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76200000018

第18章

一次,中国科学院“革命委员会”召开“两条路线斗争座谈会”,要求竺可桢参加。会上,一个发言人生拉硬扯,编造了许多理由,批判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科学院是修正主义黑线专了无产阶级的政。听到这些不顾事实的谎言,竺可桢的倔劲儿又上来了,他这时根本不顾忌个人的利害得失,义正词严地对那个人的发言进行了反驳。他一一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学院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然后以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我认为,建国后科学院在两条路线斗争中始终是红线占主要地位。”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竺可桢在自己随时都有挨整被批的处境中,还竭尽所能去保护那些在运动中无辜受冲击的干部、知识分子免遭迫害。

当时,竺可桢每天都要接待和应付大量的来访来函外调。所谓“外调”,就是外出调查那些在运动中被揭发和清理出来的人的所谓“历史问题”。竺可桢当年曾大略地估计了一下,几年下来他一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外调人员达500多批。平均每年回复来函来人200多件次。他曾这样难过地叹息道:“‘文革’中,我做不了其他的事,这类事倒成了重要任务。”

话虽这样说,竺可桢也深知,他提供的材料,决定着被调查人的命运。所以,他从不理会那些外调人员给被调查人定下的调子和框框。每次面对一个外调人员或一封外调信函,他总是认真查阅自己过去日记中的记录,如实说明情况,再加以客观地分析。有一次,为了弄清楚一位故人的一件往事,光翻阅过去的日记他就用了两天的时间。

1973年,在“清理阶级队伍”的高潮中,外调人员找到竺可桢家,声称要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参加过“青年远征军”的浙大学生的历史问题。

尽管已经是30多年以前的事情,但竺可桢对当时的情形还记得清清楚楚。

那是在浙江大学西迁遵义以后,日本军队从广西攻打贵州。贵州告急。贵阳一旦失守,遵义、重庆也危在旦夕。

大学生们的血液在沸腾,国将不国,怎能安心读书?

浙大的92位青年大学生为了抗日救国,毅然决然投笔从戎,参加了“青年远征军”,奔赴抗日前线。当时担任浙大校长的竺可桢深为他们的热情和勇敢所感动,亲自为他们送行,并在当天的日记里一一记下了这92个学生的名字。

竺可桢找出了当年的日记,他激动地对外调人员说:

“这些学生当时都是些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谁都知道离开大学校园奔赴前线这一去就可能永远不能生还,但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宁愿献身。请你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他们当初参加国民党的军队,究竟何罪之有?”

面对竺可桢入情入理的摆事实、讲道理,外调人员不得不悻悻而去。

在那些“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日子里,竺可桢还牵挂着作家、翻译家叶君健,惦记着澄清叶君健挨整的所谓“历史问题”。

那是1947年的事情。

当时,竺可桢作为中国科学家的代表,前往英国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会议。那时,叶君健是留学英国的研究生,他被中国代表团聘请,担任大会期间中国代表团的英文翻译。而这段历史,就成了叶君健参加国民党组织活动的罪状。

新中国成立后,叶君健在外文出版局工作,每次一有运动,他的这段历史就要被抖搂一遍。“文革”中,他不但在政治上“靠边站”,而且还一次又一次地被批斗,要求他“交代历史问题”,“说清楚”。

面对外文出版局“造反派”喋喋不休的逼问,竺可桢严肃地驳斥他们道:“叶君健是一个翻译,在当时的国际活动中做了积极有益的工作。我在当时是代表团正式成员,况且不予追究,你们如此对待一个做普通工作的翻译,岂不缺乏政策依据?”

竺可桢的仗义执言,使那些“造反派”哑口无言。

诸如此类的事耗去了竺可桢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后来,他为了更快更方便地检索查阅,便把自己日记中所涉及的较重要的人和事加以分类,编成了供他自己检索的索引。

在那颠倒历史、是非莫辨的“文革”舞台上,不同的人演出了一幕幕悲喜剧、闹剧、丑剧。竺可桢虽然不可能洞察和了解这一切后面的内幕和实质,但他却以一个科学家崇尚真理的一贯品格,在“文革”中为自己正直的一生写下了无悔无愧的一笔。

1973年春夏之交,杨花飞絮,槐花飘香。竺可桢的肺心病又犯了,他又一次住进了医院。从未有过的衰竭感攫住了他,他感到生命的终点正在来临。

竺可桢在病床上思索着自己的人生。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的一生都不过是一瞬。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而人所为之献身的事业则可以永恒。想到这些,竺可桢十分欣慰。他在给自己的老朋友、西北农学院教授辛树帜先生的信中写道:“我们应以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的规律。……我们生逢其时,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运!”

