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430000000037

第37章 永不放弃(2)

在《巴黎评论》上,玛米埃尔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是关于我的作品《一个诗人的生活》。我的一些诗作被马丁翻译成为法文版本,还写了一篇赞颂我作品的诗作发表在《巴黎评论》上。自此,我的名声就被传播到了巴黎的文学界。能受到巴黎文学界的热烈欢迎让我受宠若惊。每次去维克多·雨果家登门拜访,都会得很好的接待。我为此感到十分幸运与荣幸,因为在欧伦施莱格的《回忆录》里他写到他到巴黎都没见到过雨果。维克多·雨果邀请我去法兰西剧院观赏他的新作《承包指挥官》,这是一部悲剧作品。这部戏遭到观众的一片骂声,还有人编导了讽刺这部剧的模仿滑稽剧,在一些规模不大的剧院里上演。他的妻子是典型的法国女性,有着能迷倒异国人的独特魅力,十分美丽动人。玛米埃尔把我写的一首短诗《致维克多·雨果的妻子》翻译成为法文,她那时候应该只是把我当作一名单纯的诗人。

致维克多·雨果的妻子

从丹麦到法国只需要几天的行程。这里有大片的山毛榉,金色的麦浪涌动着。这里拥有美丽的海岸线和托瓦尔森,驱逐了的第谷·布拉赫。它就像北方王国里的里拉琴一般,我的母语是丹麦语,而这里是我的故乡。天国里有我的缪斯,我的灵感常常从她那里获得。维克多·雨果是个伟大的人,我尊敬他,崇拜他。这首诗歌,就是我献给您的花束。您的丈夫是伟大的,您是他青春的爱人,让他从这束花束和您的唇间,知道他在北方是多么受人敬仰。从他的诗歌里,我熟悉了缪斯的言辞和眼波,他的诗歌就像我的缪斯一般。

我的到来受到安切罗特夫妇的热烈欢迎,我在他们那儿遇到了路易斯·布兰卡等很多来自法国的艺术家与作家,与此同时,还遇到了很多来自其他国家的名人。瑞尔斯特德是来自德国的作家,同时也是批评家,马丁内斯·德·拉·罗萨则是来自西班牙。在我还不认识马丁内斯·德·拉·罗萨的时候,就和他聊得很投机,他优雅的谈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向安切罗特夫人询问这位绅士是谁,她惊讶于她忘记为我们引荐了。她先告诉我:“他是马丁内斯·德·拉·罗萨,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政治家。”安切罗特夫人把我俩拉到一起相互做介绍。不一会儿,马丁内斯·德·拉·罗萨向老雅尔迪伯爵表示了问候,并向到场的所有来宾表示弗里德里克六世对西班牙人是如何的友好。那时他请教国王,应该站在国内政治阵营的哪一队里。最终,他支持的队伍没能成功,国王还邀请他来丹麦。所有人的话题都转移到了丹麦,他是参加了克里斯蒂安八世的加冕典礼的年轻外交官。我们都觉得丹麦人的本性不坏,但是却有着独特的性格。我们在谈论弗里德斯克斯堡和在城堡里举办的声势浩大的晚宴时,讨论得神采奕奕。他说,四周环水的哥特式旧城堡坐落在茂密的橡树林里,教堂里也是高贵华丽,政府高官们的衣服都是丝绸质地,不是金色就是白色,头戴别着羽毛的帽子,天鹅绒礼服长长地拖着,只能把长袍搭在胳膊上才能不影响行走。他幽默地说,这是他亲眼所见的,开始以为是丹麦人的风俗习惯,我说这情景确实是加冕典礼时能看到的场面。

我觉得,不管是在日常行为还是在生活起居方面,诗人拉马丁都像法国人中的王子。我的法语很糟糕,为此我向他表示歉意,他却以典型的法国式礼貌向我表示他为自己不能正确理解北欧的语言而感到自责。据他所知,很多振奋人心的文学作品出自丹麦文学界,那里是具有孕育诗作的富饶土地,以致远古的金号角比比皆是。他听我讲解了关于“特尔哈塔运河”的情况,还说他非常想途经丹麦去斯德哥尔摩。他让我感到非常吃惊的是,他作为一个法国人,对丹麦民族和地理知识相当地了解。他的妻子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性格坚强,让人觉得值得信赖。从她的眼神中,可以看到忠诚智慧的光芒。拉马丁在我离开巴黎之前还为我写了一首诗。

