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18200000006

第6章 通医名儒(2)

尤其是关于“秋石”(性激素)的制备方法,在沈括的《良方·秋石方》中记载了从人尿中提取出相当纯的性激素制剂的方法,并详细说明了它的实际功效。这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最完善的记载,西方医学直到1927年才有了类似的发现。

在医学理论方面,沈括也有着深入的研究。他对五脏的相互关系以及疾病与五脏的关系,作了比较科学的论述。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提出了“人有咽有喉二者而已”的正确见解,纠正了世人传有“水叹、食喉、气喉”所谓三喉的谬误,对我国的解剖学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他运用他丰富的天文和气象知识,独辟蹊径地提出“主气客气”说和“五运重化解”说,对中医的运气作了划分,“岁运有主气,有客气。常者为主,外至者为客”,并对主气、客气从四分历法的角度作了阐述和精辟的分析。认为在一般情况下,运气是起主导作用的,但在异常、变动的情况下即变,不一定能和五运六气相合,所产生的症候就有从、逆、淫、郁、胜、复、太过、不足等各种变化。他反对固守运气学说的框框,死搬硬套“胶于定法”。他认为“今人不知所用,而胶于定法,故其术不验”。明确指出医家要“因其情变,或治以天,或治以人”,即有的病由气候变化而导致,有的病由人体内部脏腑气血失常所致,治疗时要区别对待。同时认为:“肾为寿命之脏,左阴右阳,左右相交,此乾坤之交,以生六子者也。故肾为胎育之脏。”即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为元阴元阳之所在,说明他高度重视肾在辩证治疗中的作用。

在临床治疗方面,沈括对许多疾病进行了详尽的描述,还提出了自己的诊疗理论,认为“治病有五难”,包括辨疾、治疾、饮药、处方及辨药。他比较“古人治病先观察病人声音、颜色、举动、肤理、性情、嗜好等,然后诊视他的人迎、气口、十二动脉,对症状、病情进行四诊合参”,与今人治病“写下一两味药及服食方法,便算了事”截然不同,批评今人治病之草率,指出“辨病”是相当困难的。同时指出 “治疾”要知阴阳历运变故,山林川泽的荣枯,依病人的年龄、胖瘦、贵贱、居养、性术等等选择单方,决定用药方式,调节病人饮食等。从药物方面看,因为有药性之间拮抗、协同的作用,有服药者禀赋的差异,有烹炼法度、饮啜得宜的要求,有药物生长环境、采药、储药、制药方法的差异,因而又有了“处方之难”“服药之难”和“辨药之难”。“五难说”体现了中医药理论全面、综合的整体思想,分析异同、因情而异的辩证思维,洞明物理、知常达变的方法。

沈括的药用植物学知识也十分广博,他对药物的采集时间、功效、辨别药物以及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等等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的部分内容还被后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所引用。

沈括指出不同药用部位、不同产地决定了药物采集的时间不同,对于现代指导采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可使药物的采集时期真正达到最佳时月。他还指出同一种药物的不同部位,其功效可以有很大差异,甚至出现相反的功效。如《梦溪笔谈》:“药有用根或用茎叶,虽是一物,性或不同……如巴豆能利人,唯其壳能止之,甜瓜蒂能吐人,唯其肉能解之……悉是一物,而性理相反如此。”同出一物而功能不同者还有很多,如桑,其果实(桑椹)专长滋肝肾,养阴血,是治疗阴血亏虚引起的目暗耳聋的常用药;其叶(桑叶)主发散风热,清泻肝火,常用于风热表证及肝火上炎的目疾;其根皮(桑白皮)则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三者之中,一补肝肾,一泻肝,一泻肺,功效完全不同。所以沈括一直强调作为医生一定要深入研究药理,告诫人们“苟未探达其理,未可妄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中药药物的质量直接影响临床疗效的高低。而沈括也提出了辨别药物真伪良莠的重要性。在他的著作中,还分别对胡麻、甘草、细辛、天麻、苏合香、乳香等药物进行了辨识。

