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646600000014

第14章 百时屯(1)

上黄水子

一九三六年七月,百时屯人都听见怪怪的声音。水到跟前才知道,黄水来了,把老百姓吓得不知咋好。

传说,海子门那儿的水立着,一人多高,有个白长虫在水里来回摆头,水不进屯子。百臣家爹扛着铁锨从那儿过,他用铁锨把长虫一砍两半,水哗啦一声进屯子了。

听娘说,那回上黄水子,平地里四五尺,洼地里七八尺,家家都进水。好在俺家连牛屋底下都是九层砖的,房子没咋的。穷人家的房子多数是土房,也有五层砖、七层砖的,泡倒了很多。

屋里外头都是黄水,天上大雨下起来不停。继平媳妇要生了,继平怕房子倒了,砸死媳妇孩子,他拉着媳妇进了庙。百时屯的庙地基高,是砖瓦房。

眼看着黄水跟庙台子齐平,要进庙。最后还没进庙,水就下去了。

继平媳妇在庙里生了闺女,给孩子起名庙生,继平说:“一个小闺女,叫庙生太不好听了。要是小小子,叫这个名还行。”又给改名叫爱莲。

黄水子退了,百时屯人都埋怨百臣爹,说那条白蛇是白玉奶奶显灵,不叫黄水进百时屯,百臣爹不该用铁锨砍那条长虫。百臣爹是个老实人,老实巴交种地,没惹过事。大家都埋怨他,他没法在百时屯待,领着老婆孩子逃荒走了。

黄水子退了,到处都有鱼。听说,海子壕里全是鱼了,有一条大鱼丈把多长,半尺长、一尺长的鱼有的是。百时屯的人看见大鱼,谁都不敢动,说那是神鱼。有个外庄人看见了,快跑回家,他赶着牛车,拉了几个人过来。他们把这条大鱼打上来,很多鱼吓跑了,他们用网又打了两布袋小鱼。

他跟百时屯人说,这条大鱼叫火头鱼,火头鱼是孝鱼。大鱼下了子,眼就瞎了。它的子子孙孙都跟在它嘴边,叫它吃。吃上一个月,大鱼的眼就好了。

四个人把这条鱼用绳子拴上,穿上杠子,抬上牛车。鱼头搁在车外头,鱼尾巴还拖拉在地上呢。他们是曹楼的,拉了满满一车鱼回家了。

家里有高地的,水退了都去高地种小麦。有户人家,老爹带着十二岁的闺女种地,闺女看见有个水坑,水不多,鱼很多。她下到水里,捞出一个摔死一个,整出来一大堆鱼,没法拿走。她把裤子脱下来,把裹脚布抖搂开,用裹脚布把裤腿扎上,拣大鱼装了满满一裤子。

这么大闺女了,没裤子没法进庄,叫爹把大夹袄脱下来,她穿上。

她婶子吃完小妮儿抓的鱼,走到哪儿说到哪儿:“这么大闺女了,光着腚抓鱼,光着腚回家。”

还有户人家套上牛,拉着拖车去种麦子。拖车经过的地方,路上有个黑亮的东西。他们停下拖车回头找,用铁锨扒拉出来一条三尺多长的死鱼,闻着没坏味,装到别人的拖车上拉回家。

鱼多,百时屯人吃鱼吃得够够的,连鸡都不吃鱼了。

那年秋天,百时屯啥都没收,很多人出去逃荒要饭。有的黄水一下去就走了,有的种完麦子走,也有过了年走的,都一家一家的。有的孩子小,用挑子挑着;有的老人年纪大走不动道,得坐木轱辘车上。

地多的没走,收一年粮食,两年吃不完。孩子太小、老人太老的人家,逃荒逃不了,结粮食吃。实在没办法的,卖地换粮食吃。

俺记事以后,百时屯没上过黄水子。

公公说:“塔没二齐的时候黄河决口,杨树梢上挂水草,淹得啥都不剩了。”

俺问:“啥叫‘塔没二齐’?”

