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3000000002

第2章 汉民族研究概况

在汉民族研究中,首当其冲的是汉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

关于汉民族的起源,早在公元前1世纪,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提出了夏、商、周都是黄帝子孙的“三代同源说”。但是,对三代之间的渊源关系,司马迁没有作出明确的交代。以至到了唐朝,司马贞在给《史记》作《索隐》时,就指出夏禹不知祖父是谁,殷契和周后稷则边谁是父亲都不知道。笼罩在神话浓雾中的夏、商、周三族的远祖世系及其溶合过程则很少有人论及。

在近代,一些外国资产阶级学者,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服务,杜撰了一个“汉族西来说”。

有的胡说汉民族来源于埃及。德国耶稣会教士凯什尔(Kircher)早于1654年在其所着《埃及谜解》有及《中国图说》中,根据所谓中国与埃及象形文字有颇多相似之处,断定中国古代的人是埃及人的苗裔。继之法国人余厄(Huet)更谓中国为埃及的殖民地,法国人都?给纽(DeGuignes)亦云中国文化出版埃及。

有的胡说汉民族来源于巴比伦。鼓吹此说最力者为法国人拉克伯里(TerriendeLacouperie),在其所着《中国古文明西源论》中认为《尚书》中所说之“百姓”,是巴比伦巴克(Bak)之转音,故汉民族传说中的始祖黄帝即是巴比伦巴克族的酋长,其率族经海道追随其说,于1899年合着《支那文明史》,列举中国与巴比伦在文字、信仰、传说、政治制度等方面70条相类之处,从而证明汉民族源于巴比伦之说的正确。

有的胡说汉民族源于印度。法国人戈比奈(Godineau)在1853年就说:“一要足以证明摩奴法典所言之无误,而且因之足以证明中国文化实由印度英雄时代后一种印度民族(即白色阿利安的首陀罗人)所传入,而中国神话中之盘古实即印度民族迁入中国河南时之酋长”。真是荒唐之极。

有的胡说汉民族源于中亚细亚。英国人波尔(Ball),美国人攀柏里(R·Pumpelly)、威廉士(E·F·Williams)等因为安诺(Anau)和墨夫(Merv)两个古址的发现,武断地推论人类应发源于中亚细亚,后由于其地变为干燥,才分为两支,一支向西迁入巴比伦,一支向东迁入中国。

此外,对于汉民族的起源,还有什么印度支那说,北亚美利加说,土耳其说,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但是,“汉民族西来说”由于其政治上的反动,学术上的荒谬,早已被历史和事实所否定。

辛亥革命后,较早把西方学者关于民族的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梁启超,在其所着《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论及“诸夏”时说:“吾族自古名曰诸夏,以示别于夷狄;诸夏之名立,即民族意识自学之表征;夏而冠以诸,抑亦多元结合之一种暗示也。”对于“诸夏”地域之扩大,又说:“春秋初期,诸夏所支配地,惟有今河南山东两全省(其中仍有异族)及山西、陕西、湖北、直隶之各一小部分;及其末期,除此6省已完全归属外,益以江苏、安徽2省及浙江省之半、江西省之小部分;及战国末年,则除云南、广东、福建3省之外,中国西部,皆为诸夏势力范围矣。”因人们一般都认为“诸夏”即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故梁启超《中国历史上民族之研究》可以说是近代中国学者研究汉民族的先声。

在30到40年代,不少爱国的历史学者纷纷着书立说,一面批判“汉民族西来说”的种种谬误,一面论述汉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民族精神。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商务印书馆1936年出版的林惠祥先生所着的《中国民族史》。关于汉民族的起源和形成,林惠祥先生认为汉民族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华夏系、东夷系、荆吴系、百越系。华夏系“为今汉族之主干”,“汉以前祗称华夏,汉以后则称汉族。”此外,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演进史》中,也曾提出过汉民族在秦汉时即已形成的看法。

所有这些,虽然也盛极一时,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形成的理论还不能为广大学术界人士所了解的情况下,这些研究虽不乏真知灼见,也批判和驳斥了荒谬的“汉民族西来说”,但还不能算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研究。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在50年代中期,汉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掀起了一个高潮。1953年下半年,苏联学者格·叶菲莫夫发表了《论中国民族的形成》一文,论证了中国(指汉民族)在封建制度消灭与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为民族的过程。但他却称封建社会时期的汉民族为部族。与此针锋相对,1954年上半年,范文澜同志在《历史研究》上发表了《试论中国自秦汉时成为统一国家的原因》一文,提出了汉民族形成于秦汉时代的意见。他认为:中国自秦汉起,已经具备了斯大林所指出的关于民族的四个特征。“汉族自秦汉以下,既不是国家分裂时期的部族,也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民族,而是在独特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民族。”范文澜同志的这个观点,是我国学者用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结合中国的国情,创造性地研究汉民族形成问题的第一炮,是汉民族形成问题上的一个重大突破。30年后的今天,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范文澜同志的观点,不仅在汉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上具有划阶段的意义,而且对马克思主义民族形成的理论也是一个丰富的充实。

