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09800000004

第4章 饮食养生的现实意义

一、饮食养生的意义

营养是健康的根本,食物是营养的来源,人的生命是靠能量来维持的,人体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如不注意饮食,则有损人体健康。

长期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饮食养生理论,它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够注意饮食方法及饮食宜忌的规律,并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当的食物进行补养,不仅可以使身体保持健康,还可以提高人体新陈代谢能力,使人延年益寿。目前,富于中国传统特色的保健膳、御膳、药膳餐馆,日益出现在国内各大城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人们不仅要求吃得饱,而且要求吃得好,对保健营养品普遍提高了要求。

下面,就具体谈一谈饮食对人体的作用。

(一)人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

《黄帝内经》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气于脉。”这里明确指出了食物在进入人体以后,滋养脏腑、气血、经脉、四肢、肌肉以及骨骼、皮毛、九窍等方面的作用。当食物进入胃里后,通过胃的消化吸收,脾的运化,然后输布全身。可散布精华于肝,而后浸淫滋养于肌肉;食物的精华之气归心,精气浸淫于脉,以充营心脏、血脉。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必须依靠饮食源源不断地予以补充。一个人一生中摄入的食物远远超过自己的体重,这些食物中的营养素,几乎全部转化成人体的组织和能量,用来满足生命运动的需要。

由于食物的味道各不相同,从而对脏腑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黄帝内经》中说:“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这说明了含有酸、甜、苦、辣、咸这五种味道的食物,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促进饮食、帮助消化,而且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还表现在各种食物对人体脏腑、经络、部位的选择上,即通常所说的“归经”问题,不同的食物,归经也不相同。如:葱归肺经,可用于肺气不宣之咳嗽;苦瓜归心经,可用于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茶叶可明目清肝而归肝经等。这就要求人们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食物,以尽可能地发挥食物对人体的营养作用。

(二)人身三宝“精、气、神”的物质基础

传统中医学认为,“精”是食物中的营养素所化生的物质,是人体各种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动力,是由水谷之精气与吸入人体的自然界大气合并而成;“神”则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为生命之主宰。可见,“精、气、神”是人之三宝,养生就是要养“精、气、神”。《寿亲养老新书》认为:“主身者神,养气者精,益精者气,资气者食”,强调了食物是精、气、神的营养基础,精、气、神三者息息相关,互相制约,只有机体营养充盛,精、气才会充足,神志才能旺盛。

(三)预防疾病

传统中医学非常重视“治未病”,并把它提升到战略高度来对待。《黄帝内经》中说:“夫圣人之治病也,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矣!”“治未病”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饮食的滋养作用,因为饮食对人体的滋养作用本身就是对人体一种重要的保健预防。关于这一点,《黄帝内经》又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如果人体正气充盛,邪气就不能侵袭人的身体从而使人致病。正气怎样才能充盛呢?这就要合理安排饮食,只有这样做,才能保证机体所需的营养,五脏功能才可旺盛。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如缺乏某些营养成分,就会导致疾病,如钙质不足会引起佝偻病,维生素缺乏会产生夜盲症、脚气病、口腔炎、坏血病、软骨症等,而通过食物的全面配合,吸收各种营养成分,便可预防上述疾病的发生。传统中医学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用动物肝脏预防夜盲症,用谷皮、麦麸预防脚气病,用水果和蔬菜预防坏血病等。除此之外,中医学还注意发挥某些食物的特异性功能,如用绿豆汤预防中暑,用大蒜预防癌症,用葱白、芫荽预防感冒,用胡萝卜粥预防头晕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的不断研究,人们还主张用生山楂、红茶、燕麦降低血脂,预防动脉硬化,用玉米粉粥预防心血管病等。

(四)治疗疾病

食物和药物都有治疗疾病的作用,但食物人们天天都要吃,与药物比较起来,食物与人们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历代医学家都认为“药疗”不如“食疗”。远在古代,我国就很重视饮食治疗,《周礼·天官》中提到的“食医”,与“疾医”、“疡医”、“兽医”,被并称为当时医学的四个专科。宋代《太平圣惠方》中将擅长用饮食治病的医生称为“良工”,认为:“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遗疾者,可谓良工。”

能够用于治疗疾病的食物很多,如猪骨髓可补脑益智、山楂可消食积、大蒜可治痢疾、当归羊肉汤可治产后血虚、赤小豆可治水肿等。

(五)抗老防衰

《养老奉亲书》中指出:“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为资气血。”这说明对于老年人来说,必须注意饮食的调配及保养,只有这样才能延缓衰老。清代大养生家曹廷栋提出老人以粥调养身体,可以长寿。他说:“老年有竟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合理饮食之所以有抗老防衰的作用,是因为食物补肾益气、滋肾强身。临床实践证明,肾的精气不足,常会导致牙齿松动、须发早白、健忘等未老先衰的症状出现。

二、饮食养生的原则

饮食养生包括饮食的合理搭配、烹调加工技巧、进食的卫生、饮食前后的保养、饮食的节制、饮食的禁忌以及食疗等诸多内容,它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原则,这些原则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

(一)合理搭配

人吃一种食物是不能维持身体健康的,因为有些必需的营养素,如一些脂肪酸、氨基酸和某些维生素等,是不能由其他物质在体内合成的,只能直接从食物中获得。而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所以,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就必须把不同的食物搭配起来食用。

在几千年以前我国人民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如《黄帝内经》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就全面指出了粮谷、肉类、蔬菜、果品等几个方面,是饮食的主要内容,并且指出了它们在体内起“补益精气”的主要作用,人们必须根据需要,合理摄取。但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人们只有吃饱、吃好的想法,而所谓“吃好”,主要是指吃鸡鸭鱼肉奶等中高档荤腥食品或味道好的食品。他们几乎不知道人体需要什么营养素,哪些食品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应当怎样搭配才能成为营养平衡的膳食。例如,营养学要求早餐必须含有足够的营养,特别是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但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早餐都是“凑合”。1988年上海华东医院作了200户居民家庭调查,发现其中50%的家庭的早餐完全没有动物蛋白或大豆蛋白。一些机关、学校、工厂食堂的早餐也往往只有稀饭、馒头、咸菜,很少供应含有优质蛋白的食品。一些学校学生,由于早餐质量太差,常常在第三节课就产生饥饿感,以至于听课效率下降。

现代营养学将食物分成两大类:一类主要是用来供给人体热能的,叫热力食品,也叫主食,在我国主要是粮食;另一类是副食,主要是用来更新、修补人体的组织,调节生理机能的,又叫保护性食品,如豆制品、蔬菜、食油等。以从事轻体力劳动、65公斤体重的成年男子为例,如果他每天吃主食1斤、动物性食品2两、豆类食品1两、蔬菜1斤、食用油4钱,基本上可达到营养平衡。主食的种类繁多,它们所含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又互不相同,所以不能只用一种粮食作主食,应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干稀搭配。而副食中的肉类、蛋类、奶类、鱼类、海产类、豆类和蔬菜等,都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人体必需的脂肪酸、磷脂、维生素、钙、磷、镁、碘等重要营养素,对人体健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副食在营养上也各有所长,因此,也应搭配食用和变换食用。中国营养学会1991年曾向我国人民推荐当时几年间的膳食构成标准,按平均每人每月计算,应摄取如下数量的食品:粮食类28.4斤,薯类6斤,干豆类2斤,乳类4斤,蛋类1斤,鱼虾类1斤,蔬菜类24斤,水果类16斤,肉类3斤,植物油半斤。以上例子说明,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含营养成分各不相同,只有做到各种食物搭配食用,才能使人体得到各种不同的营养,从而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除此之外,根据中药学的理论,还应注意食物的配伍问题。食物的配伍分协同与颉颃两方面。在协同方面可分为相须、相使,在颉颃方面分为相反、相杀、相畏和相恶。这些知识对于我们调配饮食也是很有用的。

