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81000000095

第95章 震撼心灵的60个日日夜夜

兰州晚报 杨晓东

晚报爱心车队紧急出发

“地震发生后,经本报多方联系,在8小时内快速组成了赈灾车队,满载总价值超过200万元的药品、面包、饮料、真空包装食品和10万元晚报读者捐赠的爱心款今赴陇南灾区,争取让当地的受灾群众能在第一时间用到这些急需的物资。”(《兰州晚报》5月15日报道)

作为一名从业15年的新闻记者,希望能够亲身经历、亲手记录更多的重大的历史事件。“5·12”汶川特大地震,是共和国的国殇,震惊了世界。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赶赴灾区采访。

向总编辑再三请缨,终于,在5月14日早上,我和同事瞿学忠带着晚报全体同仁筹集的、社会各界捐助的装满了12辆大小汽车的爱心车队紧急驶往陇南灾区。从这一天起,我前后三次前往千疮百孔的陇南,历时60天,冒着余震和滚石,跑遍了包括川甘交界的碧口镇在内的陇南灾区的9个县区,采访了受伤灾民、基层干部、解放军官兵、死难者的亲属,见到了前来慰问和视察灾区重建的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兰州晚报》发表了100多篇总共10万字以上的新闻稿件、50多张图片,第一时间报道和记录了陇南灾区抢险和重建的整个过程。陇南抗震救灾指挥部给我发来了热情洋溢的感谢信。陇南抗震救灾指挥部新闻报道组组长、外宣办主任张立新说我是在陇南灾区时间最长的外地媒体记者。

灾情远比预想中的严重

“我活了快80岁了,也没见过这样的阵势。太吓人了!”5月16日下午,已经80高龄的康县豆坪村三社村民豆永津站在麦场上说,他的身后是搭建起来的简易帐篷。从5月12日开始,老人一家就住在这个简陋的帐篷里。“家里的房子都塌完了,东西都埋在里面,电视、家具都砸坏了,面粉和衣服被子都压在下面了。”老人说。我们是第一批到达这个村子的记者,只见房倒屋塌,整个村子已经被夷为平地,死亡2人,受伤数十人。

的确,“陇南市的灾情要比你们预想中的情况严重得多。”

这是5月16日下午,陇南市委副书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副总指挥李学春对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来自抗震救灾指挥部应急办公室的资料称:截至5月15日下午5点,全市死亡人数274人;受伤人数5843人;倒塌房屋10万余间;境内公路严重受损,国道212线、江武公路望关、米仓山等路段多处滑坡、塌方,全市大部分农村公路受损十分严重。在通讯和电力被破坏的情况下,许多稿件,是在电信公司的帐篷机房里伴着轰鸣的发电机赶写和发出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痛失家园》、《轰隆一声,我们的学校成了废墟》、《走进成县棚户区》等稿件及时地发到了报社。

5月18日凌晨零点30分,由于康县抗震指挥部发布了撤离建筑物的地震预警,记者只好在康县街头过夜。果然,在随后的1点09分就遭遇了余震,忽然地面剧烈地抖动起来,像是打雷的声音从远处传来,街道两边的楼房晃动了几下,电线也来回摆动,所有的人们惊叫着一下子全跑到马路中间,整个过程也就几秒钟。

与灾区百姓一起坚韧面对

的确,在到处是简易帐篷的地震灾区,敢于住楼房是需要勇气的。刚到到陇南灾区时,记者在成县、武都和康县住了三次宾馆,一次比一次惊险。后来,就只好住帐篷了。

5月15日晚上7点多,晚报爱心车队的12辆大小车辆20多个成员抵达成县,副县长吴冰有些无奈地说,最好的成县大酒店有的房梁断裂,已经停止使用,而各个私营的宾馆招待所都没有开门营业,你们只能住到我们的政府招待所。政府招待所也就是成县宾馆,在“5·12”地震之后还没有客人住过,你们可以免费住。简单吃饭,安排车队,写稿发稿之后已经是晚上12点多了,回到空荡荡的宾馆,房间里飞舞的蚊子让我们睡不着,就点起了蚊香躺在床上聊天。凌晨1点多,忽然,我们感到床动了一下,似乎来了余震,司机老金说你们别吓我啊……迷迷糊糊地就这么睡着了。

