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这样一种情况,现在四个连中的每个连都分成两个分连,所以在八个分连组成的一个营的中心位置,这个营的第四分连和第五分连就可能编成双纵队。但是,这两个分连又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连,也就是说,为了编成双纵队而从左右两个不同的连中抽调的两个分连集结在一起,那么这两个连的连长所指挥的士兵将有一半归其他连长指挥,而双纵队中的连长所指挥的士兵中又有一半属于其他的连。这样奇怪的指挥关系和反常现象,将会在对敌运动中埋下非常危险的隐患。如果一个连长是他现在指挥的连的真正长官,那么他的命令一定可以被很好地执行,他的士兵也一定愿意为这位长官取得作战的胜利。如果这支双纵队在作战中失利,并要后撤,那么队形就会回归为横队,而双纵队中的各连士兵在返回各自的连的时候,就势必造成军队中心位置的混乱,这将是非常危险的举动。而在法军的编
制中,每个营包括八个连,每个连都分成适于机动的分连,所以就不会出
现上述的反常现象和危险举动。因为每个连在双纵队中都由真正的长官亲自指挥,即使是在变换队形的过程中,也能够按照命令行动,所以不会出现混乱的情况。事实上,合并成分营的两个连是非常明智的,即便是每个分连都有原来的长官,但是集结到一起的这两个连长及其士兵之间,会存在竞争关系,他们会努力展示自己的作战实力和勇敢精神,而就是这样的竞争和自尊心,将会激起这两个连的最大战斗力。另外,如果不得不将合并的军队交由一人指挥,或是在有这种必要的情况中,两个连长中资历最老的可以掌管分营的指挥权。
对所有这些次要细节问题的研究,应该到此结束了。那么我们就再来回顾一下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
上文中,我们已经论述了威灵顿采用的一般部署原则,我想在本书结束之前,再介绍一下威灵顿所采用的这种部署形式,并根据历史资料中所能提供的记载给读者做出清晰而合理的解释。
在西班牙,尤其是在葡萄牙,威灵顿拥有大量的民兵,但是这些民兵不可能成为战斗中的主力,他们也没有被用到正规作战中,因为这些民兵缺乏必要的军事训练和对军令无条件服从的精神。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这些民兵都非常痛恨法国军队,这也让威灵顿拥有了大量可以扰乱敌人作战计划的散兵射手。在长期的交战过程中,威灵顿了解了法军的作战热情,并总结了马塞纳和内伊等统帅在指挥纵队进攻中的习惯和猛烈程度,从而找到了对付这种进攻的正确办法,在后来的战斗中威灵顿也确实按照自己的办法瓦解了这样的进攻。威灵顿采取的办法是:在作战地区中选择易守难攻的阵地,在通往这处阵地的道路两侧埋伏善于利用地形发动突袭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民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掩护和突袭。在阵地的部署中,威灵顿把一部分炮兵部署在高地上,另一部分炮兵则部署在阵地后方,而装备精良的英国军队就据守在阵地中。当敌军纵队向阵地运动并准备发动进攻的时候,威灵顿的炮兵部队便会发动猛烈的炮火攻击,而埋伏在道路两侧的西班牙和葡萄牙民兵,也将会突然出现,给敌人以猝不及防的攻击。当敌军突破这些封锁,逼近步兵据守的阵地的时候,早就已经疲惫不堪,并且已经出现了重大伤亡。此时,阵地中的步兵和炮兵再一
次发动枪炮火力攻击,然后英国步兵展开成横队出击,与已经陷入混乱中
的敌军纵队展开白刃战。
因为有了大批能够巧妙利用地形的狙击兵的配合,所以这种作战方法在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完全合理的,当然这样的战术在当地也确实取得了优秀的作战成绩。但如果要将这样的方法用在比利时,那么就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了。在滑铁卢,威灵顿占领一处缓坡高原作为阵地,阵地前有一片宽阔地带,这为炮兵提供了极好的射击和攻击范围,炮兵对这一开阔地带展开的攻击将会是非常可怕的,而且还能够掩护阵地的两翼。威灵顿能够从自己的阵地中发现法军的运动情況,但是法军在自己的阵地中却无法察觉威灵顿军队的动向。这正是威灵顿在滑铁卢所具备的优势,但是即便如此,如果没有许多其他因素的帮助,威灵顿的这一部署方法还是有可能会遭遇失败的。