所谓相须,是指同类食物相互搭配使用,可起到相互加强的功效,如百合炖秋梨,这两种食物都有清肺热、养肺阴的功效。所谓相使,是指以一类食物为主,另一类食物为辅,两者搭配使主要食物功效得以加强,如姜糖饮,温中和胃的红糖,增强了温中散寒生姜的作用。所谓相反,是指两种食物合用,可能产生不良后果,如柿子忌茶,白薯忌鸡蛋。所谓相杀,是指一种食物能减轻另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所谓相恶,是指一种食物可以使另一种食物的功效变弱。所谓相畏,是指一种食物的不良作用能被另一种食物减轻,如扁豆可引起腹泻、皮疹等,它的不良作用能被生姜减轻。

(二)五味调和

所谓五味,是指酸、甜、苦、辣、咸。含有这五种味道的食物,不仅是人类饮食的重要调味品,可以助长食兴,促进食欲,帮助消化,也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中医认为,食物中味道不同,作用不同。如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像乌梅、山楂、山萸肉、石榴等;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像桔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辣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因此,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使含有这五种味道的食物互相搭配,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可能会引起疾病。《黄帝内经》就已明确指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说明合理搭配五味是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要做到五味调和,一要浓淡适宜。二要注意各种味道的搭配。酸、甜、苦、辣、咸的辅佐,配伍得宜,则食物各具特色。三是在进食时,味道不可偏颇,偏颇太过,容易伤及五脏,对健康不利。对于最后一点,《黄帝内经》中指出:“多食咸,则脉凝位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内胝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咸味的东西吃多了,会使流通在血脉中的血瘀滞,甚至改变颜色;苦味的东西吃多了,可使皮肤枯槁、毛发脱落;辣味的东西吃多了,会引起筋脉痉挛,手变得干枯,指甲失去光彩;酸的东西吃多了,会使肌肤失去光泽,肌肉变粗变硬,甚至嘴唇翻起;多吃甜味食品,能使骨骼疼痛、头发脱落。以上都是因偏执于五味之一而影响机体健康的情况,从反面强调了五味调和的重要性。

(三)饮食要卫生

俗话说:“病从口入”,说明了注意饮食卫生的重要性。但一些人却不以为然,“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口头语,常常挂在某些人嘴边。在广大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地方,这更是需要人们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我国人民历来有注意饮食卫生的习惯,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一些食物不宜吃:“食饐而竭,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割不正,不食……”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所谓“食簇而竭”,就是说食物放久了就会腐臭;“鱼馁”是指鱼腐烂,“肉败”是说肉腐败,这样的食品不能吃。那么怎样判断食品是否变质呢?孔子的办法是观察食品的颜色和闻食物的气味。“色恶”,是说颜色难看,“臭恶”,是指气味难闻,凡是这样的食品都不应吃,吃了会引起食物中毒:特别是鱼、肉、蛋、水果、蔬菜等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在气候炎热时,常常在短期内就会发臭、发酵、发霉。防治食物变质的方法非常多,方法之一,是采用低温冷冻防腐,因为降低环境温度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降低酶的活性和食品内化学反应的速度。但低温无法杀死微生物,也不能够将酶破坏,因此保藏的时间应该有一定限制。现在,一些人过春节时,喜欢买很多食品放在冰箱里贮存,时间长了同样会腐烂变质。

家用餐具上往往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寄生虫卵,因此,餐具要经常清毒。消毒前,应先将餐具洗净,用热水或碱除去油垢,这样能使消毒效果更好一些。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蒸气消毒和漂白粉消毒。

食用油脂或含油脂丰富的糕点、饼干、火腿、香肠等食品,在贮存过程中,由于受到阳光、金属容器以及微生物的作用,往往会产生一种“哈喇味”,这就是化学上所说的油脂酸败。油脂酸败后不仅会引起食品变味,降低食物本身的营养价值,还会对人体不利,食后会刺激消化道黏膜,使人恶心、呕吐。

一些人喜欢拿报纸包装食品,但报纸、杂志、书上印满了油墨字,油墨中含有多氯联苯,是一种毒性很大的物质。此外,旧报纸、书上还沾有大量致病菌、虫卵与病毒,用来包装食品,还会污染食品,影响人体的健康。

黄曲霉素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强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含黄曲霉素较多的食物,不仅会发生急慢性中毒,使肝脏纤维变性、出血、坏死,而且会诱发肝癌。预防黄曲霉素污染食品的根本措施是防霉,如果发现花生、玉米发霉,应马上拣除干净。家庭中的植物油若被黄曲霉素污染,可将油烧沸,再加些粗盐炸锅,这样即去毒95%左右。如果大米发霉,认真搓洗几遍后,在蒸饭时再稍微加点碱,可使黄曲霉素大大减少。花生若发霉不严重,可用水反复搓洗,再用粗盐炒,也可使毒素减少。

一般情况下,土豆发芽后就不要吃了,这是由于土豆中含有龙葵素,这是一种对人体有害的生物碱。平时土豆中龙葵素含量非常少,一旦土豆发芽,芽眼、芽根变绿,溃烂地方龙葵素的含量会急剧升高,如果吃了,可产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重者则导致呼吸困难、昏迷。如果发芽不严重,可将芽眼挖干净,并削去发绿部分,再放在冷水中浸泡一小时,有毒的龙葵素便溶解在水中;烹调时,再加点醋,烧熟烩烂就能去掉毒素。

(四)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管子》中也提到:“饮食节……则身体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千金要方》里亦指出:“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这些全都说明了节制饮食对人体的重要意义。相反,如果不重视饮食有节,想怎么吃就怎么吃,想什么时候喝,就什么时候喝,就会对健康带来很大危害。

所谓饮食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不能随心所欲,要讲究吃的科学与方法。具体地说,是要注意饮食的量和进食时间。

一是饮食要适量。这是说人们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量要适中。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靠脾胃来完成,如果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的正常运化食物量,就会产生很多疾病。南北朝时道家著名人物、医药学家陶陶居曾写过这样一首诗:“何必餐霞服大药,妄意延年等龟鹤。但于饮食嗜欲中,去其甚者将安乐。”“餐霞”、“服大药”,是那个时代追求长生不老常用的两种方法,陶陶居这首诗歌劝告世人:何必去追求什么长生不老药,还想靠那些东西增长寿命,寿比龟鹤。只要在饮食嗜好中,改掉那些最突出的毛病,就能给你带来安乐。那么,哪些是饮食嗜欲中的“甚者”呢?饮食过饱就是一甚。

饮食过量,在短时间内突然进食大量食物,势必加重胃肠的负担,使食物滞留于肠胃,不能及时消化,从而影响营养的吸收与输布,脾胃功能也因承受过重而受到损伤。事实上,对于这一点,古人早有认识。如《黄帝内经》中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博物志》指出:“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东谷赘言》中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对身体的具体危害:“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

过饱不利于健康,但吃得太少对健康也有害。有些人片面的认为吃得越少越好,结果强迫自己挨饿,由于身体获得的营养不够,反而变得虚弱不堪。正确的方法是“量腹节所受”,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饭量来决定每餐该吃多少。“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这“无饥无饱”,就是适量进食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致因饥饱而伤及身体。

