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3300000036

第36章 现代读书人的胸襟与眼界(14)

论者多称道他的文章是“说自己的话”,但是什么才是他最有价值的“自己的话”呢?论者也多称道他晚年的文字是如何冲淡平和、气定神闲,但我最近间接听到的恰是热血喷涌、口无遮拦的肺腑之言,那感觉真是很冲很少年。谓予不信,有钟先生今译的“十憎”宝塔诗为证:

教条主义

狗追财主屁

算盘精的来兮

占便宜假装无意

救灾扶贫专送旧衣

隔壁睡了还高声唱戏

世界大战打赢不成问题

宿舍楼的砖墙拆了又重砌

看完黄色录像后说儿童不宜

二奶处归来五讲四美宣扬正气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一日《南方都市报》)

傻心眼儿的老百姓才真公道

钱钢

社会是否健康,国家是否稳定,就看民意和士气能不能伸张。近日,短短十天中,两位知名学者先生先后送我同一本小书。这薄薄的《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记述了一个小故事:清光绪年间,太湖边有个得罪上司的小官丢了乌纱帽,可是老百姓同情他。见他穷困,送米送柴的人络绎不绝。画家秦散之特为绘图记事。其后半个多世纪,俞樾、吴昌硕、胡适、俞平伯、朱自清、张东荪等诸多名流为此图题咏作文。

这本小书煞是可爱。名家墨迹的欣赏价值自不待言(其中汉语拼音奠基人黎锦熙先生,特意用注音符号书写诗作),书中还保存了那名小官接收村民柴米的清单、上司斥责他的公文和他的申辩,被胡适先生称为“中国民治生活的史料”。比如在那名小官的上司眼里,百姓送米送柴,是被人煽惑的。百姓敲响竹梆,相约进城叩请,让小官复职,那还了得,必须查究。

名家题咏作文,集中在两个时期。一是清王朝覆亡前的十多年,一是国民党政府垮台的前一年。一八九一年,已经七十一岁的俞樾题诗云:“一官深压百僚底,今又一官弃如屣。尚何势力能动人,乃有山民来送米。”“不媚上官媚庶人,君之失官正坐此。乃从官罢见人情,直道在人心不死。”俞樾先生和那名小官有交往,在一封信中他说:“百姓之讴歌,万不如上官之考语,足下宜慎之。”

到了一九四八年,那名小官的孙子找到胡适,为了将家传的卷子刻印流传,又征集到一批题字。这批名家的感言,因境而生。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这图的流传,也未尝不可予我们眼前的腐败贪污的政治以一个有力的讽刺。”张东荪先生引述俞樾在清末说的话:“今之官场无是非可言”,认为“即此一语已足证清之必亡矣”。他说,“每当革命之起,其前必有一黑暗时期,无是非,无赏罚,固不仅贪婪无能而已”。“送米图”大有历史价值,“即此一事,亦已足证清室之必亡。盖未有贪污横行,是非不辨,赏罚不明,而能永临民上者也”。

送书给我的本书编订者钟叔河先生,在后记中说,他最喜欢的是朱自清题诗的最后两句。我也有同感。朱自清先生写道:

这幅图这卷诗只说了一句话:傻心眼儿的老百姓才真公道。

“送米图”的故事,给我的感觉亦真亦幻,似乎不是百年前事,像更古老的传说。这故事能传世,可能与小官任职处附近住着秦散之、俞樾等大家有点关系。而文人们愿意一个接一个地题咏作文,无疑是借图发挥,针砭现实。只不过这两次题字高潮发生时的历史时段,让后人看到历史剧变之下,文人曲笔的羸弱。一九四八年,战云翻腾,有人早就不用这种拐弯抹角、借古讽今的办法反腐败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民众对于政府和政府官员总是会有意见的,或好或坏,这便是民意;读书人对于当局和当轴者,也总是会有看法的,或好或坏,存则在心,发则为气,这便是士气。社会是否健康,国家是否稳定,就看民意和士气能不能伸张。”这话引自钟叔河先生的前言。成长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知识分子和传媒人,大都知道《走向世界丛书》的主编钟叔河先生,并对这位饱经坎坷的学者、老报人怀有深深的敬意。我手上的这本《林屋山民送米图卷子》,是二十一世纪的版本。文士赞廉吏、思想家论公意的历史记录固然珍贵,而钟叔河先生熟睹炎凉的痛切文字,更增其分量。

