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但历来都不算太大,只在东汉鼎盛时,因光武帝刘秀起兵于南阳,故有“南都”之称。那时的南阳城可谓风光一时,是全中国六大都市之一。白水绕城,青山北横,豪宅如林,车水马龙,连一向恃才傲物的大唐诗人李白也四五次游览、拜谒南阳,留下了不下十首颂扬南阳的诗篇,“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很让南阳自豪了一阵。但南阳是南北通衢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几乎每个朝代的大变迁、大混战,南阳都要首当其冲,遭到数次屠城甚或灭顶之灾。起起落落的南阳,终于在历史风雨中涅槃重生,以三面环山、一面朝向汉水的优越地势而成为南阳盆地。盆地如碗,也就有了宛城之说。盆,聚金纳银;碗,盛食吃饭。南阳是块风水宝地,南阳是一个过日子的好地方。
盛夏纳凉,如果你沿白河一转,无数的烧烤和地摊夜市会让你如入迷宫一般。南阳吃食很包容,川味的麻辣、粤菜的甜腻、大东北的烙饼、西北的大囊都可在这里原汁原味。农业的城市,小生意几乎被农民占领,所以,只要你不太过分,南阳人一般比较包容,绝不会一出口就伤人,和他们一聊,几句话就是乡情乡音、亲戚朋友。南阳历史上出了不少名人,但不像西安、开封、洛阳、北京,一提就是几朝古都,宫廷政变,天下大事,历史文化。这里的人们过着四平八稳的日子,这里是如碗的平静,如盆的狭小。
南阳的城墙早已远去,留下的古迹也不连贯,水陆码头的寨墙寨门也将隐没在市声和高楼中。虽然南阳的楚汉文化很灿烂,稍一留意,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物下面就可能是一座楚墓汉冢,可这并没有引起太大的重视。三门峡一个小小的新城,虢国小国的几座古墓,就成就了一座耀眼中原的虢国博物馆,而南阳要建如此规格的博物馆,文物遍地都是。南阳看重的是府衙、县衙、帝王系列的官文化。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几千年的帝王将相、官位权势,谁没有升官发财这个梦?即便做不了这个梦,看个热闹,探个稀奇总是可以的。所以,南阳人喜欢谈论官场,喜欢谈论人势的升迁跌落;男人走路喜欢低头或平视,见人喜欢客套和谦卑。上个世纪的那些浮夸风、打砸抢、派别争斗,南阳是最惨最烈的释放地之一。
南阳需要开放和释放。农民工拥进了城,小商小贩拥进了城,从卖红薯起家,从开饭店起家,从美发美容、放录像起家,从杀猪宰羊、卖药贩药起家,南阳出现了经济上的又一次繁华,香车宝马,洋楼别墅,妻妾成群,大红灯笼。富起来的大款们有谁能对南阳的“四圣”如数家珍?“南阳作家群”享誉全国,可又有几人读过他们的作品。在外地歌厅、KTV渐渐落下帷幕的时候,南阳却风起云涌,越装越豪华,歌声越来越嘹亮。有钱了却感到狂躁、绝望,甚至沉重无比。好多人积累了无法释放的情绪,于是要在小姐、二奶、酗酒和歌唱中得到释放,让一些刺激穿透自己的隐痛,快感一些,轻松一些。这使我一下子想到一段沉重的歌唱:“我思念的城市已是黄昏/为何我总对你一往情深/……我在遥远的城市/陌生的人群/感觉着你那遥远的忧伤/我的幻想/风路过的时候/没能吹走/这个城市太厚的灰尘/多少次的雨水/从来没有/冲掉你那沉重的忧伤/你的忧伤像我的绝望/那样漫长……”南阳,在时代的裹挟下,正在走向春困。南船北马,千帆竞发;“走马红阳城,放鹰白河滩”,大唐诗人笔下的南阳激情和豪放哪里去了?难道真中了我笔下曾经的描写:故乡是一堆草木,正失去根的沃土,一阵风就可以吹走我的骨架,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已淡忘。
山之南水之北
南阳是一座优美的城市,四季分明,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但南阳又是一座有隐痛的城市,楚风汉韵的开拓和高贵已变得苍白和无力,后现代的物质大潮和更多的欲望正在销声着文明和历史的呐喊。圣人已逝,隐痛悠悠,古都南阳,谁立潮头,再现帝都风采,人文华章;谁又能洞开一扇智慧之门,让南阳人蕴蓄起意想不到的内在支撑,而让人文精神普照,面朝长江大海,永远春暖花开。
南阳府衙断想
无论风雪、阴云,还是坎坷、争斗,人类与生俱来都充盈着生命难逃的坚硬、冷凝、严峻,一种凛冽的宗教威仪感,一种深厚肃穆的苦难色泽……博古而知今,是反思历史和抚慰心灵创伤的一面最好镜子。
一
公元2002年4月6日上午9时,古城南阳在喧天的鼓乐和万人翘首的目光中,又绽放出历史文化的又一奇葩:南阳知府衙门博物馆隆重开馆。
省里的“文化官”来了,国家的“文化官”来了,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们来了,还历史以真实,还历史于故乡,文明的碎片在南阳人和决策者们大胆而精心的修补下,终于以高贵的华彩重现于世。
