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486400000006

第6章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和基本内容

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什么?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这是我们将在本章中解决的问题。

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对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认识的深化。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集中体现,而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都是党围绕人民群众这个社会主体而展开的,实质都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纲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至实现共产主义,这样的纲领从根本上说就是通过党的领导实现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的历史使命。党的根本路线是群众路线。正因为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实质都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所以,集中体现党的性质、宗旨、纲领和路线的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当然就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内容是由多个方面构成的一个体系,但其他一切方面,都是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展开的。如,就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而言,这里的“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而实践就是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结合有其主要的要求和标准,体现在党风建设的各个方面。

一、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最持久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党能否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因此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核心就是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走群众路线

党中央强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认识路线。走群众路线,就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为群众答疑解难,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我们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不管形势和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永远不会变,也不能变。

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的要求和体现。因为我们党的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离开了这个根本宗旨,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理想不但不能实现,而且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党成立以来,正是由于在实际行动中表明自己真正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执政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也容易使党内一些人滋长脱离群众的倾向,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牟取私利。因此,广大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干部,都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特别要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在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群众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即正确的认识只能从实践中来,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而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因此我们的正确认识只能从群众的实践中来,又必须回到群众的实践中去。“从群众中来”就是集中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反映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了解群众的实际问题。这是一个向群众学习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要认真听取群众的呼声,本着对群众负责的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那种认为一经形成领导意见就绝对正确、不需任何修正和发展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因为那样只能导致思想僵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危害。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是被历史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工作中的领导艺术和政治艺术。运用这种工作方法,就能体现出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精神,体现出认识论中的群众观点,成为党的十分宝贵的财富。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愿,集中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实践了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作为执政党,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特别是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比以前有所滋长。如,少数人借助于改革中的偏差和失误,别有用心地大做谋取私利的文章,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感情受到一定的伤害和损害。现实告诉我们,进一步转变作风,切实密切联系群众,是新形势下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务必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二)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努力实践党的宗旨

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能否经得住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关键就是能否把人民的利益放到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努力实践党的宗旨,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所以,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共产党人要有公仆意识。尤其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群众,一切工作也必须依靠群众才能做好。党员、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绝不能高居群众之上,而要始终置身于群众之中,时刻心系群众,坚定地相信和依靠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群众意见多、矛盾集中的地方,越要到那里去。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终身做人民的合格的勤务员。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干部和每个党员,都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公仆”这个词,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首先提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称“巴黎公社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在这萌芽形式的无产阶级政权中,体现了“人民公仆”的精神,把与公仆相对立的统治阶级官员称为“主人”。因此,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把公社的权力“交给社会负责的公仆”,要防止国家工作人员“由社会公仆变成社会主人”。列宁称巴黎公社是“苏维埃的萌芽形式”,要求苏维埃国家工作人员成为“社会公仆”。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把“公仆”中国化为“人民公仆”、“人民的勤务员”,认为所有共产党员、党的一切干部,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八大《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说:“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确认这个关于党的观念,就是确认党没有超乎人民群众之上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向人民群众实行恩赐、包办、强迫命令的权力,就是确认党没有在人民群众头上称王称霸的权力。”这就是说,党的组织、党的干部、每一个党员,都不是在群众之上,而是在群众之中;不是在党之上,而是在党之中。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的思想,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思想,是党对党的干部和党员的一项起码的要求。正因为这样,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并不断增强公仆意识,勤勤恳恳做人民的勤务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增强公仆意识,做人民的勤务员,就必须树立一切对人民负责的观点,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都从最广大人民的最高利益出发的观点。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也是符合逻辑的。党取得执政地位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党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但这种使命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落实到为群众多办实事的行动中。办实事,力戒空谈。要把重点放在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使人民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要在政策上、在群众呼声中、在贯彻落实中真正实现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保障和实现人民的利益。

第一,人民的利益要在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得到体现。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党实现历史使命和保障人民利益的最重要的途径。各级组织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质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施的结果必然是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政群关系。但人民的利益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因此,对待政策中的群众利益必须要有辩证的思维。归结出一点就是要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在这一问题上有过精辟的论述,他强调,凡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问题,都必须十分审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也有不同的具体利益。我们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一定要反复调查、充分论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既体现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又照顾当前的、现实的利益;即考虑国家整体利益,也关心群众的现实要求。只有全局考虑,重点突出,用党的政策体现人民的利益要求,才能使党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目的得以实现,才能从整体上密切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第二,人民的利益要在党行使权力中得到体现。我们国家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我们的党是国家生活中的执政党。党和政府中的各级干部,大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这些权力从根本上说,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用来为个人或少数人谋私利。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特别地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更多的利益,帮助群众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热点问题,比如具体的就业、上学、医疗、住房、养老以及米袋子、菜篮子等问题,把党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真正体现党群的血肉联系。

第三,人民的利益要在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中得到体现。人民的利益和党与政府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对人民负责也就是对党和政府负责。凡是对人民有益的事情,也就是党和政府所要求的,必须努力做好;有损于人民的利益,也有损于党和政府,必须坚决反对。如果把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截然分开,那是十分可怕的。仅从上级的意志出发,不从群众的实际出发,往往会失去群众信任,失去群众基础,对上负责也就会变成对上不负责,最终的结论必然是对上不负责,对下也不负责。仅从人民群众的某些具体利益出发,不考虑全局,不考虑上级的全盘部署,只关注小团体、本部门、本地区的眼前利益,不顾群众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往往会变成借口对群众负责,而最终只对自己负责。统一对上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关键,是把上级的精神、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是真正地对上级负责,也是真正地对群众负责。

(三)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坚决反对和铲除腐败

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铲除腐败。腐败现象令人深恶痛绝,它像病毒一样,侵入党和国家的健康肌体。如果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严重影响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健康发展,甚至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国家。

首先,要充分认识反腐败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作风,就是共产党人在坚持党的指导思想和宗旨、执行党的意志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党性特点的态度、方法、风格和精神。在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党的优良作风,无不表现在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共产党人独有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显著标志。离开了优良的作风,离开与群众的血肉联系,甚至滋生出腐败歪风,党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当然,作风建设只是党性修养的一部分,但从作风建设与党的思想修养、政治修养等的关系看,作风建设既能为其他修养创造良好的条件,又能够保证其他修养的成果得到巩固和发展。一般地说,各种具体的修养之间,都是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的。而作风建设主要从党组织和党员的具体态度和行为入手,其他的修养往往是通过党员的具体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党的作风直接面对着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决定着人心向背。广大人民群众总是根据党员干部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来判断党是否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来决定自己是否拥护和支持这个党。在群众的雪亮眼睛观察下,如果不能铲除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现象,后果必将失去人民,最终会被人民所抛弃。所以,要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腐败现象对作风建设的极端危害,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我们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始终是好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我们要坚定决心,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因此,习近平同志要求,要继续全面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其次,要在反对腐败的全过程中不懈地加强作风建设。作风建设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根除腐败在短期内是不客观的,反对腐败将伴随着作风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必须看到,反腐败斗争和党风廉政建设要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虽然从本质上说腐败现象是剥削制度的产物,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为从根本上消除腐败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于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过程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从整体上说不高,法制及各方面的具体制度不完善,外来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封建的残余也正在腐蚀着我们内部一些意志薄弱的干部,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小生产者的散漫性、狭隘性、自私性在影响着他们,并且这一影响过程是长期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作风建设中反腐败是一场复杂、艰巨、持久的斗争,我们不仅要在战术上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完成好阶段性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战略上有总体考虑,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那种认为只要搞几次整党或靠制定若干准则、守则的办法,就可以解决腐败问题是很不切合实际的。

最后,要结合反腐败的具体措施加强作风建设。共产党人不是清教徒,也要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绝对地杜绝腐败现象是很难做到的。但我们可以从思想堤防、滋生土壤、打击力度及全社会的参与和预防等具体措施方面,筑起反腐败的围墙,形成我们共产党人良好的作风。

习近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谈到改进工作作风问题时强调,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抓改进工作作风,各项工作都很重要,但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在谈到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时候,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坚决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坚决抵制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执行改进工作作风相关规定,把要求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之中。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中央纪委、监察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检查监督力度,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当前,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筑起思想堤防。物腐然后虫生,心变然后人变。一个党员、一个干部的腐化变质,也有一个过程。其往往是从思想开始,如果忽视思想作风建设,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放弃慎独,一开始的小毛病就会变成大问题,甚至走向违法犯罪,这些都有前车之鉴。因此,要构筑思想堤防,抵制腐朽思想侵蚀。只有这样,才能强化自身素质,严格要求自己,正确把握自己,防微杜渐,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得住权力、地位、金钱、美色的考验。

