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53200000042

第42章 廓庵禅师《十牛图颂》

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的过程和在各个阶段的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的心路历程,这就是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从诗学渊源上看,寒山禅诗、汾阳颂古是其滥觞。《十牛图颂》用十幅图画描绘牧牛的过程,有图、颂(诗)、文(著语),表示了从寻牛觅心到归家稳坐的过程,以阐示修行的方法与顺序。《十牛图颂》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尤大。《十牛图颂》用牧人和牛的形象,象征修行者驯服心牛,以重现本来面目。《寻牛》其一:

茫茫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长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觅处,但闻枫树晚蝉吟。

“寻牛”,喻迷失自性。著语:“从来不失,何用追寻?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家山渐远,歧路俄差。得失炽然,是非蜂起。”本心人人具足,由于相对观念的生起,逐物迷己,人们贪逐外尘,悖离本觉,心牛遂迷乱失落,离精神家园越来越远。拨草寻牛,就是要寻回失落的清明本心。心牛迷失既远,寻觅起来也很艰难,以致力尽神疲,也莫睹其踪。然而于山穷水尽处,蓦现柳暗花明。在枫叶流丹晚蝉长吟中,隐隐有牛的踪迹。《见迹》其二:

水边林下见遍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见迹”,喻渐见心牛之迹。著语:“依经解义,阅教知踪。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正邪不辨,真伪奚分?未入斯门,权为见迹。”修行者依据经典、禅书,探求修行意义,聆听师家提撕,明天地同根,万物一体,甄别正邪真伪,领悟到禅的要义和方法,寻到了牛的足迹。深山更深处也掩藏不住鼻孔朝天的牛,无明荒草再深也遮蔽不了清明本心。但见迹还没有见牛,还没有进入禅门。《见牛》其三:

黄莺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柳岸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见牛”,喻发现本具之心牛。著语:“从声入得,见处逢源。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水中盐味,色里胶青。眨上眉毛,非是他物。”黄莺清啼,日暖风和,柳枝摇绿,赏心悦目。“本来面目”通过声色等呈显出来,处处都有它的作用,但它又是如此的妙用无痕,如水中盐味,色里胶青,必须具备慧耳慧目,才能使它无处回避。它头角森森,却又离形绝相,绝非丹青所能描画。见牛较之见迹是一大进步,但见牛并非得牛,见道尚非得道,它只是初步开悟。《得牛》其四: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霞深处居。

