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6900000009

第9章 舌尖上的陷落

1.地道的烤羊肉串是这样烤出来的。

2.吃抓饭时配一碗酸奶,冷热均匀。

3.南方人说“喝早茶”而不是“吃早茶”。

从超市出来,一排人,端着盒饭,就那么站着吃,用又短又细,握在手中像不存在的方便筷,往嘴里扒。肥肉片缀着一丝瘦,旋风般埋进口腔,青菜叶像残梦,被拢进齿缝。三张简易桌,连着长条凳,撑着太阳伞,坐着黄发工装女、母亲、小孩、中年男子。更多的人,不顾尊严,站在桌旁,就那么吃起来。

当我观察他们的面部时,像受惊般被吓住。每张脸,在某一部分,保持了脸的原貌,但从整体看,像是零时拼凑起来的。他们举起筷子,朝嘴里刨,眼睛像空旷的通道,目光茫然。这种没有仪式感的进食,在我看来,丑陋而野蛮。他们旁边,是粗腰垃圾桶,内里的空饭盒、塑料袋,鼓胀溢出,馊味盘旋,落在每个人的头发上。看上去,那些人在端着盒饭吃饭,但却更像饥饿在上演一幕极端的画面。

抵达岭南后我发现,盒饭对此地来说,如马奶酒对哈萨克族牧民,木纳格(葡萄的一种)对维吾尔族农民那般……家常。

我总能在各个角落,看到白森森、被丢弃、尚残留米粒和菜叶的空饭盒,我总会下意识闭上眼,希望再睁开时,已路过那些残骸。那些白色泡沫饭盒,格式统一,颜色统一,饭菜统一,人们进食的时间统一,丢弃饭盒的速度统一……统一性,通过盒饭,达到极端。盒饭肆虐,全靠“快”:快速制作出大批饭菜,快速吃完,快速返回岗位,继续工作。在南方,一切事物都像被强力挤压,再猛然弹出,携着股猛暴的冲撞劲。站着吃盒饭的人,耳边响着口号:“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周六加班是常事”;“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某种闲适被恐慌替代;这种恐慌,是单个人的单个恐慌的总和。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南缘的城市,和田,正午的大街边,坐着很多老人和妇女,在他们面前,没有摆放任何货物,他们只是坐着,晒太阳,聊天,消磨时光。有位北京作家走过时,惊诧地质问:“他们,为什么不工作?!”这样的问题我无法回答,答案就隐藏在问题本身。

在和田,从商场到馕坑,从地埂到出租车,到处都能听到歌声。在宴会厅,吃饭的人丢下筷子,到月台里跳上一曲后,回来继续吃;农家小院的晚餐,艾捷克、卡龙琴、手鼓奏响,混合着拉面、清炖羊肉、烤包子,一并吞咽。

和田留给我最温暖的时刻,是在木克热木家吃抓饭的那个夜晚。那个腼腆的维吾尔族女生,在广州广雅中学说起家乡时,眉宇间罩着淡淡忧伤:她是多么想家!当我抵达和田,给她打电话时,她说:“丁老师,您一定,要去我家!”

傍晚,出租车载着我,驶向体育场旁的住宅区:低矮平房逼仄,土巷弯曲,围墙裹泥,清真寺新月清明,夜色深蓝。出租车呼地开走后,我陡然紧张起来:这是我不熟悉的街区,我不熟悉的人群,我不熟悉的生活!