即使已过正午,快活的大仲马还会赖在床上,每次去拜访他,都是如此。纸、笔、墨都放在床头,他的新戏正在创作中。一天我去拜访他,看到他正在床上进行创作。他招呼我稍等片刻,说缪斯正赋予他灵感,一会儿就好。他在写的同时,嘴里还不停地大声念着。我坐了一会儿,他从床上一跃而起,大喊:“万岁!第三幕完成了!”他和他妻子并不住在一块儿,他住在香榭丽舍大街的王子饭店,妻子住在佛罗伦萨,接过他父亲文学衣钵的儿子小仲马在他的住所中居住。大仲马说:“真实的我过的就是快乐单身汉的生活。”

他在一个晚上带我去了好几家剧院,看到了舞台之外的情景。我们在皇家宫殿和德亚泽特、阿纳斯聊了一会儿,牵着手从五彩斑斓的林荫大道走向圣马丁剧院。大仲马问我:“他们一身的短装打扮是要上去吗?”幕布后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一幕幕就像是《一千零一夜》里面的故事一样。后台挤满了人:跳芭蕾舞的、表演合奏的姑娘、操作舞台的机械师。我被大仲马领着在人海中穿梭。沿着林荫道回去的路上,一个年轻人叫住了我们。他虽然年轻,但表现出很沉稳的样子。大仲马将他介绍给我:“他是我在十八岁时所生的儿子,他现在也年满十八了,但不像我当年那样有了儿子。”这就是后来在文坛名声大噪的小仲马。

大仲马还将女演员拉歇尔介绍给我认识。我没有欣赏过拉歇尔的演出,大仲马问我是不是需要去拜访她。那时,我很想欣赏一次她的演出。法兰西剧院在一晚安排了她主演的《费德尔》,我在大仲马的带领下来到后台。他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带到舞台的侧厅,但是这里不像其他剧院一样,他让我稍作等待,一会儿才回过头来带我去见今晚的舞剧皇后。这个房间是用屏风隔出来的。只摆着几张凳子和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食物、饮料,都是提供给演员恢复体力的。年轻的拉歇尓就坐在桌边。一位法国作家曾经说过,拉歇尓是一个可以把莱辛和高乃依的大块大理石演绎成栩栩如生的雕像的人。她面容姣好,体态轻盈,给人一种年轻的感觉。不管是在她的家中,还是这里,我都觉得她像画中人那样忧郁和深沉。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悲伤的刚刚流下泪水的年轻姑娘,思绪还沉浸在过往中不可自拔。她和我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从她的声音中透出男子般的深沉。她和大仲马不停地说着,全然忽略了我的存在。直到大仲马向她为我引荐时,她转过身来,似乎才意识到我的存在。

大仲马是这样为她介绍我的:“他非常崇拜你,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刚刚我们在上楼的时候,他告诉我,他从没有想到过,他会在法国见到那位说着一口流利优美法语的美丽女士,他觉得自己内心激动不已。”她听完,客气地回应了几句。我也因此鼓起勇气与他们一同交流起来。我自己亲眼见过,也听别人说过很多世上的奇闻异事,但是却没见过拉歇尓这样的。我将新作品出版所得到的稿费全部换了来巴黎看一次她演出的机会,主要就是为了看她。但是请原谅我的法语说得并不好。她微笑着对我说:“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法国女士听到你刚刚那富有骑士风情的话语,都会夸你法语非常棒。”我告诉她,她在斯堪的纳维亚极负盛名。“如果以后我有机会去圣彼德斯堡,一定要去你们哥本哈根,你要做我的保护人,可不能推辞,因为我在那里除了你不认识其他人。不过我们还得多熟悉了解彼此,因为你说你是为了我才来到巴黎,那我们应该经常聚聚,我邀请你来我家里做客,我们家每周四都会招待很多朋友,你不用感到拘束。”说完她伸出手向我们表示邀请,亲切地对着我们点了点头,接着就在离我们不远的舞台上出现了。瞬间,她的表情呈现出和刚才完全不一样的状态,回到悲剧女神的角色里,身边传来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与欢呼声。

