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7800000069

第69章 从“生存”到“发展”: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2)

三、从“生存”到“发展”透视农民工心态差异

农民工自身的行为选择是决定进城和返乡的关键,即使宏观上的制度约束再大,导致其最终发生效力的还是需要个体的理性行为选择来实现。从“60后、70后、80后”三代农民工的主体特征以及返城心态来看,农民工行为选择的动因是有差异的。与“60后”的第一代农民工相比,“70后”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比上一代偏高,有一定的务农经历,但更倾向于在城市打工生活;“80后”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则表现出:年龄普遍较小,基本没有务农的经历,但受学校教育程度较高,从学校出来以后即进入城市打工。

具体而言,从进入城市打工的动因看,“60后”农民工普遍将谋生活、赚钱作为第一目标,基本上是单一的“生存—经济”目的,例如第一个案例中的老陈在家打理完庄稼进城务工的主要任务是找活挣钱,即使碰到金融危机,也要返城再碰碰运气,反正也不是农忙的时候。“70后”和“80”后农民工的心态和第一代农民工明显不同,其外出的动机已经不仅仅是怎么活、靠什么活,即“生存—经济”模式下的“谋生”问题,而是活着做什么即活着的追求或价值问题。案例二中,贾某在面临回农村种地与留守城市继续等活儿干的选择时,非常坚决表示不回去,待在城市总比回农村强。案例三中,小李也更留恋在城市漂泊的日子,即使赚到的钱有时连日常开支都还不够。金融危机下他们仍义无反顾地选择进城打工,不仅仅是为了寻找生存的机会,更关键的是在主动追求进入城市发展的机会。

从城市认同感来看,农民工的代际差异也十分明显。1999年,清华大学李强教授曾对234名留在农村的农民工家人展开调查,考察外出农民工今后是否回家乡定居,调查显示“89.7%的农民工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10.3%的人不回到家乡定居”。10年后的今天,这些数据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浙江大学2008年的调查显示,有41.1%的人愿意留在城市(指杭州),35.3%的人确定将来要回去,还有23.6%的人还不确定但将来有留在城市的可能。从两组数据的比较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要比老一代农民工要高(目前,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约占农民工总数一半多)。“60后”农民工仍旧保留了小农思想,他们自我满足、自给自足,不寄希望留在城市,对农村和土地保留着依恋。像老陈这样的第一代农民工长久以来一直重复着过年回家、农忙务农、空闲进城打工的生活。“70后”农民工开始从内心里认同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城市定居倾向,往往是举家迁移。虽然举家迁移带来小孩的教育、家庭的日常开销以及其他生活成本都大幅增加等问题,但也存在着明显的正向功能,如下一代的文化教育问题、夫妻关系和家庭生活也都将有所改善。像贾某那样的家庭在杭州以及周边城市比比皆是。“80后”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可是最高的,他们几乎完全适应并内化了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工业文明和信息技术使它们树立起强烈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以及权利意识,也塑造着他们与祖辈、父辈截然不同的选择路径。网络、品牌、休闲、人际关系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也不在乎从一个城市向另一个城市的“漂一族”生活,“在不断漂泊的过程中总会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城市和工作”是大多数“80后”农民工心态的写照。当然,尽管“70后”、“80后”农民工对制度性的身份认可在减弱,对家乡的乡土认同也在减弱,但并不表示他们已经成为城里人,相反,城乡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及其运作逻辑的区隔(distinction)恰恰使得这些对城市具有较高认同感的二代、三代农民工既不能完全在城市“扎根”,也不能再回到农村有效“归根”,从而极易陷入双重困境。

从就业途径和择业观念上来看,当前农民工的就业途径主要有三个:通过人才市场或职业介绍所推荐、老乡和朋友介绍、自己寻找。金融危机来临之际,就业岗位供需矛盾加剧,这些就业途径发挥的作用都相当有限,大量农民工都处于焦虑的等待状态。