生命最后的时日,竺可桢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他放心不下的,仍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

一个从事气象科研的学生来看他,谈起了他的论著《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吃力地摇着头说:“这只是初步研究,有很多工作还没有做……”

他期待自己的学生能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工作。

他的日记伴随了他的一生,也伴随着他最后的日子。

这些日子的日记记载着:

1973年6月11日

往年5月底就可以在北京城里听到布谷鸟叫,而今年却直到今天还未曾听到。可能是空气、土壤污染,造成大批候鸟死亡的缘故。

1973年6月23日吴世昌来信提到关于渤海完全结冰的一次记录,是我所不知道的。

这个记录在《资治通鉴》卷九五,晋成帝威康二年(公元336年)。以后修改论文一定用上此材料。

1973年7月13日审阅《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译英文稿。

1973年12月31日苏联气象学界又在宣传全球气候变冷的消息,说列宁格勒近些年来比1940年前后低了1摄氏度。我在《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已指出,这类1摄氏度上下的变化,过去五千年中极为普遍,算不得地球变冷的证据。

……

1974年1月23日,是一年一度中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春节。

竺可桢这一段时间病情比较稳定,精神也很好。从住进医院以后,他已经有半年没有回家了。医院根据竺可桢这一段的病情,同意了让竺可桢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

医生再三嘱咐他和夫人陈汲,必须十分注意保暖,千万不能感冒。

1月20日,竺可桢回到了家里。

1月22日,除夕夜。

回家团聚的孩子们吃过了年夜饭,因为怕竺可桢休息不好,早早便回到各自的住处。竺可桢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看陈汲悄无声息地忙里忙外,收拾家务。

“允敏。”竺可桢轻轻地叫了一声。允敏是陈汲的字,平日里只有竺可桢这样称呼她。“嗯。”陈汲端来一杯水,送到了竺可桢的床头。“允敏,我身后有一件事要办。”

“什么事儿呀?大过年的,以后再说不行吗?”陈汲连忙打岔。

竺可桢一脸严肃地说:

“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想好了,竺薪的那笔存款,在我走后,全部作为党费上交给党组织。”

原来,自从1966年8月以来,竺可桢主动要求把自己的工资削减三分之一,这要求上级党组织并没有同意。可从那以后,竺可桢就逐月把工资的三分之一拿出来,以竺薪的名义存入银行。7年过去,这笔存款的数额已达一万一千余元。而在此期间,他们全家一直过着节俭的日子。

在竺可桢1972年6月28日的日记中,记录了这个月他家的收支情况:竺可桢每月的工资是352元,这笔钱每月开支的时候拿出136元以竺薪的名义存入银行。用于家庭开支的钱实为216元。这个月家庭的伙食开支115元,各项零用及额外支出294元,共计支出409元,亏空达193元。

即使在入不敷出的情况下,存在竺薪名下的钱,也从没动用过一分。

竺可桢对陈汲说,对子女不可溺爱,要教育他们自强自立,绝不能让他们有依赖父母的心理。给子女留下多余的钱,等于给他们留下祸害。

在这个静悄悄的除夕夜,竺可桢郑重其事地对陈汲谈及这些。陈汲意识到他是在交代后事,强忍着眼泪答应了他。

1974年1月23日,大年初一。

小院里仍很安静,远远地有鞭炮声和孩子们的玩笑声。

陈汲谢绝了一切来访求见的客人,只让竺可桢的外孙女婿、高能物理学家汪容进到竺可桢的房间。

竺可桢的呼吸很吃力,说话的声音很低。他向汪容了解高能物理研究领域中有关粒子和层子模型的一些问题,他还问及国际理论物理研究的前沿课题。

汪容一一回答了竺可桢的问题。

每当谈及这些话题,竺可桢的神情就特别专注。陈汲注意到,这时候,竺可桢的眼神里有一种她所熟悉的神采,那是智慧的神采,是科学之光照耀下的幸福神采。

1月24日,大年初二。

竺可桢低烧并发肺炎,重新住进了北京医院。

1974年2月6日,竺可桢病危。

病危中的竺可桢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生中最后一页日记: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吃力地写下了这些以后,他又提起笔来,在旁边注上了“局报”两个字。