我不太习惯法国式的悲剧表演,或许与我是斯堪的纳维亚人有关系吧。但在拉歇尓表演中浑然天成,让我们觉得其他人都只是在效仿她。法兰西的悲剧女神非她莫属,其他人不过是世俗的凡人。看过拉歇尓的表演之后,让我们觉得悲剧的表演就应该像她这样。现实、真理都在她的表演中展现,只不过与众所周知的北欧方式有所差异。

她家装潢得高贵奢华,虽然在整体布局上有一点不那么自然,但总的来说还是很高档的。蓝绿相间色调的外间里摆放着几尊中等大小法国作家的雕像,整个外间光线非常柔和。具备沙龙功能的客厅里,深红色是桌布、窗帘、书柜的主色调。她有一尊非常出名的钢质雕像,是一位英国人为她刻制的。她身上的黑色衣服就像是雕刻上去的一样。来参加沙龙聚会的大多是艺术家们、学者们,大家都表现得非常绅士,据说其中还有些人是有爵位的。仆人们热情地接待着客人,为客人们送上茶点,当然在这样华美的别墅里,连仆人们的衣着都是华丽不已的。这并不是典型的法式接待,更像是德国式的接待方式。我问拉歇尓是否能用德语交流,她立马用德语答道:“阅读不存在问题,洛林可是我的出生地,我这儿还有不少德文书呢。”说着指向一处。我顺着看去,是格里尔帕策的《萨福》。我们继续用法语聊天。我看过她扮演席勒作品《玛丽·斯图尔特》里的那位苏格兰皇后玛丽,将帝王的威仪、震慑力演绎得生动不已,令我十分难忘。她在与伊丽莎白一同出场的那幕里表现出了更加强大、威严。

“伊丽莎白”的名字从她口中说出的时候,她表现出了一种非常蔑视的表情,这种蔑视的表情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比任何形容词形容的效果更为强烈。她在最后一幕的表现让我着实惊叹不已,所表现的状态是那样的真实与平静,如同真正的北欧、德国艺术家那样。可是法国人却非常反感这样的表演。她告诉我:“我觉得一个人在最伤心欲绝,马上就要与朋友们永别的时候,是不应该咆哮如狂风暴雨一般。在我看来,这样的表达才是真正地表达出了那份情感,虽然法国人不太喜欢这样的表演。”那些精装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华丽的玻璃书柜里,在沙龙里成为重要的装饰品。一幅描绘伦敦剧院内景的画挂在墙上,画中是她正站在舞台前面接受观众向她抛献的鲜花和花环。一个小巧精致的书柜放在这幅画的下面,里面放满了歌德、席勒、卡尔德龙、莎士比亚等艺术家的各类上等诗作。她向我了解了很多德国与丹麦的问题,也问到了两个地方的艺术与剧院。面带笑意的脸上仍有着一丝不可抹去的严肃,频频向我点头,示意我继续说。我的法语不够流利,经常为了找能准确表达意思的词汇而不得不停顿。“没关系,慢慢来,你的法语虽然并不是很好,但是很多比你法语流利的人,他们所聊的事物却并不能引起我太大的兴趣。最重要的是你说的内容我都能够理解,同时你也因此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们最后一次告别的时候她为我在纪念册上写下临别赠语。

法国人阿尔弗雷德·德·维尼集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三者名号于一身。他迷人的个性感染着我。他的妻子是一位英国女士,两人身上将各自民族的优点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凭借自身的学界地位与优厚的收入能自由出入贵族沙龙。我在巴黎的最后一天晚上快12点的时候,和他一起爬了无数个台阶,来到我位于瓦卢瓦饭店顶楼的房间。他用他所有的作品作为分别纪念品赠予我。我从他的眼神中读出了真诚的友谊,他深情的话语让我潸然泪下。