沈括还驳斥了当时流行的药物直接入肝、肾的观点,提出了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过程。认为“自余顽石草木,但则气味洞达耳。及其势尽,则滓秽传入大肠,润湿渗入小肠,此皆败物,不复能变化,惟当退泄耳。凡所谓某物入肝,某物入肾之类,但气味到彼耳,凡质岂能至彼哉”。即人的饮食、药物先由咽喉进入胃,再进入肠部,进入人体五脏的是药物、饮食的精华之气,渣滓则排入大小肠。药物到五脏是它们的精华气味到达,而不是药物本身直接到达。这样的认识在当时可以说是真知灼见,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贡献极大。

在预防卫生方面,沈括对素食、去蚤虱、食物中毒、废井下毒气袭人等都有论述。如记载四川岩盐深井开采所发的卤气和天然气中毒死亡事故及除毒方法。

沈括在研究医药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科学态度。他十分注重实践,勤于调查研究,对自己编入到《良方》中的秘方、验方,“必目睹其验,始著于篇”,真正做到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所以沈括的研究对后世有着极高的借鉴和实用价值。

沈括作为我国科技史上的卓越人物,受到中外人士的高度赞扬。他在医药方面的众多巨大贡献,更是我国古代科学文化宝库中珍贵的遗产,对我国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陆游——诗人兼医药养生家

陆游,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我们所熟悉的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陆游自幼饱读儒家经典,对于这样一位儒生来说,儒家教育早已深入他的思想,仕途之路也就成了他实现自身价值的惟一出路。可是现实并未能如愿,走上仕途之路后,由于他始终坚持抗金,便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最终他只能退居山林,享年85岁。在那兵荒马乱的年代,能如此高寿,并且背不驼、腿不颤、耳不聋、眼不花,身体结实,与他懂得医道和善于养生是分不开的。

陆游诗作现存九千余首,其中有一定的篇幅反映了他的识药能医和丰富的养生经验。

陆游具有丰富的药物本草学知识。在他的《剑南诗稿》中有一段就记述了自己辨识药物的本领和替老百姓诊病的情况。陆游经常骑驴出游,在一座小桥边上有一家他经常停留的旅店。有一次,他停留下来,放驴吃草,几位老农就主动围拢来争着向他请教种植药材和药苗生长情况,老人识字不多,空拿着本草书读不懂,陆游便一边耐心的解读本草,一边与老人辨别刚刚破土出来的药苗。这一情景的描写就出自他的《山村径行因施药》:“逆旅人家近野桥,偶因秣蹇暂消摇。村翁不解读本草,争就先生辨药苗。”

陆游还常常为平民百姓看病,许多百姓的孩子被他救活后,就在孩子的名字上加一个“陆”字,作为对陆游救命之恩的报答。

在养生保健方面,陆游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脚”被人们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自古以来就有“圣人寒头而暖足”之说,所以足部的保健是十分重要的。陆游深得足浴的要旨,他每天坚持睡前用温水洗脚,鼓舞气血,疏通经络,安和五脏。

另外,他有“收菊做枕”的习惯,晚年更是对菊花情有独钟。他在《老态诗》中写道:“头风作菊枕,足痹倚藜床。”中医临床历来有“闻香祛病”的治疗方法。菊花清热解毒,平肝明目,装入枕套内,可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慢慢的发散出来被人体吸收,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的目的。

