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07500000017

第17章

【解】

孔子认为,用国家领导者的美德善行教化民众以取代诉讼,使整个社会没有犯上作乱的行为和诉讼发生,才是最佳做法。这反映了孔子注重观念上的指导和百姓自身的道德修养。

【原文】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一刻也不能懈怠,执行君令、处理要务必心怀忠实。”

【解】

“居之无倦”,要求有敬业精神,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这样才能兢兢业业地工作,以尽职尽责。“行之以忠”,要求忠诚老实地履行公务,不以权谋私、收受贿赂。

【原文】

子曰:“博学于文,约①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②矣夫!”

【注】

①约:约束。②畔:通“叛”。

【译】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用礼仪来约束自己,其言行也就不会离经叛道了。”

【解】

这一章孔子提出了成就君子的两条重要措施——“博学于文”和“约之以礼”。孔子认为,只有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用礼仪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才能治国、平天下。

【原文】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

孔子说:“君子成就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解】

体现了“仁者爱人”和“与人为善”的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了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商羊知雨

【译】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所谓政事,就是正的意思啊。你用端正来作表率,那么还有谁敢不正呢?”

季康子担忧盗窃盛行,便向孔子求教治理的办法。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那么即使你进行奖励,也不会有人去做偷窃之事。”

【解】

孔子认为领导人具有重要的表率作用,无论为人还是为官,都要做到“正”,因为只有正己,才能正人。

【原文】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①,以就②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③,必偃④。”

【注】

①无道:指无道的人。②就:靠近。③草上之风:指风加之于草。④偃:倒下。

【译】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让人们靠近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您治理政事,何必动用严酷的刑罚呢?您只要以善行事,老百姓自然会互相亲善。在位者的品德就像风,平民百姓的品德就像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随风而倒啊。”

【解】

孔子主张“德政”和“人治”,他告诫季康子要以德服人,用自己的德行去教化百姓,不可动用严酷的刑罚。上位者只要善理政事,以礼治国,百姓不但不会犯上作乱,而且会互相亲善友好,社会也会呈现出安定祥和的景象。

【原文】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①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②,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③。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注】

①达:通达,显达。②闻:有名望。③下人:对人谦恭有礼。

【译】

子张问:“士怎样做,才可以称得上通达呢?”孔子说:“你所认为的通达是什么样的呢?”子张答道:“在国担任政事必定要显贵而闻名天下,在家修业必定要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闻名,并不是通达啊。真正的通达,必须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谦虚礼让。这样,他在国家必然通达,在家也必然通达。至于闻,只是外表上装出一副仁人君子的样子,而行动上却违背了仁,以此自居而毫不怀疑,这样的人在国家一定会有名望,在家也一定会有名望。”

【解】

这一章涉及了两个对立的概念——“闻”与“达”。“闻”是名声,闻名的人不一定具有良好的德行;“达”是从内心深处遵从仁、义、礼的德行,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使君子之名实至名归。孔子在这里主要强调要名副其实、表里如一的问题,通过自己的不断修养,以求得真正的“达”。

【原文】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①、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②,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③,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舞雩从游

【注】

①修慝(tè):改正邪恶。慝,邪恶。②先事后得:先致力于事,后得利禄。③忿:愤怒,气愤。

【译】

樊迟跟随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樊迟说:“请问怎样提高品德修养、改正邪念、辨别迷惑呢?”孔子回答说:“问得好!先努力做好事情,然后取得报酬,不就是提高品德修养了吗?反省自己的过失,而不是指责别人的恶行,不就是改正邪念了吗?由于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父母,这不就是糊涂吗?”

【解】

踏实认真地做好事情,不去过多地考虑物质利益,才能有所收获;严于律己,出现过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反省自己,检讨自己,才能改过;遇事冷静分析,不冲动,才能不闯祸,不连累亲友;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①,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③,不仁者远④矣。汤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⑥,不仁者远矣。”

【注】

①举直错诸枉:选拔正直的人,罢黜不正直的人。错,通“措”,放置。枉,不正直,邪恶。②乡(xiàng):通“向”,过去。③皋陶(yáo):掌握刑法的大臣。④远:远离,远去。⑤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⑥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译】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慧,孔子说:“了解人。”樊迟还不明白。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改邪归正。”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拜见老师并请教他什么是智慧,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恶的人改邪归正’。这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老师的话语意深奥啊!舜拥有天下,从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那些不仁的人就纷纷远离而去了。汤拥有了天下,从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那些不仁的人也纷纷远离而去了。”

【解】

孔子针对樊迟提出的关于“仁”和“智”的问题,分别作出了解答,子夏又对孔子的回答加以理解发挥,二人将“仁”与“智”的关系分析得十分透彻。仁者“爱人”,是一种博大的人本精神,智者“知人”,只有在“知”的前提下,才能做到选贤任能。

【原文】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

【译】

子贡向孔子请教交友之道。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善意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解】

朋友相交,平等而独立,不宜强加于人。当朋友出现失误或不妥时,善言相劝,但适可而止,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

