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338000000003

第3章 吃饭是一种大是大非(2)

先看看他逃离出来的生活方式。陶渊明本来是官僚机构的一颗螺丝钉。官僚机构是一部庞大的机器,机构里的每个人都是一个零件,有很强的非人性,而这是陶渊明无法忍受的。东晋末年,桓玄作乱,刘裕攻入建康驱逐桓玄,作风也颇有不平凡的地方,刘裕“以身范物”(以身作则),先以威禁(预先下威严的禁令)的整顿,使“内外百官,皆肃然奉职,风俗顿改”。陶渊明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加入刘裕幕府后,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王谥提拔为扬州刺史。本来,这些现象虽说黑暗,但也是政治机器正常发动的常规方式,通过这些人事变动刘裕集中了权力。但陶渊明无法接受,极度失望。

再看看他辞官的直接导火索:不愿接待督邮。其实县令位在督邮之下,下级恭迎上级理所当然,不管上级是哪种人,就算是个白痴也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而陶渊明愿意接待的是道德学问都不错的人,他瞧不起督邮这个“乡里小儿”,要勉强自己,觉得为五斗米不值得。陶渊明的个人意识很强,他必须在生活中有自己的东西,他后来的田园生活就打上了很深的陶渊明特色,而“公务员”不允许如此。他不可能太久地当一颗螺丝钉,那他只能去当农民,那里还有些自由。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和大地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爱菊,宅边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至今脍炙人口。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酒,必与同饮。

后来家里失火,迁至栗里(今星子温泉栗里陶村),生活较为困难。如逢丰收,还可以“欢会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如遇灾年,则“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有一个老农清晨叩门,带酒与他同饮,劝他出仕:“褴褛屋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是非不分),愿君汩其泥(指同流合污)。”他回答:“深感老父言,禀气寡所谐(我的天性就是不合群)。纤辔(回车)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见陶渊明《饮酒》)这里陶渊明把自己当成了屈原,用“和而不同”的语气,谢绝了老农的劝告,即使再穷困,都不能违己(违背自己的本性)。

本着让人的天性得到自然发展的愿望,陶渊明创造了一个没有政府的地方——“桃花源”。那里男耕女织,儿童和老人得到很好的照顾,大家生活得自然而舒坦。如果人人都像陶渊明那样恬淡,桃花源是有可能建立的。可惜从人类实践看来,没有政府,人与人之间就像狼一样,互相攻击吞噬。因为像曹操、刘备、刘裕这些野心勃勃的人和陶渊明一样,也是真实存在的,而这些人就是要统治别人,相互攻击的。但陶渊明提出无政府的理想非常可贵,时至今日,无政府主义仍然是国际上重要的政治哲学思想。陶渊明的谐音就是“桃源民”,尽管其桃花源无法建成,但是他开创的文人隐居的生活方式,受到后人的热烈追捧,这也许就是他真正建立的桃花源吧。

附录: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脱离世俗纷扰、悠闲惬意的生活画卷。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吃百家饭的官员

五代史中的冯道,我们很难作出评价,是一个相当奇特的人物。他历五朝八姓十一帝,在每一次政权更替后,不管主子是沙陀人、契丹人还是汉人,也不管他们是创业之主还是守成之主,冯道都能稳坐宰相的职位,屹然不倒,怡然如意。

冯道(公元882—公元954年),瀛州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人,唐末投刘守光做参军,刘败后投河东监军张承业当巡官。承业推荐给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任节度掌书记。后唐庄宗时任户部尚书、翰林学士,明宗时出任宰相。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明宗死,闵帝即位。次年,潞王从珂(后为后唐末帝)反,冯道率百官欢迎。闵帝、末帝时,冯道都居相位。

后晋灭后唐时,冯道为宰相,奉石敬瑭命献徽号于契丹。后晋废枢密使,权归中书,大小政事均由冯道处理。石敬瑭曾独召他,请求他辅立幼子石重睿。天福七年(公元942年)石敬瑭死,他改奉齐王石重贵,是为少帝(即出帝)。

开运三年(公元946年)十二月,契丹灭后晋(次年改国号辽),被任为太傅。

历后汉、后周两朝,他皆为太师,后周时又兼中书令。周世宗征北汉前,冯道极力劝阻,激怒了周世宗,因而不让他随军,令他监修周太祖陵墓。当时冯道已患病,周太祖葬礼完成后就去世了。

冯道七十三岁而终,和孔子活了一样的岁数。他死后六年,公元960年,赵匡胤登基,终结了五代的混乱。可惜冯道没看到这一天。

冯道晚年自称“长乐老”,写了一篇简短的自传《长乐老自叙》。其中介绍自己历来所担任的官职和所领受的爵阶倒占了一整页,他被封为公爵5次,既为鲁国公,也被封为梁国公、燕国公、秦国公和齐国公。另外还详细介绍了妻子和儿子们受到的各种封赏,声称自己“上显祖宗,下光亲戚”,非常得意。自谓平生中唯一“不足”之事,是“不能为大君致一统,定八方”。

