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714200000011

第11章 斯大林格勒战役——法西斯的闪电之殇

1.前奏:“巴巴罗萨计划”正在酝酿

苏德战争初期,纳粹的“闪击战”让苏联一度陷入危局,经过一场场艰苦的战斗,1942年春天,苏联终于稳住了阵脚,而德国也无力像战争初期那样发动雷霆万钧的攻势了。希特勒把注意力转向苏联的战略咽喉,即斯大林格勒,妄图在这里将苏联一击致命。为了保住国家的命脉,苏联红军在斯大林格勒与德军展开了一场寸土必争的城市争夺战,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被鲜血浸透了。这场战役带来的不光是苏德战场的转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随着斯大林格勒德军的投降,纳粹德国的丧钟敲响了。

1.前奏:“巴巴罗萨计划”正在酝酿

凭着1939年联手侵吞波兰前与德国签订的《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又称《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对希特勒率领的法西斯军队在欧洲进行的大规模屠杀无动于衷,即便是在1940年法国沦陷在法西斯的铁蹄下,英国也危在旦夕的情况下,依然对周遭发生的一切不闻不问。斯大林不信德国人会遵守着一纸承诺,他深知苏联最终也逃不过这场腥风血雨,但苏联红军也不是好惹的,估计希特勒在当时的情况下也只有等灭了欧洲其他小国再说。况且,英国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同样是自己的大敌,何不在他们内讧的时期,提高自身的实力,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实际上,正常人都会这么去考虑。所以,在希特勒偷偷酝酿“巴巴罗萨计划”的时候,苏联正忙着工业迁移调整,发展军工企业,为自身的扩张作着军事准备。

希特勒对目前为止所运用的作战计划颇为满意,然而此次酝酿“巴巴罗萨计划”却是迄今为止最让他感到兴奋的。“巴巴罗萨”在意大利语中是“红胡子”的意思,是希特勒偶像德国皇帝腓特烈一世的外号,他的一句话“生存与毁灭只有在战争中才能证实”备受希特勒推崇。

之所以用这一外号来命名此次计划,也是希特勒向日后指责其背信弃义的人表明的一种态度:一切皆以战争论成败,成者王败者寇,物竞天择。这也是其一直以来对侵略战争的正当性解释的口吻。1940年7月,巴巴罗萨计划完成,希特勒便迫不及待、如火如荼地开始实施,而这一计划内容是:分兵三路,迅速攻占包括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在内的苏联欧洲部分,并用空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当时德国将英国军队驱逐出了法国,为了达到麻痹苏联人的目的,德国在外交上、经济上和军事上投放了多枚烟雾弹,对并不打算施行的对英“海狮计划”大造舆论,并且还像模像样地大量印发英国地图,给部队也配上了大量英文翻译,同时在英吉利海峡和加莱海峡沿岸集结大量的渡海和登陆工具,甚至在海岸上还配置了很多假火箭,派部队进行登陆演习。在外交上,一改以往消灭共产主义的口吻,停止了对苏联的攻击,转而将矛头直指英国。

与此同时,德军暗地里大规模调动,直至最后将多达320万人的军队调至苏德边界,并且多次派遣侦察飞机潜入苏联领空。斯大林也不是傻子,为了消除苏联的猜忌,希特勒又在外交上狠下工夫:放风将兵力东调解释为在进攻英国之前部队需要到东部休整。德国驻苏外交官主动会晤苏联官员,将大举向波兰增兵的行为解释为实际上是派遣年轻的士兵去完成部队人员的新老更迭。德国驻苏大使甚至在向芬兰大量增兵后,便即刻拜会苏联外长,解释德国将取道芬兰向挪威北部派遣增援部队,至于德军进入罗马尼亚则是派军事代表去帮助罗马尼亚训练部队。而实际上,希特勒正偷偷部署,准备从中心、南部和北部三个方向入侵苏联。

阴谋在迅速地进行着,一切都如希特勒所希望的那样,全世界包括苏联都认为德军正在为对英战争积极准备。希特勒兴奋地导演着这场最为得意的作品,暗自偷笑说:“当巴巴罗萨计划开始实施时,全世界将大惊失色!”虽然苏联人觉得有点不对劲,但是又由于自己有作为大国的信心,觉得那条约也是因为希特勒怕苏联的攻击而采取的权宜之计。