二是饮食应定时。“不时,不食”,这是孔子的饮食习惯,就是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这是正确的。一日三餐,按时吃饭,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到时候就会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备。好吃零食的人,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往往没有饥饿感,勉强塞进些食品,也不觉得有何滋味,而且难以消化。对饮食应定时这一点,《尚书》早就指出了“食哉惟时”,就是说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这样才能够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脾胃活动时能够协调配合、有张有弛。中医学认为,一日之中,机体阴阳有盛衰之变,白天阳旺,活动量大,因此食量可稍多;而夜暮阳衰阴盛,即待寝息,以少食为宜。所以古人有“早餐好,午餐饱,晚餐少”的说法。清代马齐《陆地仙经》中提到:“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根据现代营养学的要求,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即如果一天吃1斤粮食的话,早晚餐各吃3两,中午吃4两,这样比较合理。有人观察,如果每天早餐进食2000千卡的热量,对体重并无明显的影响,但是假如把这么多热量放在晚餐,人的体重就会明显增加。这说明,对体重的影响,“什么时候吃比吃什么还重要”。

我们强调“按时进食”,但是也不完全排斥“按需进食”,即想吃时就吃一点,不想多吃就少吃一点。比如加夜班的人,在第二天早餐时一般不想吃东西,希望赶快睡上一个好觉;心情不好的人,在吃饭的时候往往没有食欲;午睡过久的人,常常在晚餐时间不想吃东西;正全神贯注、忙于工作或比赛的人,自然没有时间停下来吃东西。对于他们来说,等有了食欲时再吃会更好一点。关于这一点,我国著名养生学家陶弘景早就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意思是,人若不渴而勉强喝水,会使胃部胀满,若不饿而勉强进食,则会影响脾的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以上说明“按需进食”,是为了适应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进食方式。但它不是绝对地“随心所欲”,零食不离口;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随意进食,而是于外适应变化的环境,于内适应变化的需要,使饮食更符合内在规律。

总之,“按需进食”和一日三餐按时吃饭的饮食习惯应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它们可以适应人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饮食需求,目的都是为了使人们的饮食活动变得更科学、对健康更有益。

(五)烹调有方

这是因为合理的烹调可以使食物色、香、味俱全,不仅可以增加食欲,而且有益健康。如炒菜时要急火快炒,避免长时间炖煮,而且要盖好锅盖,以免溶于水的维生素随水蒸气跑掉,也防止在加热的情况下,本来就容易被氧化破坏的维生素C因为得到充足的氧气供应而加速氧化破坏。在炒菜时,可以加一点醋,既可调味,又可保护维生素C少受损失,这是因为维生素C是一种还原性物质,在酸性环境中比较稳定,而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加热,很容易氧化变成二酮古洛糖酸,从而失去作用,加醋可以减缓这一氧化过程。

在各种烹调方法中,以蒸对营养素的损失最少,其次是炸,再次是煎、炒,而对营养素破坏最厉害的是煮。不论使用哪种方法,最好能够做到热力高,时间短。总之,要掌握做菜的火候使做出来的菜恰到好处。

在主食方面,煮饭、煮粥、煮豆,都不要放碱,因为碱容易加速对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B的破坏。

中医营养学还主张在食物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和阴阳、寒热;对老人来说,饮食还应该温热、熟软,反对粘硬、生冷。

所谓在制作过程中调和阴阳,是指在助阳食物中,应该加入青菜、青笋、白菜根、嫩芦根、鲜果汁以及各种瓜类等甘润的食品,这样能中和或柔缓温阳食物辛燥太过之偏;而如果在养阴食物中加入花椒、胡椒、茴香、干姜、肉桂等辛燥的调味品,则可调和或克制养阴品滋腻太过之偏。

所谓制作中的调和寒热,是指对体质偏寒的人来说,烹调时,最好多加姜、椒、葱、蒜等调味品;而对体质偏热的人,则应少用辛燥物品调味,而且应该注意制作清淡、寒凉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瓜类。

老年人因脾胃虚弱,烹调时更应多加注意。《寿亲养老新书》中说:“老人之食,大抵宜温热、熟软,忌粘硬生冷”,粘硬的食物难以消化,筋韧不熟的肉类更易伤胃,胃弱年高之人,常常会因此而患病。所以煮饭烹食,以及制作鱼、肉、瓜、菜之类,均须熟烂才能食用。

还应注意的是,饭菜宜淡不宜咸,这也是烹调中要注意的一条原则。食盐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它对人体的作用有两点:一是调味,二是为身体提供维持正常生理代谢功能的钠和氯。但食盐不能多吃,许多调查结果表明,吃盐过多,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甚至癌症发病率都明显提高。一般来说,每人每天从食物中获得的食盐量最多不应该超过10克。但也有特殊的时候,如盛夏季节,人们因大量出汗,使体内盐分流失过多时,就要注意随时补充丢失的盐。

(六)四时宜忌

《饮膳正要》中指出:“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这段话说明:因为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有很大影响,所以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应选择不同的食物。《周礼·天官》中也认为:“春发散宜食酸以收敛,夏解缓宜食苦以坚硬,秋收敛吃辛以发散,冬坚实吃咸以和软。”这种因时择味的主张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用。

春天,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也随之升发,此时应养阳,在饮食上要选择一些能助阳的食品,如葱、芫荽、豆豉等,使聚集了一整个冬天的内热散发出来。在食物的品种上,也应由冬季的膏粱厚味转变为清温平淡。一般来说,冬季蔬菜品种较少,人体摄取的维生素常常不足,因此,在春季膳食调配上,应多采用一些时令蔬菜,如冬种绿色蔬菜春笋、菠菜、芹菜、太古菜等;在动物性食品中,应少吃肥肉等高脂肪食物。中医还提倡:“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难以消化。”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夏季酷热多雨,暑湿之气易乘虚而入。这常会导致人们食欲降低,消化力也减弱,大多数人不喜欢吃肥肉和油腻的食物。因此,在膳食调配上,要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尽力引起人们的食欲,使身体能够得到全面充足的营养。中医认为,夏季阳气盛而阴气弱,所以应该少吃辛甘燥烈食品,以免过分伤阴,应该多吃些甘酸清润的食品,如绿豆、西瓜、乌梅等。《颐身集》指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凉粉、冷粥”,否则吃太多冷饮会使腹中受寒,导致腹痛、呕吐、下利等胃肠疾病,这点对年老体弱的人尤其重要,此外,夏季食物很容易腐烂变质,所以,夏季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干净。

秋天,气温变得凉爽、干燥,随着暑气消退,人们从暑热的困乏中解脱出来,食欲逐渐提高,而且这时各种瓜果大量上市,应特别注意“秋瓜坏肚”。立秋之后,不论是西瓜、香瓜还是菜瓜,都不能随意多吃,否则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因为气候干燥,在饮食的调理上,要注意少用辛燥的食品,如辣椒、生葱等都要注意,可以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明代李挺认为:“盖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也就是说秋季早晨要多喝点粥。

冬天,气候寒冷,虽宜热食,但燥热之物不可食之太多,以免使内伏的阳气郁而化热。饭菜口味可适当浓重一些,有一定脂类。由于绿叶蔬菜较少,所以应注意摄取一定量的黄绿色蔬菜,像胡萝卜、油菜、菠菜及绿豆芽等,避免发生由于维生素A、维生素B2、维生素C缺乏而生病。为了防御风寒,在调味品上可以多用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葱、姜、蒜等。此外,炖肉、熬鱼、火锅亦可多吃一点。冬季切忌食用粘硬、生冷食物,此类食物属阴,易伤脾胃之阳。对于体虚、年老之人来说,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时机。