就是这位冯道,竟引起了千古毁誉,是是非非难以定论。总的说来,冯道是一个私德圆满、大节缺失的人。

先说私德。和冯道同时代的人都一致承认他并非因谀见宠,他有不少优点,欧阳修虽称他为“无廉耻者”,也没有否定这一点,例如:冯道一向为官清廉,生活俭朴,热心救济。随军当书记时,住草棚,不用床和卧具,直接睡草上;俸禄与随从、仆人一起花,吃一样的伙食;后唐庄宗时冯道任翰林学士,其父去世后,冯道回乡丁忧守孝。当年庄稼欠收,冯道便把自己的俸禄拿来赈灾,他住茅草屋,还亲自耕田背柴;地方官的馈赠也一概不受。

不贪女色。当年后唐与后梁交战时,将士抢来美女送给他,实在推却不了,就另外找间屋子养着,找到她家长后再送回去。

虽然冯道没有直谏的勇气,但也会抓住机会讽谏皇帝。后唐天成、长兴年间,连年丰收,中原比较安定,冯道却告诫明宗:“我以前出使中山,在经过井陉天险时,怕马有个闪失,小心翼翼地紧握着缰绳,但到了平地就认为没有什么值得顾虑了,结果突然从马上颠下受伤。在危险的地方因考虑周到而获得安全,处于太平的环境却因放松警惕而产生祸患,这是人之常情。我希望你不要因为现在丰收了,又没有战事,便纵情享乐。”明宗问他:“丰收后百姓的生活是不是有保障了?”冯道说:“我记得近来聂夷中写过一首《伤田家诗》道:‘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下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偏照逃亡屋。’”明宗让左右抄下这首诗,经常自己诵读。

处事公正。冯道担任宰相后,“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即贫穷的、无背景的读书人和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的人,都得到了提拔重用,而唐末的世家显贵、品行不正、办事浮躁的人必定被抑制或冷遇。

注意文化事业。明宗年间,冯道还与李愚等委派官员,将原来刻在石上的儒家经典用雕版印刷。这是有记载的首次以雕版印刷《九经》,是中国印刷史和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此事竟然发生在战乱不绝的五代时期,与冯道个人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所以冯道在朝野之中,已经拥有了一种贤良的名誉。而且新旧《五代史》一致认为契丹没有夷灭中国人,冯道出了很大的力气。

然而冯道的政治道德在历代却备受指责,正如司马光所指责的那样:“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译:大是大非的地方有问题,虽然有些小的优点,又有什么可以称赞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冯道不守臣道,对于皇帝来说,在他身上看不到忠的影子。易代之际,冯道遵守的规则是,谁的拳头硬,谁便是他的效忠对象,成了一个献徽号的专家。

李嗣源推翻李存勖时,冯道适时劝进,率百官献上《上唐明宗徽号册》,后唐明宗封冯道为宰相,作为奖励。

李从珂推翻唐闵帝时,冯道命火速递上劝进文书,另一个宰相卢导称应等待太后之命,冯道则说:“事当务实。”于是,冯道代表官员“劝进”,献上即位册书。

石敬瑭灭后唐建立后晋,冯道献上《请上尊号表》,尊为“圣明文武恭孝皇帝”。几年后,又献表《请徽号内加广道法天四字表》,为最无耻的“儿皇帝”石敬瑭原有的尊号上再加上“广道法天”四个字。为了借助契丹人的力量,石敬瑭丧尽廉耻,竟然认比自己小十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并将幽云十六州献给契丹。这一事件对后世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华北多个重镇归入辽国,中原王朝不再拥有长城天险,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南侵变得非常容易。

同类推荐
  • 周朝好人

    周朝好人

    他是个好人,但不是老好人;他爱憎分明,但原则是记在心里从来不说;他获得了可以操控时间的异宝“乾坤表”,但只当是一只名表“百达翡丽”;他开始并不太懂事。所以成长过,奋斗过,成功过,跌倒过;就像最后她问他你到底是好人吗?他神秘地笑着说:我太是了,好人么,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人;他也有梦想,当了第二辈子“警察”,这次一定要把我大周朝建立成“法制社会”。
  • 伐清

    伐清

    意外重生到清末的他,附身到了太平军的一个小兵身上。虽说太平军没有什么前途,但咱也不能去当满清走狗不是。为了在这个乱世中生存下来,他不得不从一个小兵开始奋斗,做将军,当元帅,生命不止,奋斗不止。修铁路,造军舰,驱鞑虏,杀洋毛,扬我中华上国声威。《本书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江山圣手

    江山圣手

    莺歌燕舞,煮酒温香,道不尽的鼎盛辉煌。题名金榜,指点江山,说不尽的天下兴亡。点烽烟为墨,执铁骨作笔,为盛世续写华章!
  •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卷)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卷)