一阵凉风袭来,裹挟着南疆特有的味道:干燥的沙尘混合着沙枣和玫瑰的花香,可我却异常紧张,像突然掉进一册封面暗黑的古籍中,里面的插图距离我所熟悉的场景分外遥远,墙壁摇摇晃晃,清真寺忽大忽小,月亮像烛台上的亮光……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怪异起来,像一支古代的歌队,从我的身体内部穿过……啪嗒,啪嗒,暗巷里钻出个女孩,木克热木的妹妹,努尔比亚,小学六年级学生,十三岁!她梳两根长辫,尖下巴,深眸,虽衣衫破旧,但可想见,长大定是绝色美人。一张嘴,天空从深蓝变成金黄:“丁老师,你好!”啊,流利的普通话——我的心尖震颤。我跟着这个女孩,像溺水者攀援浮木,绕过迷宫式的岔路,推开木门,穿过庭院,进入里屋,脱鞋上炕,盘起双腿。大炕的酱紫色地毯上,铺着流苏边白色布单,形成桌面,玻璃小碟内,是葡萄、石榴、巴达木、葡萄干,从蓝底白花金边的茶壶里,倒出热腾腾的红茶,啜一口,浑身滚烫起来。

木克热木的父亲去挖和田玉,住在河岸边的简易土屋,一周回来一次;除了我,就是木克热木的母亲,她的两个妹妹。大炕旁的柜子上是台黑白电视,正上演一部英国电影,字幕是汉语,配音却是维吾尔语。这是多么神奇的一幕——好像全世界(无论东方西方、南方北方),都凝聚在这个点!

吃的是抓饭:椭圆形大白瓷盘里,一堆高耸的米粒,和平日所见白色不同,发着红光(因胡萝卜切得细碎,经焖煮,完全溶解)。女孩的母亲定要我吃肉,见我摆手,自作主张,拿过一块,放在馕(圆形面饼)中,用英吉沙小刀(英吉沙县特产手工小刀)切成碎块,放进我的碗中。我又吃一碗,又吃了一碗,喝了茶后,吃了第三碗。抓饭很特别,有着某种原始的温情,和我自己做的,截然不同。两个女孩依偎在母亲身旁,人手一只小勺,无声咀嚼,动作优雅。这家人被安宁护佑,显得贫穷而幸福,卑微而不可摧毁。

我提出要跟努尔比亚学维吾尔语,她笑眯眯地点头:“好啊。”于是,我问她答,然后我将单词记在本子上。半个小时后,我说,我需要开海斯(餐巾纸),柯达克亚克西(酸奶很好吃),拜客涩克(太热了),满桑暗阿姆拉克(我喜欢你),锅喜扬(吃肉),尔儿子买都(没关系)……我发现“太好吃了”很难说,当我说出“依西力克”时,总不地道,后来发现,应是“依依西力克”。词语不再僵硬,陡然鲜活,像鱼跃入池中,有了强悍的生命力。

我是在不断重复“依依西力克”时,记住了那户人家的抓饭味。

首先是速度上的“快”;其次,才诞生了舌尖上的“快餐”。工业化的进程,同时伴随着“快餐”的普及。

快就是好吗?我曾有过一次极其缓慢的旅行:莎车县——麦盖提县——岳普湖县——英吉沙县。每个县城的名字里,都有一个交相重叠的古代。我所走的路,当年的玄奘、法显、马可·波罗,用马匹或双脚走过。我坐着出租车,走走停停,穿过某个县,某个乡,某个村,行动迟缓。这是我一个人的旅行:拽着拉杆箱,挂着照相机,拿着采访本。临近春节,我低估了南疆的气温,穿了双低帮运动鞋,凉气自鞋底盘旋而上,周身寒凉。一路上,我要自己联系采访对象,自己选择住所,自己决定何时吃饭,在哪里吃……虽繁琐,但在如此折腾后,整个南疆大地,不再是地图上那片沉默的黄,而生动跳跃起来。

离开莎车县朝岳普湖县方向驶去时,冬日田埂上有几团白雪,路旁白杨树上,缀着一丛乌鸦,车一过,乌鸦嘎嘎飞起,满天黑瓦片。

毛驴车上的黑衣老人,腰间系着条翠绿腰带。两种颜色反差之大,有舞台效果(在伽师县,我曾见过几位刀郎艺人如此打扮)。树旁的清真寺小而古旧,院墙顶部呈绿色,而附近村民的大门,是深绿配朱红。路过艾里西湖镇,清真寺比路边看到的规模要大,但屋顶和院墙,依旧是绿色。路过荒地镇。这名字本身,就充满拓荒味。十字路口后,是片小果园。穿过墩巴格乡后,我彻底告别莎车县。