(七)因人制宜

这是指因为人们的年龄、体质、职业不同,饮食应有差异。

第一,不同年龄的饮食要求。

胎儿期,是指孕妇从受孕到分娩的时期,为使胎儿先天营养充足,这一时期加强孕妇的膳食营养极为重要。总的饮食要求是以清淡可口、富有营养为主,不要多吃生冷、燥热、辛辣和油腻的食物。具体地说,怀孕早期,饮食应该少而精,以新鲜蔬菜瓜果为佳,忌食腥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妊娠反应。在妊娠4~7个月时,孕妇应该吃富有蛋白质、钙、磷的食品。如磷存在于黄豆、鸡肉、羊肉中,钙含于蛋黄、乳类、虾皮中,而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妊娠晚期,孕妇应多吃优质蛋白,并注意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搭配食用。

新生儿期,是指婴儿从初生到满月的时期。此时一定要用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不仅含有孩子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而且含有较多的抗体。

婴儿期,是指婴儿从满月到1周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喂养,最好用母乳;假如不能母乳喂养,可采用牛奶或代乳粉代替,并需要添加辅助食品,如菜水、蛋黄、水果泥、碎肉等。

幼儿期,是指儿童1~3周岁的时期,食物应以细、烂、软为宜,此时不要给孩子吃油腻食物,更不要吃刺激性食品。添加的辅食应该逐渐变化:由流质到半流质,到固体,由少到多,由细到粗。

儿童期,是指从3岁到12岁这段时期,在饮食上,营养价值应该高一些,精一些,使之充分被儿童消化、吸收、利用;另外。在食量上应有所节制。

青少年的身体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必须全面、合理地摄取营养,而且要特别注意蛋白质和热能的补充。因此,应保证足够的饭量,并摄入适量的脂肪。

健康的中年人常用的饮食,通常除了正常热量的饮食外,就是在劳动量增加的情况下,分别考虑摄入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所谓正常热量的饮食,一般认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蛋白质1克左右,脂肪为0.5~1.0克,糖类每天约400~600克,其他各种矿物质、维生素,主要从副食品中获得。

老年人的饮食中必须保证食物中钙、铁和锌的含量,这三种物质每人每天分别需要0.6克、12毫克和15毫克。人到老年后,体内代谢过程以分解代谢为主,所以需要及时补充这些能量消耗,尤其是组织蛋白的消耗,人体每天所需蛋白质以每公斤体重1克计算。此外,老年人要注意米、面、杂粮的搭配食用,并应在一餐中尽量混食,以便提高主食中蛋白质的利用价值。

第二,不同体质的饮食要求。

每个人的体质各不相同,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有不同的饮食要求。

对于阴虚之体质,应该多吃些补阴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鱼类等清淡食物,对于葱、姜、蒜、椒等辛味的食物则应少吃。

阳虚之体质者,应多吃些温阳的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等,在夏日三伏的时候,每伏可食用附子粥或羊肉附子汤一次,配合天地阳气旺盛之时,以壮人体之阳。

气虚之体质者,在饮食上要注意补气,药膳“人参莲肉汤”可经常食用;粳米、糯米、小米、黄米、大麦、山药、大枣,这些都有补气作用,也应该多吃。

血虚之体质者,应多吃桑堪、荔枝、松子、黑木耳、甲鱼、羊肝、海参等食物,因为这些食物都有补血养血的作用。

阳盛之体质者,平时不应该食用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葱、蒜等,对于牛肉、狗肉、鸡肉、鹿肉等温阳食物也应该少食用。可多吃些水果、蔬菜、苦瓜。因为酒是辛热上行的,所以应戒酒。

血瘀之体质者,要多吃些具有活血祛瘀作用的食物,如桃仁、油菜、慈姑、黑大豆等;应该经常喝酒,也可以多吃些醋,因为酒和醋都有活血作用。

痰湿之体质者,应多吃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萝卜、紫菜、海蜇、洋葱、扁豆、白果、赤小豆等,对于那些油腻味重的食物,则不应多食。

气郁之体质者,可以少量饮酒,以活动血脉,提高情绪,平时应多食用一些能行气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荞麦、茴香菜、香橼、火腿等。

第三,不同职业的饮食要求。

职业不同,对人体能量的消耗也不同,所以不同的职业饮食也有不同的要求。

体力劳动者,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足够热量的供给,因为热量是体力劳动者进行正常工作的保证。因此,必须注意膳食的合理烹调和搭配,应该增加饭菜花样,提高食欲,增加饭量,以满足工人们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此外,还要多吃一些营养丰富的副食以及维生素含量丰富的蔬菜和水果。

脑力劳动者,脑消耗的能量占全身总消耗量的20%,因此,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大脑需要大量的营养。经研究表明,核桃、芝麻、金针菜、蜂蜜、花生、豆制品、松子、栗子等均有健脑补脑的良好功效,这些食品可以多吃些。此外,蔬菜水果是钙、磷、铁和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这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对身体来说很重要,因此,脑力劳动者亦应多吃含这些物质的食物。由于一般脑力劳动者活动量较小,对脂肪和糖的消耗量不大,所以不宜多吃含糖和脂肪过多的食品,否则会造成体内脂肪过多,身体肥胖。

三、饮食养生的方法

《汉书·郦食其传》说:“民以食为天”,这说明饮食是保证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每个人只要活着就要吃东西,但是,人为什么要吃、应该怎样吃?这却不是每个人都清楚的。

吃是生命活动的表现,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安谷则昌,绝谷则危”;只有足食,才能乐业,“安民之本,必资于食”。由此可见,饮食不仅维系着个体的生命,而且关系到种族的延续、国家的昌盛、社会的繁荣、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果说,过去由于贫穷,人们不得温饱,营养不良,那么,在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大部分人衣食无忧,营养不良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与此同时营养不平衡的问题却日益突出了。《九十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表明,在饮食中,热量摄取虽然达到供给数量的标准,但是蛋白质的人均日摄入量却只有69.2克,处于供给标准的低水平。摄入的钙、核黄素、维生素A的数量明显低于供给标准。尤其突出的是青少年摄入的热量、蛋白质均低于供给标准。这就是说,绝大部分人虽然有能力实现温饱,但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供给不平衡。有些人尽管口袋里有钱,但是由于不懂得科学调配饮食,仍然会造成营养不良。根据有关部门对21个省市11万婴儿的调查结果显示,佝偻病率达32%以上,其中有些省达到50%以上。对3万名城市儿童调查表明,缺铁性贫血患儿达40%。在新疆南部,曾经流行一种癞皮病,每到春季,全身皮肤溃烂,但是,到瓜果蔬菜上市后,这种病就不治而愈了。调查结果显示,这是由缺乏尼克酸引起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过度也不好,如美国目前膳食的特点是动物性食品多,油脂含量高,食糖量大,谷类食物少。这种营养过多的膳食,对美国人民的健康造成了不良影响,如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病率高等等。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结果使孩子饮食无度,摄入过量的蛋白、脂肪和糖分,造成体内蛋白质、脂肪过剩,以至于出现了许多体重超标的孩子。据统计,1991年仅北京市儿童中体重超标的小胖子就已占儿童总数的5%。

所有这一切表明,我们必须重视饮食养生。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曾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这是完全正确的。养生,必须首先从饮食做起,真正懂得吃的科学和方法是身体健康的先决条件。下面就谈谈饮食养生的具体方法,它主要包括进餐时的情绪、进餐的方式,进餐后的注意事项等内容。这些都非常重要,因为吃的方法不对,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一)进餐情绪

这是吃饭前首先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说要有一个好的情绪。因为情绪好坏直接影响着进食。食欲是人的本能,丧失食欲的人,任何美味佳肴,吃到口里也味同嚼蜡,毫无兴趣。据报道:江西一位妙龄女郎患神经性厌食症,终日靠吃水果过日子,看到别人用餐时,她自己却躲在屋里喝开水。她已经失去了对食物的兴趣,就算看到别人吃饭也是一种痛苦。现代医学认为,人的下丘脑有一群专管食欲的神经细胞,叫食欲中枢。食欲中枢在大脑的控制下,根据胃部的反馈信息进行工作,所以也受人的情绪所制约。当心情愉快时,吃什么都津津有味。因为愉快的情绪和兴奋的心情都可以增进食欲,使胃肠功能增强;相反,人在愤怒、忧郁或苦闷时,茶不思,饭不想,就算勉强吃下也难以消化,正如古人所云:“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事实证明,任何紧张和不安的情绪都会破坏食欲,抑制唾液分泌,影响进食。所以,在进餐时应保持良好安定的环境和舒适愉快的心情,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干扰。有些家庭常常利用吃饭的时间,争论问题,训斥孩子,这些都违反了营养卫生学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使人在进餐时保持愉快的情绪呢?