说实在的,对于访古和游览人造的景观,我历来是心存疑虑和不屑的。可南阳府衙毕竟与自己为邻,它七百三十一年的历史,毕竟与自己的先祖先民有关,抚摸府衙、聆听府衙,与来南阳为官的“半个老乡”或“准老乡”进行一次交流,也算是对故乡、先人们的一次瞻仰和拜访。
我是在细雨霏霏的春日里来到府衙的,进入大门,刚梳理点滴的府衙以它恢宏的建筑框架和宁静、肃穆的伤痕,让我浮躁的心有些庄重、敬畏。要知道,仅隔一道残垣的古城墙和一条壅塞干涸的护城河,那侧便是滚滚的人流和物欲横流的商业街。
二
南阳,曾是一个很成大器的地方。
她,“襟三江而带群湖,枕伏牛而蹬江汉”,素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而闻名于世;她,素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大郡之都,连城数十”“天下名都”而让不少地方自叹弗如;她有伏牛巍巍、桐柏绵绵、丹江旖旎、白水悠悠……她有恐龙蛋、楚长城、地动仪;她哺育出了三位世界级文化名人——张衡、张仲景、诸葛亮。但,历史的车轮不是一条上升的直线,文明有时也会被暴虐和邪恶撕毁。南阳在历史上曾有过人口锐减到几千人的历史,生命遭到如此的损伤,其他就无言可说。
期盼着,南阳府衙终于在与时间的搏杀中,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在知晓价值的现代人帮助下展露新姿。
三
一曲《得民心者得天下》随着《雍正王朝》的热播而传遍大江南北。对专治社会而言,这是皇帝的幸、百姓的福。但说句公道话,对一官者,如果套用“得民心者得地方”那就有失公允了。在一个皇帝高于一切的家天下,一个国家的治理,完全根据“皇帝老儿”的自身性格,他的好恶和心情便是真理和法度。作为一个地方官,有点性情,有点良知,力所能及地为在任一方做点有益的事,便是百姓的大福了。
南阳府衙作为豫南首郡,知府的官阶不低,但也不过区区四品,他的顶子上有层层天,如果哪一点做得不慎,都可能乌纱甚至人头落地。当我看到大堂与仪门前甬道中戒石坊上的文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苍难欺”时,不由对汉字的凝练和透骨而肃然。这戒石坊北向大堂,知府坐堂理事,抬头即可看到这四句警示,以提醒其秉公办事,倘若徇私枉法,天理不容。但实质上,官员们坚守的是“下民可虐,皇权难违”,所以中国历朝历代为官者,宁可虐民,也不敢违上。历史上百姓称谓的“好官”和“青天”,除了戏剧中演绎的“包黑子”,有几个不被罚贬甚或杀戮。而对于一个小小的四品知府,为官也就如履薄冰、噤若寒蝉了。
我翻阅清代南阳知府任职年表,从顺治二年(1645年)到宣统四年(1911年)二百六十六年间,所任知府人数竟达一百零二人(其中一人两次任职),平均任职年限不到三年,这走马灯似的替换,也只能让为官者发表点“施政纲领”罢了,想真为百姓做点事,也真难为他们了。
据史记载,在南阳同级的地方长官中,只有汉代的召信臣和杜诗在南阳人的心中名垂青史。召信臣在白河支流上引建了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被人敬称为“召父渠”,该渠在今天南阳市的新野县白河故道上还有留存。杜诗发明了著名的水排,大大改进了汉代的冶铁技术,这两位太守都为古代南阳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因而被后人尊称为召父、杜母。清代知府在衙门前建立两座过街牌坊“召父坊”“杜母坊”,以示效仿,“父母官”也由此而来。
而清朝二百多年间,一百多位知府,留下来能让后人评说的只有一位“和稀泥”知府,他叫顾嘉衡,南方人,曾几任南阳知府。因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对三国时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他写出了“身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功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的著名“和稀泥”对联,而今悬挂在南阳的卧龙岗上。我想,顾嘉衡绝对是个聪明人,这副对联绝不仅是为诸葛亮躬耕地南阳、襄阳之争所发的感慨,而是顾知府做官处事的无奈和心胸。果不其然,顾嘉衡不仅是知府,还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
四
