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21200000007

第7章 大知:大智慧者执两用中

【原典】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以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译释】

孔子说:“舜难道不是最智慧的人吗?舜喜欢向别人发问,又爱审察日常浅近的话,对于别人的话,他隐去坏的而宣扬好的,掌握对立的两方面,运用符合中庸之道的原则去治理平民,这就是舜之所以为天下百姓拥戴与津津乐道的原因吧!”

1执两用中是杰出的领导艺术

这一章,孔子通过对舜的赞扬来表达自己对于修身、治国的观点。好问而明察,好问而且要全面地了解、透彻地咨询,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能够辨明别人话语里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甚至是说话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背景,才能明白事情的原委与过程。

通过对具体事情的具体分析,就能够对一个人有一个具体而深刻的印象,其性格的善恶、道德的优劣、品性的高下就一目了然。

长期以来很多人把“执两用中”当做折中主义加以批判,这完全是一种曲解。诚然,从表面形式上看,“恶”与“善”乃是相反的两种倾向,而“中”必然处于这两者之间。但是,若从价值实质而论,“中”绝不是“恶”与“善”两者之间在数量上无原则的对半折中,而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合乎客观规律、适得事理之宜的最佳点,在正确与谬误的对立关系中,“中”代表恰当。其实,孔子说得很清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如果认定他是在提倡“善”与“恶”之间的折中而取其中性,岂非荒谬绝伦之至!

“执两用中”系由“执中”发展而来。先民在长期实践中发现,一切事物的运动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所以办理任何事情都必须掌握分寸。只有根据事物的客观规律而做到适当的程度,才能达到最佳的预期效果。这个最适当的程度就叫做“中”,若能恰到好处地掌握住适度,就叫做“执中”;偏离了这个度,就是“失中”。由于用适中的方法办事能符合实际而收到最佳的效果,所以“中”就含有合宜、正确之意;又因为用“执中”的方法处理人事是最公平合理的,所以“中”又含有中正、公正之意,当把“执中”的方法从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时,就叫做“中道”。尧、舜、禹都把“允执其中”作为世代相传的治国方法,就是要求实事求是地坚持中道来治理国家,孔子在全面继承中道的基础上,又以托古的方式把舜的治国方法概括总结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这样把“执两”与“用中”对立统一起来,既丰富了中道的内容,也提升了它的理论高度。

《易传》阐释“古经”义理也十分强调“执两用中”、“中正”、“中行”。学界有人说,在孔子的中庸思想里,其实有一种内在的生态思维:“尚中”的基本内涵是“无过无不及”,“时中”的基本内涵是“无可无不可”,“中正”的主要意味是“礼义”,“中和”的基本意蕴是“天人相应”、“天人统一”。其中,“尚中”观念为传统所固有,为孔子所继承。“时中”、“中正”及“中和”的观念是孔子对传统“尚中”观念的丰富和发展,也是中庸思想的核心之所在。

“执两用中”可以说是实事求是,但又不能单纯地理解为善恶中间的平衡点,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全面掌握事情的好与坏,把最适合的办法和政策施用于民。要明白事情的好坏,还要知晓主要和次要,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最合适的决定。这既是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是杰出的领导艺术。要真正做到,当然得有非同一般的大智慧。

我们知道,凡事均有两端:或动或静,或刚或柔,或进或退,或扩展或收缩,或变动或稳定,或生产或消费,或阴或阳等等。要“执两端而用其中”,还要理解“两”的含义。

中国人谈对立的时候,最简单的办法是将它分成两种:一个是“两”,一个是“二”。

“两”本来是古代车上的小部件。车子前面有根杆,杆上挂下来卡住马脖子上的东西,那个东西就叫做“两”。中国哲学里面把互相并列的对立关系归类为“两”。“两”就是并存,好比“左右”,左边跟右边一样,只是一个在左一个在右,是并列的关系。比如企业和客户,就是“两”,是并列关系。

“二”也是指两个东西,但是“二”是有主从关系的。比如我们说“二把手”,意味着还有“一把手”在上面,“二”所表示的就是一个主从关系。按照这种说法,朱熹的所谓“理”和“气”就是“二”,理主气从,不是“两”。而“雌雄”、“男女”、“损益”、“增减”、“进退”才是“两”,并列关系,没有主从关系。“执两”要注意不把主从关系的“二”混进去当做“两”。比如企业领导者和下属是“二”,不是“两”,是主从关系,不是并列关系。

