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7500000031

第31章 源论篇(8)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社会主义不发达的阶段。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实现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为人的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从而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在朝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而努力。

新形势下,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必须是也只能是服务社会。这一点,就是西方教育界也是赞同的,哈佛大学的校训就是:“为增长知识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当代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人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自尊自爱、善待他人;热爱社会,超越自我;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公民,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随着国门的打开,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国社会日益融入国际社会。当今世界的主流文化是社会达尔文主义文化,即注重力量,注重财富,注重对比的文化。这种文化观以及衍生出的价值观已深入并影响了社会的各个方面。现实似乎告诉我们: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才可能拥有一切。曾被视为象牙塔,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高等学校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自身也出现了许多困惑和病态。前些年,不少教师因为无法忍受清贫而边上课边做生意,有的最后干脆“下海”经商,缺少门路和胆量的教师就难免会在课堂上说些不应该说的话,由此在学生中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这个教训是深刻的。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视教育越来越功利,教育与我们本身一样越来越沉重,而我们也离教育的真正目标越来越远。一方面痛感我们的社会“信仰迷失、价值错位、自我膨胀、非理性泛滥、心境浮躁、道义沉沦、人格分裂”等品行危机的严重,另一方面我们有很多教师和许多学生家长一样不再履行他们作为道德标准的维护者和促进者的职责。用“误人子弟”来形容这样的教育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三、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

无论在中外思想史上,还是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认识误区是人的本质自私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而最具迷惑性和影响广泛的是所谓“合理利己主义”。认为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人在一切行为中所能遵循的只是自己的利益,因此,不应也不能放弃利己主义。只能使人们“合理地”理解自己的利益,“合理地”组织社会。从而使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协调起来。

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些有关具体人的本质问题的困惑。杨朱说“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宋明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把“人欲”视做罪恶的本性和自私的根源。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认为,人的“自保”、“自爱”是人的天性,由此导致人与人之间“像狼一样”,“他人就是地狱”。其中,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每个人的思考选择实际上都不可能离开现实的社会关系及发展而孤立存在,对于这样一个事实似乎没有人会在理性上给予否定。所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论述在理论上亦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承认。然而,如何真正用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理论来回答和解决具体人性中的困惑、利益冲突和矛盾。还有许多问题或者认识上的误区,需要我们进一步澄清。从根本上说,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误区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

第一,“人的本质自私论”把人性中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虽然,人的自然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条件之一,人若不吃不喝,便无法维持生命;人不恋爱结婚也无法延续后代。但是人的自然属性只是人的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的物质承担者,而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据。在劳动过程中,人类的饮食变成了文化,性欲转化为爱情,本能升华为道德,感觉产生了审美。如果一个人仅仅有自然属性,那就无异于动物。也就不具有人的本质了。

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并不否定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的自然本能恰恰是构成人之为人的生理基础。人作为动物性的存在,自然的生物本能必然要对其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人的许多行为必然受到这种本能的驱使和策动。然而,马克思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旧唯物主义把饮食男女这种自然本能当做是人性的根本特性,而马克思主义则认为,人的根本特性,或人之为人的本质特性在于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这种“社会本能”构成了人的本质。正因为人的这种社会本质,使得人和动物虽然都有满足饮食男女等自然本能欲望的要求,但如何饮食男女,其内涵、方式、目的却显然不同。性交不只是为了交配和繁衍后代,而是表现为对爱情的追求,吃喝不仅是为了充饥,而且包含了饮食文化的意义。所以,马克思认为,饮食男女等等也是真正人类的机能。然而。如果把这些机能同其他人的活动割裂开来,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惟一的目的,那么在这样的抽象中,它们就只有动物的性质。正是基于这样的分析,马克思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既不是自然本能,亦不是社会本能,而是在现实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二者的统一。或者说,人性的这两个方面在现实性上是不可分的,只有社会属性而没有自然属性的人是不存在的;而只有自然属性没有社会属性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人。可见,把人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实则使人沦为与禽兽为伍了。

