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0400000003

第3章 以正确的心态面对(2)

班主任王老师在新接的班上,对班级同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节课:“认识自己伟大的祖国”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这节课讲的是中国的疆域。他把“中国地图”挂在黑板上,让同学们看图找出: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和最南端各在什么地方,纬度大约各为多少度……同学们都在全神贯注地研读着,这时坐在最前面的一个同学趁王老师指点地图的时候,拿走了放在讲台上的参考书。当王老师继续讲解课程内容的时候,他突然说:“嗨,有教学参考谁不会上课呀!”对此,王老师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通常有几种选择:可以利用教师的权力,批评他,甚至让他离开教室;或置之不理,拿回参考书继续上课。但是,事情是否就到此了结呢?张扬学生的主体性的同时,如何定位教师的权威?

我们曾就这件事访问了一些班主任:“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结果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三种观点:一是带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去让学生上一堂课,但从心底里希望学生是失败,并且自信地认为学生一定是失败的;二是即便学生课上得很好,但也要指出他这样擅自拿教师的教学参考书是错误的,破坏了课堂纪律;三是无论如何要让学生“认识”到他是不可能超越教师的,否则教师的威信从何谈起。

对此,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要的是怎样的教师权威?师生互动作为新课标提出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要素,信息时代网络普及的学习背景下,教师的权威既受到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一个“转型”的机遇:师生如何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时代到来了。班主任作为班级教育的首席教师,既要在现代学习环境中担负起教会学生学习的重任,又要“走下圣坛”,学会向学生学习,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从社会组织理论的意义上,美国著名学者弗罗姆认为,权威是指“得到普遍承认的组织集团或者个人对一定的社会生活领域所起的影响,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是,其他人在自己的生活和观点中服从或依赖于这个组织、集团或个人。从这种意义上说,权威是一种社会关系,这种关系保障人们的活动于社会确立的目标和规范在一切社会形态中发挥作用。”“理性的权威是建立在权威的拥有者与受权威制约者双方平等之基础上的,两者仅仅是在某个具体领域里有知识和技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

学生和教师都是社会生活中活生生的人,作为现代社会的人应该有着平等的人格与尊严,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之间完全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对话关系。然而,学校作为现代社会的专业组织,师生活动处于教育教学的情境之中,师生承担各自的社会角色:教师“闻道在先”,且学术有专攻,承担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而学生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在知识水平、思维方法和社会阅历等多方面均与教师存在着实质上的差距。

在漫长的学校学习生涯中,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主体意识逐步觉醒,主体能力不断增强,他们既会对自己的过去、现在的思想与行为进行反思、批判,也会质疑教师权威在自身发展中的作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这种质疑会提前出现,它不是仅仅存在于一小部分学生身上,而是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这就极大地动摇了传统学校教育中依赖教师权威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引导作用,从而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学校组织中的教师权威形成以及它的功能。

教师的权威从何而来?克利弗顿等人认为,教师的权威来源于两个方面:制度性因素和个人因素。现代学校教育的制度性因素赋予教师外在的法定地位,地位决定角色,角色代表权威。所以,教师权威其实是一种角色权威,是一个人在扮演教师角色时才存在的;个人因素则是通过个人努力来获得,包括教师的专业学识、人格魅力等。当一个教师过多地利用制度性因素,即依靠外在的权力,而不去运用个人因素包括提高个人自身的素质和吸引力时,他很难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欢迎和佩服。中国传统教育中过于依赖“师道尊严”这类外在因素,注重通过教师角色行为的强化,把权力等同于权威,把“权威”演变为“权力主义”,导致“权威”的滥用,以此强制规范学生的思维与行为,致使传统的教师权威行使常常超出了现代国家的法律、法规、道德等许可的范围。