二要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要通过体制创新、建立健全长效机制,逐步铲除腐败现象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依靠体制创新抑制腐败现象,是我们党在实践中取得的一条重要经验。社会实践证明,一个好的体制,有了监督,有了限制,就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伸手必被捉。反之,一个不好的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又缺少监督环节,则极易滋长蔓延腐败现象。要针对容易腐败的部门和环节进行体制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尽量避免或减少行政审批,尽量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解决问题,尽量达到信息对称,目的是要建构一个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相互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从体制上限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要加大打击力度。在反腐败斗争中,如果把筑起思想堤防和铲除滋生土壤视为治本的话,那么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则是治标。治本与治标,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事实证明,只有严肃查处案件,特别是查处大案要案,才能充分显示党纪国法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才能极大地增加反腐败斗争的声势,有力地震慑违法犯罪分子和违纪人员,才能有效地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鼓舞人民群众的信心,使人民群众从案件的查处结果中看到我们党和政府惩治腐败的决心和力量。

四要形成合力,及时预防。在反腐败中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和共同努力。各级党委政府,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协调行动,形成社会的强大合力,及时预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大家都要从各自的职责范围、工作特点出发,针对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部位和环节,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提高教育和惩治、管理和监督的效能。

二、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

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党肩负着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迫切需要通过改进作风来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树立好党的形象。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从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提高对作风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来抓。

那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应该具备哪些优良狂风呢?或者说,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主要方面来谈:

(一)培养正确的思想作风

1.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保证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研究新情况,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的伟大历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认识新事物、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新的历史时期,如果没有全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不可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能否成功,根本取决于我们能否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把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到新水平,确保建设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一以贯之,这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最重要的启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一再证明,党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大发展,革命和建设上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结果。我们党正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结合起来,才走出了一条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新阶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既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没有经验可学,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我们找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篇大文章有了一个精彩的“开篇破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处于世纪之初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条战线都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经济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经济社会要和谐发展,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我们现在确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面对新机遇、新任务、新挑战,那种认为解放思想已经到头了的想法,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只有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地高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大旗,把思想认识和精神状态提高到时代所要求的水平和境界,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发扬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深入实践的求实精神,脚踏实地,锐意进取,才能不断开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总结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正确分析国情作出的科学论断。历史实践证明,不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可能找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列宁的本本上找不出来;每个国家的基础不同、历史不同,别人经验可以参考,但是不能照搬;离开自己国家的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经济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惟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坚持一切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使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真正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要求,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要坚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试验、不断创新,但也要反对超越初级阶段的错误做法和背离社会主义原则的错误主张。在现阶段,一切脱离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认识都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坚决反对;一切符合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认识都是正确的,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是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既不能做任何超越阶段的蠢事,又必须始终注视着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必须不断认识和统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深刻认识到,面对世界大势变动和国内外情况的新发展,我们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加快发展,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确认识和把握国际大局、世界大势,正确分析和处理我们改革和发展中带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以新的思路和创新精神去加以回答和解决。

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谓正确的立场,就是人民的立场、党的立场,就是要从人民的利益、党的利益出发,为了人民的利益、党的利益而无私奉献、英勇奋斗,如此才能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够从实际出发,才能坚持和追求真理。所谓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就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了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在实践中勇于并善于解放思想,勇于并善于实事求是。

其次,必须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一个人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较大地制约着人的认识能力。从国际范围来看,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知识经济、信息社会正在到来,新技术、新知识层出不穷,更新换代日益加快。从国内来看,我国已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根本经济体制的变革,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的步伐也在日益加快。这都要求我们加强学习信息、金融、市场经济等一系列新的科技文化知识。

再次,必须进行认真而系统的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方法。其重要性表现在:一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桥梁。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实际,就要根据客观实际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而调查研究则是我们党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制定正确方针政策的根本方法。要了解情况,惟一的方法就是向社会调查研究。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环节。理论要联系实际,就必须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而调查研究则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环节。三是反对和防止主观主义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措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的“左”“右”倾机会主义者,之所以不能做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其根本原因就是他们不作调查研究,从而也就不了解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调查研究是反对和防止主观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根本方法和根本措施。

2.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必须用科学的态度对待它。坚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把马克思主义书本当教条,而是要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去研究当代本国和世界的实际问题,从而使马克思主义适应不断变化了的新情况而获得新的发展。也只有在发展中,马克思主义才能得到真正的坚持,才能真正成为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的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历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和处理社会现实矛盾问题。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也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党性,在当前就是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工作中体现出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发挥共产党员的应有作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根本上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共产党人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当然不应该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更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去否定社会现实中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观念陈旧,思想僵化,对有些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或者不予承认,或者不敢肯定,对某些过时的结论或者抱着不放,或者不敢突破,这是教条式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表现。我们要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社会实践中新出现的问题,这样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形势的要求。

第二,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体系。离开这一点,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都是空的。马克思主义的个别原理可能因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失去其针对性,但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概括的基本规律。关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于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唯物史观,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学说,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关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关于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等等,都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至今仍需要我们掌握。当然,马克思主义不可能对以后发生的所有问题都准备好现成的答案,它的某些个别结论有历史局限性,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马克思主义的整个思想体系。

第三,从容应对马克思主义在当代面临的种种挑战。一方面是来自各种意识形态的挑战,另一方面是来自实践活动的挑战。尤其是在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以及东欧国家剧变以后,在一部分人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还灵不灵的疑问。作为执政党的成员,我们要维护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必须接受对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挑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在这一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一是必须实事求是地对待马克思主义。苏联和东欧执政党的挫败不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失败,但却向我们敲起了警钟。它告诉我们,在进一步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其首要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要把立足点放在如何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上。二是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剔除附加在马克思主义上面的错误的成分,还马克思主义以本来的科学面目。三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就要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它本身也要求发展,否则便失去了生命力。

3.积极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开辟新境界,这是时代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作风的客观要求。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则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

第一,坚定不移地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其他一切创新的思想基础。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典范,在新的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我们应当学习党的历代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把学习和运用科学理论、坚持和发展科学理论统一起来,在新实践中以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党的理论。必须充分看到,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状况、矛盾、演变及其规律的认识,在许多方面还有待深化,我们的许多方针政策还有待完善,也有许多新的领域需要我们去探索和开拓。因此,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作完美模式。创新的理论来源于发展的实践,也只有理论上的创新才能不断地把实践引向正确的轨道。

第二,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创新。体制创新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体制创新的过程,就是通过体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的努力,这个体制的基本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并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旧体制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完全解决,各项配套措施还不健全,新旧体制的碰撞和摩擦还严重存在,新的历史条件更会对改革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所以,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繁重。按照党的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制度的要求,现在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发扬开拓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方面不断迈出实质性的步伐,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动力作用,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没有止境,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也没有止境。我们的改革发展是全面的改革发展,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体制改革发展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发展,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新体制还任重而道远。

第三,坚定不移地推进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并对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历史上原先落后的民族,经过自强不息、奋起直追而实现后来居上的例子很多;反过来,原先先进的民族,由于故步自封、失去创新精神而落伍的例子也不少。我们要赶上发达国家,首先要在科技方面赶上去;而要在科技方面赶上去,最重要的是坚持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总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以理论创新为思想基础,以体制创新为强大动力,以科技创新为关键,全面推进创新型国家的进程,是党的思想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广大共产党员要大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克服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克服各种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形式主义的思想作风,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作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抄照搬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

始终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传统和作风,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是党搞好各项工作的行动准则。在我们党多年的奋斗历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同志将其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质上,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不仅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和最终目的,而且是其核心的内容,是党的思想作风的集中体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扬党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坚持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过程。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第二,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工人阶级是同现代化大生产联系在一起的,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它的根本利益和它所担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它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因此,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一科学的思想路线,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领导人民科学地改造世界,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从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它的先进性,必然决定我们的党和广大党员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先进作风。因此,共产党在任何时候都是光明磊落的,敢于公开宣布自己的政治主张、奋斗目标、政治纲领以及所采取的路线和政策,并根据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加以丰富和修正。