这样,“执两”是人们并不太难掌握的,只要不把“二”误当成“两”就可以了。要“执两端而用其中”,真正有困难的是“用其中”,也就是如何根据事物的具体结构、状态选择实际有效的“中正”方案来解决问题。

2隐恶扬善,律人安人

“执两用中”在对待具体的人的原则就是“隐恶扬善”。对于恶劣的、邪恶的,尽量隐匿、消除它的不良影响,不能让其成为动乱社会的炸弹、混淆人心的邪教、诱人堕落的魔鬼;而对于善良的、正直的、高尚的,就要大大宣扬,引导人们走向正道,使得家庭和谐、社会康泰、天下太平。

可以看出,隐恶扬善、执两用中,并不是搞折中,而是指确定恰当的道德标准,以便更好地律人、安人。

东汉安帝时,朝歌(今河南汤阴西南)一带的土匪宁季等纠合数千人,一度攻占朝歌县城,杀了县长,屯聚连年,十分猖獗。州郡都不能禁绝,于是就任命虞诩为朝歌县长。

虞诩刚到朝歌时,先去谒见了河内太守,表示希望能给他自主的权力,让他放手行事,不要有所限制、阻碍。

虞诩到任之后,他发出公告说:“现招募以下三个等级的人员:善于抢劫、掠夺、攻击的为一等,能够偷盗、伤人的为二等,不务正业的为三等。以上人员一经录用,全部赦免他们以前的罪行,并且按月发给他们俸禄。”

朝歌县城舆论大哗,人们议论纷纷,说:“这新县长不但不治理土匪,反而给这一类的恶人奖励,真是助恶作恶呀。”虞诩不理会人们的议论。共收得了百余人。

按虞诩的计划,让这百余人设法混进了土匪之中,并诱使土匪出动去打家劫舍,而官兵事先已设下埋伏,这样一举消灭了土匪数百人。

虞诩又秘密派遣了会裁缝的贫苦人,受雇为土匪做衣服。按约定,裁缝用彩色线在袖口上缝了标记。凡是穿了这种衣服到街市上去的,官府就把他们抓起来。这么一来,土匪被整得心惊肉跳,终于溃散了。

在对待“恶”时,人们往往只知道去一味地镇压。结果呢,“严打”之时他们就躲开,一有机会他们就又出来,双方像是在捉迷藏。有智慧的人,则采用高明的方法去引导,等时机成熟后,再抓住机会给予有效的打击。

汉代的朱博本是一介武将出身,后来调任地方文官,他利用“执两用中”的手段,制伏了地方上的恶势力,被人们传为美谈。

在长陵一带,有个大户人家出身的名叫尚方禁的人,年轻时曾强奸别人家的妻子,被人家用刀砍伤了面颊。如此恶棍,本应重重惩治,只因他大大地贿赂了官府的功曹,而没有被革职查办,最后还被调升为守尉。

朱博上任后,有人向他告发了此事。

结果,朱博在几天后公开宣布:尚方禁仍任守尉一职,加以重用。人们都说朱博又是一个糊涂官,不为百姓做主,竟然用一个人们痛恨的恶棍做守尉,肯定又收了恶棍的贿赂了。朱博对人们的议论置之不理,只管行自己的事。

有一天,朱博找了个借口召见尚方禁。尚方禁见新任长官又是给自己官做又是突然召见,心中七上八下没个底,也只好硬着头皮来见朱博。朱博仔细看尚方禁的脸,果然发现有疤痕。朱博就将左右退开,假装十分关心的样子问尚方禁:“你这脸上的伤痕是怎么搞的呀?”

尚方禁做贼心虚,知道朱博已经了解了他的情况,心想这下肯定完蛋了。就像小鸡啄米似的接连给朱博叩头,嘴里不停地说道:“小人有罪,小人有罪。”

“既然知道自己有罪,那就原原本本地给我讲来!”

“是,是。”尚方禁如实地讲了事情的经过。朱博将自己听到的与之相比较,觉得大致差不离。他用两眼严厉地逼着尚方禁,吓得尚方禁头也不敢抬,只是一个劲地哀求道:“请大人恕罪,小人今后再也不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了。”

“哈哈哈……”朱博突然大笑道,“男子汉大丈夫,本是难免会发生这种事情的。本官想给你个立功的机会,你能自己努力吗?”