(二〇一〇年五月二十六日《南方周末》)

《知堂书话》的四种版本及其他

赵普光

辛卯春节,闲来无事,搬出手头的几种《知堂书话》翻看。忽然有话要说。

钟叔河是第一位明确用“知堂书话”之名来为周作人的读书随笔编书者。目前钟叔河编《知堂书话》已出四种版本:岳麓书社一九八六年四月版(以下简称岳麓版),台北百川书局一九八九年十二月版(以下简称百川版),海南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版(增订重编本,以下简称海南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四年九月版(以下简称人大版)。其版本之多,影响之广,自不待言。有意思的是,对比这四种版本的《知堂书话》,不无意义。

我们先看看四种版本的具体情况。

岳麓版,上下两册,目录均在上册。卷首有钟叔河所写序文一篇。此版共收周氏书话文三百三十篇,除了最后一篇《〈唐宋诗醇〉与鲁迅旧诗》是自编文集之外的遗稿外,另外所有都选自周作人的自编文集。按照自编文集初版时间的先后顺序编排,并且在目录中按照所出自的自编文集分成栏。我手头上的是一九八六年四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的。印数达一万零五百册。需要特别提及的是,一九八七年二月岳麓书社又出版了钟叔河编《知堂序跋》一册,收序跋二百二十三篇。《知堂序跋》岳麓版,在装帧上与《知堂书话》一致,可以看作一套书籍。

百川版,上下两册,目录分在上下册。卷首序文与岳麓版相同。此版所收文章的篇数、顺序与岳麓版完全一致,只是在目录中不显示各文出自自编文集的信息了。

海南版,上下两册。此版容量大增,全套字数达一百一十万。海南版将岳麓版的《知堂书话》与《知堂序跋》一并收入,统名为《知堂书话》,还加入了一部分未收入自编文集的遗文,使得容量远比此前两个版本增加近一倍。海南版共收周氏书话五百七十八篇。海南版的编排是按照书话文章的内容来分类的,共分七辑:一、谈书和读书;二、谈中国古书;三、谈旧小说等;四、谈中国新书;五、谈东洋的书;六、谈西洋的书;七、谈自己的书。我手头上的是一九九七年七月版第一次印刷,印数三千。卷首印“序文三篇”,将此版的序言即《增订重编本序》、岳麓版《知堂书话原序》、岳麓版《知堂序跋原序》一并列出。

人大版,上下两册。目录均在上册。全套字数六十四万。收录书话三百八十五篇。篇目编排也是按书话内容来分类,计四辑。卷首《编者序》即岳麓版、百川版原序文,不过在原序后面附上了“新版附记”,对新版做一简要说明。附记说:“《知堂书话》的书名是我取的,上下两卷由我在岳麓书社编成出版,时为一九八五年,接着又编了一本《知堂序跋》。一九九七年增订重版,加入了集外文,并将序跋和书话合在一起,交海南出版社。此次仍将序跋单独作为一卷,书话仍分两卷,第一卷谈新书旧小说、日本的书和西洋的书,第二卷谈古旧书,共为三卷。各个部分的文章,均按发表(写作)时间先后编排,并将有关资料在文末注明。同一题目的文章,则放在一起,以便检阅。”我手头的是二〇〇四年九月第一次印刷,未显示印数。