竺可桢完成了一个气象学家的最后一件事,仿佛完成了一件心事,深深地呼出一口长气。

在这一生中,每天日记上记录的气温,都是竺可桢亲自到室外用温度表测定,这是竺可桢从青年时期就养成的习惯。而这生命中的最后一次,他却只能按照广播里气象局的天气预报记录了。所以,他要特意注明“局报”。

在竺可桢生命的最后一页,他以一个科学家、气象学家一以贯之的严谨认真的态度,留下了传神的一笔。

1974年2月7日凌晨4时35分,竺可桢停止了呼吸。

中国当代一颗明亮的科学之星陨落了。

1984年,是竺可桢逝世10周年的日子。

华夏大地,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腾飞和科学的昌明。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蔚然成风的时代,人们格外怀念生于动乱年代、死于忧患年代的竺可桢。

为纪念这位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地理学和气象学的一代宗师,中国科学院在北京举行了竺可桢逝世10周年纪念会,并设立了“竺可桢野外科学工作奖”。竺可桢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南京市成立了竺可桢研究会,研究会发表了许多论文。

1987年4月1日,是浙江大学建校90周年纪念日,海内外数以千计事业有成的校友相聚在浙大。

这一天,一座高达2.9米的竺可桢全身铜像在浙大校园揭幕。

阳光下,草坪上,竺可桢谦和地微笑着面对从海内外赶来参加揭幕仪式的浙大校友。这其中,有许多曾经是他的学生,他们中的许多人已经成为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无论身在何处,他们都不会忘记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竺可桢对他们的教诲。浙大的“求是”精神已经化作了巨大而无形的精神财富,引导着他们的漫漫人生。

竺可桢微笑着面对浙大校园里年轻的莘莘学子,那些青春的面容,飘动的黑发,年轻的身影,是振兴中华民族科技文化的希望所在,是他永远也看不够的最美丽的风景。

竺可桢谦和地笑着,那笑容中有一种圣洁的光辉,令千千万万后人在这里驻足,令千千万万后学“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同类推荐
  • 史海回眸李鸿章

    史海回眸李鸿章

    本书从李鸿章早年落拓,写到他参与镇压太平军、甲午中日战争,创办洋务,周旋于世界外交舞台直至去世 ……
  • 慈禧全传1

    慈禧全传1

    叶赫那拉氏乃是满洲的古老氏族之一。其祖先可以追溯至贝勒杨吉砮。杨吉砮的女儿于1588年嫁给努尔哈赤,即满族统治的真正奠基者,也是大清皇帝的直系祖先。杨吉砮屡屡率部侵袭明朝的统治区域,但1583年他不幸于奉天战亡。
  • 托尔斯泰 马克·吐温

    托尔斯泰 马克·吐温

    本书介绍了托尔斯泰、马克·吐温在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尤其探索了他们成功的主观因素,对广大探索中的青少年大有裨益。
  •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林肯(名人传记丛书)

    “平民总统”林肯(1809~1865),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深受人们的爱戴与敬仰。从平民走向总统后被暗杀,其传奇的一生熠熠生辉中伴着无数常人不及的坎坷与曲折。
  • 刘邦

    刘邦

    刘邦,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帝王。崛起于乱世,啸命豪杰,南征北战,终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开国帝业。身为汉高祖,刘邦摒弃自身弱点,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与民生息勤俭治国,为后世基业夯定坚固的基础,最终使汉成为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强盛王朝。本书用通俗灵动的语言,讲述了刘邦从出生到驾崩的传奇一生,情节波澜壮阔,令人欲罢不能。
热门推荐
  • 妃常嚣张:王爷,约不约

