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16600000032

第32章 茶与圣(6)

陆羽逢山必登,见水必游,遇寺必访谒,闻有佳茶名泉必往搜寻。他登临钟山,驻足蒋山寺。徘徊于俯瞰长江雄壮气势的石头城,流连于丹崖翠壁,登道盘曲的燕子矶。往顾雨花台,相传梁代云光法师论经之时,感天而雨花。地多五彩小石,晶莹可爱。此处据岗阜高地,远望大江,近窥城市,开势雄壮,亦为古代用兵的要隘。

陆羽对于诸葛亮所指的“钟山龙蟠”,特别注目,当然,这与它的历史和神话有关。过去,钟山的名称很多,例如:紫金山、圣游山、北山、金陵山、蒋山等。据《元和志》载称:“钟山,古金陵山也,县邑之名,由是而立。吴大帝时,蒋子文曾著神云于此山,因而改名蒋山……”此山形势险峻,与金陵西北的幕府山遥遥相望,是为长江南峰,晋元帝大兴元年(公元三一八年),渡江时,丞相王导曾经建幕于此山,故得其名。

陆羽所游览之地,每次乘兴而往,乐而忘返,流连终日,直至兴尽而归。

陆羽对于金陵东北的玄武湖,又名练湖,极为欣赏。晋元帝大兴年间,加筑北堤,改称北湖,以练水师,故俗称练湖。南朝宋刘元嘉年间,传有黑龙出现湖中,始改玄武,亦名昆明湖。湖内有旧洲、新洲、引龙、莲萼诸洲,湖岸树荫夹道,花香扑鼻,为游览胜地。在湖心环洲的高处,有东晋郭璞的坟墓古迹,陆羽在此深叹忠良之士为叛臣所害,所以凭吊甚久。

湖堤茶亭幽雅,有好茶食客,陆羽欣然人座,试品其味,果然名不虚传,茶水相得益彰。他嗜茶如命,凡有名茶之地无处不到,种茶之人无一不访,品茶之地无一不出,对于名泉,亦复如是。不论僧寺野舍,废圃荒院无不可宿,甚至坐卧于茶丛之间,烹饮于严溪之畔,均无不可。为了一茶一泉,不惜旅途艰辛,随即提壶携盅,骑驴而驰,或步行奔走,惟恐为他人捷足先至,得手而去。其爱茶的程度,甚于陶潜之爱菊,贪夫之爱钱。

陆羽在这茶亭,邂逅两位文士,经过自我介绍之后,乃知他们是皇甫冉和皇甫曾昆仲,双方略谈数语,一见如故,莫逆于心,随即建立了友谊。皇甫兄弟皆精于诗文,当时比称张氏景阳、孟阳,而陆羽则是对方素所慕名的茶道专家,且也是文学之士。于是他们三人就坐在茶亭雅座,高谈阔论起来,有关国事、诗文、书法、茶泉以及名山古刹等等,无不涉及,各抒己见,大家觉得志同道合,兴趣相投,友谊在无形中更增进了一步。直到夕阳西斜,方才兴尽罢休,且双方约定次日同游栖霞胜境。

栖霞山在金陵东北,山多药材,可以摄生,故名摄山。据《江乘山记》云:“山形方正,四面重岭,似伞,故又名伞山。”古时相传有隐士修道于此山,建栖霞精舍,即为栖霞寺,寺以山名。此山除盛产药材外,又多茶树,品质甚佳,这是陆羽所必欲亲历其境,以便探寻印证。

陆羽与皇甫兄弟以及其他至友同伴等访问寺貌庄严、香火盛旺的栖霞古刹,得皇甫冉引见,结识了该寺住持。德高望重的方丈听到陆羽,亦已久闻其名,说到他又是竟陵古刹龙盖寺积公禅师的俗家弟子,心里非常高兴,对陆羽也刮目相看,立即吩咐沙弥,叫香积厨供应午膳,殷勤招待佳宾。寺院食客,必有名茶。席间,陆羽的话题必是茶事。他对于茶,知识丰富,而对茶史也颇熟悉,且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广陵一茶姥,不知她姓甚名谁,乡里何处,年龄看似七十,但轻健有力,耳聪目明,发鬓乌黑。据乡村耆老传说:此姥从晋朝南渡后,就看到她了,到现在已有百年之久,而她的面貌形状都没有改变过。每晨,她携带了茶壶到市上出售,市人争着去买,但自晨卖到暮,壶中的茶也不会减少,而且出售的茶好像和刚才新烹的一样。这事引起了官吏的注意,把她逮捕在狱中禁囚,但这茶姥却持着茶器,从窗里飞了出去,不知所踪。