可以看出,四种版本之间各自有着或大或小的差别。

岳麓版和百川版间变化最小。这两个版本除了出版社、出版年、版式三处不同之外,序文和收录书话篇目上没有任何变化。

岳麓版和海南版之间的变化最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篇目数量大大增加。岳麓版收录书话三百三十篇,而海南版则为五百七十八篇,增加了二百四十八篇,几近一倍。增加的篇目主要是有四类:一是增加了谈论读书方法、议论社会现象和文明批评的文字,已经大大溢出了知堂的狭义的“读书录”(或云“看书偶记”)的范围。海南版第一辑“谈书和读书”均属此类,例如《读书论》《读书的经验》《古书可读否的问题》《开卷有益》等,是泛谈读书经验心得;《灯下读书论》《谈毛边书》《入厕读书》《印书纸》等均属充盈文人情趣和阅读体验的文字。二是增加了未收入自编文集的大量文章,还有新发现的遗文杂稿。而岳麓版书话绝大多数都录自其自编文集,遗文只有一篇《〈唐宋诗醇〉与鲁迅旧诗》。这是周作人研究拓展与深入的表征。三是海南版将序跋文收入其中,而岳麓版不收序跋文,而是将周作人的序跋单独编辑成《知堂序跋》一集出版。四是海南版收入了周作人相当多的题记、题跋类文字,而岳麓版此类文字则未收。

第二,海南版对书话篇目作了分类,这实际上是对书话类型的一次分类归纳的过程。而岳麓版与百川版则没有进行分类,只是按照周作人自编文集的归属进行编排,出自同一文集的放在一起,并没有根据书话的内容、类型进行分类。

第三,编者的序文不同。岳麓版《知堂书话》只有编者钟叔河写的序文一篇,而海南版的则在卷首有三篇,分别是《增订重编本序》《知堂书话原序》《知堂序跋原序》。其中,《增订重编本序》是为此次海南版所新写的序言,《知堂书话》原序与岳麓版、百川版的序言没有变化。只有《知堂序跋》原序,出现了意外:我当即查对一九八七年岳麓版《知堂序跋》,发现原岳麓版《知堂序跋》卷首,只有一篇简短的《编者的话》,说明编选的分类原则而已。而非真正的序文,与海南版收的《知堂序跋原序》完全不同。

海南版付梓七年之后,人大版《知堂书话》面世。总体来说,人大版应该说是岳麓版、百川版和海南版三种版本的改进版、升级版。人大版综合了前面版本的优点,对岳麓版和海南版的特点做出了更为合理的损益取舍。

人大版与海南版相比,具体有下面一些差异:抽掉了周作人的序跋文,另编一本,这一点恢复了岳麓版的做法;删去大量的篇幅过长或过短的、理论性质的、时事性质的或者较少艺文情趣的文字,如少年时的题记,如《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等,这就使得书话文体更趋单纯,更重趣味性;借鉴了海南版的分类方法,大致给书话篇目类型做了划分。

人大版与岳麓版的相比:篇目有所调整,新增了读书经验和方法等类的书话,同时也删去了岳麓版的某些篇目,比如《〈唐宋诗醇〉与鲁迅旧诗》《日记与尺牍》等人大版就未收;做技术性的处理,使编排更趋合理。比如周氏有同题文章《如梦录》两篇,同题异文。一篇本来收入自编文集《苦竹杂记》,一篇收入《药堂语录》。岳麓版将二文分别放在各自编集名下,虽不会使读者混淆,但亦不尽合理,如百川版因为在目录中删去了所出自的自编文集名,《如梦录》同一题就出现了两次,易出现误解或混淆。对此,人大版就做了处理,其做法是将第二篇《如梦录》改题为“《如梦录》二”,紧随第一篇后。