过分自信天真的斯大林完全坚信第三帝国不可能在条约签订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背信毁约,甚至当谍战专家理查德·佐尔格在战争爆发前向斯大林透露准确的进攻发起日期的情报时,也未能引起斯大林的足够重视。当1941年6月22日,德军的轰炸机犹如军事演习般驾轻就熟地飞入苏联领空,开始对苏联进行狂轰滥炸时,苏联人才如梦初醒。在苏联人还没有从惊愕中反应过来时,德军190个师加三个独立团,总共550多万人,47000门火炮,4500架飞机,4500辆坦克,从北方、中央、南方三个方向对苏联发起了毫不留情的闪电式进攻。结果可想而知,苏联军队完全失去了方寸,慌乱应战,节节败退,德军甚至不费多大力气就接近了首都莫斯科,在苏联人还未能搞清楚是怎么回事时,德军已兵临城下。这下斯大林清醒了:德军确实是打进来了,而且马上就要占领首都莫斯科了!于是重整部队,积极迎战。

当然,苏联毕竟也是个具有超强实力的大国,结果这场战争远远没有希特勒想的那么轻松,一直持续到了冬天。12月的天气帮了苏联人一个大忙,西伯利亚如此寒冷的冬天所带来的异常困难,对本打算以2个月拿下苏联的德国人来说确实是始料未及的。莫斯科保卫战中,由于德军补给线过长,也从未在如此寒冷的环境中作过战。趁着德军冻得直发抖之际,苏联军队奋起保卫莫斯科,终于取得了首次胜利,漫长的苏德战线因此被迫稳定下来。双方都抓紧时间秣马厉兵,准备天气暖和后进行更大规模的战役。希特勒感慨:苏联的冬天真的是太冷了,还是等明年春暖花开再说吧。

2.危险升级:轰炸机在斯大林格勒上空盘旋

莫斯科的僵持状态让希特勒不得不另辟蹊径,日本在珍珠港的偷袭事件已经激怒了美国,美国迟早会加入战争。希特勒非常明白他不得不在美国有效投入战争前速战速决。在洞悉斯大林很可能因为莫斯科差点沦陷而惊魂未定时,他又开始故伎重演,部署起了以南方为重点的作战计划,特别制订了“蓝色行动”计划,对伏尔加河的重要运输航线和高加索地区丰富的石油开始了筹划,目标是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因为希特勒知道,斯大林肯定会部署大量的军队防止莫斯科再次出现危急状况,毕竟德军在莫斯科附近还留有大量的军队。但如果再次攻击莫斯科,目标太过明显,对德军来说占不了什么便宜。

攻占莫斯科虽然说有助于提升军威,但目前看并不是一时半会儿便能拿下的。而德军入侵苏联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再加上随着战争的深入,战士和机器都需要物资和能源才能继续战斗,本国的补给线又太长,根本不能满足突击的需求,必须就地获得能源和物资。希特勒心里非常明白:如果不能取得迈科普及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必须结束这场战争。于是希特勒将目光投向了苏联南方的农业心脏地带和能源油田地区。

希特勒对南方集团军进行了重编,取消原来的番号,改编为A、B集团军,分别向南面高加索地区的油田和西南面中心城市挺进。当时的德军已有了空军最先进的设备和最强的战斗力,希特勒自会将这个优势运用到底,于是在两个集团军群的战略布置上均设置了强有力的航空队进行空中支援。

在南方的重要城市中,斯大林格勒的战略地位尤为重要。它位于伏尔加河下游西南,是伏尔加河上的主要工业中心,同时又是一个联系里海与苏联北部的重要交通中心,德军攻占该城后将有效改善对北部的物资和货物运输;并对另外一支攻占油田的军队在左翼上起到保护的作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斯大林格勒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攻下斯大林格勒能起到良好的政治宣传和提升士气的作用。

主意已定,希特勒随即将主力部队集中到了南部,而吃过亏的斯大林此时眼看着德军在南方部署,却吃不透他们究竟打的什么主意,最后判断德军这样的部署不过是障眼法,真正目的还是要进一步攻打莫斯科,而可悲的是这样的想法却又一次被希特勒看透。

1942年夏天,当斯大林格勒上空响起了德军飞机发动机轰隆隆的声音时,斯大林这才明白德国人在南方的进攻是动了真格的,并非佯攻之举。里希特霍芬男爵指挥的德国空军第四航空队对斯大林格勒进行了猛烈的轰炸,该航空队在那时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航空队。顷刻间,数以千吨炸弹倾泻城中,这个繁华的交通枢纽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大规模的空中轰炸还导致了火灾旋风,使大片废墟进一步变成了残垣断壁,在捷尔任斯基地区90%的住宅被破坏。