陆游还视食粥为养生之佳品,作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他还在粥中加入一些补益之品,睡前服用,以求养生保健,“秋夜见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而实际上,陆游学医治病的家学渊源也是十分深厚的,他的第十七代先祖是唐代名动千古的政治家陆贽。陆贽,谥曰宣,后世尊称为陆宣公。“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由兴盛转向了衰败,当时国家四分五裂,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政治斗争已发展到直接的军事对抗,结果兵祸连接,干戈不息,民不聊生,百业凋敝,民间怨恨丛生。唐王朝在这种艰难的状况中苦苦挣扎,以求中兴。陆贽正是适应这种历史的需要踏上了政治舞台,被称为中国十大名相之一。陆贽晚年被贬,到忠州担任别驾,目睹了该州瘴疠横行,人民大多受到疾病危害的惨象。为了解除群众疾苦,陆贽广搜博采,整理了治疗传染病的古今验方15卷。受其祖先的影响,陆游在三百多年后成为了一颗同时在诗坛和医苑闪闪发光的璀璨明星。陆贽的验方专著名为 《古今集验方》,陆游为了表示不忘家学,将自己编撰的验方专著定名为《续集验方》。

(四)郭思与《千金宝要》

郭思,生卒年不详,字得之,号小有居士,元丰五年进士。河阳 (今河南孟县)人。作为一名文人,郭思存有济世救人之心,热心于普及医药验方。他对《千金方》的评价相当高,认为“此书为医经之宝”,可是这样一部综合性的巨著,卷帙浩大,大约有几百万字,即便是一个州一个县,也没有几家能够拥有此书,所以贫苦百姓是很难看到书中的内容。于是,郭思节取《千金方》诸方论说,附入自己和他人经用有效之方,集成《千金宝要》刻于碑石之上,以供百姓之用。现在该碑还存于孙思邈的故乡耀县药王山。

在《千金宝要》中,虽然没有对医理和辨证论治理论进行详细的阐发,但对医药知识的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以各科急症为主,涉及内、外、妇、儿各类病种,所选的方药简单,每方多用一两味常见药,价格低廉,没有人参等贵重药材,使寻常百姓在遇到急病、常见病的时候,可以对照碑文,从石碑上拓下所需要的方药,便于施行。如对于冬天落水之人的救治,郭思所选用的方法为“以大器中熬灰使暖,盛以囊,薄其心上,冷即易,心暖气通,日得转,口乃开,可温粥,稍稍吞之,即活。若不先温其心,便持火灸身,冷气与火争即死”。就是对于冬天里落水的人,要先暖其心,这样寒冷才能慢慢解除,然后再用温粥调理;如果不先暖其心,而是直接全身烤火,易导致冷热相争而死亡。据记载,北宋灭亡之时,上至帝王,下至奴仆都被金人掳到北方。他们在金人的统治下,过着十分悲惨的生活。一些奴仆终年得不到衣物,只能裸露着身体。而北方冬季天气非常寒冷,滴水成冰。这些没有衣物蔽体的奴仆外出取柴,全身都被冻僵了,回来以后他们祈求能够烤火来取暖,没想到坐在火边以后,皮肉纷纷脱落,过不了几天就死去了,这就是冷热相争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千金宝要》中所提到的冬日落水之人救治的注意事项是非常科学的。

(五)王衮与《博济方》

王衮,生卒年不详,曾任中书堂后官、大理寺少卿等职。因为父亲遭庸医的失治误治而死,其母也有病在身,于是王衮潜心学习医学,广泛搜集验方。他认为当今之人得到灵验之方或者获得奇术,都秘藏起来,不予示人,这种人只知道独善其身,没有仁爱之心。而他对百姓的疾苦总是念念在心,就如同亲人生病了一样,期待疾病的痊愈。因而他竭尽全力研究医术,将收集的验方编次成集,广泛地传播出去。他认为这些方药只要能够救治一人,就是一件好事。所以他将医籍取名为“博济方”,希望能够广泛的济世救人、解除人们的疾苦。

王衮在二十余年间得方七千余,并对其中效验者加以精选,最终得方五百余,辑成《王氏博济方》,约于庆历七年(1047年)成书,是一部重要的方剂学著作。

书中所记载的四倍散,由诃子、人参、茯苓、白术四味药物组成,用以治疗“脾元气不和”,可以大补虚损,如若晨起常服,功效极佳。此方与出自于《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比较,仅诃子与甘草一味的区别。四君子汤被誉为治疗脾胃气虚的著名方剂。而同样是治疗脾胃的虚损,《博济方》中四倍散的产生时间要早于《和剂局方》的四君子汤三十余年。另外,金沸草散、华盖散、五积散、三拗汤、平胃散等都是《局方》中的名方,而实际都更早见于《博济方》 。