    本书介绍了读史以明鉴,察古以知今。五千年悠悠岁月,留下了绵延不绝的历史传承,成就的是一首大气天成的英雄赞歌。一首顽强抗争的劳动人民的赞歌,一首慷慨激昂、惩恶扬善的浩然正气之歌。五干年的沧桑巨变,五千年的兴衰成败,浩瀚的历史皆浓缩于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中。
  • 霸主春秋

    霸主春秋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谓一代霸主;秦穆公益国十二,开地千里,亦可谓一代霸主。然两国霸业皆二世而亡!唯晋国霸业,晋文始创,终春秋之世,长主诸侯盟会;南方楚国,自楚庄王以来,一直有问鼎中原的野心。直至公元前546年,诸侯弭兵盟会,确立了晋楚共霸的地位!然而,楚灵王弑郏敖之后,楚国数世不宁,至楚昭王之时几于灭国!假如,郏敖不死,那么楚国的霸业又将是怎样一幅图景?
热门推荐
  • 救世之神在异界

    救世之神在异界

    来自地球的男孩在一次意外中踏上了修真之路,离开了地球。经过亿万年的苦修他终于成为一位实力强大而且善恶分明的神明,但却在异界的一场势均力敌的大战中,被毁掉了肉身,灵魂也受到重创,只得重新做人。更为不幸的是,这一世他竟然成为了一位玩世不恭的贵族子弟。他能否恢复记忆吗,又能否重新回归正途之中,一切的一切……
  •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一本书读懂大秦史

    本书介绍了秦代的兴衰、历史人物、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内容。
  •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

    向魏书生学什么向扛起民主教育的大旗,教书必须育人,培养学生做心灵的、王人,促进学生自育自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管理班集体,探索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改变自我,超越自我。他先后在全国各地作了1100多场报告,讲了900多节公开课。马来西亚文报纸称他为:穿西装孔子,他就是魏书生。为师当学魏书生,从教当学魏书生;这是对当代名师魏书生一生忠于教育事业的赞美。
  • 武神霸主

    武神霸主

    冰魄与烈焰圣珠,造就冰火双瞳,从此楚枫废物变天才,一遇风云便化龙!打恶少,虐天才,灭宗门……当然,顺便收服各种倾国倾城的绝色美女!且看热血少年脚踏强者,缔造武神巅峰,成就武神霸主!
  • 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

    世界经典神话(大全集)

    本书收集了世界十大经典神话故事,集中展现神话故事的趣味性、文学性和教育性,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是一个理想的读本。同时,配上一些精美的插图,生动形象,与文字相辅相成,符合广大少年儿童的阅读习惯,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领会经典神话的内涵,值得阅读和珍藏。
  • 文青之谍中谍

    文青之谍中谍

    查拉图斯特拉认为鹰象征高傲,蛇象征智慧,文青深以为然,因为若缺少了他的鹰和他的蛇,这地球将暗淡无光。他有时是诗人(所有的诗人都是骗子),有时他又是行走在血腥路上的侠客(如果他生活在旧时代的话)。永恒的是他自鸣得意的样子。他扑蝴蝶扑累了,正打算找个鸟语花香的地儿砍柴煮饭,却遇上了一群危险的鬣狗。
  • 天穹大陆

    天穹大陆

    啸谢天,原名丁天涯。一生所求仅是那点自在、无拘,但命不允凡,机缘巧合之下穿越至一处平行世界,名曰:天穹大陆。天穹大陆内藏秘密种种,啸谢天等人经历无数困阻终于探得其中奥秘。本命魔战之神:蚩尤?帝兽:九尾妖狐?神之子:梅塔特隆?还有……诸神后裔,六都之争,世界之战。凡人自嘲叹天昏,偶遇玄机练自心,改命成就新霸天,我欲成王谁人争。
  • 女配横行:女主靠边站

    女配横行:女主靠边站

    文案:林凡作为一个三好读者,每次看完小说都会在评论上留言。浏览网站的时侯突然弹出一个窗口:你想要当万众瞩目的主角吗?你想要见到小说里描写的各种帅气的美男吗?你想要美男们当你后宫吗?只要你使用了本产品,一切皆有可能。yesorno真是无聊,林凡突然手一抖,从此跟着系统君在坑爹之路上,一去不复返。
  • 热血高校创世录

    热血高校创世录

    他叫仆平太一,由于某种原因转学至铃兰高校,仇恨、友谊他将如何抉择?他的出现,打破了常规,以一敌百!登上巅峰。
  • 变不出魔法的下午

    变不出魔法的下午

    本书精心编选了近20年来在全国大型报刊、杂志发表的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童话,分别从不同视角为孩子们缔造了色彩斑斓、瑰丽奇幻的童话王国。书中的人物活灵活现,生动而富有文学意味的描写将使读者如临其镜,淋漓尽致地去体味的童话乐趣,每一篇都赏心悦目,百读不厌。珍藏一卷,快乐一生。呈现了宽容、梦想、爱与勇气等最初的珍贵的品质,这样的故事,这样的文字,能让人在纷繁复杂的世间重饮一露甘泉,纯净小孩甚至大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