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33300000013

第13章 贞观之治(1)

一、加强中央集权

隋之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随即便在制度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但是由于隋王朝很快被推翻,这场改革也就半途中止了。唐王朝的建立是继隋之后的进一步的统一,唐初的政治制度基本上也是沿袭隋代的,所以有“唐承隋制”的说法。但是,应当说明唐初的制度并不是完全停留在隋制的基础上,而是继续了隋所进行的制度改革的趋势。尤其是唐太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的制度,改善了国家机器的职能,巩固了全国的统一。从而使由隋开始的这场制度方面的改革,至此基本定形。

宰相是封建皇帝的首要辅臣,其职责是内与皇帝参决军国要事的决策,外则总领百官,综理朝政。其地位在皇帝一人之下,而在臣僚之上。按照封建的正统观念,天下是皇帝的家天下,臣下的权力太大,对皇权就构成威胁,故相权与皇权往往有一定的矛盾。随着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宰相制度也随之而产生变化。

唐初,以三省长官:即尚书省尚书令、中书省中书令(又称内史省、内史令)、门下省侍中(又称纳言)共议国政,行使宰相的职务。这与隋时的宰相制度相似。武德朝时,李世民任尚书令,因长期统率军队征战,所以尚出省的左、右仆射(裴寂与萧瑀)实际上主持尚书省政务,代替尚书令行施宰相的职务。至贞观时,李世民身为皇帝,臣下避讳,无人敢居尚书令的职位,因此废去尚书令的职称,升左、右仆射为尚书省的正式长官,与中书令、侍中共同执行宰相权力,实际上也就是宰相。

尚书左、右仆射正二品,中书令、侍中皆正三品。由于宰相品位高,一般不轻以授人。按规定中书令、侍中皆置两人,而事实上常常不满员。唐初百废待举,朝政繁剧,又有种种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正是需要大力提拔人才的时候,尤其需要宰相们发挥重大的作用。但按照官位需循资而升,许多有才有识的官员因品位低下,就不能参决国家大政,即使一旦爬上宰相的职位,年龄已老,精力不够,容易趋于遇事因循保守,缺乏革旧鼎新、祛除积习的勇气。这种情况和唐初的政治需要是极不相称的。有鉴于此,唐太宗量谋通变,经常任命一些品位较低的官员同三省长官一起,参与朝政的决策,谓之曰:与宰相参议朝政、平章国计、专典机密、参议得失、参议政事等等。这是一种不属常设的宰相,人数无限额,由皇帝直接差遣。因此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提拔有才能的官员升为事实上的宰相,而不受官品高下的限制。隋时以及唐高祖武德年间,已有这种做法,但极个别。而唐太宗为了大力提拔人才,充分使用这种办法,来任命宰相。如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杜淹以吏部尚书参议朝政,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次年,戴胄以检校吏部尚书、侯君集以兵部尚书参预朝政。贞观13年(公元639年)刘洎以黄门侍郎参知政事。十六年岑文本以中书传郎专典机密。十七年,张亮以刑部尚书参与朝政。十八年,黄门侍郎褚遂良参与朝政。十9年,太子左庶子许敬宗、右庶子高季辅、少詹事张行成同掌机务。二十二年,崔仁师以中书侍郎参知机务等。开始时,这种名目随需要而设,没有统一规定,至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尚书仆射李靖以疾辞位,唐太宗下诏令其病稍好转,“三两日一至中书、门下平章事”,即隔两三天,去中书、门下省执行宰相职权。其后(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又特诏令李积以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令、待中皆三品,同中书门下三品,即谓同中书令、侍中共掌宰相的职权。自此以后,以他官而任宰相的名称趋于统一,都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名称。这表明宰相制度已突破了三省长官的范围,成员大大扩大了。实行这种制度的好处,一是宰相不受官品的限止,皇帝可以随时任免,有利于提拔品位卑下的庶族地主官员进入最高领导层;二是宰相多了,互相牵制,也就削弱个别宰相想操纵权力的企图,不至于产生权臣专政的弊病,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书、门下二省之间互相检察是宰相制度中重要的设置,这样可以避免中央政令发生疏误。唐太宗十分重视中书、门下的这一职能。他经常提醒中书、门下的官员,每个人都应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意见,不要遇事唯诺顺从,例行公文而已。人的看法各有不同,但都应服从正确的意见,不要护己之短,也不要怕得罪人而知非不正。按规定中书省设中书舍人六名,分别联系尚书省的六个部,平时军国政事的决定都由中书舍人起草。为了充分发挥中书门下互相检察的作用,唐太宗规定:凡起草军国政令,中书舍人必须逐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署上自己的名字,谓之“五花判事”,继由中书侍郎、中书令仔细审查。然后转门下省,由黄门侍郎和给事中负责驳正。这种“五花判事”的制度,唐太宗以前已有规定,但从来没有认真执行过。由于唐太宗的极力推行,使“五花判事”的制度得以切实执行。这样,皇帝在确定政策,发布政令之前,能充分吸取多方面的意见,从而有可能减少失误。史籍记载说,唐太宗自明令推行“五花判事”的制度后,“由是鲜有败事。”