进入麦盖提县地界后,一排排钻天白杨在晨曦和冬日的灰尘中逐渐清晰,每棵树的半腰,都圈出个红箍,下半截刷成白漆。白杨树变密,树冠相对,搭成拱形。一辆大卡车停在路边,有人正在往车厢里装干草,树丛内有片房屋闪现,司机说,那是狱警住的。我不觉一惊!传说中的“牌楼农场”就要到了吗?这个新疆最大的监狱,真的就在眼前吗?

道路两旁有树环绕,路边陡然闪出个高大广告牌:喀什监狱。大门规矩(像大学校门),看不清内里设施,但路边突然出现了二十多个人,身穿囚衣,见到出租车,并不惊慌,有的在挖土,有的坐在路边抽烟,有的只是站着晒太阳……干警们着制服,坐在小凳上,远远地眺望。司机说:“能出来干活的都不是重刑犯,犯不着逃跑。”

之后的道路,为这一场景写下有力注解:从两排夹道的白杨树林驶出后,车即刻跌入荒滩。没有任何过渡:从生命的绿,到死亡的黄,就像跨了一小步,但前脚后脚,完全不同。铺天盖地的黄,一味地纵深下去,甚至连呼吸,都成黄色。天地被彻底抽空,只剩下一丛丛枯草、一根根电线杆,然后,就是这辆移动的出租车,车上会简单汉语的司机,和我。黄沙是一个怪物,有嘴,有手有脚,能吞噬一切,之后,再即刻闭合。就连空气,也被它做了手脚,不再归人类管辖。某种人类的边界,在这里被兀自拓展。

进入岳普湖县,地貌十分奇诡,四周依旧是荒滩,但沙包上突然出现了芦苇,扎成小格。我让司机停车,抓起把沙子细看:不是金黄色,而是灰土色。用脚踩格子中的沙堆,板结成硬壳。要用力剁,才能让沙壳碎成几瓣。大片旷野后,闪出排房子,说是从塔什库尔干迁来的塔吉克人定居于此。屋子是统一修建的:三间砖房,外带一个大院子。可怕的是:这些成排的房子背后,就是戈壁荒滩,而农田还在荒滩之后。这里有水电吗?有卫生所学校吗?有商店电影院吗?我像回到了古代——唐朝或者五代。

穿过阿其克乡时,街道冷清,人少车少,路旁为砖块修建的抗震房(这里曾发生过地震),地里浇灌了冬水,结成冰,泛着银白。毛驴车上的妇女,一手提用花头巾包裹的大盒,一手提塑料袋,装着鸡蛋。一闪而过的墙上写:坚持食用加碘盐。英叶乡到了:十字路口拥挤,焕发出欢乐的俗世生活的景象。人多,毛驴车和摩托车互相交织,原来,有巴扎(赶集)。从枯寂到喧嚣,反差实在太大,让我目光所及的这一切,像直接从荒地底下冒出来似的。时间不是纵向流动,而变成横切面:旷野的时间是凝滞的;巴扎的时间,则是流动的。清真寺,虽然不大,但却一个接一个。看到所学校:外墙贴着白瓷砖,从土黄中凸显出来,携带着锐利而迥异。

即将进入英吉莎县城:摩托车上妇女们戴着围巾,顶部别着圆柱状黑帽——这正是英吉莎特色。县城中心像个无名小站,严寒中,被一种古怪的煤烟气裹得严严实实。十字路口簇拥着低矮楼房,卖廉价的日用品和服装。农贸市场门口,挤着卖菜、卖水果、卖肉的人,烤鸡被涂成姜黄色,烤红薯散发着香味。

