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在感情付出,而非利益付出。与人交往,不只局限于个人利益,而应在工作、生活、感情等各方面互相帮助。不要没有利益就不做,有利益就尽力而为,这样很容易给人一种唯利是图的感觉,很难得到真心回报。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付出是一种快乐的行为,即便明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回报,如果你的付出能给你、给别人带来快乐,就是值得欣慰的。
在一次面试中,北大教授问学生:你理想的职业是什么?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梦想,而能实现梦想的职业就是最理想的职业。比如有个学生的梦想是当一名律师,所以他觉得最理想的职业是律师。而喜欢音乐的学生,则会选择当音乐家。
此时,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理想职业。他认为,世界上如果真有天堂,那天堂最好是图书馆的样子,而最理想的职业就是在这座图书天堂中,当一位图书管理员。
学生们听了教授的话都很诧异。确实,和他们的理想职业相比,教授的理想职业很平庸,也不赚钱。可是,教授是想让学生们明白,能够担当一个撒洒阳光、服务别人的人,才是最幸福的。好的职业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改善,能够赚取更大的酬劳,可是,能否在一个岗位上帮助他人,才是一个人最高的追求。
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要明白帮助他人才能照亮自己的道理。
团队的力量是强大的
成功必备:亲和力,亲和即人脉;决断力,果断决策,拒绝犹豫;执行力,执行是决策的接续;创造力,把普通变成不平凡;前瞻力,洞悉先机,引领潮流,领先半步;凝聚力,像磁石般凝聚进取的团队;辐射力,用品位和诚信征服市场和消费者;影响力,超越时间和空间。
——北大人箴言
读书时,你可能还无法完全领会团队的重要性,然而当你进入职场之后,团队的力量就会尽显无疑。可培养团队精神的最佳时期却是学生时期,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阶段。
要知道一个人解题是很无趣的,尤其在遇到疑难问题时,人极有可能会变得心烦意乱,这时,如果你能加入某个团队,和同学们一起寻找解题思路,那难度自然就会降低很多,也不会感到厌烦了。
像其他大学一样,北京大学也有着很多社团组织。比如戏剧社,这里聚集了北京大学喜欢戏剧表演的学生。在这里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个名叫爱心社的组织。
北京大学的爱心社究竟是一个怎样的社团呢?1993年底成立的北京大学爱心社,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规模。爱心社的名誉会长是季羡林先生,这是一位在北大德高望重的老教授,也曾任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则是社团的管理顾问。另外,北大艺术学系的朱青生教授,也在该社团担任名誉顾问之职。
以上提到的是在北大任职的教授专家,他们都在爱心社担任顾问。另外,濮存昕(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鲁健(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刘璇(奥运冠军)和桑兰(全国体操锦标赛冠军)等,也分别在爱心社担任名誉顾问之职。
通过上面这一串顾问名单,我们就可以了解到爱心社的人气有多高。很多学者、专家、明星,包括体育冠军都已加入到了这个团队中。但是,一个团队的力量不能只看这些方面,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它所做的事情,以及通过这些事情所散发出的力量,或者说通过这些事所帮助到的人。
在北大爱心社成立的十多年里,社团大大小小的爱心举措数不胜数。下面就通过几件较为震撼人心的事件,来让大家了解这个团队的力量。
1999年,爱心社协助摄影家王博在校园内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作品展。仅通过这一举措,就帮助当时的很多贫困学生解决了学费问题,在这次活动中受益的失学儿童达到了二百多名。另外,2011年的三月份,爱心社组织了一次收衣服活动,累计收到全校师生捐献的衣物两万余件。同时,爱心社也不忘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老年人以及孩子等弱势人群。社团经常组织爱心社的成员到一些敬老院、孤儿院献爱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社团还会不定时地举办一些义卖活动,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
北大爱心社所做的好人好事远不止这些,而北大爱心社的成员因为毕业等各种各样的原因,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他们的爱心举措却没有停止,也永远不会停止。关爱儿童、关心老人、平等助残、服务校园,是北大爱心社传递出来的力量。他们就是在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通过自己的努力与付出,给那些需要的人以温暖。
