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37300000003

第3章 诗与我相依为命一生

今年,我虚度75岁,与诗结交近六十个年头了。回忆起来,有两段时间我与诗患难相交,真正到了狂热的地步,诗成为我的第二生命。

1941年和1942年,想奔赴陕北未成,卜居在天水城外北山的一座古寺万寿庵里,青灯黄卷,很像莱蒙托夫怜爱的那个追求自由世界的童僧,经历了一段死寂而又躁动不安的生活。诗成为我反抗命运的救星,企望能在创作的梦境中解脱苦难,心灵得到抚慰。在后汉将军李广故里的一片树林里,写下了《鄂尔多斯草原》、《智慧的悲哀》(诗剧)等长长短短的几十首诗。诗似乎也哺育和激励着我的身躯,由一米六猛长到一米九十以上。

另一段时间是“文革”后期1971年到1974年,管制放松了,成天幽灵般游荡在日渐空茫的文化部干校附近的山林湖泊,咀嚼苦难,反刍人生,诗突然地从心中觉醒和冲动上来。并不是我清醒地立意要把诗找寻回来,是诗如钟锤般撞醒了我,敲响了我。这时才感知有一个诗的世界,一直久久地被封闭在我的心里,几十年的人世沧桑并未把我和诗拆散。此刻回忆一下,不是我返回到孤独的内心世界,而是异常坚定地进入了世界的内心。面对着荒诞和罪恶,我和诗一起振奋和勇敢了起来。我变成了一只冲出铁笼的飞虎,(《华南虎》结尾部分的那只虎),诗是扇动着的翅膀。

再闭目沉思片刻,发现上述的两段时间,我的生活状况和心情有不少相似之处:孤独、郁闷、期待,生命的四周出现了非常空旷的地带,恬得很单纯、自在。“文革”后期的这种自在和单纯,是经历过几十年的苦难生涯才到达的境界。这自在单纯与柏年代初的那个单纯有本质的差别。在万寿庵》居时,我不到20岁,当时的单纯跟简单相差不了多少,是近似原生的那种单纯的生命状态。经过30年的苦炼,对人生、历史、世界以及诗,有了比较透彻的理解和感悟,才获得净化之后的透明般的单纯。如果回避人生苦难,不是经受人生,绝达不到这个境界的。因此,我一直不欣赏甚至讨厌“直面人生”这个词,“直面”并非投入其中,仅仅是个不及物的动态。

在湖北咸宁文化部干校,我生活了五年又三个月。

最初两三年,从事繁重的劳役,后来稍稍清闲点。一个人住一问屋,取名“汗血斋”,在杂记本上草草地记下不止五六十首诗,我在给张洪波的一本随笔集《摆脱虛伪》撰写的序文中谈到了当时的状况。1984年出版的诗集《温泉》中收了二十几首,只一半的样子。这次刊出的八首诗,不记得当时编集子时为什么没有收入,显然不是删汰,多半是以后才整理出来的,来不及编入了。后来竟然将它们忘了,一堆原稿一直搁在书柜的一个角落,其中还有三首长诗的草稿。非常对不起这些跟我一同受过难的诗稿。去年韩国釜山东方大学的金龙云教授和他的两位助手,在社科院文研所刘福春的协助下,译编我的“诗全编”,准备在韩国出版。我当然十分高兴。但是我的诗要想找全,难度极大,柏年代已发表的多半难以找到了,回想一下,那些诗(至少有上百首)大都写得幼稚,肤浅,散失了并不可惜。但是写于“文革”后期的这些在苦难中慰藉过我的汗血诗,却万万不可忘在脑后。

