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849600000050

第50章 艺术篇(3)

他曾在那份叫做“遗嘱”的长长的文件中倾吐了他当时的苦衷:我不可能对人家说:“大点声讲,大声喊,因为我是个聋子。”我本来就有一种优越感,认为自己是完美无缺的,比任何人都要完美,简直是出类拔萃。我怎么能够承认这种可怕的病症呢?当别人站在我的身边能听到远处的长笛声,而我却什么也听不见时,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耻辱啊!诸如此类的经历简直把我推到了绝望的边缘——我甚至曾想到过要了此残生。

最终他钟爱的艺术打消了他想要自杀的念头,他告诉朋友,他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把他的爱、他的热情都投入到音乐中去。从此,贝多芬告别了演奏大师的生涯,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作曲当中。这一时期,他创作了《第一交响曲》、《七重奏》、《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及《热情奏鸣曲》,属于这一时期的还有他应约为1805年冬天演出而作的他的惟一歌剧《菲岱里奥》,这是一个叙述妻子女扮男装拯救被囚禁的丈夫的故事。8年后该剧重返维也纳舞台,从此成为德国经典戏剧之一。

尽管耳聋的困扰严重地折磨着贝多芬,可无论是在奥地利还是在国外,他的作曲家声望却持续上升。莱比锡一家在欧洲最具仪威性的音乐报纸《综合音乐报》,原先曾对他吹毛求疵,出言不逊,此时却毫无保留地大加赞誉,当时的出版商竞相争购贝多芬的作曲。1810年当时一权威人士霍夫曼在柏林发表评论,赞扬《第五交响曲》,这毫无疑问推动了该曲在全世界所向披靡的成功,更霞要的是引起浪漫派作曲家们对其作曲者的关注。

但是,由于日益严重的耳聋以及动不动就生气的习惯,他和维也纳一些音乐家的关系不断恶化,以至于在一次同别人激烈的争吵后,贝多芬打算干脆离开维也纳。这一决定使得维也纳的上流社会大惊失色,鲁道夫大公、洛布科维茨亲王和金斯基亲王联名给他提供4000弗罗林的年俸,只要求他留在维也纳从事作曲。最终留下来的贝多芬在1813年首演了他的第七交响曲,在同一场音乐会上公演的另一新作是庆祝韦尔斯利(后为威灵顿公爵)在维多利亚对波拿巴的决定性胜利而作的《战斗交响曲》。尽管这首际题交响曲使得音乐会场场爆满,同时也使贝多芬更为公众所喜爱,但是他却坦率地承认这是一首最糟糕的标题音乐,与他在《田园交响曲》中所体现的“抒情多于写景”的理想不可同日而语。到1814年维也纳会议召开时,贝多芬的音乐已是全球闻名,致使欧洲各国君主争相对他大献殷勤。

自1815年秋天起,贝多芬完全失聪,只能用书面语言和人交谈。1816年,他开始使用谈话手册,生活受到很大局限,再加上梅特涅在奥地利独揽大权,迫害进步势力,使得贝多芬越来越离群索居,创作的速度也逐渐递减了下来,然而他以极大毅力坚持创作出的这一时期作品,成了他一生中最辉煌、最伟大的成就。

1820年,贝多芬决定为大主教就职仪式写一首规模宏大的庄严弥撒曲,由于写作进度缓慢,直到1823年,贝多芬才完成《庄严弥撒曲》的手稿。在此期间,贝多芬已写成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并断断续续为交响曲打草稿,继弥撒曲之后他写了最后一部重要钢琴曲。1824年他的《第九交响曲》完成并与《庄严弥撒曲》中的几个乐章和第124号作品的序曲一起在康顿歌剧院公演,演出空前成功。首演由作曲家亲自指挥,但他全然没有察觉到听众的掌声,直到一位独奏演员扶他转身面向听众才恍然大悟。《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部动用大规模演出力量的作品。

贝多芬一生坎坷,曾有过两次爱情,但最终都被爱情所抛弃。他晚年十分孤独,双耳完全失聪。他把自己的全部温情倾注于他惟一的侄子身上。1826年11月底,贝多芬为侄儿的前程奔波而病倒了,他打发侄子去请医生。然而,这位浪荡子一出门就忘了,过了两天才想起来。此时贝多芬的病情已恶化,虽经抢救仍医治无效。1827年3月26日,这位蜚声乐坛的艺术大师与世长辞。