以上种种差异反映的不仅仅是版本的不同,更有意思的是从《知堂书话》的四种版本对比,可以看出其中的文体认识的变迁过程,也可以从中发现诸多的时代文化氛围的变化。

岳麓版《知堂书话》是编者钟叔河最初编辑的版本,其对周氏作品篇目的选择,显示了在八十年代编者及时人对书话这种文体的认定。在此版序言中,钟叔河有这样的说明:“我所想看的,只是那些平平实实的文章,它们像朋友闲谈一样向我介绍: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书中叙述了哪些我们想要知道的或者感兴趣的事物,传达了哪些对人生和社会、对历史和文化的见解。这样的文章,无论是客观地谈书,或是带点主观色彩谈他自己读书的体会,只要自具手眼,不人云亦云,都一样的为我所爱读。如果文章的内涵和笔墨,还足以表现出本文和原书作者的学养和性情,那就更为佳妙了。”这实际上是钟叔河对书话文体特点的一种认识。从形式上点出书话的两个特点:平实、闲谈;从内容上点出好的书话需要学养、性情。这样的概括当然显得过于笼统模糊,但大致还是比较客观的。

岳麓版将周作人的序跋单独出版一集,序跋与书话分开,这实际上也表明了编者对书话和序跋两种文体是有着明确的界分的。至于其中理由,钟叔河在序言中说:“周氏的序跋文本来也属于此类,但因为是为自己或友人而写,更多感情的分子,而且数量也不少,故拟另做一集,作为书话的续编。”这句话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序跋是序跋,书话是书话,序跋不能完全看作是书话,所以将序跋单独编为一集,因为序跋“是为自己或友人而写,更多感情的分子”。另一方面,对于周作人来说,序跋和书话不能完全分开,不能截然区分,或者说二者很难区分。钟叔河说:“周氏的序跋文本来也属于此类……作为书话的续编。”这实际上又是在承认二者的密切血缘,虽然将序跋与书话做了区分,却也不无困惑,不得不承认二者之间的夹缠。至一九八九年在台北出版的百川版依然延续这种认识。

同类推荐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 宋诗三百首

    宋诗三百首

    金性尧先生凭其深厚学养,秉持严谨之态,对这些诗作进行了言筒而意深的注释,对诗人和诗作的评价则比较注重“对社会与人生的态度”,同时也尽量反映宋人“驱使文字的本领”。
  •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唐诗风物志:唐人的世俗生活

    在世风开放、文化繁盛的唐朝,以诗寄情、叙事、言志是一种风尚,诗歌在唐代空前绽放。与其他朝代相比,唐人似乎生活得格外热情,他们热进取、爱美妆、轻规训、喜游耍,热衷精神愉悦,也沉醉于世俗生活。本书从唐人的行、婚、花、梦、欢、衣、妆、食、戏九个方面,娓娓细叙唐人的世俗百态,文字讲究而带有活泼之意,徐徐展开一幅唐人生活的画卷。
  •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世界,我只喜欢你

    爱的世界是一首永远唱不完的歌,有一种爱只能在文字里相守。行走岁月感受世间冷暖,在时光的交错中看芸芸众生的爱恨情仇,聚散离合的悲喜是尘世中无法避开的伤口。那些隐藏在微笑的背后的沧桑不为人知,只能用柔软的笔触去抒发一个人的坚强。爱情、旅途都是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些孤独的吟唱在你捧起的手心勾起如烟的往事……
  • 一路花开

    一路花开

    《一路花开》关注社会,关注民生,关注女性,通过作者姜光丽个人工作生活的经历和体验,感悟生活,感悟人生,《一路花开》从女性视角反映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折射社会前进的脚步,聆听时代敲响的足音。
热门推荐
  • 随身带个异空间

    随身带个异空间

    千年难遇的狮子座流星雨降临地球,一颗晶莹剔透的弹珠流星正好砸在林轩的脑门儿上,从此他的脑海中多了一个异度空间。这里不仅有各种培训方案和生活技能,还有获得超能力的机会,那么大一座岛上,丰饶的物产在外界可都是绝世珍宝啊!千年的人参,万年的灵芝……海里竟然还有神兽小应龙?要发财了,要发大财了,且看林轩凭借异度空间的一切,如何笑傲都市生活。
  • TFBOYS之永远的青春