第二。“人的本质自私论”把自然属性等同于自私本性犯了一个混、淆概念的错误,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人的自然属性仅仅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机能,这些生理机能不具有任何遭德意义。无所谓善恶、自私或不自私。而只有当这种机能被赋予社会生活的内涵时,才具有道德评价或价值评价的意义。自私是一个关于道德评价的概念,即在人的自然属性与自私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否则我们无法解释同样具有自然欲望的人,有的人高尚,有的人卑微,有的人堕落。这种情形,恰恰证明了不同的人对于本能的需要、欲望有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就是人们的道德和价值选撬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的利益和需要,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与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是格格不入的,把这种本来是人的后天选择的结果当做人先天具有的必然性。在实践上是为人的自私自利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和合理保护。而且,按照这种逻辑,“自私”既是与生俱来的必然性,用人为的道德规范来限制、约束它,反倒成了违背人性的枷锁。在现实生活中,推崇这种观点的人喜欢使用反证法:即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完全没有个人需要和欲望的人。而这种个人的需要和欲望就是人的自私本性。我们认为,人的自然本性不等于自私,并没有否定自然本能与自私具有某种联系。然而,根本的分歧却在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把自私当做人的本质,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私有制度的必然在这里,我们评价的是人们为实现自然属性所采取的行为态度。人的自然本性不等于自私,人的生理机能跟自私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历史上的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陶渊明“不为五斗来折腰”,革命战争中战友们把最后一把米、最后一口水让来让去,革命先烈为了崇高的理想不肯出卖组织,而宁可选择死亡……这一切看似违反自然本能,却是人的本质的最高表现,这是只有在人类中才会产生的现象。

第三,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的本质自私论”犯了一个违反历史事实的错误。考古学、人类学和社会发展史等科学已证明,人类社会已有350万年的历史,而私有制产生不过5000年。自私是私有制生产关系的产物,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和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没有私有制,因而也不存在私有观念。人的本质当然也不是自私的。可惜,人的个体生命一般不过百年,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恰恰始于阶级社会即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因而,若从个人的感性经验出发,或从文化典籍等“集体记忆”中寻找。很容易得出“人天生是自私的”这一错误结论。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出现了某些混乱的局面:干部腐败严重,公民道德行为失范,刑事犯罪升级,社会监控不力,舆论导向偏颇,致使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集体主义受到了普遍怀疑,而贪图享受、惟利是图的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又流行起来。这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中还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上还有其他分配方式。各种非公有经济是形形色色观念生存与流行的土壤,而中国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利己主义与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体系成了某些人的自私自利的思想文化资源,可见自私观念还会长久地腐蚀人们的精神,这说明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事业。但是我们仍然坚信: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绝对的、永恒的东西是不存在的。自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灭亡,私有观念也将逐渐灭亡。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不足、理性思维水平不高。而囿于历史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局限,是“人的本质自私论”的认识论根源。

第四,人的本质自私论实际上为合理利己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利已主义”是现代社会生活中颇有影响的道德倾向,这种倾向之所以有一定的“普遍性”,从心理上说,与人们的两种心态有关:其一,合理利己主义打着“合理”的旗号,给人一种强调追求正当个人利益的感觉,而正当个人利益是人们正常社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这种理论容易引起人们的某种“感情共鸣”;其二,我国的“十年动乱”对人性、个人利益的扭曲与摧残所留下的创伤使人们在现实中容易产生逆向倾斜,从而使合理利己主义获得了某种认同的契机。

显然,合理利己主义内含了一个基本的逻辑前提,即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其悖论恰恰证明了人的本质自私论的实质。合理利已主义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坚持“人的本性自私论”立场,打着“合理”的旗号,开出种种调解社会冲突的药方,企图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结合起来。然而,这一理论却无法消除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与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之间的冲突。也无法消除资本主义的贪得无厌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冲突,从而无法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不合理性,只能充当美化资本主义和一切剥削制度的遮羞布,使残酷的阶级剥削与阶级压迫“合理”化。合理利己主义认为,自已是目的,他人只是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从这个逻辑出发,如果每个人都把自己当做目的,把他人当作手段。其最终结果,目的与目的,手段与手段不可避免会发生冲突,冲突的结果要么是放弃目的(而这对利己主义者来说是不可能的),要么是改变合理的手段。这样一来,把利己主义作为惟一目的,“合理”的手段就不可能真正合理了。