在择业观念上,“70后”、“80后”农民工已经不同于第一代农民工,他们大多数选择的工作是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些工作门槛低,相对比较干净、不太累,而且工作的技能要求不高,他们可以在短期内就可以学会并成为熟练工。这样,他们很快就可以在城市当中生存下来,并获得成长。老一代农民工身上体现出更多吃苦耐劳的品质,只要能挣钱,苦活、累活、脏活他们都乐意干,而且选择的职业季节性和流动性都很强。

比较三代农民工的行为选择及其心态历程,“70后”、“80后”农民工较之“60后”农民工逐步由生存理性走向以发展理性为导向的思维方式。所谓发展理性是与第一代农民工的“生存—经济”理性相对而言的,是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把“根”从农村拔出,生活方式趋于“城市化”,情感认同偏向城市,价值取向背离“乡土”。从生存到发展是一种根本性的、“质性”的变化过程,发展不是生存目标、条件和状况在“量”上的增长或程度上的提升,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社会、政治上的需求显然不是对生存需求的自然延伸和补充,而是对于城市、对于生活之另一种新领域、另一种新的意义的开拓,这种理性追求和选择不能完全用经济的或准经济的理性杠杆来衡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的“生存—经济”分析叙事模式实际上潜藏着一种化约论,将文化、社会、政治的领域化约为围绕“生存”而组织起来的经济生活中的因子,而否定其相对独立的地位和意义。发展是一种有别于生存的“现代性”追求,农民工不能一直停留在生存的边缘上,他们必须超越生存,寻求发展。工厂生产、城市生活的体验与文化领域培养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正如英格尔斯在《从传统人到现代人》一书中着重论述的工业与城市对传统人向现代性转变的功能一样。进入城市的新生代农民工接受的全新的社会化力量构成了一种“现代性”追求。随着第二代、第三代农民工现代性的增长,无论是从主观还是客观上来看,他们回农村是“回不去”了,但同时,他们在体制上讲暂时还无法融入城市。如此一来,问题就彰显出来:新生代农民工在行动选择上宁愿成为城市里的流浪汉,也不愿回到农村生活,与父辈仅仅为赚钱而打工、对城市并没有价值认同,也更没有生活依赖,只有回归农村才有归属感的思维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那么,当前在金融风暴的袭击下,大力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安排及配套服务措施就显示出政府的“一厢情愿”,甚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金融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重点还应着眼于“农民工”的内部分化及由此带来的行为选择转变,即农民工对自身定位差异将决定政府努力的方向和政策制定的导向。

四、金融危机下应对农民工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不同群体的不同特点,不仅决定了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不同时期和阶段将面对不同的农民工问题,而且在相同的时间点上也将面对农民工不同群体的不同问题。它在当前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影响到中国实体经济后就已有所表现。与第一代农民工仍可选择回乡“就业”有别,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已只能在城市解决,农村和土地对新一代农民工已没有太大意义。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来说,正如“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所说的那样,“土地事实上起到了社会保障的作用,城市无工可做即重新返乡务农,经济不景气会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但影响尚不是根本性的,他们还有家可回,有荒废的土地可以恢复耕种”。然而,土地的社会保障作用,对新生代农民工来说基本已不复存在。城市是他们的生养之地、理想之所,他们已无法离开城市而过活。新生代农民工的发展壮大正在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新的问题,这在眼下的经济困难时期更是如此。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其途径只能是为他们真正成为“城里人”创造条件。从长远看,必须致力于农民工向城市产业工人的转变,实现“同工同酬同等待遇”,在劳动保障上强化“产业工人”的概念,彻底转变权利二元化的现状。当前如何安排好农民工返城就业,也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工作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本文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建议:

1.政府应对农民工问题有明确的认识,做好农民工群体的整体规划。农民工问题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同时,它也是个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发展壮大是中国社会结构的重大转型。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较低的职业阶层转变为庞大的产业工人阶层,不仅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还提高了中等阶层的比例,有利于实现社会阶层结构的合理化和优化。这个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过程需要政府整体的劳动力安置规划,根据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预测农民工进城的总体需求量和需求种类,做好信息发布以及制定相应地转移政策。