对此,我国学术界展开了引起国际学术蜀重视的讨论。当时,除章冠英发表文章,同意范文澜的观点外,其余均持反对意见,宫显、曾文经、杨则俊、魏明经、张正明等同志认为秦汉以来开始形成的是汉部族而非汉民族。汉民族形成的具体时间在这些同志之中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宫显、曾文经等同志的汉民族形成于鸦片战争以后的观点;另一种是张正明、杨则俊等同志的汉民族形成于明代后期的观点。凡此种种,分歧很大。

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关于“民族”一词的译名的不同认识和理解。找到了产生分歧的原因,就为深入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60年代初,北京座谈会的召开,《人民日报》发表了《关于“民族”一词的译名统一问题的讨论》,汉民族形成问题的讨论又趋活跃。在这段时间内,牙含章根据恩格斯“从部落发展成了民族和国家”的观点,提出了汉民族形成于夏代的意见。他认为“从秦及以前汉族自称诸夏之族这一名称推断,汉族这个民族可能是在夏代就已形成的一个古老民族。”文传洋则提出了汉民族起源于夏、商、周诸民族,而正式形成于秦汉的意见。

关于汉民族的起源,最有影响的是徐旭生在《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修订本)中所说:“把我国较古的传说总括来看,华夏、夷、蛮三族实为秦汉间所称的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

很可惜,这样活跃的讨论局面,却由于1964年李维汉同志受诬陷,批判了所谓统战、民族、宗教工作部门的“投降主义、修正主义路线”而被破坏了更使人愤慨的是,1965年10月,林彪、“四人帮”以“批判”《海瑞罢官》发难的浩劫,把一切社会科学,当然也包括汉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在内统统绞杀了。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乾坤扭转,社会科学如枯木逢春,喜获新生,汉民族研究出现了新的微型机。进入80年代以来,汉民族形成问题的研究又日趋活跃,学术刊物上不时有对汉民族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很有见地的新论发表,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有较大的进展。从已发表的论文和着作来看,一般都承认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但是华夏族是怎样形成的?华夏族又是怎样发展为汉民族的?却有着两种不同的意见。

一种意见以谢维杨、邹君孟、田断周等同志为代表,他们认为汉民族的形成是分两步完成的。第一步是从夏部落或夏部落联盟发展到华夏民族,在形成的具体时间上却各有差别。谢维杨和田继周认为华夏族形成于夏代。谢维杨在《论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族形成问题初论》中说:夏代形成的文明民族,是由夏代前夕的部落联盟转化而来的,这个民族就是最初的华夏族。他们不仅创造了夏代国家及其文明,而且也是后来商代和周代国家及其文明的创造者。田继周在《夏代的民族和民族关系》中说:夏国家的建立对夏族的形成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夏族形成的标志,也是夏族名称的来源,夏族或称华夏族。邹君孟则认为华夏族形成于原始社会末期,即军事民主主义产生的时期,他在《华夏族起源考论》中对此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由于他们认为华夏族形成于夏代或原始社会末期,所以他们又一致确认夏、商、周三代的民族共同体就是一个,即华夏族。田继周说华夏族形成于夏,发展于商,壮大于周。商人和周人是华夏族的一部分。邹君孟说华夏族产生于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中间经过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三代。谢维杨则更加明确地说:夏、商、周“三族”说完全不能成立,因为夏、商、周三代王族是三个亲属家族集团,从一开始就属于同一个华夏族的成员,从而根本否定夏、商、周“三族”的存在。第二步是从华夏族转化为汉民族。对此,谢维杨和田继周的意见比较简略,谢维杨说“华夏”是汉族的古称。田继周说秦汉以后,华夏族与汉族等同起来了。华夏族与汉族被视为同一民族的不同族称,在民族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邹君孟比较具体地说:到了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区域性统一的形成,华夏族融合进众多的少数族,于是,一个新的民族——汉民族便开始出现;及至秦汉之际,汉民族形成,华夏族的历史才告结束。

另一种意见以杜荣坤、钱宗范、王雷等同志为代表,他们认为汉民族的形成是分三步完成的。但是,他们之间又有较大的分歧,首先,对三步的具体过程看法不一致:

杜荣坤和白翠琴在《试论古代少数民族政权与祖国的关系》中说:黄河中、下游的夏人、商人、周人经夏、商、周三个王朝和其他部落长期相处,华夏族逐渐形成和发展。春秋战国时,华夏族和其他各族接触更广泛、更频繁,与四周的所谓戎狄蛮夷诸族逐渐融合。至秦、汉时期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汉代以后,渐称汉族。他们的看法过于简单,只是一个论点而已。

钱宗范、徐硕如、朱淑瑶三人在《春秋战国史话》第7章“民族的斗争和融合”中论述从华夏族到汉族的过程。他们说:西周和春秋前期,以夏、商、周三族为核心形成了初期的华夏族;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在和兄弟民族不断融合的基本上形成为汉族的初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汉族正式形成。

王雷在《民族定义与汉民族的形成》中说:远在300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夏、商、周三个朝代,是汉民族的前身——诸夏部落的时代;秦的统一使华夏各部族开始形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从秦开始到汉代是汉民族形成的时期。

张正明在《先秦的民族结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中认为:华夏族是夏、殷、周三族汇合而成,“及至周灭了商,又封了虞、夏、殷的遗裔,华夏就算初具规模了。”汉朝建立后,华夏就被称为汉人了。

我在《试论古代周民族的形成》中,对汉民族形成的三步过程,作了如下的表述:在周民族形成以前,中国中原地区分别形成夏民族、商民族以及蛮、夷、戎、狄等族;周民族形成后,在春秋民族大融合时期形成为华夏民族,秦统一全国时才形成为统一的华夏民族;西汉时华夏民族又发展、转化为汉民族。

其次,对夏、商、周三代的人们共同体的性质看法也不一致,杜荣坤和钱宗范等人都笼统地称之为“人”或“族”。王雷则明确地认定之为部族。此外郑杰祥和姚致在他们研究夏代人们共同体的论文中也都认定夏族是夏部族。我的看法与王雷完全相反,在《从部族的定义看夏、商、周三族的性质》中论证了夏、商、周三族是民族,而不是部族。

关于汉民族的起源问题,近年来也有一些论文作了专门探讨。由于汉民族是从华夏民族发展、转化而形成的,所以学者们一般都注重研究华夏民族的起源问题。对此问题,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一说起源于黄帝。林祥庚在《黄帝与夏商周》中,从传世铜器和图腾,从巩固的部落联盟关系,从考古文化三个方面论证了夏、商、周三代同源于黄帝。

二说起源于黄帝和炎帝。杨国勇在《黄炎帝夏考》中,从分析先秦典籍入手,查明颛、鲧、禹是黄帝系统的人,祝融、共工则是炎帝系统的人。而“华夏”一词的同来与黄炎的兴起地河南新郑有关。

三是起源多元说。梁钊韬在《百越对缔造中华民族的贡献》中认为:华夏族既以族的黄、炎为基础,又融合了南方的一部分苗族和东南的一部分东夷、越族混血形成的。张正明在《先秦的民族结构、民族关系和民族思想》中认为:无论从血统上来说,从文化上来说,华夏都是蛮夷戎狄共同创造的。所以从族源来看,在华夏中间,蛮,夷、戎、狄就一应俱全了。邹君孟在《华夏族起源考论》中认为:中原以炎黄为首的集团是华夏族形成的基础;部分东夷集团是华夏族组成的重要部分;部分南方苗蛮集团是华夏族组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汉民族起源和形成问题的研究经历了古代朦胧时期;近代的西方学者鼓吹的“汉民族西来说”时期;三、四十年代的初步研究;五、六十年代的汉民族形成问题讨论时期;以及八十年代后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时期。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研究是逐步展开,逐步深入的。但是综观这些研究,无论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与汉民族研究这个巨大的学术宝库相比还是很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加倍努力。

同类推荐
  •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勇于实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民俗实用对联(上)

    民俗实用对联(上)

    对联是做为民族传统风俗文化之一,从其诞生起,就一直为历代人民所重视。本书从岁时节日、人生礼俗、工商百业三大方面,选取精联、名联百余条以飨读者。
  • 书与艺术

    书与艺术

    本书为“书文化”系列读本之一,是围绕“书与艺术”展开的读书随笔。从艺术欣赏的角度,通过诸多艺术大家对音乐、绘画、舞蹈等的亲身讲述以及作者对身边艺术的感悟,将读者带入艺术类书籍所独具的浓厚的艺术氛围,体验至美的艺术境界,领略伟大的艺术精神、艺术情操和艺术精髓。
  •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民俗趣话:吉瑞中国节