众人对于陆羽所讲的茶史和茶事理论,都是前所未闻,心里十分佩服。

午餐后,陆羽偕皇甫兄弟等辞别方丈,又到别处参观舍利塔、千佛岩、达摩洞等古迹,且随时探幽寻茶,见茶即采,一边诉述饮茶有益,以及茶叶采制的艰辛。

过去,皇甫兄弟等只知道有茶即饮,但对于茶事的学问,却毫无头绪。现在他们听到陆羽的一番言论,包括茶的采制品饮,以及亲眼看到陆羽实地采茶的情形,见识大增,于是发生了兴趣,就凑趣助兴,帮着他采茶,大家非常快乐。不知不觉日落西山,暮鸟投林,而他们也就向村民的茅舍竹篱之家借宿一宵。

次日,陆羽与皇甫兄弟等继续欢游,盘桓而不能去,索性把自己的行李、书箧和茶物等搬移到皇甫兄弟的家里,作为基地,以便大家天天聚首。陆羽口吃而说话诙谐,往往博得众人笑口常开,所以他们都乐于与陆羽共处。

至于前程,陆羽以身许茶,把功名利禄置之度外,所以陆羽能够抓住季节的时序和过程,独往独来于舒城、润州和常州等地区,致力于搜茶探泉,品评各地茶泉的等级,以及善写茶事实地记录。

皇甫昆仲就不能做到这一点。皇甫冉字茂政,丹阳人,天资聪颖,十岁成文,张九龄惊异之。他生性豪放慷慨,交际广阔,与弟皆善诗。天宝中,成进士第一,官至锡尉。王缙为河南元帅,表掌书记。至于其弟皇甫曾,字孝常,历监察御史,史声与冉不相上下。

皇甫冉有“送陆鸿渐栖霞寺采茶”五律诗云:

“采茶非采菜,远远上层涯。

布叶春风暖,盈筐白日斜。

旧知山寺路,时宿野人家。

借问王孙草,何时泛碗花。”

他以茶比王孙草,当然这是抬高茶的身价,表示对茶的重视,可是陆羽口虽不言,但心想道:“何不把王孙草改为‘臣民草’或‘人民宝’”?陆羽要使王孙草变为人民宝,让人人都有好茶可饮。

后来皇甫曾也有诗,诗题“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撷知深处,烟霞羡独行。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磬一声。

当陆羽往来于舒城和润常二州之间考察茶事后,他评定舒城茶与义阳茶甚为接近,而润州因和常州茶的品质则仅能列为次级。至于地理形势,以润州最为突出。润州旧名丹徒,在秦时因其地有天子气,使诸衣徒三千磬京岘同坑,以败其势,故名其地曰丹徒。又因京岘山在其城东,故亦名曰京口。润州为隋代所置,那是由于其东临南有润浦,故名寻废,但唐代置之(即今江苏省镇江)。此处的势控长江,著名的金焦两山对峙江中,为江南的名胜之区。焦山初名谯山。在东汉时,黄巾作乱,有河东人焦光避乱南来,隐栖于此山。他生性沉默孤洁,自称草茅之人,乱平后,归隐河东,而后人遂易名谯山为焦山。金山得名在焦山之后。在晋时,淝水之战,谢玄大破苻坚,把所获氏族俘虏,都安置于此山之上,遂命名为“获苻山”。地处大江中,风涛汹涌时,山势动摇如浮,所以南朝人称它为“浮玉山”。唐代裴头陀来此开山建寺,掘地发现黄金,因而又改名金山。名胜有江天寺(即金山寺)、冷泉以及妙高峰等。寺为江南著名古刹,气势雄伟,名僧辈出。冷泉之水由平地涌上,清澈甘洌,无论冷饮或煮茶,均属上品,是天下名泉之一,最为陆羽所赏识。妙高峰为金山的最高处,登临其顶,可饱览金山全貌以及长江的美景,亦为陆羽所欣赏流连。

陆羽在开谈之际,想要赴湖州旅游。这句话提醒了皇甫冉。他告诉陆羽,说:“杼山妙喜寺住持——诗僧皎然大师是我的忘年之交,可以介绍。”

当然,陆羽也知道僧皎然其人,虽慕名已久,却无缘谋面。此刻他听到皇甫冉介绍这位德高望重的上人,实属万幸,不禁心中大喜,连忙拱手道谢。

陆羽与皇甫兄弟相聚了一段很长的快乐时期,双方获益良多,而友谊也愈加深厚。可是陆羽心里尚有崇高的任务必须完成。同时僧皎然已多次来信促驾,敦请陆羽早日光临,所以陆羽就向主人婉言告辞,且频申叨扰谢忱。

皇甫兄弟知道陆羽辞意甚坚,挽留不获,只得让他起程。长亭送别,依依不舍,客请留步,主称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盼恕我等不恭,未能远送了。真所谓“黯然魂销者,惟别而已矣。”骊歌逐唱,连声珍重,于是陆羽跨上驴背,主客各自挥手,异口同声地说了一句“后会有期!”