    TFBOYS之永远的青春

    幼儿园的相遇注定了长大后的缘分,小学时离开,初中时回归。相隔八年,记忆里的小妹妹现在已经是一个少女了,大家都记得吗,那个夏夜......
  • 五行元素之塔

    五行元素之塔

    欢迎大家去看一本小说《光神降世》神剑在手,天下我有。光神在世,谁与争锋?这是一个叫七流大陆的地方,这里生活着魔族和人类,人类乞丐出身的独孤羽,在巧合下遇到红级剑士独孤白,乞丐独孤羽将怎样走上一条七彩剑士的道路?魔法师、幻型师、剑士、祭祀、格斗师。黄级、蓝级、绿级、紫级、黑级、红级、七彩级。这本小说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请大家去踩一下。
  • 危险爱火

    危险爱火

    “既然你不要我的爱,那我以后便不会再给你半分的爱,但你别忘了,你是我的妻子,这辈子都是,你要是再敢想着离开我,我就打断你的腿,让你永远不能走路。”他冰冷绝情的话刺激着她的神经,真的不爱么?一边是少年时给她阳光的温暖男人,一边是爱了她十七年却被她狠狠伤害的男人,到底该如何抉择?逃开才是唯一的出路么?
  • 穿越之春暖花开

    穿越之春暖花开

    有穿越、有王爷、有种田、没空间、没异能、没胆子!在强大的婆婆及公主的压力下,还是带着藏獒翘家种地安全些!至于这个小包子??呵呵,管他的,又当爹又当妈,穿越前,这种女强人一直是我的偶像嘛!被捉住?呵呵,人质在手!没有一生一世一双人!亲王殿下,拜拜了您啦!
  • 冰精

    冰精

    即使命如草芥,哪怕手指无缚鸡之力,我依然可以主宰我的命运。
  • 一路躁动

    一路躁动

    “我”来到前世的唐朝,赴一场爱情与文化的饕餮盛宴。初居长溪,“贵妃出浴图”横空出世,养心病坊在爱情疗伤中诞生。次在游学,“非常4加2”组合品美食,读新诗,遇驴友团,弄巧成拙的“酽月奇缘”,哄闹闹的滕王阁新宴,如此这般地在旅途中徐徐上演。后入长安,蛛网与平康里的风情交织,嫦娥姐姐、鹤姐、文化高低杆、大唐双子星粉墨登场,“我和嫦娥姐姐不得不说的事”、“拾帽体”诗歌、春宫剧、“天下霸女”海选纷纷扰扰,香艳恣肆的长安文化让人眼花缭乱,“我”为坊主的鼎衡文化坊在这场文化闹剧中长袖善舞,如鱼得水,却机关算尽反落得一场空。终于归去,为了心中的宁静与自由。
  •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术士之瞳

    术士之瞳

    斩冥王,屠仙城,定乾坤。一座神奇的古墓,一副诡异的棺椁,一名神异的少年,诡异而神奇的力量将少年牵入一个陌生世界。“这是仙术?”“不,这是特异功能”
  • 我的独家爱恋

    我的独家爱恋

    在这年夏天准备开始之前,陵星辰才发现自己的心早已飞到——青梅竹马的叶泽熙身上,而他却早已喜欢上了自己的好姐妹李可可。一个学霸成熟型的平凡少女,一个学渣活泼型的美少女,一个暖男,一个极品冰山。四角恋,是她的离开还是他的放手?在经历了伤心、误解、失望、离开之后,他还能不能拨开云雾,看到掩藏在里面愈久弥坚的真心?一对青梅竹马,一对欢喜冤家的故事,让你哭让你笑,正在火辣辣的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