南阳府衙现存古建筑三十多座,共一百四十余间。和所有合署一样,府衙在平面布局上特别强调轴线对称,主从有序,即中央殿堂,两侧辅助,井井有条,尊卑有别。这种刻意设计的建筑布局,清晰地告诉人们:封建社会宗法观念等级制度森严,即使建筑也得遵纪守法,也得体现封建统治的权力象征。正如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所说:建筑从最早时代起,就有两个目的:一方面是纯粹的功利主义,即御寒暑、逆风雨;另一方面则是政治的,即借沉沉巨石所表达出来的荣耀,给人一个想象。学者王振复在《中国建筑的文化历程》中阐述道:中国早期建筑更为自由,到明清时代“只有一个文化主题:就是在中国文化之大泽中,唯有封建王权至高无上,顺之者未必生,而逆之者必亡”。从这一文化背景来观察明清衙署建筑的文化现象,我们就不难看出南阳府衙何以工整严肃了。在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的时代,王权至上更是所有的文化主题,透过那庄严神圣宏大静穆的宫殿建筑,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至高皇权的回光返照。
从清末算来,不过百年,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设立的二百一十五个府中,能够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地保存到今天的,仅存南阳府衙一处。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现代文明发展太快了,以至一个巍巍天朝留在地方的象征,竟被无情的钢筋、混凝土铸就的高楼大厦掩埋了。
幸而还有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南阳知府衙门、山西霍县霍州衙门、河南内乡清代知县衙门。这些苟延残喘的古代建筑总算抵抗住了现代文明的侵蚀,为我们留下一些可供参观和研究的活化石。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士元教授在考察南阳府衙后说:“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几千年的社会发展史,府衙是政治结构的象征,现在就是档案馆。”保护和开发好南阳府衙,对于建立开发包括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南阳知府衙门——内乡知县衙门的“中国古代官署衙门”旅游线,增强人们对历史的认识,丰富当下日渐贫乏的精神生活,有着不可替代的感知作用。
五
南阳府衙的开放,是南阳文明的象征。
抚摸府衙,回望历史,让我们在青砖蓝瓦中,追思那无尽的古人风韵,以现代人深邃的目光注目未来。瞻仰府衙,让我们在雕梁画栋的深处,体味远古传来的清凉,以史为镜,映照我们处在历史的位置。
府衙是已过的昨天,我们是现在的今天。只有置身现代的府衙,肃穆才有力度。
因此,古代的建筑,实在是一种现代构建。为了未来后人造访我们的“府衙”,我们应挟带着先人的府衙踏实地创造着现代。
仰望独山之玉
玉,正像一个美丽少女的名字,在词典的解释中,“玉”的真名叫“美石”,一种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而与玉相关的美好词语则有上百个。“玉洁冰清”“玉雪肌肤”“玉面朱唇”“玉树临风”“玉体玉貌”“亭亭玉立”……玉与石相连,玉深藏于石中,玉是核心、精粹、灵魂。石环抱于玉外,石是胸怀、宽容、保护。玉与石,多像一对深爱着的男人和女人。“金屋藏娇”,男人用慧眼、劳动、汗水把山劈开,把石切开,小心地取出玉,再雕刻打磨成美丽的玉饰,跪拜着献给心爱的女人。玉与人的雪白肌肤相抚,与人的高贵品质相切,甚至与人的宝贵生命相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独得了华夏民族文明中最好的称谓和供奉,抑或象征皇权国威的执政大玺也要用“玉”来制作,称为“玉玺”。
而偏就这个兀立于南阳盆地的独山,却孕育着一种玉,成就着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独玉”或曰“南玉”。
在我的视野和想象中,大凡是山,或峰峦叠嶂交错,或奇峰联袂对峙,或峻岭绵延逶迤,或地势逐渐隆起,但独山却无峰无岭,无涧无壑,金鸡独立,兀自挺立。亿万年前,是女娲随意丢弃的一块补天之石让它独立成一条汉子,独纳盆地之精华,还是地神顺手长出的一只手臂让它独秀为临水仙女,独享白河玉带般的缠绕?独山,以无兄无弟独立为豫西一条汉子,独山,以无姊无妹独秀为南阳一株奇葩。
而更让我仰望和心仪的是独山的内质——独山玉,她以万年孕育之苦难,以千年燃烧之痛苦,高温、熔化、裂变、冷却……一次次的痛苦和分娩,她把自己的心扉打开,献出苦难凝成的瑰丽与华彩:坚韧致密,细腻柔润,色泽斑驳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