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68700000004

第4章 人类学的主要流派(2)

(2)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的概念。涂尔干大量地利用了人类学民族志的资料,特别是专门研究了澳大利亚的土着居民,分析他们的文化现象,找出其中的某一事物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最早提出了“结构”与“功能”的概念,从而为后来的人类学结构学派和功能学派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3)主张用共比法进行比较研究。比较的方法是人类学上普遍使用的方法,但涂尔干主张用共比法,这不仅仅是比较的方法,而且还是说明的方法。共比法指出,对于人类各种社会形态,决不能随便抽出一点来进行任意比较,而必须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即同一社会形态的才能比较,这是比当时其他人类学派的高明之处。

(4)对原始社会形态的研究。涂尔干认为原始社会最早的组织是原始游群,从原始游群发展为不以地域为基础的氏族集团,同一氏族的成员相互禁止通婚;氏族是先有母系氏族,后有父系氏族,以氏族为基础形成部落。人类社会初期没有家庭制度,氏族是社会基本单位,家庭是后来从氏族中演化出来的,对原始社会形态做了比摩尔根更深入的阐述。

(5)对原始宗教研究的新观点。涂尔干认为人类在最早的原始游群时期,无所谓宗教,只有到了氏族阶段,才有了最早的宗教。根据澳大利亚土着人的图腾信仰,他还揭示出,最早的图腾宗教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多样的图腾信仰,即凡是氏族集团都有自己的图腾信仰,而图腾是某种动物或植物的象征化和宗教化,是氏族赖以维系的重要因素。同时,涂尔干还将整个原始宗教分为两大阶段——氏族宗教与部落宗教,这对宗教史的研究是一大贡献。

涂尔干虽然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政治上他却宣扬种族优劣论,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四、布朗、马林诺夫斯基与英国功能学派

1.英国功能学派产生的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殖民帝国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殖民统治陷入了严峻的危机。英国政府急需寻找新的统治方法以挽危局。当时人类学流行的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等都不能满足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他们希望人类学家能为殖民统治提出新的具体的理论和方法以维持殖民统治。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功能学派应运而生。

什么叫功能?在功能学派看来,简单地说“功能”就是“满足需要”,就是事物与制度的“作用”。认为一切文化和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不可缺少的作用,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张满足社会基本需要的互相联系着的网”,其中每一个现象,都像生物机体的每一个器官一样具有一定的“功能”。

2.布朗与英国功能学派

布朗(RadcliffeBrown,1881-1955),生于英国伯明翰,在大学时专攻人类学,先后于1898年和1900年专程赴法国学习社会学,受涂尔干的影响很深。1906-1908年到安达曼群岛进行初次人类学田野考察,后又去澳洲西部、南太平洋、南非等地做田野调查,1935年10月到中国燕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学三个月,1937年任牛津大学教授,1937-1941年担任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院院长。他的主要着作有《安达曼岛上的居民》(1922)、《民族学方法和社会人类学》(1923)等。

布朗对人类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结构的研究上。布朗认为不应有一个文化的学科,只能把文化作为社会体系的一个特征来研究。布朗最感兴趣的是作为社会体系一部分的社会结构,他关于社会结构的概念为英国社会人类学界提供了一个主要的理论构架。他说社会人类学的“兴趣是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4]因此,他认为应该研究社会而不是文化,文化是抽象的。

布朗又认为“结构这个概念是指在某个较大的统一体中,各个部分的配置或相互之间的组合”[5]。这种结构功能论推及社会,“在社会结构中,被认为是社会生活行动者的单个的人,即个人是最终组合,社会结构就是由相互联系的个人的配置而组成”[6]。布朗给社会结构下的定义为:“在由制度即社会上已确立的行为规范或模式所规定或支配的关系中,人的不断配置组合”,并认为社会结构是社会人类学研究的基本部分。布朗对社会结构的研究有三个部分,一是社会形态学的比较,即研究社会结构有多少不同的种类,有何异同,如何进行分类;二是社会生理学,研究社会结构如何发挥其功能,怎样维持结构体系,各种现象如道德、法律、礼仪、宗教、政府、教育科学和意识形态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三是社会结构的变化发展,新型社会结构的产生。