此时斯大林只能匆忙派出所有可用部队到伏尔加河东岸来支援,其中有一些远在西伯利亚,而前往斯大林格勒需要渡船。精锐的德国空军完全控制了空中的话语权,所有渡船很快被德军轰炸殆尽,支援部队只得靠最原始的办法利用拖船缓慢过河。苏联军队惨遭损失,大量平民惨死在废墟间,一时间斯大林格勒变成了人间炼狱,到处都是火焰和哀号。德军的飞机就像散播死亡信息的秃鹫,在斯大林格勒上空不停地盘旋。

在轰炸的庇护下,作为德军南方集团军的一支,右翼的B集团军也正逐步向斯大林格勒挺进。8月底,B集团军已经最终到达在斯大林格勒北面的伏尔加河,跟随着的是向河南面的另一拨进攻。9月1日,斯大林格勒的驻守苏军,在南北受敌的情况下,根本不能得到有效支援,苏军只能冒着被德军炮轰的危险横渡伏尔加河,对斯大林格勒城内守军进行增援及补给。斯大林格勒城危在旦夕!

3.蓝色行动:德军势如破竹

“蓝色行动”作为“巴巴罗萨计划”的延续,希特勒很清楚地知道,“巴巴罗萨计划”顺利实施,险些让苏联丢了莫斯科的事实,给斯大林造成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足以给斯大林留下心理阴影,从而对德军发起的任何攻击都会左右衡量,揣测这次攻击是否又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佯攻。正因为参透了此点,希特勒便利用了这个心理阴影产生的影响,轻松实施了“蓝色行动”。结果正如希特勒所料想的那样,斯大林由于之前落下的多疑的毛病,未能对南方的进攻作出及时响应。

1942年6月28日,德军在西南平原上的战争如入无人之境,在苏联的土地上长驱直入,发起战争后一周就占领了刻赤半岛,俘虏苏军17万人,之后更是占领了整个克里米亚半岛。苏联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苏军向东后撤达300千米,数次重新组织防线的尝试因德军部队的侧击而均以失败告终。德军欢欢喜喜地把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收入囊中。哈尔科夫战役中,德军更是扬眉吐气,而苏军则损失严重:被围苏军大部被歼灭,大量苏军将领阵亡,被俘25万人,并且损失了大量的坦克和火炮。德军越杀越猛,趁着胜利的好兆头,第六集团军不断逼近斯大林格勒。匈牙利第二军团及德国第四装甲军团实施了对沃罗涅日的进攻。到7月底,德军已压迫苏军渡过顿河,在这里顿河与伏尔加河之间的距离只有40公里,此时德军已远离其在顿河以西的主要供应基地。直到这个时候,斯大林仍然不确定德军是否真要从南面进攻,而死握着主力部队保卫莫斯科。

在西南平原上的战争顺利铺开、势如破竹的这个夏天,南面高加索地区的德军也打得得心应手,利斯特A集团军于7月9日发起进攻。其左翼克莱斯特第一装甲集团军从哈尔科夫南面向北顿涅茨河北岸进攻。鲁夫第十七集团军则从塔甘罗格北面向伏罗希洛夫格勒进攻。同时,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和第四装甲集团军也对佛罗尼斯发动了突袭,并在7月5日攻陷该城,A集团军眼看着攻入了高加索地区。8月9日,克莱斯特第一装甲集团军占领了迈科普油田。

8月22日,克莱斯特的士兵在海拔18526英尺的厄尔布鲁士山峰升起了第三帝国的万字旗。8月25日,克莱斯特部又攻占了莫兹多克,距苏联最大产油中心只有50英里,距里海也只有100英里。最后由于缺乏燃油,丧失了冲击力,虽然竭尽全力,也无法再前进一步。然而有时候,太过顺利未必是一件好事,“蓝色行动”完美实施而带来的战争胜利成果,以及第六集团军在进攻斯大林格勒时的初期战果让希特勒开始翘尾巴了,本来没有打算真攻打斯大林格勒的,但照现在的情形看来,貌似之前太过谨慎。希特勒大胆地想象着攻陷了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后,斯大林在莫斯科气得跳脚的样子。

此时,在西南面霍特第四装甲集团军的前锋按照原计划已攻入沃罗涅日。但希特勒突然改变了计划,决定不占领该城,他命令霍特在获得第二集团军的接替后,迅速转向南面沿顿河向斯大林格勒前进。而B集团军群司令包克却未能明白希特勒的心思,坚持占领沃罗涅日,以期彻底歼灭该地域内的苏布良斯克方面军主力。这使得希特勒勃然大怒,一挥手便摘了包克的乌纱帽,交由第二集团军司令继续实施攻占斯大林格勒的计划。在一系列空中轰炸之后,第六集团军在战役初期的良好表现令希特勒觉得攻下斯大林格勒不过是时间问题。

