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85000000011

第11章 工人政治理论(3)

马克思早就论述过资本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双重影响:一方面资本主义将工人置于相同的社会结构位置上,在客观上使工人成为阶级;同时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也在分化工人阶级,使他们相互竞争乃至为敌(《资本论》第1卷)。如何消除工人阶级内部的分裂从而使之团结起来向资产阶级的统治发起挑战呢?对于这个问题最基本的回答就是使工人阶级从客观上的自在自发的阶级转变成为主观上的自觉自为的阶级。于是问题便转化为怎样才能使得工人阶级从自在自发状态变成自觉自为状态?至今,尚无人能够比列宁为这个问题给出更佳的答案。列宁认为高度契合的组织与意识形态是工人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武器(《列宁选集》第1卷)。

为什么组织和意识形态被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呢?工人阶级生存在十分复杂的政治生态环境之中,就工人阶级而言其自身往往耽于具体的物质利益,最多只能形成工联主义而不能产生社会主义,而且资产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也在不断向工人阶级灌输服务于资本的意识形态,这就意味着要想使工人阶级认识到根本利益和主要敌人,除了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思想之外别无他法。如果对工人阶级进行的意识形态灌输是成功的,那么工人阶级就会形成集体认同感或曰阶级意识,然而这里又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从事意识形态灌输的主体是谁?二是有了集体认同感并不等于有了阶级行动,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尚需组织者和领导者,那么这个从事组织和领导的主体又是谁?对工人阶级进行意识形态灌输不能是少数知识分子的工作,因为意识形态灌输的目的是与强大的统治阶级争夺工人阶级的精神世界,此项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灌输社会主义思想的主体必须是一个强大的组织实体,而且这个组织实体也就是动员、组织、领导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组织实体。这个组织实体本身就是由信仰社会主义、从事社会主义革命的职业革命家组成的,它以高度集中、纪律严格的组织来巩固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这样的组织实体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就是无产阶级政党。

列宁的理论带有很强的实践特性,他能够有效地解决工人阶级从事革命斗争的组织动员问题,在解释革命年代中的大规模的工人阶级革命方面其意义是明显的。但是随着新时代的来临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种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之内的力量存在的时候,列宁的理论在解释制度化了的、常规性的工人抗争时就表现出了局限性。尽管如此,列宁所强调的集体认同感和组织因素依然是理解工人抗争的重要变量,也对后来的研究者产生了持续重要的影响。

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对自身的政治统治结构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调整,国家寻求与工人阶级妥协、合作。首先普选权得以确立、工人阶级获得了进入国家机器的权利;其次福利主义政策得以推广,工人阶级的基本生存权利获得了保障;再次劳工结社、集体谈判等政治权利得到了认可,工会作为工人阶级最基本的组织力量开始活跃在公共政治领域和生产领域。一般来说,工会组织越是发达,就越是容易动员工人进行抗争,但是工会在工人抗争中的作用往往很复杂,因为西方国家的工会并不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组织体系,一个国家之中往往存在着很多各不相属的工会组织,这就意味着工会在把工人组织起来的同时也在将工人有组织地分裂了,所以即使发生工人抗争也多是局限于地区性或者行业性的小规模的行动,很少出现跨越地区和行业的大规模的集体抗争。耐人寻味的是,在工人抗争中工会与工人的集体认同感也会发生冲突,工会并不是意识形态化的组织,这就是说工会并不承担塑造工人集体团结的任务,如果工会在领导工人抗争的过程中其行动策略和目标不能与工人自身所具备的认同感相契合,那么这种组织与认同感之间的冲突就成为工人抗争的一大障碍(Dixon, Roscigno& Hodson,2004)。

工人的认同感有着广泛的来源,正如同工人有着复杂多样的身份一样,共同的地域、种族、宗教信仰、学习背景、工作性质都能够塑造工人的认同感,阶级意识和组织意识只是工人认同世界中的两个亚种,在一定的工人群体中阶级、组织甚至不是重要的认同对象。究竟何种认同占据了重要的位置,这取决于工人自身的生活实践,在生活实践中工人能够区分同伴、朋友、敌人。如果工人的认同感与一定的工人组织是契合的,那么工人的认同感就以组织化的形态存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政党就是如此;但是更多的时候工人的认同感是以非组织化的、私人性质的人际关系网络形态存在的,其基本类型包括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地域(老乡)关系、同学关系、血缘关系。这些不同类型的人际关系网络如果能够叠加在一起,那么其力量将是十分可观的,而且如果工人的组织能够有效地利用这些人际关系网络,那么工人的抗争也将更有力量,例如巴黎公社革命就与巴黎工人的邻里关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赵鼎新,2006)。

