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2400000028

第28章 编导手记(2)

以故事写人,以人观史,这是亚妮从一开始就确定的创作方式。“关于中国外交的纪录片,很久以前,中央台做过一部《共和国外交风云》,但那都是一些大事纪,近乎编年史,少有故事的细节。我想《中国大使》不能做成《亚妮专访》,也不能做成《共和国外交风云》,但是要有《亚妮专访》的可看性,又要有《共和国外交风云》的厚度和高屋建瓴的权威性,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大量的真实再现,和大量的有分量的人物口述,让‘史’的宏观和‘事’的细微在记录的呈现和集体口述中交辉。寻找史和人的契合点,将国际上的风云变幻和惊涛骇浪落实到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身上。我们在采访中尽量挖掘细节,努力用一种鲜活的、有血肉的、可以让你去亲近的东西来阐述中国的外交历史。”但这个创作设想最初并没有得到外交部的认同,“他们觉得无法想象,外交、历史,怎么可以讲故事呢?”最后亚妮提出,我们先试验,我们拍12集,这个12集成功,往下走,不成功,我不播出,算我们失败,我们白做,我们来个君子协定,所有的审批由你们外交部点头,审批以后我们播出。当外交部最后审完片后,连称没想到,“他们开始担心的是我们强调讲故事会演绎,会往传奇上靠,但是没想到我们拍得那么严谨,又不失可看性。”结果是,首播的新闻发布会以后,外交部和浙江广电集团的领导同时决定续拍第二部。

海外的惊魂与自豪

《中国大使》的海外拍摄,是俄、美、英、瑞、法五个摄制组同时出发,每个摄制组除了拍摄自己这一集的内容,还得帮其他组代拍。五个组都有交叉的拍摄,而每个组采访的人物说出来都会吓人一跳,所以摄制组每个人除了劳累还特别紧张。

崔予缨是《中国大使》的主编,留学英国的经历使他在境外拍摄时兼任记者和翻译,游刃有余。“在国外,我们的队伍很精干的,就是编导、摄像,加一个带队,每个人都要身兼几职,分工很明确,我们白天拍片子,晚上开会,准备好第二天的采访。比如说我们要采访一些国外的政要和经济界的人士,我要根据西方人的思维和语言习惯,把采访提问调整好,翻译成英文,事先交给对方,第二天的现场由我直接担任采访记者。有时为了节约经费,我还是司机。”

对基辛格博士的采访是《中国大使》总导演亚妮在项目成立前就一直希望拍摄的,拿她的话说,虽然1977年1月基辛格就离职卸任了,但是今天这位老人的话对这个世界依然重要,尤其他见证了中美建交的整个过程。

亨利·基辛格,1973年至1977年任美国国务卿,197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33年前,中美之间的一次秘密接触,启动了两个伟大国家改变世界的进程,基辛格博士由此获得了极高的名望。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基辛格这个名字几乎可以和中美友好、世界和平划符号。

在摄制组出发去美国前,亚妮就听说86岁高龄的基辛格博士已经有两年没有接受电视记者的专访了。美国的采访对象一一落实,唯独基辛格的约见是个悬念,一直到摄制组离开美国的前一天,才有了基辛格采访的着落。崔予缨说:“坦白讲,出发前,我对能不能采访到基辛格是没有信心的,因为他作为中国问题专家,现在是非常红的。事实上,我们刚到美国的时候,他正好在俄罗斯。当时大使馆的新闻处也没给我们一个非常明确的回答,到最后我们离开华盛顿的那一天,新闻处突然告诉我说,可以,基辛格回来了。中国驻美国总领馆的一个领事陪我们过去,在路上跟我们讲,你们这次机会很难得,想见他的人很多,他一般都不见,这次破天荒地给我们一个小时的时间,很不容易。纽约堵车很厉害,基辛格的办公室在中央花园的旁边,我们特打了一个小时的提前量,但后来看着出租车一动不动,我们索性下车扛着机器就跑。跑到他的办公室,离约定时间还差1分钟。美国人是很守时的,如果迟到,采访就没戏了,没法再约到他了。这位老外交家不仅讲述了鲜为人知的中美建交台前幕后的故事,还精辟分析了中美关系的曾经和现状,让我们领略了他老辣娴熟、无懈可击的外交艺术和智商。但基辛格毕竟老了,他的忙碌让他显得十分疲惫,采访时,眼皮子经常打颤,我都有点担心他,但是不管你问多长的问题,他都能一下子回答,很到位,言简意赅地都答在点子上。”