第三,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由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所决定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就是坚持科学的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坚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就必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共产党人要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实际,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这样,才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机和活力,也才是真正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而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意识是第一位的,物质世界是第二位的,不可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因此,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是科学世界观的内在要求。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来看,什么时候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得比较好,党的事业就发展、进步;什么时候背离了这一条原则,党的事业就遭到挫折。

2.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胡锦涛同志在主持第十六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问题,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关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来抓。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都反复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坚持和加强学习。领导干部加强学习,首先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关键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本质,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和解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坚决纠正轻视理论、忽视学习、放松世界观改造的倾向。

对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学习问题,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大后也作了多次论述和强调。2012年3月1日,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

纵观我们党的学习经验,有两方面的内容值得高度重视:一是高度重视加强全党的学习;二是在此基础上不断强调提高全党的学习水平。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凡是提高了全党思想理论素质的学习,凡是推动了事业大发展、大变化的学习,都与学习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延安整风运动,就是一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为主要内容的高水平的学习运动。当时,毛泽东同志要求全党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不仅强调了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而且对如何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有针对性提出了提高学习水平的问题。按照毛泽东同志的要求,在延安整风中全党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全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水平真正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迅速成熟起来,使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全党的学习问题,要求全党首先是领导干部,要系统、深入地学习和熟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从而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在学习中,邓小平同志一再强调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要避免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形式主义,要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有力地抑制了当时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形而上学以及“两个凡是”的影响,使全党学习的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的水平大大提高。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才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成功地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才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才有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也十分重视学习和提高学习水平问题,多次号召全党“学习、学习、再学习”,并反复指出,不仅要加强学习,而且要改进学习,加强学习的全面性、系统性,进一步端正学风,努力把全党的学习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更加注重学习。胡锦涛同志强调:“为了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地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学习。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明白,现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多彩,不学习、不坚持学习、不刻苦学习,势必会落伍,势必难以胜任我们所肩负的重大职责,要做合格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必须大力加强学习,努力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丰富知识来充实自己。”中共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刻地认识到,“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因此强调,全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我国发展起来后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认识好、解决好各种问题,唯一的途径就是增强我们自己的本领。增强本领就要加强学习,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领导干部都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要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兢兢业业做好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正在从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而波澜壮阔的,是前人没有做过的。因此,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要认真学习党史、国史,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识,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号召全党加强学习、提高学习水平,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需要我们深刻理解,提高认识。在当前国际国内新的复杂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只有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才能真正达到学习的目的,切实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只有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把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只有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才能完善广大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党员队伍、干部队伍的素质,担当起跨世纪的历史重任;只有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认清形势,统揽全局,把握对策,提高识别和抵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才能在掀起理论学习高潮的同时,真正端正学习的态度,保证学习的质量。总之,一句话,只有不断提高学习水平,我们才能提高自己,坚定信念,辨别方向,心系大局,改进工作,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大发展。

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广大党员干部要开动脑筋,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发展,切实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本人存在的实际问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工作部署,要坚决贯彻执行,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本人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加深对中国国情的了解,努力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增强驾驭全局、应对风险的能力。要不断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坚决反对照抄照搬、照本宣科的本本主义倾向。

3.努力学习先进的经济、科技、文化知识。

全面提高党员素质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基础。党员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影响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正确地贯彻执行,直接影响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对此每个党员、每个干部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全面提高党员素质,就是要求全党同志不但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而且必须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因此,必须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同时,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每个党员、每个干部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管理素质等。

实践证明,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当前世界上正在兴起一场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世界经济正处在一个大规模调整的过程之中,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要抓住新科技革命赋予我们的历史机遇,使我们有可能跨越一些传统发展的阶段,迎头赶上发达国家。

我们中华民族以历史悠久而著称于世。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贯重视历史经验的借鉴和运用。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地读一点历史,首先要了解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为了适应扩大国际交往的需要,更好地学习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还要了解世界的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如果不了解中国的历史,特别是中国的近代史、现代史和我们党的历史,就不能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也就不能胜任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职责。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文明发展史、饱经忧患的辛酸史,了解我们的先辈为国家的独立富强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了解我们民族、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增强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精神极为重要,对于坚定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信念极为重要,对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极为重要,对于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也极为重要。

经济建设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不懂得经济学知识,不懂得实际经济工作经验,怎么能做好经济工作特别是经济领导工作呢?不直接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同样应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然也不可能做好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工作。共产党员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还要注意读些西方经济学著作,注意借鉴和利用对我们有益的东西,特别是学习市场经济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了解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反映和体现市场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同时要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在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上是实行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了解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建立完善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了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必须实行政企分开,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都要走上市场,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而政府的职能是实施宏观调控,要认识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发展各种商品市场,而且要培育、健全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包括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的金融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等等,形成全国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了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继续提倡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最终达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金融知识对于党员、尤其是党的各级干部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在全党、全社会广泛深入地开展金融知识、金融法规政策和金融风险意识教育。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各部门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学习、牢固树立金融法治和信用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干部特别是主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不懂得金融知识和金融法规是很难领导好经济工作的,必须加强学习,自觉按照经济规律和金融规律办事。为了适应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快培养各种类型的金融人才。同时,还要对广大干部群众加强金融风险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各种非法集资和违法金融活动的识别和抵制能力。

学习法律也是极为重要的。广大党员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要带头学好法律知识,这既是我们做好工作、提高工作能力、增强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学法、用法和自觉遵守法律的需要。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社会主义法制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正在继续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新的经济体制必然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因此,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努力建立和健全能够有效引导和规范经济活动、维护经济秩序、保障国家对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法制体系。同时,必须熟练地掌握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各种法律和法规的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经济法律和法规的基本知识,以便正确运用法律手段去保证和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们现在面临的各项工作十分复杂,往往是一项系统工程。所以要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科技、社会等各方面的知识。要做到工作科学化,不研究掌握科学的规律是不行的。比如,对于从事领导工作的党员同志来说,应该认真学习一点领导科学、决策科学、管理科学。领导者既是服务者,又是管理者。学习管理,同样是必要的。各行各业都有管理问题。改善管理工作,发展管理科学是兴国之道。相对而言,现代管理西方起步较早,我们当然应当择善而从,学习别国管理经验。但我们不能也不应该以为我们中国自己完全没有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无论是管理也好、领导也好,我们都要注意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并把它提高到科学的水平上来。

4.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大力加强调查研究工作。各级党政领导机关要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制定和落实调研计划。省部级领导干部每年应至少抽出一个月时间,市、县党政领导干部每年要有两个月以上时间,深入基层调研,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指导工作,解决问题。调查研究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努力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县以上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自己动手,撰写有情况、有分析、有见解的调研报告。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每年要向中央报送调研材料和决策建议。这些要求,表明党中央是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的。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和推动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法。党中央不仅把它作为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且把它作为领导工作的一种根本方法。江泽民同志曾指出,调查研究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第一,调查研究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和思想路线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制定的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无一不是通过调查研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离开了调查研究,就无法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同时又努力做到胸怀大局看基层,立足基层想大局,既置身基层,又不困于一隅,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增强洞察力,认清事物本质,抓住问题实质,正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在当今世界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即生存,创新即发展。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来说,首要的是要解放思想,培育创新意识,而调查研究则有利于开拓创新意识的培育。通过调查研究,将上级精神、外地经验与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科学的决策;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推广群众的创新经验,以实现全局的开拓创新。

第二,调查研究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需要,感受群众疾苦,掌握群众愿望,这样才可能把好事办在群众的心坎上;要通过调查研究,真心诚意地向群众的实践学习。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一方面要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详细考察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又要结合实际,为群众办实事,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下架子,老老实实,甘当小学生,善于启发群众敞开心扉发表意见;必须善于针对实际情况,向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形势和任务,宣传典型经验,分析本地的优势,指出前进方向等等,以帮助群众澄清认识,理顺情绪,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必须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使群众直接体会到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感召力,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激发起奋力拼搏、战胜困难、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热情。这样的调查研究,就会使我们与群众的心贴得更近,感情融通得更快,从而强化我们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提高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勇气,锤炼讲正气、办实事、求实效的品格,使我们的精神世界得到净化和提升。