只听到驴蹄得得,踏着旅途疾驰而去,皇甫兄弟看着陆羽的身影在远处消失。

时在夏去秋来的季节,天气依然炎热,陆羽晓行夜宿,一路上经过看不尽的高山流水,走不完的大道小径,千千万万蔚然成林的松柏枫竹,以及数不清的纵横阡陌。沿途风景虽美,他却因赶路,都无暇欣赏。

过了多日,秋已过半,陆羽到达了丹阳鱼竿村口。丹阳位在润州以南,古时名称很多:战国时楚邑曰云阳,秦汉曰曲阿,梁改兰陵县。自唐天宝以来,改称丹阳县。陆羽在起程前,曾得皇甫指示,叫他到董氏祠堂暂住,皎然大师会前来探访,所以陆羽巡赴该处。事出意表,当他到了目的地借宿时,祠中管事听到来人名叫陆羽,连忙过来招呼,殷勤接待,并且告诉:“昨日有个老僧自称皎然,前来访问,从早晨等到中午,又从下午一直等到薄暮,不见驾降临,因有事不便久候,只得留下字条,就匆忙地离去。”他说着,随即把那字条递给陆羽。

陆羽屈指一算,自己埋怨道:“啊呀!我急赶路程,还是迟到了一天。”接着他展柬细阅,原来是皎然的诗,诗题是:往丹阳寻陆义士不遇。诗曰:“远客殊未归,我来几惆怅。叩关一日不见人,绕屋寒花笑相向,寒花寂寂偏荒阡,柳色萧萧愁暮蝉。行人无数不相识,独立云肠古驿边。风翅山中思本寺,鱼竿村口望归船。归船不见见寒烟,离心远水共悠然。他日相期哪可定,开僧著处即经年。”

在诗的下面,另有一行附启,略谓:“造访不遇,殊感怅惘,尊驾有便,盼降临杼山,当拂几以待。临楮匆促,不心欢言。”

从这首诗和附启的内容看来,皎然对陆羽极为倾慕。他不但是专程来的,而且诚心诚意地在董氏祠堂等候了一天,又出去到鱼竿村口的渡头,翘首伫立,以待归船,只见来来去去的陌生人,却不见陆羽,其望眼欲穿的焦急情形,可想而知。到了下午,他再回到原处等候,直至傍晚,未见陆羽到来,终于留下诗柬,怅惆失望而去。

皎然与陆羽原是神交,素未谋面,只是因皇甫冉昆仲驰函邀为介绍,而他竟然如此热情,远道专程前来丹阳探望,这一份友谊实属难能可贵,无怪陆羽深受感动,而必须要速赴杼山,亲自登妙喜寺拜谒。

陆羽在董祠堂寄宿一宵,次日又在当地料理一些茶事之后,就整装起程。

秋日天高气爽,金风送凉,江南道路平坦广阔,宜于白驴驰骋。多日之后,陆羽到达湖州。

湖州是东汉时的吴郡地,三国置吴兴郡,隋置湖州,唐亦称是。湖州西部多山,东部接近太湖,尽属水乡,盛产鱼米茶笔,笔之佳者,以“尖齐圆健”四字闻名于世。当地居民富庶,文教兴盛,人材辈出。由于此处是四方各县人物聚集之地,茶馆酒楼生意特别兴隆,骚人墨客诗词唱和,商买协谈交易,亲朋互诉衷曲,婚丧寿宴,大吃小酌,多在酒楼。作为交际之所,一般性的小食则择茶馆,除饮茶外,尚有面粉糕饼供应。茶馆分楼上楼下二等,楼上来宾比较高贵,楼下的茶客,以贩夫走卒、短衣草鞋之辈居多。

陆羽初到湖州,对于这里的情况过去早已略有所闻,但目前他的主要愿望是要到杼山访问僧皎然,所以他驴不停蹄,直向目的地进发。杼山又名天杼山,在湖州西南三十里,因夏王杼幸临得名。