希特勒想:亏我还那么担心攻不下来斯大林格勒,这个城市根本就不堪一击,攻陷这里根本不需要如此多的兵力。于是希特勒又命令第四装甲军团转入南面的A集团军,而实际上攻打斯大林格勒的军队只剩下了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辖有6个军,含2个装甲军,计14个师约27万人,近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和迫击炮,由第四航空队1200架作战飞机进行支援)。

在转移时,却发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第四装甲军团与第六集团军因同时使用该地区少数的道路,造成交通堵塞。无奈之下,两个军团均只能停止前进以尝试疏导数以千计的车辆。看到前进进度因为这种事情停滞了一个礼拜以上,希特勒只得又改变想法,命令第四装甲军团重新展开对斯大林格勒的进攻。这样一来一回,为苏军争取了一定的备战时间。

4.孤城落日:城内的激烈巷战

对于苏军来说,城市南方受着德国第六集团军由南向北的突进,伏尔加河上的来自东岸的供给由于德军空中轰炸变得相当缓慢。空中的补给更因为德军剽悍的空军而根本无法进行。大部分的主力红军留在莫斯科大本营,虽然北面支援部队正在南移,然而始终鞭长莫及,想必在援军到达前,斯大林格勒城早已沦陷。所幸的是,1941年的工业搬迁使得日后苏联可以生产更多的飞机。然而在当时,斯大林格勒守军的战斗变得相当艰难。

苏联红军也试图组织大规模反攻,最终也因德国空军对炮兵据点及防线实施狂扫式的轰炸,被轻易击退。苏军意识到,如果不解决德军的空中炮火,任何进攻和防守都会瞬间被瓦解。分析德军的军事部署是基于协同作战及坦克、步兵、工兵、火炮及攻击机互相配合作战,在这种情况下,苏军指挥官崔可夫采用了前线部队尽可能与德军近距离作战的战术,从而迫使德军选择:要么各自为战,要么就面对被友军误伤的危险。与此同时,苏军防线放在了许多有监察功能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街道和广场建筑物里,这种战略令苏军可尽量长时间地在所有地段坚守。因此他们把多层楼宇、工厂、仓库、街角住宅及办公楼转变为布满机枪、反坦克步枪、迫击炮、地雷、铁丝网、狙击手,同时将5~10名冲锋枪枪手和掷弹兵作为一小组,准备组织逐屋战斗。

这一战术果然削弱了德军的空中炮火支援和地面的炮兵火力,在德国地面部队入城时,轰炸过的满眼废墟却在此时阻挠了坦克的前进。对于步兵,苏联人则已布下了逐屋战斗阵势严阵以待。在这种情况下,习惯了机动作战的德国人不得不选择投入艰苦而快速的战斗,包括通过炸毁的居民区、办公区、地下室和公寓高楼大厦艰难前进。

每一个废墟、街道、工厂、住宅、地下室甚至楼梯间都成了战场,防线的部署甚至细化到很小的范围,德军称这种看不见的城镇战为老鼠战,他们知道即便是攻占了厨房,但仍要继续争夺客厅。敌人近在咫尺,有时候通过被炸开的屋顶就能看到敌军在楼房的下一层,有时候敌人就在墙对面。双方利用破损的墙洞和转角进行射击,在喘息间隙甚至能很清晰地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一边是早已有必死信念的苏联士兵,一边是刚脱离了战机和炮火掩护的德国士兵,短兵相接勇者胜的道理在这次战争中充分体现。苏联第六十二和第六十四军团包括苏军第十三亲卫狙击师在民居及工厂中坚守,在废墟般的城市中进行激烈而绝望的战斗。

德国军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巷战,一个有战略意义的据点往往几经易手。例如城市最高点的马马耶夫岗及一号火车站就曾在6个小时内14次被苏德双方交替占领,苏军负责这个据点的第十三亲卫狙击师表现出了异常的勇猛,其士兵超过30%在战斗的头24个小时便阵亡,最后全师1000人只有320人生还。

希特勒的快速攻下斯大林格勒的愿望并没有实现,相反被苏军激烈的巷战拖入了长期战争的泥淖。但此时,无论对于希特勒还是斯大林,在双方均付出了相当沉重的牺牲的情况下,斯大林格勒已经变成了威望的象征,占领斯大林格勒已经超出了其实际的战略意义。双方主将都异常紧张,保卢斯盯战场盯得青筋直暴,最终导致失明,而崔可夫则整个手紧张地生满湿疹。希特勒眼看着冬天又要来临,为粉碎苏军的最后抵抗,便不管是不是炸到自己人,气急败坏地指挥德国空军第四航空队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在10月5日飞行700架次再次对苏军展开轰炸,苏军的大量步兵团在这次轰炸中被消灭。在经过为期三个月的缓慢而昂贵的推进后,德军终于如愿攻占了90%的市区,并将残存的苏军切成两半。此时由于伏尔加河上结冰,阻止了拖船对守军的补给。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巷战仍然激烈如昔,一些平民更是不断自告奋勇地加入战斗的队伍。

