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382300000022

第22章 审时度势(2)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己不立。”意思说,不要担心没有职位,应担心没有胜任职位的才能,因为,有了才能,职位自然就有。然而,孔子周游列国被困在陈、蔡这两个地方时,子路深感孔子的话与现实不符,就去见孔子说:“以前我总听先生您说,有了能力,就会有职位;多做善事,就能得到好的报应。先生您行仁义道德已经很久了,天下闻名,可是您怎么会陷入到如此困境呢?”孔子回答道:“子路呀,这个道理你就不懂了,让我来告诉你吧!你以为广行仁义的人就必然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吗?如果真是这样,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和叔齐就不会饿死在首阳山上了;你以为聪明智慧的人都能被委以重任吗?如果真是这样,王子比干就不会被纣王剖心验证了;你以为忠诚老实的人都能得到好报吗?如果真是这样,关龙逢就不会被夏桀砍头了;你以为进忠言就一定有人听吗?如果真是这样,伍子胥就不会被吴王夫差杀害了。所以说,你能否遇见常识你的人,能否遇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这要靠你机遇;而自己是贤还是不肖,则是你个人才华的问题。怀才不遇的君多得很,哪里仅仅是我孔丘一个人呢?”

智慧如孔子,他也会在这些彼此矛盾的观点中左右为难,他也不可能在彼此矛盾的观点中自圆其说。

任何建议、任何方法都是有利有弊的。曹操不杀刘备自有其利,也知有其弊;曹操杀了刘备也同样有其利,也有其弊。那么,怎样来选择呢?这就要审时度势,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来定。我认为曹操不杀刘备的选择是正确的。为什么正确呢?因为曹操当时还不成气候,他还需要广招人才、吸引大批的人来投奔,此时杀了刘备无疑会影响自己的事业,所以,曹操选择了不杀。倘若此时,曹操己平定了袁绍,统一了北方,我敢肯定他会选择杀刘备。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情况不同了,他己成为气候,这时,他优先考虑的不再是壮大自己,而是消灭对方,清除异己,就像他杀掉杨修一样。

曹操为什么要杀掉杨修?是因为嫉贤妒能吗?不是。要说嫉贤妒能,曹操手下比杨修能力大得多的人比比皆是。那么,曹操杀杨修的时候为什么不想一想郭嘉劝他不杀刘备的那一番话呢?我认为当时即使有十个郭嘉来劝说曹操,恐怕也劝不住。为什么呢?因为,此时的情况己发生了变化,曹操己功成名就,摆在他面前最重要的事就是后继的事。如果说,他以前还在曹植与曹丕之间犹豫的话,那么他此时己下定决心立曹丕为王。立曹丕为王就要为曹丕扫清道路。谁是绊脚石呢?就是杨修,他与曹植关系密切,经常为之出谋划策,不除掉他,曹丕继位就会有困难。也许曹操正在寻找借口,杨修又正好给了他一个借口,于是他毫不留情的地杀了杨修。有人也许会问:“曹操不是最后有些后悔了吗?”曹操才不会后悔,他的后悔是装出来的,是为他的选择将产生的弊端做出的一个补偿,是为了防止郭嘉所说的后果而采取的一个举措。

由此可知,曹操这两个行动都是建立在审时度势基础上的,也都是当时最好的选择。所以,只要我们能审时度势,即使选择会带来一定的负作用,即使选择会造成一定的损失,但从总体来说,我们的选择仍是正确的,那么我们也会因此走向成功。倘若我们的选择不审时度势,那么,纵使建议再有道理、再完美、再无懈可击,由于不符合客观实际,那也必然是错误的,最终会为自己带来灭顶之灾。

此一时彼一时也,事过境迁使原来的情况面目全非,在现有的事实面前不能用旧日的思想来对待。一时有一时的情况,一时有一时的变化,以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就不至于有悖事理。

(第五节)、感情至处误大事

所谓审时度势,就是要明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依据事物的客观原因,找出正确对待事物的方法和观点。

项羽不能审时度势,在鸿门宴中表现的淋漓尽致。鸿门宴只是浩瀚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小插曲,但这个小插曲却值得人们去深思、去体会、去玩味,因为就是这个小插曲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如果人们真的能听懂这段小插曲,真能从这个历史故事中获得终身受益的话,那将受益匪浅。

鸿门宴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由于人们的生活经历不同,读此故事的感触也就不同。能够读故事时,能体会到一种人生的沉重,领悟到了命运的秘密,那才是最大的收获。历史中的项羽为什么会是那样一种命运呢?而刘邦为什么又是这样一种命运呢?