这次刊出的八首诗中,《三月的黎明》、《冬天的青桐》的写作经过还记得清清楚楚的。

《三月的黎明》或许是编《温泉》时有意删汰的,当时的头脑里有不少顾虑,觉得太纤细和清淡了,看不出历史的悲痛,容易引起误会和曲解。

其实这首小诗构思与修改的时间最长,几乎写了半年之久。

诗里的情景完全是实写,写得十分地愉快和投入。这小诗的淡淡的画面、似有似无的声音,以及一瞬间显现的美丽动态都是黎明本身的自然状况,从大自然永恒的生命的脉动中,我感到了一种圣洁一种天性,使我伤痛的心灵得到了深深的浸润和抚慰,全身心得到了一次再生般的净化。我一生极难写得出这样一首“完美”的诗。我有一个奇特的畸形的审美个性,从来不愿自己的诗显出“柔媚”和“完美”。《冬天的青桐》其中有着属于时代和个人的伤残的悲剧心理,构思的时间也很长,不是即兴而作的诗。这棵青桐是我手植的,朝夕相处,我深深地了解它的成长过程和优美的品质,它的生命是一支歌,我从中得到感悟,诗的语言就应当具有青桐的品质,敏感而美丽,通体布满神经,坚韧而不屈,有弹性和力度,天然地生成一个歌唱的灵魂。《坠空》也不是虚构的,几乎是纪实,我和几个少年(出版社干部的子弟)在沼泽地的芦丛中找到了这只坠空的老鹰。它的体重异常轻,躯体小得令人难过,这是因为它一生搏击在狂风暴雨中,耗尽了精血,就如荒原戈壁上的汗血马,在奔跑中倒下时,体躯变得奇小,骑士把它扛到背上埋葬在家乡的地里。人的一生也该如此,写诗的人更应该如此,耗尽精血。记得当时几个顽皮的少年,妄图尝尝这只坠空的鹰的滋味,煮了好久好久,煮不熟,煮不烂,它的筋和肉如骨头那么硬实。我尝了一口,满嘴苦涩的腥气,鹰的灵魂在诅咒我们。《奇迹》1978年艾青看过,后来曾卓也看过,他们觉得诗太“空灵”,不像我牛汉写的。

同类推荐
  •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

    《敦煌本太玄真一本际经思想研究》《太玄真一本际经》简称《本际经》,为隋唐早期道教经典,也是一部最重要的敦煌道经。全经以祈请和解说的方式,叙述了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对诸天真、仙人说法,宣扬重玄体道,“开演真一本际法门”。旨在教化“三乘”导入“一乘”,并阐释了道教真理观的一切诸法之根本。内容涉及“道体无本”的“道体论”;“道性自然”的“道性论”;“十二法印”与“三洞”分类法及“重玄”之道相结合的“判教论”;因果报应、功德行业、科仪戒律、修行次第、炼养方法等的“修道论”。
  •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

    乌江之歌: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乌江彭水水电站移民工

    本书为重庆文学院策划的报告文学集。辑录了重庆25位知名作家深入彭水电站工程第一线,记录的当地苗族土家族同胞兄弟舍小家顾大家支持电站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的动人颂歌!
  • 李清照的词与情

    李清照的词与情

    通过对李清照传世词作的解读,以独特视角展现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一生。一本既不失本相又温情俏皮的李清照词传,倾诉浮华岁月的易安心曲。
  • 大伟品水浒

    大伟品水浒

    本书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明星警察王大伟编著。从现代法律的视角品读古典名著《水浒传》,解析《水浒传》中的相关法律问题,破解犯罪密码,是一部预防犯罪的宝典,加强个人防范的手册,为人处事的百科全书。
  • 老街

    老街

    这是一本厚重的散文集,放在手里沉甸甸的,仿佛秋后收获的果实。这让我联想到了有那么一些人,在当今经济大潮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在坚守,在默默耕耘,在无私奉献,他们是中国文化的脊梁和良知。
热门推荐
  • 盛世危言