    流传了五千年的农历正在逐渐走出大众生活。代代相传的习俗在淡化,祖辈们对自然的敬畏已然消失。我们在遗忘的同时也在失去,失去了那么多宝贵的应对造化的经验,以及生活的细节和情趣。原以为控制了自然和生活。其实它们正从我们身边离开。 不知道还能不能留住它们。更想留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法和风俗。也许留下这些不会带给我们些许经济意义,但是如果忘记,是否就和传统有了割裂?而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大树会枯萎。没有了文化的滋养,满世界都会浮躁不安。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昏晨雾霭

    昏晨雾霭

    西式复古风,人与吸血鬼伯爵的斗智斗勇,太阳升起前,世界是先笼罩在黑暗中的。
  • 鬼岛夺宝

    鬼岛夺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一艘德军巡洋舰满载从中国掠夺的巨额财宝沉没于黄海。三十年后,留学回国的青年东方焜无意中发现了德军巡洋舰沉没前藏匿于鬼岛上的宝藏资料,于是前往鬼岛寻找这批属于中国的宝藏。令东方焜没有想到,纳粹残余和日本武士家族都在争夺鬼岛宝藏中的神秘宝物命运之箭,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宝藏争夺战在各方势力中展开,然而最终结果却出乎所有人意料……
  • 微笑如许

    微笑如许

    (全本免费,已经完结,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书氏)五年的等待,她姗姗归来。却成了他家老头的——绯、绯闻女友?!面对这个觊觎他家财产的女人,他怎么可以掉以轻心?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和她斗智斗勇,百般周旋。怎奈天意弄人,他斗得过她,却斗不过自己的心……欢迎加入书氏的读者群:99701105,吐槽、提意见、灌水神马的,通通都来吧!亲,可以微信搜索公众号“不思斋”,订阅后就可以关注书氏的文字哦。
  • 仙欲执心

    仙欲执心

    这世间有一类人,终生孜孜不倦,心无旁骛,以图参透天地造化,挣脱束缚,修成仙神,成为比肩天地般的存在,自称为修仙之士。在普通人眼中,这些人终其一生,寡情绝欲,只为求证天道,却不知晓,这些修士,参悟天地法则,知晓越多,心中便越发绝望,回过头来,对心中那一缕仅余的亲情亦或人欲,也越发执着。
  • 皇上说皇后千千岁

    皇上说皇后千千岁

    一朝穿越,成为丞相嫡女,中秋夜宴,她,才华出众,命该如何?被派往异国和亲,她命又该如何?身中绝情蛊毒,不该动情?她承受蚀骨之痛又有谁知?在异国,她,是否能够如梦般的随心,而逆天改命?在她闭上双眼的那一刻,她才明白,在他的眼里,她才是自不量力的那一个。
  • 校花的十八岁保镖

    校花的十八岁保镖

    迷一样的少年,神一样的手段。他奉命下山寻找那素未谋面的未婚妻,却巧然成为未婚妻妹妹的贴身保镖……老头说“醉红颜,掌王权!”老头还说“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深藏巧与名!”于是呼,一个妖孽般的少年就此诞生…
  • 恋雪情缘

    恋雪情缘

    沐爷爷知道沐泽转校了,但为了撮合沐雪与林枫,他让他们进入同一个学校,可事情却没有随着他意想的情况发展。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真爱、她的克星、爱她的人、伤害她的人……一次意外,她失忆了,几年后的她变了,林枫成了她的未婚夫,但命运让他们的再次相遇,又会发生什么呢?一系列的爱恨纠葛和前尘往事浮出水面。
  • 逆战——寻找变身英雄

    逆战——寻找变身英雄

    讲述了在末世危机下人类的自救与反击:故事以腾讯游戏《逆战》为题材、以未来末世为背景、讲述了在末世危机下的亲情、友情、爱情。
  • 亚森·罗宾探案集1

    亚森·罗宾探案集1

    《亚森·罗宾探案集》是一部风靡世界的侦探小说,她以其丰满的人物性格,广阔的社会背景,曲折多变、富于悬念的故事情节,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
  • 御君

    御君

    遗世古轿,误入异界他乡,红线一缕,牵出隔世姻缘。他发红似火,冲冠一怒,放眼处尸横遍野,她柔情似水,浅笑凝眸,挥手间化尽萧杀戾气。她言:“你若不离,我必不弃。”他道:“为何要我不离,你方不弃,不如携手游江湖,望尽天涯路。”他狂放不羁,杀人嗜血,任世人胆颤心惊她只暗中坏笑,任你雄霸天下,指点江山,怎抵我千缕青丝绕指柔,一笑倾人城精彩内容,请看《御君》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