陆羽远望杼山,已在眼前,古木苍翠,云雾苍蔚,妙喜寺飞阁流丹,气象庄严,始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寺不在大,若有高僧住持,即成名寺。他到了山麓,忽觉阵阵桂香,随风扑鼻,精神为之一爽,接着暮钟频传,梵声震彻空际,使人产生警世惕俗,清心寡欲之感。他回头仰望,原来金乌西坠,黄昏将近,于是下骑牵驴,步行上山。但见许多游人香客纷纷成群下山,与他交臂而过。不久陆羽到达妙喜寺门前,见一小僧屈躬扫地,就上前问讯。

正在这时,一个灰衣僧入,神态飘逸,应声走出寺门,与来客四目相视,面部各现喜色。不言可知,此僧乃是皎然,来客当然就是陆羽无疑。于是一个合十,一个拱手,各自作礼。

皎然一边吩咐小僧把驴牵人后院喂草,行李书箧杂物则搬到客房安顿;一边殷勤迎接陆羽进入寺内,在客厅坐定。当由沙弥献茶之后,宾主开始谈话。

陆羽首先拱手道:“前蒙上人远道枉愿,并留柬阳诗,殊深感荷。素闻上人德高望重,山人心仪已久,今日不期拜谒,尚祈面赐清诲,以增教益,实慰生平之愿。”

“陆山人,你太自谦了!贫僧虽身居梵界,但却注目于宇内之事,久仰山人精于诗文茶道,不慕富贵名利,虽在世内,实有世外异人的性格,怎教贫僧不越前结交呢?”皎然合十道。

陆羽伸手取了案头的茶盅,浅喝了一口,品味道:“茶味清郁,想来必是本山的雨前佳茗吧!”

皎然点头道:“正是。”说着,他捧了茶盅,喝了一口,接下去道:“只怕敝寺烹煮不合标准,茶味难惬尊口。不日有便,还请陆山人指教煮茶方法才好。”

陆羽道:“指教不敢,山人自当为上人煮茶助兴。”

接着,他们谈到诗文,二人所见略同。至于志趣,皎然爱诗嗜茶,陆羽嗜茶爱诗,彼此毫无差异。

皎然述及各州近况,李栖筠、颜真卿先后来守浙西,地方平靖,五谷丰登,居民安乐,文教大盛,四方名士群集,学府诗社气象蓬勃,真是前所未见的盛况……。

这时,香积厨已备妥素餐,沙弥来催入席。

于是皎然就请陆羽进食。

陆羽见到桌上排列着香酥饼、菜心太包、冬菇素面,以及竹笙笋尖清汤,香气四溢,不由饥肠辘辘,食指大动,也不客气,就入座吃喝,皎然陪着同食。二人边谈边吃,十分快乐。

餐后,沙弥送上香茗。他们又欢谈了一会。

皎然因知陆羽旅途辛苦,需要安憩,就命沙弥送他到客房住宿。

陆羽在妙喜寺寄宿多日,除了出寺上山采茶之外,有时与当地茶农山叟开谈,听取他们对桑麻茶事的见解,以及探讨本州的风土人情;有时则整理过去所收集的资料,准备著作《茶经》,这样就消遣每日光阴。

皎然每日做毕早课,共相欢聚,这样一来,陆羽就没有时间可以专心致志地著述《茶经》。

在这里,文人雅上,应酬不绝,真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结朋友,互相推崇攀引,以便彼此声援,导致日后的功名利禄,实是良好的捷径,但这与陆羽以身许茶的本性大相迳庭,至少是破坏了他本想在此长住下去,以完成《茶经》著作的初衷。因此,他已暗怀大志,准备另作打算。

陆羽心里这样决定,完全是属于本身的原因,绝非他对皎然有什么意见。他对这位忘年之交既敬且爱,而皎然对他肯定也是如此,所以双方牢不可破的友谊是无可置疑的。

皎然字清书,俗姓谢,湖州人,居纾山,为晋望族谢灵运十世之孙,家学渊源,好文学,崇尚风雅,交游于当代土大夫之好,颇负盛名。他与陆羽过去是神交,现在是初次见面,意趣相投,将来莫逆非凡,而且酬诗聊句,往来频繁,但这是以后的事。

这天正是九月九日重阳佳节,陆羽借登高之名,独自出寺上山,目的是要回避重九访客的应酬。他在山上遨游一天,傍晚归来,沙弥已奉师命前来请他到寺侧静候院重地茶叙。此处是皎然平时清修养性之所,过去从不接待任何外来佳宾。今日皎然请陆羽到来,使寺里的僧侣们都感到惊异不已。