我下车,和司机告别后,随便选了个小餐厅,推门进入。桌椅皆为褐色,一台电视高悬于墙,屏幕上洒满雪花,声音巨大,说着维吾尔语。跑来个男服务员,戴蓝色白边毛线帽,矮个,摊开油腻腻菜单,无声地望着我。我是从他的目光中,看出奇异来。抬眼环绕四周:无论吃客还是服务员,只有我一个人是汉族。我如此孤单:一个女人,拽个皮箱,进入没档次的餐厅,而这餐厅里的服务员,根本不会说汉语,只愣愣盯着我。

我大力地喘了口气,希望菜单上能有图片。然而,谢天谢地,我看到了汉语!冒险——点了鸽子拉面(我此前从未吃过)。但我知道这里盛产鸽子;我知道拉面就是拉条子。即便鸽子再难吃,面总是能吃饱的。然而,在漫长的旅行后,在这个边地小城,在这间破旧不堪的餐厅,我却吃到了上苍奖赏的美食:鸽子肉极细嫩,味道和羊牛肉皆不同,更鲜美浓烈;拉面极柔滑,是用心和面拉扯熬煮的结果;配菜极特别:白色的是恰玛古(类同萝卜),而绿色的,是恰玛古的叶片。肉、面、根茎、菜混在一起咀嚼,像分离的血肉重回到骨架上。

临了,喝了碗小店自制的酸奶。一切都无法用言语表达:都刚刚好,恰恰好,就那么合适,就那么熨帖。

坐在公交车上,从正在修建的街道经过时,道路被蓝色挡板隔成三行,灰尘腾腾,令一切事物都像是刷了层黯淡的油漆。那些被阻隔起来的商场,看不到门脸,但能望见红底白字的打折横幅。修路让商场门前混杂着砖头和石块,但有一片空地被清扫干净,开辟成卖场。钢筋衣架上吊挂着毛衣、衬衫、长裤、裙子。地上铺了大单子,摆着棉被,一个挨一个,乳白、粉红、淡黄,像里面睡着个隐形人。就在这些货物旁,马路被翻开内脏,挖掘机亮着大爪,身躯转动时发出沉闷轰响,和扩音器里的打击乐,连成一片。

我从公交车的窗口朝外一瞥——也许,不过几秒钟——却像受到了某种深刻的伤害。

窗外的场景,不像是某个商场的门口,更像是座被废弃的太空站:耸动在灰尘里的人头,像漂浮的葫芦,无依无靠;吊挂的衣衫,听着噪音,吸着灰尘,软塌塌,即将盹入睡眠。

这样的衣服不能使人变得精神,反而会让人显得更贫穷。那些散落的线头、粗大的针脚、落伍的款式、不加衬里的布料……人穿上这样的衣服,只会更寒酸。

巴扎也是集市,但和商场不同。逛商场是为了买什么,而逛巴扎,更为玩耍。

在新疆,我已逛过大小巴扎上百次,规模最大的,当属喀什大巴扎;最让我难忘的,却是和田地区策勒县的小巴扎。穿过玉龙喀什河(出产和田玉的主要河流)大桥后,就到达县城。这个县总人口不过十几万,多为维吾尔族,自然环境恶劣,三面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包围,六级以上的沙尘暴一年要刮一百二十多天,因为干旱缺水,当地人饮用的,是昆仑山融化的雪水。

一路上,蓝色的“移动通信特约代理点”的招牌格外醒目。这个城里人熟悉的标识,楔子一样,插入南疆乡村。阿尔祖药店具有本地特色:招牌上有个别致的绿十字。清真寺是和田加满清真寺的缩小版,浑身清凉。墙由土黄砖块垒砌而成,原色木门,两侧门楼的顶端漆成白色,高高地撑起一弯新月。路过一户农家,雕花木门涂成淡黄,古拙素朴。围墙不是泥墙,不是砖墙,是红柳枝扎起的笆子墙。