第三,调查研究是提高统揽全局、驾驭局势的能力的重要条件。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研究更没有决策权。陈云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应该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来决定政策。这样决定的政策,才有基础。进行认真、系统的调查研究,我们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相关知识及经验于实践,才能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获得新知、丰富认识、指导工作、解决矛盾、完善政策;这既需要真功夫,又能锤炼真本领。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比较详细地占有影响局势的各种因素的动向信息,就可以做到成竹在胸,全局在握,进而便于实现开局有力、布局有章、驭局有道、收局有底,从长计议,稳操驾驭局势的主动权。反之,如果离开了调查研究,情况不明,底数不清,就势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信马由缰的跟着感觉走,出现顾此失彼、左右摇摆、杂乱无序、打遭遇战的被动局面,甚至是险象环生、阵脚混乱、局面动荡,导致不可收拾的败局。

第四,搞好调查研究,必须掌握和运用一套过硬的基本功。党员干部要有知识理论功底。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对此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说明,就必须具有相关的知识,尤其要具有马列主义理论的功底。否则,即使满怀成事的热望,也难以摆脱茫然不知所措的境地,甚至会陷入主观主义的泥潭。我们一定要以更加强烈的理论热情,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同志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还要广泛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方面的知识,并且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锤炼过硬的理性思维能力。其次,要有求真务实作风。调查研究要把实际情况了解清楚,确非易事。本来客观实际就不是一目了然的,再加上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就更增加了弄清事实的难度。要在实践过程中正视社会现实,千方百计求实情,讲实话,要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力戒浅尝辄止,做到深入扎实;要力戒偏听偏信,做到全面准确;要力戒粗枝大叶,做到认真细致;要力戒先入为主,做到客观公正;要力戒因循守旧,做到发展创新。再次,要有思考钻研习惯。把客观情况弄清楚已经不易,而要把已得到的调查材料和感性认识,经过鞭辟入理的分析、周密准确的综合、细致深入的研究,作出本质的、正确的判断,形成深刻的、系统的理性认识就更难。正如陈云同志所说:你们看到我整天忙于找人谈话、开会、了解情况、处理一般文件与日常工作时,我并不累,因为那只是在实践中加深对事物的认识,还来不及对重大问题作全面、系统的分析;当你们看到我静下来了,关起门来,总是走来走去的时候,才是最累的时候,因为那是在重大问题上集中精力对调查所得(包括集体研究的成果)作全面、系统的思考,是要花力气、下功夫、全神贯注的,这是任何领导者的主要职责。陈云的这段话,可谓把调查研究必须具有的思考钻研的功夫谈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要以老一辈革命家为榜样,既乐于躬身深入调查,也勤于潜心思考钻研,养成不获实情不罢休,不得真理不甘心的韧性和习惯。

调查研究出真知,出良策,出创造,出人才,出动力。调查研究之风大兴,改革建设之业大进。纵观党的历史,每当革命、建设和改革面临重要转折关头、实施重大举措的时候,我们党都要发动全党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群众丰富多样的实践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这已成为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一项基本领导制度,成为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宝,也成为衡量一个领导者是否成熟、是否合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党员、尤其是党的干部,一定要下功夫做好调查研究这篇大文章。

(三)倡导良好的工作作风。

1.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重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尊重群众、依靠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并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同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般的联系,形成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指的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同人民群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政治上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从行动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民群众,用正确的方法领导人民群众。随着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了执政党,人民群众成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其中最本质的东西就是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处理好领导与服务的关系,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所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党同群众关系的直接体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科学态度。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作为对待人民群众的科学态度,给马克思主义政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必须树立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才能自觉地尊重群众、依靠群众,确立对待人民群众的科学态度。其次,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才能真正地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地做人民群众的勤务员。最后,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就是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循环往复,使党的认识和主张更正确、更丰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是无产阶级政党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只有坚持这一方法,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最直接、最亲密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有效地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一项艰巨、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手段,特别是通过党性世界观教育,配合制度上、体制上和法制上的改革,多管齐下,才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第一,从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加深干部与群众的感情着手。一是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干部作风。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干部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滋长了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宗旨观念淡薄,当官做老爷,高高在上,作风不正,对群众态度生硬,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因此,转变干部作风,必须对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加强党的宗旨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和自觉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以忠实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以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必须看到,现在党内确实存在着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合的突出问题,领导干部中确实有一些对人民缺乏感情、对群众疾苦麻木不仁的人。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存在严重破坏了党的政策的执行,损害了党的形象。我们一定要高度警觉起来,坚决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忠实地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始终不渝地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大光荣。三是各级干部要经常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结构的调整,各地区经济发展仍很不平衡,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较慢,部分下岗职工生活非常困难,大学生就业困难;“三农”问题没有彻底改变;各类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有哪些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了解群众有哪些喜怒哀乐,切实把群众的呼声和情绪作为做好党的群众工作的第一信号,从而根据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千方百计地出主意、想办法,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抓起,脚踏实地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二,密切干群关系,消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归根结底还得从制度着手。一是要完善和健全党内各项监督制度。这是加强党内民主、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必须防止单纯追求规章制度的数量,说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然而却忽视制度的执行的做法。坚决纠正责任不明确,措施不落实,监督不到位的现象,使党内规章制度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要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要彻底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根本的办法仍然是真正加强民主与法制。什么时候老百姓可以真正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官僚主义才会有所收敛。老百姓希望我们的党员干部应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时,社会发展了,“从群众中来”也应有新的变革,近年来进行的公务员考试、实施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只要我们继续大胆探索,不断向前迈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终定会寿终正寝。

2.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能否自觉地代表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区分工人阶级政党同任何其他政党的根本标志。忠实地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出发点,是我们建党理论的突出特点,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基本理论的实践。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也是我们党区别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正因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使党同人民群众形成了生死与共的血肉联系,因而取得了中国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新的历史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的最集中体现,还是坚持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更加重要的现实基础。

立党为公,保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共产党的显著特点。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就是在改革开放中首先让大多数人得到实际利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如果不能够使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首先获得实际利益,为人民服务就成为空话。因此,党在制定政策时必须牢牢把握住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首先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际利益,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证他们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党的政策能够得到人民拥护和贯彻执行的前提。因此,新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产党员、党的各级干部必须要在各自的岗位上保持和发展党员先进性。

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特别强调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要特别强调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最广大群众谋福祉。我们党所有的政策措施和工作,都应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是只凭主观愿望,不是只要一般的艰苦奋斗;而是需要通过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先进的制度、有效的机制,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集中起来,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为自己的根本利益进行有效的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代表和实现人民根本利益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我们的全部工作,符合科学规律和客观实际,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我们所经受的坎坷曲折,从正反两方面证明,能否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客观实际为根据,努力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提高党的政策理论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对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改革发展的目的在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但是,改革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因此,改革发展的力度、速度、广度和深度必须要适应人民群众的心理和实际承受能力,本着人民群众总体受益的原则,有领导、有步骤地稳步深化。这就要求党的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出发点和立足点要始终坚持总体受益的原则和总体承受能力的原则,改革政策出台要使大多数人都可以承受。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和保持人民群众的改革热情,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和发展,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社会也才可能出现安定的局面。

3.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也是思想方法和世界观问题,是对人民群众的立场和态度问题。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及时转变自己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不断创造新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是我们党一贯的做法。当前的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家之间的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竞争与合作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国内正在经历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些变化既给我们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带来了挑战,也为我们大力改进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带来了机遇。进一步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实现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创新,是当前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出了新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经济运行主要受市场力量的推动,政府在计划经济时代那种通过行政命令、指令直接管理经济和社会的方式要向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和宏观调控的方式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日趋明显。这就要求党的决策机制、协调各种利益和矛盾的工作机制适应这些变化,探索通过法律和制度来调节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高收入群体与失业、下岗等低收入群体之间的利益和矛盾,保证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探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已经成为改进和创新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刻不容缓的任务。这就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更加注重的组织领导经济建设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更注重于市场经济的立法和政策研究,制定长期宏观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更注重于领导政府实现管理经济和社会的方式和方法的转变,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给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开辟了广阔的舞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党的领导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组织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更重大了。如何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践中教育、引导人民群众提高民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机结合起来,防止极端民主化和个人专断的错误倾向等等,这都是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党的领导活动更着重于进一步完善民主的具体形式和制度,开拓民主的渠道等等。比如,党的注意力会更多地转向党政领导干部的选举制、限任制、监督罢免制、考试制和聘任制等制度的完善,会更着重于开展培养熟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规律的领导干部的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法制化。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更应该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因此,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中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制定党的领导法规,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和法规;使党的重大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党推荐的干部也必须经过法定程序,才能进入国家机关;党对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也要通过法律程序进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还要求我们党着重于协调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关系,使他们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第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给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出了新课题。当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大批农民进城后的就业、居住问题日益突出。城市党组织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教育引导进城农民从观念、习惯、心理等方面转为城市居民,使他们与老城市居民相融合,以解决新老城市居民的矛盾,保证城市的安定团结。而且,随着城市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他们的民主意识、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会提高。如何适应这种要求,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各级党组织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的功能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是城市居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阵地,也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还是搞好城市稳定的重要阵地。党如何通过加强社区党的建设,改进城市社区工作,促进城市化进程良性发展,这是一个新的严峻的课题。