5.苏军反攻:著名的铁钳攻势

转眼间,冬季就要来临,西伯利亚冷空气和顽强抵抗的红军暂时阻挡了德国军队的攻击。而此前被斯大林召回莫斯科的“救火队长”最高副统帅朱可夫正以大本营代表的身份,带领北方的军队前往斯大林格勒进行救援。这位指挥官在不久前的诺门罕战役中,就以他善用的“铁钳攻势”取得了完胜。这也是为什么斯大林在大清洗中唯独保留了他的原因。朱可夫此次亲自挂帅,深入前线分析德军的阵形,以求能找到反攻的突破口,救斯大林格勒于水深火热中。而在反攻的指挥架构中,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朱可夫——前线指挥官三级结构。

如果说希特勒的进攻风格犹如一把利剑,集中最主要的兵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战争的胜利,那么朱可夫的防御风格就像一只巨蟹的利钳,它可以迫使敌方拉长战线、两面作战,避实就虚,从而巧妙地避免利剑攻势带来的阻力和损害,并且在敌方薄弱的两侧进行突破,最终形成包围圈。

凭着在诺门罕战役中吸取的经验,朱可夫先是亲自潜入前线,利用两支部队从德军的侧面打探了军队的实力,他惊喜地发现希特勒用于进攻斯大林格勒的主力军和用于防守的部队的组成是不同的,前者是骁勇的德国军,而后者则是缺乏训练、装备和士气也勉勉强强的轴心国军,尤其是德军北翼的防守军队,均是意大利、罗马尼亚和匈牙利军。这一发现,使得反攻有了突破点,即攻击过度延伸的德军侧翼,突破德军的防线,最终将深入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反包围在城内。

为了顺利实施钳式进攻,朱可夫布置了三支军队,分别是西南方面军、顿河方面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从西南、南部以及北部三个方向突破德军的防线,包抄斯大林格勒里的德军。防守北面的罗马尼亚第三军团率先发现了苏军的动向,便立刻向希特勒要求增援,然而希特勒眼看就能拿下斯大林格勒,怎会放弃这一气呵成的机会,而抽调兵力去帮助罗马尼亚人。

况且希特勒现在不知不觉已经钻进了牛角尖,认为攻占斯大林格勒是这场战争的唯一追求,至于战略战术,都一边儿去吧。罗马尼亚人的增援要求随即被拒绝,防线薄弱、兵员短缺及装备低劣的罗马尼亚人根本不是苏联人的对手,北方防线顷刻瓦解。

而在南方,苏军则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将仅由步兵组成的罗马尼亚第四军团击得溃不成军。两方面的攻势形成了一个钳形,逐步向西推进,于两天后在卡拉齐附近会师,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围成了一个“铁钳”,将德军包围。

6.木星行动:德军第六集团军覆灭

其实,倘若这个时候,希特勒放弃斯大林格勒而选择建立新战线,可能最后第六集团军不至于全军覆没。苏军方面为防止德军突围和获得救援,立即组成两条防卫线:一条外对垒线面向里面,以阻止所有突围的尝试,另一条内对垒线,以防止任何救援行动。

希特勒却认准了攻城,并且认为只要攻下城来就有时间回头去救援侧面的防线。于是他在9月的公开演说中表示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将德军从这个城市赶走。当然也并非没有头脑清醒的人,在苏军完成包围后,德军高层就曾建议立即向顿河以西突围来建立新的战线,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力劝希特勒下令保卢斯撤出斯大林格勒,然而德军麾下也不乏奉承之人,眼见主子心意已定,如果再逆主子的意思,必将得不到好的下场,之前第四军团的指挥官的例子就血淋淋地摆在那里。空军司令戈林元帅在被耶顺内克这么一通劝说后,觉得有道理,就向希特勒保证说,他可以保证空军有能力通过“空中桥梁”,为第六集团军空中补给。空投补给的计划也曾经在一年前规模较小的德米扬斯克包围战中获得成功。

然而那时需要的补给和现在的补给任务又是天壤之别了。当时不过是一个团,并没有达到第六集团军这般规模,况且第六集团军乃是当时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位级别比一般的德国军团大两倍。同时,让德国人始料未及的是,由于二战其他方向盟军的进攻,德国的空军不得不派出兵力去支援其他战场。显然可以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空军,远不能符合预想的数量要求。

