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066400000020

第20章 后生霑被定谁贤——论陈寅恪对严复的继承与超越(一)(2)

严复重视教育,尤其是女子教育。他认为,勇于担当而见识和胆略皆超凡脱俗的女子可以激励中国男子振作奋发。他对“高雅率真”、见解非凡的吕碧城的赞赏;对“爱人不恤己私”、“慈善爱国”、敢作敢为的吴芝瑛的敬重;甚至对秋瑾的同情,这些都深刻影响了陈寅恪。一生以教育和研究为职守。他对教育和女学的重视,尤其见于他晚年对思想自由活泼、文采胆识非凡的陈端生、柳如是等的研究。他说,在陈端生的年代,中国的知识界女性,可分为3类:“第一类为专议中馈酒食之家主婆。第二类为忙于往来酬酢之交际花。至于第三类,则为端生心中之孟丽君,即其本身之写照,亦即杜少陵所谓‘世人皆欲杀’者。前此二类滔滔皆是,而第三类恐止端生一人或极少数人而已。抱如是之理想,生若彼之时代,其遭逢困阨,声名湮没,又何足异哉!又何足异哉!”他特别表彰陈端生“天才卓越……在吾国文学史中,亦不多见”,指出“女之不劣于男,情事昭然”。他认为陈端生的非凡才识是源于她拥有自由活泼的思想,“故无自由之思想,则无优美之文学,举此一例,可概其余。此易见之真理,世人竟不知之,可谓愚不可及矣”。陈寅恪晚年不惜以汪洋恣肆的笔墨为江南名妓柳如是作传,高调赞美这一文采风流的“不世出之奇女子”,也是为了表彰柳如是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在《柳如是别传》第一章《缘起》中写道:“披寻钱柳之篇什于残缺毁禁之余,往往窥见其孤怀遗恨,有可以令人感泣不能自已者焉。夫三户亡秦之志,九章哀郢之辞,即发自当日之士大夫,犹应珍惜引申,以表彰我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何况出于婉娈倚门之少女,绸缪鼓瑟之小妇,而又为当时迂腐者所深诋,后世轻薄者所厚诬之人哉!”严复赞赏推崇吕碧城、吴芝瑛,陈寅恪看重并研究陈端生、柳如是,他们对这些被传统或世俗的文化观视为“非圣”或者“下流”(起码“并非上流”)的普通女子的肯定,其实质是挑战文化大一统、思想不自由的中国传统社会秩序,是实践其所认定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现代文明理念。无论严复还是,他们对教育、对女学的重视,目的都在于培育、弘扬国人独立、自由、平等的现代文明理念。

(二)对国史、尤其是对宋史的高度重视

严复对国史、尤其对宋史的高度重视,对陈寅恪的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1909年2月25日,严复为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英国所编《万国通史》撰序。序文云:“文明进步,群治日新,必借鉴于古先,乃可求其幸福……其书序者之言曰:‘处今之日,身为国民,人人有不可放弃之天职。求胜厥职,史学必不可无。无史学者,欲攘臂于政治之间而求其无误国者,难已。’”于此,严复强调了历史之于现实政治的重要性。1917年4月,他致信熊纯如,云:“鄙人行年将近古稀,窃尝究观哲理,以为耐久无弊,尚是孔子之书。四子五经,故(固)是最富矿藏,惟须改用新式机器发掘淘炼而已;其次则莫如读史,当留心细察古今社会异同之点。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于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陈寅恪一生的治学重点正在国史研究上。俞大维在《谈陈寅恪先生》中说道:他“研究的重点是历史。目的是在历史中寻求历史的教训。他常说:‘在史中求史识’……‘国史’乃寅恪先生一生治学研究的重心。”和严复一样,陈寅恪对宋史和朱熹都评价极高。他说:“故宋元之学问文艺均大盛,而以朱子集其大成。朱子之在中国,犹西洋中世之托马斯.阿奎那,其功至不可没。而今人以宋、元为衰世,学术文章,卑劣不足道者,则实大误也。”“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两个时代,六朝与宋代,最为辉煌,至今尚不能超越宋代……朱子无忌讳,不似清人,不似明人门户之见,最公正,最深刻。今日中国,旧人有学无术;新人有术无朱子有学有术,宋代高等人物皆能如此。”

严复和陈寅恪之所以高度重视宋史,是因为他们都认识到,宋儒积极主动地吸收“佛教”这一外来文化,给中国固有之儒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即陈寅恪所谓:“宋儒若程若朱,皆深通佛教者,既喜其义理之高明详尽,足以救中国之缺失,而又忧其用夷变夏也。乃求得二两全之法,避其名而居其实,取其珠而还其椟。采佛理之精粹以之注解四书五经,名为阐明古学,实则吸收异教。声言尊孔辟佛,实则佛之义理,已浸渍濡染。与儒教之宗传,合而为一。此先儒爱国济世之苦心,至可尊敬而曲谅之者也。故佛教实有功于中国甚大。”宋儒这种借“佛教之裨助”,使中国学问“增长元气,别开生面”的做法,正是严复、陈寅恪所推崇和坚持的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和立场,即“一方面吸收输入外来之学说,一方面不忘本来民族之地位”。