尚方禁开始被朱博的笑声吓得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心想这下要倒大霉了。但听着听着,终于缓过气来。朱博刚说完,他又是“扑通”一下跪倒在地:“小人万死不辞,一定为大人效劳!”

于是,朱博又用好言安慰了一番,命令尚方禁不得向任何人泄露今天的谈话情况,要他有机会就记录一些其他官员言论,及时向自己报告。尚方禁已经俨然成了朱博的亲信、耳目了。

自从被朱博宽释重用之后,尚方禁对朱博的大恩大德时刻铭记在心,所以,干起事来特别卖命。不久,就破获了许多起盗窃、强奸等案件,工作十分见成效,使地方治安情况大为改观。朱博遂提升他为连守县县令。

使功不如使过,聪明的智者总是善于“执两用中”,既护之又制之。如此一来,就可以使犯错的人以既感激又畏惧的心情,以十倍、百倍的努力,用自己的才智将功补过,从而由“恶”变“善”。

3品行不端的人也可以重用

一般而言,领导者选拔人才,需要其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才可能重用他。但用人不能拘于常规,所谓“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非要找品行和才干都拔尖的人,很可能会与那些具有非凡才干的人失之交臂。特别是在自己力量不足的时候,“隐恶扬善”、“执两用中”,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西汉时阳武人陈平,家境贫寒,喜欢读书。各路诸侯起兵叛秦,陈平在临济事奉魏王,作太仆。他向魏王献策,魏王没有采用。有人在魏王面前中伤他,陈平就逃走了。

后来陈平又为项羽做事,项羽封他卿一级的爵位。殷王司马印叛乱时,项羽派陈平去攻打司马印,并降服了他。陈平回师,项羽任命他为都尉,赏赐给他黄金二十镒。过了不久,刘邦攻下殷地,项羽大怒,要诛杀那些平定殷地的将领和官吏。陈平很害怕,就把赏赐的黄金和官印装好封起来,派人送还给项羽。自己带着剑从小路逃走,渡过黄河,在惰武归附了刘邦。

陈平通过魏无知求见刘邦,刘邦召他进见,赐给他饭食,打发他去客舍中。陈平说:“我有要事来见您,所说的事不能拖过今天。”

刘邦就和他交谈,两人很投机,脾气投合,爱好相似,有相见恨晚之感,刘邦非常喜欢他,就问他:“你在楚军中担任什么官职?”陈平说:“都尉。”刘邦当天就任命陈平为都尉,让他做参乘,并让他做典护军。

将领们都喧闹起来,说:“大王才得到一个楚军的逃兵,还不知道他的本领高低,就与他同乘一辆车子,还让他反过来监管我们这些老将!我们不服。”刘邦听了,却更加宠爱陈平。

周勃、灌婴等人对刘邦说:“陈平虽然外表俊美,但未必真有什么才能。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他的嫂子私通;为魏王做事时不被容纳,就逃走投奔楚;在楚时仍然没有被重用,又逃跑来归附汉。现在大王您却委任重要的官职,让他做典护军。听说陈平接受将领们的贿赂,钱给得多的人就得到好的待遇,钱给得少的人待遇就很不好。陈平根本是个没有操守的乱臣贼子,希望大王明察!”

刘邦不但没有听从劝阻,反而重重地赏赐陈平,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军将领。将领及群臣也不敢再说什么,但心里都窝着气。

后来楚在荥阳包围了汉王。汉王对陈平说:“天下动乱纷争,什么时候才能安定?”陈平说:“项王的正直之臣只有亚父等几个人,现在若用反间计使他们互相猜疑,我们就一定会攻破楚国。”于是汉王给陈平4万斤黄金,让他去实施计策,从不过问金子的使用情况。陈平运用反间计,果然使项羽猜忌亚父,不再用范增的计策,因此击败了楚国。

这时,周勃、灌婴才感到刘邦用人是用对了,就找到刘邦请求当初错劝之罪,险些让汉王丢失了一个人才。刘邦说,我召见引荐陈平的魏无知,问他陈平的品行如何。魏无知说:“乡里有社庙,陈平当了社宰,每次分祭肉都分得很平均。乡里有父老就说:‘陈家的小子做社宰做得很好啊!’陈平说:‘唉,如果让我主持天下,也会像分祭肉一样公平的!”我推荐的是陈平的才能,陛下现在问的却是他的品行。现在如果他具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但对事情的成败却没有什么帮助,陛下哪里有空任用他呢!现在楚汉相争,我推举有不凡谋略的人,只考虑他是否对国家有利而已,至于与嫂子私通、收取贿赂,哪里值得去顾忌呢!”