大作曲家罗伯特·舒曼晚年的时候,心中烦闷,医生建议他常出去散步。他的确遵照执行了,而且每天散步都是同一条路线——走到贝多芬的雕像前。

从某种意义上说,贝多芬之后的每一位作曲家都有过这种去朝圣的经历。当然,凡是曾写过一首交响乐、有幸成了作曲家的人都应当知道,他的成功应首先归功于维也纳的那位非凡的音乐设计师。正是由于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地思考、搜索、斟酌、创作、定稿、润色、修改、加工,最后才建成了一座雄伟壮观的音乐大厦,将迄今为止的所有音乐尽容其中。

气势磅礴的《英雄交响曲》据说最初是为赞美拿破仑而创作的。但乐曲刚完成,传来了拿破仑加冕称帝的消息,贝多芬一怒之镯下就撕毁了乐谱。后来在朋友们的劝说下,他才同意将这部作品公之于世.但删去了乐谱封面上“献给英雄拿破仑”的字样。

人间的烟火.他用刻刀凝驻;凡世的尘土,他把生命赋予。他继承了古典艺术的丰美,挽救了雕刻艺术的颓势.被人誉为“现代米开朗基罗”。

让石头具有思想的人

——法国雕刻家罗丹

罗丹1840年出生于巴黎的拉丁贫民区,父亲是事务所的职员,后来在警察局里当一名小官吏;母亲是佣工出身的平民妇女。

罗丹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他曾在教会学校读书,9岁时转到他叔父在巴黎西北的波威城开办的学校就读,一直到14岁。叔父是个热爱文学艺术、有文化教养的老师,他对罗丹后来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罗丹回到巴黎后进了专门培养实用美术人才的美术学校。

罗丹刚到工艺美术学校,就被光怪陆离的色彩深深吸引了,由于一心想当油画家,但苦于没钱买颜料和画布,只好专攻素描。有一次,他到学校的雕塑工作室去,看到学生们正在揉搓黏土,当他自己尝试捏了几个小人后便对雕塑产生了浓厚兴趣,从此,他与雕塑结下了不解之缘。

1862年,在修道院中当修女的姐姐病故,罗丹从小同姐姐感情甚深,这使他悲痛欲绝,一时冲动,竟也进了巴黎郊区的欧迪斯修道院。修道院院长埃马尔神甫发现他颇具艺术才华,就劝他离开修道院。他虽然想摆脱尘世间的诱惑,但无论怎样也扑灭不了心头时时燃起的渴望雕塑创作的火焰,因此,他还是选择离开修道院,继续学习。

开始,他拜巴里为师,在剧院作装饰雕刻,为卢浮宫的长廊作装饰浮雕。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年轻缝纫女工贝莉,不久结为终身伴侣。

1864.年罗丹进入比莱斯的工作室工作。为一个塌鼻子的老仆人做了一胸像。没想到这件作品遭到人们的嘲笑,并拒绝这件作品。六年后普法战争爆发,罗丹应征人伍,由于近视而被解除兵役。1871年跟随老师比莱斯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从事装饰雕塑。1875年,罗丹送两件严格按照学院派标准塑造的作品去沙龙展出,并为此而获得了一笔资金。1875年,他靠平日的积蓄,到意大利去旅行。他参观了威尼斯、比萨等地,而主要停留在佛罗伦萨和罗马。这终于实现了他多年的梦想。

1875年,罗丹在访问意大利期间,米开朗基罗和多那太罗的作品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从此他以直观自然的彻底来摆脱一切学院派的约束,创造新的雕塑手法。他认为雕像的生命在于使石头具有思想,为此他抛弃了学院派的刀法而全用手塑形象,他的作品都是以手塑泥模为底本再翻铸为青铜,刻成大理石的也是以泥模为基础的。因此他的雕像严格地说都是塑像,柔软黏土的塑造可以更为得心应手地体现艺术家的直观印象和造型的质感,有时他还留下指痕和触摸压纹,犹如印象主义绘画的碎色拼接法那样造成全新的逼真生动感。

