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人绝不会坐以待毙,反而会利用危机激发潜能,勇敢地挑战自我,以期达到更高的目标。
4.迎接恐惧
北大人秘而不宣的体验是,战胜恐惧后迎来的某种安全感。哪怕克服的是小小的恐惧,也会增强自己的信心。他们相信,如果臣服于恐惧,尽可能避开恐惧,恐惧则会像疯狗一样对你穷追不舍。只有勇敢地迎接挑战,才可能最终战胜恐惧,之后便会迎来全新的人生。
5.敢于犯错
很多人不去尝试,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做好。而北大人在做事之前也没有把握,但他们依然敢于尝试,因为他们不怕犯错,敢于犯错。结果可想而知,北大人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当我们感到自己状态不佳或精力不足时,往往会把必须做的事放在一边,或静等灵感的降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勇于尝试,不要害怕犯错误或失败,否则机会就会这样悄悄溜走。
6.加强排练
人生就像一场彩排,做好充分准备,你的人生就会无比精彩,绝不会出现差错。先“排演”一场比你要面对的局面更复杂的演出,如果手上有棘手的活儿而自己又犹豫不决,不妨挑件更难的事先做。
这就是北大精神,勇于挑战自己。他们之所以比别人更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对自己越苛刻,生活就对你越宽容;对自己越宽容,生活就对你越苛刻。
7.精工细笔
改变自我心像,创造自我,就如绘制一幅巨画,不要怕精工细笔。如果把自己当作一幅正在创作中的杰作,你就会乐于从细微处做改变。一件小事做得与众不同,也会令你兴奋不已。总之,无论你有多么小的变化,于你都很重要。
一次课堂上,北大教授问学生们一个问题:如果你家住在三楼,四楼和二楼的垃圾房分别在你家所在的相同位置,而偏偏三楼的垃圾房却在走廊最右侧的尽头,如果你要扔垃圾,你会选择上下四楼和二楼还是直接走到三楼走廊尽头去倒呢?
学生们有的问教授走廊长度,有的则问楼梯高度,准备计算出上下楼梯和越过走廊,哪一个比较省事点。不过,教授对走廊长度和楼层高低、楼梯数目一概没说。
结果,不出教授所料,有的学生选择直接在三楼走廊倒垃圾,不管走廊多长。有的则认为下楼扔垃圾好,有的觉得上楼扔垃圾好。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
其实,教授所问的,不是距离计算问题,而是一道心理思考题。
选择在三楼走廊扔垃圾的人,对现状满意,喜欢安稳,宁可安稳而不愿生活出现太大的波动,他们觉得生活就是水平推进最佳了。
选择上楼扔垃圾的人,似乎有违常理,可是在进取心上是最强的,他们渴望向上,渴望改变。
选择下楼扔垃圾的人,总是希望省气省力,觉得下楼比上楼舒服多了,可是却不知道,下楼之后终究还是得爬上来,所用的力气是一样的。这样的人总是喜欢安逸,害怕负担和进取,从生活的角度上讲,难免容易贪图逸乐。
会走直线,也会拐弯
有人说,人在前进的路上就是两件事——前进和拐弯。前进需要勇气,拐弯需要智慧。
——北大人箴言
谁都会走直线,因为直观,然而遇到弯路时,有些人就会不知所措,他们不知道拐弯,就那样傻傻地站在原地,被后面的人接二连三地赶超过去。在学习过程中,有些人对某种学习方法驾轻就熟,但一旦这种方法不灵的时候就手足无措,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不知道改变解题方式,如果原先的方法解决不了,他们就会选择放弃。变通能力如此之差的人,又怎么配称北大人?
街上的道路有笔直的,也有弯曲的,我们可以沿着大道一直走下去,当遇到弯路时也要学会拐弯。人生也是如此,学会变通很重要,不然,又如何面对人生中的风风雨雨呢?北大教授季羡林先生在这方面的应对处理,就足以让我们为之称赞。当然,作为北大的一员,季羡林先生身上的精神也是我们要不断学习的。
出生于1911年的季羡林,从小就品学兼优。他精通英、德、法等外语,尤其是在吐火罗文方面,他更是仅有的几位精通此语言的学者之一。工作后,他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聊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担任要职,还曾经担任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可季老的人生也并非一帆风顺,他同样历经风雨。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位北大教授也难逃厄运。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季羡林被指派坚守屋楼,负责接听电话等工作。别说是他这样一位大学者,就算是普通人都很难接受这样的工作,甚至可能会觉得这是对自己的一种侮辱。但是,面对这样的安排,身为北大教授的季老却没有这样想。他认为,大丈夫能屈能伸,既能走直线,也要懂得拐弯。
这份工作一干便是三年,这期间季老并没有任时间荒废,他主动找事情做,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在看大门的这三年里,季老将印度史诗《罗摩衍那》翻译成了中文。要知道,这可是一部有着280万字的鸿篇巨著啊!季羡林先生只用了三年时间,便完成了这一项宏伟的翻译工作,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生有时就像过马路,在路口等待红绿灯时,你是会选择绿灯时继续前行,还是会在红灯时等待抑或拐弯另找他路呢?季羡林先生用他自己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
当我们在事业或生活中遇到“红灯”,不能继续前行的时候,不妨去拐个弯,同样能够达到目的地。灵活一点,也是北大人的聪明之处,我们应该多多学习。
人生可以走直线,用李彦宏的话说就是“在阳光下拥有朴素的成功,让自己变得敢于、乐于、善于为世界创造价值”。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美好的生活还会远吗?
