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18900000021

第21章 基督徒的心路历程(1)

打开美国历史,不难看到,美国的历届总统、各界精英,乃至平民百姓,绝大多数都信仰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美国宪法明文规定,政教必须分离,宗教信仰的自由有法律保障,但任何宗教都不能干涉政治。宗教有助于社会道德和人类良知的净化,有助于对人类的心灵教育。

在美国,从沿海到山区,从城市到乡村,到处都有大小不等的教堂,十字架就是其路标。这些教堂主要用做当地集会、教育和社会公益的中心。

美国重大的国定节日,多数是宗教纪念日。圣诞节就是耶稣诞生的日子,像中国的新春佳节一样,张灯结彩,万众欢腾。美国的重要殿堂、博物馆及教育中心都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大厅、会场四周的墙上和拱顶上都有圣经故事画。许多大学都有自己的教堂,军校也不例外。

有人认为宗教是人类无知和迷信的产物,在经济科学高度发展的美国和先进的西欧国家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聪明人去信仰呢?而且随着人类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反而越来越坚定。因为宗教能唤醒人类的良知宣扬慈悲、善良和真诚。

几千年来,一些智者悟出了宇宙的真谛、人生的真理,创造了宗教并把它推向全世界。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现在已成为许多东方国家的国教。起源于中东以色列的犹太教已经在西方得到了普及,成为西方新时代的道德和良知的标准。当然,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扭曲事件,利用宗教来敛财、夺权、发动战争,这是违背宇宙特性的罪行。他们的这种做法不能代表宗教,叫得再响也只是伪宗教。

人们对宗教的认识,多数是感性的。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了精神的重要性,精神世界能促进人类历史的发展。而且科学越发展,人们越觉得自己渺小。如果躬身反问奥妙的宇宙、神奇的历史到底是谁的安排,人们对宗教也许会有较理性的了解。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人,晚年都确信神能创造世界和人类。

信仰自由是一项基本人权,人们信仰宗教是因为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宇宙精神的体现。如果人们不相信因果报应,为人好坏都是一百年,那么很有可能就会随心所欲,甚至胡作非为,结果将不堪设想。

美国人信仰上帝是有原因的,她早期的移民来自西欧诸国,这些人本来就是基督的信徒。据说首批移民的船被大风暴吹到了波士顿市的龙虾湾时,受到了当地印第安土著民族的帮助,渡过了生死关口。后来,他们发现周围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正是安居的好田园,顿生感恩之情,于是认定这是上帝的指引和赐予。据说美国的感恩节由此而来。

基督教传布到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而在中国农村的传播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王志华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小山村,全村有百来户人家,生活贫困,但因多数人信奉基督,他们互相帮助、安贫乐道,生活过得很安宁。志华从小跟着父母信教,在圣经的熏陶和启发下,读书名列前茅,还以高分考取了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一个乡村孩子以高分考取中国名牌大学是不容易的事,全村人奔走相告,以此为豪。志华更是满怀着感恩的心情,踏上了人生的征途。

1993年,志华从科大毕业,正在为自己的前程作抉择时,被一位美国老教授所赏识。老教授是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教授。当时美国有些华裔牧师和信仰基督的教授,经常来往于中美之间,选择一些优秀的,特别是信教的中国大学毕业生到美国留学,为祖国也为全人类培养人才。

在老教授的推荐和帮助下,志华顺利地进入了华大。一切入学手续、申请助学金的工作都是老教授一手包办的,他还把志华安排在一位姓房的牧师家里居住。牧师一家四口,两个儿子都在波士顿上大学,家中现在只剩老夫妻俩,他们把志华当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爱护备至。志华不仅获得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还得到那么多人的关心和帮助。信教的他自然把这一切都归功于主的指引和恩赐,加深了对上帝的虔诚。