3.马林诺夫斯基与英国功能学派

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1884-1942),生于波兰,卒于美国。1908年曾获奥地利物理学和数学博士学位,后来到莱比锡奥斯特瓦尔德理化实验室从事研究。其后,在养病期间偶然读了英国人类学家费雷泽的《金枝》,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于1910年进入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改行从事人类学研究。1914年9月-1915年3月到新几内亚和美拉尼西亚进行田野调查,此后又于1915年6月-1916年5月和1917年8月-1918年8月两次到特罗布恩德岛进行田野调查,1924年任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学系讲师,1927年任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教授。1939年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他的主要着作有《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蛮族社会之犯罪与风俗》(1926)、《蛮族之性生活》(1929)、《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1925-1926)、《文化论》(1931)、《文化变迁之动力》(1935)等。

马林诺夫斯基与布朗强调社会结构主义不同,他强调的是文化的功能主义。从“功能”出发,马林诺夫斯基提出了“文化”学说。他认为所有的文化特点都有其正面的功能(Positivefunctions)。文明的每一种类型以及风俗、物品、观念、信仰都在履行某些重要的功能,都有某种任务要完成,都代表着一种工作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他认为大凡涉及个人行为和文化制度的问题,均只限于寻找或说明这些行为和制度有没有功能以及如何发生功能。同时,马林诺夫斯基还把“功能论”作为一种研究工具,是从事田野工作和比较分析不同文化现象所必须具备的,运用这个工具可以研究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对文化作深入的分析。

马林诺夫斯基强调人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文化,认为所有文化基本上都是可以比较的,并视各文化为一封闭体,对此封闭体进行研究和解释是文化人类学的任务。此外,对某一特殊文化的经验性研究也会有助于了解文化的普遍现象。

从“功能”出发,马林诺夫斯基还就文化的性质作了诠释。他认为文化都是直接或间接地满足人类的需要,是人类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因此,文化的内在性质就在于它的功能。

根据文化的功能性质,他又提出了“文化迫力”的概念,指出人类社会首先要满足人类对营养、传种、安全等等的基本要求,这些基本要求就叫做“基本的文化迫力”,人类的这些基本要求迫使人类必须要采取文化的措施来满足这些基本需要。他还认为,人类的需要可以表现为三种不同的基本形式:一是生活需要,如吃、穿、住等;二是社会需要,如习惯法、法律等;三是精神需要,如艺术、教育等。这三种基本形式构成了相应的三种“基本的文化迫力”,依次分为一、二、三级,或称为直接需要的迫力、间接需要的魄力和再间接需要的迫力。

从“功能”出发,马林诺夫斯基从文化在人类活动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和各社会器官满足社会有机体的需要着手,将文化的功能分为八个方面:一、经济;二、政治;三、教育;四、法律和秩序;五、知识;六、宗教和巫术;七、艺术;八、娱乐。

从“功能”出发,马林诺夫斯基认为文化如果没有结构,文化的功能也就不能发挥。他用生物学上的解剖学作比喻,提出了文化三因子的文化结构理论。所谓“三因子”,就是三个因素,即器物(物质)、社会组织(制度)和精神(思想)。三因子间的关系是:器物是基础,精神是核心,社会组织是关键和主干起联系器物和精神的作用。同时,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就是文化间的相互关系,这是一种一体化的纵横关系,其中横向的八个方面的功能呈现的是动态,纵向的三因子结构则相对是静止的,这两者必须互相适应,即结构与功能——三因子和八功能必须能统一。在三因子之间和八功能内部,也是一体化的关系。换言之,就是说制度与需要必须相适应。

此外,马林诺夫斯基主张走出书斋,到活生生的社会里去研究人类社会,并身体力行;他强调用理论指导田野调查工作,强调在田野调查前先进行科学假设,增强调查的目的性;强调必须经过全面的调查才能得出结论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调查方法;他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也开人类学研究的一代新风。

五、博厄斯与美国历史批判学派

1.博厄斯与美国历史批判学派的产生

19世纪90年代,继进化学派和传播学派之后,西方人类学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流派——历史批判学派。它的创始人是被誉为美国“民族学之父”的弗郎兹·博厄斯(FranzBoas,1858-1942)。

博厄斯(旧译波亚士或鲍亚士),原是德国犹太人,早先学自然科学,攻读物理学和地理学,获基尔大学博士学位。1883-1884年,他参加了对大西洋巴芬岛进行的田野考察,第一次接触到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开始对人类学发生兴趣,从此开始了他终身从事人类学研究的学术生涯。博厄斯治学严谨,学识渊博,研究范围广泛,一生写过二百多篇学术论文,出版了《初民心理》、《种族、语言和文化》、《原始艺术》、《人类学与现代生活》和由他主编的《人类学教程》等着作。