鸿门宴完全可以回答这个疑问。项羽和刘邦是两支反秦武装队伍的领袖,他们是同盟军,相约共破秦军。项羽北上救赵,刘邦则率军西打秦军心脏地区——关中。由于秦军都被派去抵抗项羽军队,所以刘邦轻易地进入了关中。此时,项羽经过钜鹿破釜沉舟的浴血奋战,击溃了秦军主力后,正浩浩荡荡地直逼关中,刘邦夺取关中之后,本打算称王关中,但倘若项羽一来,自己的美梦就会成为泡影。怎么办呢?这时有人给刘邦提议了,说:“你立刻派军队肾守函谷关,不要让项羽的军队进入,同时征召关中的百姓组成军队,壮大自己,和项羽抗争。”刘邦觉得这个议不错,于是就照办了。

殊不知,项羽率军到达函谷关后,发现刘邦己派重兵把守,于是命令军队攻打函谷关。项羽的军队一举攻下函谷关,并准备第二天乘胜消灭刘邦的军队。当时项羽有军队四十万,刘邦仅十万,力量对比悬殊,函谷关又被轻易攻破,刘邦无险可守,怎么办?张良细致分析后,建议刘邦暂时屈服于项羽。

刘邦经过一番审时度势后,放弃了称王关中的想法,他的态度来了个180゜的大转变。他听众了张良的建议,第二天一大早就赶紧带着一百随从去见项羽。刘邦和项羽同是军队的领袖,他们的职位并无高下之分,也并无隶属关系,可刘邦为什么要屈尊去见项羽呢?他去看项羽就是一种委曲求全的表示,就相当于下级去拜望上级、晚辈去拜望长辈一样。这时项羽的情况又怎样呢?项羽手下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我听说刘邦过去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现在进入关中后却变了,也不发色、也不贪财了,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刘邦有了更大的野心,他想称王关中,他想当天子。现在形势对我们有利,应该立刻消灭他,千万不要错过了时机。”然而,就在项羽犹豫不决的时候,刘邦的拜望却改变了项羽要消灭的打算。他是怎样想的呢?一是极力表白自己的忠心,说他从来就不敢违背项羽;二是极力倾诉衷肠,倾诉自己的委屈,他说自己对项羽一片忠心,现在项羽却要进攻自己。项羽看见刘邦一副委屈的样子,心肠终于软了下来,于是刘邦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刘邦能审时度势,他能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他能由一个趾高气扬的胜利者一下变成为一个低三下四的弱小之人,所以他能避免这一次灭顶之灾。正像大哲学家孟德斯鸠说的那样:“一个人要在世界上获得成功,就不得表面上像个傻子,实际上是智者。”刘邦正是这样一个能屈能伸的人。他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变通,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像傻子,什么时候应该像智者,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项羽似乎从来就不审时度势,他不愿根据客观的情况来做出理智的决定,而只凭自己的感情和好恶来办事。破釜沉舟是凭借感情的行为,不杀刘邦同样也是感情的行为。

一个感情用事的人能成功吗?不能,绝对不能。所以项羽的命运在鸿门宴时就已经注定。倘若,他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他就会理智地想一想当时天下的形势,就会理智地分析出将来的变化。那么,他就一定会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将来能与自己争天下的就是这个刘邦。而现在,天下已经平定,秦朝已经灭亡,刘邦对自己的作用已经发挥殆尽,眼下不正是除掉他的一个绝好的机会吗?这样一来,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下手。如果项羽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那么在杀掉刘邦之后,不妨大哭一场,哭得伤心一些,并且还可以用关中王礼仪来厚葬刘邦,这些都完全可以表现出自己是一个讲情义的人,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历史就真的要重写了。然而,项羽就是项羽,他不是曹操,他不是一个审时度势的人,因而,他不能改写这段历史,他甚至都不能改写自己失败的命运。