毛驴车扎堆的地方,就是巴扎(这个县的巴扎叫星期一巴扎)。平时,只是片空地,到了周一,才会被挤得水泄不通。毛驴车实在太多,便有专门的人管理:给车主发牌子。看管一辆毛驴车,过去的价格是两角,现在是五角。驴身上会盖着块色彩斑斓的地毯;驴车的铃铛欢快地响起,令周围空气一下子充满了金属的温情。

逛巴扎最大的乐趣是看。先是看人:看不同长相、不同服饰的人。在和田,不同县的人,衣着亦大不相同,尤其是男子所戴花帽,款式、颜色、图案的差别,就像一张名片,远远一望,便能猜出从哪来、从事何种职业、受人尊敬的程度。有些几乎绝迹的服饰,有可能在巴扎上看到。我在于田县的巴扎上,见到老年妇女穿着难得一见的箭服(衣领上绣着箭镞图案)、戴小帽(类同小茶杯大小)。而策勒巴扎的特点,是那些走来走去的男人们,他们戴着高筒黑帽,毛卷且密集,取材自当地黑羊。

除了看人,还要看货。无论吃的、用的、玩的,皆摆在露天,满目新奇。巴扎的货不像商场,总在固定的地方,农民会随时令而改变货物。花毯、花布上,堆着无花果干、葡萄干、杏干;筐子里是绿叶蔬菜;间或能看到长辫女孩在卖奥斯曼草(这种植物的汁液可养眉);还有卖木门、木箱、木柜、木摇篮的,黄灿灿一片;菜墩是截砍断的木头,鸡蛋埋在麦草里,葫芦切开,鸽子关在笼中,一只猫拴着链子,马鞭子、马辔头、马掌攒成一堆,闪着银光……除了看,还要吃。空气中杂糅着刚烘烤的馕、羊肉、干果和莫合烟混在一起的味道。西瓜是最常见的、产量最大的水果,壅塞在各种货物间。当地人习惯“以瓜代菜”,因这里缺水,难产蔬菜。不管多穷的人家,午饭或晚饭后,都会吃上几牙西瓜。有位卖哈密瓜的老人,正在给破开的瓜去瓤,肉质金黄,相当诱人。瓜堆旁撑起张简易小桌,三把椅子。我坐下来吃了一牙,指间变黏糊:糖分太高。麻糖放在手推车里,卖糖人手起刀落,糖就变成碎块。往来的人们,先将渣滓放在嘴里尝,再买。卖羊肉的,在铁钩上缀个羊腿便可。长条炉子上,在卖烤羊肉串,肉块很大,小孩吃一串能顶一顿饭。

烤鸡蛋是策勒特产。一个裹花头巾的老太太坐在炉前,挥动炉钳,翻腾着一个个摆放整齐的鸡蛋。烤鸡蛋的原理很简单:在一个圆形铁皮炉子内放上烧红的炭火,在炉子上面钉上块椭圆铁皮,将鸡蛋置于火上烤。烤熟的鸡蛋发焦发黑,粘着灰土,但剥了皮,味道奇香。水果摊上摆着葡萄、苹果、梨和香蕉。策勒的石榴很出名,榨汁后,有甜、酸两种口味,甜的补血,酸的开胃。我买了杯甜的,一仰脖,咕嘟嘟灌下喉咙。

走到巴扎尽头,虽然两手空空,像一无所获,但却又体验到某种富足。我的鼻子、耳朵和眼睛里,全都装满了沉甸甸的绚丽离奇印象。我还想去别处看看,腿脚已瘫软。

我点了炒小鱼、炒茄子,菜装进饭盒的两个凹格中后,店主示意,让我摊开盒子,不由分说,将米饭扣过来!顷刻间,饭盒不再是有盖有底的完整体,而是两个连体的白盘子。米粒松散,蔬菜慌乱,预示着某种狼藉。我举起筷子,却感觉别扭极了,像上衣反穿,或裤链没有拉上。而那些穿工装的女孩们,凝神屏息,专注咀嚼,根本没人在意这盖子。