第四,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在目前形势下,要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先要提高党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党的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治党治国能力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党要担负起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就要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提高我们党的执政本领、建设本领和治党本领。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在繁重的经济建设中,有的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出现了忽视政治而埋头经济、埋头业务的现象。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迫切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必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敏感,在处理政治问题时具有较高的能力和水平。因此,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提高政治水平,重要的是学会看形势,学会把握时局。当今世界的局势并不太平,形势变化很快,经常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因此,要善于应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策,善于把革命的原则性同灵活性结合起来,始终做一个清醒的马克思主义者。领导干部还要善于从全局、大局上考虑问题,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无论负责哪一级、哪一个部门的领导工作,都要时刻胸怀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坚持以大局为重。党的各级主管领导干部责任重大,在提高领导水平中要坚持原则,把握全局,团结同志,加强作风建设。

第五,要创造性地做好工作。在工作上要有创造性,这是树立良好工作作风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一个重要原因是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进取,善于开拓,敢于创新;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广大干部勇于负责,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领导工作中照抄照转必然没有创造性,必然使领导工作没有生气,没有活力,长此以往,党就会失去战斗力。我们要提倡解放思想,发扬民主,敢于和善于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同各地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把中央文件的精神同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党一贯注重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的改进,领导艺术的提高,形成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作风和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环境和领导成分的变化,我们更要注重对对领导作风和领导方法的创新,创造性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不断增进党群关系。

(四)树立科学的领导作风

1.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在党风建设中起表率作用。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为从严治党的首要对象,正是由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的各级组织中的关键地位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党的领导,又是通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实现的。我们说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只有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治理好,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各个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才能进行得安定有序、扎实有效,建设和谐社会的大局才能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发展。我们说端正党风是端正社会风气的关键,而端正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作风又是端正党风的关键。人民群众对我们党主要是通过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来认识的,对我们党的态度主要是由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表现来决定的。只有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治理好,才能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才能在基层和广大群众中具有说服力和号召力,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和不竭的力量源泉。总之,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坚强有力,就能一振而群纲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软弱涣散,就会百补而千穴败。抓住了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就抓住了从严治党的关键;抓紧了这个关键,从严治党就有了力度;抓好了这个关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必定兴旺发达。

我们党一再重申从严治党的方针,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了新的更高更严的要求,这是由我们党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决定的。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好的,是能够担当起实现跨世纪发展的领导重任的。但是,在形形色色的诱惑、考验面前,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甚至还相当严重,严重亵渎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损害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干扰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与挑战。沉痛的事实告诉我们,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就越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那么,如何才能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使之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和示范效应。

对于领导班子来说,要形成一种积极的相互监督制约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的,而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彼此是最熟悉的。所以,强化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制约是从严治党的重要环节和有效方式。要切实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实行内部监督、进行正确决策的制度保证。必须注意充分发扬民主,凡属重大事项,都必须经过集体讨论,坚决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必须实行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一经形成决议,任何成员都必须执行,不能各弹其调、各行其是。必须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相结合。出了问题要分清责任,不能拿“经过集体讨论决定”等理由来搪塞应付责任。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是我们多年来监督工作的薄弱环节,再加上现在的社会情况和人际关系的复杂程度,要有效地监督领导干部确实有难度。但越是有难度,越要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越要下功夫改进和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工作,把这项事关民心向背、事关党和国家兴衰的重要工作搞好。

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党内监督的思想,在新形势下搞好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关键要抓好以下环节:

一要提高领导干部接受监督的自觉性。建立在党性基础上的严格自律,对每个党员干部的进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党中央反复强调,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经受住考验,保持革命气节,必须把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在改造主观世界上下功夫,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无论职位多高,手中的权力多大,都要做到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要认识到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一分子,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而绝不能以权谋私;自己的工作成绩和进步是党培养教育的结果,只能遵守党的纪律,而不允许把自己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只有这样,才能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经常打扫头脑中的灰尘,做到警钟长鸣。

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是搞好对领导干部监督的根本保证。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他强调要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没有制度保障的监督是软弱无力的,党内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必须有健全完善的制度作保障。为了加强民主集中制,把党的民主生活提高到更高的水平,邓小平同志曾经提出,要进行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他认为,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常任的代表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邓小平同志这一设想,对我们今后加强党的监督工作,改进党的监督制度具有重要启示,已经引起党的领导的重视。

三要铁面无私的监督检查。要使纪检监察机构人员责权统一,有权威,能够做到领导干部的权力行使到哪里,领导活动延伸到哪里,党组织的监督就实行到哪里。对领导干部工作时间以内的表现要监督,工作时间以外的活动也要注意。对领导干部中发生的违纪违法行为一定要严肃惩处。要坚决改变对干部违纪违法处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轻的现象,做到越是高级干部,越是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上的领导干部他们中发生的违纪违法事件,越要严肃查处,这样才能以儆效尤,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要强化对主要负责干部的监督。邓小平同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强调,党的监察制度的监督,主要是监察干部,包括比较负责的干部,即使不是同级的主要干部,至少也是一些负责干部。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党政“一把手”,既是班子中平等的一员,又在班子中处于关键地位,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方面的工作做得如何,班子状况怎样。同“一把手”关系很大,因而必须对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把手”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要搞好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除了要抓好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把好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选拔配备和使用的关口以外,上级党委要重视对下级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经常性监督工作。各级纪检监察部门都要把对主要领导干部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工作内容。只有抓好了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中级领导干部中的“一把手”的监督,我们党的作风建设工作才算真正抓住了关键,才能抓出实效。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们党执政的条件下,如果党内监督不与其他形式的监督有机配合,也不可能收到实效。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把党内监督同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监督结合起来,把党的组织纪律约束同法律、法规和政纪约束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的监督同自下而上的监督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强有力的监督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党的干部队伍,使之更好的担负起领导人民群众搞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2.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

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根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章同时对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原则作了概括的说明。

在民主集中制这个统一体中,民主的原则与集中的原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的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实行民主集中制,就是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就抹杀了民主集中制同专制主义的界限,必然导致在党内实行封建家长式的统治;反过来,不讲集中,片面追求民主,就必然导致党内无组织无纪律的涣散状态。因此,我们在党内政治生活中,必须反对违反党内民主原则和违反党内集中原则这两种错误倾向。

第一,充分认识民主集中制是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它贯彻得好不好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之所以有力量,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在组织上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党在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失误,无不同民主集中制遭到削弱和破坏有直接关系。从国际上看,原苏联和东欧共产党的悲剧,尽管原因很复杂,但从党的建设上说就是因为在组织上长期背离和最终放弃民主集中制。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作为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率的制度,民主集中制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制度,永远不能丢。

第二,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主集中制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必须完善和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它在建立和实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党和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实行的正确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全国人民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需要统筹规划、协调配套,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运用客观规律;需要以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这一切都离不开党和国家按照民主集中制实行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和长远利益为根本的。这种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是由党教育党员带领人民来维护。因此,没有一个按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的党来代表和维护这种利益,就搞不好、搞不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换句话说,民主集中制在科学地合理地调节各种利益关系中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下,尤其需要更好地予以发挥。

第三,正确认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越来越多地实行了首长负责制。实行首长负责制并不意味着否定或取消民主集中制,因为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而首长负责制则属于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具体的领导体制,作为根本领导制度的民主集中制,是可以和应当包容首长负责制的,不应当把二者对立起来。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精神,同样适用于实行首长负责制的单位,只是它的运行机制和操作程序有所区别。行政首长既要独立负责地工作,依法行使职权,又要自觉维护党组织的领导或政治核心作用。在作出重大决策时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有些重大问题还要经有关组织集体讨论,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行政首长负责制并不意味着可以个人独断专行,可以不受监督和制约,恰恰相反,为了防止权力过分集中于个人而产生的弊端,更要加强各方面的监督。

