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73000000063

第63章 民族节日(1)

汉民族历史悠久,朝朝相袭,代代相承,逐渐形成了民族传统节日的一个完整体系。一年之中,其主要节日,据农历按月排列:

正月初一为元旦,即春节。

正月初七为人日。

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又叫元宵节或灯节。

二月十二为花朝节,又叫百花生日。

三月三日为上己节,又叫修禊节。

三月还有清明节。清明前一或二日又为寒食节。

四月初八为浴佛节。

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

七月初七为七夕,又叫女儿节。

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又叫鬼节。

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

十一月有冬至节。

十二月最后一天的晚上为除夕。

另外,有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在春分前后)为春社;秋后第五个戊日(在秋分前后)为秋社,是农家祭社祈年的曰子。还有伏日,一般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初伏,伏日祭招以隐伏避盛暑。还有腊日,汉代为冬至后第三个戊日,后定为十二月初八,腊日祭百神,以逐疫。

汉民族节日虽多,但发展至今,最兴盛、最热闹、最隆重、最有群众基础的却是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四大传统节日。

(第一节春节)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即“正月初一”,古称元旦。《梦梁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元旦的具体月日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积:夏朝在正月初一,商朝在十二月初一,周朝在十一月初一,秦统一六国后则在十月初一。华夏民族发展、转化为汉族后,汉武帝在恢复夏历时,定正月初一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袭。到了近代,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了行夏历顺农时,从公历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公历1月l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使用“公元纪年法”,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但民间一般俗称春节为“过年”。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春节在汉代时原是指24节气中的“立春”日,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

进入腊月(即农历十二月)后,人们就冶备过春节了。办年货是既繁忙又愉快的节的准备工作之一。家家户户都要采购各种食品衣物:鱼肉禽蛋、蔬菜瓜果、烟酒糕点、鞋袜衣帽,真是应有尽有,琳琅满目,以便除夕团聚、过年待客。有的还把食品加工成各种风味制品,如脂肉、酱鸡、彩蛋、泡菜、果酱等。在农村,人们往往自己酿酒供春节饮用。在江南,尤其是江浙一带,人们还有“切糖”的习俗,把丰收的粮食做成冬米糖、炒米糖、年糕糖、粉丝糖、玉米粉糖、芝麻糖、糕干等,以示丰收喜庆的甜蜜日子。节日穿盛装是春节的传统习俗,因此,在腊月里人们还要忙制新衣,而给孩子服备一套新衣裤,是家庭主妇特别精心的一件事,以便过年时把小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打扫卫生是过年前的又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民间俗称为“掸尘”。除洒扫门庭,进行搬家式的大扫除外,还要理发沐浴,搞好个人卫生,干干净净迎春节。

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叫“除夕”,也叫“年三十夜”。从前旧俗,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时,人们往往用纸马饴馅糖送灶神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主人家一年的情况,除夕时就要迎灶神回来过年;同时还要摆上酒菜,点起香烛,祭祀先世先祖,求灶神保佑平安,请祖先赐福后代。现在这些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基本上破除了,而吃年夜饭成了除夕时最隆重的习俗。

除夕之夜,以最年长的老人为首,全家大小,包括已成家独立生活的儿女,都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团圆饭。若有家人外出不能赶回,也要放上碗筷,留出空位,既表团圆,又示思念。这时往往出现三世同桌,四世同桌,甚至五世同桌的团聚场面,充满着和睦、友爱、尊老爱幼、欢乐愉快的天伦之乐,极富人情味。年夜饭的菜大多有吉祥喜庆之意;鱼圆、肉圆、藕圆等丸子象征团圆,鱼象征年年有余,甜羹象征甜甜蜜蜜,花生意取长生,粉丝意取长寿等等。吃年夜饭时,桌上每一样菜,人人都要品尝一点,平常不沾酒的妇女和孩子,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或喝代用品(如汽水、果子汁、酒酿等),以承喜庆。北方年夜饭的主食多是饺子,意取“更岁交子”。旧俗在包过年饺子的时候,要在一个饺子里包上一点金、银或珠宝,谁吃中了谁就是有福气的人。现在人们虽不信这种迷信了,但仍在饺子里包上一点特殊的食品肋,如红枣、花生、桔子等,增添节日的欢乐气氛。南方年夜汉的主食多吃年糕和大米饭。年夜饭的菜都不能吃完,每样要留一点,以示年年有久日子越过越富裕。