进入信息化时代的学校作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服务于其中的班主任权威是在理性基础上建立并行使的,这种权威固然有制度性因素作为基础,但支撑这种角色权威行使的因素却极大地泛化了。如果说,制度性因素的着力点在“理性”权威的构建上,即“建立在权威的拥有者与受权威制约者双方平等之基础上的,两者仅仅是在某个具体领域里有知识和技术程度上的不同而已。”但在信息化时代,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掌握“技术程度”的差别可能是微乎其微的,甚至“受权威制约者”获取信息的技术能力,还远远超过“权威的拥有者”。传统班主任工作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与功能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出现,使传统学习过程中的“教师就是教师”和“学生就是学生”的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代之而起的是新的理念:教师不再仅仅去教,而且也通过对话被教,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同时在教,他们共同对成长负责。班集体的成长过程,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师生信息双向交流的过程,在这个交流过程中,会有双方之间的抵触与摩擦,甚至冲突;但也只有双方经历与融入这个过程,成为讨论问题的参与者,教师才能成为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寻求问题正确解答的指导者。

面对传统师生关系中这种角色的急剧转型,需要教师作出怎样的选择,才能适应和应对挑战?

尽管在今天学校的课堂上,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会说出:“有了教案,谁不会上课呀”的学生并不多,但这也许并不仅仅代表了单个学生的话语,而是隐含了学生群体对教师教学的诸多不满:如教学内容的枯燥、教学形式的单调,教学语言的贫乏,甚至蕴涵着对现行教学体制的反叛意识。那么面对这种情形,班主任如何既能维护自己的威信,又不损害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应当在课后深入探询学生这个做法的原因是什么:是对教师日常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满意,还是一时的冲动;是认为学科知识的简单,自己已掌握了不需要听课,还是故意与教师作对?

当今社会信息的多元化,新的价值观、新的文化信息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不断涌现。对学生而言,学校和教师不再是惟一信息源的状况,使教师和学生同处一个信息接收的平面,以往教师所依赖的传统教育优势因此逐渐弱化乃至消失。因此,在今天学校教育过程中,处于信息化来源多样化时代的教师,不能简单地固守教师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师生都面临着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共同任务。所有这些变化,不能不要求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在师生关系中的位置,以一种全新的视野看待、了解和研究学生。

努力构建民主文化背景下的教师权威,构成要素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素养和教师对学生真正的爱。在传统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常以法定的权威者自居,带着社会赋予的职业的特权,而民主文化背景下,教师扮演的角色要从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和文化知识权威转变为知识的诠释者和组织者,而如何做到这种转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通过搭建起师生积极的意识、情感、话语双向互动的平台,抓住教育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进取意识和表现意识,促成学生主动融入教学过程;以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意换取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情感投入,以自己对文化、科学、艺术的虔诚与追求,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掌握和探索;给予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利,创设激发学生敢于说出自己见解、对教科书和教师教学内容及方式提出异议的话语氛围,建立促进学生勇于评价现行教学过程与方式的激励制度。教师只有在师生意识、情感、话语的互动过程中,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人格魅力、学术素养和对学生的情感,也只有在双方多维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会认同或接受教师的人格魅力、学术素养和对他们的情感。

别做“自我欺骗”的处罚

有一位网名叫“无忧”的老师,在文章中描述了一位班主任处理一件偶发事件的过程。文章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男生对着教室门踢了一脚,刚好被他的班主任看到。班主任把这个男生叫到办公室,板起脸孔教训了一顿,并责令其写检讨书。男生没有办法,只得写好,恭恭敬敬地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就没再为难他。他走出办公室,在教室门口,像要发泄心中恶气一般,对着大门就是一阵猛拳,响声比刚才那脚踢的还大。门开之后,他高昂着头颅,夸张地嚼着口香糖,趾高气扬地走向座位。

这一切,都看在了我的眼里。从我个人来看,这个班主任对男生的教育并没有成功,甚至有可能还起到了反作用。可是班主任却只是觉得学生已经写了检讨,也做了保证,以后这样的事情大概不会发生了,自己的教育已经达到了目的。但他没有想到学生根本就没有听进去,谁也说不定背着他的面,学生又会做什么,也许还会故意毁坏其他的东西。

我为什么能得出这么一个跟班主任完全相反的结论呢?因为多了一双眼睛,我不但看到了男生在班主任面前的恭顺,还看到了男生离开办公室后的反应。我觉得,我们做班主任的,都应该多这么一双眼睛。

案例中这位班主任的教育确实是失败的,但是他的自我感觉却正相反,他觉得自己的教育成功了,实际上他自己骗了自己,而且浪费了不少精力和感情,做了无用的功。这种事情在学校教育中多极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教师只看见了学生“在我面前”的表现,没有看见学生的真实表现。“无忧”老师因此建议班主任教师多长一双眼睛,学会从另外的角度看学生、看自己。我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为什么许多老师只有一双眼睛而长不出另一双眼睛呢?

