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对每一个父亲来说,都是潜藏内心深处的一条大河。我就是父亲爱河里,历经千洗万汰的那粒粗砂。
父亲对我的励志教育,用狂轰烂炸来形容毫不夸张,登峰造极,是那次拉我跟他“回乡”。
确切地说,回的不是父亲的故乡,只是他下放过地方,他的青春“收容所”。父亲指着一间坍塌的土坯房对我说:“当年,我就是在这里用功读书,考上大学的!”父亲用过的那盏的马灯还吊在摇摇欲坠的横梁上,轻轻一碰,铁锈纷纷飞落,像是父亲绵绵不尽的记忆。
父亲带我走过村里每一个角落,凡是他苦读过的地方,都要驻足良久,用他的忆苦思甜,现场给我来个人生启迪。我没有听进父亲的教导,而是用心打量这个我非常陌生的乡村。
荒凉。破败。零乱。没有青年,缺乏生气,村外农田里新建的三四层楼房,铁将军把门,空无一人。三三两两的孩子,用木讷的眼神远远地盯着我们,静静地围观,无声地跟踪。他们的父母在遥远的城市打工,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过日子。有父母亲,少父母爱。
父亲带我去他当年教过书的小学。他曾在村小作了几年赤脚教师。见到小学的第一眼,父亲惊奇地说:“没变,一点都没变,还是老样子。”现任小学老师出来,看到父亲,猛扑过来,给父亲结结实实的一个拥抱!是父亲的老同事。
父亲问:“你还没退休?怎么还在教课?”
他对父亲说:“早退了。可是,这穷乡僻壤,哪有老师愿来呀?我们就返聘继续教,虽说孩子很少,但只要有一个,我就舍不得让他们没书读啊!”
父亲的这次励志教育对我触动极大。从此,我远离网游电玩,发奋读书。父亲逢人就夸:“回乡没白回啊!效果相当好!”
高考填报志愿时,父亲非常惊诧,问:“你不是不喜欢教书吗?怎么都填师范大学?”我对父亲说:“我觉得还是当老师好!”如愿考上师大。大学毕业时,我向学校提出支教申请,目的地就是父亲当年下放过的贫困山区。得知此情,父亲异常恼怒,对我说:“老子辛辛苦苦读书,就是为了走出乡下。你倒好,轻轻松松放弃城市,走回我的老路!你就这么点出息?早知道这样,才不会带你去那里!”
到村里的第一件事,就是从父亲当年住过的破屋里,取下那盏马灯,擦掉斑斑锈迹,加满煤油,以备停电时,亮点黑暗。这里老是停电。关键时刻,马灯大有作为。
第一次站在讲台上,一个跟我齐肩高的留级生,用蔑视的口气问我:“老师,我们乡下人有点出息的都进城打工了。可你这个城里人,怎么会想来我们乡下教书呢?难道你就这么点出息吗?”又是出息!一时间,我头脑一片空白,呆愣良久,才缓缓地对他说:“我也许没什么出息,但一定会好好教书!”
我没有给他们开空头支票。期末考试,他们的成绩从全乡倒数第一跃升至第二。在我看来,这不是主要的。最重要,在我来之前,班里的学生,一个个都厌学,希望早点进城打工,以致于乡中学校门两边那句“不念完初中,不能去打工”也挽不住流生的弃学之心。从小没有培养好学习兴趣,这些孩子难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我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期间,我的父亲母亲用尽他们所有能想到的法子,软硬兼施,劝我回城。我不但没心动,反而考上县里的正式小学教师编制,立志扎根山区小学。
那一年,表姐考入耶鲁大学,漂洋过海去了美国。那天,我接到她的越洋电话:“老弟,你成绩一向比我好,怎么就不留学呢?呆在山窝窝里,有什么意思?不是我说你,你怎么就那么点出息呀!”还是出息!我拆开第一次取笑我没出息的那个大男孩给我的来信,念给表姐听:“老师,你来教我们不是没出息,而是大有出息!因为,我们在你的教导下,一个个都有出息了!老师,你是一盏照亮我们前程的马灯啊!”
是夜,我在自己的微博上郑重地发了一条:人各有志。我选择接父亲的棒,是因为山村里的孩子需要我!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