在电子厂,一切皆被简化:青春、娱乐、餐具、生活……那些精致而无声的美,被缩小、淡化、粉碎,整个世界被浓缩成这个饭盒,让我看到这个场所里的这些人,这么多年,真实的生存状态。某种精细被摧毁后,看起来,人们是在吃饭,实际,是在展示饥饿:那从食物里泄露出的饥饿感,过分得已忍无可忍,可人们必须得忍,必须让自己失去知觉。

那一次面对赛里木湖吃的午饭,让我同时吃到了两种美味:高白鲑和草原焖肉。

时隔那么久,当我写下这两道菜的名字时,舌底还止不住向上翻涌汁液。我绝非贪馋之人,只是,那顿午餐,将美景与美食融为一体,达到我饕餮生涯中绝无仅有的顶峰——超过我记忆中全部美味的总和!

环湖的山坡上,是牧人点点的白毡房。一户人家正在转场,羊群约有四五百只,走在最前面的,是骑大马的男主人,脚蹬铁质马镫,黝黑的脸上带着剽悍、健壮的微笑。他旁边跟着三头骆驼和一头棕牛。羊群踏起浮尘,行成白雾,将整个队伍裹在浓烟中,如出征士兵。赛里木湖是一汪蓝——这是大自然景致中最完整、充沛的那一部分——湖水清澈如仙女之眼。凝视这样的蓝,只觉自己污浊滞重,恨不能跳进去,畅快地洗一洗。湖水的蓝是变动的:先是蔚蓝,后是青蓝,最后是青白。靠近岸的地方,是条银白带子。湖水极清,能看出水底石块的颜色和纹路,石块上趴着的一缕缕光斑,如蚯蚓蠕动。有些石块,恰巧竖起来,像探照灯般,反射出一缕强光。车环湖而行时,我看到湖面闪动着几个白点。天鹅!天鹅要在天气晴好时才会出现,且每次都是一对一对,极为忠贞。停车后,我跑下山坡,穿过草滩,直奔白点而去。湖边是片沼泽,实在无法前行,赶忙将镜头对准湖面,拉近……好极了,屏住呼吸,摁下去!少顷,那对白色情侣张开翅膀,点击水面,飞跃起来。就在它们展开翅膀,即将离开,而尚未离去时,我喘着粗气,浑身颤抖,再次摁下快门。大地的空间无边无际,而人的空间却缩小了无数倍。人的地位,其实一点也不比天鹅、马匹和羊群更尊贵,而有时,它们反而比人类更富有生气。

湖边毡房,门打开,以蔚蓝湖面为背景,铺开餐桌,准备午餐。端来盘烤鱼,说是高白鲑,我吃了一惊。高白鲑的故乡在俄罗斯,这种冷水鱼,在别处很难吃到。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博乐人就从俄罗斯买来高白鲑的卵,经过孵化,养成鱼苗,到四五月湖面的冰完全消融后,投放进去。游进赛里木湖深处的高白鲑是否能成活,谁也不知道。头几年不打捞,任高白鲑自由生长。之后,才开始打捞。人们详细记录下高白鲑的体重:雄性平均两公斤;雌性平均二点二公斤。最大的一条,有三点六公斤。人们打捞上的高白鲑已达一百多吨,不仅本地人吃,还出口芬兰等国。

高白鲑打捞上来后,要直接速冻,否则肉会从刺上脱离。一般水浅的地方捞不上,要拉几公里的大网,才能网住它们。眼前这鱼块,是烤制的,已看不出鱼的模样,但入口后,皮肉细嫩,味道陡峭,是平时所食美味的几十倍。之后,端来清炖高白鲑。没下筷之前,仔细端详:体态颀长,稍扁,头小,背部青灰,腹部银白,头及鳃有小斑点。用筷子拈了入口,肉紧而韧,咀嚼后,满嘴留香。