【原文】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译】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提高仁德修养。”

【解】

曾子主张用礼、乐、《诗》《书》等文章、学问作为结交朋友的桥梁,以互相帮助提高彼此的仁德修养作为结交朋友的终极目的。但实际生活中,不仅仅只限于以文会友,很多渠道都是可以结交朋友的。

子路第十三

【原文】

子路问政。子曰:“先①之②劳③之。”请益④。曰:“无倦⑤。”

【注】

①先:率先。②之:指老百姓。③劳:劳役。④益:增加。⑤无倦:不厌倦,不松懈。

【译】

子路向孔子请教办理政务的要领。孔子说:“自己带头,大家努力。”子路请求进一步解释。孔子说:“永不懈怠。”

【解】

“先之”,就是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劳之”,就是勤政,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这不仅仅是对领导者的要求,也是对每一个人的劝勉。

门人故事子路惠人

子路在卫国当蒲大夫时,组织兴修水利,下令“给人一筐饭,一壶水”。之所以这样体恤劳工辛苦,就是因为主张“仁义的人,与天下人共同拥有,共同利益”。

【原文】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①,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注】

①有司: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

【译】

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请教管理政事的要领。孔子说:“先给办事人员做表率,赦免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德有才能的人来任职。”仲弓又问:“怎样才能知道是贤才而把他们选拔出来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所不知道的贤才,人们难道还会舍弃他们吗?”

【解】

这里孔子提出的“选贤举能”的方法只是一方面,现代社会更多依据的是制度、考核。

【原文】

子路曰:“卫君①待子而为政,子将奚②先?”子曰:“必也正名③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④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⑤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⑥;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⑦而已矣。”

【注】

①卫君:卫出公,名辄,卫灵公之孙。②奚:什么。③名:名分。④迂:迂腐。⑤阙:通“缺”,存疑。⑥中(zhòng):得当。⑦苟:苟且,马虎。

【译】

子路对孔子说:“如果卫国的国君等您去治理政事,您的第一件事打算做什么呢?”孔子说:“首先必须正名分。”子路说:“有这样做的吗?老师也太迂腐了吧!名正不正有什么关系呢?”孔子说:“真粗野啊,仲由!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事情,总是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正,说话就不顺当;话说不顺,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文化也就不可能得到推行;礼乐不能得到振兴,刑罚的执行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做事一定要有正当的名分,名分确立了自然就可以用正当的理由发号施令了,政令一出就一定可以付诸行动。君子对于自己的言行,是从不马马虎虎对待的。”

【解】

孔子强调“正名”在从政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只有在名正言顺的条件下,才能发号施令,政令才能被民众响应,才能实现治国理政安民的宏伟目标。“正名”的宗旨就是端正和确立名分、名号,其具体内容实际上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反映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原文】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①。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③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职司乘田

【注】

①圃(pǔ):种植瓜果蔬菜的园地。②情:情实。③襁(qiǎng):背婴儿用的背带。

【译】

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种地的老农。”樊迟又请教孔子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种菜的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个胸无大志的人啊,居于上位的人提倡礼仪,老百姓就没有敢不恭敬的;在上位的人倡导正义,老百姓就没有敢违抗而不服从的;在上位的人重视诚信,老百姓就没有敢不诚实的。要是能够做到这样,那么四面八方的老百姓自然会背着他们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解】

孔子当年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君子”为主,偏重行政能力,强调学而优则仕,所以对樊迟所问,有“小人哉”的评论。实际上社会国家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大人”“小人”之分的。

【原文】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①;使于四方,不能专对②;虽多,亦奚以③为?”

【注】

①达:通达,这里是会运用的意思。②对:应对。③以:用。

【译】

孔子说:“背诵《诗经》三百首,让他处理政务,却不会治理;让他出使到其他诸侯国,又不能独立地应对;那么,读得再多,又有什么用呢?”

【解】

《诗经》在当时远非仅供审美使用的文艺作品,更常常被当作为外交辞令来引用,以修饰行政者、外交家的言语辞令。孔子当年选《诗经》教弟子也有这样的教学任务在其中,所以才有“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责备。

【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

孔子说:“统治者自身正直,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自然会执行;统治者自身行为不正,即使发号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解】

仍然是强调为政者的率先垂范作用。正人先正己,不仅仅是为政者,领导、老师、父母等在上位者都是需要注意的。

【原文】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译】

孔子说:“鲁国和卫国的政事,就像兄弟一样。”

同类推荐
  • 中庸全鉴

    中庸全鉴

    《中庸》是儒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核心,是传统文化之“经学”中“立天下之大本”的学问,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它虽然《四书》中篇幅最小的一部,但却是其中最富意蕴、最具理论和最见气象的著作,最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洞见。本书以《中庸》中的至理名言作导言,从处世和人生经验的角度出发,阐发了蕴藏其中的智慧,并以人生处世中的经典案例加以印证,帮助读者深化理解《中庸》这一传世经典所包含的智慧。
  •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纵横智慧