房牧师全家都喜欢志华,喜欢他的真诚、善良和聪明,也深深为他在艰苦生活中顽强拼搏所感动。看着他面黄肌瘦很心疼,所以他们经常烧些营养好的饭菜给他吃。其实,志华人虽瘦小,但精力充沛还能干,做家务、整理花园都十分拿手。志华来了之后,房牧师家的花园焕然一新。志华还在墙角开了一块地,种上一些常年生长的小青菜,现摘现炒很是方便。志华为他们带来了温暖、活力和快乐。

志华很自律,课外的时间大多在教会服务。他动手能力很强,谁家电器坏了,他都能免费修理。他平时不太说话,话总是说在点子上,答应人家的事一定做到。志华做事有条理、有耐心而且很有成效,所以周围的人都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一起的留学生们看他生活朴素,还带点乡土气息,都开玩笑地叫他“志乡”。

留学生中很少有不打工挣钱的,志华是个例外,他把课余的时间都用来帮助别人。他还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助学金上缴给教会。美国各地的基督教会经费都不少,全部都是信徒们自愿上缴的。

宗教界的婚姻一般没有特殊的限制,最好夫妻能志同道合、互相帮助、携手共进,这样的家庭会更稳固。但不结婚的信徒也不少,如佛教界出家的和尚,天主教的修女、基督教的神父等神职人员,他们把一切包括生命都贡献给了信仰。

两年前,志华在合肥科大读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名叫贾晴的宁波姑娘。她出身于一个较为富裕的生意人家庭,温柔、善良,长得娇小可爱。贾晴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合肥外贸专科学校,由于远离家庭和父母,她常常感到恐惧和孤独。同学中有信基督教的,经常以信仰来安慰和鼓励她,还常带她去做礼拜,参加教会的慈善活动,使她减轻了思乡之苦。这仿佛是主的安排,在教堂和教会活动中,她经常和志华在一起,日子久了,被志华的高尚品德和无私奉献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们俩在学习之余互诉衷情,产生了爱慕之情。贾晴也因此成为一位虔诚的基督徒。

贾晴的父亲是生意人,宁波的生意人是非常讲究体面的,当他知道自己的宝贝女儿爱上了乡下穷学生后,说什么也不答应。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子女都是最棒的,他们希望贾晴能嫁一个有地位、有财富的如意郎君,过一辈子的幸福生活。志华相貌平平,身材瘦小,又是十足的乡下人,论相貌门户,如何配得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儿?但是女儿有自己的看法,她要的是品德、学问和善良,而且合肥与宁波,两地相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最后父母知道女儿对志华铁了心,反对也没用,只是始终不肯见女婿。志华是个有自尊心的人,贾晴想请他去一趟宁波,大家见个面,也许事情还好办一点,但志华却下不了决心。为难的是贾晴,父母的话不能不听,但她又深爱着志华。

好在这个局面没维持多久,因为志华拿到了留学美国的通知。当时出国留学,尤其是留学美国是件很光彩的事。贾晴父母的态度大变,顺水推舟遂了女儿的心意;再说女婿出国留学自己脸上也有光,学成回国自然前途无量,而且有了这门亲事,还有机会到美国见识见识,说不定女儿在美国定居,自己还可以申请移民呢。

志华出国前,翁婿关系已经改善。贾晴带他到宁波住了几天,见见亲友,并经父母同意确立了婚姻关系。因为志华出国匆忙,来不及举办婚礼,只是办了结婚登记,算是“订婚”(宁波在结婚之前的风俗),并约定来年回来接贾晴到美国完婚。

迎娶贾晴、租房子、举办婚礼、婚后生活都要钱,一心想着帮助他人的志华也只能打工赚钱了。他是个勤俭的人,辛苦个半年积攒下五六千美元是不成问题的。听说志华的爱人要来美,房牧师夫妻俩非常高兴,特意为他们的新家准备了一些日常用具,只是心中有点不舍。这些日子,志华给他们带来了许多帮助和快乐,家中里里外外都有志华留下的手艺和成果。但这是没有办法的,有了妻子,当然要自立门户。在美国,子女结了婚都要同父母分开住,何况他人呢。