早上,吴冰副县长来办理捐赠交接,对记者说,昨晚有余震,你们感觉到了吗?其中早上6点50分有一次还比较大。

《兰州日报》的记者李磊说,是啊,感觉到了,衣架子在晃动。

5月16日晚上12点多,我们来到武都区的富宝宾馆住宿,一上二楼,就见墙上贴着一张告示:武都是震区,请各位宾客提高警惕,注意安全。我们笑着问服务员,那我们怎么注意啊?服务员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也不知道。

最惊险的是5月17日晚上在康县宾馆。交了押金,登记好了四楼的客房,司机老金就睡觉了,记者去电信局发稿,一直忙到晚上12点,累坏了,真想睡个好觉,在回宾馆的路上,记者看到许多人都在街上,正感到奇怪呢,回到宾馆,服务员坚决不给我们开门,说是接到上级通知,今晚有余震,要全部疏散建筑物里的人员,在凌晨4点之前不准进房子。为了保证司机睡眠,我们让他在车里睡觉,我来到街头的抗震指挥部,正好遇到从灾区来的学生,正在采访,就发生了余震。于是,采访完学生后,又到县城设在操场的帐篷区拍了几张照片,熬了一整夜。

5月25日,我在武都与兰州新闻采访团的同行们会合后,前往文县,车子驶出县城,山越来越高,有时候嶙峋的山石就在头顶上,河谷越来越深,看一眼头发晕。快到高楼山时,突然发现前面的山坡被浓浓的尘土笼罩着,我们赶紧停车后退,下车一看,山上正哗哗地往下落碎石,公路上堆积的碎石已经占据了一半的路面。等了一会,落石渐渐稀疏了,我们上车,疾驶而过。当地人说,这条路一直是边堵边修,铲车就在路边待命呢。余震来了,工人师傅们就躲一下,余震过了他们就过来清理维修。

5月27日下午,记者正在文县采访时,青川、宁强发生两次余震,我亲眼看到了当地居民称为“山上冒烟”的山体滑坡,并切身感受到身处灾区居民的恐慌。我们一行乘车从甘川交界的石坊乡返回快到县城时,忽然发现公路边上的山头上腾起一团土黄色的“烟雾”,而且迅速扩大。我们赶紧停车拍照,短短几秒钟,山上已经有四五处“烟雾”从上到下移动。“又地震了!”白水江边的房子里很快跑出很多人,站在路边惊恐地四处张望。采访车驶进文县县城,这个山沟里狭窄的街道上站满了人,震感十分强烈。所以,灾区群众有“震不死人跑死人,跑不死人吓死人”之说。

自5月25日青川发生6.4级余震到5月28日,灾区百姓遭遇了自“5·12”汶川大地震后最密集的余震侵袭,先后有5次较强震感的余震让陇南城乡为之战栗。记者和灾民一样,每天在帐篷里苦挨着,10多天不能洗澡,每天用凉水擦把脸,对方便面已经有了“呕吐”的生理反应。即使在空气中,记者也能感觉到,连续的抗震救灾的帐篷生活,已经让灾区的居民极度疲惫,而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临的余震又让他们精神高度紧张,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们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然而他们又不得不坚韧不拔地应对,有消息说,这样的余震还要持续两三个月。

废墟正在清理,危房尚未评估,罹难者刚刚掩埋,重伤员还未痊愈,公路刚抢通又塌方,然后抢通再塌方,灾后的重建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因而,疲惫而坚强的灾区人民需要各方面的援助。在那些日子里,我经常是白天驾驶着采访车翻山越岭跑现场,晚上回到县城的帐篷里赶写稿件,几乎每天都要写到12点。我只有一个念头,我的报道会告诉读者,在极度困难中,大家伸出的每一双手,都能温暖灾民破碎的心。