希特勒杀红了眼,他下令被围的第六集团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许投降。但空中走廊的支援补给计划很快就破产了,恶劣的天气、技术上的失败、苏军高射炮的强大火力和战斗机的拦截导致德军损失488架飞机。剩下的飞机根本未能达到每天117吨供应量的基本要求。

实际投放的物资仅仅只是预计的10%,甚至很多时候投放的物资比如夏季军服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安全降落的运输飞机被用来从包围圈撤离技术专家和生病或受伤的士兵。在缺乏补给的状况下,第六集团军慢慢饿死,以至于到后来飞行员发现士兵居然饥饿到没有力气卸下补给品。这次的空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三分之一苏德战场上的空军被消灭,曾经叱咤风云的第四航空队也被迫解散。

随着时间的推进,苏联战场的温度下降至零下45摄氏度,本来由于伏尔加河道上的薄冰而暂停的供给倒因为冰层不断增厚,变得比以往更加容易了。苏联集中了在斯大林格勒周围的部队,并开始了激烈的战斗,同时进一步缩小包围圈。当然,朱可夫不会忘记南方集团军还有一支在高加索地区。

于是在对斯大林格勒的包围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苏军在高加索地区发起了二次包围进攻,被称为“木星行动”,该行动是尝试突破轴心国在顿河的防线及攻占罗斯托夫,虽然最后苏军未曾接近罗斯托夫,但战事却迫使德军从高加索撤出A集团军,并且将新战线往后退了250公里,同时这次突击行动亦导致德国空军损失了数量可观的运输机。

在斯大林格勒城内被围困的第六集团军彻底丧失了援军,被围的德军迅速地消耗了取暖燃料和医疗用品,数千士兵因冻伤、营养不良和疾病而死去。最终在1943年2月1日,第六集团军的司令官保卢斯投降。1943年2月2日,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城北的第十一军残部也宣布投降。

7.战典回响

德国军队不再是战神

曾经以协同作战及坦克、步兵、工兵、火炮及攻击机互相配合作战的方式,让德军在欧洲的大陆上所向披靡,无人能阻。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来,德军以惯用的心理战术、精锐的装备和善战骁勇的战士,处于世界顶级军队的地位,创造了一个不败的神话。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前,德军在希特勒的战略下已经取得了一连串原本被认为不可能取得的辉煌胜利。在那段时间里,希特勒率领德军轻易地赢得了莱茵河、奥地利、捷克的苏德台地区,接着又攻下波兰、丹麦和挪威,每场战役几乎都顺畅无阻。接着他又迅速经由马奇诺防线北方的卢森堡进攻法国,以包围战术歼灭了大规模的同盟国部队,并继续向南进攻直到瑞士边界。北边遭受包围的同盟国部队最后经由敦刻尔克撤离,英军被逐出法国。

然而,这样的德军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这虽不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打击,但是这次失败无论在规模还是在战略意义上,都是其他战役不可比拟的。在此次战役中苏联发动的全民皆兵战术,让德意志人最终溃败在苏联的钢铁意志之下。德国军队在人们心中播下的如魔咒般的恐惧也被瓦解。人们终于意识到,德军也并非战无不胜,战神的神话就此破灭。

二战出现拐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甚至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虽然苏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也几乎消灭了德军第六集团军全部和部分第四装甲集团军,21个德国师的番号被从序列表中消去,另有大量直属部队被消灭。

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军完全丧失了苏德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正如德国陆军总参谋长蔡茨勒所说的:“我们在斯大林格勒损失25万官兵,那就等于打断了我们在整个东线的脊梁骨。”苏德战场上的这场胜利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转折点,此次战役标志着同盟国正式对轴心国开始战略反击,也标志着轴心国妄想吞并欧洲大陆的计划落空,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打下坚实的基础。

8.沙场点兵

人物:朱可夫

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苏联陆军将领,因其在苏德战争中的卓越功勋,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也因此成为仅有的四次荣膺苏联英雄荣誉称号的两人之一。他被本国人尊称为“苏沃洛夫式”的民族英雄。

有骑兵背景的朱可夫在一战时就曾因作战勇敢两次获得圣乔治十字勋章,并被提升为军士。由于他在作战中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对纪律的严格要求,一直具有较高威望。