除夕之夜,人们还有守岁的习惯。《东京梦华录》中就说:“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谓之守岁。”现在人们守岁时开展各种文娱活动:看戏看电影,听广播看电视,下棋打扑克,讲故事做游戏,等待子夜12点的到来。子夜时分,黎明初起,家家户户放爆竹,以示辞旧迎新。这里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早以前有个叫“年”的妖怪,每年冬末春初来伤害人和家畜。可是它怕光和响声,爆竹一响,就吓跑了。于是每到春节,家家户产放爆竹以驱逐妖怪,迎来吉样。《荆楚岁时记》就说:“正月一日,是之元日也,春新谓之端同,鸡鸣而起,先于庭前放爆竹,以避比臊恶鬼。”如今放爆竹成了孩子们最喜爱的春节活动之一。有的地方除夕之夜还玩灯笼。这种灯笼以竹蔑扎成骨架,糊上彩纸,做成各式各样的彩灯,中间点上蜡烛,黑夜之中,五光十色,与接连不断的爆竹声交相辉映,把除夕的欢乐气氛搞得浓浓的。正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拜年是春节期间人们的主要活动之一。旧俗,正月初一早上,人们常常先在庭院的天空下祭拜神灵和祖先,以求保佑新年吉祥、平安。孩子们早起后,穿上新衣新鞋,给父母磕头拜年,父母除讲些吉利话和鼓励上进外,还要给红纸包的“压岁钱”。这一天的拜年活动主要就是后辈给长辈拜年,表现了尊老爱幼的民族道德传统。现在移风易俗,破除了迷信活动。拜年时,彼此讲吉利的欢庆话恭贸新禧,客人往往送些节日礼品,主人则拿出各种糖果糕点,沏上甜茶,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热情招待,表示主客之间的亲密友谊。这种活动一般持续一个星期,最长的持续到正月十五。

挂年画,贴春联是汉族春节的传统习俗。最早的年画可能就是为避邪恶称为神荼,郁垒的“门神”画。《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俗谓之门神。”“门神”画后来发展成“年画”,其多取材于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戏曲故事、历史人物、小说、神话以及山水、花鸟、走兽,而其中的娃娃画最富情趣。至今人们仍喜欢在办年货时买自己喜爱的年画,挂在家中,烘托节日欢庆气氛;而春联的前身即是战国时期悬挂的用桃木削制,刻有灭祸降福的神像或咒语的“桃符”,到了五代发展成“题桃符”的春联,桃木板也被红纸所替代。明朝时盛行于民间。现在已成为汉民族特有的.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文学形式。

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的最后一幕。农历正月十五称“上元”。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还处在喜庆之中的家家户户,再一次相聚在一起,共同欢庆,故这天叫“上元节”。又因“上元”这天食俗吃“元”宵,寓意和象征团圆,故又称为“元宵节”。与此同时,习俗除吃“元宵”外,还喜欢闹花灯,所以又称“灯节”。闹花灯的习俗大约源于东汉初年的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那时提倡佛法,据《太平御览》记载,汉明帝下诏,农历正月十五“奏乐绕城,步步燃灯三十里”。此后各朝闹花灯的规模越来越大,宋朝时,据《梦梁录·元宵》,《武林旧事·元宵》、《东京梦华录》等的记载,当时的元宵节灯市更是盛况空前。唐宋时,灯市还出现了灯谜,在上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创作出了许多饶有趣味、脍炙人口的好谜,民国时甚至还出版了一本收集有两万多条灯谜的《谜海》一书。

