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30900000053

第53章 天雨曼陀罗

到了加尔各答,我们的访问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已经访问了十一个印度城市,会见过成千上万的印度各阶层的人士。我自己认为,对印度人民的心情已经摸透了;决不会一见到热烈的欢迎场面就感到意外、感到吃惊了。

然而,到了加尔各答,一下飞机,我就又感到意外、感到吃惊起来了。

我们下飞机的时候,已经过了黄昏。在淡淡的昏暗中,对面的人都有点儿看不清楚。但是,我们还能隐约认出我们的老朋友巴苏大夫,还有印中友协孟加拉邦的负责人黛维夫人等。在看不到脸上笑容的情况下,他们的双手好像更温暖了。一次匆忙的握手,好像就说出了千言万语。在他们背后,站着黑压压的一大群欢迎我们的印度朋友,他们都热情地同我们握手。照例戴过一通花环之后,我们每个人脖子上、手里都压满了鲜花,就这样走出了机场。

因为欢迎的人实在太多了,在机场前面的广场上,也就是说,在平面上,同欢迎的群众见面已不可能。在这里只好创造发明一下了:我们采用了立体的形式,登上了高楼,在三楼的阳台上,同站在楼下广场上的群众见面。只见楼下红旗招展,万头攒动,宛如波涛汹涌的大海。口号声此起彼伏,惊天动地。这就是大海的涛声。在訇隐汹磕的涛声中隐约听到“印中友谊万岁”的喊声。我们站在楼上拼命摇晃手中的花束,楼下的群众就用更高昂的口号声来响应。楼上楼下,热成一片,这热气好像冲破了黑暗的夜空。

第二天一大早,旅馆楼下的大厅里就挤满了人:招待我们的人、拜访我们的人、为了某种原因想看一看我们的人。其中有白发苍苍的大学教授,有活泼伶俐、满腔稚气的青年学生,有学习中国针灸的男女青年赤脚医生,有柯棣华纪念委员会和印中友好协会的工作人员,也有西孟加拉邦政府派来招待我们的官员。他们都热情、和蔼、亲切、有礼,青年人更是充满了求知欲。他们想了解新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他们想了解我们学习印度语言,其中包括梵文和巴利文的情况;他们想了解我们翻译印度文学作品的数量。他们甚至想了解我们对待中外文学遗产的做法。总之,有关中国的事情,他们简直什么都想知道。大概是因为他们知道我是在大学工作的,所以我往往就成了被包围的对象。只要我一走进大厅,立刻就有人围上来,像查百科全书似的问这问那。我看到他们那眼神,深邃像大海,炽热像烈火,灵动像流水,欢悦像阳春,我简直无法抑制住内心的激动了。

在旅馆以外,也有类似的情况。有一天下午,我参加了一个同印度知识界会面的招待会。出席的都是教授、作家、新闻记者等文化人。我被他们团团围住。许多着名的学者把自己的着作送给我们,书里面签上自己的名字。接着就是一连串的问题。我当然也不放过向他们学习的机会。我向他们了解大学的情况,文学界的情况,我也向他们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我们就像分别多年的老友重逢一般相对欢笑着,互相询问着,专心致志,完全忘记了周围发生的事情,忘记了时间和空间。我有时候偶尔一抬头,依稀瞥见台上正有人唱着歌,好像中印两国的朋友都有;隐约听到悠扬的歌声,像是初夏高空云中的雷鸣声。再一转眼,就看到湖中小岛上参天古树的枝头落满了乌鸦,动也不动,像是开在树枝上的黑色的大花朵。