首先,要“以乐侑食”,据《周礼·天宫·膳夫》记载:“以乐侑食,膳夫受祭,品尝食,王乃食。”意思是,周代君王在进餐时,要奏乐助兴。《寿世保元》中记载:“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说明,在进食时,听轻快的乐曲,有助于消化吸收。

其次,要选择适宜的进食环境。即安静、整洁,让人看了舒服。假如环境喧闹、脏乱、嘈杂,就会影响人的食欲,对消化和健康不利。

最后,要注意在吃饭过程中,不要讨论令人不高兴的事情,也不要与人发生争吵。生意人往往喜欢在餐桌上谈生意,这很有可能影响人的情绪而无法愉快用餐。

(二)细嚼慢咽,不可暴食

“细嚼慢咽,益寿延年”,这句谚语,就是说吃饭时细嚼慢咽对健康有好处。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进入口腔后,牙齿把它们嚼碎,将大块的东西变成碎小的容易吞咽、消化的食糜。在咀嚼的过程中,唾液也起了作用,人生有三对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这些腺体能分泌唾液,正常成人每天大约分泌唾液1.5升,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它能够促进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使之转变成麦芽糖。唾液还有杀菌作用,可预防牙周病。了解了食物在口腔中的消化过程,就可以明白细嚼慢咽的重要性,如果吃饭时狼吞虎咽,不仅食物嚼不烂,而且食物在口腔里停留时间短,来不及起化学变化,吞下去后必然加重胃肠道加工的负担,有时还会引起打噎。尤其是老年人,他们的牙齿不好,胃肠功能减退,细嚼慢咽更为必要。古代名著《养病庸言》中说:“不论粥饭点心,皆宜嚼得极细咽下。”日本医学家从实验中证明,细嚼30秒便有可能使致癌物质的毒性失灵。其试验方法是:把非常有害的致癌物质放入试管内,把吐出的唾液与它混合在一起,然后取样化验,观察其变化,开始没有发现什么变化,但当把混有唾液的试管反复摇动30秒以后,再观察时却发现里面的致癌物质的毒性80%~100%都已经消失。同志社大学的西冈教授,依照这一试验报告的方法,让大家对含微量致癌物质的食品添加剂、农药、食物霉菌、烧焦的鱼肉,一一进行试验,结果完全一样。这一试验表明,人们咀嚼食物产生的唾液,具有很强的消毒能力,细嚼慢咽使口腔分泌出更多的唾液,它与食物中的致癌物质充分接触,使其毒性失灵。不过,食物进入口内,必须细嚼30秒以上,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咀嚼时,不要用一侧牙齿咀嚼。单侧咀嚼天长日久会造成下颌骨单侧肥大,脸形扭曲,对侧的牙床也会萎缩。因此,要养成双侧咀嚼的习惯,慢慢纠正扭曲的脸形。

(三)进食姿势与速度

一些人喜欢坐低凳或蹲着吃饭,这样不符合饮食卫生。其原因主要是胃体受压,食物在食管里不能顺利通过贲门进入胃里,食道黏膜长期受到机械刺激,容易损伤变性,甚至发生癌变。因此,进餐时应当端坐,上体与大腿应大于90度角,这样才能保证食物顺利入胃。

吃饭速度最好不要太快,老人和小孩更要慢点。这是因为进餐速度太快,使胃部饱满信息向饱腹中枢反馈的速度变慢,饮食就易过量。调查发现,胖人大多数都有吃饭过快的习惯。

(四)食宜专心

这是指吃饭时不可分心。我国古代早有“食不言,寝不语”及“食勿大言”的训诫。吃饭不说话,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如果吃饭时喋喋不休,口沫四溅,唾液很有可能飞到别人的饭碗里。这样既不卫生,又妨碍自己或他人进食。《马琬食经》主张:“凡食,欲得安神静气,呼吸迟缓。”所谓安神,是指进食时,应该将头脑中各种琐事尽量抛开,把注意力集中在饮食上。倘若进食时,头脑中仍然思绪万千,或一边看书报,一边吃饭,注意力没有集中在饮食上,对吃饭心不在焉,那么,也不会激起食欲,当然吃饭就不香,自然影响消化吸收。

此外,《养生要集》中记载:“已劳勿食”,“已汗勿饮”。所谓“已劳勿食”,是指在非常劳累之后,不要立即进食,应该先休息,等身体疲劳稍为缓和时再吃饭。所谓“已汗勿饮”,是说大汗后不要立即暴饮,出汗时,毛孔张开,利于体温散发,此时猛喝水,妨碍体温散发使血容量急剧增加,加重心脏负担。

(五)不抽烟,少饮酒,多喝茶

烟、酒、茶,与人的一生关系密切,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没有烟、酒、茶,它们会觉得生活中好像缺点什么。特别是在一些稍显正式的宴会上,必须要有好烟、好酒、高级茶,否则不成宴席。不仅宴会是这样,就是家里来个客人,也都离不开烟、酒、茶。甚至平时不来客人,人们也好像离不开烟、酒、茶,它们真可谓人生中的重要内容。正是由于烟、酒、茶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所以讲养生,必须讨论烟、酒、茶的作用。

首先,最好不要吸烟。

吸烟有害健康,这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但近年来,我国抽烟的人越来越多,不但中年人抽,青年人抽,甚至有些八九岁的小孩也在学着抽,女性抽烟者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尽管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抽烟等于慢性自杀,可这对于那些抽烟成瘾的人来说,好像是耳旁风,不抽就活不了。所以,我们必须大喝一声:为了您的健康,为了您家人的健康,为了国家的富强,还是不抽烟好!那么,怎么做才能不抽烟呢?