同类推荐
  • 辞旧迎新:除夕

    辞旧迎新:除夕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讲可谓最为重要的节日,似乎每一个中国人对它都十分了解,但是我们真的了解春节,了解除夕吗?你熟知除夕的历史来源吗?除夕之夜压岁钱放鞭炮又是出于何时何种典故?南方北方及个少数民族在除夕之夜所备食物又有何差异?本书就对关于中国传统节日——除夕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解析。
  • 细说中国服饰

    细说中国服饰

    本书是一部集知识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于一体的理想读本。内容丰富,服饰文化小辞典以密集的信息对正文进行补充和延伸;图文契合,用丰富精美的图片,深入再现中华服饰文化的灿烂辉煌;每章标题、导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正文主旨,同时使读者以一种轻松便捷的方式快速形成信息体系。本书应用“细说”理念,通过编写体例、图片和艺术设计等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从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艺术特色、等级制度、文化内涵等多种角度,全面地,深层次地解析中国服饰,让读者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审美享受、想象空间和人文熏陶。
  •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金融雏形:当铺与质库(文化之美)

    我国的当铺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千年以前的汉代,典当就已经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了,到了宋代,由唐代的专营与兼营并立,逐渐向专营发展,正式成为了一种行业。这是中国典当业发展史上的又一大变化,虽然它们曾经备受争议,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以超前的经济意识和先进的管理模式,最终促进了现代金融业的发展。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名至实归(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热门推荐
  • 逃逃逃

    逃逃逃

    说实话我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既不是什么穿越遇王爷,也不是在玄幻空间里打怪,我就是一学生,还是社会上吃力不讨好的内向者,住到这片森林里也挺好的。只是这里面似乎有很多谜团,从来到森林的那一刻起,我的性格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令人发指的是,我的记忆在一天天的消逝,对了,还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老追着我咬,比5毛钱特效真多啦!还好有一丫头片子领着我跑,别误会,我可是女的。。
  •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纨绔御灵师:废材大小姐

    她是人见人笑的废材少爷,他是人见人怕的神秘天族,她骗吃骗喝骗了他的神兽当坐骑,他没脸没皮没道理的强娶她为妻。她说:“你是天上的神,我是地上的人,咱俩不合适。”“没关系,我不嫌弃你。”她无语望天:“拜托,你都那么老了,啃不动我这棵嫩草的。”“没关系,我牙口好。”
  • 火焰王冠

    火焰王冠

    从北方的雪原,他把火焰燃向了南方的土地当他站在那里的时候,人们就知道他的名字美女心中的王子,诗人眼中的英雄,歌者口中的王冠他之一生,当是长歌
  • 蛮古录

    蛮古录

    一怒惊涛变,吼时万人臣。身混沌之体,冥生死大道,握阴阳两极。宙宇万物皆在一念之间………大道之始乃为互斥互通………
  • 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干部成长规律研究

    本书包括干部基本理论研究、干部成长轨迹研究、干部成长机制研究、干部成长条件研究、干部培养规律研究等共七章内容。
  • 独裁天下

    独裁天下

    生活是一个天大的玩笑——当秦渊在凉州驰骋沙场的时候,却想不到有一天还能醉倒在洛阳的温柔乡。长铗归来呼,食有鱼;长铗归来乎,出有车;长铗归来乎,醉卧美人!————————————————我要让我的功业青史留名,也要让我的风流韵史为千古传唱,一段风光的草根崛起史,一段笑傲花丛的风流史。【求点击、收藏、推荐票支持,拜谢!】
  • 黑纽约的天使

    黑纽约的天使

    为了生存,为了自己的伊甸园,一切只为杀戮
  • 凝血奇缘

    凝血奇缘

    王清——因凝血玉而家破人亡,最爱的人背叛了她,活着只为复仇!不惜为此堕入青楼!最初的青楼女子,最后权倾天下的女皇!东方无仇——世袭镇南王爷,因一块传家宝玉,卷入一场武林纷争,也因此而陷入爱恨纠葛,最后不惜举兵造反,夺得天下!萧正——从小便失去家人的孤儿,十几年来的走火入魔让他生不如死,好不容易打听到有一物可以解除这病魔,却不料是场比武招亲……责任中让他爱上这个满腹才华的女子,为她,身披战甲!为她,争霸天下!任千秋——富甲一方的财主,因小人背叛,家破人亡,最初的利用,最后的执爱!女主与三位男主的纠葛,报了仇后却失去了他!或许早知如此,会不会只和他挽手看落霞?
  •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4

    《徐志摩文集:扫荡着无际的青空》收录了徐志摩经典力作,分为散文、书信和诗歌三部分。
  • 半场赌局

    半场赌局

    半场赌局,输了什么,赢得了什么,人生存于赌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