唐高祖武德年间,官员多达几千名,冗官充斥朝廷。同时官多俸禄也增加,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为此,唐太宗大刀阔斧地进行裁减,定朝廷官员为七百三十员,而《旧唐书·曾确传》载则为六百四十三员,并对侍臣说:“吾以此待天下材,足矣。”表明他精简机构的决心。由于兵精政简,大大提高了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同时也节约了财政开支,相对地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唐代地方行政机构,设州(或郡)县二级,州设刺史(郡为太守),县设令,与州相平行的还有府,府是京师等个别地区设的地方行政设置。州府长官一般不领军事,只管民政,实行军民分治,以防止地方分裂割据局面的重演。唐初,各地群雄纷纷归附,高祖李渊权设立州邵以予安抚,因此州邵数量特别多,超过隋时的一倍。造成官烦人弊,十羊九牧的局面,唐太宗即位后即下令合并,至贞观13年州府减为三百五十余。

地方官吏处在基层,直接统治人民,其好坏良莠,直接关系到唐朝的安危治乱,因此贞观初年唐太宗特别重视选择地方官吏,改革地方吏治。他感到自己居于深宫之中,耳目视听不能及远,民间的大政一切皆委都督、刺史管理,因而“此辈实治乱所系,尤须得人”。大臣马周也一再上书指出:要使百姓安乐,惟在刺史、县令,所以必须妙选贤德充任。不过县令人多,难得都是好官。如果每州有一个好的刺吏,则合境太平,百姓不虑不安。故自此以后,唐太宗亲自掌握选任刺史的工作,而县令则命五品以上的京官每人负责推荐一名。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地方官员的素质。

二、德治为主

古今中外,统治者的统治术都是以理想吸引人、以道德教育人、以法律约束人。但是以理想吸引人、以道德教育人为主,还是以法律约束人为主,却大有区别。前者即德治、王道,以仁义道德治国,安抚百姓;后者即法治、霸道,以严刑峻法治国,镇压百姓。前者是儒家所主张的,后者是法家所主张的。当然,这并不排斥德治中辅之以法治,法治中辅之以德治。

唐太家治国的指导思想是德治还是法治呢?

贞观初年,君臣为此展开过一场大辩论。起初,太宗和大多数大臣都主张法治,唯独魏征主张德治。正如太宗后来回忆的那样:“贞观初年,众人都说是如今一定不能实行帝道(无为而治)、王道,只有魏征劝我实行帝道、王道。”辩论的经过如下:太宗说:“如今是在大乱之后,恐怕百姓不容易教育好。”魏征反驳说:“不然。久安的百姓骄逸,骄逸便难教;经过战乱的百姓愁苦,愁苦便易教。凡是人在危难的时候,便担心死亡,担心死亡,便想要安定,想要安定,便容易教育。这就好像饥饿的人不挑食物,口渴的人不挑喝的水。”太宗反问道:“善人治国百年,才能使残暴的人不作恶,废除死刑。大乱之后,哪能很快就达到天下太平呢?”魏征回答说:“平常人是这样,英明的君主就不同了。如果英明的君主实行教育,君臣上下齐心协力,百姓迅速响应,那么不想快也很快取得成功。一年就可以治理好国家,相信这并不困难,三年成功,还说是晚的呢。”封德彝反驳说:“三代(夏、商、周)以来,人心逐渐变得轻薄、欺诈,因此秦朝专门运用法律治国,汉朝兼用王道、霸道,这是因为想要教育而做不到,哪里是因为能够教育而不想做呢!魏征是书呆子,不识时务,如果相信他的空论,必定会败坏国家。”魏征驳斥说:“五帝(黄帝、颛顼、高辛、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不更换百姓来治国。实行帝道便承就帝业,实行王道便承就王业,仅仅在于当时的治理、教育而已,看看古代典籍的记载,就可以得知了。……如果说人心逐渐轻薄、欺诈、不纯朴,那么到今天应当是全部变成鬼魅了,哪里还能够教育他们呢?”封德彝等人无言答对,但内心还都不以为然。然而,太宗是个讲理的人,谁说的话有道理,他便照办。所以,他决定把德治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贞观元年,太宗说:“我看自古以来的帝王,拿仁义治理国家的,国运长久;用刑法治理百姓的,即使能够暂时纠正弊病,国家败亡也迅速。既已见到前代帝王的往事,足可以作为借鉴。如今打算专拿仁义诚信来治理国家,希望革除近时人情轻薄虚浮的风气。”黄门侍郎王珪回答说:“天下德行仁义损伤丧亡很久了,陛下承接它留下来的弊病,发扬道德仁义,改变风气,这是万代的福分。”