1994年暑假,志华为贾晴办妥了伴读签证,但因经济问题,他无法亲自回国迎接。志华知道贾晴是外贸学校的高材生,高分通过了托福考试,英语流利,单独来美应该不会有问题,不过还是有点担心。志华打听到有同学回国探亲返美,就特请他一路上代为照应。当贾晴的航班抵达圣路易斯机场时,志华和几位热心的留学生和教友早已拿着彩色气球,列队欢迎了。热烈的气氛消除了贾晴路途的疲劳和对异国的恐惧。

志华前个月已经在学校附近租了一套公寓。旧式公寓房子虽然老旧,但设备和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说是单套,可除了一个卧室以外,还有一个不小的客厅和一个餐厅,厨房和卫生间设备齐全;而且公寓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俱佳,离华大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距离,向东走一刻钟就是圣路易斯有名的动物园。圣市的动物园和植物园是美国中部的名园。更可喜的是,动物园是不用买票的,开放时间从清晨到傍晚,可自由出入。在家里呆厌了,贾晴或者上学校找志华,或者上动物园散心,都很方便。

贾晴初来美国,一切都是新鲜的,小两口的日子温馨而甜蜜。贾晴温柔娴淑,人见人爱,每到一处都会受到大家的爱护和喜欢。贾晴从小没有当过家,一切要从头学起,好在丈夫能干,碰到困难还有大家帮助照应,所以适应得很快。

生活安定下来后,贾晴有了许多空余时间。她暂时没有工作,想读书还得过了年再说,而公寓生活,家务本就不多,志华又抢着做了。所以多数时间贾晴都跟随教友在本教区做些慈善义工,宣传宗教精神,做些反堕胎、反吸毒的宣传工作,不仅锻炼了工作能力,提高了英语对话水平,还充实了他的生活。

志华和贾晴已在国内登记结婚,但还没有举行正式婚礼,而作为基督教徒,宗教仪式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是乞求上帝见证和赐福的仪式。他们征求了房牧师的意见,决定在8月中旬举行婚礼。教堂仪式和有关细节都由房牧师安排,不讲排场,花费不会太多。消息一传开,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更有不少人出了许多好主意。在大家的帮助下,准备工作开展得十分顺利。

1994年9月15日,婚礼如期举行,简朴而热闹。那天,礼堂里坐满了教友和同学,气氛热烈。可惜新郎新娘的父母都不在美国,按婚礼程序,开始时新郎新娘应与各自的父亲或长辈挽手步入礼堂。礼不可废,志华由房牧师带入礼堂,贾晴由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友带着步入礼堂。在圣乐声中,新郎新娘在两位长辈的带领下步入礼堂。台上神父手按《圣经》,引领他们发下白头到老、不离不弃的誓言。此时全场百多支蜡烛同时点亮,预示着婚姻的美满和光明的未来。接着神父宣读一段圣经,作为上帝的指示和勉励赠与新人。最后请了唱诗班的十几位儿童上台合唱赞美诗,全场起立,婚礼在欢乐而神圣的圣乐声中完满结束。

参加婚礼的客人很多,餐厅设宴招待。大家轻松愉快,边吃边谈。爱好音乐的唱首歌、弹支曲,爱说笑的说个笑话,都会有许多人围观喝彩。笑声不断,风雅文明。当然也少不了有人与新郎新娘开开玩笑。闹够了,时间也不早了,新郎新娘由彩车接回住处。多数客人带着满足和羡慕回去了,几个要好的朋友意犹未尽,跟到新居还要闹闹洞房,增加些中国传统气氛。这样的婚礼新颖、节约,又不失隆重,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家的帮助下,婚礼开销不大,志华手头还有些余钱。再加上离开学还有一个礼拜,小两口商量着出去旅游一星期,算是度蜜月。为了省钱,志华选择自己开车,不管怎样,在阳光之州旅游度蜜月算是人生一大乐事。他们一路上有城进城,逢海看海。一条几百里的海边公路,像一条金线把沿海的沙滩像珍珠般串在一起。这次佛州之旅带给他们永生难忘的蜜月记忆。