合理利己主义的另一种说法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种说法认为“为自己”是一切行为的动机,那么,实际上“为别人”则充其量是附带的偶然效果。如果把为自己当做一切行为的动机,其实质仍然是利己主义的,而利已主义只有当其放弃利己的惟一目的和动机时,才可能“合理”,否则“合理利己主义”就必然陷入极端利己主义。因此,否定人的本质自私论,并不是否定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正当要求,而只是否定那些以个人为目的,以他人和社会为手段,为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地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行为。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曾引起激烈争论,至今仍有人在极力鼓吹这一观点。这一观点的要害是把“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作为理论前提,割裂人的行为目的与手段两个方面,认为一切利他之举无不以利己为出发点,“为别人”仅仅是手段,是利己行为的“副产品”,而自私与利己才是真正追求的目的。我们不否认在生活中也会有这样的“巧合”在利己动机下竟出现某些有利于他人的效果。但这种现象往往是偶然的。如果一个人处处怀着自私的动机,怎么会时时出现利他的结果呢?把人性中的自然属性当做人的本质属性,实际上混淆了人与动物的根本界限,否认和抹杀了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和阶级性,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一位经济学家曾指出,现在似乎有一种误解,以为我们今天可以一切以一己私利为依归,把利己主义的世界观作为改革的精神武器,把承认人的价值转化为对金钱价值的顶礼膜拜。极端的反面其实依然是极端,这种所谓的理由其实只是借过去的某些错误来掩盖自己今天的丑陋罢了。我们要警惕,要批判,要积极主动地用科学的人生观来武装自己,切不可才出禁区,又入误区!

同类推荐
  • 三十三岁必读书

    三十三岁必读书

    本书共分七篇,包括:“生存篇 首先要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策略篇 走对路才能步入脱颖而出的最近入口”、“心理篇 摆正心态就可以直面一切”等。
  • 成功人士不说

    成功人士不说

    短跑比赛,只差0.01秒,结果就会差很远。人生中,每天不起眼的细微差别,决定着一辈子的成败!本书从30种微小细节入手,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总结了成功的方法,引用知名人士如马云、史玉柱、巴菲特、比尔·盖茨等人的亲身经验,告诉你为什么只要抓住平常日子中被忽略的机会,就能做出惊人的成就
  • 成功之道:大学生职业规划

    成功之道:大学生职业规划

    本书通过介绍一个个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说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作用。
  • 责任与忠诚

    责任与忠诚

    本书告诉读者工作者意味着责任,如何让态度指引行动,不为工作而工作,如何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将热情注入工作、释放自己的潜能等。
  • 30几岁决定男人成功

    30几岁决定男人成功

    本书为励志类图书。编者以个人“男人如何成功”主题的认识为依据,整合了多方面的资料,并辅以一些个人的观点,从性格、仪态、工作方面等多方面展现了一名男性应该如何走向事业的成功之路。
热门推荐
  • 重回六年前

    重回六年前

    一场车祸,让大学毕业生林秋枫灵魂穿越回到六年前。可怜的娃,穿什么不好穿到同样出了车祸的美女陈紫馨身上。为了阻止六年后的车祸,为了改变自己的结局,为了不要穿越女人身。他和六年前的自己发生了很多事!到底六年后会怎样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请你再次微笑

    请你再次微笑

    就像在寒冷的冬日给你一个夏天的暖阳;就像薄荷水中淡淡地透出凉爽沁人心脾;我爱你,爱你的手心,爱你的眉眼,爱你的微笑,爱你所有一切——爱情,就是在一次次的微笑中坚定我愈加爱你的心……玉木瑾遇见权泯野的那年,是他的手心带她逃离母亲改嫁的悲伤。曾经以为只要两个人简单的在一起便可以天长地久,可是命运却总喜欢捉弄相爱的两个人。分别三年,当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再次遇见,是否还能记得最初的温暖?当生命面对凋零,他们是否愿意抛下所有,只为换来彼此的再次微笑?
  • 秦人不是过客