在元宵节活动小还有踩高跷、扭秧歌、玩花船、唱大戏、舞狮子、舞龙等。其中最高有民族特色的,也是最激动人心的活动是舞龙。龙,本来就是汉民族古代传说中特有的消灾降福的神异动物,《山海经·大荒北经》中就有有翅膀的龙的记载,是黄帝手下的一名大将,叫“应龙”。后来龙的形象变化成蛇身、鹿角、鹰爪、马脸、浑身金灿灿、两须宛若飘带的奇特样子。舞龙的起源有悠久的历史。西汉时舞龙已出现,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求雨》中有详细的记载。到宋朝民间已很普及,《东京梦华录·元宵》中就说:“以草把缚成戏龙之状,用青幕遮笼,草上密置灯烛数万盏,望之婉蜓如双龙飞走。”解放后,舞龙这种民间艺术得到“推陈出新”的发展,有布龙,还有纱龙、纸龙、百叶龙和板龙等。特别是板龙,俗叫凳板龙,除龙头、龙尾用篾扎纸糊外,中间由上百块一米多长的凳板连结组成,板上燃灯,一人一板,夜色中,在鼓点、爆竹和呐喊的一片欢腾声中,游盘、翻滚、旋转,板上灯光变化万千,犹如火龙。飞舞,翻江倒海,气势磅礴,今人叹为观止。笔者曾亲眼目睹舞板龙的盛况,实在是激动人心。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在元宵闹花灯的高潮中圆满结束,人们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汉民族为什么特别看重春节?叶圣陶曾说过一句很实在的话,他说:“春节家人要团聚,亲友要往来,因为过完节,为了各谋生计,许多人又要四出奔波。”所以春节是四大佳节中最盛大、最热闹、最富情趣的节日,它包含着汉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

(第二节清明节)

“清明”是汉民族24个节气之一。最早的文字记吸出于西汉淮南王刘安等着的《淮南子·天文训篇》,“春分后15日,到指乙,为清明。”

踏青是清明的传统习俗。清明时节,大地回春,汉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气候转暖,正是春暖花开、柳绿花红、万象更新的季节,人们纷纷结伙成群到郊外踏青。杜甫的名诗《丽人行》开头二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就是描写唐时长安城外踏青的盛况。宋朝的欧阳修还专门写过关于踏青的词——《阮郎归·踏青》:“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目长蝴蝶飞。”民谚说:“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因此,清明郊游踏青时,小孩们常常折几条柳枝扎成柳圈戴在头上,妇女们常采鲜花,插在头上,以示春天的到来。

与此同时,民间体育活动也极为活跃,如放风筝、荡秋千、踢毽子、蹴球(即踢足球、打马球)等,特别是放风箔,历史悠久、至今不衰。风筝又名纸鸢,据明王坼《稗史汇编》所说,为西汉初年的韩信所造。南北朗时,纸鸢已开始盛行,《唐书.田悦传》中记载,梁武帝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时,京城被围,曾利用纸鸢向外求援。到宋明时代,汉族民间放风筝的活动已很普通,如宋苏汉臣画的《百子图》和明方氏墨谱《九子图》中部绘有小儿放风等的情景。清朝时风筝更是盛行,大家熟悉的《红楼梦》第七十回中就有描写贾宝玉、林黛玉等放风筝的有超故事。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还是个风筝专家。在北方,古代还常在清明时举行“射柳”的竞赛活动。“射柳”本是中国北方古代鲜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的一种风俗,后这些少数目族都先后被汉民族同化,于是“射柳”在宋时已作为一种游戏:折柳环插球场,军士驰马射柳,其矢镞阔于常镞一寸多,中柳即断,称之为“射柳”。明朝时常于清明举行射柳竞赛:以鹁鸽贮于葫芦中,挂在柳上,射中葫芦,鸽即飞出,凭鸽飞的高低决胜负,为之“剪柳”。由此可见清明节的气氛是很活跃,热闹的。