2.立足于制度创新,为那些定居在城市的农民工群体(尤其是二、三代农民工)提供制度保障。制度是人们获取资源合法性的重要依据,新生代农民工能否最终定居和生活在城市,除了自身的意愿和努力外,关键的问题还在于制度。当前各地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均作出了努力,但农民工定居城市的进程并没有得到有效推进,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户籍制度将社会成员划分为城市和乡村两种,城市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教育享受等方面的权利并没有赋予给进城农民工,户籍制度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居住权和迁徙权上,而要在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及教育、就业制度等方面得到深化。

3.增加教育培训机会,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农民工文化程度有限,技术水平不高,收入的提升较慢。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在提升农民工素质和技能上下功夫。可行的方式是政府、企业及各种非政府组织联合加大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以应对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收入状况、改善城市生活水平。

4.积极扶持各种进城农民参与的微型商业,为进城家庭实现就业多元化创造有利条件。对农民工微型创业(小商店、各种小服务机构等)提供优惠税收政策,并在审批上予以更加快捷周到服务。这样既直接促进城市商业和服务业发展,也有利于农民工迅速成为城市居民和稳定的城市产业大军、消费大军。

参考文献

姚洋:《“农民工”可以休矣》,《南方周末》,2008年8月7日。

蔡昉:《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秦晖、于建嵘:《经济危机下的农民工问题》,人民在线网,2009年3月16日。

黄平等:《寻求生存——当代农村外出人口的社会学研究》,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周大鸣:《渴望生存——农民工流动的人类学考察》,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吴红宇:《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利益诉求及角色变迁》,《南方人口》2006年第2期。

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第1期。

王兴周:《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性探索——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

朱筱凯:《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基于对杭州及周边地区的调查》,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论文,2008年4月。

何绍辉:《在“归根”与“扎根”之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问题研究》,《青年研究》2008年第11期。

刘成斌:《生存理性及其更替——两代农民工进城心态的转变》,《福建论坛》2007年第7期。

王小章:《从“生存”到“承认”:公民权视野下的农民工问题》,《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1期。

阿列克斯·英克尔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六个发展中国家中的个人变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

温铁军:《农民社会保障与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济导刊》2007年第3期。

同类推荐
  • 活出意义来

    活出意义来

    包括:灾难的献礼、独自成长、忽然意识到再也不能这样了、思念是一种痛、被困石中、饿肚子三天又三夜、死熊变活熊、巨兽诞生、异血之恋、海那边、、横渡并穿越长长的夜激流、醒来醒来等……
  • 雅声楚韵唱渔樵:李雅樵诞辰88周年纪念文集

    雅声楚韵唱渔樵:李雅樵诞辰88周年纪念文集

    本书是一部全面介绍和评点李雅樵先生表演艺术的著作,不仅有李雅樵先生传记和部分纪念性文章,也有其表演艺术、唱腔艺术和艺术心理分析文章,以及李雅樵先生代表剧目的评点文章等。
  •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印下最美的记忆(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本书包括诚信的力量,人的尊严,被分解的目标,生命的况味,做一个高心智的人,感悟父爱等。
  • 文苑撷英

    文苑撷英

    大学的功能内涵是随着大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公元11世纪,在博洛尼亚大学等世界最早的大学建立之初,大学没有今天的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诸多功能,它似乎仅仅是一个谈天说地、海阔天空的地方,人才培养的目的很微弱。
  •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春桃:许地山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热门推荐
  • 幻影传说:古代的遗迹

    幻影传说:古代的遗迹

    艾沙尼亚大陆,有着许多的种族生存在这美丽富饶的大陆上。光明历2015年,魔导革命后的新时代,人们的生活被名为【魔导器】的技术支撑所繁荣着。但是在这个时代的另一方面,利用魔导器的武器和兵器也在研究和开发之中,当权者的野心相互碰撞着,大陆也陷入了混乱之中。在这混乱时代,众多国家之间席卷整个大陆的巨大阴谋正在展开。
  • 战霸