再有《博济方》中记载的治疗骨蒸壮热的地骨皮散,与元代罗天益的秦艽鳖甲散用药配方也是基本一致的。

总的来说,《博济方》中汇集了内、外、妇、儿各科医方,所记载的方大多是其他方书所未记载、疗效显著的著名方剂。

(六)洪遵与《洪氏集验方》

洪遵,生于1120年,卒于1174年,字景严,号小隐,南宋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父亲洪皓,曾任徽猷阁直学士、提举万寿观兼权直学士院,封魏国忠宣公。洪遵与兄洪适,弟洪迈先后中博学鸿词科,有“三洪”之称。他被赐进士出身,擢秘书省正字,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同枢密院事、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位同宰相。卒谥文安。他是著名的钱币学家,对医学也颇有研究。

洪遵博通经史,在临政的闲暇之余,熟读大量医学书籍,收集了许多医方。晚年将其多年收集的有效医方汇集成书,个人取名为《洪氏集验方》,共五卷。这是一部医方著作,其中收录了他多年的临证验方,还有许多当时上层人士传抄的验方秘方,许多名方是最早见于本书而得以流传下来的。

如水陆二仙丹,此方是洪遵根据芡实生长于水中,而金樱子则长于山上,二者生长环境不同而得名的。方中芡实性味甘涩,固肾涩精;金樱子性味酸涩,可固精缩尿。两药相互配伍,可使肾气得补,精关自固,治疗遗精、遗尿、带下等诸证。又因此方功效神奇,故称“水陆二仙丹”。

再如琼玉膏,由生地、人参、茯苓、蜂蜜所组成,有健脾补肾、益气滋阴填精之功效,是集治疗与保健为一体的良方。

《洪氏集验方》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少方剂使用单味药。如治盗汗用防风;治癣用羊蹄根(土大黄);接骨用牡蛎;治喉闭用皂角;治乳痈、发背用金银花等。

《洪氏集验方》深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对于中医临证具有启发、借鉴之功。

除上述以外,被人们所熟悉的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也有着非常广博的医药知识,他曾读过 《内经》《难经》《本草》《脉经》等中医药书籍。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时曾指出:“为人子者,医学、地理之书不可不知也。”对当时的学子不无影响,并为《伤寒补亡论》题跋。

同类推荐
  • 萨达姆传

    萨达姆传

    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 伊扎克 拉宾(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伊扎克 拉宾(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追溯拉宾七十三载的自强不息——他有过从士兵到将军的履历,更有从一名“战神”变为一名和平使者的复杂过程,在回顾他的一生足迹时,你亦会看到以色列这个中东小国成长书简中的一幕幕兴衰荣辱,因为伊扎克·拉宾把一生都献给了这个神秘国度的人民,并带来和平的曙光,他的履历自然也成了整个历史的一部分。
  • 索罗斯传

    索罗斯传

    书中描述了索罗斯的思想对2004年美国大选的作用,他在2006年《纽约时报》上对驻伊拉克美军最高指挥官裴卓斯中将的抨击,以及他对慈善和政治活动的宏大计划。作为世界上最成功的投资家,同时也是自由政治活动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吸引人、最具极端性的人物。他最初的声誉来自他非凡的投资才能,而最近十几年,索罗斯开始关注国际政治领域。这是一本对投资大师的思想进行深入探讨的作品。
  • 李白(名人传记丛书)

    李白(名人传记丛书)

    李白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青年时成就诗名,壮志凌云,心怀匡扶社稷的政治热忱,却终因不能见容于权贵而落魄终老。他的一生既饱含着悲愁,也闪耀着不朽,确切地说,正是他对国家前途和人民疾苦的忧愁成就了他的不朽。该书讲述了李白从富商子弟成为一代诗仙的淬炼历程,有助于青少年读者认识这位并不完美,但却有血有肉的伟大诗人。
  • 造物先造人