法国雕塑家大卫的性情非常自然率性,经常与他相聚总让我想起托瓦尔森和比森。虽然我们开始真正了解彼此是在我离开巴黎前的最后几天,两人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他想在大纪念章上刻上我的胸像,问我是不是能在巴黎多停留几日。我对他说:“你并不了解我诗人的一面,也无法确定我能否对得起这份荣誉。”他拍着我的肩膀,面带笑容地望着我说:“我还未读你的书,已读了你本人,说你是诗人再合适不过。”

我是在博卡尔梅伯爵夫人家中见到巴尔扎克的。我第一次在一位老夫人脸上看到那种深情的表情,并为之吸引。博卡尔梅伯爵夫人活力四射。另外一点引起我关注的是,在罗浮宫里有她的肖像。大家都围在伯爵夫人身边,她一一为大家做介绍。没想到《奴隶》的作者雷博夫人也在其中,我告诉她我的作品《摩拉托》里就借用了她《奴隶》里的故事,并且在演出时获得了成功。她听后非常感兴趣。从那时开始,她就像我的一位特别的女性守护者。在晚上我们交流自己的写作体会时,她不时地纠正我错误的法语发音,他叫我重复练习发音有偏差的地方。她充满了母爱,如母亲般慈祥,她天赋异禀,有极强的洞察力。

刚刚提到过我在博卡尔梅伯爵夫人家中遇到了巴尔扎克,他风度翩翩,衣着考究,行为优雅,唇红齿白,是十足的绅士。在这个圈子里,他话不是很多,但却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一位女诗人把我和巴尔扎克都领到沙发上坐在一块儿。她在我俩之间,想通过表示自己微不足道,来维护自己的地位。我扭过头在她身后看到了巴尔扎克一脸嘲讽的表情,脸上的表情还带有一点夸张的感觉,我们两人第一次见面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同类推荐
  •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大清孤儿:清末传统士人的宿命解读

    清朝最后一批士大夫们,用自己的经历和人生书写出了上承大清下启民国的那段历史。本书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了他们在这样一段特定的历史时期中的迷茫、痛苦、奋进与革新。他们的人生是当时中国历史的缩影,他们的曲折就是当时中国的曲折。
  • 海明威(世界十大文豪)

    海明威(世界十大文豪)

    1899年7月21日,诞生于美国芝加哥的郊区小镇“橡树园”的海明威,孩童时代就表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及与众不同的性格。六岁时,进入霍姆斯文法学校开始了他的学生时代。在学校里,以他的多才多艺以及争强好胜成为学校的“名人”。毕业后,在堪萨斯城任《堪萨斯星报》记者。在这里,年轻的记者看到了真正的社会。1918年4月,应召入伍,使他有了一段永远也抹不去的战争伤痕。从此开始了他的小说创作,《初升的太阳》、《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伴随着他独特而传奇的经历应运而生。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战士,他开创了“迷惘的一代”文学流派,记录下了一个时代的历史。
  • 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外交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影响中国历史的38位传奇女性

    本书讲述了女娲、西施、钟无盐、窦太后、王昭君、蔡文姬、花木兰、长孙皇后、文成公主、黄道婆、孝庄文皇后等中国历史上38位传奇女性的故事与经历。
  •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与《史记》中同屈原齐名,司马迁最为推崇的赋作家-司马相如惊世传奇给力问世。
热门推荐
  • 倾国倾城更倾你

    倾国倾城更倾你

    一代公主,却沦为婢女,一代天神,却沦为凡人,凡界异族当道,末世中央,彼岸花开。拥上皇位,却被变态爱情者手中篡位,逼死亲人,甚至差点逼死自己。得知自己是神的转世,本想借此夺回江山,夺回子民,可又有谁能想到,世界早已浑噩不堪,不是自己一人便能掌控。到了今世,本以为会平平凡凡而过,谁知跨越了临界点进了新的世界。一切,就此而变。
  • 东弥长安

    东弥长安

    七月的长安,本似流火。一笑倾城的她和驰骋沙场的他。因误会结缘,因误会分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如今的长安阿,似曾相识,却又陌生。
  • 汉风扫胡尘