我们曾参观过加尔各答郊区的一个针灸中心。这里的居民一半是农民,一半是工人。同在其他地方一样,我们在这里也受到极其热烈的欢迎。附近工厂里的工人高举红旗,喊着口号,拦路迎接我们。农村的小学生穿上制服,手执乐器,吹奏出愉快的曲调,慢步走在我们前面,走过两旁长满了椰子树的乡间小路,走向针灸中心。农民站在道旁,热情地向我们招手,到了针灸中心,我们参加了村民欢迎大会。加尔各答四季皆夏,此时正当中午,炎阳直晒到我们头上。有七八个身穿盛装的女孩子,手执印度式的扇子,站在我们身后,为我们驱暑。我们实在过意不去,请她们休息。但是她们执意不肯,微笑着说:“你们是最尊敬的客人,我们必须尽待客之礼。”尽管我们心里总感到有点儿不安,但是这样的感情,我们只有接受下来了。

更使我高兴的是,我们在加尔各答看到了真正的农民舞蹈。这一专场舞蹈是西孟加拉邦政府特别为我们安排的,新闻和广播部长亲自陪我们观看演出。在演出的过程中,他告诉我们,演员都是农民,是刚从田地里叫来的。说实话,我真有点儿半信半疑。因为,在舞台上,他们都穿着戏装,戴着面具,我们看到的是珠光宝气,金碧辉煌。而且他们的艺术水平都很高超。难道这些人真正是农民业余演员吗?我真有点儿难以置信了。但是,演出结束后,他们一卸装,在舞台上排成一队,向我们鼓掌表示欢迎,果然都是面色红黑,粗手粗脚,是地地道道的劳动农民。我心里一阵热乎乎的,望着他们那淳朴憨厚的面孔,久久不想离去。

我们在加尔各答接触的人空前地多,接触面空前地广,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也同印度其他城市不同。在其他城市,我们最多只能停留一两天;我们虽然也都留有突出的印象,但总是比较单纯的。但是,到了加尔各答,万汇杂陈,眼花缭乱,留给我们的印象之繁复、之深刻,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我们在这里既有历史的回忆,又有现实的感受。加尔各答之行好像是我们这一次访问的高潮,好像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总结。光是我们每天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手中接过来的花环和花束,就多到无法计算的程度。每一个花环,每一束花,都带着一份印度人民的情谊。每一次我们从外面回来,紫红色的玫瑰花瓣,洁白的茉莉花瓣,黄色的、蓝色的什么花瓣,总是散乱地落满旅馆下面大厅里的地毯,人们走在上面,真仿佛是“步步生莲花”一般。芬芳的暗香飘拂在广阔的大厅中。印度古书上常有天上花雨的说法,“天雨曼陀罗”的境界,我没有经历过。但眼前不就像那样一种境界吗?这花雨把这一座大厅变成了一座花厅、一座香厅。这当然会给清扫工作带来不少的麻烦,我们都感到有点儿歉意。但是,旅馆的工作人员看来却是高兴的,他们总是笑嘻嘻地看着这一切。就这样,不管加尔各答给我们的印象是多么繁复,多么多样化,但总有一条线贯穿其中,这就是印度人民的友谊。

而这种友谊在平常不容易表现的地方也表现了出来。我们在加尔各答参观了有名的植物园,这是我前两次访问印度时没有来过的。园子里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真像我们中国旧小说中常说的,这里有“四时不谢之花,八节长春之草”。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株大榕树。据说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株榕树。一棵母株派生出来了一千五百棵子树。结果一棵树就形成了一片林子。现在简直连哪棵是母株也无法辨认了。这一片“树林”的周围都用栏杆拦了起来。但是,栏杆可以拦住人,却无法拦住树。已经有几个地方,大榕树的子树,越过了栏杆,越过了马路,在老远的地方又扎了根,长成了大树。陪同我们参观的一位印度朋友很有风趣地说道:“这棵大榕树就像是印中友谊,是任何栏杆也拦不住的。”多么淳朴又深刻的话啊!