在国外的拍摄,也充满着惊险。,“我们去瑞士拍沙祖康大使,上海飞伦敦,然后转去日内瓦,结果到了日内瓦,发现我们的行李在伦敦没过来。我们身上当时只有一个摄像机,所有案头的东西都没有,等到最后,还是有一件行李没到,里面有三脚架和一些辅助设备,然而采访约定和拍摄日程是不能更改的。第二天去大使馆,我们觉得没有三脚架很不礼貌,好在沙大使是一个非常平和的人,他说没关系,今天这一天我就交给你们了,你们拿桌子垫垫就行了,不用三脚架的。他还说这个丢行李在英国是经常发生的。有了这次教训,后来我们去哪儿都是把三天工作要用的设备都扛在身上。”

拍摄《中国大使》,创作人员们最大的感受是民族自豪感。

“我们采访英国副首相,到了首相府一进去,副首相就在那儿迎接我们,后面站了十几个人。副首相就介绍,这是我的经济顾问、外交顾问、双边顾问、贸易顾问、文化顾问……就像进入一个多边会谈,可见他对我们这个摄制组的重视。这个让我们很感慨,这完全缘于国家的强盛、中国外交的地位。”亚妮说,《中国大使》最后能采访到基辛格等一大批政府首脑、国际名流,靠的是我们驻外使领馆的面子,靠的是中国的面子。

遗憾,听着对《中国大使》的一片赞扬声,亚妮毫不掩饰她深深的遗憾。

“最遗憾的是,我没有拍成战争大使,没有拍成女大使。在我原来的首批拍摄计划里,伊拉克大使、黎巴嫩大使,都必须要做的。缺了这两个,第一系列的《中国大使》就不完整了,而且我说其他国家我可以不去,黎巴嫩一定我自己去,因为这是一个战事国家,有风险,我必须自己带队,但跟外交部做了很长时间的工作,最终还是因为安全问题没同意,所以就没有拍成。为什么外交部最后审完片子,会突然提出来说我们非常满意,能不能再拍女大使,可能他们觉得欠了我什么,因为关于女大使的拍摄,我跟他们交涉了很长时间啊!我想拍女大使,驻黎巴嫩大使刘向华,8年的地下大使啊。她儿子暑假时去看他妈妈,结果战争爆发,就回不来了,她就带着儿子在地下室办公,儿子经常被枪炮声惊醒,精神变得很紧张。刘向华又被称为‘吉普车大使’,因为她经常开着吉普车在炮火中穿行,这是个传奇式的大使。去年她离任,所以我很想把她最后的离任过程全部记录下来,这会是非常感人的时刻。可现在成了永久的遗憾了。”

“接下来,我们要做‘女大使’、‘夫妻大使’,还有像符浩大使那样原来因为不信任而没同意我们做的大使。平心而论,这个节目由于时间问题,由于涉及外交原则的问题,由于党史、文献办一时无法论证的问题,也由于篇幅问题,很多精彩的东西都没法放进去。包括王稼祥8年中联部长时期的党际外交经历,朱仲丽讲到的和王稼祥的爱情故事,与毛泽东之间的故事;包括沙祖康大使一些非常有个性的东西;包括李道豫大使两伊战争中的幕后故事;包括中美撞机事件的细节,等等,我们最后都是删掉的。我们做的并不够精致,但还是有那么多人觉得精彩,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电视处在文化饥渴期。我们的创作团队,从最初的怀疑、没信心到后来的投入,最后拍完了,每个人都依依不舍。有人说,这才是拍作品。其实,他们是在创作中被文化感召。”最后,亚妮神色凝重地说。

孙庆是我多年的朋友,当时我准备去黎巴嫩拍刘向华时,她就说:“我陪你一起去,单位不同意,我就自费去。”我跟她开玩笑,被绑架了怎么办?被流弹打中了怎么办?她大笑,那我就出名了。26集的《中国大使》之所以能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内、用很少的经费创作完成,就是因为有像孙庆那样用心关注、用情帮衬的朋友,更在于钟情于文化又奉献敬业的专业创作团队。

女导演王伟平接到《中国大使》任务时,对外交题材十分陌生,她承担的王稼祥一集,是整个系列片的开场,在中国外交史上也是最重的一笔。在那两年时间,她不仅研读了中国外交史,而且翻阅了所有与王稼祥有关的文史。我曾开她玩笑,你可以去大学上外交史兼党史课。

2007年5月4日至14日,《中国大使》出发的第一个摄制组就是由王伟平带队的赴俄罗斯的《王稼祥》摄制组。因为没有经验,我们在办手续时只办了俄罗斯新闻署的拍摄许可,殊不知,俄罗斯的重要新闻通行是要通过克格勃的。摄制组在俄罗斯境内被克格勃盯上了,差点回不来……