公公说:“那时候,咱巨野县的永丰塔都没两层了,大家就说‘塔没二齐’。”

听公公说,大概六百年前黄河决口,巨野县的人都淹死了。黄水下去,地上就厚厚一层土,一眼看不见边。那时候,人少地多,朝廷叫各地方往山东迁民,哪家都不愿意去。

山西的地方官要迁民,先放出风来:“哪里人都要,就是不要洪洞县老鸹窝的人,那儿的人不行。”

老百姓一听,都逃到老鸹窝。

听说老鸹窝的人差不多了,地方官下令:“哪里的人都不要,就要老鸹窝的人。”

他们把老鸹窝的人强制迁来,在山东安家种地。

公公说,他的老祖先就是山西省洪洞县老鸹窝的人。

俺姜家的老祖先叫姜真,明朝洪武六年(1373年),他从湖北省麻城县孝感村迁来,在巨野县西姜庄下户,可能就是“塔没二齐”的时候过来的。

现在的西姜庄有个姜家家庙,一九九八年建的,附近姓姜的都捐了钱。家庙大门口有对联,一听就是有学问的人编的:

由湖北迁山东祖选基地

枕昆明登沧海人旺财兴

横批是:传衍后世。

家庙平常不开,过年的时候,很多姜家人来家庙磕头。初一那天,光炮仗皮,就满满两簸箕。

巨野有河,叫洙水河。新中国成立以后,百时屯出民工挖河,在河底挖出很多东西来,有粗瓷饭碗、老茶壶,还挖出松树墩子。饭碗和茶壶都放在生产队,大家用。他们说,这都是“塔没二齐”的时候留下的。

时家场里

百时屯的场一家挨一家,都没院子。谁家的场多大,都有记号,地底下埋着石头,露出一块。那时候轧出粮食来,都用木锨扬,没风不行,地方小了也不行。老姜家的场在东北角,老庞家的在东南角,老时家人多场也大,在屯子中间。

百时屯来了唱戏的、耍把戏的,都到时家场里。听说来过耍狗熊的、耍猴子的、小狗钻圈的、上刀山的、拉洋片的、唱两根弦的,俺家管教严,没看过。屯子里只要锣鼓一响,时家场里就来很多人。

刚记事的时候,大嫂领俺看过皮影戏,俺那里叫“提线子人”。吃完黑天饭,月亮很亮,嫂子小脚,俺三四岁,她扯着俺的手,走了半里地。

场里看戏的人很多,俺走到,人家正演着哩。开始,嫂子抱着俺,从人缝里也能看见。俺看见一张大白布,两个小人拿着刀,在上面一蹿一蹦地打架,很热闹。

嫂子抱俺看了一会儿,累了,把俺放在地上,俺啥也看不见,那么多人,谁也比俺高。后来俺往里挤了挤,看见有个长板凳,没人坐,不知谁家的。可能占地方早,去晚了,挤不到里边。坐下看不见,嫂子让俺站凳子上。站凳子上能看见了,看一会儿,俺困了,要回家,嫂子就领俺回家了。

俺老家那里,正月初五、十四、二十三有说道,大闺女、小媳妇都不干活儿,一年到头,总算歇两天。

一九五二年正月初五,时家的场里锣鼓响,百时屯的闲人都过去看。那年俺虚岁十六,跟两个嫂子去了。俩嫂都是小脚,俺扛着一个长板凳,放到前面。听说,这个戏班子是唱花鼓丁香①的,俺没听过。小时候听戏,俺最爱看小媳妇出来,长得好看,穿的衣裳好看,嗓子也好听。

坐了一会儿,开戏了。唱戏的两个人穿着古装衣裳,一个男角,一个女角,还有敲锣打鼓的、拉弦子的、拿着锣打场子要钱的,一共七个人。这个唱女角的,一看就是个男人,大高个子,脸很黑,抹一层粉也没盖上,就像驴粪蛋子下了霜,两只黑手也粗拉拉的。他唱得好,一开腔嗓子可细了,如果光听他的唱,那就是个小媳妇。

那天唱的是《兰瑞莲打水》。听完戏,俺就回家了。看见三哥,俺问:“你咋没去听戏呀?”