    汉风扫胡尘

    这是一个极度动乱的时期,也是一个“疯子”皇帝辈出的年代:后燕慕蓉熙,刘宋刘骏、刘子业、刘彧,北齐高洋、高纬、高绰等。他们是一个比一个变态,一个比一个荒唐;这也是一个奇人争霸的舞台:这里有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做过奴隶的皇帝石勒,也有骁勇善战、百战不殆的冉魏国开国皇帝冉闵,还有南朝在位时间最长,却三次舍身出家,又被大臣赎回,最后却被活活饿死的梁武帝萧衍。就是在这个时代,有这样一个皇帝:有人说他是盖世英雄,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有人说他聪明睿智,有人说他是精神病人……
  • 轩辕异界

    轩辕异界

    自从盘古开天造物主女娲补天后就将这个空间划分为三个界面后,分别是天界人界兽界魔界和冥界.每个界便由几个界王所看管着,造物主女娲则在六界中享受繁华快乐。一天,龙族生活天空一片血红下起了磅礴的血剑雨“啊“吼!“啊!传来了远方龙族的各个部落以及飞禽走兽的惨叫声。龙天这时眉头一邹,用水焰形成了保护层,阻挡着密密麻麻的血剑雨,难道你是……”“对,我就是魔帝!龙王龙天惊讶的说不会的,五百前你明明已经被我杀死了!不错当年。你用龙族的地狱烈的终极绝招‘万龙合一’把我杀了,哈哈真是天助我,我的魂魄飘到了大地的极端,汲取了天地之灵气使我不但死而复生,而且修行法力大增,哈哈龙天.今天我就让你们整个龙族尝尝死亡的味.
  • 花开花落都是缘

    花开花落都是缘

    月华如练,照我在戏中。我在没有观众的舞台甩长袖潸然起舞,舞尽我人生的悲凉,舞尽广寒宫无边的孤独,任凄泪长流。疼,如茧,将我的心紧紧束缚,愈收愈紧,万般挣扎都已是枉然。《花开花落》是散文作家林纾英(笔名月转妆楼)的散文集。林纾英擅长以妍美幽约的文笔抒写侠骨柔情。如果说诗性唯美的文化散文为其创作之一翼,那么素朴本真的生活散文则是另一翼。徜佯林纾英精心营构的文苑,一花一世界,争妍斗艳,摇曳生姿,让人留连忘返。其柔婉的笔致,本真的言说,深情的发抒,波动着读者的心湖,让读者陶醉,深思,或扼腕浩叹。
  • 无泪相思扣

    无泪相思扣

    他是隐宗少主,一出生便承担起沉重的担子。他是魔教之主,人人得而诛之。隐世之涯,命运的邂逅,错误的交集。闲云野鹤的生活纵然无忧,但他始终适合血染红袍。两个世界的人,虽有交集,总会分散。相离之日,虽说再见,最终却难再见。再见之时,一人已是堂上新郎,而一人却是堂下持剑的人。正邪不两立,再见面已是拔刀相向。他终究敌不过父辈的命运,一生毁于一个情字。至死,他方知道,这辈子,只是自己单相思。那人却有妻有儿。只是他看不到那人眼里的泪。
  • 遥远到触手可及

    遥远到触手可及

    她爱他,他爱她。她却不是她,她确不爱他。她不是丑小鸭不会变公主。你暗恋过谁吗?是不是也只是深藏在心里,默默无闻,不问不答,不温不火。
  • 今年不要再喜欢王俊凯了

    今年不要再喜欢王俊凯了

    她的一句“王俊凯”换来了她(他)们的相识,可就是因为这一声“王俊凯”,让她痛苦了一辈子。
  • 青春,加速跑

    青春,加速跑

    这是一部青春小说,唯美、浪漫系列,讲述了......
  • 狱神诀

    狱神诀

    那一贱的犀利,扭曲了命运。重生在世,穿梭与万花从中,是继续声色犬马,游戏风尘。亦或者是手持三尺剑,斩苍穹,饮敌血,踏千人白骨改变人生的轨迹。从此落霞与肚兜齐飞,红酥手、俏香肩、蜂腰翘臀玉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