在工人的抗争动员中,空间环境与组织、人际关系网络一样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人的分布和居住形式以及他们对某一空间赋予的意义将会对人们的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赵鼎新,2006:248)。空间在工人抗争中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首先,空间是社会行动者聚集的场所,代表着一定的地点、时间、距离,并且被社会行动者赋予一定意义,因此特定的空间往往成为抗争发生的场所,而且一旦在这个特定的场所发生了抗争就具有重大的意义。其次,空间是培养和发育组织、人际关系网络的重要场所,工人社区、职工集体宿舍都是复杂的社会网络的温床。最后,空间是信息传播、确认的重要场所,社会行动者通过特定的地点来获取信息,并且借助于空间中的社会网络来确认和强化信息。空间对于工人抗争的影响在威权国家中比较显着,因为威权国家缺少比较发达的社会中层组织,社会网络多以人际关系网络的形式存在于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特定空间之中,因此空间就成为工人抗争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如果空间是工人抗争的重要资源,那么工人抗争的组织化程度将会很低,在形式上工人抗争多表现为骚乱,这样的抗争很难与政府之间形成有效的谈判从而争取到积极的成果,因为组织化程度的不足意味着工人抗争缺乏有效的领导,难以对抗争的行动策略和目标进行确定和调整,以适应形势的需要。

虽然组织、人际关系网络、空间环境等多重因素在动员工人进行抗争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是说只有当上述几种要素齐备的条件下工人抗争才是可能的,事实上工人抗争的动员机制是多样化的。根据动员要素的不同搭配可以区分工人抗争有三种动员类型:第一种是社会组织和网络充当动员机制,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发达民主国家;第二种是空间网络机制,这是指一定的网络本身就孕育和存在于特定的空间环境之中,空间环境与社会网络交融在一起,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威权国家;第三种是组织与空间结合的动员机制,这是指从事动员的组织不是内生于特定空间的,而是外来的介入性力量,这种组织通过自己的工作从而在一定空间之中发展自己的积极分子和利用这个空间中的社会网络,使之为这个组织的目标服务,这种情况一般就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活动。

当然,此处的讨论并没有穷尽工人抗争的动员因素,所以此处所列举的动员机制也只是对工人抗争实践的简单归纳。

其实,即使工人抗争的动员因素或者说主要的动员因素是组织、人际关系网络、空间环境,实践中的抗争动员机制可能不会局限于三种,这是因为组织、人际关系网络、空间环境本身就存在性质和数量上的差异,所以实践中的动员机制类型要远远比理论概括所描述的状况复杂。

同类推荐
  •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

    中国道路的奠基与开创

    本书从1956年至1982年就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奠基与开创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对中国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和关键事件作了再现和分析,理清了道路发展的历史逻辑,廓清了思想上的迷雾。
  • 中国梦

    中国梦

    《中国梦》系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与中国道路、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实现中国梦与创业就业、税收、土地制度、环境等问题以及创新、城市化道路、财政、国企监管、收入分配等体制改革的内在联系,科学总结出在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政策选择和努力方向。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对广大领导干部在改革攻坚期进一步深化重要领域改革、促进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2007年是杨尚昆同志百年诞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为此几次来向我了解杨尚昆的一些情况。之后,应中央党史研究室资料征集办公室之邀,陆续将杨尚昆同志在撰写回忆录期间有关回忆录第二册的谈话内容整理成文,在《百年潮》和《中共党史资料》杂志上陆续发表,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2008年秋,在杨尚昆同志逝世十周年之际,又以一篇拙文《怀念杨尚昆》回顾了他光辉的一生,缅怀伟人,激励自己。现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将这些文稿汇编成《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出版。为了保持内容的完整性,根据出版社的要求,特将经杨尚昆生前审定、以杨尚昆名义公开发表的《高饶事件》一并放入《杨尚昆谈新中国若干历史问题》。
  •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责任政府:从权力本位到责任本位