    妃常嚣张:王爷,约不约

    一朝穿越,什么锦衣玉食,荣华富贵她通通没捞到。没关系,她白锦辞现代是神棍,古代也能靠老本行混得风生水起!管他摄政王,还是国师和神医,只要能让她捞到钱财,该骗还是得骗!直到某人把她千里迢迢追回,狠狠扔床上,她才意识到,她好像真把某爷惹急了……“本仙姑,掐指一算,今日不宜……哎,别解我衣服啊!”“好,不宜解衣,那本王直接撕了!”
  • 至尊诸神争霸

    至尊诸神争霸

    众神大陆上,流传着一个预言:“主神之子降临的时候,中央帝国的霸权将要恢复到始祖时代的辉煌。”
  • 追梦录

    追梦录

    “柳逆,生活在一个貌似普通家庭中的反抗,不,有为青年。暂时和好友同居,爸爸是化工厂的技术顾问,妈妈自己在市郊开了个托儿所,依稀的记忆中,自己还有一个奶奶,不过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从此这个家中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奶奶”的生物。”
  • 界月

    界月

    同学说我之前的介绍不够霸气啊、但是对于此事我也只能表示无语、大家只要知道这是一个主角一路英雄救美推妹子(大误)的故事就好了、作者的节操掉光了、不要介意、
  • 炼世邪仙

    炼世邪仙

    “仙道至尊,魔道巨擘,无论是谁,都不可以阻拦我的步伐。挡我者,全部擒拿炼化,以你们千万载修行的精华元气,来铸就我的通天之路。”楚枫怀着这一信念,一步一步,踏上巅峰。
  • 修龙邪少

    修龙邪少

    东方仙道,世风日下,道心凋敝,尽为追名逐利蝼蚁之辈。南宗佛国,普济天下,慈悲为怀,秘密隐于炫彩璎珞之下。西境血族,暗流汹涌,刀光剑影,亲人骨肉化为脚下红毯。北国圣教,制裁之剑,灭世之器,万千污浊爬上参天雕像。少年江晗,破碎的灵魂,借来的身体,企图用这虚幻的一切留住爱人。他,到底是被现实蹂躏在脚下,如蜉蝣般苟延残喘;还是化为逍遥于天地间的翔龙,试问宇内,谁与争锋?
  • 末日我还活着

    末日我还活着

    菜鸟来到部队,在一次任务中药品泄露灾难来临。朋友、死对头,每一位活着的人都变的那么重要,看着他们我才能感觉我还活着。活下去我一定要活下去。
  • 七十二神通

    七十二神通

    凤凰落日生炎,秋月破晓蚀雨。九龙怒首鬼风,女娲破石神电。当这式四式神通席滚大地时,引起了各大高手的争夺!美女如云争相亮相,俊才天才出来装逼!安无妄在这个时刻,施施然从地球穿了过来!他身上怀的不是四式神通,是七十二式!看着各方争夺,四方装逼!他淡淡一笑:“爷有的是!”可是没有人相信!因为他在这里的身份,是一个傻子……
  • 陋颜九小姐惊天下

    陋颜九小姐惊天下

    先天废材?容貌奇丑?家族遗弃?那又如何,看她如何扭转乾坤。废材一朝变天才,斗亲姐,毁家族,千金难求的丹药当糖吃。谁说只能契约一只召唤兽,她身边五只召唤兽是神马?她说;"我狂,我傲,只因我有狂傲的资本;有本事也狂,你也傲啊"她亦心思细腻,只因有他在身侧。他说“你把天捅破,我替你担着。”"若世人皆叛你,那我便屠尽天下人。”他邪魅,却独独宠她入骨。
  • 大众传媒素养论

    大众传媒素养论

    本书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传媒生态的变化,凸现了提升我国大众传媒素养问题的重要性;本书对于大众传媒素养的研究范围作了较为严格的界定,揭示了大众传媒素养的内在涵义,认定了组成大众传媒素养的若干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中国社会各个界别大众传媒素养的情况,提出了中国大众传媒素养的重塑问题。本书可供传媒学术界、传媒实务界、理论界、教育界以及宣传部门的人士阅读,高校中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以及对于我国的新闻与传播事业有兴趣的各界人士均可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