1876年他的《青铜时代》展出,引起了布鲁塞尔和巴黎美术界的激烈反对,甚至有人说他这件现实主义作品是从活人翻制的。但他并没把这些放在心上,仍埋头继续创作。1878年他创作了《圣·约翰的说教》,这件作品的成功和1880年《青铜时代》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的展出使他获得了崇高的声誉。接着他被委派为加来市制作《加来义民》纪念碑,以纪念在1349年为了拯救全城居民把自己作为人质,交给英王爱德华三世的六位加来市民。罗丹认为英雄是以欧斯塔什为首的六个市民,便提出建群像的建议。当局勉强同意,但只出做一个像的钱。群像命名为《加来义民》,当局以雕像的感情过于悲痛为由,不许揭幕,这样一直拖至1895年6月才揭幕。

《加来义民》得到英国人赞赏。1913年英国出资在伦敦翻造了这座雕像。罗丹访问英国时,狂热的英国大学生争着为艺术家牵车。

罗丹一生全力以赴、工作了三十多年直到去世犹未完成的巨作是他的《地狱之门》。这个从1880年开始创作的作品,本来是准备作为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的大门的,用这个名称令人想到它是有意和文艺复兴雕刻中著名的《天堂之门》相配,也是为了充分采用但丁《神曲》中最精彩的诗篇做题材,因此它规模极宏伟,内容也极丰富。现存的《地狱之门》包括大量浮雕与雕像的构思,恰如但丁的诗篇那样借地狱而再现人间万态,其中最著名的形象有《思想者》和《吻》。前者是放在门楣上的中心雕像,也可说是罗丹心目中作为人类代表的最本质的形象,而它表现为抱膝沉思之状,更体现了罗丹强调的有思想的艺术原则。后者,则是男女拥抱接吻的群像,显示了人类最深厚也最炽热的情感。思想者的蹙眉沉思、筋脉暴露和接吻男女的柔情似水、相依相融可以说是从两个极端反映了罗丹塑像手法的丰富传神。

1891年,法国文学家协会委托罗丹制作《巴尔扎克纪念碑》,罗丹接受了委托并双方签订了合同,合同规定18个月完成,并预先给他一万法郎。罗丹没有按期完成;并且一年又很快过去了,为了避免争执,他主动退还了一万法郎,并再次请求给他时间。经过7年努力,作品终于在1898年展出,再一次引起争论。官方艺术界说这是个“雪人”、“大麻袋”、“丑八怪”,是神经错乱之作。德国博物馆却愿出高价购买此像,但他谢绝了,因为他希望此像首先立在法国的土地上。他将雕像从沙龙撤回,放在了侔峒别墅的花园里。

晚年的罗丹,配合着后印象主义迈向抽象的步伐,也闯入更注重主观表现的新天地,他的《巴尔扎克像》便是对文学家的形象作了极为夸张的表现,文学家如高山峻岭般昂然而立,宛如人类无穷创造力的化身。此像大写意的奔放达于神似的奥妙,实际上已在预告着未来雕塑艺术发展的方向。

1917年2月13日,他的结发妻子贝莉逝世。病体衰弱的罗丹受不住这一沉重打击,于11月17日与世长辞。

遵照罗丹的遗愿,他被安葬在侔峒别墅的花园里。一个复制的《思想者》守在他的墓前。他的一生都在不断地思考着,探索着。

1886年,罗丹开始创作《雨果像》。经过构思.他决定雕一尊站在岩石顶上凝神思索的雨果全身像,四周海水波澜,并以缪斯和海洋仙女作陪衬。在公开展览的前一天,罗丹想听听朋友们的意见,所以请来了传媒记者和友人。罗丹带他们去工作室参观,可打开门后,他惊呆了:站在岩石上的雨果倚靠在海洋仙女的身边,脚下的“岩石”已化作一摊烂泥。他望了一下开着的气窗,恍然大悟,原来昨晚一场大雨把“岩石”给浸湿成烂稀泥,雨果也就倒在仙女身上了。而站在一旁的朋友们却叽叽喳喳地评论起来:“太好了,多么好的构思呀!”“简直绝了!雨果靠在仙女身上,脚下踩着泥浆,脱俗之举啊!”罗丹听了大家的意见之后,觉得很有道理,就按照这个样子重新修改了一下,还真是别有情趣呢!展览那天,人山人海,大家啧啧称奇,罗丹也很满意地笑了。