所以,从来就没有什么天命,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造就的。项羽造就了项羽的命运,刘邦造就了刘邦的命运,曹操造就了曹操的命运。有一部电视剧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人呀!这一生,你做了多少,就要承担多少,一点都不能打折扣。”其实,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人呀!这一生,你怎样去做,就要怎样去承担,一点都不打折扣。”因此,只要我们能审时度势地去做事,就一不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审时度势,就要尊重事物客观情况,决不能渗带任何感情色彩。

(第六节)、走上理智的坦途

一个人做事不考虑感情,他一定是个不成熟的人;一个人做事被感情左右,他一定是个更不成熟的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是什么?就是看他能不能审时度势,能不能分析出客观情况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迅速地调整自己,使自己的一举一动都符合这一变化。要想让一切都服从你,你就必须首先服从理智。正如一位著名人物所说:“一旦你学会依照自己的选择控制情感,你也就踏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对任何一个人来说,不控制好自己的心态是很容易犯错误的,尤其是当变化来临之时,当我们的人生遇到大的转折之时,我们就更应该用理智作为自己的心灵前哨。于是,一步走错步步错,我们的人生就陷入更大的困境。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人智商并不高,平时工作也不算太努力,然而,每当遇到大的变化之时,他们总能审时度势,总有一些招儿来应对变化,这种人也常常会越混越好。相反,一些人智商较商,工作也很努力,但就是不够灵活,一遇到变化之时,总不能够客观地去分析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也总不牛头不对马嘴,这种人虽然很有才华,但却越混越差。

因此,我们一个人在社会中是否能够成功,需要的能力固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理智。理智使我们不走歧途,少走弯路,走向成功。刘备为人处世在一些事上就很不理智,当他历经艰辛终于有了东西两川和荆州之地时,由于关羽的失误,荆州被东吴夺去,他也被杀害。刘备听说之后,悲愤交加,发誓要为关羽报仇,他要起兵伐吴。

刘备的这一决定不是建立在理智之上,因为此时,他完全处在极度的悲伤和愤怒之中。赵云劝刘备说:“现在的国贼是曹操,并不是孙权。曹操虽然死了,但曹丕却篡汉自立为帝,人神共怒。陛下你应该讨伐曹丕,而不应该讨伐东吴。倘若一旦与东吴开战,战争就不可能立刻停止,别的计划就不能实施。望陛下明察。”赵云的这番话颇有道理,确实是审时度势之言,我一直怀疑赵云的话应该是诸葛亮的意思。诸葛亮深知“未信则以为谤己”的道理,自己不便出面去劝,就让赵云去劝,因为在所有人中,只有刘、关、张、赵感情最深。现在关羽己死,张飞只会鼓动伐吴,要不得会劝阻刘备,于是只剩下赵云了。然而,此时的刘备己彻底向心态屈服了,他己不可能明察时势了,他己不能审时度势了。他对赵云说:“孙权杀害了我的义弟,还有其他忠良之士,这是切齿之恨,只有食其肉而灭其族,才能够消除我心中的仇恨。”赵云又劝说:“曹丕篡汉的仇恨,是大家的仇恨;兄弟之间的仇恨是私人的仇恨希望陛下以天下为重。”刘备答道:“我不为义弟报仇,即使有万里江山,又有什么意思呢?”刘备己完全失去了理智,完全失去了审时度势的能力。感情用事的结果常常是彻底的失败。

