血行加速,则脉来亦滑但必兼数。

滑而和缓之脉为平人之脉,多见于青壮年。张景岳说:“若平人脉滑而冲和,此是荣卫充实之佳兆。”育龄妇人脉滑而经停,应考虑为妊娠,若过于滑大则为有病。

“相类脉”动脉

脉象特征:见于关部,滑数有力。动脉的脉象特点是具有短、滑、数三种脉象的特点,其脉搏搏动部位在关部明显,应指如豆粒动摇,故《脉经》说:“动脉见于关上,无头尾,大如豆,厥厥然动摇。”

临床意义:常见于惊恐、疼痛等症。

机理分析:惊则气乱,痛则气结,阴阳不和,气血阻滞。故因惊、因痛致使阴阳相搏,气血运行乖乱,脉行躁动不安,则出现滑数而短的动脉。

(十)涩脉

“脉象特征”形细而行迟,往来艰涩不畅,脉势不匀。

涩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较细,脉势滞涩不畅,如“轻刀刮竹”;至数较缓而不匀,脉力大小亦不均,呈三五不调之状。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滞、血瘀、痰食内停和精伤、血少。

“机理分析”气滞、血瘀、痰浊、饮食等邪气内停,阻滞脉道,血脉被遏,以致脉气往来艰涩,此系实邪内盛,正气未衰,故脉涩而有力。精血亏少,津液耗伤,不能充盈脉管,久而脉管失去濡润,血行不畅,以致脉气往来艰涩而无力。总之,脉涩而有力者,为实证;脉涩而无力者,为虚证。

(十一)弦脉

“脉象特征”端直以长,如按琴弦。

弦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形端直而长,脉势较强、脉道较硬,切脉时有挺然指下、直起直落的感觉,故形容为“从中直过”、“挺然于指下”。其弦硬程度随病情轻重而不同,轻则如按琴弦,重则如按弓弦,甚至如循刀刃。

“临床意义”多见于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机理分析”肝主筋,脉道的柔软、弦硬与筋之弛缓、强劲之性相同;肝病多郁滞,肝气失于条达则脉多弦劲,故称弦脉“在脏应肝”,多主肝胆病变。

“相类脉”紧脉

脉象特征:绷急弹指,状如牵绳转索。紧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势紧张有力,坚搏抗指,脉管的紧张度、力度均比弦脉高,其指感比弦脉更加绷急有力,且有旋转绞动或左右弹指的感觉,但脉体较弦脉柔软。

临床意义:见于实寒证,疼痛和食积等。

机理分析:寒为阴邪,主收引凝泣,困遏阳气。寒邪侵袭机体,则脉管收缩紧束而拘急,正气未衰,正邪相争剧烈,气血向外冲击有力,则脉来绷急而搏指,状如切绳,故主实寒证。

(十二)结脉

“脉象特征”脉来缓慢,时有中止,止无定数。

《脉经》曰:“结脉往来缓,时一止复来。”《眼家正眼》称结脉是“迟滞中时见一止”。故结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来迟缓,脉律不齐,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阴盛气结、寒痰血瘀,亦可见于气血虚衰。

“机理分析”阴寒偏盛则脉气凝滞,故脉率缓慢;气结、痰凝、血瘀等积滞不散,心阳被抑,脉气阻滞而失于宣畅,故脉来缓慢而时有一止,且为结而有力。

正常人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结脉者。

“相类脉”

1.代脉

脉象特征:脉来一止,止有定数,良久方还。代脉的脉象特点是脉律不齐,表现为有规则的歇止,歇止的时间较长,脉势较软弱。

临床意义: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仆损伤等病证。

机理分析:脏气衰微,元气不足,以致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来时有中止,止有定数,脉势软弱,常见于心脏器质性病变。

2.促脉

脉象特征:脉来数而时有一止,止无定数。促脉的脉象特点是脉率较快且有不规则的歇止。

临床意义:多见于阳盛实热、气血痰食停滞,亦见于脏气衰败。

机理分析:阳邪亢盛,热迫血行,心气亢奋,故脉来急数;热灼阴津则津血衰少,心气受损,脉气不相接续,故脉有歇止;气滞、血瘀、痰饮、食积等有形实邪阻滞,脉气接续不及,亦可形成间歇。

正常人有因情绪激动、过劳、酗酒、饮用浓茶等而偶见促脉者。

同类推荐
  •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中华国学经典)

    《本草纲目》被世界人民誉为“东方药方巨典”。《本草纲目》内容丰富,知识广博,不仅对古代人民的医疗、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对现代人认识和了解药物、加强养生保健也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本选本以药材的便利性和实用性为出发点,编选了一些觉的药方和常用药物,以便广大读者更好的阅读、理解和使用。
  • 保健食品研发与制作