年轻人,别忘了人生还要经过很多岔路口,能走直线,也要学会拐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人生一直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北大成功秘诀——人生要善于变通
能走直线,也要学会拐弯,讲的就是变通能力,先让我们看一个故事:
很多年以前,一位英国考古学家在挖掘特洛伊古城时发现了一面古铜镜。铜镜背后雕刻了一段古怪难懂的铭文。他穷尽毕生精力,请教了不少古希腊文专家,都无法破译其中的奥妙。最终,这位考古学家带着遗憾离世,这面镜子也就静静地躺在了大英博物馆里。
20年后的一天,博物馆里来了一位英俊的年轻人,在博物馆馆长的陪同下,他径直走到古镜前,取出铜镜,放在一块红色天鹅绒上。古镜背后的铭文在红色的背景上反射着冷冷的金色光泽,十分好看。
这时,年轻人拿出一面镜子照着古铜镜上的铭文看了看后,转过头微笑着对博物馆馆长说:“看,这面古镜背后的铭文其实并不难解,它只是将普通的古希腊文按照镜像后的文字图案雕刻上去的。”博物馆馆长也是一位古希腊文专家,他扶着鼻架上的老花镜,将脸凑过去,仔细辨析着镜子反照后的文字,慢慢地读道:“致我最亲爱的人:当所有的人都认为你在向左时,我知道你一直在向右。”
这时年轻人长叹一口气说:“真可惜!我祖父花了毕生的精力,也没能破解文字中的奥妙,却不知道它竟然这么简单!”
年轻人的祖父由于不善变通,没有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没有采用更为灵活的方式,结果造成了一生的遗憾。
可见,善于变通是多么重要。我们都会走直线,但如果想让人生更进一步,就一定要学会拐弯,这也是每一位北大人都懂的道理。下面,让我们看看北大人是如何培养变通能力的:
1.学会变通要懂得审时度势
所谓审时度势,说白了就是见机行事。现实生活中,那些不具备审时度势能力的人,经常会在错误的时间做出错误的选择,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想提高变通能力,就要善于观察,审时度势,一定要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
2.有勇气应对变化
有人曾对数百位百万富翁做过一番调查,结果发现这些百万富翁并非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其中不少人是智力平平者,然而他们创新的勇气却大大超过前者。一个人想学会变通,就要具备非凡的勇气,瞻前顾后之人更习惯接受固有的思维及行事方式,结果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
3.要改变思维定势,敢于打破常规
世界著名科学家贝尔纳说:“构成我们学习的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因为习惯,所以很难改变,这不利于提高变通能力。
爱默生说:“宇宙万物中,没有一样东西像思想那样顽固。”如果想提高变通能力,就要改变固有思想,敢于打破常规。如果你不敢越雷池一步,就永远都走不出雷池。
人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两大定势:一是直线型,不会拐弯抹角,不会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二是复制型思维,常以过去的经验作为参照,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而北大人深知思维定势的可怕之处,所以他们既能走直线,也会拐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一条路走不通时,拐个弯,绕个道,同样可以到达目的地。只要我们善于改变自己的观念,敢于接受变化,就能走出困境,进入新的天地。
面试时,北大教授问了应考生一个问题:“在阅读、旅行、工作、思考和写作这五种方式中,你是通过何种方式来获取人生经验,并从中发现生命的目的的?”如果你是这个应考生,会怎么回答?
其实无论是阅读、旅行、工作、思考还是写作,都能帮助你积累人生经验。阅读可以帮助你拓展视野;旅行能让你体会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工作可以磨砺一个人的性格;写作可以帮助你沉淀思维;思考帮助你总结自身,总结生活。而作为北大应考生,最理想的回答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也就是纸上谈兵和前线实践相结合的回答方式。单纯的阅读或者闭门造车的思考,容易给人一种纸上谈兵、读死书的感觉。而单纯的旅游,实地考察,也难免让人觉得你不善于思考和自我总结。
强者,就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
真正的强者不见得是强势的人,他们往往是懂得如何让自己委曲求全的人,甚至会让人觉得他们温和得有些软弱。所以,所谓成熟,是指拥有完善的个性、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并且不会过度坚硬。因为,任性是事业最大的敌人。
——北大人箴言
最终能够跻身北大殿堂的学生,除了天赋超群之外,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努力拼搏的心。很显然,在学习中,他们是最强者。难不成你以为他们从不会受伤,从不曾遭受挫折?在通往北大的过程中,没有人能够全身而退,面对数以万计的竞争者,不拼个你死我活、遍体鳞伤,又怎么可能冲出重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