大爱让人泪湿衣襟

“胡总书记来看望我们来了!”陇南市武都区的人们奔走相告,饱受余震折磨的灾民们自发地赶到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门前,站在马路两边,等待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到来。总书记乘坐的面包车刚到路口,聚集在街道两边的受灾群众便不约而同地热烈鼓掌,齐声问好:“总书记好!总书记辛苦了!”刚下车的总书记一边微笑着挥手向群众致意,一边向帐篷病房走去……走进帐篷病房,总书记热情地和正在工作的医护人员一一握手,连声说:“你们辛苦了!”在兰大一院的余勤副院长详细介绍了医疗救援队和这个帐篷医院的情况后,总书记说:

“你们救治了大量伤员,人民感谢你们!”然后,总书记又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灾区救援的巴基斯坦医疗队队长哈比比医生一行说:“在中国人民遭受特大地震灾害的危难时刻,巴基斯坦政府感同身受,向中国表达了深切同情,捐助了救灾物资,还派来了医疗队。对此,中国政府和人民深表感谢。”随后,总书记又走进了3号骨科病房。他握着伤员许德慧的手说:“你在地震中受伤了,全国人民都关心着你。我们一定会帮助你战胜病魔,恢复健康!”得知病床边的女孩是许德慧的女儿柳枝时,总书记把她揽在怀抱里说:“你要坚强起来,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妈妈!”听到总书记温暖的话语,在一旁照顾姐姐许德慧的许小琴感动得哽咽起来。许小琴对本报记者说:“没想到总书记能来武都看望我们,我们一定会振作起来,重建家园!”

这是记者在6月1日胡总书记来陇南灾区慰问时采写的一篇侧记中的一段。的确,在灾区的数十个日日夜夜里,我和灾民们一样,时时感受到在灾难面前人与人之间的无疆大爱。在成县黄陈镇我见到了风尘仆仆的温家宝总理,灾民们对国家领导人的慰问感到极其振奋,对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帮助感到特别温暖。而我即使是冒着巨大危险,独自一个人驾车穿行在云雾缭绕、塌方滚石不断的高楼山的时候,也没有感到孤独和畏惧过,因为有那么多的人在关心着我,有那么多的读者在关注着我。在采访陇南市委书记王义时,他得知记者还没顾上吃饭,就把自己正在吃的3个西红柿塞给了我,陇南市委宣传部的张仿部长为了让记者赶写稿件让出了她休息的房间,外宣办的张立新主任悄悄地给我正在写稿的帐篷点上了蚊香,兰州市委外宣办副主任王柠到灾区给我送来了压缩饼干,报社给我买了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事穆君、王巧玲、殷小霞送来了手电筒和常备药品,一位叫高超的成县出租车司机听说记者采访,驾车给我带路,到两个县城跑了200多公里采访了一整天,但却怎么也不收我给的车费,碧口发电厂的徐副厂长在深夜1点送来了宵夜,响浪村的灾民张文林拿出了他自己舍不得吃的腊肉……

记者在灾区,常常被人的那种与自然灾害抗争的坚韧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互助感动着。最让我感动的是康县迷坝乡张台村村民苏小梅,她的丈夫张志富因患脑溢血而偏瘫,这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不仅平日包揽了屋里屋外的所有活计,还要照顾患病的丈夫。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当时苏小梅正在屋外干活,感觉地面颤动,苏小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行动不便的丈夫。她丢下活计,冒着危险,跑进屋子,将体重比自己重几十斤的丈夫拉起来就往背上背,但是丈夫为了让她早点逃生,也不想给她添累赘,坚决不让她背,几次将她重重推倒在地,让她快跑,但苏小梅坚决不放弃,她爬起来强行将丈夫牢牢背了起来。当她背着丈夫跨出房门的时候,房屋已开始剧烈地摇晃散落,一片从屋顶散坠的瓦片正好砸落在她的头上,她强忍疼痛,顶着满头满脸的鲜血,一步一步连跪带爬终于把丈夫送到了屋外的开阔安全地带。

当乡亲们赶来的时候,苏小梅双手抱头爬在地上,不省人事,全身已被流血染红……后经救治,她的头部缝合7针。是的,在危急关头,犀牛江畔的这个普通农家妇女,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的真谛。相濡以沫的患难夫妇舍身相救,彰显出人间最朴实无华的真诚爱情。而康县寺台乡田坪村的田玉霞为了救助82岁双目失明的爷爷不幸遇难,人性、亲情、爱情的光芒让我深深感动!