她代表着人类历史上最不屈的冒险精砷,无论是在她所热爱的舞蹈事业,还是在她短暂炽烈的爱情生活中,她都能矢志不渝地闯出一片天。

赤足的天使

——美国舞蹈家邓肯

1877年5月26日,依莎多拉·邓肯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她从小就表现出对舞蹈的莫大兴趣,于是母亲就将她带到了旧金山一位最有名气的芭蕾老师门下。但邓肯对老师的那种程式化的教学方式极为反感,在三堂芭蕾课之后,她毅然决定按照自己的方式跳舞了。从此邓肯再也未去上过任何其他老师的舞蹈课。

邓肯的第一次职业性合同是1899年与芝加哥一家餐厅签订的,而她的第一个作品发表会也是于同一年在此举行的。后来,她又去纽约参加演出了奥古斯丁·戴利的芭蕾舞剧《仲夏夜之梦》,她扮演了第一位仙女。20岁刚出头的邓肯此时此刻已没有了那种过激行为,而是身穿仙女舞服,背插两只翅膀,脚穿芭蕾舞鞋,立在优美可爱的“阿提久”芭蕾舞姿之中。

这阶段,邓肯常常在曼哈顿岛上的富豪家宴上表演,尽管她年轻貌美,招人喜爱,但她的舞蹈却是无足轻重的,而她自己对此也不满意。于是,她说服了母亲、姐姐依丽莎白和弟弟雷蒙德,一道前往伦敦,去开辟一个新天地。

在伦敦,一家人经常饥寒交迫,朝不保夕,但他们依然设法定居下来,而邓肯则竭力寻找机会继续跳舞。终于,她在莱瑟姆剧场签订了一份合同,并于1900年2月22日公演了《仲夏夜之梦》,她仍扮演同一角色——仙女。

接着,不安于现状的邓肯一家又前往巴黎,而正是在这座古典艺术的名城,他们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舞蹈工作室,并开始安下心来,严肃地考虑舞蹈创作问题。她在一些名门贵族的沙龙里跳舞,并结识了罗丹等一大批颇能欣赏她的舞蹈的艺术家。

一天晚上,邓肯在自己的舞蹈工作室里表演时,完全出于意外的小事故而没能穿上那双古希腊式的皮带鞋,结果她赤脚而舞居然产生了惊人的效果。从此,她就再也没有穿鞋跳过舞。

然而她于1902年在巴黎的首场公演却遭到不幸的厄运——就在开演之前,演出经纪人带着票房收入溜之大吉;而乐队在未拿到劳务费之前又拒绝伴奏,这使得剧场内外乱成一团,演出根本无法照常进行。邓肯急了,一步冲出帐幕,有生以来第一次违背自己天性地用和风细雨的口气向观众解释了一切。但主要是由青年美术家、音乐家和诗人构成的观众坚持要看她表演,否则绝不离去。最后,还是观众中的一位音乐家登台解了围,邓肯在由他演奏的肖邦和格鲁克音乐中翩然起舞,不仅将作曲家的节奏和旋律表现得准确无误,而且将音乐的神韵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舞蹈不仅给观众以启示和鼓舞,也成了她作为舞蹈艺术家的首次大捷,并为随后的驰名世界打开了局面。

同类推荐
  •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华人十大科学家:李远哲

    李远哲(Yuan TsehLee),1986年以分子水平化学反应动力学的研究与赫施巴赫(Dudley R. Hechbach)及约翰·波兰伊(John C.Polanyi)共获诺贝尔化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台湾人。目前为“中央研究院”、美国人文与科学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以及德国哥廷根科学院等之院士。于1994年1月15日,放弃美国国籍,回到台湾。《李远哲》由朱丹、孟繁玲编著,是“华人十大科学家”系列丛书之一。《李远哲》记述了李远哲的成长之路,他的童年时代,他的求学历程,他的梦想,他的探索与实践,他的勇敢为人类带来了认知世界的曙光。
  •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平民总统:林肯(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