第四,党的民主集中制要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主要还是得通过制度建设。党的制度建设具有广泛的内容,但它的实质和核心是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运用到党的活动的各个领域中去,使之具体化、制度化。党的领导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和具体化。党内生活制度,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党内生活中、在处理党内关系中的运用和具体化。当然还有其他制度,但是可以说,党的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制度,包括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制度、党的集体领导制度和党内监督制度等。

3.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政党政治的出现,政党纪律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最为严密的纪律。共产党的纪律是铁的纪律,它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约束力。党的纪律的基本功能主要体现为:一是作为保障机制的调适功能。规范和协调党的各级组织及每个党员干部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证全党行动上一致。二是作为预警机制的警戒功能。党的纪律规范能使人警醒,不犯过错,党内成员在党的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绝不容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存在。三是作为整肃机制的惩处功能。对于严重违犯党章和各项准则的组织和个人,都要实行党的纪律的处分,以严肃党纪,纯洁队伍,增强党的团结和战斗力。正因为纪律的这些功能,才使得纪律成为我们党的真正优势,是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和战胜困难的伟大法宝。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革命是如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如此。邓小平同志在总结历史经验时强调,一靠理想,二靠纪律,革命和建设才能成功。

第一,党的纪律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纪律建设是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它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提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变质的大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之中,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党的领导集体,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同时,还有一种强烈的政治忧患意识。当前,有的同志严重缺乏政治警惕性,对国内还存在和平演变的条件和土壤缺乏正确认识,往往埋头业务,对于党的建设问题不重视,不关心,也不研究;与此同时,某些干部的违法乱纪现象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如果我们认识不到党内违纪违法现象将会造成的严重政治后果,不狠下决心标本兼治、从严治党,不能大张旗鼓地抓党的纪律建设,那么我们党就很难经受住长期执政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考验。

第二,党的纪律建设维系着十六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底子薄、基础差、人口多,要在新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必须继续发挥党的纪律优势,依靠党的严密的组织性和纪律性。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中国要发展起来,要实现四化,政治局面不稳定,没有纪律,没有秩序,什么事情都搞不成功。铁的纪律和良好的秩序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第三,党的纪律能够确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畅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领导核心,要领导中国人民实现现代化,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要求党必须具有严密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在确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就市场经济的效应而言,既有推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正面效应,又有某些自发性、盲目性、投机性等负面效应。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党纪党规的形式,教育党的干部要充分认识市场经济消极的一面,严密警戒,牢固设防。如果没有严密的组织性和铁的纪律,如果不以党的纪律、党规国法警戒和严惩一些干部的违法和乱纪行为,不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不起来,甚至会把整个社会主义事业都给葬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是规范化的有秩序的法制经济,它同党的纪律建设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过程,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整体性改革和自我完善。这一改革决策的实施过程,往往体现为立法立纪和遵纪守法的实施过程,并以此来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序建构。当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体制改革已经初步建立了基本框架,党的纪律建设担负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基本秩序和规范的重大使命。我们必须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从把握发展、改革、稳定的大局出发,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科学而有效地发挥党的纪律优势,确保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

4.坚持干部工作原则,反对用人不正之风。

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当今世界,争夺人才的竞争异常激烈。我们要有政治远见,真正把培养和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党和人民事业兴旺发达的大事来看待、来落实。要下定决心,加大力度,促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改进管理干部的方法结合好,努力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的机制和一整套办法。因此,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干部队伍,我们的党才能真正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历史也已经证明,正因为有了一支在经受各种考验中不断得到锻炼提高的干部队伍,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路线,我们党才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选拔任用好干部,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中央关于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方针、政策和标准是明确的。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认真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正确执行党的干部政策,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坚持公道正派和实事求是地对待干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第一,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按“四化”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选人用人要以革命化为前提。我们党制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是一个有科学涵义的、相互联系的完整方针,是德才兼备原则在新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选人用人首先要以革命化为前提,我们讲的革命化,最主要的就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他认为,只有勤于学习、努力实践、真正坚信马克思主义的人,才能确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社会主义方向;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形势,站稳立场,临难不退,临危不惧,勇往直前。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归根到底取决于广大青年一代及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年轻人不但思维敏捷,精力旺盛,而且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也最为快捷,又最少包袱,敢想敢干,再加上其他有利条件,所以新的发现、新的创造出在青年时期居多。一定要大力培养和任用年轻人,这应成为我们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工作的重要选拔作用原则。

第二,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要任人唯贤,就要按照党的干部条件和政策,真正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出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把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的宗旨、有好的党性和作风、在从事领导和管理工作中有真本领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选贤任能,历来不容易。根据我们党多年的经验,在选贤任能问题上,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必须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迁就照顾和凭个人好恶等陈旧观念的束缚。要真正做到任人唯贤,而不是任人唯亲,就必须注意克服凭表象选拔干部、眼光狭窄、气量小、思想保守、求全责备、把资历和文凭绝对化和私心重的错误倾向,真正做到任人唯贤。

第三,要坚决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应该看到,当前在选人用人方面,各级党组织执行干部政策的情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比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任免干部不按规定程序办事,搞临时动议的;不讲原则,封官许愿的;党委讨论人事问题跑风漏气的;利用管理干部的权力为个人牟取私利,授意送礼甚至公开勒索的,仍然时有发生。跑官要官的人还不少,买官卖官的也有,甚至还有骗官的。这反映出有的部门和单位的领导丧失了政治警惕性,还有的同志明知有问题也采取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让有的骗子一路打通关节,畅行无阻。用人方面存在的这些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党内外的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必须严格整治、坚决煞住这股歪风,坚决惩治这种腐败现象。

(五)保持朴实的生活作风。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党要集中解决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来看,这五个方面的作风同样是以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而展开的。就生活作风而言,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好坏直接影响党的形象,影响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对其所处位置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日常生活是最容易“失守”的地方,各种旧风恶习无孔不入,无不利用日常生活这个领域侵蚀人们的灵魂。特别是个别别有用心的人,总是千方百计地从这里寻找突破口,腐蚀拉拢党员干部下水,正可谓“却曰平流无险处,时时闻说有沉沦”。日常生活特别是工余时间是疏于监督的环节,党员干部这时接触的大都是亲朋好友,处理的多是私事,很少有监督,容易放纵自己。生活领域还有一些不健康的东西,有的在潜移默化中毒害社会风气和人们的思想,日久年深,不加警惕,难免由失态发展到失足。事实一再证明,在一些由“人民公仆”沦为腐败分子的党员干部中,大多数是从生活不检点开始,逐渐导致思想道德防线全线崩溃的。

不良的生活作风影响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党的形象是众多党员的形象构成的,每个党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党的整体形象密切相关,群众总是把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行动视为观察党的形象的“窗口”。因此,作为党员干部,不仅在工作上要率先垂范,在生活作风上也要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群众,倡导新风。廉洁从政的领导干部范匡夫有句常说的话:“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了,群众就拥护党、热爱党、跟党走,领导干部在群众中就有地位;领导干部不廉洁,群众就议论党、埋怨党。”这句话用在生活作风问题上同样合适。生活的辩证法告诉我们,政治立场与生活情趣是很难分开的。有些领导干部为党的事业干工作,有功劳、有苦劳,但因为生活小节不够检点,把交往庸俗、生活奢侈、吃喝玩乐当成生活小事而放纵自己,结果自毁前程。小节不慎,大节难守,过好“政治关”离不开过好“生活关”。所以,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建设是人生必修的课题,必须持之以恒地修好这门课。

1.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

能否正确认识和对待手中的权力不仅是衡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合格与否的基本尺度,也是检验其是否树立了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一定要解决好为什么当官、为谁掌权的问题。共产党员只有真正把为最大多数人谋取最大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才能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才是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良的生活作风不仅使领导干部丧失理想信念,而且侵蚀党的肌体。有些领导干部面对腐朽思想文化侵蚀和灯红酒绿的影响,立场不稳、信念动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生活作风上首先出现缺口、逐渐蔓延而形成的。