“哈哈,我见到了赤都,你看是多么快乐!”,1925年,19岁的王稼祥满怀着激情来到“赤都”莫斯科探索革命真理,这是他初到莫斯科时给他的堂弟王柳华写的一封信的开头语。

初到莫斯科,82年过去,当年的苏联早已解体,社会主义的“老大哥”现如今已走在市场经济的大道上。这82年,中苏、中俄关系也经历了蜜月期、冷冻期、重修于好到睦邻友好的各个历史阶段。中俄两国间的关系交织着爱恨,相伴着喜忧,起起落落,扑朔迷离。

上海飞往莫斯科的班机,一早起飞,抵达当年的“赤都”莫斯科已是当天的傍晚。机场迎候我们的老朱一眼就看到了摄像员史鲁杭肩上的摄像机,老远就冲我们挥手。老朱是半年前从山东省外办调到驻俄使馆任一秘的,一米八的个子,穿一套灰色西装,手里拿着一个文件夹,里面全是我们出关用的各种证明。

出关很麻烦,俄罗斯海关过来三个不同身份的领导,分别问了很多问题,接着填各种各样的单子,一个半小时后,我们终于出关了。我不禁对这个“警察国家”严格的审查制度肃然起敬,全然没有了王稼祥当年到达“赤都”时的那份激动,只有敬畏。

“至高无上”的克格勃,第二天,我们还没来得及倒时差,便开始了紧张的工作。我们拍摄的第一个外景地是位于莫斯科郊外的斯大林别墅,是当年毛泽东首次访问苏联时的居住地。二战前,那里曾是斯大林的临时住所,德国纳粹百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的危急关头,斯大林在那里指挥过莫斯科保卫战。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离开刚刚成立两个月的共和国,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次历时最久、最重要的外交旅程。毛泽东到达莫斯科的当晚就与斯大林举行了第一次会面。双方在签订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问题上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毛泽东认为,苏联既然已经承认了新中国,那么苏联与国民党政府签署的外交条约就应当废除。中方认为这个旧条约涉及了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在雅尔塔制定的一个秘密协定内容:苏联在对德战争结束以后,要向日本出兵。而为了出兵,苏联要拿到很多好处,除了从日本拿到南千岛群岛以外,还要恢复原沙皇俄国在中国东北的一些权益。这是苏、美、英三大国背着中国做出的损害中国主权的秘密协定,是一个不平等条约。而斯大林则认为:苏中之间的这个条约,是根据《雅尔塔协议》缔结的,是经过美国和英国同意的,因此,对这个条约暂不做任何修改。毛泽东则坚持:我们在讨论签订中苏友好条约时,不应考虑美国和英国在《雅尔塔协定》上的立场,怎样有利于我们共同事业,我们就应当怎样做。谈判出现了僵局,斯大林把毛泽东冷落在他的别墅里。

当时,西方的报纸报道,毛泽东被斯大林软禁了。为了打破僵局,时任驻苏大使王稼祥出了个主意,请毛泽东主席以答塔斯社记者问的形式,说明访苏的目的。这一招果然奏了效,紧张的气氛很快缓和下来。

斯大林别墅是中苏外交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地,也是我们主外景之一。汽车驶出使馆拐了几个弯,穿过一片白桦林,前方一座灰白色的三层楼房荫翳在一片绿色中。别墅的外面,有一个木制的小房子,约1平方米大小,里面坐着一位穿制服的警卫战士,表情十分严肃。

史鲁杭刚刚扛起摄像机,不知从哪里出来几个人,拦住了我们。老朱很快向警卫说明来意,并递上我们的采访证。来人瞄了一眼:“不行!”语气很坚定。

老朱又拿出俄罗斯总统新闻局局长同意签发的文件,那警卫面无表情地说:“得经过克格勃总部同意才行。”

我们的拍摄申请早在半年前就由驻俄使馆向俄罗斯官方申请,它的程序非常繁复。这次行程只有10天,重新申请根本不可能。摄制组就愣在那里,老朱也措手不及。随行的俄罗斯司机伊戈尔把我拉到一边,说在俄罗斯,克格勃是至高无上的,他说不行就是不行,千万别自找麻烦了。伊戈尔的神态竟有几分惶恐。

我们暂时放弃了对斯大林别墅的拍摄,但走到哪里总感到有车跟着我们。

同类推荐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8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3》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华罗庚

    华罗庚

    《世界名人非常之路:华罗庚》深刻地描述了他坎坷和奋进的一生,及近代中国数学发展的沧桑。
  •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三国大赢家:司马懿