三哥说:“俺去那儿一看就回来了。你看那个男人打扮成个女的,难看死了。你知道那叫啥戏吧?”

俺说:“不知道。”

三哥说:“那叫三不要脸的戏。唱戏的不要脸,请戏班子的不要脸,看戏的也不要脸。要脸面的,谁请那么难看的戏?要脸面的,谁看那么难看的戏?”

①花鼓丁香:一种民间小戏。

一九五五年秋天,俺回娘家。刚进西门就听见锣鼓声,走到时家场里一看,里三层外三层的都是人。俺也挤到里边看看。挤到里边,俺没看出来玩的啥把戏,就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木棍子,旁边还有一个破木箱子,没底没盖,放在光溜溜的地上。

旁边的人敲敲锣,打打鼓,那个人先把空木箱子拿起来,叫大家看。看完,他把箱子扣到地上。

旁边的人敲敲锣,打打鼓,他用棍子敲敲木箱子,从箱子里拿出一样东西来。

旁边的人敲敲锣,打打鼓,他再敲敲木箱子,从箱子里又拿出一样东西来。

一遍又一遍。他拿出来的东西有衣服、帽子、鞋、围脖,有针线筐子,还有俺家的驴套。

那个人喊:“小朋友,谁想去北京见毛主席?”

有个小孩说:“俺去。”

那个人把孩子的眼用黑带子捂上,放到箱子里。旁边的人敲敲锣,打打鼓,他敲两下木箱子,拿起箱子再叫大家看,孩子没了。地是平地,孩子哪儿去了?谁也没看见。

那个人又喊:“刚才那个小朋友,现在到北京了。还有谁想见毛主席?”

有个小孩说:“俺去。”

还是把孩子的眼用黑带子捂上,放到箱子里。旁边的人敲敲锣,打打鼓,他拿起那个箱子叫大家看,这孩子又没了。

玩了一会儿,旁边的人敲敲锣,打打鼓,那个人用棍子敲两下木箱子,一个孩子从箱子里站起来,是第一个想见毛主席的孩子。

那个人解开孩子眼睛上的带子,大家问:“你见到毛主席了吗?”

孩子说:“俺在一个柴火垛边上躺着了。”

旁边的人敲敲锣,打打鼓,一会儿,第二个想见毛主席的孩子也从箱子里站出来。

他们玩够了,又敲锣打鼓,那个人把那些衣服、帽子、鞋、围脖、驴套、针线筐子啥的紧着往箱子里装,装得很快。都装完了,他打开箱子,里边啥都没有了,地还是平地。

这事俺越想越奇怪,问上岁数的本家三哥:“这是啥把戏?”

三哥说:“这叫小搬运。他搬来的那些东西,都得送回去。他要不送回去,就不能再玩,再玩也不灵了。俺听说还有大搬运哩,把牛、马、驴和走路的人都能搬来,光听说,没见过。”

百时屯的井

百时屯有好几眼井,时家、庞家、姜家都有一眼。

从俺家出门往左一拐,就是姜家那眼井。井上没有辘轳,俺家买了一条井绳放在井台上,谁要去打水,就用这条井绳。井绳是用树皮拧的,很粗,一头有个结实的木钩子。

那时候,挑水用的都是木桶。用井绳钩子钩着木桶的横梁,摇几下,打斜下去,灌进半桶水,提起来再一墩,桶就满了。站在井边,用两只手捯①着往上拔,木桶死沉,得费很大劲。离井远的,挑一挑水,半道得歇一次两次的。