草原焖肉端上来时,我以为是盘失败的糊锅焦肉。吃到口中,却被香味惊骇得要跳起来:我从没吃过这么香的肉!几乎算得上奇香!肉香直抵味蕾核心,而焦糊味,更让肉味达到极致。没有肉比这种肉更像肉:味道完整淳厚,结结实实,无一丝泄露。

做这道菜的蒙古女人(面孔黧黑,眼睛细长)介绍,要用现宰的新鲜羊肉(最好是一两岁的羊)做原料,且是草原上的羊(常处运动状);先在大铁锅的锅底铺满层一指厚的羊尾巴油(别处很难寻到),其上放置大块的土豆、胡萝卜、青辣子、红辣子;菜上放置羊肉块,在肉堆上放菜,层层叠叠而起,最上面并不敞开,用卷心叶片将整个肉菜堆裹住,形成塔状物。燃料须用天山特有的爬地松。要用特大号铁锅做,锅底大,受热面积大,爬地松火候小,让劲慢慢使出来。炖一个小时后,肉菜逐渐烂熟。此间,一直不打开锅盖。肉塔顶部被菜叶包裹,肉味只在塔内循环,一点儿也跑不出来。靠着锅边的肉,慢慢发黄发焦,起锅后,滋味绝美。

一般人不敢做这种焖肉:不是生,就是糊。要将肉烧到焦黄而不发黑,火候很难掌握。这原是哈萨克人喜欢做的菜,在博乐县,被蒙古人发挥到极致。牧人居住地离水源远,提水困难,故用羊油铺底;蔬菜少,有的只是些易存放的土豆、胡萝卜;菜的块头要大,肉炖熟需两小时,菜太小,易熬烂。

做焖肉时,不放任何调料,只放盐。

某种陷落,正在舌尖进行:向下,一直向下……只有在某种特别的心情里,我才会想起新疆——以及那些残留在我身体内部的特殊感受。那感受和我现在所置身的场景,完全迥异,像一部老电影,逐渐地,某些画面遭到风化、侵蚀、摧毁,像已逝去,不复存在,然而,在某个特殊的节点,又陡然复活。

像在岭南,泡在酒罐的蛇几年后揭开盖子,居然还能探出脑袋,张嘴咬人。

同类推荐
  • 勾栏胭脂

    勾栏胭脂

    八大胡同究竟在哪里,到底是哪几条胡同,在那里曾经发生过什么?赛金花、小凤仙是否确有其人其事……媒体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胡同游”也涉及了八大胡同,并由此引发媒体的争论,争论的背后究竟隐藏了什么难以启齿的东西?作者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走访了前门一带所有的胡同,拍片子,查资料,与老人们聊天,亲手绘制前门一带所有胡同的地图,力图将真实的八大胡同展现在读者面前。
  •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

    本书分析了高等教育扩张后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起薪状况;通过构造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和起薪的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
  • 王国维讲国学

    王国维讲国学

    本书选取王国维国学思维的经典解读,对历史、美学、哲学、文学、戏曲、古史地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以大师的角度关照华夏文化,文中处处显现学术之光,详尽展现国学之深厚底蕴。本书是一部国学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世之作,思考和表达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其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财富。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法学教育价值研究:兼论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走向

    在社会法治化的进程中,法学教育的重要性日益为世人所瞩目。这种现象的发生源于法学教育自身的巨大价值的存在。本书以法学教育价值为研究视界,以高素质法律人的培养为线索,集中地探讨了法学教育传授、整合与创新法学知识,训练和提升法律技能,养成和改善法律思维方式,培育法律职业道德,培植法律信仰等方面的价值。
热门推荐
  • 李白当记者