1939年5月诺门罕战役的胜利让其备受斯大林的赏识,从而逃过了1939年的大清洗。在斯大林格勒告急时,朱可夫被斯大林派往援救,他随后运用铁钳攻势,击溃了敌人,并打破了德军战神的神话,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虽然朱可夫有着显赫战功,但由于个性耿直,伴随着苏联的政治斗争,一生的经历也相当坎坷。先是战后斯大林觉得朱可夫居功自傲,就借故将他派到远离莫斯科的敖德萨军区任司令员,后来又贬到战略位置更加次要的乌拉尔军区任司令员。

1953年朱可夫被召回莫斯科,并参与逮捕贝利亚的行动,因此成为国防部第一副部长。1957年在赫鲁晓夫与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的政治斗争中,朱可夫支持赫鲁晓夫,并进行了有力的发言指责莫洛托夫等人参与斯大林的清洗运动,从而巩固了赫鲁晓夫的位置。虽然站对了“队伍”,但又让赫鲁晓夫感觉到威胁,随即解除了他的国防部长职务。直至赫鲁晓夫下台,朱可夫才重新被提起。1974年朱可夫去世。

武器:全民皆兵

在德军侵入斯大林格勒时,德军的装备和武器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然而在入城后却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一种比枪炮更为凶猛的武器,那就是全民皆兵。由于斯大林格勒的军队和平民都不得从城里撤出。所以战争一打响,就奠定了这场战役悲壮、惨烈的主基调。斯大林格勒城的所有居民,男女老少无论主动还是被迫,都加入了战斗。军工生产的工人临时变成了坦克驾驶员,姑娘们加入了炮兵团,年轻的孩子们则加入了预备军。

主要由年轻的姑娘组建的第一○七七高射炮兵团负责起了最初的防御任务,这些女性志愿者均没有受过射击地面目标的训练,却要瞬间变成操作高射炮的高手,担负起攻击德国坦克的任务。

德军第十六装甲师曾与第一○七七团的高射炮女士兵交战。军工厂的工人们同时加班加点生产坦克,但却没有足够的士兵驾驶,再加上时间紧迫,最终都是由工厂中的工人民兵驾驶,他们在那时成了苏军依赖的战斗生力军,组建成了装甲部队。

在保卫战的末期,城市的90%均已被德军占领,然而在红色十月钢铁厂、捷尔任斯基拖拉机厂及巴里卡迪兵工厂的民兵们仍然进行顽强抵抗,当苏军防守这些工厂时,工厂工人在接近战场的地方甚至在有时战场中修理坦克及武器,这些平民也自告奋勇地驾驶坦克,以取代阵亡和受伤的士兵,虽然他们没有接受过战斗训练。德军往往在战斗结束后,发现与自己顽强作战的敌人竟是女性或者仅十几岁大的孩子。

战术:钢铁意志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为了破解德国的空军和炮兵的轰炸,苏军的指挥官采取了紧抱德军的紧贴战术,这种战术的必要条件是战士们的钢铁意志。在这场战役中,苏联军队体现出坚毅与视死如归的精神,最终拖住了德军北上的步伐,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在整座城笼罩死亡的阴影,谁都不知道自己何时会死去的情况下,苏联士兵异常英勇。据后来统计,一名新到作战的苏联士兵平均生存时间已少于24小时,而一名苏军军官不多于3天。

在战争深入阶段,一个排的苏军在巴甫洛夫的指挥下把一座可俯瞰市中心一个广场的大厦变成坚不可摧的堡垒,这座堡垒后来被称为巴甫洛夫大楼。当士兵被地雷区围绕,他们在窗口立起机关枪,把地下室之间的墙壁打通以建立更好的联系,他们在战斗中一直没有被换防,而随后两个月都没有得到增援。在该战役后,苏联人骄傲地说,为试图攻占巴甫洛夫大楼而阵亡的德军人数比攻占巴黎时的阵亡人数还多。在大谷物仓库战斗中,长时间激烈战斗后,德军发现实际上仅有40名苏军与之作战时,感到难以置信,而这些士兵在牺牲前已将仓库里的粮食焚烧殆尽。

为了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可歌可泣的英雄,这座城市在1945年被命名为“英雄城”。巴甫洛夫大楼和大谷物仓库等见证了激烈战斗的场所,至今仍接待后人参观。

同类推荐
  • 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噬血恶魔

    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噬血恶魔

    1939年9月前,中国的抗日战争、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战争等世界反法西斯抵抗运动就拉开了序幕;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宣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正式开始;1945年9月25日,日本向盟国投降,昭示世界反法西斯伟大战争取得全面胜利。
  • 约尼的最后一战