“得牛”,喻已证悟自性。著语:“久埋郊外,今日逢渠。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顽心尚勇,野性犹存。欲得纯和,必加鞭挞。”虽然得到了牛,但这是一只长期奔驰在妄想原野的心牛,野性犹顽,恶习难以顿除。它时而奔突在高山旷野,时而贪恋于芳草园林,因此仍需紧把鼻绳,用严厉的手段,来驯化它的习性。修道者虽然见道,但无始以来的习性犹深,受到外界影响时,极易退堕到未开悟以前的情境,必须严苛自律,羁锁住惯于分别、取舍的意识。对此,禅宗谓之“见惑(理知的惑)可顿断如破石,思惑(情意的惑)需渐断如藕丝”。见性(悟)固然不易,悟后的修行更重要。因此得牛之后,还须继续牧牛。《牧牛》其五: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牧牛”,喻悟后调心。著语:“前思才起,后念相随。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不由境有,唯有心生。鼻索牢牵,不容拟议。”人的思想之流如长江大河,念念不停流。虽然见牛,并不意味着一了百了,随时都有无明发生,“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因此开悟之后要继续保任,要不断地断除烦恼,摄伏妄念。前一阶段是夺人,这一阶段是夺境。人们在日常的差别境中,一念刚起,二念随生。迷惑的起因在于二念,若在一念兴起时,能如红炉点雪,顿作消融,就不会生起迷执。对此禅宗称之为“后念不生,前念自灭”。时时用菩提正见观照,直臻于纯和之境,才是觉悟证真,不为境迁。此时种种调伏手段即可弃而不用,人牛相得。《骑牛归家》其六: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骑牛归家”,喻骑乘驯服的心牛归于精神的故里。著语:“干戈已罢,得失还无。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横身牛上,目视云霄。呼唤不回,牢笼不住。”学禅者经过了发心(寻牛)、学习佛禅义理(见迹)、修行而初步见性(见牛)、见性悟道(得牛)、在正念相续中精益求精(牧牛),可谓艰难曲折备历辛苦。驯牛之时,尚需要不断地鞭挞。修行者进行艰苦地砥砺,终于使心灵脱离情识妄想的羁绊。心牛驯服,人牛合一,已臻一体之境。此时,妄想已被调伏,本心无染,清明澄澈,充满喜悦。一如天真烂漫的牧童,笛横牛背,沐浴晚霞,骑牛归家。一拍一歌,于不经意间,都有无限天真妙趣,知音者自当会心一笑。《忘牛存人》其七: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忘牛存人”,喻既已回到本觉无为的精神故乡,不需再修,无事安闲。著语:“法无二法,牛且为宗。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如金出矿,似月离云。一道寒光,威音劫外。”骑牛回家,牛已回到本处。牧童既已得牛,寻牛之心已忘,便可高枕而卧。此时无烦恼可断,无妄心可调,“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没有内境外境的分别,也没有烦恼和菩提的执着。但牛虽忘,人犹存,“我”还没有空掉。《人牛俱忘》其八: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人牛俱忘”,喻凡情脱落而全界无物,凡圣共泯,生佛俱空。不仅迷惑的心脱落了,甚至连觉悟的心也没有了。著语:“凡情脱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佛眼难窥。百鸟衔花,一场。”凡情脱落,是修道初阶;圣意皆空,是了悟而没有了悟之心的无所得智。有佛处不遨游,不住悟境;无佛处急走过,不落见取。超越凡圣,截断两头,远远胜过牛头耽溺圣境而导致的百鸟衔花。牛头由于四祖的教化而使佛见、法见悉皆消泯,百鸟遂无从窥其境界。此时内无我,外无法,能所俱泯,主客皆空。自性之光,犹如红炉烈焰,举凡善恶、美丑、是非、生死、得失等相对观念,一一如同片雪投炉,消融于绝对,此时才是祖师禅的境界。《返本还源》其九: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返本还源”,喻本心清净,无烦恼妄念,当体即诸法实相。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冶?水绿山青,坐观成败。”本心清净澄明,犹如山青水绿。此时我非我,见非见,山只是山,水只是水。寻牛、见迹、见牛、得牛、牧牛、骑牛归家,直至忘牛存人、人牛俱忘,都是返本还源的过程,这个过程“费功”尤多。但既已返本还源,渡河需忘筏,到岸不需船,对所费的一切功夫,就应当放下,不可再黏着。要直截根源,关闭眼耳等感官之门,因为“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此时回光返照,如聋似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主体置身万象之中,而又超然物外,水月相忘,孤明历历。在本来清净的真如实相中,静观万物的荣枯流转,而不为外境所动,不随波逐流。《入廛垂手》其十: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入廛垂手”,喻不居正位,入利他之境。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埋自己之风光,负前圣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开悟之后,不可高居圣境,只满足于个人成佛,而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正位转身而出,回到现实社会中来。“露足跣胸”,象征佛性禅心,一尘不染,净裸裸,赤洒洒。禅者灰头土面地化导众生,将自己所证悟的真理与众人分享,喜悦祥和,毫不倦怠。这就是大乘菩萨的下座行,是灰头土面的利他行。

《十牛图颂》不仅流行于中国,引起了无数后世禅人的吟和,而且远播韩国、日本,产生了非常广泛的影响。日本的一山国师著有《十牛图颂》,即是依廓庵《十牛图颂》的框架创作而成。一山在序中说:“十牛图,古宿无途辙中途辙也。若论此事,眨上眉毛,早已蹉过,况有浅深次第之异乎?然去圣愈远,法当危末,根性多优劣,机用有迟速,又不可一概定之,故未免曲设多方,以诱掖之,此图之作是耶!”由此可见,《十牛图颂》把修心过程分成十个阶段的做法,只是为了接引初机者所设立的方便而已。从顿悟的立场上看,牧牛的十个阶段可以浓缩在刹那完成,毫无朕迹可寻。从方便门看,《十牛图颂》将神秘的禅悟直觉体验,分解为逐渐演化的阶次,为初学者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用功方向。

《十牛图颂》用象征的手法写调心开悟,没有抽象的理论,纯是一幅幅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通过意象的组合、变换,将调心、开悟的过程写得生动凝练,寓意奇深。在禅宗史上,形成了牧牛文学,为禅宗哲学,增添了瑰美的景观。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故事经典(一)

    佛教自传入中国以来,即与中土传统文化相结合,并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中国佛教。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不同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影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了三大系,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汉传佛教的思想博大精深,我们只择取其中对我们有指导和教益的部分加以学习和借鉴,这也正是本书搜集汇编汉传佛教故事成书的一大原因。本书中的100个故事,取材于佛家的经典典籍,或佛学文学,或关于佛教的民间传说,较为全面地反应了如慈悲、行善、放下、随缘、度己度人等佛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感悟。
  •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

    《体悟心经深意》是台湾学者郭永进先生经过真修实证以后的解经之作,通过很多幻灯片的生动演示,图文并茂地来诠释《心经》这部深奥经典的真正内涵。让很多人都能轻松读懂这部“无字天书”, 透过这些超越经典、超越文字的“心路”,直接指引大家去看到那活生生的生活,进而通过实证而渐入心灵自由的解脱之境。
  • 佛家人生智慧