    造物先造人

    本书介绍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本书把松下幸之助最重要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心得从他的著作和传记中挑选出来,用最浓缩的语言阐释,用最具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说明,以达到启迪和激励当代企业经营人士的目的。
热门推荐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妇科常见病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妇科常见病一扫光

    所治病症:月经调理老偏方:月经量多、量少、周期不规律、有血块、闭经等;痛经根治老偏方:经期下腹冷痛、腰酸痛、头痛、经期后痛经等;带下调理老偏方:白带量多、清稀、有异味、色黄、黏稠、赤带等;私密保养老偏方:阴道干涩、阴道松弛、阴部瘙痒、阴道炎等;乳房保健老偏方:乳腺增生、乳腺炎、乳房肿块、乳腺肿瘤等;子宫养护老偏方:女性不孕、慢性盆腔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等;孕产调理老偏方:习惯性流产、孕期呕吐、孕妇便秘、产后缺奶等;心情调理老偏方:经前脾气暴躁、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征等。
  • 真假夫君

    真假夫君

    太没天理了,不让投胎就算了,阎王还糊涂了,居然把她丢错时空,入错人间。啥米,要她嫁也就罢了,还找来只公鸡跟她拜堂成亲!好不容易见到正牌夫君了吧,可是眼前这哪个才是真的?不行不行,她要昏了,她不要再当人,死回去缠阎王好了!
  • 花千骨之缘起缘灭

    花千骨之缘起缘灭

    一念生,一念死,这一世,小骨,我来找你了。十年,妖神再现,子画在临,一段俗世尘缘,该何去何从
  • 不可复制的年华

    不可复制的年华

    大学,是高中时的梦中圣殿,为了那张通知书,千难万苦的折腾自己。踏入大学之门才发现,原来,大学也不过如此。秦少言懵懵懂懂的进入了并非理想的学校,经历了该经历和的不该经历的,看见了该看见的和不该看见的,思考了该思考的和不该思考的。学习、爱情、友情,那些美好的东西转瞬即逝,却又历历在目。终有一天,大学成为了记忆,成为了不可复制的年华……为了忘却的纪念……献给已经远去的青春……
  • 山海手记

    山海手记

    芸芸众生,皆有生存的权利。人又如何,妖又怎样,神鬼魔仙,高矮胖瘦,尽皆平等。若一切天注定,纵是捅破这个天,我也要扭转乾坤!千年宿命,因果定律,今朝将由一个少年亲手打破。
  •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上清太一帝君太丹隐书解胞十二结节图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薄荷凉夏

    薄荷凉夏

    青春在这所学校度过!淡淡的薄荷味儿······普通不代表懦弱我能过得更好四叶草和喜欢exo的和吴亦凡和鹿晗的欢迎光临,其他读者也欢迎!
  • 神龙之傲游天下

    神龙之傲游天下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一个空间转换,一次王者战斗,额外技能:剑圣先知,锁定,杀神一刀斩,螺旋风暴,无限之刃,剑荡八方,超毁灭打击,魔灵掌控职业:魔剑,妖刀,召唤师,法师,星官,医者,筑器师,骑士,弓箭手,幻刺阶级:一至十阶,帝阶,准圣阶,圣阶,至尊阶,次神阶,神阶,
  • 风起悠然

    风起悠然

    泫然大陆顶级氏族之一的墨族出了个不能修炼的废物大小姐!消息外泄大陆沸腾,年仅八岁的墨悠然不堪流言当众跳下银川,被人救起后立即被送离墨族族地。睁开眼、此莫悠然已非彼墨悠然!莫悠然觉得她这一生就是一个悲剧,她千算万算机关算尽到头来却被至亲之人算计身死。在睁开眼她成了另一个悲剧的......延续!幸之?不幸!我命由我不由天!
  • 道衍至尊

    道衍至尊

    修者,必先铸心,后而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