度了蜜月回来,学校也开学了,志华又开始忙碌起来。贾晴成了家庭主妇,生活比较清闲,想出去挣点钱,因为单靠丈夫的助学金过日子总有点拮据,但志华不放心,再加上自己胆子小,始终未能迈出打工的第一步。清贫的日子虽然也能过,但贾晴觉得自己没有负起应有的责任,常闷闷不乐,志华虽多方安慰和劝导,但也没多大效果。

房牧师夫妇住得不远,经常来看望他们,闲谈间知道贾晴正为经济问题发愁。于是房牧师夫妻俩暗暗地到处打听有什么适合贾晴的工作,想帮她解决眼前的困难。他们知道贾晴在国内当过家庭教师,这工作的确比较安全、省力。刚巧,他们打听到一位信教的台胞老板,要招一位女家庭教师来管教自己5岁的小女儿。这孩子体弱多病,上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但美国的儿童教育偏重自主自由,启发式施教,小朋友们跌了一跤或者互相争夺玩具,老师看到了也不当回事。台胞夫妇心疼小女儿在幼儿园里受苦,决定留在家里自己带,但又怕自己管教不好,所以想请一位富有经验、脾气温和的女教师来帮忙带女儿。

房牧师和台胞谈妥后就去通知贾晴,征求她的意见。贾晴正为工作而苦恼,有这样的机会当然欣然接受。贾晴长相端正、秀气,脾气温和,英语流利,又学过儿童教育,还喜欢带孩子,正适合这工作。

同类推荐
  •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胡适说:文学与历史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
  • 柔石作品集(二)

    柔石作品集(二)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他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
  • 5·12大地震在陇南

    5·12大地震在陇南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灾难悄然而至!黄土塬的颤抖,呻吟的草原,震波中飘零的“枫叶”,陇原告急。,那些亲历灾难的人们,他们并不孤独。我们开始进入,灾情就是命令,牵一发动全身,目标109,紧急出发,扑向灾区在这艰难的日子里,一种力量让死神让步。他们在等待救援,力辟生命通道,发掘生命的奇迹,我们,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决战109,“天路”送真情,爱心,在这里传递。他们需要重建家园,凤凰涅檗,启开重建大幕,一切为了明天,日子一定会比以前更加美好。
  •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笔尖的舞蹈:80后文学见证

    10年前,80后作为新兴名词,在青少年坊间流传;10年后的今天,80后业已成为当前社会各个层面的重要力量——他们将决定这个国家未来50年,或者更久远的命运。而80后作家和诗人,则是这个群体的灵魂。本书讲述了80后这代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历程,同时也为读者展现了80后作家群用笔尖描绘的青春之舞。
  • 东坡谈艺录

    东坡谈艺录

    《东坡谈艺录》由蔡国黄编著。苏轼(东坡)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艺全才。他对各种文艺形式都有深透的理解和领悟,在他的诗文和尺牍中有许多关于文学艺术的精辟论述。《东坡谈艺录》择其要者摘录300余条,分为文论、诗词论、绘画论、书法论、音乐论、作家论、杂论等七类,并汇集诸多学者解读的心得,写成简要明白的注释,便于广大读者特别是文艺爱好者阅读鉴赏。苏东坡论艺见解之高,在于他敢于对前贤成就和流行观念的驳正。他从不人云亦云,而是依据事实与情理,检验其是否能够成立;倘有抵迕不合,必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提高审美鉴赏的能力都大有裨益。
热门推荐
  • 逆凰重生之废柴小姐

    逆凰重生之废柴小姐

    前世的她,一身两魂,但是因为她其中一个魂魄的引狼入室,让她的哥哥和她丧命于悬崖,然而,老天爷眷顾她,让她穿越千年,让她重生到一个神秘的大陆——凤鸣大陆,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也许是冥冥之间的定数,她的两魂归一了,重生之后的她,是水家的废柴嫡小姐,连下人也敢随意打骂她,天生废柴,容颜丑陋,姐妹都来欺负,很好,敢来欺负她,就要做好偿还的打算吧!尼玛?谁说她是废柴?人家明明是天才好吧。身有变态体制,修炼是常人的百倍,丹药都当糖吃,还有好几个师傅,整个魔兽森林的灵兽等着她去契约,无数美男子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女主男主一对一,一本由弱者走向强者的小说,欢迎大家来收藏】
  • 鬼道之仙途