    李白当记者

    《李白当记者》,书中收录了《爱情瓜来又瓜去》、《诸葛亮泡吧》、《柳下惠坐怀不乱前传》等作品。
  • 迷踪国度

    迷踪国度

    在一次参与搜寻神秘失踪科学家的的任务中,伍陆一被无形的卷入到由上世纪初,各国探险队在西北地区搜刮我国历史宝藏的事件当中。随着日本军方以及黑手党的介入让整个事件扑朔迷离调查当中不禁令人疑窦丛生。伍陆一随后被特殊部门应招派遣,对整个事件展开调查。调查当中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之谜,最终的谜底竟然是那样让人无法置信。
  • 跟我回家吧

    跟我回家吧

    你说你爱吃醋,好巧我也是。你说你是妹控,好巧我是弟控。你说你不喜欢我,好巧我也不喜欢你。你说你要离开我,好不巧我不打算放开你的手。你说你要我离你五米,好不巧我只想在你半径之内。你说你好像喜欢我了,好不巧我正想说咱们结婚吧!
  • 没有给你太多的爱

    没有给你太多的爱

    她,一个很平凡的女生筱宥,但在无意间遇见了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他就是—韩允泽,此后,筱宥为了他神魂颠倒,茶不思饭不想,为的就是能够让允泽多看自己几眼,终于,安耐不住的她决定向允泽告白,可谁知,最后得出的结果却是允泽冷漠的拒绝,筱宥伤心透了,但是没关系,说不定以后还会有机会的,可是好景不长,就在筱宥想再次向允泽告白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筱宥离开了人世,允泽后悔莫及,为什么当初他会那么无情的拒绝她呢?三年后...一个长相和筱宥一模一样的女孩出现在了允泽的视线里,没错,她就是筱冉,筱宥的孪生姐妹,此后,他们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他们之间会不会再次遭遇彼此的折磨?敬请收看《我们的爱只是个骗局》全书完!
  • 仙气逼人

    仙气逼人

    带着前世一些记忆的李志,由于家庭的不幸,随舅舅到安平生活,在梁家的凝香阁做送货伙计。偶然中他买了一面古镜,却不知道这古镜竟然是有自我修复能力的神器-五龙混沌铠甲的残破的护心镜,从此他就走上了神奇的修真道路。
  • 青玉恨

    青玉恨

    生于盛世,身在清高的家族,一颗心只暴露给温柔的月光,然后她命中的劫,那个月华般的男子出现了,他搅乱了她的计划,搅动了她心里清清淡淡的一江春水...
  •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太上灵宝玉匮明真大斋忏方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勾魂索

    勾魂索

    乌云密布,天空远处隐隐有雷声响起。俄顷,豆大的雨点赛跑似地冲向地面。
  • 凤落轻歌

    凤落轻歌

    身体的羸弱让她被打上了无用的标记。父亲的冷酷,母亲的漠视,哥哥的厌恶,旁人的轻视。十三岁,却生生背负起尘世的所有黑暗与肮脏。联姻,这似乎是她最后的价值。终于,她选择抛下一切,寻求解脱。死亡,结束?不!这只是个开始。其实这就是一个倒霉少女穿越得到幸福遇见真爱的故事。【此文微小白,不喜勿入,考据党请绕道。1V1宠文,从头宠到尾,无误会甜文。不虐,绝对不虐。】
  • 玩遍欧美就这么Easy!用汉语拼音说畅行无阻的英语

    玩遍欧美就这么Easy!用汉语拼音说畅行无阻的英语

    本书分为11章,共72个话题。分别为:和英美人交流、在英美乘坐交通工具、在英美体验生活、在英美工作、在英美学习、在英美就餐、在英美购物、在英美就医、在英美住宿、在英美旅行、在英美恋爱。内容丰富,涉及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且对每一章的话题都进行了细分,方便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场景自由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