而清明节扫墓习俗的形成则与寒食节有关。旧俗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二天)为寒食节,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文公的贤臣介子推,而禁火寒食。据说晋文公重耳在当太子时,为避后母骊姬的迫害,在国外流亡19年。一次路过卫国,其与随从被人追击,逃得又累又饿,瘫软在地上走不动了。这时介子推暗暗地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给重耳解饥。其知情后,含泪说;即位之后,一定要加重封赏。后来重耳即位为晋文公,一一封赏了当初随从他流亡的功臣,却偏偏少了介于推。虽然很多人为此抱不平,但介于推却不去争功讨赏,而与母亲一起隐居到了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后来有人写信提醒了晋文公,遂派人去召介子推,请他出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并避而不见宫使。有人对晋文公说:子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定会背着老母出来的。于是晋文公同意放火烧山。可是三天三夜的大火把绵山烧成了光山,也不见一个人影。没想到子推宁死不愿下山受封,和老母抱着一棵参天枯柳一同烧死了。晋文公大哭一场,为尊敬子推的高贵品德,葬他们母子于绵山,立庙纪念,并改绵山为介山,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即清明前一天,全国禁火,寒食,以示纪念。于是每年清明前后,晋国百姓家家门上插柳枝,人们还带上食品到介子推墓前野祭、扫墓,以示怀念。

清明扫墓以后沿袭成俗。唐朝自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一诗,对古代汉族在清明时到郊外扫墓祭祖作了逼真的描写“丘墟郭门外,寒台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青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得,萧萧风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的《清明》诗也写到:“南北山头多墓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化作自蝴蝶,泪血柒成红杜鹃。”宋朝时,还规定从“寒食”到“清明”祭扫坟墓三日,当时的太学放假三天,武学(即军校)放假一天,以便让师生扫墓和郊游。历代以来,古人在祭自己的祖先的同时,往往对历史上的功臣或“清官”,以及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都要祭拜。这就是解放后清明节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传统习惯的先河。

清明节也包含着汉民族文化丰富的内涵。

(第三节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引《风土记》说:“仲夏端午,端,初也。”而农历的正月是“建寅”月,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古人也常把初五日写成“午日”,这样“初五”也就可以写成“端午”了。又因为“午月”和“午日”的两个“午”字重复,所以又叫“重午”。还因为古时把“午时”当作“阳辰”,于是“端午”也可以说成“端阳”。这样,端午节,又叫重午节或端阳节。

汉民族传统习惯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战国时期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说:“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于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祭之。”发展到后来用箬叶等把糯米包成粽子,古称角黍,来祭屈原。这也就是汉族五月端午吃粽子食俗的起由。

其实,端午始原还有多说,一为龙的节口说,闻一多先生专作《端午考》,认为端午本是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二为夏至说,刘德谦的《“端午”始源又一说》认为端午源于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等等。

同类推荐
  • 历法·节气趣谈

    历法·节气趣谈

    为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村青年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成才的迫切需求,共青团中央青农部以“关注焦点、瞄准致富点、找准需求点、抓住热点、切入视点”为原则,编辑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新农村新青年文库》,包括和谐家园、发展生产、劳动力转移、科普宣传、文化教育、自主创业、小康生活、生态环保等八方面内容的100本书。冀此服务和帮助广大农村青年进一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带头倡树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时代新风尚,踊跃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努力谱写出新一代“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奋斗之歌。
  • 棋与道

    棋与道

    本书是当代作者从自己的学棋经历出发,结合中国道法自然精神写的表述围棋与道之间的关系的杂文集。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 品义士

    品义士

    书中精选了中国历史上几十个侠义人物,这些英雄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或扶危济困,深得百姓爱戴,或抗击外敌,保一方平安。他们的事迹或在正史中单独立传,或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本书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挖掘整理,并做了符合现代人观点的点评,极富可读性,让读者可以在阅读的同时,体会到中华民族骨子里的那股英雄气,在当下驰骋纵横。
  • 祝酒辞大全

    祝酒辞大全

    本书是一部祝酒辞的选集,收入了各类祝酒辞数百篇。这些祝酒辞大多符合祝酒人的身份,符合当时的各种环境,可以作为酒宴上祝酒时的参考。作为一种酒文化,祝酒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值得学习借鉴。
热门推荐
  • 雄者傲苍生

