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内部矛盾之后,德国却又被卷入全球危机的旋涡里。见死不救还是伸出援手?无论选择哪一个,默克尔都以一位母亲的姿态牢牢地守住了德国人民。
于2005年大联合政府形成之前,默克尔就曾表示:“与社民党合作的大联合政府必然会很不融洽,我们不可能坐在一个桌旁,我们的国家需要一个明确的结果。”
金融危机吹皱德国政坛
2008年第四个季度,默克尔领导的联盟党和德国社民党组成的黑红联盟即将迎来联合执政后的第一次大选。两党都瞄准了2009年大选,联盟党为了摆脱继续和社民党组成内阁而铆足了劲儿,社民党也希望重新夺回总理之位,两者都进入积极的准备阶段,以期在先拉开序幕的州大选中大展身手。
被称作“大选年”的2009年一共有15场政治选举,其中还包含勃兰登堡州、萨尔州、萨克森州、图林根州、黑森州等5大州的议会选举。就在各个党派开始为各自的选举造势时,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打乱了所有的安排,那就是从太平洋彼岸吹过来的金融危机。
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从美国蔓延到欧洲,德国经济同样受到影响。很快,金融市场出现大幅震动,上市公司资金大量缩水。随即,银行业、房地产业全部受到波及,德国房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濒临破产,不久后,德国金融巨头全部陷入危机,经济亏损严重,德国引以为豪的制造业从增长转为大幅下滑。整体来看,德国2008年前3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良好的增长状态,但从第四季度开始,经济出现了倒退。到2009年1月,这样的趋势还没有停止的迹象。
金融危机还波及德国的劳动力市场。自默克尔执政以来,德国的失业率不断降低,但2009年3月首次呈现出攀升的态势。除此之外,投资领域、出口领域全部遭遇冲击,前期良好的增长全部遭遇滑铁卢。
2008年年底,金融危机刚刚抵达德国时,默克尔显然没有想到它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影响。当美国、英国、法国等都在为救市忙碌时,默克尔显得有些漫不经心。11月德法高峰会谈时,萨科齐企图说服默克尔加大在欧盟应对金融危机中的投入,但是结果让他很失望。
由此,默克尔也遭受到大量媒体的抨击,认为她在金融危机初期反应不及时,放任危机扩大而没有任何作为。当英国已经开始将大量银行转为国有,欧盟向各国发出倡议建立欧盟银行基金,各国的拯救市场、刺激经济的政策不断出台时,默克尔却还在考虑应该减税还是该投资基础建设。面对欧盟的邀请,默克尔以一句“德国的钱只能用来拯救德国银行”堵了回去。而且不止是媒体,基民盟内部也冒出对总理的不满之声。
随着金融危机在2009年的进一步蔓延,默克尔终于感到局势的严峻。5000亿欧元的刺激经济计划这才姗姗来迟。而很明显,默克尔的此次表现让民众非常不满,民调显示,默克尔的支持率下降了4%,为47%,但是仍比已经上升2%的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泰因迈尔的25%高出太多。
随着救市计划的进一步展开,德国的经济逐渐好转,实际上,此次金融风暴并未过多影响德国,德国经济各个行业的发展尽管有所下降,但总体来说仍属于进入停滞状态和非常小幅度的倒退状态。尽管如此,这并不能让德国的经济学家和政府部门放心。有所下降就意味着未来可能更大幅度地下降,因此各种消极预测见诸报端,不少人都做好了经济可能进入停滞期的心理准备。
然而谁知随着新的经济计划的展开,减税措施的进一步推行,德国的经济再次步入正轨。曾经的增长产业仍然继续增长,失业率很快回落到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这样的迅速恢复让德国人舒了一口气,也让整个世界瞠目结舌,人们开始以全新的眼光重新看待德国的经济发展。
而此次救市计划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默克尔,尽管社民党试图将这份功劳揽到自己身上,但是德国民众更相信他们的总理。
正是金融危机的来袭导致德国的两大政党不得不先将目光放到应对危机上,反而使得在各州竞选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为不管是哪个政党,都无法将应对经济危机取得的成绩全部揽到自己身上,也不能用经济危机中的漏洞去指责对方,因为这是两个政党联合作出的决议,指责对方就是指责自己。