灾难升华了新闻职业精神

这次在灾区采访,我耳闻目睹了惨烈的地震给人们带来的生死劫难,那些凄惨哭泣的灾民令我无比心痛。灾区共发生的5次较大余震,我都一一亲身经历,那种恐惧和无助我都感同身受。而空前灾难激发出的那么多人间真情大爱又让我常怀感动。可以说,这次采访不仅锻炼了我的能力,考验了我的毅力,而且洗涤了我的心灵。

作为记者,在这次采访中,从新闻业务的角度,我有几点体会:

一是要有热情和爱心,对灾区百姓不仅要有同情怜悯,而且要有对生命的敬畏和人性的尊重。只有对灾民的苦难和干部的艰辛感同身受,融入灾区,从而赢得他们的好感和尊重,才会获得线索,发现新闻,写出的稿件才会更打动人心。在灾区采访,切忌衣着光鲜,表情冷漠,动作迟缓。我看到有的记者对灾区干部“摆架口”,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自己是“上面来的,自己的采访很重要”的意思,这样极易引起灾区干群反感,人家有线索也不给你,好新闻自然无从而来。

二是把握全局,注重领导层的关注点。灾区采访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要了解全局,灾情轻重必然影响救援缓急,紧盯抗震指挥部的部署,了解领导层的抗震救灾思路对采访很是重要。

比如5月15日,我们采访组直接闯到陇南市委副书记李学春的办公室了解灾情,是李副书记在干部中第一个说出“灾情比想象的要严重得多”这句话,建议我们去几乎被夷平的康县豆坪采访,结果,我们是到豆坪的第一家媒体,发回了最早最新的报道。而此前媒体都一窝蜂去了文县,如果当时我们也去文县,只能重复报道,拾人牙慧。

三是要纵向了解上中下,横向了解左中右,耳目灵通,多方及时获得信息线索。比如胡总书记要来陇南的重要消息,是在前一天我们采访组在成县时,一个采访对象给我打电话时偶然透露的,他也是听说,并不确定。我马上向陇南市一名领导干部求证,但人家有保密规定,只回答有领导要来,我巧妙地问他:“是不是胡主席?您只说个是还是不是,我们没别的意思,只是调整采访计划。”他也十分策略地说:“你说的是对的。”第二天早上,在我们赶往康县的路上,我又通过同行得到了胡主席的确切路线“康县—马街姜家山—陇南市第一医院”。

然后我们马上调整采访计划,直奔武都,等在陇南市第一医院,终于见到了胡主席,完成了采访任务。

四是要想方设法“赶场子”。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第一现场,在现场要“靠前靠前再靠前”。越是控制和困难多的现场,越容易出独家和新鲜新闻,而且在现场要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勇敢往前冲。比如在采访巴基斯坦医疗队时,在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现场有中央省级近10家媒体记者,只有我一个市级媒体记者。

但语言不通,外事和保卫干部又限制太多,大家采访一时无从下手。我灵机一动,与省外事办的一个干部寒暄,说他们一个干部是我朋友,先拿到医疗队名单,看到名单中方负责人是兰大一院副院长余勤,我知道我报社跑医疗口的记者田小东和他很熟悉。我抽准机会,大胆地在他们工作间隙找到余勤,做了自我介绍,并说田小东问候他,然后我说了采访的事,余院长马上叫来医疗队队长哈比比和巴基斯坦新闻文化参赞拉加让我采访,并给我做翻译。结果现场我一个市级媒体记者在提问采访,其他媒体只好随我拍照做记录,采访特别顺利。而在采访胡主席慰问时,更是困难重重,遭到警察和安保5次阻挡,我一手拿着记者证,一手握着照相机,跟他们解释,取得他们理解和宽容,同时多方观察整个现场,确定胡主席的进出路线,然后准确判断胡主席必进的一个帐篷,找到对准这个帐篷门的最佳站位,向一个病人借了一把椅子,躬着腰蹲在椅子上,终于见到了胡主席,用简陋的照相机,拍到了比较清晰的胡主席的照片。胡主席走后,我马上采访了被胡主席接见的医疗队员和灾民,并把胡主席揽在怀里的小女孩柳枝叫过来立即做了采访,写出了图文并茂的现场侧记《总书记来看望我们来了!》五是在灾区要有新思路,选好新角度,并注意用细节打动读者。在我省灾区,县城建筑物都是危房,在农村都是房塌墙倒,这是普遍现象,因此我在稿件中最先提出了我省灾区城区深受“内伤”的概念,得到灾区干部的认同,后来的国家灾区评估小组也使用了这个词。同样,灾区的帐篷比比皆是,许多媒体记者早已见怪不怪,但我提出了各个县城分为两个区——危房区和棚户区的概念,并采写了《走进成县棚户区》。看到文县农业银行的临时办公点有5个终端,可以进行银行的所有业务,就从“灾区最简陋的银行”的角度写出了《帐篷银行撑起灾区金融网》的稿件。在文县石坊乡,本来是去采访某集团军政委刘雷将军率领解放军战士帮助村民割麦子的,但因为乡党委书记王永宁胡子拉碴的又红着眼睛像个灾民,所以我误把他当成了村长,跟他握手时他手掌里的老茧又打动了我,就是这两个细节,让我采写了这个人物,写出了《一家三口抗灾忙》。