友谊是任何栏杆也拦不住的。如果疾病也算是一个栏杆的话,我就有一个生动的例子。我在加尔各答遇到了一个长着大胡子、满面病容的青年学生。他最初并没能引起我的注意。但是,他好像分身有术,我们所到之处几乎都能碰到他。刚在一处见了面,一转眼在另一处又见面了。我们在旅馆中见到了他;我们在加尔各答城内见到了他;我们在农村针灸中心见到了他;我们又在植物园里见到了他。他就像是我们的影子一样,紧紧地跟随着我们。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想到了中国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难道我自己现在竟进入了那个神话世界中去了吗?然而我眼前看到的决不是什么神话世界,而是活生生的现实。那个满面病容的、长着大胡子的印度青年正站在我们眼前,站在欢迎人群的前面,领着大家喊口号。一堆人高喊:“印中友谊——”另外一堆人接声喊:“万岁!万岁!”在这两堆人中间,他都是带头人。但是,有一天,我注意到他在呼喊间歇时,忽然拿出了喷雾器,对着自己嘴里直喷。我也知道,他是患着哮喘。我连忙问他喘的情况,他腼腆地笑了一笑,说道:“没什么。”第二天看到他没带喷雾器,我很高兴,问他:“今天是不是好一点儿?”他爽朗地笑了起来,连声说:“好多了!好多了!”接着又起劲儿地喊起“印中友谊万岁”来。他那低沉的声音似乎压倒了其他所有人的声音,他那苍白的脸上流下了汗珠。我深深地为这情景所感动。我无法知道,在这样一个满面病容的印度青年的心里蕴藏着多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一直到现在,一直到我写这篇短文的时候,我还恍惚能看到他的面容,听到他的喊声。亲爱的朋友!可惜我由于疏忽,连你的名字也没有来得及问。但是,名字又有什么意义呢?我想把白居易的诗句改动一下:“同是心心相印人,相逢何必问姓名!”年轻的朋友,你是整个印度人民的象征,就让你永远做这样一个无名的象征吧!

1978年5月14日

同类推荐
  • 中国古典散文集(二)

    中国古典散文集(二)

    读散文要用心来读,用心来体会。当你的心和作者的心达到真正相接的那一刻,你才算是真正地透过散文那五彩缤纷的“形”,体会到它那凝而不散的“神”。此时你所体会到的就是散文灵魂的真善美,那就是作者通过散文表达出的内心深处的宁静与思索;那就是能带你通向更远的有着万千风景的世界的道路;那就是可以让你的心灵进入片刻小憩的乐园。
  • 时差党

    时差党

    本书根据这次活动整理其中的信件联系到当事人做采访,讲诉了留学生们在异国他乡的生活经历和种种有趣见闻。留学生并非和大部分人想象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过着优越的生活,在留学期间出去游玩、交友,其实真实的生活远非看起来那样轻松美好。诚然他们可以见识到异国风情,开阔眼界认识更多有趣的人,收获一段特殊的经历,但是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存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充满了真实的爱与恨,悲与喜。
  • 苏曼殊作品集(二)

    苏曼殊作品集(二)

    此梵字者,亘三世而常恒,遍十方以平等。学之书之,定得常住之佛智;观之诵之,必证不坏之法身。诸教之根本,诸字之父母,其在斯乎?夫欧洲通行文字,皆原于拉丁,拉丁原于希腊。由此上溯,实本梵文。他日考古文学,唯有梵文、汉文二种耳,余无足道也。顾汉土梵文作法,久无专书。其现存《龙藏》者,唯唐智广所选《悉昙字记》一卷,然音韵既多龃龉,至于文法,一切未详。此但持咒之资。无以了知文义。
  • 一灯如豆

    一灯如豆

    本书是短文集,收集了作者近年的小品、散文八十多篇。作者以清丽、细致、沉思的笔触写出对寻常生活的点滴感悟。视角独特,耐人寻味。作者为自己的文字画了二十余幅插图。尽管稚拙,与文配合读来仍能感到更为亲切动人。
  • 狐狸的微笑:原始森林里正在消逝的它们

    狐狸的微笑:原始森林里正在消逝的它们

    当我们钦羡大自然中的美丽生灵时,是否想到,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在遭受无尽的侵扰。大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正在加速消亡中,让我们伸出爱的手臂请它们停一停……吉林省专业作家胡冬林深入长白山原始森林二十年,为森林里的美丽生灵深情画像,青羊、熊、紫貂、狐狸、青鼬、星鸦……为我们揭开神秘大森林的一角,挽留即将消逝的它们。森林的大量消失,我们是直接或间接的刽子手,它们永远站在森林一边,活得伟大而尊严!
热门推荐
  • 高级灵魂体终于联系我了