2008年1月,德国黑森州就曾举行过一次议会选举,但是结果令人意想不到又无可奈何。彼时,基民盟、社民党、自民党、绿党、左派党全部进入议会,而又因为在政见上的分歧无法组成政党联盟,直至2009年重新选举。这样的尴尬局面在德国实属首次。而对于2009年的黑森州选举,由于受到2005年黑红联盟印象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很可能再次出现这样的局面。
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德国民众再次陷入犹豫。面临着经济的再度风雨飘摇,大部分人都希望能够稳定下来,如果能够在最小的震动中度过这次危机那就最好了。因此,他们并不欢迎那些需要冒一定风险的决策,反而会把选票投给那些更为稳定、能够坚持已经制定好的政策的政党。而这恰恰是默克尔的优势。
一直以来,默克尔在人民心中都是寡言、稳定的领导者形象,尽管此次在金融危机前期的不作为让她的形象打了一定折扣,但是仍不能否认,比起社民党,民众更愿意支持基民盟,默克尔的支持率比起社民党总理候选人也高了不止10个百分点。
因此,大部分评论仍然认为,尽管默克尔的支持率还可能出现一些波动,但是最终结果改变的可能性并不大,默克尔仍有可能继续出任德国总理。值得怀疑的就是,默克尔领导的基民盟能否在此次大选成功实现与自民党的牵手。尽管黑红联盟政府也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但是基民盟和社民党在具体合作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矛盾和分歧,这两个政党本身就持有与对方针锋相对的政见,不管如何妥协都会给其中一方带来积怨,再次联合的可能性相当小。
与社民党的激烈争夺
此次金融危机的风暴使联盟党和社民党的大选之战被极大程度地波及,但是这并不能阻挡他们的步伐。由于在持续4年的大联合政府内的合作工作,联盟党和社民党都清楚当初能够让这个政府诞生需要做出多大的努力,各自需要做出多大的退步,但是这个政府若想持续下去,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容易。
首先,早在总理之位上的斗争就已使社民党存了一口气;随着合作的加深,彼此在政见上的分歧让两党间的矛盾慢慢发酵。但是由于共同组阁的限制,双方都选择了暂时忍让,而2009年大选则成为两党冲突爆发的激战地。
除了外部原因,两党间内部的原因也让他们不能再坐以待毙。实际上,党派危机早从1989年就开始酝酿,两党的选民结构和人数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民党本身代表的是工人的利益,是明确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党派,1956年,社民党内40%以上的成员是工人,但是到1999年,工人所占的比例下降至21%,并且还在持续下降。
基民盟遇到的境况与此类似。从最初的成员构成和利益代表来看,基民盟同天主教徒、个体从业人员和农村人口等社会阶层息息相关,但是而今,越来越多的工人,尤其是年轻工人开始在基民盟内享有话语权。
不同的成员构成必然有不同的利益要求,如何协调各自利益,如何让党内稳定发展,与此同时还不能违背各自党内最基本的纲领,这是两党在不断摸索前进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并且,让两党都高度重视的危机是,党员的人数正在逐年减少。
因此,赢得大选不管对联盟党还是社民党来说都非常重要,加上激烈的矛盾冲突,此次大选变得越发具有看点。
为了赢得此次大选,也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选民和党员,两个党派各自的发展都令人瞩目。2007年,社民党通过的《汉堡纲领》让默克尔获益不少。《汉堡纲领》是社民党为了重新将自身定义到“左中政党”而发布的基本纲领,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纲领回到立党之初的价值观念。但是在舆论看来,这是社民党再次偏到“左”的道路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