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斧”式舰舰导弹是美军唯一种远端反舰导弹,射程达到了450公里,攻击精度可达分米级,战斗部装药450千克,巡航速度910千米/小时,巡航高度在20~30米之间,历经多次实战考验,性能可靠。“战斧”舰舰导弹主要装备在美国海军的“提康得罗加级”巡洋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及攻击型核潜艇上。这种亚音速导弹可以从舰艇和潜艇上发射,拥有与“鱼叉”舰舰导弹相似的主动式雷达导引头及可用于探测目标的ESM系统,战斗部当量为“鱼叉”的2倍。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作战任务的变化,“战斧”式舰舰导弹被对地攻击型“战斧”式导弹所取代。
美BGM-109“战斧”舰(潜)载巡航导弹。目前已有四个型号。基中BGM-109C为舰地巡航导弹,1983年服役,弹长6.4米,飞行速度910千米/小时,射程450千米。1990年1月16日夜,美国“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新”号两艘战列舰同时发射“战斧”导弹攻击伊拉克陆上目标,揭开了海湾战争的序幕。这也是BGM-109C“战斧”首次投入实战。在海湾战争期间,各类舰艇共发射900枚“战斧”导弹,推毁一些伊拉克本土目标。在这次海湾战争中,“战斧”导弹发射数量之多以及作战效能令人瞩目。该导弹生产厂商是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图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太平洋导弹试验中心发射“战斧”导弹的情景。
发展过程
“战斧”巡航导弹于1973年开始研制,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全天候、亚音速、多用途巡航导弹,可以从水面舰只和潜艇上发射,主要用于打击海上和陆上重要目标,是美军实施防区外打击的骨干装备之一。
性能特点
射程远、精度高。C型弹射程1296千米,理论命中精度为6~10米,实战中达到15~18米。
威力大,制导方式复杂。战斧可采用454千克的高爆战斗部、BLU-97子母弹战斗部、碳纤维战斗部、大功率微波战斗部和钝感钻地战斗部,实现了软、硬打击一体化。战斧导弹的制导方式较为复合制导,BLOCK3以前大部分采用的是惯导+地形匹配制导+数字式景象地形匹配相关器末制导,BLOCK3采用惯性制导+GPS+数字式景象地形匹配相关器末制导。体积小、高度低、雷达难以探测和跟踪。
弱点较明显。只能打击固定目标,对于运动目标无法实时攻击;造价昂贵、作战效费比低于激光制导炸弹,远低于常规炸弹;无法实时评估打击效果;弹速低,易被拦截等。
主要改型
“战斧”BGM-109A对陆核攻击巡航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于1984年装备部队,射程2775千米,巡航高度7.6~152米,巡航速度936千米/小时,配备核弹头,动力装置采用了固体火箭肋推器和涡轮风扇发动机,制导系统采用了地形匹配和惯性导航方式。
“战斧”BGM-109B反舰巡航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舰型。
“战斧”BGM-109C常规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地型,于1983年装备部队,射程13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936千米/小时,配备高能弹头。
“战斧”BGM-109G新射手陆射巡航导弹,该导弹属地对地型,于1983年装备部队,射程2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936千米/小时,配备核弹头。
“战斧”AGM-109空射巡航导弹。该导弹属空对地型。
“战斧”AGM-109H、I、J、L中程导弹。该导弹属空对地型,射程500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910千米/小时,配备常规弹头。
“战斧”BGM-109D布撒型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海对地型,于1988年装备部队,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936千米/小时,配备子母弹头。
“战斧”BGM-109E反舰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舰型,射程460千米,巡航高度15~60千米,巡航速度936千米/小时,配备高能弹头。
“战斧”BGM-109F攻击机场导弹。该导弹属海对陆型,射程875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936千米/小时,配备多弹头。
“战斧”BLOCK3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于1993装备部队,射程1667千米,巡航高度15~150米,巡航速度936千米/小时,配备高能弹头。
“战斧”反潜武器。该武器属舰(潜)对潜型。
“战斧”BGM-109B、E反舰导弹。该导弹属舰对舰型。
“战斧”UGM-109B/E反舰导弹。该导弹属潜对舰型。
“战斧”BLOCK4多任务导弹。该导弹属海对陆和海对海型。
“战斧”BLOCK5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
“战斧”反装甲对陆攻击导弹。该导弹属舰(潜)对陆型,配备子母弹头。
基本数据
最大射程463(B型)~1296(C、D型)千米。最大飞行速度936千米/小时。巡航高度:山地152米,海平面7~15米。战斗部454千克小斗犬(B、C型)BLU-97B子炸弹(D型)电磁脉冲弹穿透型弹碳纤维弹。动力装置:涡轮风扇发动机+固体助推火箭制导、复合制导。弹长:5.55米6.2米(带助推器),弹径:533毫米。翼展:2.62米。发射重量:1202千克(不含助推器)1452千克(含助推器)1906千克(潜射型含筒)。发射平台:攻击核潜艇(鲟鱼、洛杉矶、海狼)、巡洋舰(弗尼吉亚、提康罗德加、斯普鲁恩斯)。发射装置:MK44、MK41、MK63、MK67.
作战运用
1991年海湾战争中,战斧式导弹首次投入大规模使用。美军的主要发射平台是游弋于波斯湾、红海的18艘战舰。其中:战列舰2艘,导弹巡洋舰9艘,导弹驱逐舰5艘,攻击型核潜艇2艘,装备4种发射装置,总计43具,总载弹量477枚。主要目标是伊军指挥控制机构、核生化武器设施、防空阵地、萨达姆地下住地和指挥中心。共发射288枚,发射成功282枚,被伊军拦截29枚,占10%。
1993年1月17日,美军使用战斧导弹打击伊拉克核基地,发射平台是停泊于波斯湾和红海的水面舰4艘计有:CG-63“考佩斯”号巡洋舰DD-966“休伊特”号、DD-978“斯顿普”号、DD-970“卡伦”号驱逐舰,总载弹量约125枚。主要目标是巴格达东南郊约20千米处托法拉尼亚赫核设施。共发射45枚,成功发射44枚,被拦截8枚,占18%。
1996年9月3、4日,美以保护库尔德人居住区为由,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和南部地区发射了44枚。
1998年8月20日,美以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建有恐怖组织训练基地为由,分别向阿富汗和苏丹境内发射了60枚导弹。
1998年12月17日至19日,美国在对伊“沙漠之狐”行动中,共发射了325枚战斧导弹,伊军拦截了包括AGM-86C在内的巡航导弹超过100枚。
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美国、英国共发射包括AGM-86C内的巡航导弹1000多枚,给南境内的重要设施造成了巨大破坏,南联盟军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拦截,共击落了328枚,拦截成功率在30%左右。
识别特征
弹头为钝圆形,弹体呈柱形。采用二组控制翼面,第一组在弹尾、4片呈“X”形安装,前缘后掠,第二组在弹体中部,2片对称弹体安装,翼展较大,呈梯形。发动机进气斗位于弹体下方,两组控制面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