人们对这次战役中的很多突发情况都是比较了解的,而我也曾经对这次战斗做过公正的记述。在我的观点中,威灵顿在战斗中取得的胜利,并不能归功于步骑枪的猛烈火力,也不能归功于及时展开的横队,而应归功于以下几个偶然因素:
(1)大雨使道路变得湿滑泥泞,法军的行进速度变慢了,而且攻势也没有以往迅猛,法军的行动甚至可以用步履维艰来形容,法军因此在作战初期就遭遇到了挫折,而炮兵又没能对这次作战行动给予充分的支援;
(2)法军在战斗开始的时候军队纵深过大,尤其是右翼的纵深过大;
(3)法军的各个兵种在这次战斗中没能实现协调作战,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法军的步兵和骑兵都分别进行了多次轮番的攻击,但是从没有实施过一次联合攻击;
(4)在这场战斗的关键时刻,也就是决定性战斗打响的时候,普军突然发动了对法军右翼和背后的突然袭击,这是法军在这次战斗中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任何一个有军事素养的人都对这样的观点持肯定态度,即便是道路泥泞,即便是英军步兵作战能力出色,如果法军步兵主力能够组成营纵队的队形在骑兵部队发动猛烈冲击之后,全面投入战斗,那么联军的坚固防线还是有可能被突破的,甚至联军还会被迫退到安特卫普。而且如果不是布
吕歇尔的援军及时赶到,英军还是有可能无法抵挡法军的进攻。
所以我坚信,联军在这次战斗中的胜利并不能证明步骑枪火力在应对敌方指挥得当的纵队冲击时具有优势。
基于以上论述,我得出如下结论。
(1)火气的发展和完善,不可能使作战方法发生巨大的变化。但是我要承认,如果在连纵队中,能够部署大批优秀射手,以此推动军队进行更多的设计练习,那么对提高作战能力将会是大有帮助的。一支军队中的轻骑兵团可以被分散在旅中使用,而最好的办法还是将这些优秀的射手轮流分编到不同的连里,如果军队中经常进行射击训练,按照上述的做法实施起来也并不困难。使用这一方法后,指挥官可以把狙击兵团编成横队使用。如果从连里抽调的射手还不足以组成横队,那么还可以给每个师中再增加一个狙击兵营的编制,以增加狙击兵数量。
(2)威灵顿以展开的横队配合步骑枪的火力参加战斗,这样的部署在防御战斗中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在进攻敌人阵地的战斗中,想凭借这样的部署取得胜利将会是非常困难的。
(3)无论火器的完善给部队作战带来多么大的优越性,突然遭遇并展开战斗的两支军队,绝不可能一直保持相对不变的距离进行射击,势必会有一方向前运动并试图攻击另一方。
(4)和以往我所说的战斗胜利的关键原则一样,战斗的胜利取决于在大战术原则的约束下实施的巧妙机动,而这些大的战术原则就是:善于把握作战时机,把己方的主力部队投入到战场的关键点上,同时指挥三个兵种在以胜利为同一目的的前提下实施联合而统一的作战行动。
(5)上述问题我已经在《战争的艺术》的第四章和第五章中做了详细的说明,我也没有要补充的内容了。如果想要以条令的形式严格规定战斗部署按照绝对的体系实行,那将会是十分荒谬的,因为条令只能用于规定作战行动。
(6)在进攻的战斗中,胜利的关键要素在于:军队的统帅能够鼓舞士气,让自己的士兵勇猛地向敌军发动攻击,而且还要根据地形条件、军事对比的变化和军队士气等因素适当调整作战部署。
最后,在结束本文之前,我还想再次提醒大家注意:战争并不是一门
精确的科学,而是一出残酷又充满激情的戏剧。虽然战斗中只有少得可怜
的几条基本原则可以遵循,但是战斗的最后结局却是千千万万、错综复杂的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关于战斗的真理,是我在七年前的第一个续编中提出的,而本续编可以作为第一个续编的补充。
1806年的战略棋盘
附图Ⅰ
北海
AD
法普
军军
在mi在
莱易
kh
茵
河河
mkh上上
格拉的
的i
gg基
基f
地
地m
ee
BC
法军在美因河上的基地
法军从美因河上的基地出发,集中在弗兰肯山背面的gg,然后将战略正面变换至hi,以求切断普军至易北河的交通线kk,但仍保持其自己的交通线hge。
若普军欲从h和e之间突入,则法军(ii)可重新占领其在莱茵河上的直的交通线mmm
附图Ⅱ(1)
附图Ⅱ(2)
中央作战线示意略图(方案)
附图Ⅱ(3)
攻防战斗队形
附图Ⅲ
2个步兵军的各种战斗线的编成附图Ⅳ
各种战斗线的编成
附图Ⅴ
1793年战争末期战略行动示意略图
附图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