第一,首先要解决权力主体问题。我们的权力观决定了行使权力的目的和对待权力的态度。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对权力拥有毋庸置疑的法定所有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代表人民掌握领导权的。党的领导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服务。我们所从事的一切事业,都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可见,人民是权力的主体,是权力的委托者,党员、干部是权力的被委托者。所以这个权力的使用必须回归于人民。如果把人民的权力归为己有,用人民给予的权力去损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完全可以取消他使用人民权力的资格。

第二,要解决权力目的问题。为人民谋利益是共产党人行使权力的目的。为公奉献还是为私索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使用权力的目的。剥削阶级权力观认为权力是谋私的工具,利用手中权力搜刮民脂民膏是剥削阶级官吏的贪婪本性。相反,共产党人掌权的目的是借用权力这个工具,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为民造福是行使权力的根本目的。表现在实践中,一要重责。权力是一种责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人民给予他一定的权力,意味着他对人民担负了一定的责任,人民对他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权力越多,职务越高,责任越大。干部为人民办事是自己应尽的义务,而不是对人民的恩赐。二要慎权。即正确地、谨慎地行使权力,要以一个勤务员的姿态,鞠躬尽瘁,恪尽职守,千方百计为人民办好事。正确行使权力的标志是让人民满意。

第三,要解决对待权力的态度问题。服从人民的选择和党组织的安排,是共产党人对权力的基本态度。剥削阶级权力观表现为极度的权势欲和升官欲。对于执政的共产党党员干部来说,剥削阶级的权势欲、升官欲是十分危险的腐蚀剂,它诱发以权谋私,助长个人野心,会造成极大危害。党的干部尤其是刚刚走上领导岗位的中青年干部,必须坚决予以抵制。共产党人在权力面前应有的态度是:共产党人要从党和人民的需要来决定个人对权力的取舍,能上能下,能进能退,一切服从党和人民的安排。能够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具有公仆意识的领导干部,在为政清廉的同时都会自觉地防止和克服各种不作为的行为,尽职尽责,敢负责任,使手中的权力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取得满意的效果。

2.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是解决党的思想路线和党员的理论水平、世界观和思想方法问题,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基础。其中党员的世界观问题又是思想作风建设要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我们的党员干部的世界观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如何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我们的党员干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永葆党的先进性,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

理想与信念是人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激励着每一个人为了一定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目标而不断努力追求。正确的科学的崇高的进步的理想和信念,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能净化和纯洁人的灵魂,能改善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误的非科学的卑下的迷信的“理想”和“信念”,必然会腐蚀和诱惑人们,使人们陷入颓废的、堕落的泥坑和陷阱,扭曲人的灵魂,败坏人的道德,疏远以致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基础之上的合乎时代进步的理想和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坚定人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激励人们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奋斗的勇气和力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的影响下,各种思潮大量涌向社会,资产阶级和封建阶级的腐朽思想也在这一浪潮下沉渣泛起。西方的敌对势力,正或明或暗地采用各种形式、手段和途径,对我国进行思想和文化的渗透,极力鼓吹西方的政治观、价值观和腐朽没落的意识形态,妄图腐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丧失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走上资本主义的邪路。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既要正视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不断提高和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又要进行理想和信念的教育,充实自身的精神生活。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就能够有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力量,就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所遇到的各种挫折和困难。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就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激励自己的意志、奋发自己的精神,就能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能够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为追求和达到自己的理想去英勇奋斗。总之,理想信念教育,是一切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路明灯,是团结全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旗帜,它是我们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不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忘记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共产党人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说到底就是要有共产党人的使命意识。当前,增强使命意识,需要把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同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同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新要求、同党员和干部队伍状况发生的新变化紧密结合,使之具有时代特点。增强使命意识,紧密围绕着如何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进行。要使每个党员都懂得,共产党人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3.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

艰苦奋斗的作风,指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奋发图强、不畏艰险的革命斗志和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集中反映了共产党人对待党的事业、对待困难、对待物质生活的根本态度。历史证明,这一作风在战争年代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才能使我们党的党员培养高尚的情操、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一,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要求。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克敌制胜的法宝。马克思主义政党大都诞生于危难之时,成长于艰苦之中。不仅敌人强大,环境恶劣,而且物质生活也十分菲薄。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要想战胜敌人,夺取胜利,固然需要科学的理论,正确的路线,但还必须具有艰苦奋斗的作风。艰苦奋斗是一种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只有树立这种精神,才能不被凶恶的敌人和巨大的困难所吓倒,越是困难,越是英勇顽强;艰苦奋斗是一种勇于献身的精神,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正确处理党和人民利益的关系,将个人的利益置之度外,自觉地与困难作斗争;艰苦奋斗是一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失败面前不灰心,遇到挫折不退却,始终保持百折不挠的革命斗志,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都能坚决地战斗下去;艰苦奋斗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拒腐防变的武器,在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进程中,如何使党永葆无产阶级的政治本色,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根本之点就是坚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作风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进取的动力,艰苦奋斗的作风可以激励党的组织和党员永不停息、永远前进的革命斗志,自觉做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始终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艰苦奋斗的作风可以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不断锻炼意志,增长才干。

艰苦奋斗的作风对于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具有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克敌制胜的法宝。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政党一贯注重用艰苦奋斗的作风同腐朽思想、不良作风进行斗争。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了艰苦奋斗的作风,就会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学得斗争艺术,增长革命和建设的本领。通过这些斗争,使党组织和党员始终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得以弘扬。

第二,艰苦奋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史。在中国共产党艰苦创业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等,就是不同历史时期艰苦奋斗的具体概括。可以说,没有艰苦奋斗,就不可能赢得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和解放;没有艰苦奋斗,就不可能取得今天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今天,我们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而伟大的事业,是在我们底子薄、人口多这一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国际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前途光明,但道路将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保持和发扬我们党在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艰苦奋斗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性质上说是社会主义的;从发展程度上看,属于初级阶段。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特别是在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条件下进行现代化建设,更是这样。即使到全国实现了小康目标,在世界上也还是较低生活水平,也只是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要实现第三步目标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需进行半个多世纪的奋斗。所以,只有高举艰苦奋斗的旗帜,才能永远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的作风,才能矢志不渝地朝着党既定的目标奋进。

第三,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奋斗和群众路线,从本质上讲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艰苦奋斗是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群众路线是艰苦奋斗的本质属性之一。要艰苦奋斗,就必须牢记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学习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深入群众,满足群众的需要,关心群众的痛痒,并最终实现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坚持群众路线,也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命运,一同艰苦奋斗。如果对群众指手画脚,高高在上,当官做老爷,搞命令主义、主观主义,丢掉的不仅仅是党的群众路线同时也丢掉了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新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说,共产党人所面临的考验与战争年代相比更为严峻。这种考验不是来自刀光剑影的战场,而是来自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要使我们党经受住新的考验,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和崇高的威望,就必须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建设问题。要通过制度建设,建立起无形的“防火墙”,把享乐主义拒之门外,保持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身正气,一尘不染。

4.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

党中央多次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我们党是任何敌人都压不倒、摧不垮的。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绝不能自己毁掉自己。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个论断是我们党对新时期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作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后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对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走向作了整体考察和宏观把握之后得出的科学结论。这个论断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反腐败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目前,我们正处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的关键历史时期。实现这个历史任务无疑充满了艰难险阻。它要求我们党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努力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列,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开拓前进。然而严重的腐败问题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巨大障碍。它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和形象,破坏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败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如果任其蔓延,后果不堪设想。邓小平同志曾经告诫我们: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有失败的危险。因此,严厉惩治腐败是实现党的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现在,党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我们党能不能经受这些严峻考验,闯过这些难关,保持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不变,保持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权,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我们党自身。如果党不注意加强自身建设,不努力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不着力克服党内存在的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党就有可能改变颜色。

我们的国家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我们正在建立和发展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只能是死路一条,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则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惟一道路。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它能够克服资本主义和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痼疾,消除剥削,消灭两极分化,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严重的腐败现象同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根本不相容的。它是生产力发展的巨大障碍,严重地挫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腐蚀着社会主义大厦的根基。如果听任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必然走向严重的两极分化。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对于保证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总的说来,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密切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深得人心的。但是也不能不看到,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变化,在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在少数党员和领导干部身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不闻不问的倾向有所滋长,有的甚至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近些年来查处的一批大案要案表明,腐败现象对我们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的侵蚀是严重的,使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受到损害。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注意。只有顺应民心,顺乎时代潮流,在搞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我们的事业才能繁荣昌盛。反之,我们就可能重蹈前苏联、东欧剧变的覆辙,被人民所抛弃。因此,反对腐败确实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所以,要进一步加大反腐败斗争的治本力度,应当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党风廉政教育是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反腐败进程中,对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要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这是一条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