从北大爱心社的事例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团队的力量是巨大的。一个人做好事,不如去组织一群人做好事,继而产生更大的传播效应。
团队模式的好处不仅限于它的力量强大。如果我们以一个团队形式工作,那么在处理那些枯燥、苦闷的工作内容时,也就有了可以分享的伙伴,我们也就不再感到孤单,更不会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产生怀疑。因为更多人的付出与合作,让我们的事业变得更有意义。
北大成功秘诀——团队精神很重要
每个人都很清楚团队力量是巨大的,北大人更是如此。也正是因为他们天赋异禀,能力超强,才更懂得利用团队的力量更快地实现目标。但是,并非每个人都具备团队精神,这也是很多团队如同一盘散沙的原因。
一个缺少团队精神的组织,并不能达成1+1>2的结果。法国农业工程师林格曼的拉绳实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林格曼将测试者分成四组,每组人数分别为1人、2人、3人和8人。格尔曼要求各组用尽全力拉绳,同时用灵敏的测力器分别测量拉力。测量的结果有些出乎人们的意料:2人组的拉力只为单独拉绳时2人拉力总和的95%;3人组的拉力只是单独拉绳时3人拉力总和的85%;而8人组的拉力则降到了单独拉绳时8人拉力总和的49%。
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团队精神缺失的结果。当一个人在拔河时,没有任何可以依赖的人,必定竭尽全力。而当人数逐渐增加时,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惰性增强,认为自己偷点懒没关系,因为责任由大家共同分担。
之所以组建团队,将人们组织起来,就是要发挥整体的威力,使团队的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而拉绳实验却告诉我们:有时候1+1<2,即整体小于各部分之和。
团队如一盘散沙是让人头疼的事,那么北大人是如何认识团队问题的呢?看看他们的做法吧:
1.正确认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北大人认识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并将其付诸在行动上,而非只是嘴上说说而已。只有当一个人从心里认同团队精神的价值,才会付诸行动,有所作为。
2.努力提高合作意识
在平时的工作中,有意识地多与他人合作,尽管有些问题我们已经有了想法,或是能够独立完成,但还是可以征询团队的意见,寻求帮助。也许他人的意见或帮助,将会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3.维护团队关系
如果团队成员之间关系失和,那么是不可能有效合作的,效率也必定会降低。所以,作为团队的一员,有责任维护整个团队的和谐,只有每个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大家才能向着同一个目标高效前进。
4.求同存异,为大局着想
如果我们的意见与团队意见发生分歧时,即便自己是对的,可在无法说服大家时,也应该选择与团队站在一边。因为团队行动一旦出现偏差,也会很快得到纠正,重回正轨,但如果各自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那只会降低做事效率。
立为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一辈子没有出过远门。他辛劳耕作了半辈子,攒下了一些钱,终于在五十岁的时候报名参加一个旅游团,出国旅游去了。
当然,对于农民立为而言,国外的一切都很新奇,而且他报的是豪华团,一个人住一个标准间。这让立为很骄傲,觉得很幸福,很与众不同。
一天早上,酒店服务生敲门送早餐来的时候,说了一句:“Goodmorning,sir!”
立为就呆了。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立为没有人可以问,只好自己猜度。因为在中国,一般陌生的人见面都会问:“您贵姓?”所以,立为以为服务生在问自己的姓名,于是大声答道:“我叫立为!”
就这样,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都是这个服务生来敲门,而这个服务生每天都说“Goodmorning,sir”,立为也每天都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可是,立为就不明白了,为什么这个服务生这么笨呢?每天跟他说自己的名字,他都记不住。
后来,终于有一天,立为忍不住,就问自己的导游,服务生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导游跟他说,服务生说的话是“先生早安”的意思。
知道自己搞错了,丢脸丢大了,立为觉得很不好意思。于是下次服务生再来的时候,立为便回答一句“Goodmorning”。
讲完这个故事后,教授问自己的学生: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众说纷纭,但教授却一直摇头。最后他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你都可以独善其身,但是独善其身的同时,你可能要一个人承担很大的风险。因此,人生在世,不要过于特立独行,不要觉得自己一个人什么都能行,要善于借助他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