贞观二年,太宗对侍臣说:“我以为国家乱离之后,世风民俗难得改变,近来看见百姓逐渐懂得廉洁,知道羞耻,官吏百姓奉公守法,盗贼日渐稀少,从而知道人没有不变的习惯,只是看国家政治是治理还是混乱罢了。因此治理国家的办法,必须是用仁义安抚,用威严诚信示范,依顺民心,废除苛繁的政令,不搞歪门邪道,那么自然会安定平静。你们应该共同进行这件事。”

贞观四年,房玄龄奏言说:“最近检查武库,看见所藏兵器远比隋代充足。”太宗说:“修整兵器防备寇贼虽然是要紧事,但是我只希望你们留心治理国家的策略,务必竭尽忠诚,使百姓安居乐业,那便是我的兵器。隋炀帝难道没有兵器?恰恰足以导致他灭亡的,正是由于他不修仁义,百姓怨恨背叛的缘故啊。要理解我的这个心意,应当以德行仁义来辅助我。”

贞观13年,太宗对侍臣说:“树林茂密鸟就栖息,水面宽阔鱼就游动,仁义积聚百姓自然归顺。人们都知道畏慎躲避灾害,不知道实行仁义灾害就不会产生。仁义的准则,应当记在心里,经常使它继续发展下去;如有片刻懈怠,离仁义就已经远了。犹如饮食供养身体,常使肚子吃饱,才能够保存生命。”王珪叩头说:“陛下能知道这些话,天下百姓太幸运了!”

贞观9年,太宗对侍臣说:“观察古代国君,推行仁义,任用贤良,就天下大治;推行暴政,任用奸邪,就失败。”

后来,唐高宗刚即位时,曾经召集宰相和弘文馆学士到中华殿,问道:“什么是王道、霸道?应当以哪一种为先呢?”令狐德棻(fēn,音芬)回答说:“王道是用仁义道德,霸道是用严刑峻法。从三王以上,都实行王道;只有秦朝用霸道,而汉朝则王道、霸道兼用;到魏、晋以下,王道、霸道都失掉了。如果要用,王道最好,但实行起来最难。”唐高宗接着问道:“如今实行的,哪些政事重要呢?”令狐德棻又回答说:“古人处理政事,心情清静,事务简单,以这两点作为根本。如今天下太平,年谷丰登,轻徭薄赋,少征兵役,这就合乎古道。为政重要的,没有超过这两点。”唐高宗点头说:“为政无为最好了。”这里,令狐德菜实际上是在向高宗传授太宗德治为政的经验。

唐太宗既认识到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刻苦学文,他就必然崇尚儒家学说。太宗贞观二年对侍臣们说:“朕现在所爱好的,只在尧、舜的准则,周公、孔子的教导,当作像鸟有翅膀,像鱼依靠水,失去它必然灭亡,不能片刻没有。”

三、修订大唐律

唐太宗李世民十分重视国家法律的修订,他认为应当以法律作为治理国家的标准。因此,法律的修订成为唐朝官员的重要工作之一。

同类推荐
  • 卡内基自传

    卡内基自传

    安德鲁·卡内基是美国第一位现代工业巨头,他的一生经历了从工业革命早期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各个阶段。卡内基从小信差干起,此后,偷学发电报、进铁路公司、当上铁路公司主管、贷款开发卧铺车厢、创建钢铁公司,直到建立起垄断美国钢铁业的钢铁王国。卡内基的前半生拼命赚钱,成为白手起家的成功典范。50年后,已经成为钢铁大王、世界首富的安德鲁·卡内基以5亿美元(相当于2008年的200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的产业卖给了金融大王摩根,并在此后的余生将个人财富全数捐赠,成为第一个倡议裸捐的财富榜样。如今,遍布全球的卡内基音乐厅、卡内基大学、卡内基图书馆,在他的身后延续着成功的人生。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20位商业巨子之财富人生

    生活中,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人生焕发出美丽的光辉,没有人不渴望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没有人会拒绝生活中种种美好的情感,更不会有人喜欢失败与悲伤。如何赢得一个成功的人生,创造生命的最大价值呢?让许多成功人士现身说法,为我们勾画了种种成功的模式,告诉我们如何来赢得财富,什么是真正的幸福,生命的本身潜藏着的是什么样的力量等等。
  • 京剧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