可歌可泣的抗震画卷

“这是一场人民战争,一场波澜壮阔的与灾难抗争的人民战争。抗震救灾,这个高昂的旋律始终贯穿于震后陇南的60个日日夜夜。”5·12地震是一场特大自然灾害,是陇南1879年8级大地震后震级最高的一次地震,给陇南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灾难凝聚力量,灾难孕育生机。

记者在灾区深切地感受到,5月12日到7月12日的60天,每天都是一幅280万陇南人民可歌可泣的历史画卷。是的,抗震救灾的过程,既是拯救生命、安置受灾群众、重建家园的过程,更是激发陇南精神活力、彰显陇南精神内涵、展示陇南精神价值的过程,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中凝聚起来伟大的“陇南精神”——这就是“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不等不靠、以干克难,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万众一心、和衷共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那60天里,记者看到,当陇南百姓遭受空前苦难的危急时刻,有许多党员干部,在通讯、水电、交通中断的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组织带领身边的群众,各自为战,奋力营救,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生死、共患难,发挥了主心骨作用。

在那60天里,记者看到,数不清的爱心汇聚陇南。从中央领导到普通群众,从军队首长到一般士兵,从城市到农村,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天真活泼的孩子,那么多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伸出一双双温暖的援助之手,形成一股股支援陇南的强大暖流,感染着陇南,感动着陇南,震撼着陇南。

这是我在灾区采访结束之前的采写的新闻《卓绝抗震60天》开头的一段话,是的,面对我耳闻目睹的一切,当时我曾经感到我的文字已经无法尽情表现和诠释陇南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抗震救灾中彰显的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伟大精神也许要用我的一去体会和领悟。

同类推荐
  •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

    《做整个的校长》是作者从事校长工作一年多以来的工作总结和人生体悟,包括励志演讲、学习思考、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家校共建等方面的心得体会。孩子的培养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如果具体到一所学校,初中三年的学校教育虽然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却马虎不得。需要注意的是,过程里面虽然有主有次,但没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如果说清楚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而你仅仅选择了重要的,可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过程中永远不可能有机会回头弥补丢掉的东西,就像柏拉图走过整个麦田也没有摘到象征爱情的最大、最饱满的麦穗一样。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 祝酒辞

    祝酒辞

    本书精心打造了中国式宴请的攻略与祝酒技巧,既阐释了宴会的礼仪和酒宴接待,又介绍了祝酒、劝酒、挡酒的实用方法,同时还遴选出各种场合祝酒的言辞。
  •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教育研究的批判民俗志:理论与实务指南

    罐装技术尽管在野蛮的战争背景中生成,但这种技术的出现却为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于是,我们便一度生活在“罐装”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人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地享用几乎所有经过防腐处理的食品和饮料,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地欣赏那些能够永久“储存”的各种艺术品。但是,在人们享受着“罐装”技术的泛化所带来的无限便利的同时,却逐渐发现原来这些被封装起来的食物都已失去了原初的味道和色彩,那些鲜活的或朴素的东西已经离我们远去。
  •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