博厄斯还是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教育学家,培养出大批学生,其中许多人后来成为一流的学者。他特别注意培养女人类学家,在他的鼓励和培育下,美国出现了不少像本尼迪克特(R.Benedict)、米德(M.Mead)等卓有成就的女人类学家。从19世纪末到现在,美国大多数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都出自他的门下。博厄斯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

(1)最早提出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博厄斯是最早提出人类学研究目的和任务的人类学家。关于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他在《种族、语言和文化》一书中提出“(是)关于人类和他的历史”,是“必须包括人的形体发展的历史,人的生理学上的功能,思想和文化”[8]。为此,“需要一种年代学的继承形式的知识和对变化情况的了解,而根本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获得这些材料”。在此基础上,博厄斯认为人类学的任务主要是:重建人类历史、揭示社会发展规律以及探讨变迁的动力。[9]博厄斯提出的人类学研究的目的和三大任务,是一种有远见、有气魄的科学建构,对人类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提出了“历史特殊论”

关于历史,博厄斯强调说:“每个文化集团(族体)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历史,这种历史一部分取决于该社会集团特殊的内部发展,一部分取决于它所受到的外部影响。”他认为拟构人类历史是关于人的科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必须从研究每个族的历史开始。[10]

(3)反种族主义的社会政治观

博厄斯还是一个反种族主义者,他始终不渝地站在争取正义、争取各族人民平等,反对种族主义、沙文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一边。他写了许多论文以及着作从理论上系统地对种族主义加以驳斥。

2.美国历史学派的基本理论

(1)文化独立论

文化独立论,又称“非决定论”,这是美国历史批判学派针对当时人类学中的地理决定论和经济决定论而言的。博厄斯认为,文化现象极其复杂,一种文化特性的形成是由生物的、地理的、历史的、经济的等多种因素决定的,但它们又都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地理环境或经济条件虽然都能影响文化,但其影响的程度要视文化本身的性质而定,同时,文化也可以反过来限制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发展。此外,经济与文化的关系虽然要比地理环境与文化的相互关系更为贴近,但这也不能解释为文化生活的每个特征都由经济状态所决定;相反,经济和文化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总之,在美国历史批判学派看来,文化本身是个独立的整体,故研究民族文化要了解它的整体结构,而各种文化又都有它自己独特的模式(Pattern),因此任何用单一原因推论文化形式的企图都是错误的。

(2)文化发展平行说的“辐合”(Convergence)论

美国历史批判学派反对摩尔根的“单线进化论”和文化传播学派的“文化传播论”,认为人类需要的生活条件有共同之处,又都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因而能够创造出相似的文化,从而提出了文化发展平行说。

与此同时,他们又认为,人类的创造能力毕竟有限,而模仿则要比创造容易得多。在人类长期的迁徙、流动过程中,文化的接触是普遍存在的,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文化的传播和借入现象。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博厄斯又提出了“辐合”理论,即文化殊途同归的观点。它形象地把文化比喻为车轮的辐条从360度的圆周上共同指向圆心,最后集结在轴心一点,虽然有不同的来源,不同的过程,最后却会形成相似的结果。

(3)“文化区域”(CultureArea)论和“年代区域”(AgeandArea)说

博厄斯看到各地区有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特殊的物质文化,认为可以根据不同的文化特征划分地理区域,从而提出了“文化区域”的概念。其学生,美国历史学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威斯勒(C.Wissler)进一步详细而又完整地阐述了“文化区域”这一理论,提出文化的最小单位是文化特质(Culturetrait),许多有关的文化特质构成一个文化丛(Culturecomplex),文化丛再发展成文化型(Culturetype)。并且,文化型是受周围的生物、地理、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并往往与地域概念结合在一起的。

与“文化区域”论相关的还有“年代区域”说。即每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两重性质:一是时间性质,具有持续不断的纵向传递性;二是地域性质,具有横向的空间扩展性。这两者问的关系是:文化传递的时间越长,其传播的地域越远。博厄斯和威斯勒认为,每个文化区域必然有文化中心区(CultureCenter)和文化边区(MarginalArea)的区别。有意义的是,美国历史批判学派还认为,文化区域并不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存在,目前某种文化发达的地区,不一定就是历史上此种文化的发源地或中心区。

同类推荐
  •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感悟心灵:温暖一生的125个记忆

    一首老歌,一段时光的印记。不再着意去找的老歌,如同抛在身后的似水流年。歌总是会唱几支,可偏就唱不全的那首让人心痒,一句半句的随风落在耳朵里,惊鸿一瞥,却又生了根似的,挥之不去。
  • 马季诗选