男人不在家,或者病了、懒了,女人就挑水。女人都小脚,力气也小,挑水用瓦罐,瓦罐碰到井边就碎,总得加小心。

吃这井水的人多,都说这井水好吃。春天旱得狠了,井深了,水浅了,打出一桶水来很累。天旱,木头干,木桶漏水,一桶水到家,漏得还剩大半桶。到了家,还漏,漏得厨房地成稀泥了。

有人说,井王爷最公平,不管穷的、富的、丑的、俊的,只要来打水,都给你。

①捯:双手交替着把绳子往回拉。

这眼井也不知道用多少辈子了。井壁是圆的,用砖砌的。井口是方的,往回收了一点儿,砌了四块石头。年头多了,石头溜光溜光的,不小心很容易掉到井里。

有一年春天,天旱,井水很浅。姜来滨眼睛不好,不能打水,都是媳妇挑水吃。媳妇去打水,掉进井里,没淹着。有人把井绳放到井里,来滨媳妇抓着井绳,就把她拽上来了。

在老姜家,来滨媳妇是最不干净的一个人。她掉下去以后,来这眼井打水的人少了。很多人到前街挑水,挑一挑水歇三回,才能挑到家。来这井打水的,挑回去都给牲口喝,谁也不喝来滨媳妇的洗澡水。

在前街挑了半个月水,大家一商量,还是淘井吧。把井里的水全淘出来,稀泥全挖出来,再升上来的水就干净了。淘了井,都不到前街挑水了。

到了秋天,枣树上的枣红了。继卜家的枣树伸到墙外边,底下就是那眼井。郭保申的二孙子二牛用青秫秸够枣,不小心掉进井里。俺在井台上洗衣裳,眼看着他掉进井里,把俺吓坏了。正是割豆子的时候,都下地干活儿了,找人也找不着。

俺往庙台子跑,看看那里有没有人。没跑到庙台子,看见士太哥,他挑着两个送水的瓦罐回来。俺吓得不会说话了,喊了一声:“大哥,掉井里了。”

士太哥明白了,急忙往井边跑。俺以为这么长时间没人救,郭二牛准淹死了。跑到井边往下一看,他扒着井壁的砖缝,露着头。那年郭二牛十一岁,这个年纪的男孩都会游泳。士太哥放下井绳,把郭二牛拽上来了。

正是秋收的时候,郭二牛的洗澡水大家都喝了,没人计较。

离这眼井四五十米远,有个大坑。大坑干了,井里的水就少了;大坑干了,屯子里的人就都去坑里挖黑泥,晒干了当肥,送到地里,庄稼长得好。这大坑越挖越深,有的时候挖出泥鳅来。

到了秋天,雨多了,坑满了,井里的水也多了,差两三尺就满了。

百时屯的庙

百时屯有庙。

前庙是两间砖瓦房,里面都是泥像。对门坐着的是佛爷,东边有周仓、关平,周仓瞪着眼、咧着嘴,手里拿着大刀,关平挺文静的样子。剩下的神,俺说不上名来,都是男像。

前庙有个前出厦①,庙里是关公的泥像。天要旱了,百时屯人就把关公的泥像抬出去晒,求雨。有时候,一晒关公就下雨了;有时候,晒两三天也不下雨。

后庙是三间“穿靴戴帽”②的房子,底下是砖,中间是土墙,上面起脊的地方还是砖,房顶是瓦。后庙挂的神像都画在布上,有白玉奶奶,有大送子娘娘、二送子娘娘、三送子娘娘,都是女像。

后庙东边还有三间土平房,爹和二哥都在那儿办过学校。二哥说,他大白天看见四条腿的凳子在屋里来回走。百时屯没人养兔子,学生看见一只小白兔,一帮学生撵,眼看要抓住,没了。来东北后,跟人说起这事,张大叔说,你那里要是没有小白兔,你就在看见小白兔的那块地方往下挖,能挖出银子来;要是当时把那个兔子打死,那就是一个银兔子。