    本书介绍了京剧四大名旦,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和荀慧芳,通过这四大名旦让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京剧的魅力。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企业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儿童增高补钙食谱

    儿童增高补钙食谱

    《吃出聪明智慧丛书》针对不同年龄婴幼儿生理特点,系统地介绍了成长发育期婴幼儿食谱的制作方法和营养搭配知识,科学地解决了婴幼儿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等营养进食的问题。
  • 名门庶女:大汉宠妃守则

    名门庶女:大汉宠妃守则

    穿越名门,却为庶出。一朝成为周亚夫养女,却遭养母嫉恨。一道懿旨,一道宫墙,一生爱恨痴缠。大汉天子、短命王爷、匈奴单于……她知晓所有人的结局,唯不知自己将要面对的明天。(ps:读者Q群号284288072,欢迎大家加入!)
  • 办事办到位:名人处事秘笈

    办事办到位:名人处事秘笈

    生活在竞争激烈而又多“事”的时代,你是否感到疲于应付纷扰杂事?人活于世,人也活于“事”,面对世间的“事事非非”,我们该如何轻松应对呢?成功一定有方法,每一件事能够办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正如我们知道,每一个名人成名的背后,除了鲜为人知的艰辛外,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和套路。本书或许可以为你的成功办事助一臂之力。
  • 转角遇见知心人

    转角遇见知心人

    他,原来温顺的面孔,如今高冷如神,被别人称为“高冷之帝”。她,活泼可爱,如果她有什么瞒不下去的,她就会自己说出来。如果当两人的性格反常,又会怎样?
  • 天元开疆记

    天元开疆记

    兽人,魔族,任意施虐人族多年,但今天历史即将改写
  • 八蚪脉

    八蚪脉

    三百七十六年六月六日,龙牙垂逃亡。三百七十六年六月十日,王朝二骑士团于逢薇驿围堵龙牙垂,龙牙垂杀敌四十,逃脱。三百七十六年六月十一日,龙牙垂于密林坡大破四骑士团,集团团长罗斯丧命于其手。三百七十六年六月十五日,龙牙垂于温泉败火鸟、艳枝花、幻师宫长天、白意两大长老连手之势。火鸟败逃、长天、白意陨命。艳枝花下落不明,疑亡。三百七十六年六月二十一日,龙牙垂于穷鸟领地酒楼邂逅瞿塘峡、赤将盏、金戈公主、金戈太子。三百七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龙牙垂于三万大军面前力斩火鸟斡勒海。三百七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龙牙垂与宝刀羊春同闯魔鬼地带之魔林,出去时间不明。。。。。。
  • 诗经集传

    诗经集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当春乃发生

    当春乃发生

    “我叫花春。”第一次给皇帝这样自我介绍的时候,她从他的脸上看见了天下最好看的笑容。可惜的是,这死面瘫一辈子也就只笑了这么一次。看电视剧的时候花春迷上了里头的一位丞相,觉得他长得帅又霸气。但是穿越过来她才知道,这丞相是个女的,而且和皇帝水火不相容。花春,一个二十多岁青春美少女,机缘巧合之下,莫名其妙地就穿上了男装,站在那少年皇帝身边,成了一个刚正不阿的忠臣。有刺客,她替他挡,有人造反,她替他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皇帝还是想方设法地要弄死她。二十一世纪共产主义优秀接班人能这么轻易被弄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好歹是政法系高材生,她不信还治不了这古板的封建帝王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轼天诀

    轼天诀

    主人公宁道天被卷进一个天大的阴谋里,为了查清真相只有提升修为,随着修为的提升,主人公发现其实幕后的黑手就是天道,掌管天地秩序,视修士为蝼蚁,视万物为刍狗。宁道天左手持圣器,紫血红缨枪,修圣阶功法,杀入九天之上,打破天道格局,建立新秩序
  • 一枝红杏爬墙来

    一枝红杏爬墙来

    龙浩:看着你为他人哭为他人笑,我的心好痛,可是我却愿意默默的陪在她的身边,感觉你的心跳。守护,是我这一生对你唯一的爱。纳兰:为何你总痴缠与我?我本一心仕途,你可知,你那深爱的眼神,让我充满了罪恶。龙鳞:他站在最高处,可心却是那么空虚,只因那里曾经有过一道倩影陪他日出日落。龙圩:杏儿,你是我最深的依恋,可否放下一切随我山水间?龙腾:宝贝儿,你的虎牙为何那么尖利,我的心被你咬的好痛。红杏:她带着前世的记忆,寻到了今生,找到了她的最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追求之路,并成为了全国女子的反面教材。等到大红嫁衣加身时,为何心会那般的痛?本文结局一对一******新书求收藏!求推荐!求PK!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