(三)对时局的关切与独具主见

从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严复一生都关注时局并不时身陷政治旋涡之中。陈三立因和陈宝箴一起受戊戌变法的牵连而被清廷革职,从此远离政治中心,他虽称自己是“神州袖手人”,实际上是“以世外闲人与人家国事”者。陈寅恪一生“从来不谈政治,与政治决无连涉,和任何党派没有关系”,但这不等于他不关注时局。事实上,作为远见卓识的历史学家,他和严复一样,对时局始终关注,并独具主见。具体表现如下:

1911年底严复虚岁60,陈三立有诗《赠严几道六十生日》,云:“夫子实先觉,观海动颜色。雅记张九家,宝书辨百国。道论贯异文,咀华返其质。”同年10月,在瑞士的陈寅恪听说国内武昌起义,“立刻就去图书馆借阅《资本论》。因为要谈革命,最要注意的还是马克思和共产主义,这在欧洲是很明显的”。1912年陈寅恪回国,家居上海。2月,严复应袁世凯之请,接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接管大学堂事务。为了整顿摇摇欲坠的京师大学堂,严复除四处筹款以维持学校不至于关门外,还计划“将大学经、文两科合并为一,以为完全将治旧学之区,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且又悟向所谓合一炉而冶之者,徒虚言耳,为之不已,其终且至于两亡。故今立斯科,窃欲尽从吾旧,而勿杂以新;且必为其真,而勿循其伪,则向之书院国子之陈规,又不可以不变,盖所祈响之难,莫有逾此者……以往持此说告人,其不瞠然于吾言者,独义宁陈伯子,故监督此科者,必得伯子而后胜其职。而为之付者,曰教务提调,复意属之桐城姚叔节。得二公来,吾事庶几济,此真吾国古先圣贤之所有待,而四百兆黄人之所托命也”。然而,陈三立谢绝了严复的邀请。5月,严复致信熊纯如,说:“伯严已坚辞不来,可谓善自为谋矣。”严复钦佩陈三立的道德文章和对时事不可为的洞察。这一年严复的作为及其与陈三立的相知相敬,回国家居的陈寅恪必有所知。1913年春,陈寅恪赴巴黎留学。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陈寅恪于此前后离欧归国。1915春陈寅恪在北京,曾短暂担任蔡锷的秘书数月。这期间他目睹了袁世凯称帝的纷扰世态,对袁称帝之举十分不满。1918年底陈寅恪留学美国,于1919年初入哈佛大学。1921年又从美国再赴德国柏林大学。1925年底陈寅恪从马赛起程回国,1926年初回到国内,应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从1909年毕业于复旦公学后,到1926年,陈寅恪辗转于欧美之间长达十六七年,这期间有三四年短暂逗留国内。十余年间,中国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清廷逊位,国共两党已在中国兴起发展,父执们各奔前程。陈三立从戊戌变法受牵连获罪后,十余年来,虽“百忧千哀在家国”,但对“文武道尽”的时局只能“来做神州袖手人”,自称“已将世变付烟云,空厌人群逐声响”。他对清廷、袁世凯当局或此后的北洋政府、国民政府,都保持着相当的距离,尽管他与入袁世凯当局和北洋谋事的严复、依然尽忠于已逊位的清廷的郑孝胥、陈宝琛等人始终保持着深厚的友谊。这一时期的严复则对时局不时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当时的民国种种“新变”带来的许多社会问题表示严其不满。他并不对袁世凯抱根本的希望,说:“袁世凯赋闲太久,又面对着完全变化着的政治形势,现在不再胜任他的工作了。”但又认为在当时的形势下,只有重兵在握的袁世凯能使中国避免发生大的内乱和分裂,因此又乐得为袁氏所器重。

1916年12月,严复用英文发表《中国古代政治结社小史》,指出:治国之道(“治术”)与道德伦理(“德行”)是不同的两个界域,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大缺陷是将二者混为一谈。他说:“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之一大缺陷在于:从不敢理直气壮直言,为政之道一如治病救人之医术,又如引导海船安全通过风暴之航海术,而与伦理判然有别。国之福祉无疑显系乎民品,吾辈适逢乱时,旧政治秩序正在崩溃,国家与社会之新问题又层现迭出,而吾辈要释既往,测方来,系统地总结其规律,因治术德行杂而不分,实难得出坚确之论。”1917年1月,严复反思梁启超等人的作为,云:“任公自是当世贤者,吾徒惜其以口舌得名,所持言论,往往投鼠不知忌器,使捣乱者得借为资,己又无术能持其后,所为重可叹也……鄙人年将七十,暮年观道,十八九殆与南海相同,以为吾国旧法断断不可厚非……共和国体……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而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大抵历史极重大事,其为此为彼,皆有天意存焉,诚非吾辈所能预论者耳。(即他日中国果存,其所以存,亦恃数千年旧有之教化,决不在今日之新机,此言日后可印证也。)”1917年11月,严复在致熊纯如书中云:“中国目前危难,全由人心之非,而异日一线命根,仍是数千年来先王之泽,足下记吾此言,可待验也。但此时天下汹汹,而一切操持权势者,皆是奴才,所谓地丑德齐,莫能相尚,必求平定,自当先出曹孟德、刘德舆辈,以收廓清摧陷之功,而后乃可徐及法治之事。”