    鬼谷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仙道家、是纵横家的鼻祖,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透晓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是先秦最神秘的真实历史人物。历史上正是由于他的出现,才有了纵横家的深谋,兵家的锐利,法家的霸道,儒家的刚柔并济,道家的待机而动。是古今中外领导者、财富人物、外交家、谈判家、企业高管、营销专家的枕边书。习之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可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可逍遥一生。
  •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全鉴

    《菜根谭》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该书融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释家的出世思想,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催人奋发向上的读物。本书在原典的基础上,增加了精准的译文、生动的解读,联系当下诠释经典,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塑造与人为善、内心安适、刚毅坚忍、处世恬淡的健康人格,探寻现实生活的智慧。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热门推荐
  • 明月弄影遮红颜

    明月弄影遮红颜

    一个身世迷离却好管闲事的侠士,一个患有路痴却观察非常的仵作,一个毫无自信却屡破奇案的官员,一个少根脑筋却内心聪慧的王爷。四个毫无关系的人物,却在一场场案情的剖析中渐渐得对彼此都有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感觉,最终苦恼后,却发现真相却异常的出乎意料。。。。。。
  • 时之代

    时之代

    在一次意外当中得到了一块黑色的玉,主人公发现自己重新出生到了个自己不认识的世界,重生?穿越?前进?还是倒退?终觉得上天在捉弄自己,总想着我命由我不由天,可是这才是开始……
  • 落跑王妃:杯酒共言欢

    落跑王妃:杯酒共言欢

    一次意外穿到莫名其妙的地方,成为了被人遗弃的王妃。“才不要当什么王妃!”“本王的王妃又逃了?”有朝一日,她接受了身份,接受了王爷,打倒妾室,赶跑花痴,最后和王爷一起促成大事~【新人来此~求评论求指教求收藏,更文不定时。作者锦如清jo,欢迎指教】——他,南宫炎冥,四王爷,待人冷漠性情乖张,带领军队四处征战,看似风光却身世迷离。四王爷?南宫澜?究竟哪一个才是他真实的身份。——她,林凉卿,21世纪穿越而来,看似乖巧却无人敢惹,看似柔弱则做起事来心狠手辣不留痕迹。与四王爷一起威名震四方,有朝一日当她真的适应这个身份了,却风波又起。
  • 末世的清宁阳光之剧本库

    末世的清宁阳光之剧本库

    重污染的末世,人类怎么活着?...讲述一群人,聚集到一个普通大学,一个叫‘清宁阳光学会’社团组织,一起生活的故事。
  • EXO勇气

    EXO勇气

    男主:朴灿烈,女主因为一次意外死去,再次重生遇见了那个上一世深爱却遥不可及的人,成了那人一生唯一的挚爱。可那个他太过耀眼,有太多人爱,她不敢告诉他她爱他.......有人问她:你为什么不和他在一起?她笑着说:就因为太过喜欢,所以不要。看着星空,弹着吉他喃喃道:小恩,你什么时候回来,这十年以来我真的好想你......
  • 野牛的故事

    野牛的故事

    这是一部中篇动物小说集,讲述了五个发生在非洲热带草原的动物故事。长颈鹿黑儿两个月大就与自己的家族失散,在非洲草原上艰难地长大,当长大后的黑儿重新找到自己的家族时,会发生怎样的事情?——《长颈鹿回家》非洲大草原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在危急时刻,斑马铁蹄为了种群的未来,为了将诸多的斑马家族集合在一起形成大群,它向所有斑马家族的首领发起宣战……——《斑马父子》等。
  • 匪影溃灭记

    匪影溃灭记

    一条运河流经古老的济宁,商贾也因此汇聚与此,使此地繁华一时。在民国时期那里也流传着许多绿林豪杰,土匪响马的故事,作为济宁市的一个传奇人多小梁子(陈德山)是怎样由一个普通人变为了土匪,而共产党又怎样一步步消灭以小梁子,刘本功为主体的国民党?而在这期间共产党的为民族谋生存的人文主义也深深的感动着老百姓,使工农团结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的领导下,红日永远照亮山河
  • EXO柏怡之恋

    EXO柏怡之恋

    吴世勋:我在等一个人,在等我的永恒,告诉我爱不单行别害怕。朴灿烈:夜太黑、不经意间丢了你的美。边伯贤:我爱你,能反过来写,多好。鹿晗:一个笑就击败了一辈子,一滴泪就还清了一个人。吴亦凡:如果没有你即使看最美丽的风景都没有意义。
  • 蛮荒之祖

    蛮荒之祖

    莽莽大荒,万族林立。人族,在大荒之中,犹如初生的婴儿,虚弱无力,夹缝求存,一不小心就沦为妖魔鬼怪的血食。看主人公如何带领蛮荒人族走向强大,站在大荒之巅!
  • 幽罗玄情

    幽罗玄情

    身负血仇的少年的复仇之旅,亲人失散的找寻之旅,儿女情长的成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