同类推荐
  • 心灵甘泉:沙与沫

    心灵甘泉:沙与沫

    沙与沫是一本关于生命、艺术、爱情、人性的格言书,值得反复品读。除了哲理以外,诗集还富于音韵之美,宛如天籁,传达出生命的爱和真谛,让那些困顿彷徨的人们,都能得到慰藉和鼓舞!诗文超越了时空、国界的限制,字句中蕴含深刻的哲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情感,满足了不同心灵的不同需求。
  • 希望:鲁迅散文

    希望:鲁迅散文

    鲁迅是民族的脊梁,鲁迅散文,是民族的灵魂。本书是鲁迅散文的精选集,是从《野草》《朝花夕拾》和《夜记杂感》三个部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最有思想而又最有温情散文。选编者钱理群、王得后是鲁迅研究界影响力最大的学者。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 (中国话),调动得(极难凋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
  • 指点江山

    指点江山

    本书精选毛泽东诗词36首,从言志、战争、爱情、友情、乡情、咏物、山水和建设等方面,解析诗词的丰富思想内涵和高度艺术成就,同时从诗、书、画、景等入手,结合马泽东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对这些诗词的赏析,展示了马泽东的伟大精神世界和革命领袖风采。
  • 总是宋词最关情

    总是宋词最关情

    《阅读中国——总是宋词最关情》这本书,采用了词中有故事、故事中有词的写法,向热爱宋词的朋友吐露一段段或简单、或凄美、或沧桑……的故事,带着读者朋友一起在宋词的情感世界里去放松、去畅想、去漫步。
  •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文摘小说精品:校园卷

    本书收录了一些文摘小说中的精品故事。青春是一首歌,演绎着浪漫的童话,这里有我们青涩的成长历程,有我们甘之如饴的美好回忆。任时光流转,最初的亦是最美。
热门推荐
  • L.O.V.E.经营

    L.O.V.E.经营

    人生在某一瞬间留着天真烂漫的金发,某一瞬间又留着成熟的黑发。某一瞬间不由自主地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六个月来吃了一顿像样的好饭,夜里感激得睡不着觉,某一瞬间又成为有超高人气的实力人物。越是吃力,越是困难,越是悲伤,越是一无所有时,我们越是期待像过山车向上冲的那个时刻。
  • 炼狱蝴蝶

    炼狱蝴蝶

    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犁花月又西。一场阴谋,她与他错过。她诚然伤心,可在她终于决定放下的时候,他又无征兆的出现在她的面前!”惜,命中最幸运的两件事:一件是时刻最后将我对你的爱消耗殆尽;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见你。“且看乱世浮尘,某女如何在爱恨情仇之间辗转反侧,笑傲江湖。
  • 异界魔神记

    异界魔神记

    顾潇寒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离奇的穿越到了另一片大陆,废柴的他似乎有着什么不同于常人的地方。生来怕死的他却一次次陷入生死,生来专情的他却身边美女如云,“这该怎么办呢?”顾潇寒迷茫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 百变王妃:刁蛮王妃II

    百变王妃:刁蛮王妃II

    她一直羡慕爹娘的恩爱,也希望将来自己也会如他们一样。七岁那年的相遇,让她认定了他,可他居然有了她还要另娶他人?不行,绝对不行,即使他是太子,也照甩!逃婚,那是必须的!
  • 仙剑永恒

    仙剑永恒

    造化大千,是为仙;荼毒天下,是为魔。一个普通的修行之人,因为意外得到一枚“噬灵珠”而招来灭门之祸,九死一生脱险的他发下誓言,穷尽一生也要洗雪仇恨。宝物有灵,脱胎换骨,且看他手持三尺青锋,穿梭在仙魔之间。
  • 文坛风云录

    文坛风云录

    《文坛风云录(精)》摘录的是作者30年前的部分日记。这之后的30年间,随着胡世宗视野的开阔、阅历的增长、交际的扩大和思考的深入,编者胡世宗的日记更有大量对文坛人物和事件愈加丰富的记录,如果有时间和精力,《文坛风云录(精)》编者将陆续把它们再行整理,继续公之于世。
  • 极品殿下妖娆妃