一个人有七情六欲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完全应该的,这也是人之为人的特征。所以,我们说:“一个做事不考虑感情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成熟的人。”然而,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感情常常左右人们的理智,使人们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因此,我们又说:“一个被感情左右的人一定是一个更不成熟的人。”此时的刘备就是被感情左右了的人,在审时度势这一点上,他根本就无法与曹操相比。曹操一家也曾被人所杀,他也曾有切齿之恨。如果比较起来,刘备仅死了一个义弟关羽,曹操却死了一家老小四十余口,曹操的恨应该更大更强烈。然而,当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扫仇雪恨之时,情况发生了变化,吕布率兵攻破了兖州,占领了濮阳。怎么办?这边大仇未报,那边情况又发生了变化。如果曹操被复仇的心态所左右,那么,他一定看不出事情的发展趋势,也感觉不出情况的危急,就如同刘备伐吴一样。但曹操毕竟是曹操,他是一个十分擅长审时度势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能够控制自己心态的人。正因如此,他立刻便分析出了情况的严重性,他说:“兖州失去了,这就等于让我们没有归路了,不可不早作打算。”于是,曹操便放弃了复仇的计划,拔寨退兵,去收复兖州了。曹操的这个决定正确吗?当然正确,因为,这个决定没有受他复仇心态的任何影响,完全建立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之上。因此,曹操能够摆脱这次危机,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势力。

与曹操截然相反,刘备伐吴的计划完全建立在复仇心态之上。他没有认识到东吴经营时间已经很长,孙权善用贤人,上下团结一心,绝对不像刘璋之辈那样柔弱。与此同时,北边曹丕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向刘备蜀汉政权发动攻击,而自己的政权才刚刚建立不久,还需要进一步稳定人心。从大局来看,三国鼎立,魏国强大,蜀吴弱小,只有连吴抗魏,才能长治久安。然而,刘备根本就顾不得这一切,只凭自己复仇的心态而制定实施了伐吴的计划。因此,其失败是注定的。

那么,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心态才能够审时度势呢?换一句话说,审时度势时,我们应该具备一种什么心态呢?

审时度势之时必需的心态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是静,一是空。静就是由冷静而宁静,达到一种平心静气、心平气和状态;空就是由无私而无欲,达到内心的空明澄净。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之所以不能够审时度势,并不是由于其智商不高,而恰恰就在于他们的内心不能够达到“空”与“静”的状态。人的心灵既要实在,又要空虚。对世间事物都不执著,这就叫空虚;没有一丝邪妄的念头,这就叫实在,只有心灵清虚空灵,才能观察万物;只有心灵纯真无妄,才能虚已受物。

(第七节)、大意将会失荆州

不管是现实生活中,还是历史典籍里,一切成功者都是能够审时度势的人。他们审时度势地分析客观的情况,预测将来的变化,并成功地改变了自己。有时这种改变常常令人不可思议,但客观形势需要怎样,审时度势者就能够怎样。

同类推荐
  •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成功法则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成功法则

    只有两种人的成功是必然的:第一种是生活严峻的考验,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最后终于成大器;另一种没有经过生活的大起大落,但在技术方面达到了顶尖的地步,比如学化学的人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化学家,这也是成功。
  • 我们总是忘了,知足才能常乐

    我们总是忘了,知足才能常乐

    知足,并不是不去努力,相反,知足是对自己有相当的认识之后,知道自己的能力能达到如何的程度和境界而做的一种达观的认知。没有真正经历过“生活”的人,无法真正体验“知足常乐”的境界。
  • 叩佛问禅2:禅心一念间

    叩佛问禅2:禅心一念间

    本书精选作者作品100余篇,包括《家家都有充沛的阳光》、《身体的左上角》、《被僧人诬陷的女子》、《石头都能变成佛》等,并配以禅意书画。
  • 优势交涉:王牌交涉大师的制胜秘诀

    优势交涉:王牌交涉大师的制胜秘诀

    本书共分十个章节,分别从人际关系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入手,着眼于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各种交涉问题,告诉你如何做好交涉前的准备和掌握哪些语言技巧。另外,还从多个方面向读者讲述了交涉的技巧:在交涉中如何去说服对方,在争辩中如何不失和睦地让对方同意你的观点,在气氛对自己不利时如何做到变不利为有利,遇到难题时如何处理,并且,还对谈判、求职、与客户交涉的三个方面,如何运用交涉技巧做了详细介绍。 总之,与人交涉的技巧,包含着很大的学问,掌握了这门学问并将其熟谙于心,你就能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生活和日常工作中纵横捭阖,获得成功。
  • 成功的起点(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成功的起点(学生心理健康悦读)