    盛世危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来世浅笑

    来世浅笑

    总认为,有些东西,是不顾时间,不顾空间的。不曾改变。这种信念,亦或是执念,很早便在我心中生根,发芽,不枯不萎,不离不弃。他像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等我不断,不断,向前,追求。于是,花开了。但最后的最后,梦碎了。于是,花落了。那一年,狼烟四起,亡国的号角吹响了整个君国,这,也许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回忆吧!我叫沐浅笑,君国的最后一位公主,母后给我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就希望我天天开心,天天笑,生在乱世之中,又有谁,可以这般无邪的笑……直到遇到了他,云国的唯一太子云亦冰,这个名字一直刻在了我的脑海中,让我永世不忘。回忆转眼而过,我也该感谢上苍给我这份迟来的爱,但是为什么一切都如此短暂……
  • 初夏流觞

    初夏流觞

    萧小小,又矮又多肉又宅的新女高中生,还有点儿迷糊,有点儿呆。慕夏,又高又有肉又帅的归国高材生,家世又好,就是有点儿冷。他不过是做了一个决定,却改变他和她两个人的命运……且看我行我素的慕老师和反射弧超长的萧小小演绎一段儿不一样的师生恋~
  • 临界仙缘

    临界仙缘

    不是吧,这是闹哪样,老子就买本旧书,这旧书还喜欢吸血,我就想知道这旧书,写的什么东西,这破书竟然带我到了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这到底是要闹哪样?莫远,我们可怜的故事主角,从一本旧书开始的奇遇,想要知道这本旧书隐藏的秘密吗,想要知道我们的倒霉蛋儿主角会怎么开始他的奇幻之路和回家之路么?那就来看《临界仙缘》吧
  • 炮灰丫鬟逆袭记

    炮灰丫鬟逆袭记

    她是叱咤商场的女强人,灭绝师太,东方不败。但却有一颗软妹子的心。一本言情小说,她为男主不值,爱上他的痴情,他的强大。而鬼使神差,她穿越进书的世界,成为女主的贴身侍女。既如此,她便要取代那个伤他遍体鳞伤的女人,成为他的挚爱。
  • 恶魔叶斌

    恶魔叶斌

    一开始,主角只是一个小宗派的外门弟子,因为毁宗导致与自己的兄弟失散,看叶斌为了自己的尊严,如何得到力量,为了友谊成魔成神。
  • 八臂修罗传

    八臂修罗传

    出生农民家庭的穆风因战乱而导致其身家破人亡后意外进入修道门派,在大混乱的背景下艰苦修行,却又在无休止的流血事件中对道家所谓的无欲无求,舍身为人理念思想产生了怀疑。从而改修修罗道的八臂金身决。并从鬼门四皇的口中得知了一个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秘密,也为一场神魔之战拉开了序幕。修罗四象分别分泪目(代表生死悸动中的生之力)无常(丑陋,邪恶,为恐惧之力)金刚(力大无穷)混沌(死之力,一切化为尘埃)
  • 太虚苍穹

    太虚苍穹

    莫名其妙的穿越,秦翊来到了陌生的世界,为了找到归家的路,他站在了世界的巅峰!莫名其妙的使命,秦翊不得不去到修真界,为了完成师父遗命,他终于得证道果仙位!坚韧不屈,奋勇向前的精神,使他傲立于苍穹。。。。。。
  • 包法利夫人

    包法利夫人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包法利夫人,充满着对浪漫爱情的向往。面对平庸的丈夫,寡淡的婚姻,包法利夫人沦为绝望的主妇,只是心里还保留着爱情的火苗。当心动男人出现时,她不顾世俗道德的约束,纵身奔向心中的美好,然而假象并没维持多久,她所谓的爱情也仅仅停留在肉欲的纠缠、浮华的语言之上。爱情没能给她想要的上流社会的生活,反而掠取了她的性命。包法利夫人更像是女人世界里的堂吉诃德,她的生活因幻想而美丽,又因幻想而沉没。
  • 阡陌途

    阡陌途

    辉煌终须臾,遗世为人心。纵横千古八荒,忘不了的是伴随轮回的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