后来我又召见陈平,问他说:“你侍奉魏而不被接纳,侍奉项王而不被重用,现在又来追随我,有信义的人难道都是三心二意的吗?”

陈平说:“我侍奉魏王,魏王不能采纳我的意见,所以我才离开他去侍奉项王。项王不能信任人才,他所任用宠爱的人,不是项家的人,就是他老婆的兄弟,哪怕是有不一般才能的人才他也不能任用。我听说汉王能够任用人才,才来归附您。但我空手而来,不接受金钱就无法应付日常开销。倘若我的计策的确有值得采纳的地方,希望大王您采用它。假如没有什么值得采用的,那么金子还都在这里,请让我封好送到官府中,并请求辞去官职。”于是我才重用了他。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用人时要能够不循常规,隐恶扬善,隐去他人的短处和过错,不能因为人才有某一方面的缺陷就放弃使用。领导者应当胸怀宽厚,不纠缠于细枝末节,要知道,我们使用一个人是要用他的才干,而非是他的毛病和问题。只有用人所长,才能真正使他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3扬长避短,以扬为主

领导者的任务,简单地说,就是找到合适的人,把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上,然后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创意完成本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领导者要“隐恶扬善”、“执两用中”,使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合理使用人才的目的。

正确的用人之道,是“隐恶扬善”,是避开一个人短处,充分发挥一个人的长处。用人就是用他的长处,使他的长处得到发展,短处得到克服。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小故事颇能说明问题:

一个人养了一只非常擅长捕猎的豹子。这头豹子长得威武极了,他经常得意地向朋友夸耀:“你们看我的豹子多强壮、多勇猛!它的本事可大了,没有它抓不到的动物!”

他非常宠爱这头豹子,给它拴上镀金的绳子,系上美丽的丝绸,天天喂它吃新鲜的畜肉。一天,一只大老鼠从房檐下跑过,他被吓了一跳,急忙过去解开豹子,让它去扑咬老鼠。可豹子只是漫不经心地看了老鼠几眼,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他非常生气,指着豹子大骂:“难道你忘了我是怎么对你的吗?你竟然这样回报我!下次你再这样,我就不客气了!”

隔了几天,他又看到一只老鼠跑过去,就又放豹子去扑。豹子还是对老鼠置之不理。他于是大动肝火,愤怒地拿鞭子狠狠地抽打豹子,边打边骂:“你这没用的畜生,只知道享受,什么事也不做,我真是白养你了!”豹子大声号叫着,用哀求的眼神看着主人。但他还是用力地鞭打它,豹子的身上起了一道道血痕。

他的朋友闻讯赶来,对他说:“我听说宝剑虽然锋利,但用来补鞋却不如锥子;丝绸虽然漂亮,但用来洗脸还不如一尺粗布。豹子虽然凶猛,但捉起老鼠来还不如猫。你怎么不用猫来捉老鼠,放开豹子去捉野兽呢?”

他恍然大悟,听从了朋友的意见。很快,猫把老鼠捉完了,豹子在狩猎时捉了很多野兽,数都数不清。

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一开始不能够“执两用中”,不懂得豹子的长处和才能,才做出让豹子抓耗子这样荒唐的事。

每个人都是人才,关键是如何使用。只有做到“隐恶扬善”,善扬其长,力避其短,才能发挥出人才的最大潜能,使之创造出惊人的成就。

任何人都必定有很多“恶”(即弱点),但我们却可以设法使弱点不产生作用。有效的领导者择人任事和升迁,往往都以一个人能做些什么为基础,着眼于如何发挥人的长处,并做到以扬长为主。

为此,领导者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用人之长:

(1)找准人才之“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同理,人与人也是存在差异的。找准人才之“长”是用人之长的前提、基础。在找人才之“长”前,笔者对这个“长”做了一个界定。“长”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可为组织所利用,并能为组织带来最大效益的与众不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可以是知识、技能、性格、价值观等,它是一个相对值,而不是绝对值。

那么我们如何来找一个人所拥有的这个“长”呢?