1.要使更多的人认识抽烟的危害性。

有人曾做过一些统计:90%的肺癌、75%的肺气肿和25%的冠心病是由吸烟所引起的。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0万人死于吸烟所导致的各种疾病,平均每13秒就有1人。每年因为被动吸烟造成的死亡,在各国人数也很多,例如在美国有4000~5000人,英国有1000人,加拿大有500人。

1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量可杀死1只老鼠,20支香烟所含的尼古丁可使人丧生。

男性吸烟人数比女性多很多,而世界上男性吸烟率最高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例如孟加拉国、中国、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尼泊尔和泰国。这些国家有70%以上的男性吸烟。男性吸烟率最低的国家都是发达国家,像奥地利、德国、芬兰、新西兰、挪威、瑞典和美国。这些国家中吸烟的男性比例不到40%。

让我们来算笔账,抽烟人的一生,如果按每日吸一包2元钱的香烟计算,一年就要花费730元。若从20岁吸至60岁,就有29200元化作青烟。如将每月的60元存入银行,连本带息,到头来将会省下不少钱。

综上所述,对于戒烟,人们绝对不能麻木不仁,必须下决心戒烟。但对不少人来说,为什么又下不了戒烟的决心呢?这其中的原因自然很多。烟确实有其他东西难以替代的作用。有一幅香烟店的对联说:“醉我非关酒,留宾可代茶。”表明了香烟既方便又惬意的特点。吸烟还可松弛人的神经,可以缓和交谈气氛。在影视和文学作品中,伟人名人及作品主角大都吸烟,生活中有众多的吸烟者,无疑也给想学吸烟的人一种心理支持和影响。尤其是青少年对吸烟充满好奇心,受父母影响吸烟的很多。其实,只要人们真正认识了吸烟对身体健康和他人的危害,烟瘾也是可以戒掉的。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名人都戒烟成功了,这里只举几个例子。

乾隆很爱吸烟,几乎一有空就吸,以至于后来经常咳嗽,请太医治疗。太医说:“皇上的咳,是因为吸烟伤肺,如果要治咳,必须先戒烟。”乾隆听从太医的建议,戒了烟,咳嗽也治愈了。

马克思曾经烟瘾很大,常常一边工作一边吸烟。他曾说过,《资本论》的稿费甚至不够偿付他写作时需用的雪茄烟钱。后来,他得了气管炎,医生禁止他再吸烟,他就下决心把烟戒掉了。

原来,美国前总统里根抽烟斗,自1985年起,他认为吸烟对身体危险很大,决定戒了烟。1988年他签署了一项法案,规定香烟盒广告必须附载更多的有关吸烟危险的警告。美国曾经为在2000年以前建立一个“无人吸烟”的社会而努力,虽然没有成功,但吸烟人数受到控制,对吸烟有害健康的认识也越来越深。

以上例子说明,只要下决心,烟是能戒掉的。

2.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戒烟措施。

烟草并不具有成瘾性和病态的依赖性,只是一种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或者叫做条件反射,是一种精神心理反应。有的人,在戒烟开始时,可能会产生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有点心绪不宁。有的觉得精神不振,唾液增多,这主要是条件反射的表现,几天之后就没事了。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形成了抽烟的习惯。据统计,在大中城市中至少有1/3的15~25岁的青年人吸烟,甚至有些女青年也开始抽烟。该如何劝他们戒烟呢?关键是针对其思想状况,耐心地劝导他们。有的抽烟是出于好奇心,这其中尤其以在校中学生居多。他们有着强烈的成人感和成人欲,对于大人们的一举一动总是有意无意地加以模仿,这是其一。其二是虚荣心,普遍存在于20岁左右的青年工人中,认为不抽烟,怕被人讽刺不合群,为了摆阔,不得不用名牌香烟来装门面。其三是时髦感,这种心理以女青年居多,她们以为染得血红的指甲夹着一支又细又长的烟卷,似乎很时髦、新潮。有的由于在生活中压力太大,借助吸烟来为自己减压。其实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青年人抽烟时间不长,戒烟比较容易,只要耐心说服,正确引导,大多数人是会戒掉的。

对于一般人来说,戒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要有面对困难的准备:

一是辛苦疲劳关,就是说当感到疲劳或是动脑筋、写材料时,千万不能放松自己,把抽烟当成一种慰劳品或者兴奋剂,企图用抽烟来缓解疲劳。

二是特殊日子关,逢年过节,或者参加婚丧喜庆活动,或者招待多年不见的老友、远方的宾客,都不能当作例外,用抽烟来表示庆贺或欢迎。这种日子里,别人如果敬烟给你,应当婉言谢绝。如果客人吸烟,可以招待他,但自己不能吸烟。

三是情绪低落关。思想苦闷烦恼,遇到烦心事时,都不可存在偶然的心理,用吸烟来排解。

四是自尊关。朋友间经常把戒烟当作开玩笑的资料,有说戒烟是为了省钱的,有说戒烟是因为“气管炎”(妻管严)的,往往经朋友一刺激,“自尊心”勃然而起,于是前功尽弃。

五是“最后”关。戒烟的人常常麻痹自己,这是最后一支,下不为例,便是往往最后边还有最后,一支后边又来一支。

以上只要有一关闯不过去,就会死灰复燃,前功尽弃,所以戒烟千万不能等闲视之,戒烟需要恒心和毅力,面对诱惑和困难要理智对待。

对于戒烟者,有几种情况尤其应当注意。不妨试着在这几种情况下开始戒烟。

一忌饭后立刻吸烟。不少人常说:“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饭后人体代谢功能旺盛,许多脏器处于吸收物质的最佳状态,如果饭后立即吸一支烟,比平时吸10支的中毒量还要大。

二是忌服药后吸烟。因为吸烟会减弱药物的疗效,这是因为口服或注射入体内的药物由肝脏代谢,而抽烟则会增加肝脏药物代谢酶的活力,使药物分解速度变快,浓度降低。美国纽约市一家医院还发现,服用某些药半小时后吸烟者,药物在血液内的有效成分只有1.2%~1.8%,而不吸烟者则达到21%~24%,约为前者的20倍。

三是忌一边饮酒,一边吸烟。因为吸入口腔的烟中含有致癌物质,这些物质沉淀于吸烟者的嘴、鼻、喉、肺等部位,当吸烟后饮酒时,粘附在口腔、咽喉上的烟油就会随酒下肚,然后迅速溶解,被血液吸收。因为酒精要经过肝脏代谢,而肝分解了酒精就无法及时清除烟毒,致使烟毒加倍危害人体健康。

四是忌上厕所时吸烟。因为厕所里氨浓度很高,含氧量不足,而烟草在低氧情况下会燃烧不全,这样就会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那么就会有更多的有害气体被吸入体内,易使冠心病人诱发心绞痛,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

五是忌孕妇、儿童在场时吸烟。因为被动吸烟的危害不低于主动吸烟。妇女怀孕后,如果长时间闻烟味,会发生流产或早产现象;儿童长期生活在被动抽烟的环境里,可能引起肺功能降低,患呼吸系统疾病。

六是妇女在怀孕前和怀孕时不应吸烟。看烟中的尼古丁可以使血管收缩,而妇女子宫血管和胎盘血管收缩,不利于精子着床。而香烟在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苯丙芘有使细胞突变的作用,对生殖细胞有害,卵子和精子在遗传因子方面的突变,会导致胎儿畸形和智力低下。

第二,如何喝酒?

几千年来,人们和酒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它是友谊的标志,胜利的象征,是欢乐气氛的催化剂。喜怒哀乐都用得上酒,所以,“酒逢知己千杯少”,“闲愁如飞雪,入酒即消融”,古今中外,都是这样。直到今天,酒仍然是人们离不开的“朋友”,是每个家庭的必备之物。常言道:“无酒不成席。”每逢过年过节,走亲访友时,沽酒欢叙,可增加情谊和欢乐气氛。

酒是各种粮食与曲或果类酿成的一种饮料,分蒸馏酒(烧酒、白酒)与非蒸馏酒(黄酒、葡萄酒)两大类,它的主要成分是酒精(乙醇)。

白酒:主要成分是酒精和水,乙醇含量越高,酒的度数越烈,对人体的危害也就越大。酒精既是一种调味品、刺激剂,又是一种营养物质。动物实验证明,酒精(乙醇)化学能的70%可被人体利用,即1克乙醇可以提供热能5千卡。