    保健食品研发与制作

    本书详细介绍了许多具有调节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保健食品的制备技术、常用制剂和食品来源。
  • 朱氏点通疗法

    朱氏点通疗法

    本书是一本具有开拓性和探索性的书,它第一次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独特而实用的“系统性心理治疗法”。本书提出的理论和技术,对现存的一些陈旧理论和治疗模式是大胆的挑战,是全新的心理治疗设计和无畏的科学实践。
  •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本书囊括了这3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养生法,选录了他们积多年心血研制的保健诊疗方,是一本既权威,又实用、有趣的健康宝典,让现代人尽享一种绿色的养生方式。
  • 藏象异论

    藏象异论

    本书专门探讨中医基础理论中有关人体生命生理的基本问题,主要指藏象理论。内容包括:中医哲学、中医五行藏象学说、中医阴阳藏象(气血水火精神)学说。
热门推荐
  • 求梦生

    求梦生

    这原本应该是一个正常平凡的日子,但在一场奇异病毒的来袭下,如狂风暴雨般肆掠,很快病毒覆盖整个地球,甚至在统治地球的人类还没反应过来怎么回事时,病毒已侵蛀了大半人类。这是一场巨大的灾难,甚至对于弱小的人类来说,这已成为他们眼中的末日......
  • 炽色百合

    炽色百合

    这是三只脑残作者心血来潮的连环小说更新不定,内容不定,剧情不定,文風不定想看就看,不想看就关了吧!!有想法就在書評發表吧!!語氣別太差都會給你加精華低~~~~百合,變身
  • 繁夜未央

    繁夜未央

    她重生了,重生,不一定非要报仇,她只想安稳的度过这一世,可惜,有些人偏偏作死。那么,她就要告诉你!不作不死!她已今非昔比!某男十里红妆迎娶她。“思想有多远,你给我滚多远!”
  • 存者

    存者

    在地震和末日灾难里活下来的人,要在都市里艰难求生。他们不是幸存者,应该把“幸”去掉,他们只是存者。没有生化和变异的都市求生指示录:《存者》
  • 风花异界

    风花异界

    刘宇,一个没车没房没存款的三无青年;从小生活在孤儿院里,再一次意外中。穿越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这个世界叫做沧澜大陆;是一个以强者为尊的世界……
  • 绝色狂妃:魅惑帝王爱

    绝色狂妃:魅惑帝王爱

    绝对爽文,宠文。她是21世纪神秘家族的唯一传人,穿越异世,成为不受宠的知府嫡女,兄姐欺凌?那就一一还回去!“太子爷不好了,太子妃把皇后给气晕过去了”某小厮前来禀报“无妨!她高兴就好”“爷不好了,太子妃把邻国几个公主都给打发了”“无妨,有她补偿本太子就好”“爷,太子妃被三王爷堵在街市上了!”说时迟那时快,某男脚下似是踩了风火轮,身影瞬间消失,拳头如雷点般…
  • 圣皇尊后

    圣皇尊后

    蓝色妖姬爱上紫罗兰的作品,大力推荐《圣皇尊后》,
  • 魔肆

    魔肆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伏尸千里,强者,可主宰天下,主宰苍生!从九幽爬出,从炼狱走过!我欲堕入无边黑暗,与暗夜同行,与魔鬼起舞!战尽世间一切敌!肆乱苍生万界!我意所向,必行之!
  • 冰雪桂花缘

    冰雪桂花缘

    这是一部具有神话色彩的乡土爱情小说。故事中王母娘娘的义女龙祥公主,深得王母娘娘宠爱。龙祥公主不慎打碎了一盏玉杯,王母娘娘却算出了一段情缘,于是罚龙祥公主到百花园历练。龙祥公主与月宫门童文之子及小师妹一行三人,由月宫文莲子大仙暗助,下凡人间。龙祥公主的化身陈俊和文之子的化身王军,天上人间,均与桂花有缘。凡间,他们青梅竹马,乐享童趣,相知相恋,向往美好爱情。在返回天庭之前,宁愿牺牲自己的仙道也要出手相救蒙冤待毙的龙王六太子。作品以主人公在凡间的经历,描绘了海州湾畔西部农村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农村儿童的娱乐方式,农民的生活环境,农村的风俗文化。
  • 源僵丹晶

    源僵丹晶

    摆脱了僵尸的束缚,恢复了人身的刘枫在机缘之下,进入了源界。无欲无求的他,本以为可以安度余生,但是一场灾难却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让他不得不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