首先,领导者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大公无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也会受到成见、偏见影响。领导者胸襟一定要开阔,一切从整体利益出发,不可让一个人才“漏网”。

其次,领导者应充分利用各种考查方法。人才如冰山,只有1/3的特点浮出水面,2/3藏在水面之下。如果不运用一些合理的考查方法,是很难一眼看出来的。

(2)强化人才之“长”。找到了人才之“长”,我们还需要强化它,使其充分发挥效用。首先,要将人才放到合适的位置,为其提供发挥特点的平台,让其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锻炼、不断反复、不断重申这一特点,从而起到强化人才之“长”的目的。不但人要适岗,同时也应考虑岗位是否对人才之“长”起促进、强化作用。正如棉被的问题,如果它的位子没放对,本应有的作用都没办法发挥出来,就更谈不上强化其“长”了。其次,要适时开展有针对性、个性化的培训。培训不但要补人才所短,同时应该培训人才所长。让人才之“长”更突出、更醒目,并让其在你的组织里形成一定的品牌。

(3)优化人才之“长”。优化人才之“长”,就是实现人才的最优。优化配置,平衡互补,取各家之“长”熔于一炉,并相互扬“长”、相互促“长”。最实用的办法就是,用一些人的长处去弥补另一些人的短处。平衡互补体现在用人的多个方面,如专业互补、知识互补、个性互补、年龄互补、性别互补、综合互补等。长短相配,以长济短,形成多种互补效应的人才结构,才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者要根据组织的目标,采取相关的人才组合,合理搭配人才,使各种专业、知识、智能、气质、年龄的人员,组成一个充满生机、整体优化的人才群体结构,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优势互补、互相激励、互相扬“长”、相互促“长”。这样做,不仅能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长处,而且可使群体作用功能达到1+1>2的状态,并在整体上取得最佳的组织功能。

4多征询下属的意见

孔子认为,舜之所以是最智慧的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舜好问以好察迩言”。的确,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虽然舜是最后的决策者,但这个决策绝不应只经过他一个大脑的思考和过滤,而应经过不同角度的碰撞,这样得出的结论才更成熟,更经得起考验。

所以,对于领导者来说,多征询下属的意见,倾听不同人的声音——哪怕是批评和怨言,也是十分有益的,只有兼听而非偏听,兼信而非偏信,决策才能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上。

正因为懂得这个道理,唐太宗李世民才急切地向下属求谏,进而造就了一代盛唐,自己也成为一位千古明君。

贞观初年,李世民曾对王公大臣说:“人想要看清自己,必须靠明镜鉴别;君主想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依靠忠臣指正。如果君主自以为贤明,臣子又不加指正,要想国家不亡,怎么可能呢?若君主丧其国,大臣也难保其家。隋炀帝暴虐凶残,大臣都闭口无言,使他听不到别人指正自己的过失,最终导致亡国,虞世基等大臣不久也遭诛杀。前事不远,你们一定要加以借鉴,看到不利百姓之举,一定要直言规劝。”

由于李世民平日仪表威严,常使朝见的百官举止失措。当他了解此事后,每次召见朝事者,都尽量做出和颜悦色的样子,以希望听到大臣谏言,了解政教得失。

李世民还对身边的大臣说:“正直之君如用邪恶之臣,国家就无法太平;正直之臣若事邪恶之君,国家也无法太平。只有君臣同时忠诚正直,如同鱼和水相互依存,那天下才能平安。朕虽然并不聪明,但有幸得到各位公卿的匡扶指正,希望凭借你们正直的谏议,帮助朕把天下治理太平。”

谏议大夫王珪听皇上这样说,便进言道:“听说木从墨线则直,君从进谏则圣。所以古代圣明的君主一定至少有七位谏官。向君主进谏,不予采纳就以死进谏。陛下出于圣明的考虑,采纳愚鄙之人的意见。愚臣身处这个开明的时代,愿意倾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为国效忠。”

李世民对王珪的话表示赞赏。于是诏令:从今以后宰相进宫筹划国事,都要带谏官以参与筹划。谏官们如有好的谏议,朕一定虚心采纳。

贞观二年(公元628),李世民对身边的大臣说:“圣明的君主审视自己的短处,从而使自身日益完善,昏庸的君主则庇护自己的短处,因而永远愚昧。隋炀帝喜欢夸耀自己的长处,遮掩自己的短处,拒听谏言,臣下的确难以冒犯皇上。在这种情况下,虞世基不敢直言劝谏,恐怕也算不得什么大过错,因为商朝箕子装疯卖傻以求保全,孔子还称他仁明。后来隋炀帝被杀,虞世基遭株连,这合理吗?”