葡萄酒:是一种低度酒,一般为12°~16°,除去酒精和水以外(约占89%~90%),还含有较多量的糖、甘油、蛋白质、有机酸、有机盐和矿物质等,是具有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用。葡萄酒具有轻度的酸味,这种酸度正接近于人体胃液的酸度(pH2~2.5),是蛋白质食品最优良的佐餐饮料,可以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葡萄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但缺乏维生素C;钾盐、镁盐含量也很丰富,但磷酸和钙较少。

啤酒:是一种低度发酵酒,每升啤酒可供给热量100千卡,一升啤酒热量相当于200克面包或500克马铃薯或45克植物油。热量一半来自酒精成分,一半来自各种糖分。啤酒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和糖类代谢,容易使人发胖。并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12的含量很多。

黄酒:是我国最普遍的一种低度饮料,含有18种氨基酸和大量维生素B,既能去腥,又能作药引,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黄酒有去鱼、虾腥味,除膻味的作用。造成鱼虾腥味的是三甲胺等,它可以溶解在黄酒的酒精中,当加热烹调时,腥味随着酒精而蒸发消失。《本草纲目》上说:“诸酒醇不同,惟米酒入药用。”这里所说的入药用,是指在中药里作为药引子。

药酒:这指在酒中加入一定量的某种食品以及药物等制成的酒,可以用来防病健身:如人参酒,可治神经衰弱、疲倦、气虚乏力、阳痿等症;山楂酒,能够治劳动过度、身体疲倦和妇女痛经等症;枸杞子酒,治肝肾虚损引起的门暗、视弱、迎风流泪等眼睛疾病,并可长肌肉,益面色;龙凤酒,可以治神疲乏力、神经衰弱、腰酸背疼、未老先衰等疾病;白术酒,可坚齿,使面有光泽,除病延年。

对于酒,人们毁誉参半,这种现象由来已久,从古到今没有什么大变。事实上,酒可成事,亦可坏事。《今古奇观》中“李太白醉酒下蛮书”,讲得是李白在豪饮后,凝激情于笔端,挥毫修书,大振国威。李白嗜酒如命,只有饮酒之后,诗兴才能大发,因此才有“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水浒传》中,武松醉酒打猛虎,也是因为酒壮了英雄胆。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都是拿酒做文章。但酒也可败事,如殷纣王的垮台和“酒池肉林”有关;隋炀帝的呜呼哀哉,也和“沉溺酒色”脱不了干系;“当咱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的猛将张飞,也因喝醉了酒,胡乱打人,以至睡死了稀里糊涂地被人割去脑袋。即使到了20世纪未,也有不少饮酒丧生的悲剧。

既然酒对人来说是把“双刃剑”,那么,怎样喝酒才对身体的健康有利呢?

首先,饮酒宜少而不宜多。饮酒是一种享受,少量饮酒可使人精神振奋、愉快,解除消极情绪。人在受凉之后或风寒初起时,饮少量酒还可以防止感冒的发生和发展。“大寒凝海,惟酒不冰”,说明酒性热,进入人体后可以使血液流动速度变快,温通血脉,祛风胜寒。冬天破冰入水,人们经常会先喝上两口白酒,这已成为习俗。林冲雪夜看守草料场,冻得不行才去买酒喝。妇女产后喝黄酒红糖,可以活血去瘀逐恶露。所以,酒也是一味历史悠久的药,既可舒筋活血,散寒祛风,又能使人兴奋,令人豪放。“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诗是何等豪壮!以上说明,适度饮酒对人是有益处的。但酒不宜多喝,这是由于饮酒过量往往会发生酒精中毒。据研究表明,引起中毒症状的酒精量大约为75~80克,这与酒精在人体血液中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中毒轻者由于高级神经系统大脑皮层受到抑制,低级神经中枢失去控制,面色苍白或潮红、皮肤湿冷、嘴唇微紫,表现为兴高采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其辨别力、注意力、记忆力和洞察力都变得迟钝,大大降低做事效率。重者,抑制进一步加深,中枢神经麻痹,往往出现大小便失禁、沉睡、昏睡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据临床观察,饮酒过量导致昏迷超过12小时以上者,死亡的危险性最大。那么,究竟应该喝多少酒才算适量?人的酒量各不相同,酒量小的,沾酒即醉;酒量大的,三碗不乱。所以各人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人似醉而非醉,心若即若离,身体温暖,精神振奋。或者只饮到自己酒量的1/5就够了。要是不自量力,非喝到迷迷糊糊、舌头不听使唤的程度不可,那实际上已经有害于健康了。

其次,饮酒时要慢慢饮,也可以一边说话一边饮;千万不要“一饮而尽”,或连喝猛酒。饮酒中间可以吃些适当的菜肴,以减轻酒对人体的危害。据日本《人间医学》报道,日本90多岁名画家横山大观的饮酒秘诀:边饮酒边吃豆腐、豆芽等豆制品,是饮酒而又不影响健康的好方法。报道说:豆类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了B1和半胱氨酸等,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佳的解酒良药。

还有,饮酒要适时。俗话说:“酒落饥肠容易醉”,意思是说,人不能在空肚时喝酒,因为空腹饮酒,会使人体内的氨基酸和叶酸严重缺损,并且酒精阻碍了蛋氨酸和叶酸的吸收,易引发结肠癌。同时,空腹饮酒也大大增加了血液酒精浓度,加大了酒精对人体的危害。那么,什么时候喝好呢?一般是在晚餐之时,小酌慢斟,恰到好处。

再有,饮酒后有许多禁忌。一禁“醉以入房”。这是指酒喝太多后,禁行房事,因酒醉后性行为难以控制,必欲竭其精而后快,这样就会严重损耗人体最宝贵的物质——阳精,男性饮酒后,精子的遗传物质受到影响,破坏染色体,酒后行房事会影响下一代的健康。二禁酒后开车。虽然主要是针对司机而言,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机动车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近年来,酒后驾车在交通事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因此,这一条也非常重要。三禁“不可大呼小叫及大怒,奔车走马……使人五脏颠倒,或致断绝、杀人”。意思是,酒后不要情绪激动,大喊大叫、乱发火,也不可从事奔车、走马等剧烈运动。情绪如果激动,易致肝浮胆横,肝风内动,会发生中风等症状。

最后,要知道酒醉后如何解酒。对已出现言语含糊、举止失态的轻度醉酒者,症状立即劝其停止饮酒,并让其饮用豆类食品或白萝卜汁以醒酒。对步态不稳、哭笑无常的中度醉酒者,一方面安抚他,使他安静休息,一方面用食醋、白糖解酒。方法是:食醋30毫升加白糖15克和少量开水,白糖溶解后,一次饮服;还可以用黑豆60克或扁豆30克,加水煎服;还可多喝些淡盐汤。如果醉酒者连连作呕,可用生姜一片,放到他舌头下面,有止吐作用。对于昏迷不醒的重度醉酒者,要立即送医院急救,以免发生意外。

第三,必须坚持喝茶。

茶叶历来被人们视为延年益寿之品,是世界上的优良饮料之一,有“灵丹妙药”之效。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主张人有小病,只需要饮茶,不用服药,有诗说:“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同七碗茶。”卢同是历史上因喝茶闻名的唐代文人,他在《谢孟谏议寄新茶》一诗中,对饮茶的好处作了淋漓尽致的描写:“一碗喉咙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惟觉两胁习习清风生。”这首诗就是闻名于世、脍炙人口的“卢同七碗茶”。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茶、饮茶的国家,是茶的故乡,唐朝陆羽写成的世界上第一部茶叶巨著《茶经》,书中详细介绍了茶的起源、茶的品种、种茶技术、加工方法、烹法、饮法与采制烹饮有关的各种器具等。这部论述茶叶的科学技术著作,传播了茶的知识,不仅对我国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对世界茶叶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茶于9世纪传到日本,17世纪传到欧洲。中国茶叶的输出,逐渐引起了世界饮茶的发展,使茶叶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