    精选了托尔斯泰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托尔斯泰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 德川家康的智慧

    德川家康的智慧

    第一部多角度深入评点德川家康的精简读本,不得不读的经典励志书。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乱世的终结者,他用雄心支撑人生,用耐心等来机遇,用进取心直面成败;作为日本史上最后一个幕府的开创者,他以诚心广纳贤才,以信心威慑四夷,以平常心淡看荣辱。日本史上的英雄智慧,同样照亮我们的人生路。
  • 直系教头冯国璋

    直系教头冯国璋

    冯国璋的一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生。他是众人皆知的文武全才。他曾跟随过袁世凯,却在袁称帝之后发布“五将军密电”,与其决裂。他倡导革命,却依旧维护着封建统治者的利益和名誉。他一生追求和平统一,却又拥兵自重,成为举世闻名的江宁霸主。他一生经历两次府院之争,却总是摆脱不了居间调解人的尴尬境地。正是这一个一个的争议,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冯国璋。
热门推荐
  • 永恒魔主

    永恒魔主

    落魄不失心,雄冠不失礼,畅快生死事,贯彻绝古今。蛮荒大陆,诸神损落,谁是最后的主宰者?妖魔并起,万族争锋。谁是背后的博弈者?看我少年郎,如何从幽冥中走出一条淌血的仙途……
  • 宇宙大流氓

    宇宙大流氓

    这是一个生与死的较量,在这里他们只有永无之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永无止境反复不停的做着相同的事情。
  •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赢得课堂精彩:教师的天职

    本书是继《课堂教学的八大铁律》之后,又一本研讨课堂教学秩序的书稿。在这一本书中编者们探讨课堂教学内涵性的一些东西,着手研讨教师素养的提高,内容包括:赢在课堂对话——塑造“我的”亲和力;赢在课堂管理——提高“我的”执行力;赢在课堂提升——发展“我的”影响力;赢在课堂整合——抓好“我的”细节力等。
  • 三生劫之浮生缘起

    三生劫之浮生缘起

    前世,他是冥王陌上,她是莲女红袖,真心相爱,无奈神界之人横加阻挠,莲女重伤陨落,冥王费尽心力集齐她的魂魄,但要她恢复,需要经历三生之劫,于是两人投身轮回塔中转世为人,共堕红尘。今生,他是郢王曲瀚城,废腿之痛使他从昔日意气风发的战神变成日渐消沉的冷王;她是侍郎府的嫡女褚红袖,穿越之故使她从众皆耻笑的废柴女变成人人称畏的罗刹女,一纸赐婚诏,将两人绑在一起······本文男强女强,男帅女靓,男腹黑,女睿智,可谓是强强联合。
  • History Of The Britons

    History Of The Brit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宝贝迷人,BOSS轻点宠

    宝贝迷人,BOSS轻点宠

    疼、钻心的疼;她在他身下生涩的盛放,睁眸间是他疯狂的掠夺;暗黑的夜里,神秘的金主,他高高在上,俯瞰一切。赔上身体的枕边交易,噬骨噬心;她妩媚的献上唇:“圈内都说你是我金主,我勾着你的腰,攀着你上位。”他桀骜不屑:“那就再攀紧点,我让你攀一辈子。”宫溟疼她、宠她,甚至,她不想要孩子,他也妥协了;可是,这个霸道如斯的男人却不敢问她一句:“我和你的暗恋,谁更重要。”枪穿透身体的那刻,宫溟知道了答案,宋心颜第一次尝到了铺天盖地的绝望。
  • 神经病人

    神经病人

    小时候算命的和尚仅仅吐露了十个字,十世孤狼,20年栽显天命。20年到了,自己的命运究竟会如何的与众不同,
  • 缁门警训

    缁门警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岁月不悔,梦归处

    岁月不悔,梦归处

    她曾经是他最爱的那个姑娘,现在只能掂起脚仰望。
  • 三国杀传奇之英雄有梦

    三国杀传奇之英雄有梦

    即将迈入大学生涯的任建成同学,由于种种机缘巧合,穿越到了三国杀传奇的游戏世界中。面临着新世界的各种诱惑和挑战,大成子凭借着自己的游戏天赋和才能,逐步从一名小白成长为号令一方的霸主,杀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