杜如晦对此发表见解,说:“天子有了忠诚正直的大臣,虽无道也不会丧失天下。孔仲尼曾说:‘春秋卫国大夫史鱼,多么忠诚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直言上谏;国家无道,仍直言上谏。’虞世基怎么能因为隋炀帝无道而不纳忠言,就缄口不语了呢?苟且偷安占有重要的官位,也不主动辞职隐退,这同殷代微子谏而被拒即装疯逃去,情况和道理都不同啊!”

杜如晦又说:“拿昔日的晋惠帝来说吧,当贾后将太子废掉时,司空张华并不苦谏,只一味随顺苟免祸患。赵王伦发兵废掉了皇后,派人问张华,张华就说:‘废掉太子时,我不是没有进言,只是当时未被采纳。’使臣说:‘你身居三公(东汉以后,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张华官任司空,故以三公相称)要职,太子无罪而被废除,即使谏言不被采纳,又为何不引身告退呢?’张华无言以对。于是使臣斩了张华,灭了他的三族。”

杜如晦据此总结说:“古人云:‘国家危急不去救扶,社稷危急不去匡正,怎能用这种人为相?’所以‘君子面临危难而不移气节’。张华逃避责任也不能保全其身,作为王臣的气节丧失殆尽。虞世基高居丞相,本来占有进言的有利位置,却无一言进谏,也实在该杀。”

李世民听了杜如晦这番大论,十分赞佩,便说:“您说得有理。大臣一定要忠心辅佐君主治理朝政,这样才能使国家安定,自身保全。隋炀帝的确就是因为身边没有忠臣,听不到别人指正自己的过失,才积累祸患、导致灭亡的。君主如果行为不当,臣子又不加匡正劝谏,只一味阿谀奉承,凡事都说好,那君主一定是昏庸的君主,大臣一定是谄媚的大臣。臣为谄媚之臣,君为昏庸之君,那国家离危亡还有多远?以朕现在的志向,正是要使君臣上下各尽其责,共同切磋,以成正道。各位公卿一定要忠于职守,直言进谏,以匡正补救朕的过失。朕决不会因为你们的犯颜直谏而对你们怨恨责备。”

李世民对规谏之臣十分感激,谏臣们也为此心情舒畅。

贞观六年(公元632),因为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杜正伦、秘书少监虞世南、卿姚恩廉等人的上书内容,都十分符合李世民的心意,李世民遂召见他们说:

“朕遍察自古以来大臣尽忠之事,如果遇到明主,便能够竭尽忠诚,加以规谏,像龙逢、比干那样的忠臣,竟然不能避免遭到杀戮而且祸及子孙。这说明,做一个贤明的君主不容易,做一个正直的臣子尤难。朕又听说龙可以被降服驯养,然而龙的颌下有逆鳞,一旦触犯就会伤人。君主也是这样,他的颔下也有逆鳞。你们不避触犯龙鳞,各自进谏奏事,如能经常这样做,朕又何忧社稷的倾覆呢!每想到你们忠心进谏的诚意,朕就一刻不能忘记。所以特设宴招待你们来共享欢乐。”在赐酒欢宴的同时,还赏赐给他们数量不等的布帛。

大常卿韦挺经常上疏李世民,陈述政教得失。李世民写信给他说:“朕看了你的意见,感到言词十分中肯,道理很有价值,对此朕深感欣慰。从前春秋时齐国发生内乱,管仲有射齐桓公衣钩之罪,然齐桓公小白并不因此怀疑管仲,这难道不是出于对‘犬不咬其主,事君无二心’的考虑吗?”

他又说:“您的真诚之意从奏章之中可以看得出来。你如果保持这种美德,一定会留下美名;如果中途懈怠,岂不可惜!希望你能够始终勉励自己,为后人树立楷模。这样后人视今人如楷模,就像今人视古人为楷模一样,这不是很好吗?朕近来没听到旁人指正朕的过失,朕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全靠你竭尽忠心,多次向朕进献嘉言,以此沃我心田,这种感激之情,是一时无法表达完的!”