茶叶为什么这样受欢迎呢?这主要是由于茶对人体具有保健功能。

茶不但有很好的疗效,而且有许多功能,可以防治很多疾病。早在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就注意到了这一点,提出:“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高度评价了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具体来说,茶的主要作用是:

1.提神醒脑

“北窗高卧鼾如雷,谁遣香草换梦回”,这是陆游《试茶》诗中的句子,说明茶叶有提神醒脑作用。人们在头昏脑涨、身心疲惫的时候,喝一杯新泡的茶,会觉得神清气爽,就连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用“破睡见茶功”的诗句,来赞扬茶叶的提神醒脑作用。茶叶之所以能提神,是因为茶叶中含有咖啡碱,而咖啡碱能兴奋高级中枢神经,使人精神兴奋,思想活跃,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2.利尿强心

俗话说:“茶叶浓,小便通。三杯落肚,一利轻松。”这说得是茶的利尿作用,而且饮茶可以治疗多种泌尿系统的疾病,比如水肿、膀胱炎、尿道炎等;对于泌尿系统结石,茶叶也有一定的排石作用。福建医科大学曾在安溪茶区对1080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喝茶与减少冠心病的发生有很大的关系。不喝茶的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为3.1%,偶尔喝茶的为2.3%,常喝茶的为1.4%。可见,常喝茶对预防冠心病的确有好处。这是因为茶叶中所含的咖啡因和茶碱,能够直接兴奋心脏,扩张冠状动脉,使血液充分地输入心脏,增强心脏本身的功能。

3.生津止渴

《本草纲目》中说:“茶苦味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因为茶叶中的很多成分只有在热水甚至是沸水中才能充分溶解,饮用热茶可以促进茶的芳香油、咖啡碱等成分尽快发挥作用,扩张血管,开放汗腺,使身体开始出汗,从而散发体内的热量,达到消暑降低体温的作用。茶又可促进小便排泄,一部分热能也随小便排出体外。出汗、排尿使体温降低,口渴之感也随之缓解了。唐《本草拾遗》也指出:“止渴除疫,贵

同类推荐
  • 摆脱围绝经期烦恼

    摆脱围绝经期烦恼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将继续生活20~30年,这段时间约占女性一生的1/3,对于女性来说,了解自己这一特殊时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病理改变,将有助于女性的自我保健。
  • 胃肠道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胃肠道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本书重点介绍了胃肠道常见病、多发病的营养治疗。从食谱入手,渗透科学、合理的营养理念。每种疾病都简单介绍了该病的病因、临床特点、营养治疗原则、食物选择以及相应的食谱等。
  • 大众健康教育处方

    大众健康教育处方

    全书分为十四个部分,共收入健康教育处方609个,介绍了健康理念,讲述了实用的健康知识。
  • 肝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肝的保健细节和养生(现代健康丛书)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日益增大。我们更要关爱自己的身体,密切注意自己身体发出的各种疾病信号。肝脏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在我国是高发区。据统计,我国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12%,每年急性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为120万,现有慢性肝病患者是1200万,这是一组多么庞大而惊人的数字。为此我们编写了《肝的保健细节和养生》一书。本书从肝的基础常识,肝病的日常生活细节 ,肝的饮食养生和保健几个方面入手,让更多的人对肝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力求走进自然、贴进生活、科学实用。
  • 头痛知识问答

    头痛知识问答

    本书以问答形式全方位、多角度阐述涉及头痛的各种因素,有关头痛的基本知识、发病原因、症状表现、检查和诊断、治疗,以及头痛的主要并发症。
热门推荐
  • 守护者与神秘魔石

    守护者与神秘魔石

    大学生吉姆天赋禀异能够看到‘鬼’,但他却以为这是一个诅咒。他和拥有驱魔能力的美丽中国女孩在奇异之城爱丁堡邂逅,他们无意中发现大学里居然隐藏着一个神秘而古老的组织——[守护者]。这个组织秘密的在校园招募拥有‘超能力’的学生,吉姆歪打正着的进入了他们的课堂,他立刻被精彩绝妙的超能力课程深深吸引,当他走进‘测量法阵’测试他属于哪种能力的时候,他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末日风行者

    末日风行者

    末日袭来,尸山骨海,浮沉谁主宰?束缚捆仙绳,强力一箭杀千里。山河千万里,且我随风行,火力聚焦,谁能挡一击!
  • 管城之神

    管城之神

    “那如何能够制造出一个适合自己的丹田呢?”王剑晨听见晓瑜的解释,接着问道。“你如果想要制造丹田,缺三样东西,其一,至阳之物;其二,至阴之物;其三,包容万象之物。”晓瑜看着王剑晨接着说道。“去哪里能找到这三样东西。”王剑晨向晓瑜问道。“至阳和至阴之物,倒不必去找,因为创世之笔就是世间至阳之物,而创世世界乃是至阴之物,而包容万象之物却........”晓瑜看着王剑晨目光闪烁的说道。
  • 无常天

    无常天

    一个被转化为亡灵的人,他的命运将会怎样,是欢笑还是泪水。他是否会用手中的剑斩断命运的轮回,斩断那深深的羁绊。本书慢热,但我想我会讲出一个让大家满意的故事。解释下笔名,在此怀念令人尊敬的左光斗和杨涟先人,他们曾面对权势毫不低头,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中国人的脊梁。
  • 紫荆大人

    紫荆大人

    紫荆是谁?是高高在上的仙子大人,点石成金,画木成仙?亦或是操着口音、没心没肺、有着一帮肝胆相照弟兄的蠢萌?还是执着追寻真理,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迈进的有为青年?可为何记忆中的自己却叫欧阳?看似是孕育自肉体凡胎,可究其起源却是未知的数码世界。这里边的种种因果际遇待我慢慢讲来……
  • 路之巅雪

    路之巅雪

    武道渺渺,踏雪之巅。红尘百转,来去如烟。
  • 帝武星空

    帝武星空

    你给我梯,我就往上爬,你给我床,我就向上躺,你给我颜色,我就还你本色,你给我脸色.....嘿嘿,不好意思,我就打到你变色。.作为一个称职的男人,且看龙宇是如何面对大波大浪~~的!新书:“求收藏,求推荐,看完了就顺手投几张票吧!,天邪谢谢!
  • 豪门少主的一流妻

    豪门少主的一流妻

    她一个在校大学生,迷糊脱线,在同室损友的怂恿下,决定在婚前告别童贞,跻身进女人行列,结果那一夜不仅让她发现了自己的特殊体质,还奉送了一特殊大礼——她怀孕了。七年后被那男人的弟弟发现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儿子,于是她被华丽丽的打包结婚了!
  • 其实我爱但凡我在

    其实我爱但凡我在

    五年。她为了他努力地学习。只是为了靠近他哪怕一点点。她不曾卑微地奢求他的爱。她有尊严地爱着他。多少个黑夜多少个白天……他,因为不肯下的高傲错失良机。他并不讨厌她。他只是不想承认喜欢她的事实。看两个傲娇如何最终走在一起。看女主如何蜕变。心酸的成长,有你我就不孤单。蓝颜处女座。欢迎捧场!(^O^)
  • 变妻记

    变妻记

    一对闪婚的90后夫妻在婚后发现彼此的新鲜感下降,在老公毕君荃的胁迫下,老婆吕玤玤被迫参加了老公联系的换妻活动。谁知在去参加活动当晚,车子撞到了一个奇异的老人,这对年轻的夫妻进入了对方的身体,而这时却发现妻子已怀孕……奇异的夫妻生活从此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