    本书对责任政府的学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型政府。其本质含义在于政府组织建设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转变。作者系统阐述了责任政府责任本位的意义,提出责任政府作为一种理想的政府形态,其根本特征是政府遵循责任本位的逻辑厘清权力与责任的关系,从而彻底颠覆了传统政府组织以权力为本位的政治逻辑;提出责任政府的组织建设从责任开始,根据政府履责的需要决定政府权力的配置,以责任勘定政府权力的约束边界。按照履责的需要建构组织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因此,责任政府的建立实现了政府与公民关系向民主政治的根本回归。
  •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走向绿色的欧洲:欧盟环境保护制度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是根据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成立的,1993年正式运作,其前身为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为避免混淆,本书中出现“欧共体”之处特指1993年欧盟成立之前,出现“欧盟”之处则表示1993年欧盟成立以后的名称。
热门推荐
  • 金玉良缘之玉貔貅

    金玉良缘之玉貔貅

    为了姐姐的幸福,为了晓萱的幸福,就算是死,她也心甘情愿,却被柳大管家看上了。
  • 凰起

    凰起

    唐子柔有很多外号:唐大小姐。唐青天。唐仙子。唐娘皮。唐登徒子。唐名伶。唐大家...唐子柔还有很多事迹:设连环计剿匪、为吃饭去当捕快不料赶鸭子上架去破特大凶杀案、通晓三国语言但如今‘大字不识一个’,却口出成章遇到不懂诗词就笑而不语,装作莫测高深之感...唐子柔做非常人行非常事:自称‘伦家’,见人要么拱手要么作揖,反正就是不做福,抡起袖子吃饭不掩口、饭来手抢、汤来碗倒,说话不伦不类,文不文,古不古还总是夹带现代段子...唐子柔还一把把传国玉玺扔了过去,砸的作者脑袋头破血流:任性的作者你够了,别老拿伦家说事,还不赶紧码字去?本书关键字:爽文书。古代异世。卫道士。礼义廉耻。尔虞我诈。运筹帷幄。排兵布阵。热血沸腾。宫斗。狗斗。江湖斗...啥都有,但绝对没有腐文化,啊?你说什么?变身不就是腐文化吗?呵呵...读者《凰》群:50039035
  • 掌教行

    掌教行

    在其位,谋其政,诸位长老不思开疆扩土,不思壮大宗门,朕要你们有何用。
  • 我与天同寿

    我与天同寿

    这是一个修法的世界,各种天地元素成为人们交戈的利器……
  • 谈笑有旭夕

    谈笑有旭夕

    她叫沐夕,她有可以依靠的明旭。她叫洛忆冰,她有宠她的项末莫。她叫白染,她有虽不爱她的倾言。她叫……这就是他们的青春!
  • 农家少夫人

    农家少夫人

    因为贪吃一口酱肘子被噎死穿越到了明朝,掉到鸟不拉屎的小山村,免费赠送给她极品的婆家,顺便又送了奇葩的娘家,这家斗罢那家登场,闹腾的不亦乐乎。程夏使出自己的十八般武艺,一面打怪升级将极品家人制的服服帖帖,一面发家致富赚的盆满钵盈,当她能安然的离开小山村走向北京城时,怎么自己这个病娇腹黑的夫君突然抗拒起来,难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商传奇

    黑商传奇

    什么?炒股失败欠债累累却被逼去当娱乐公司的老总,那妩媚诱惑的大嫂竟然是曾经的师妹,这诱惑随时随刻,陷阱无处不在的商界,黑色交易下的尔虞我诈,大起大落下的踌躇满志,见证了一代黑商的传奇人生。
  •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共和国将军:黄克诚

    本书为《共和国将军》丛书之一种,丛书依托中国军事科学研究院,以大量第一手的文献并采访当事人以及知情人,以中央的文件精神,作出科学与正确的舆论导向。本书以黄克诚关键经历、典型战役为叙述重点,考虑黄克诚性格与魅力,在严格遵循历史史实的情况下,采用大量的历史图片与文献图片,体现黄克诚光辉又平凡的一生。
  • 首尔的烟火

    首尔的烟火

    走过红尘岁月,不过是淡然最美看尽人世繁华,不过是平凡最真没有金手指,没有后宫狗血,只是一个人在首尔的生活,仅此而已。当然会遇到的,终会遇到,该发生的也会发生。只是,这过程,才是我想看到的风景。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 夜阑珊:血色宠妃

    夜阑珊:血色宠妃

    她,是21世纪最狠最毒的女特工,却阴差阳错地穿越到欧阳世家废物小姐身上,他,是21世纪最精通毒的解毒师,她在婚礼前一天意外穿越,她悲伤过度,谁知穿越到宇文家公子身上,就这样,现代的姻缘到古代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