    高级灵魂体终于联系我了

    一个念过两次大学的人,曾退学去过新疆,接触过很多类人群。那以后开始接触吸引力法则,开始探索宗教,学习灵性科学,收集一些关于轮回和神秘现象的资料。现在断断续续的冥想,打坐。从2014年7月,假期没有回家,一个人在宿舍里,静坐时,终于联系到了灵体,和他们有了直接的,鲜明的对话。一些困扰我的问题开始有了解答,更容易进入这种状态,但是有时候会有调频的差异,看到一些奇怪并不同于人体的存在体,这是一个充满冒险,并吸引我的课程,我会一直走下去,发表我所接收到的信息。
  • 妾室

    妾室

    好吧,只是个小妾,我认了。夫君不喜欢?我也认了。夫君娶了红颜知己?我还是认了。可是,该我得到的银子一分也不能少,该我拥有的股份一点也不能退让,该我自己维护的尊严,任谁也不能践踏。且看大学生许悠扬重生在明月王朝,怎样由小妾成为当家家主,叱咤商界,富甲一方。
  • 妃凰纪:锦绣嫡女

    妃凰纪:锦绣嫡女

    她眸光流转,轻言软语,“公子别怕,我只劫色而已。”他抬起凤眸,瞬间惊艳万里江山,“你劫了试试?”她挑起他的下巴,用力吻了上去。他他翻身在上,“女人,你要负责到底。”天地为盘,人人皆棋子。她韬光养晦暗藏祸心。他不受羁绊,摧毁着历史的巨轮。
  • tfboys陪你走过青春

    tfboys陪你走过青春

    暑假发生了什么,神秘少女的出现让她感到熟悉又陌生,那个似曾相识的背影……八年前模糊的记忆,隐隐约约的回忆,伙伴们也为此而感到不安。绿树婆沙的树荫下,神秘少女终于出现,她会是谁呢?
  • 心理曹操

    心理曹操

    三国不仅仅是一段历史,而是千百年来投注了中国人道德偏好,价值判断的一个心灵样本。用社会心理学的手术刀解剖三国英雄曹操,就有了此书。我们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三国人物文化基因与行为基因,读懂了他们,就认清了你自己,也就认清了你身边的中国人。
  • 时光如梭岁月如荼

    时光如梭岁月如荼

    时光,是手中沙;溜走了天真烂漫;溜走了年华。岁月,是罂粟毒;沉淀了花红酒绿;沉淀了浮华。当她们懵懵懂懂的过完了前半生的种种情感与感情,当她们即将迎来后半生的凄凄后悔与悔恨;时光的指尖,能否别在抓的那么紧?岁月的痕迹,又能否别在刻的那么深?
  • 明星朋友圈

    明星朋友圈

    虽然不是vip,但是在用心创造关于BigBang的文字,以BigBang为主,会多听vip们的意见。正文主打TOP,会在番外写其他四只,篇幅都差不多。
  • 域外仙途

    域外仙途

    {仙侠流}我站在茫茫星域,凝望最初的你。此生寻找亲人,甘为阶下囚。我站在蓝蓝天空,呼唤远方的你。此生刀光剑影,一心向故乡。
  • 霸道校草爱上俏皮丫头

    霸道校草爱上俏皮丫头

    天生乐天派的林月乔钱包被偷,感叹真是倒霉.没想到又遇冰山校草张夜寒,真是无奈.林月乔脑中有时会浮现一个模糊的身影,那是儿时的玩伴吗?当俏皮小丫头遇上冰山校草会发生怎样的事?而昔日的故人又会再次重逢吗?
  • 千山飞雪

    千山飞雪

    千山飞雪,孤坐雪山之巅。万物成空。谁主沉浮?一部脑洞大开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