正如前面所述,李世民不但希望别人对他进谏,而且还要求大臣官僚们也能接受下属的劝谏。贞观五年(公元631),他对房玄龄说:“自古以来,帝王大多纵情喜怒。高兴时滥赏无功,愤怒时则乱杀无辜。天下遭受损失和造成混乱,莫不由此而生。朕现在日夜为此事担忧,常常希望你们直言进谏。你们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劝谏,不要因为别人的话不合自己的心意,就庇护自己的短处,不去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如果不接受别人的劝谏,又怎能劝谏别人呢?”在求谏的同时,李世民还注意把“慎独”同求谏结合起来,将其奉为封建帝王的修身之道。

贞观八年(公元634),李世民对大臣们说:“朕每次独居静坐时,都深刻反省,常常害怕自己的所作所为上不合天意,下为百姓不满。因此希望有正直忠诚的人匡正劝谏,以使自己的思想能与外界沟通,百姓不会心怀怨恨而耿耿于怀。近来朕发现前来奏事的人多带有恐惧之色,致使语无伦次。平时奏事,尚且如此,更何况耿直劝谏的,一定更害怕触犯龙颜。所以每次前来进谏,纵然不合吾意,也不认为是违逆犯上。如果当时对谏者斥责,奏事者会心怀恐惧,那他们又怎敢直陈己见呢?”

此时已是贞观中期,李世民发现向他进谏的人减少了,于是他问魏征:“近来朝中大臣都不议论朝政,是什么原因呢?”

魏征分析说:“陛下虚心采纳臣下意见,本来应该有人进谏。然而古人说:‘不信任的人来上谏,就会认为他是毁谤自己;信任的人却没有谏言,就会认为他白食俸禄。’但是人的才能器量有所不同。懦弱的人,虽然心怀忠信却不敢言;被国君疏远的人,害怕对己不利而不敢言。所以大家都闭口缄默,随波逐流,苟且度日。”

李世民说:“的确如您所说的那样。朕常常在想,臣子想要进谏,但害怕带来灾祸,难保性命,这与那些冒着被鼎镬烹死、被利剑刺死的人有什么不同呢?忠诚正直的大臣,不是不想竭诚尽忠,而是太难了。所以大禹听到善言就向人拜谢,就是这个原因。朕现在敞开胸襟、广纳谏言,你们切不要过分恐惧,只管极力进谏。”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李世民对房玄龄说:“自知者明,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很难。写文章的人和从事技艺的人,都自以为出类拔萃,他人比不上。如果著名的工匠和文士,能够互相批评、指正,那么文章和工艺的拙劣之处就能够显现出来。由此看来,君主必须有匡正规谏的大臣来指正他的缺点过失。君主日理万机,一个人听政决断,虽然忧虑劳碌,又怎能把事情全部处理妥当呢?朕常常思考,遇事时魏征随时都能给予指正、规谏,且多切中失误之处,就像明镜照见自己的形体,美丑一下子都能显现一样。”于是举杯赐酒给房玄龄等人,以资鼓励,意思是让他们向魏征学习。

据史载,有一次李世民曾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从前舜打造漆器,禹雕镂俎,当时规谏舜禹的就有十多人,盛装食物的小小器皿,何须这么多人苦谏?”

褚遂良说:“雕琢器皿会影响农业生产,纺织五彩绦条会耽误女子的工作。追求奢侈,那么国家就会慢慢走向灭亡。漆器不满足,必用金器代替;金器不满足,必用玉器代替。所以正直大臣的规谏必须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等到了一定程度,就没有规谏的必要了。”

李世民听了,深以为然,高兴地称赞褚遂良说得对,并说:“朕的行为如果有不当之处,不管是开始还是结束,都应该进言规谏。近来朕看前代的史书,有的大臣向君王谏事,君主总是回答‘已做过了’或者‘已经允诺’,实际上却并不加以改正,这样下去国家走向危亡,就会像翻掌一样容易啊。”

作为一名掌握国家最高权力的封建君王,每句话都可以当做“圣旨”来看待,这样说,也就等于这样去做。从这些生动的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贵为天子的李世民思想境界的高远和通达,心境的透亮和宏阔,在封建社会中恐怕只有少数明君才具备。而在今天,事情的专业化和复杂性更要求领导者要勇于求知、虚心求谏,否则,就可能走进自我封闭、自我葬送的深渊。