    佛家人生智慧

    本书不仅介绍了佛教的源起与发展,揭示正信的佛教与迷信之间的本质不同,更重点运用佛教经典中的教诲,结合图解的形式,对佛法进行生活化解读,剖析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生与死、苦与乐、智与愚、有与无、祸与福,告诉我们离苦得乐,获得自在、安详与成功的生活智慧。
  •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西北宗教论丛(第2辑)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北地区是多种宗教的传播区域,祆教、佛教、摩尼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世界性的宗教在这里竞相呈现,成为人类宗教文化的大展台。这些世界性的宗教也是最先在这里发生碰撞、交流与汇合,并互相影响,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宗教文化景观。长安以西的丝绸古道上,遍布着佛教的石窟和造像,诉说着佛教从印度一路走来的历史:祆教、摩尼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亦无不取道于丝绸古道,进入中国内地: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亦由此传入西域、印度,丝绸古道堪称为宗教文化之路。
  • 细说中国佛教

    细说中国佛教

    佛教初传入中国内地的确切时间,历史上很难考证,一般认为在西汉哀帝时。西汉末年,西域与我国内地有所往来,西域派来的外交使节和商人中,有一些是佛教信徒。
热门推荐
  • 重生之交易空间

    重生之交易空间

    陆蔓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居然有一天会遇见重生,但偏偏还真就遇上了,你说这叫什么事呢。虽然能够年轻十几岁是一件挺开心的事情,但重新陷入考试的漩涡,就不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了。不过重生遇见系统,会让一个平凡的女人变成什么样呢?
  •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决定性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转折点。苏德战场上规模空前的决定性会战。苏德战场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 替嫁痴妾之神医倾华

    替嫁痴妾之神医倾华

    简介:子车烨是宇皇王朝的三皇子,年方十七,虽年纪尚轻,但是却是个享誉皇都,甚至其他王国的人物。只是传说这位皇子在最后一战受了重伤,不仅容颜尽毁,而且玄力全失。一下子让那些想拼命挤进成王府(子车烨的王爷府)的大家闺秀望而却步……场景一:成王子车烨成亲当晚,子车烨的房内吵闹了一晚上。第二天王妃左丘明月被贬为侍妾,听说是辱骂王爷所致,只是具体是怎么样的只有当事人知道。场景二:悬崖边……左丘明月:你选我还是她?子车烨:……我选她,你明明知道……左丘明月:你会后悔的,子车烨,你一定会后悔的。浮华若梦,转瞬成空,左丘明月与子车烨的命运该如何发展?
  • 巫道传承

    巫道传承

    异界巫道传人王岳阳的奋斗,苦苦追寻那上古之路,一路横行霸道!
  • 懵懂公主穿越现代,夫君别想逃

    懵懂公主穿越现代,夫君别想逃

    她是金凤国尊贵的九公主凤若璃,貌美无双;他是金凤国的守护战神裴以枫,俊美非凡,英勇过人,为了寻他,她穿越到陌生的现代,在孤儿院生活了四年,只为寻找到他,当她在机场意外的撞到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李承皓时,情不自禁将他当成了裴以枫,激动地上前一把抱住他,而此时身为A&K总裁,欧洲最大的地下组织王国"夜"的幕后老大,16岁凭着过人的头脑登上福布斯第一位之后,一直是商界的传奇人物的他,看到满脸泪珠的她,却推开她淡淡地说道“小姐,你认错人了”,她不可置信地看着他,怎么可能………………
  • 幻形

    幻形

    世间每个人都由动物幻化而成,前世物种的禀性演绎出今生精彩的纷呈。我们身边总能莫名地飘落出一些奇异神童,思齐就是其中一粟。他的睿智,坚忍,出众,自利……一切源于他不凡的前世。或许过人的禀赋注定要承受更多的灾苦,年轻的他该如何面对双亲的深仇,又该如何面对本来可以一直幸福下去的生活。
  • 邓宝珊传

    邓宝珊传

    本书对爱国民主人士邓宝珊一生的政治、军事活动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讲述了他所参与的一些地区性的历史事件,如新疆伊犁起义、陕西护法运动等。
  • 食人女王

    食人女王

    千年之前,女王如同天降,带领萨克马托人推翻神圣渥金帝国,在渥金帝国最后一座城池陷落之后,天下大乱,开始了长达四百年的乱世,被后世称作战国时代。如今经过数百年的兼并攻伐,已经形成以由几个大国和联盟基本和平共处的状态。千年之后,神秘女王意外复活,带着无穷的力量,大陆会被统一吗?见证女王复活的关键人物,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在他身边总是有人意外横死呢?
  • 穿越女尊王朝我的夫君and们

    穿越女尊王朝我的夫君and们

    一群历史系的大三同学在一次前往成都考察的科研活动突遇地震,其中3男1女共同掉进了一个异度空间,一个架空的女尊王朝,展开了一段匪夷所思的异时空之旅,一个架空的王朝-----白翎王朝。。。
  • 落第骑士之斩鬼

    落第骑士之斩鬼

    樱井黑木获得“鬼”的力量,以血之力清洗罪,超越历代鬼的力量,继承鬼武王化为斩鬼,斩灭一切不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