第二,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切实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要发扬民主,健全法制,充分开展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各种形式的监督。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党内监督是各种监督的核心,这是由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所决定的。当前,加强党内监督的关键是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要切实保障党组织和党员的民主权利,更好地实现下级组织和个人对上级组织和个人的监督;要完善党的各项组织制度,进一步发挥党的代表大会和党委全委会对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加强监督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主动监督检查。长期以来,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大多是通过群众举报或查办其他案件获得的线索。这说明,我们监督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监督渠道和手段还不多。当前,要继续完善和实行巡视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制度等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要善于发挥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两项职能,积极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专项检查等活动,深入到腐败易发多发的领域和环节,主动发现和揭露问题。

第三,加强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反腐败法制化水平。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特别要加强执法检查工作,切实保证已经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的执行,充分发挥已有的法律法规惩治腐败的重大作用。要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立法工作和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反腐败工作的法制化水平,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和有力的法律武器。加强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要求,既不能滞后于反腐败实践,也不能过于超前而脱离实际。党内法规和制度建设的一个重点,是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行为规范。要充分发挥党内法规及时、灵活的优势,针对党风廉政方面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党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准则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则要求结合起来,及时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

第四,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进一步深化反腐败治本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核心内容,就是要通过对体制、机制、制度的改革,逐步减少和消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和土壤,这是进一步推进反腐败斗争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从目前情况看,由于一些行政审批权较为集中,财政管理体制、干部人事制度方面滋生腐败的因素相对突出。因此,有必要首先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入手,解决管权、管钱、管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5.甘于奉献,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甘于奉献,是共产党人区别于普通群众的显著标志,是考验党员是否忠实于党和人民的鲜明标准,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化。甘于奉献就是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以人民的利益为重,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自觉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践行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共产党员应有的崇高思想境界。我们的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为什么而活着这个问题弄清楚,如果只是为自己、为家族而活着,那个意义是很有限的,只有为国家为社会为民族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这样的人生才有真正的意义,才是光荣的人生、闪光的人生。为了人民的利益而甘于奉献,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忧患与共、奋斗与共、欢乐与共,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切实摸准群众的思想动态、心中的困惑,了解群众的情绪和意见,倾听群众的呼声,从群众中汲取营养,并将经过集中而系统的意见向群众宣传,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把群众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党和国家所赋予的任务上来,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和团结奋斗的良好氛围,激发和调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对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要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满腔热情的态度进行处理,该采纳的要采纳,该解决的要解决,绝不能漠然视之,更不能粗暴地对待群众,激化矛盾。作为党员干部既要关心群众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又要关心群众眼前的切身的利益,努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只有如此,才能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真正树立起共产党人的良好作风形象。

同类推荐
  • 决战朝鲜

    决战朝鲜

    作者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全过程,让人遥想曾经铁血时代志愿军将士风采。本书深刻分析抗美援朝前后的国家形势、世界局势,细腻体察毛泽东做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破除时下关于是否出兵朝鲜等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让人感动。
  • 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

    故事我党好作风:与青少年谈优良传统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党好作风是最好的营养剂。 “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5幅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工程名画,49个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故事…… 讲述共产党五大好作风的中国故事,图文从苦难到辉煌的伟大历程; 用历史成就未来,为青少年的“大脑补钙”,坚定中国梦的理想和信念。
  •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转型期执政党的整合功能

    “政治前沿新知识文库”以“资政”为视角,聚焦于“国家治理”中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政府与政党权威、文化、政治与网络、国际问题与国际战略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将各学科研究的前沿知识与“国家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政治、政策问题结合起来,以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读者对象,致力于更新其执政理念,提升其执政能力,努力打造一项影响深远的出版工程。
  • 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

    本书是法国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进行长期考察后写出的一部举世公认的世界名著。本书前半部分包括美国的种族状况、英裔移民带到北美的影响、美国联邦制的优点以及与其他国家联邦制的比较、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的关系、政党产生的原因、政治社团的作用、舆论的作用等方面;中心思想是阐明美国的民主、自由、平等是如何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体现的。下半部分是以美国的民主思想和美国的民情为背景分析了美国人的哲学观念、宗教思想、科学理论、文学、艺术、社会心理、民族性格等方面。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本书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主干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教材。在内容上,全书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著选读、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原著选读三个部分;在体例上,每部分又分为原著选篇、原著选读导读、思考题三大板块。本书可帮助读者从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中学会精读原著,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战争

    重生之战争

    他们是最可以代表世界里各个阶段人群的存在,他们或废柴,或无敌,或精明,或呆萌。不过这不重要,穿越之后他们总归在某种程度上会变为一致。
  • 混混小子修仙记

    混混小子修仙记

    平凡无奇的人间界中,正酝酿着一场空前绝后的万年浩劫。一个来自小山村的无赖小混混,无意间觉醒了身体内的神秘血脉,吞噬天地灵气修成不灭仙体,嚣张踏入修真界,解开一个又一个远古禁秘,无意间引起了苍天风云......茫茫人间,芸芸众生,无尽的古老深处,到底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远古禁秘?
  • 念君瑚琏质

    念君瑚琏质

    风起云涌后历经沧华,方知诗酒田园之乐,流觞曲水,竹林人家。
  • 未来享福手册

    未来享福手册

    一个女人在未来世界的享福历程,有战争得享福,和平年代得享福,风餐露宿得享福,谁叫未来世界只有她这一个女人呢
  • 复仇王妃也倾城

    复仇王妃也倾城

    (本文纯属虚构)“【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简介:蓝真珠表面上是一个20岁正在等待A大入取通知书的学生,实际上却是为一个社会上的黑暗组织里的一员情报调查员,此组织被所知道的人统称为—黑色蝴蝶。因为知晓蝴蝶组织的幕后之人,被其所杀。却阴差阳错的魂进未央国的一个王爷遗弃暗杀掉的同名王妃身上,是归隐还是调查着在自个身上所不为认知的秘密?逃离姑姑,却发现所到之处很多人对她的容貌指指点点,似乎引起太大震动,所以为了更方便自己于是化妆丑女.初遇如风,误打误撞。接近那名义上的相公上官墨晨,想要搞清楚,却发现他身边竟有一位和自己一模一样长相的人,这人是谁?目的何在?而且那个貌可于女子相比的妖孽男子又是何方神圣.绕转着上官墨晨和上官墨誉如风,三人,似乎越来越惊险,蓝玉死亡前的一句话,造就了无可挽回的局面,是拿起剑柄手刃仇人,还是依然可以什么都不当一回事……步步紧逼,却发现蓝真珠本尊身上似乎还携带着什么秘密……谜底揭开之后,她又何去何从?是留下还是……详细请看文(架空穿越,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契约军婚难宠特工老婆

    契约军婚难宠特工老婆

    ——谁能想到,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居然是国家一级特工!她隐藏身份,只为找到潜伏国内多年的间谍,为国效忠。当她抓到这个所谓的'间谍'时才发现他的身份居然是——他一把抓住她的皓腕,俯在她耳边说"想抓我,嗯?"某女眉头轻撇,"拿走你的爪子。""小东西,近身搏击很厉害?让你知道什么叫做真正的'近身搏击'————"
  • 重山烟雨诺

    重山烟雨诺

    苏伊诺一个什么都懂的逗B女,季曜沂一个一根筋的大好青年。携手经历了一些不敢想象的人生,出现了各种不忍直视的狗血桥段。从一个武功高强的高手,变成一个打架除了看就只能跑的逗B女,从一个天赋异禀的大好青年,变成快当配角的小男子。请看小女子和大,大,大豆腐的爱情和不同常人的人生。
  •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佛说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特种兵王之浴血奋战

    特种兵王之浴血奋战

    王松回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败英法联军,灭太平天国,驱逐鞑子,复兴华夏。搞工业革命,建无敌海军,陆战无敌,海战称雄,横扫列强。雪国耻,振国威,称雄世界!
  • 最牛校花保镖

    最牛校花保镖

    看上我家小姐?过了我这关再说。想泡我家小姐?过了我这关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