    极品殿下妖娆妃

    北琅国太子,空有虚名,无权无势,病弱半残,容貌丑陋,更是不祥之身,就算身份再怎么尊贵,也没有人敢多靠近他一分,更别说是想嫁给他了,可偏偏就有那么一个‘倒霉’的女子成了他的夫人。谁知,有了太子妃之后,这太子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一次比一次跌瞎众人的眼睛。传言她只是一介孤女,无依无靠,没有倾城之色,没有绝代才华,没有金粉家世,要什么没有什么。而真正的她,惊世艳艳,无双天下,一双清冷瞳眸之中掩藏着多少傲骨锋芒,本不是寻常燕,又岂会平淡一世。太子至理名言:夫人是天,凡事要以夫人的标准为标准。夫人往左,他绝不往右,夫人往右,他绝不往左。夫人要人三更死,他绝不让那人活到二更,夫人要人立马活,他绝对乖乖捧出救命仙丹。总而言之,夫人的话大过天,就算是皇帝老爹来了,也得让一边。【本文一对一宠文,男强女强,且看腹黑男女主各种斗,一步一步共同迈向美好的未来。】*————————————————————*“夫人,你说是把他五马分尸呢,还是挫骨扬灰呢?”妖孽男子对着身边的绝色女子温柔问道。那女子神情淡然,无谓道:“千刀万剐就行了!”在场众人,都不由吸了一口冷气,心中默念:千万不要得罪女人,尤其是这么漂亮的女人。唯有妖孽男子轻声暖笑,看向女子的眼中满是极致宠溺,然后对着地上那人道:“我夫人说将你千刀万剐,是你的荣幸,你可要好好享受下啊!”众人更是觉得浑身一凉,心中再次默念道:也千万不要得罪男人,尤其是长得那么妖孽的男人。地上那人早已晕厥,不省人事了,若是来生做人,他定要求老天爷千万不要再让他遇到这一对男女了。*————————————————————*雪花散落,冷寒彻骨。“夫人,你信我吗?”他的目光永远停留在她的身上,从未改变。她冷漠的脸上,突然勾勒出了一抹绝美的浅笑。“我信!”从未不信。上穷碧落下黄泉,一生一世一双人。他的唇边又浮上了往日的妖魅笑容,上前将她拥入怀中,认真细语道:“能得夫人你,此生再无憾事!”【绝代公子,温润少爷,冷酷王爷,风华神医,桀骜庄主,神秘门主。各式美男来袭,亲们请接好!】偶简介无能,亲们请自行补脑!
  • 最伟大的智慧书

    最伟大的智慧书

    葛拉西安,以洞穿一切的目光、过人的智慧和绝伦的仁慈,用一种令人惊异的冷峻与客观,看透叵测的人心和纷繁的世事;马基雅维利,手执一支锋利的笔,给西方政治学划开丁致命的一刀;孙武,凭借博大精深的学识、精邃,写下了一部为军事家视为必读的教科书……
  • 三生轮回咒

    三生轮回咒

    天地相争,人妖战乱。原本安逸的生活被打碎,为救父亲的他在愤怒时莫名得到了一股力量,却毫不知情。是情绪激发的潜力?还是血脉?亦或者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在机遇下得知有力量的少年不懂得如何运用经常因此而受伤,他决定去寻找方法。而父亲却被妖族杀害,村子被遗弃…愤怒之下的少年为复仇,又为改变天下而走上修道成神之路…
  • 鬼道浮生录

    鬼道浮生录

    身入鬼道,终生与鬼相伴,克己克人。何为生,何为死,浮生如梦,一切皆是寻常。一位跳脚青年,不经意间卷入了一张弥天大网,等待他的将是传奇而又艰辛的道士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