    约尼的最后一战

    1976年7月4日,100多名被武力挟持在乌干达恩德培机场的人质,在一场出其不意的救援行动中被成功解救并途径2000英里被安全护送到以色列。挟持人质的是一些受到乌干达军方协助的阿拉伯和德国恐怖分子;解救人质的是以色列精锐特种部队“野小子”,也称“侦察营”。随着救援行动取得惊人的成功,约纳森?内塔尼亚胡(也称约尼)作为侦察营的指挥官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声誉。不过,他也是恩德培突击行动中唯一一名阵亡的以色列士兵。作为这名指挥官的兄弟和侦察营的一名前队员,伊多·内塔尼亚胡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走近突击行动的参与者。
  • 四维村传奇

    四维村传奇

    以重庆四维村罗氏家族四兄弟抗日为线索,以小见大,反映全面抗战的烽火连天。
  • 大国海军

    大国海军

    《大国海军》回顾了美、俄、中、英、法、德、日、印等几个海军大国兴衰成败的历史往事,对世界海上力量的崛起过程、当前实力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叙述、科学的分析以及权威的预测。《大国海军》中通过气势宏大、震撼心灵的生动描写,向人们展现出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海战画卷:从16世纪到21世纪,几百年的风风雨雨,世界海军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谱就了一曲曲劈波斩浪的雄浑战歌。其悲怆与传奇,高昂与壮烈,惊心动魄与多姿多彩,令人感慨万分,掩卷难忘。
  • 战城之魂

    战城之魂

    江山,弃之又何妨,对于许多在意结果的人,他更在意过程,一生无悔的征程,不管结果如何,那一站之后,他被奉为那城之守护神!
热门推荐
  • 秋天的背影

    秋天的背影

    本书收集了作者1984年至2000年间的部分诗作。包括“四十不惑”、“黄昏意象”、“晨曲”、“聆听远方”、“忘掉孤独”等。
  • 邪君断世

    邪君断世

    凌家二少,自甘堕落,玩世不恭又何妨。天下之大,强者辈出,看我如何战江湖。邪君断世,谁与争锋,留有其名仰天笑!
  • 浪迹云霄

    浪迹云霄

    天地选择的拯救者,在一位道士的引导下,开始了血雨腥风的历练历程。是为了自己的仇人还是为了整个宇宙的芸芸众生,他不知道。携着《云霄全书》,申晨会在云霄大陆留下怎样的动人故事,一切尽在本书中。
  • 美丽心灵砺练(人生高起点)

    美丽心灵砺练(人生高起点)

    本书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个人的生活有品位、高质量,希望每个人的人生如花儿般的幸福,如诗一样的美丽。《美丽心灵砺练》告诉读者朋友人生不可缺少的智慧。愿以此书与广大青年读者朋友共勉。
  • 四大名捕之乱世浮生

    四大名捕之乱世浮生

    皇后有孕,钦天监言霸星出世,当生天下之霸主。皇后生下一位公主,又有女主之预言。小公主命运多舛,她能否真正获得最后的成功......
  • 倾城天下:愿君留

    倾城天下:愿君留

    初遇。他是温润尔雅的少年却似乎有道不尽的忧愁。她是不问人间百态的药女,忘却世事。却似乎都只是被丢弃的可怜人。他觉得她好像那么熟悉。她觉得他好像不那么平凡。“不是说好要带我走的吗?”“不是说好的吗?”药谷的撕心裂肺却毫无回应有的只是鸟兽惊飞。终于寻觅他却发现他们似乎永远也不可能,他十四岁以一手暖玉萧名震天下而她是那么的平凡。她走了,他未留。当我寻得倾城容颜你是否会留下。粉身碎骨也不惜。当我们再次相遇我一定要带你走。万劫不复又如何。倾城天下,愿君留。万劫不复,愿汝怡。
  • EXO之你是唯一

    EXO之你是唯一

    EXO之你是唯一介绍了女主和EXO的偶遇的一些事情,她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期待吧......
  • 大话神州

    大话神州

    宇宙洪荒,天下霸唱。逐鹿神州,斗破穹苍。神州世界号称宇宙第一世界,向有宇宙伊甸园之称,乃为三界众生聚集繁衍之所,亦是各路英雄称霸宇宙、一统天下的兵家必争之地。地球倒霉蛋,“衰神”唐笑,被人欺负嘲笑,但是人善人欺天不欺。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唐笑也发出一声呐喊:不想泡美眉的男人,不是好男人。从此,唐笑为了一代好男人而奋斗终生。
  • 三生三世只为遇见你

    三生三世只为遇见你

    独等三千,经历生死轮回,只为在那最美的时刻,遇见最美的你。
  • 星际植控师

    星际植控师

    “我们的目标是?”“宠宠宠!”“我们的口号是?”“搞事,搞事,搞事!”沈君临:一见你就倾心顾清玖:谁让你看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