    马季诗选

    青年诗人马季的个人作品集《马季诗选》,该书选入作者2001年远离家乡后,陆续发表于《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潮》、《中国诗人》、《诗歌月刊》、《诗林》等刊物的133首诗作。
  •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北宋词史》将有很大参考价值。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手中有了极致的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
  •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一)

    冰心儿童文学全集(散文卷一)

    爱在右,同情在,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这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里的一个充满爱的句子,这个句子曾经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她的作品以歌颂自然、歌颂母爱,歌颂一切美好的东西为思想内核,她思想中深切的爱心和对人生中美的追求,使她的作品渐渐地形成了清新、细腻、隽永的风格,感人至深,净化着读者的心灵。她的一生都在为孩子们写作,为们留下了无数作品。她用女性那特有的温婉细腻去描述孩子们的童贞、两小无猜的情感、无阶级差别的友谊。本书特别整理了她儿童文学创作中的散文作品,带你品味童年的真挚的美好感受。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热门推荐
  • 官场与职场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官场与职场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官场与职场,是每一个中国人都无法回避的权力之地;是智慧、金钱、权力与人性博弈的名利场。《主潮书系官场职场卷》汇聚了中国最具实力与影响力的一代作家新世纪十年来官场职场题材的重要作品,莫言石钟山范小青崔曼莉杨少衡……,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表达了中国社会最喧嚣又最隐秘的所在;他们从不同的地方起步,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展示了一个也许痛苦但依然具有希望的当下中国社会。这些小说,把中国的坚硬与柔软表露无疑,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中国;与此同时,这些小说也在帮助我们探知自我,我们来自哪里,我们应当如何面对世界,面对社会?它们成为将自我与世界连在一起的真实通道。
  • 逍遥无极剑

    逍遥无极剑

    唐朝武周元年,武则天登基。连续三天梦见滔滔洪水,水上漂浮一木,木上结果。从而引出梦中人李洪和陈子昂的故事。李洪无意江湖,却因武则天的梦,被迫走上江湖。陈子昂宏伟抱负,却因得罪上官婉儿,深陷牢狱。“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百花门失散的两姐妹百花魅和青幽同时爱上李洪,李洪会选谁呢?
  • 戏剧生涯漫记

    戏剧生涯漫记

    继《戏剧生涯漫忆》出版之后,王毅军同志的新作《戏剧生涯漫记》又与读者见面了。两部书是一脉相承、上下贯通的姐妹篇。上部的着重点是忆,忆戏,忆人,忆事。书中诉说了旧社会草台戏班艺人“处处无家处处家”、朝不保夕的流浪演艺生涯,揭示了旧戏班中的封建迷信、陈规陋习是禁锢艺人命运的精神枷锁,记述了不少戏剧圈内鲜为人知的传闻轶事。书中还抨击了在旧制度下将呕心沥血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戏剧文化的艺人斥为“下九流”的惊人落差。作者热情洋溢地歌颂了“旧艺人”翻身解放、命运大转折带来的无限欢心与幸福,讴歌了改革开放给戏剧舞台带来的百花齐放的春天。
  • 归来兮征战

    归来兮征战

    考古发掘出土一个大活人人类探寻求证着过去与未来辉煌的文明同时期待着时间旅行者的来临过去与未来,创世纪者定下一个规则此时,不要战争。是贪念?是入魔?化解纷争,止戈为息忱待我归来兮!征战!全新的起点!
  • 元史

    元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 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兽谑

    兽谑

    前世,她被小三设计而死,重生,她沦为王爷的发泄小妾。每到月圆之夜,成为府中众多小妾的挡箭牌,她不甘心,逃,被抓,再逃……为了成全他的心愿,换回她的自由,她入军营,助他得到天下,赢取心爱的女人。而她,也以为可以潇洒离去,却被他连连阻扰,这个男人,到底想要怎样——她爆了……
  • 千金剩女不愁嫁

    千金剩女不愁嫁

    林、莫联姻,准新娘失踪了!逃婚路上,她捧着一束薰衣草向他求婚:“你娶我吧!”虽然还是林、莫联姻,但新郎已经从公认的林家太子爷林大少,变成了被家族放逐到国外的林家二少。且看纯情女汉子扑倒腹黑花美男!谁说女孩不能扮猪吃虎?她就吃给你看!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天庭续

    天庭续

    一个渴望解梦的人无意间踏入了仙门,他天资绝顶,受众人呵护。可一场巨大的灾难后,他明白了仙路的艰难与困苦。人生仿若被操控的木偶,有着诸多相似的轨迹。当他登上仙路的尽头,是一生的结局还是一个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