    成功就如同一个圆,有了终点,也有起点。好的起点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起点来自于勤奋的汗水,来自于坚定的信念,来自于自信的微笑,来自于以美丽的心情去工作,来自于快乐不倒翁的心态,来自于好习惯的培养,来自于头脑灵活,善于利用现有条件创造成功……
热门推荐
  • 无上刀魔

    无上刀魔

    起于微末之间,战于九天之上。刀锋所向无敌,纵横天下无双。一个少年得到一把魔刀,最终成为一代刀魔。
  • 仙气逼人

    仙气逼人

    带着前世一些记忆的李志,由于家庭的不幸,随舅舅到安平生活,在梁家的凝香阁做送货伙计。偶然中他买了一面古镜,却不知道这古镜竟然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神器-五龙混沌铠甲的残破的护心镜,从此他就走上了神奇的修真道路。
  • 如果没有明天

    如果没有明天

    如果今天成为世界的终点,人类一切的美好与丑陋、高尚与卑劣、感恩与敌视将全部终结。无差别死亡,生命的尽头会是什么样的色彩?
  • 呆萌杀手送上门

    呆萌杀手送上门

    上官瑾,在校大学生一名,因被汽车无辜撞死,所以意外的得到了一个重生的机会,只是……她居然成了一个杀手,而且还莫名其妙的被派去刺杀一位王爷!没办法,最后为了完成任务,她只能以身相许了,不过结果好像不是那么乐观………某王爷:“娘子……”附带一枚倾倒众生的笑容。某杀手(两眼放光,一脸花痴):“嗯…”某王爷:“你来王府的目的是什么?”低沉魅惑的声音带着刻意的蛊惑。某杀手(依旧一脸呆萌):“刺杀你…’’围观群众:“…………”某杀手终于反应过来,怒吼道:“冷枭,你个卑鄙小人,居然使用美男计!”
  • 真元志

    真元志

    大陆无尽,何人争锋,坚毅之人最终如何成为强者,创造又一个神话。
  • 逆天雷体

    逆天雷体

    始有六域,仙魔人妖冥尸六族分而治之,中州大陆,宗派林立,正邪、善恶争乱不断。叶凡,一个为了抑制体内雷电力量的少年,步入这奇幻的修行世界。人间域,邪灵突起,危机四伏,各大域纷纷涉足,想要占得一席之地。危机的中州大陆,少年又会何去何从,沉沦或是奋起?成长中,携几分挚诚友情、亲情、爱情...少年踏上了他心中的执念之路。
  • 仙途漫漫之我本妖孽

    仙途漫漫之我本妖孽

    在现代,骄阳是个能看见鬼的女孩。莫名奇妙的穿越到修仙世界,夫君?师娘?这是闹哪样?!好吧,这些都可以接受,但是灵根都毁了还修毛仙阿!!!
  • 掌上明珠1:爱别离

    掌上明珠1:爱别离

    她六岁死了爹娘,七岁跟着哥哥逃命,半路却被 推下马车。本以为在劫难逃,又被一群神秘高人捡到 ,教导、训练,以十岁椎龄,被招募进秘密的情报组 织,为密谋篡位的燕王效力。她是沈明珠,传奇富商沈万三的后人,也是*厉 害的“清理者”。当她遇上他,一切算计却失了策。是对抗,也是 追逐;是毁灭,还是救赎? 拿得起,一生再放不下。
  • 赶尸者:与鬼夫同居的日子

    赶尸者:与鬼夫同居的日子

    我意外跟冥王签下血契,开始同居生活。本以为是倒了血霉,原来他竟然是有意接近自己。阴灵转世,觉醒之后,竟能逆天改命!
  • 大明惩毖录

    大明惩毖录

    本书修改中,之前写得不尽如人意,现在重新修改,修改后再继续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