    雄者傲苍生

    我本心正昭日月,奈何世人欺我苦。三千大道皆为次,唯有雄者傲苍生。各方豪杰刀兵见,烽火连天天下乱。江山要用血来洗,男儿誓死不底头。南宫烈受辱而后强,血窟洞中三年苦修,成就世上唯一的血修者。随后出山历练,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场空前绝后的腥风血雨!
  • 明天,你好

    明天,你好

    从我妈跟着有钱老板跑了那刻起,我的人生就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怪圈。我逃亡过,抗争过,放弃过,迷惘过,可是不论我如何挣扎,都挣脱不开这黑暗带给我的绝望。直到有一天,我遇见了他。他就像是冲破层层迷雾的曙光,照亮了我的世界,让我相信,我也是有明天和未来的。
  • 破魔笔记

    破魔笔记

    历史上最凶的六大暴君,武将联合冲破地狱,化成六魔星转世重生。历史上最杰出的六大名将,签下救世契约,投胎阻止浩劫!北京,上海,纽约,巴黎,华盛顿,东京,曼谷等一个个大城市,即将沦为:政客,商人,军队,黑帮,妖魔鬼怪的破魔战场!古今中外的美女,也在这个乱世,粉墨登场!
  • 永恒圣界

    永恒圣界

    波澜壮阔的一代皆以逝去!诸天万界,仙帝,人王,魔主,佛陀,妖祖!一代代天骄,一尊尊不朽的存在,尽数被那不知名的大劫抹去!洪荒界,灵威域圣村,走出过诸多圣者,他们负大神通,追山赶海,缩星拿月,亦正亦邪。背负大劫气数走出圣村的伐无生,将走上怎样的道路以揭开那不知名大劫的神秘面目......
  • 如何与异性交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如何与异性交往(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趋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产生心理障碍。《如何与异性交往》关于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真实地呈现了不同风格和理论取向的青少年心理问题咨询的治疗全景。为广大青少年认识自我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困惑,获取自我调节和预防的心理学专业知识,提高心理障碍的免疫力提供了多种专业手段,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预防青少年心理问题和障碍提供了具有理论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专业参考价值。
  • 畜牧龙

    畜牧龙

    三分种田的悠闲,两分自在的生活,一点五分激情热血,零点五分恶搞轻松,一分自然修炼,外加两分舒爽畅快,希望这样的比例能满足大家!※:龙天华是一个人,其次,他才是一只妖,一只觉醒了洪荒时期恐龙血脉的妖。嗯,听说他经营的牧场,就叫做恐龙牧场来着?古代的妖是占山为王,盘剥百姓!现代的妖是经营牧场,自食其力!想知道妖是怎么样经营牧场,如何自食其力的吗?进来看看吧,走过路过不要错过,推荐收藏一个别少啊!在这里,俺善意提醒大家:千万别不把妖当人看!因为妖也是人变得,啥?自己修炼的?去去去,谁告诉你动物能修炼成人身了?违背常理晓得不!畜牧一群:69146299畜牧二群:13276729畜牧三群:65808994畜牧VIP群:94539570俺扫榻恭候……O(∩_∩)O~
  • 女尊天下,独宠小正太

    女尊天下,独宠小正太

    腹黑的某女对某个纯洁的小正太,信心十足地说“我爱你!你爱我吗?”某个纯洁的小正太,一本正经的说“不爱”某女疑惑地问道“为什么?”某个纯洁的小正太,仍是一本正经的道“因为你欺负我”某女倒地
  • 变革力:铸就IBM百年传奇

    变革力:铸就IBM百年传奇

    《变革力:铸就IBM的百年传奇》的作者通过对IBM 100年的历史回顾,首度剖析了企业如何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做强、做大、做久的八大核心变革。
  • 温书宜修

    温书宜修

    这是一部略文艺的书,讲述的是一个甜炸的小故事
  • 你为什么不快乐

    你为什么不快乐

    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追求眼前的快乐,可能会为未来埋下痛苦:放弃眼前的幸福,可能会赢得更美好的未来。一个快乐的人,是既能努力改变环境,又能努力改变心境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是既可以享受当下,又可以获得更美满的未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