可能他们误把学生的保证与学生的行动等同起来了。

很多教师都以为,学生只要下了保证,行动就会跟上来。其实这在很多情况下都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言和行果真能如此一致,教育就是太简单的事情了。

那么,学生做不到的事情,他为什么要做出承诺呢?这至少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被迫的。许多老师其实是逼着学生写检讨做保证的,这种老师似乎爱听谎话。学生没办法,只好投其所好,求得过关。第二种情况是学生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他承诺了自己实际上做不到的事情。这不属于欺骗,是自我认识水平问题。学生是未成年人,缺乏自知之明是很普通很正常的现象。我们当老师的,就准有自知之明吗?我们不也常常有保证完成的任务最后没完成吗?这不算说谎。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与其说学生喜欢骗老师,不如说老师喜欢自己骗自己。他只是觉得学生已经写了检讨,也做了保证,以后这样的事情大概不会发生了,自己的教育达到了目的。就这样,把自己骗了。

接下来的问题是,教师为什么会喜欢骗自己呢?莫非这种欺骗能给他带来好处?

是的。这种自我欺骗最直接的好处是缓解教师本人的焦虑。学生犯错,我很生气;学生承认了,我的气就消了一半;学生又保证今后不再犯,我甚至可能高兴起来了,我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所以,让学生承认错误、写检讨、下保证,与其说是一种教育方法,不如说是一种教师的自我安慰方法,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心理止痛片”。

所以真正的优秀教师是很少搞写检查、下保证这一套的。一位外国教育家甚至说,没有必要让孩子认错,关键是帮助他改正。这话有道理。我们许多老师都以为学生只有先承认了错误才能改正错误,这个推理是经不起推敲的,事实上我们的许多错误都可以不必向别人承认,自己就逐渐改正了。

所以真正的优秀教师总是更重视学生“不在我眼前”的表现,因为他知道,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让我满意”,而是使学生得到真实的提高。因为他懂得,教师个人的教育目标与真正的教育目的并不总是重合的,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误把自己的目标看成客观教育的目标,那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所以真正的优秀教师是一些最不爱欺骗自己的人。

面对问题要探究

有一位叫“黄玫瑰”的女网友是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老师,她讲了一件自己亲身经历的教育事例:

“你为什么爬树?”我压着心头的不满看着眼前这个黑黑的孩子,早上我刚和他们讲到不能爬树,这不,刚吃过中饭,就有小朋友来告状说他爬树。

“我……我找不到小朋友了。”

“找不到小朋友就可以爬树了?”对他的回答我又好气又好笑。

“我看不到他们,我就爬到树上想看看他们在哪里。”

同类推荐
  •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中国电视娱乐文化批评

    本书试图解答以下问题:在我国当下的媒介文化具体语境下,电视娱乐是如何建构和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在“娱乐为王”的时代,如何打造优质的娱乐产品?电视娱乐化的道德伦理底线在哪里?其合理的内核、价值和边界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娱乐进行审美救赎?应该塑造和架构一种什么样的娱乐精神、审美精神和“快乐文化”?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 Olympic Games, 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

    本书是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社科普及课题的成果,列举了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的生平、职业生涯、新闻思想,其中有梁启超、王芸生、林肯·斯蒂芬斯 、亨利·卡迪尔·布列松等中外著名新闻工作者,这些人也正是中外新闻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这些中外名记者的梦想与追寻为当代新闻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方向指引。
  •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大报智慧:《环球时报》研究