    战霸

    身为特种兵的秦震在沙漠围剿世界第一杀手时意外穿越到战国时期,对这个世界,他有自己的话要讲:战国猛将如云,我只做万中无一
  • 校草的天降邂逅

    校草的天降邂逅

    一位商业界的天才,由于爱情不知不觉的被卷入了黑道又成为了吴家少夫人,从此开始了她的不凡人生。
  • 黑剑夜一

    黑剑夜一

    集天地之灵气,汇日月之精华,诉人生之记忆,方可为物注灵,每一个灵物都是人类注灵而生,他们视人类为父母,而人类却残酷的奴役着他们,在人类与灵物共生的世界,人类享受贪欲,灵物渴望自由,混沌时候,英豪才俊辈出,终究谁能逐鹿江湖,谁能一统天下。
  • 风火神主

    风火神主

    一代圣主聂风为伴侣报仇遭埋伏,含恨陨落,却意外重生于凡俗界一普通小家族中!你若入地狱,我提刀驾马斩阎王,让你无限猖狂!你若升天堂,我冲上云霄踏天皇,让你光芒万丈!前世的仇恨,今生报!
  • 重生之贵女谋

    重生之贵女谋

    重生了!被姨娘妹妹暗算,遭了贼子污了清白,丈夫被冤入狱折磨至死,就连自己的儿子也要看着她被别人侮辱!这样的她本想着一死解脱,没想到竟然重生了!这一世,她不再软弱不再安于现状,欠她的!全部都要还回来!
  • 国殇景

    国殇景

    【前言】国土大地,四处动荡,六国争执,三国居之。他,是一国臣子,心怀天下之悯,身附傲世之才,智高齐天,功过昭著却全心辅佐瑞帝。她,是天瑞国太尉之女,贤淑灵透,倔强坚强。是初遇还是曾相识?是各有心计还是情非得已?然而他,一心想称霸天下,却最终为一女子痴情柔肠。她,究竟因何逼上成龙成凤的道路?想曾这万世,群雄四起,辗转光芒,多少前的英雄豪杰,是曾的君子之争?多少年前的少年傲气、才华、情义、因何化为生与死的别离?权与贵的比比相夺?浮沉画,是谁将血一染天下。蒙尘沙,万马扬尘毁他腾踏。——国殇景
  • 第十三只眼

    第十三只眼

    我小时二逼淘气,曾惹下一段祸事。为此,我和中了大乐透一样,牛逼轰轰的有了三条影子。一黑,一红,一蓝。我没少拿这事儿得瑟,虽然这三条影子只有我一个人看得见。一日夜里,红色影子离开我的脚下,向着漆黑夜色狂奔而去。我一看,急了,拔腿就追!你丫跑了我拿啥得瑟!跟我这么久了,要走也得打声招呼吧!点点渔火的河畔旁,我追到了我的红色影子。正跟在一个穿着黑色衣裳的男人身后。男人抱着一只大大的玻璃罐子蹲在地上,右手在地上摩挲着找什么。我向前两步,气喘吁吁的搭话,“这么晚了摸石子干吗?”男人没有抬头,每往罐子里放一颗‘石子’,便轻数一下。一只、二只、三只、四只……十二……
  • 爱的诺言:大约在冬季

    爱的诺言:大约在冬季

    乖巧小丫白静真是命犯桃花咯,遇上了三个大名鼎鼎的帅哥:一个是霸道校草杜漠尘,一个是暖心王子唐逸天,一个是高冷哥哥蓝梓轩;一个是身世离奇灰姑娘,三个是贵府总裁高富帅!三个女人一台戏?错!现在倒过来!三个男孩一台戏!友情,亲情,爱情之间,他们该何去何从?花心,痴心,绝心之中,谁才是“灰姑娘”真正的归宿?
  • 成就一生的第一反应

    成就一生的第一反应

    面对状况或者应对问题的时候,人们总会基于本能地做出“第一个反应”;但,这种反应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可能是恰当的、也可能是不当的。不同反应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对刺激的“处理”的过程和依据是不相同的。职场就像是一个复杂的战场,假如我们在应对职场情况的时候,总能选择性地做出正确的、恰当的“第一反应”,将使得我们更加处置得当、游刃有余。但问题是,长期的生活、工作中,因为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的影响,我们并没有“第一反应”的概念,而会做出很多违背职场要求和规则的、错误的、不恰当的反应。其结果,不仅限制着我们个人的成长与提升,也会严重影响到职业发展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