    本书围绕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展开论述,内容包括班主任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从怎么办到怎么做、做学生心灵的捕手、班主任要会开展人格教育。
热门推荐
  • 凤翼图腾

    凤翼图腾

    无忧无虑长大的少女,一日之间遭遇灭门之灾,从此厄运与她相随;飘逸俊秀的少年,邪魅妖孽的异人,甘心为她付出所有,可她冰冷的心已经承受不了过分的温暖;藏剑峰下,血染沙土,成为她终身的噩梦;天亮了,梦醒了,旧日的温情能否洗去她内心的苍凉?
  • 呆呆总裁萌萌妻

    呆呆总裁萌萌妻

    白萌米在马路上捡了一只呆萌傻小子,把他带回家教他洗澡,吃饭,说话,穿衣服,什么都要从头开始教起。文能斗后母,武能斗后妹,夺得家产养呆呆傻小子,没事在家便陪他玩耍,有事便将他走动携带对人便说:“我儿子,帅不?”是命运还是阴谋,是偶然还是算计“萌萌,饿,饭饭。”“萌萌。”“有完没完,别用那么恶心的语气和我说话,箫总裁。”“乖萌萌,过来我抱抱。”“抱你妹啊,抱。”一步一步走来,一直以为是一个美好的梦可梦醒了,才知道一切都结束了,那一刻才知道不是什么美梦而是噩梦的开始。
  •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教你怎样成为一个气质高贵,魅力迷人的男人!
  • 妃来横祸:三嫁俏郎君

    妃来横祸:三嫁俏郎君

    一朝穿越,重生于棺中。那时,她见到令她魂牵梦绕,赔进一生的俏男儿。他救她于危难之中,带回府中,细心照料,疼爱有加,捧在手心,如珠如宝。她则是倾心相许,以为情深终成眷属,谁知……一嫁,她只见府门,不入其门,被一群“抢亲的”丢到荒郊野邻。“你们抓错人了,我是无辜的……”二嫁,入了大门,准夫君却被突然调派。“这战报来得太及时了,我还没有拜堂呢!”三嫁,夫妻交拜,送入洞房,她却扯开盖头逃婚而走。“因为我爱你,所以不能让你一错再错。”这一场情,你不负我,我不负你,但一路迈过来,祸事不断,终不如所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蝶姬妖娆:魔王宠妻蚀骨

    蝶姬妖娆:魔王宠妻蚀骨

    狗血穿越,却是千年之缘;一世轻狂,却摊上腹黑冷魔王。他阴冷如斯,三界神魔,闻他丧胆,唯有她敢武逆不遵,谁敢说非常无能!且看她闯瑶池,夺双宝,驭神龙,训魔君,拐球逃下凡尘,扰得三界鸡飞狗跳!执子之手,傲首苍云。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 异界冲突

    异界冲突

    初中生王天游,因意外事故穿越附身在一名孤儿身上。同时,拥有了特殊系统,命运就此改变。女性爱慕他,男性嫉妒他,因为,他拥有绝对的实力!!
  • 火爆王妃不好惹

    火爆王妃不好惹

    现代警花穿越异世,绑了朝廷都忌惮的头号江湖大人物,还对其进行百般羞辱,她发誓,如果不是庸医误诊她魂归西天了,她是绝对不敢惹上这么一个大魔头的!可明明说要将她碎尸万段的某大魔头,却对她穷追不舍……楼兮瑾无语问苍天:有受虐狂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非礼我,调戏我,我当如何处置乎?老天答:推倒攻之……楼兮瑾:滚你芭蕉的推倒,他又不是受!!在后面偷听着的某大魔头挑眉:是不是兽,要身体力行才会知晓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从此以后

    从此以后

    在江油的蒋雪峰注定该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他不是那种拿着诗歌当工具使用的人,他的安静、他的寂寞、他对诗歌的敬畏练就了自己身心的干净。他有一句诗“李白的战士最听酒的话”流传很广,而恰恰是这一貌似调侃的句子,让我们看见了一个真诗人的内心,那些尘世,那些绳营狗苟,那些花花肠子对于诗人来讲是不屑的。
  • 燚纹者

    燚纹者

    世界太脆弱,懂不懂就毁灭,等你我来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