    鬼道之仙途

    混沌之初,分阴阳,化五行,遂成星空宇宙,孕生无数种族。故老相传,能合阴阳,融五行者,当成混沌。然阴阳相悖,五行相克,无数通天大能者皆望之兴叹,欲成混沌而不可得。孤儿卫天,以鬼道入仙途,叱诧仙界,扬威武道,综数族之长,终证大道,得成混沌之身。
  • 九重妖姬:绝色小妞闯地宫

    九重妖姬:绝色小妞闯地宫

    文艺版:风袭相思祭,徒悲未亡人。通俗版:她只是幼时好心救了一个男子,于是就被带回了延州,遇见了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大师兄”。长大后,终于鼓起勇气追随大师兄的左右,却不被所有人祝福。而她离山后结交的一个又一个的朋友却个个神鬼莫辨,妖瞳、巫毒娃娃,傀儡术……她善待所有人,相信大家都是好人,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平安,可是最后却被所有人抛弃……
  • 美女攻略

    美女攻略

    车祸,重生回到大一的那一年,面对这个机会重重的年代,纨绔子弟的游戏之心变得火热。兴实业、霸黑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纨绔子弟的指挥下构建而成,而站在他身前的都是一些千娇百媚的女人。
  • 他们啊

    他们啊

    喜欢是假装不来的,爱上了就是爱上了,哪怕不可以,也会一直爱着,最多就是从轰轰烈烈到悄无声息。顾北和何璆这对“兄弟”的故事不需要任何装饰,我只是在诉说一个动人的故事,和很多故事一样,这是一个爱情故事。本篇JJ和17k首发,提前更新,欢迎各位来访~
  • 网游斗神

    网游斗神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梦幻中的真实,比现实更残酷的游戏规则,更激烈的生存竞争,看主角如何在刀尖上跳舞。这是一部另类的玄幻游戏,神仙,妖魔,鬼怪,凡人都在相同的起跑线开始征战。修真,魔法,科技的交融与对抗,让玩家有更多的选择。
  • 最强异界任务系统

    最强异界任务系统

    方哲轩带着系统穿越啦,穿越在着斗气和魔法横行的时代。系统说:主人,你要兑换什么呢,男人,女人,魔法,功法,美女,萝莉,御姐,只要主人你想得到,我都能兑换的到哦!"脚踩光明神,怀抱精灵皇。创建天庭,兑换护庭十三队。方哲轩坐拥在王座之上,站立在天际之上,俯视着这一片属于他的大陆。”
  • 迷殇遗志

    迷殇遗志

    本书前面主要刻画了乡村源生态的风土人情,涵盖家庭伦理、校园、神话故事、职场、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元素。描述了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几个特殊家庭经历的风雨变化,通过人物刻画,加上细节的描写,展现乡村人的朴实纯真的特点,小说内容还展现出了多处风景如田园,山林,河流,庙宇,庭院,宅居内外,学堂等等,其中一部分大多是通过”回忆录”的形式讲述的,与此同时还能品到如诗如歌的词藻,一句句感言扣心弦,只要用心去对照自己,或许还能从杨佳良他们几个伙伴所经历的人生找到自己的影子,以致后来大家都面临世俗的压迫,重重困难不断出现,让我们一起来见证新的觉醒是如何带来希望的光芒...
  • 象外之花

    象外之花

    本书是作者的诗歌作品集,收录了作者近几年来创作并发表于全国各大文学期刊、收入各诗歌选本的优秀诗歌作品百余首。其中大多数作品在诗歌评论界均获得过很高评价。
  • 神皇

    神皇

    看主角历尽千险,奇遇连连,在机缘巧合中,能否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