    本书对《环球时报》的发展历程、报道特点、标题、版式、发行、广告、人才、文化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全景展现了《环球时报》的积极探索和丰硕成果,揭示出其成功的秘笈。本书指出,在国内国际新的传播环境下,《环球时报》今后的发展目标是: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大报,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本书观点鲜明、逻辑严谨、材料着实、图文并茂,综合运用新闻学、传播学、叙事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加以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书可为传媒从业者提供借鉴,也可为传媒及相关专业师生提供参考。
热门推荐
  • 重生功夫巨星

    重生功夫巨星

    一个三流的歌手,四流的演员,不入流的导演,重生异世,欲凭借脑海之中那些经典的歌曲,火爆的电影,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娱乐王国。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真正让他名动世界的不是那些歌曲电影,而是是他的拳头!明星会国术,谁也挡不住!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巧合,纯属鬼扯!
  • 少年铃

    少年铃

    挂在屋檐下的风铃一直在随风摆动着,时不时发出悦耳的声音,经过了岁月洗礼的那群朝气蓬勃的少年,还保留着原来的稚气吗?
  • 爱上美女上司

    爱上美女上司

    从剧组开始,先是帮助江雨琪脱离了一次险情,而后获得其青睐,因为江雨琪家境丝毫不比秦朗差,犹有过之无不及。所以江雨琪也在剧组中帮汪小非获得了一次面试的机会,定角色。汪小非由于其多才多艺慢慢出众,获得一次演戏的机会。而在一次无意偷听之后也是知道了牛志成和柳燕想要谋害苏如云,精心策划解救之后,慢慢跟苏如云走到一起。然后开始一系列的屌丝奋斗史,最终取得成功,其父母小时候失踪,最后以世界五百强演艺公司CEO的身份出现,又是一系列纠缠。
  • 石榴裙下

    石榴裙下

    她叫孟冬灰,灰一样的微小平凡。她有林黛玉一样的命,却跟她截然不同的运。冬灰冬灰,冬起尘灰,天下蒙阴呀……
  • 涅磐重生2000

    涅磐重生2000

    一个花花公子被欺骗之后潦倒半生,每天醉生梦死。在wsop比赛中赢得了一千万美元奖金之后意外重生了,从此开启了一段传奇的旅程。
  • 指尖上的华尔兹

    指尖上的华尔兹

    《指尖上的华尔兹》作者指尖旋舞的情愫是跟着年龄而走,或是时节、风景,一段心历,一段感悟。人生的味道,揉碎,潋滟于流光飞舞里,静静消融,每一篇,都隐约闪光点点,若以琥珀释之,应是极品。本书包括:琵琶弦上说相思,零度沸腾,不为繁华易素心等内容。
  • 初恋住隔壁

    初恋住隔壁

    如果初恋不能好好的走到最后,分手了,不是应该老死不相往来的吗?为什么秦默觉得她的初恋没这个觉悟。一不小心住到他隔壁,就要时不时帮他挡烂桃花,一不小心捡到他家钥匙,就要时不时去他家收衣服喂猫,一不小心气走他的追求者,就要拉她顶上,结果奸情从此起.....
  • 二中诡事

    二中诡事

    宋晴天,一位阴阳师,一位怕鬼的阴阳师。却不知不觉卷入一场冥界权利的纷争,开始了人生的一段遍地是鬼的旅途,现在,正式开始。
  • 花心少爷的蜜糖甜心

    花心少爷的蜜糖甜心

    他是玩世不恭的风流大少,欧阳家的少爷——欧阳洛。她是外表甜美的唐氏千金——唐蜜儿。他们水火不容,他们处处作对。
  • 监督制度创新

    监督制度创新

    《中国国家高级公务员市场经济课程培训能力的开发与研究系列教材:监督制度创新》深入阐述了监督制度创新与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权力运行机制和廉政文化建设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监督制度创新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要求,而后者是前者的政治保证;监督制度创新是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关键,而后者是前者的主要目标;监督制度创新是廉政文化建设的结晶,而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同时,提出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逐步铲除腐败的基本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