同类推荐
  • 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

    汉族风俗史(第二卷):秦汉·魏晋南北朝汉族风俗

    本书以历史为经,风俗事象为纬,详尽描述了汉民族风格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本卷记述的是秦汉魏晋时代的汉族风俗史,包括汉民族的形成、发展、汉族风俗的形成和发展,秦汉魏晋汉族的生产风俗、生活风俗、礼仪风俗、岁时风俗、信仰风俗、社会风俗等内容。
  •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理想励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山西民间舞蹈

    山西民间舞蹈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读《论语》(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

    小学生为何读经典?小学生怎样读经典?孔子研究院国学课堂精彩呈现!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孔子大学堂主讲李文文执笔,教你通读、系统地读《论语》,读出新意,感悟成长,与经典携手相伴相行。
  •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全本绘图山海经·五藏山经

    《山海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具有百科全书性质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记录中华民族地理大发现的伟大著作,它记述着那个时代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它记述着中华民族文明与文化的生存与发展,以及这种生存与发展所凭依的自然生态环境。
热门推荐
  • 网游之勇者传奇

    网游之勇者传奇

    穿越未来,古老真气,再现神奇。凭着真气,秦天在游戏里风生水起,改变自身。宏大的未来世界,浩瀚的游戏世界,在现实与虚幻的世界里,他将会是怎么样的存在?
  • 有一种境界叫舍得

    有一种境界叫舍得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舍得是一种境界;有把自己放在最低处的勇气;人生在世有舍才有得;舍弃是一种明智的抉择等。
  • 在渊之明涧医馆

    在渊之明涧医馆

    渊是我在小说里面创建的世界,几个主人公只是里面的少数,在我心里他们是鲜活的。
  • 仙劫狂潮

    仙劫狂潮

    落魄少年因机遇巧合踏入仙途,得遇造化哪怕资质平庸也能扶摇于仙道。看懵懂少年如何历尽世间万物,如何面对人生旅程中的层层挫折。道修,佛修,魔修,妖修。。。一切的尽头只为长生,只为看得更远---凡仙入圣!
  • 回忆未央

    回忆未央

    回忆就像一滴坠入悬崖的水,永远无法倒流;回忆就像一滴融入深海的水,任由在其沉沦;回忆就像大千世界里的一个背影,正当我们想要去看清时却在一个擦肩消失在了我们的眼前。回忆是一段存在过却抓不住的时光,回忆被岁月带走,被时间冲淡,却总是在不经意间被命运的安排所唤醒。
  • 雪球专刊第043期:赚钱必须要懂的事儿

    雪球专刊第043期:赚钱必须要懂的事儿

    外科博士郭一刀:拟入市前期金额10w,2年内可增至50w(上述金额可长期不动)。家庭成员工作固定,收入稳中有升,无购房压力,有医疗保障,2年内无大笔支出规划,可应对小规模突发事件(地震塌楼之类的伤不起)。平时不具备盯盘琢磨财报等的时间和精力,心态较平和,对财务不敏感。拟中长线投入,2—3年不操作,5年8年的长期持有(哪怕被套)都可以,既往有过其他领域多次投入需5年以上才能回本回报的投资经历。预期目标:比定存强就行,跑赢余额宝之类的足矣。不求发家致富,但求稳定保值。
  • 雪沫爱恋之轩风之情

    雪沫爱恋之轩风之情

    她是黑帮最高统治者,而他也是黑帮最高统治者,两个人遇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爱恨的纠缠,该让他们何去何从。
  • Beyond

    Beyo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

    破解五小姨死亡之谜

    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五小姨齐祖昆在“文革”期间不明不白的离奇死亡,她的死成为整个家族讳莫如深的禁区。作为70后出生学医的“我”,对五小姨的死充满了疑惑与好奇,在长达多年的走访与调查后,“我”一层层揭开了五小姨死亡的谜团,结果谜底却令家人们难以置信……
  •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世间爱情的修行课

    生活是最好的修行:世间爱情的修行课

    本书是一位执业多年的著名心理咨询师以佛教经典中的精华思想,对世间男女经常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分析解读。书中分享了四大爱情路上必经的过程。爱的路上烦恼多(爱情开始时的烦恼)、相爱容易,相处不容易(确认一起走下去的烦恼)、让家成为幸福天堂(婚姻生活中的琐碎烦恼)、柴米油盐中的爱情交响曲(爱情与现实问题的矛盾烦恼)。用佛家的有益智慧开解爱情中的男女,门不当户不对也能成就好姻缘;拥抱距离美学,理解与你不一样的他;学会经营的婚姻才不是爱情的坟墓;当现实与理想存在落差,也能爱上不完美的他。书中针对的每一个问题,都是男女之间最常遇到的感情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