    秦人不是过客

    “秦”这个字眼,总是能勾起人们最强烈的情感。当它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愤怒、敬畏和赞叹会一起涌出。在东周初期,这个不起眼的西部附庸,通过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奋斗,从卑微的藩属逐渐成长为一方霸主。又经过一次次主动或被动的学习,一次次成功或不成功的奋击,进而成为列国中实力最强、制...
  • 爱的早,不如爱的刚刚好

    爱的早,不如爱的刚刚好

    曾经受到感情创伤而“死宅”在家两年多的岑亮和宋汶,在铁哥们朱学晔和好姐妹林芸芸的极力撮合下开始了各种欢乐、哭笑不得的“约会”。原本注定不会有什么交集的两个人却被各自的死党有意拉做一堆。在最初的抗拒排斥中,在一次次磕磕绊绊吵吵闹闹中,两个人,认命地沦陷了。从最初的不来电到爱得如胶似漆,时间刚好,爱情来对了!然而,两情相悦没那么简单!两个人的前任来袭,他们是否能紧握双手并肩而战?又是否能坚守到最后?我们只是要一辈子相爱,在一起!为什么就那么难!
  • 醉游记③

    醉游记③

    康熙去世,康熙朝代终于过去,夺嫡之争告一段落,继位的仍然是四阿哥,雍正朝,十四阿哥和锡若将如何自处?八阿哥、十三阿哥等人的命运走向也在锡若的影响下偏离了历史的本来方向。作者以灵巧的笔法,娴熟的语言,不但深刻描写了男主角如何在新朝权力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还以对历史可能的另外一种走向所做的自然描写而折服读者。
  • 花落谁言殇

    花落谁言殇

    什么?堂堂帝君被人诈了,还魂飞魄散?莫急莫急,还有小白生命女神来搭救,可要经多少磨难,方得帝君一回眸,可谁能解释醒来的腹黑青年是谁,那个温润如玉的帝君呢,好吧有些时候这小子还挺萌的,什么?这才是帝君的真面目?呵呵,晚啦,逃不开啦。
  • 心理画像师

    心理画像师

    秦柯是公安大学的一名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他当警察的目的是为了查出七年前将其全家灭门的凶手。在公安大学,秦柯因成绩优异而得到国内著名心理画像专家康一介教授的赏识,在康教授的帮助下,他成为公安部刑侦总局的一名见习警官,在见习期间与大队长罗倩、同学欧阳一起侦破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案件,从而引起社会的关注,并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心理画像师。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却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 源溯

    源溯

    2012年以后亡命天涯、血腥厮杀、穿越空间、追寻人类终极奥秘、
  • 浑浑噩噩又一生

    浑浑噩噩又一生

    生活是什么?重新来过一次难道就一定可以精彩纷呈?人的性格一旦养成,难道真的可以说变就变?李小妹一直认为自己缺的是钱,如果有钱,就不用朝九晚五,就可以自由自在,幸福一生。可是真的重新来过,金钱来的太过容易,她又再次迷茫了?郭东一直很满足现状,认为平淡的生活才是真。可是当一切重来,当生活可以激情四射,他迷惑了,或许他并不甘心平淡?
  • 总裁追妻100遍

    总裁追妻100遍

    不过是去买了个姨妈巾,却意外遭人挟持,还被逼着看了现场版的“艺术小电影”,而男女主演竟然一个是人渣男朋友,一个是绿茶婊闺蜜。齐晓乐表示她整个人都不好了。而更令人崩溃的事情在后面,经历男友和闺蜜的双重背叛之后,她还没从打击中回过神来,就被另一击直球击中了心脏!她被人卖了抵债,价值竟然高达一千万?真是笑死人了,她全身上下难道是黄金做的吗?齐晓乐听到这个荒唐的事情只想哈哈大笑两下,但是眼前的男人好像已经认定了这件事,口口声声说她是他的人。怎么办,她现在跑路,还来得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