同类推荐
  • 柏拉图对话录

    柏拉图对话录

    本书分为人与人生、婚姻与家庭、爱与爱情、情感与心灵、知识与真理、道德与修养、政治与经济、法律与正义以及柏拉图年谱等内容。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 斐德罗篇

    斐德罗篇

    两个重要的对话提供重要的见解柏拉图主义的神秘和审美方面。菲德拉斯讨论爱的心理,导致熟悉柏拉图式的形式作为对象的概念超越情感。
  • 学衡派思想研究

    学衡派思想研究

    该书是一本纯学术的著作,相信会对有志于了解、学习、研究文史哲的朋友有所帮助。
  • 小窗幽记(下)

    小窗幽记(下)

    本书分为醒、情、灵、素、景、奇、法、倩等十二卷内容,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
热门推荐
  • 天下何辜

    天下何辜

    七百年的岁月里,冥界之主赫尔墨斯独自站在冥河边,谁也无法知道它在思索着什么。七百年后,名为罗伊的低级骷髅战士被召唤到了人类大陆,开始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冒险旅程。血腥,冷酷,强大,嗜杀,邪恶,曾经用来形容深渊恶魔的字眼在横空出世的罗伊和他的无影军团身上也是如此的苍白无力。每一个面对过他们的人类脑海中都只剩下一个字——疯狂!他们疯狂的制造杀戮,却又以正义的名义镇压杀戮。他们疯狂的发动战争,却又打着维护秩序的旗帜以战止战。他们臭名昭著,他们人憎鬼恶,却能让所有人都屈服在他们的长剑之下。亡者归来,以战定天下!——谨以此话纪念大陆的英雄罗伊和他手下的疯子军团,摘自《大陆史事纪元》
  • 黑篮之魔术师

    黑篮之魔术师

    魔术师是个有趣的职业,她可以给每个人带来视觉上的盛宴与欢乐,甚至爱情。可是魔术师却忘记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份真爱,忘记一直注视着她的那些人。或许魔术师会用她独有的方法,俘获只属于她的那份爱情和那颗心……
  • 下一个转角再爱你

    下一个转角再爱你

    盛大的婚礼上,女孩仅仅只有一个华丽的转身。“洛辰哥哥,你终于来了。我爱你…”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无限恶魔

    无限恶魔

    被逼绝境的少年叶凡,不甘爱人已死,不甘备受打压,不甘于世界的所有。邪魅的紫瞳有着什么秘密。自己的身世到底是什么?这到底是一个巨大的坑还是一个长长的楼梯。生死之间,是那可以让人觉醒的危机。少年凭自己的实力在无限空间之中打出了一片江山。醉卧美人膝,面对种种威胁,叶凡拿起手中的死神镰刀收割着轮回者的生命。
  • 大丈夫论

    大丈夫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山总裁

    冰山总裁

    韩可本是市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她做她的外景主持,他当他的多金总裁,生活永远都不可能会有交集!然而,命运偏偏将两人拴在了一起。电视台的台长是个好色之徒,由于韩可在全台众多女生中脱颖而出,也因此成了他猎艳的目标。几经布署,眼看美人就要到手,却被自己的情妇出卖,被及时赶来的杜泽爆打出门。最可恶的是,无耻的台长居然还给韩可灌了进口春药粉,据说,要去除这一药性,一定要男女交合才能解除药性。看着她那红得快
  • 风水葬天

    风水葬天

    天地鸿蒙,宇宙初开。诞生第一批神魔,以及三千圣灵......人族从来不是天之骄子,从来不是食物链的最顶端,面对神族,魔族,以及大千万族。白夜,一名普通的人族,踩踏在鲜血之上,行走在尸体之旁,引领人族,最终站立在宇宙之巅。挡我道者,无论神、魔、人、妖、亦或是万族……
  • 属于我的tfboys

    属于我的tfboys

    叶馨雅,天之骄女,叶氏集团千金,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父母的“阴谋”之下,意外的闯入他们的世界,邪魅霸道,高冷酷炫,卖萌搞怪,强强相撞,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给时间一点时间

    给时间一点时间

    青涩的年华有你们相伴,懵懵懂懂的我们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是你改变了我,让我不再担心会受伤,因为有你的呵护让我不再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