    讲述一个旁观者、沉默者、布局者、奋斗者身处乱世,步步惊心,却笑到最后的传奇故事。杜鹃鸟不叫,就等它叫——看司马懿如何从一介儒生到托孤重臣再到天下一人的谋略与智慧。从中寻找司马懿成为三国最大赢家的终极密码。奸诈不及曹操,比智谋不敌诸葛亮,拼武功,更是不上台面,而他却能击败三国所有英雄,独吞天下!司马懿潜伏曹魏几十年,任由曹操差遣,他装弱、装傻、装病、装瘫,甚至装死来麻痹敌人、对手、上司、兄弟、朋友乃至家人…… 翻开本书,看司马懿无与伦比的沉默、隐忍和计谋。
  • 乱世奇女子

    乱世奇女子

    本书从女人的角度,在历史的空间里,在民国的背景下,在高官豪族的背后,慢慢拓展出女性的生活空间,还原那个社会女性的生活原貌,描摹政治风云下的爱情激流。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热门推荐
  • 高唐梦

    高唐梦

    李饮家贫,从小习毛体,喜诗词,上高中不久,便开始了大唐开元之旅。本书风格写实,文笔先下重墨,之后会浓淡相宜。——这是芹菜的第一本书,肯定会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真心希望得到大家的宽容、理解与支持。——以下附庸风雅——香草美人,当从那馨香之物始。至于仗剑去国,游历天涯的情志,大唐除了这白之侠气和饮之儒雅,竟是难寻其右。饮穿大唐,唯有缚鸡之力,未得莫测神功。此人生存之道太差,只运气极佳,又因儿时于那诗词歌赋的些许嗜好,竟在大唐成了正果。至于正果究竟为何物,以愚拙见,当是免不了正头娘子以齐家,偏枕美妾以风流。再如治国、平天下者,当是凭栏浊酒咏醉之词,不足为据,只做流年笑谈罢了。
  • 生死恐惧

    生死恐惧

    死亡真的恐怖吗?当有一天你分不清自己是不是自己,而自己到底是活着,还是已经死去时,你还会觉得死亡恐怖吗?
  • 鬼事录

    鬼事录

    孤苦少年凄良下乡,幸运得到强大而珍贵的“正一教”传承,从此身为正一教掌门,手握“鬼事录”宝典,正一掌门令等奇宝,在整个华夏大变之际,踏上一条神奇莫测之路,揭开华夏血泪史的秘密,扬华夏之威,安英灵,驱鬼邪,纵横寰宇!
  • 君无名

    君无名

    凤星转世,异象突生,不,这不是我做的,与我无关;契神兽,夺造化,这也不是我;美男追,王爷随,这更不是我。没有天赋又怎样,没有机缘又如何,我自能创出一片天。君名无名,君府君无名。
  • 冷傲王妃休夫

    冷傲王妃休夫

    难道皇帝的女人就不能追求自己的幸福吗,不,作为一个来自二十一世纪的新女性,她要追求自己的幸福!质子,不怕,只要我喜欢,我们一起坐拥天下!
  • 凤逆天:邪王宠妻忙

    凤逆天:邪王宠妻忙

    【花样作死长期求收求票求赏求好评各种求】书友群:229371534懒癌晚期已没救,欢迎进群催更调戏~她本是古武世家小姐,因为一颗名为琅嬛戒的珠子惨遭横祸,一朝穿越变成废柴。废柴?姐魔武双修亮瞎你们的钛合金狗眼!一路带宠打怪训熊孩子寻亲救祖,顺带见证一下风骚是怎样炼成的!一个寄养与左丞相家的废柴,一个深居内宫的病弱皇子就这样凑一对?嗯,十里红妆铺,一生一世随,殊不知他们是在虚假的身份,做了一对真正的夫妻。
  • 最美的15岁

    最美的15岁

    当25岁的韩非非回忆起15岁的韩非非时,想起的不仅仅是中考,同学,青春还有记忆深处的他,当15岁的韩非非碰上了同岁的他,平凡的世界就注定了不平凡……
  •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轻松读

    《道德情操论》相比《国富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祉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道德情操论》早于《国富论》近二十年发表,前后经过五次修订,是亚当·斯密毕生最重视的作品。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对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作了很好的回答。
  • 星星雨中我等你

    星星雨中我等你

    雨水悄然打落,他固执的还站在那里,等着,等着她回来,他知道她一定会回来。她说过,我会在流星雨中回来。他许诺,我会在星星雨中等你。。。。
  • 废妃重生玩死你

    废妃重生玩死你

    前世被自己的嫡姐和夫君害死,今生重生定要上辈子负她之人死无葬身之地。毁嫡姐的容,断渣男夫君的帝王路,拆亲爹的仕途……这些,不过是开始。当身为太子的他,遇见一心沉浸复仇的她时,便注定沉沦。“我要这世间为你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