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79100000018

第18章 成长的纪念与庆贺——生日礼(2)

说到了吃,自然是生日礼中最为显见和重要的一项。如镜头中所写,生日礼也并不是集中在一场庆典中完成的。俗话说,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过生日,也是从一大早就开始的。一般来说,过生日的“寿星”——开封民间称呼中的“寿星”不特含年老的意思,如果是孩子,就在前面加上一个“小”字表示爱称——可以比平时多睡一会儿懒觉。待他或她起床,方便,洗脸刷牙,把个人卫生打扫完毕坐到饭桌旁时,节目就正式开始了。

桌上一定会为寿星准备一盘共六个或八个煮熟的鸡蛋(寓意顺利或发达),一个烧饼,两根油条。烧饼和油条必须由寿星本人吃掉,不得剩余。这是有讲究的,烧饼是圆的,象征头顶盖,油条是长的,又是双批儿喻指两条腿,过生日就意味又长了一岁,当然要上长脑子下长腿。吃烧饼油条深意就在这里。鸡蛋当然也是要吃的,只是吃蛋之前要先“轱辘好运”。家中有长辈,就由长辈开始,一般家庭成员都会参与“滚蛋”活动,把自己的一份祝福送给过生日的寿星。轱辘罢好运,鸡蛋就可以吃了——六个蛋对无论小孩还是大人都是一定的负担,所以寿星一般是不包办报销的,先选上一两个吃了,剩下的就由其他家庭成员分享了。

有些地方过生日吃的不是带壳煮熟的鸡蛋而是荷包蛋,如湖北京山新市一带,过生日要吃四个荷包蛋。取其外包白银、内藏黄金、圆圆整整、四季如意的寓意。

时间的脚步走到中午,一家人又会聚在一起,共进午饭。

午饭是正餐,富裕家庭可能会摆上一桌寿宴,普通人家也会比平日多准备几个菜,但这些都不是主角儿,午饭真正的主角儿是寿面。无论是否已经在或丰盛或简单的寿宴中吃饱,最后上桌的寿面是一定要吃的。讲究的人家会专门选用极细的龙须面来做寿面,这叫细水长流,本来极普通的面条也在这一刻承担起祝福寿星好运长久的重任。中原地区所谓寿面,多是炸酱面,炸酱是选用肥瘦适当的肉切成碎丁,上锅炒熟,加入酱油、粉欠熬制而成。

炸酱加工好后盛盆另放,然后开水下面。盛面自然是用碗,碗可大可小,煮熟的面条用筷子抄起放入碗中,拿勺浇上炸酱,拌匀即可进食。面条盛多盛少,可视自己的肚子承受能力而定。如果午餐简单,只有寿面,那么成年的男人吃上个半斤八两面条是没什么问题的。

吃饭首先是为了挡饥,但生日这一天的饭却在这简单的生理需要之上,多了不少情感因素,而且都是祝福、庆贺等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因素。生日礼能够年复一年、代复一代地传承,恐怕跟人们无法割舍这份情感大有关系。

2.辩证认识岁加减

中国传统社会对人的年龄的认定既准确又模糊,准确,是因为其严格按照阴历过生日;模糊,是因为中国人普遍有实岁(周岁)、虚岁的认识。

所谓实岁,就是实际的岁数,如一个人2000年12月出生,那么到2003年12月,正满3周岁,过生日意味着这个孩子开始了3周岁的生活。而虚岁,或以整年或以出生日期为标准,比实岁至少要大一年。还是上述的例子,一个人2000年12月出生,若按年份计算虚岁,刚进入2004年1月,他(她)就已经4岁了。人们面对这样情况的解释是:“过了3岁生日,就开发始吃4岁的饭了。”习惯成自然,一般人们都能明白。但如果较起真来,逆推来看,按这种逻辑,孩子刚刚出生就是在吃一岁的饭,即虚岁是一岁,而这时他(她)可能还没有满月,可能还没过百天。这也许是虚岁算法面临的最大的也是惟一的尴尬。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尴尬无形中就消失了。尤其是到了中老年时期,虚岁的说法还可以帮助人们摆脱不少心理的负担,从而平安地通过某些俗信以为凶险的年坎儿。例如民间流传着“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的说法,据说是源于孔子七十三而卒、孟子八十四寿终的俗信,老人们活到了这两个岁数,说起自己的年龄,就故意虚加一岁,说自己七十四、八十五了,以示越过凶厄。

从传统孝道的角度看,中国人对年龄也有一种两面的态度,体现在生日礼中,针对青少年的主要体现着对其成长的喜悦与祝福;而对中年人而言,过生日就更多的意味着忧愁与恐惧——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父母的年龄也在增长,尽管子女都希望父母健康长寿,但客观规律告诉人们,在正常情况下,年龄越大,距离死亡越近。而孩子的出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的说法近世也流传极广,因此在相对并不怎么隆重、热烈的生日礼中,和庆贺祝福相伴的还往往有一种感念、报恩的情绪。

镜头十九:庆生感恩

男人是在自己的女人生孩子那一刻突然意识到为人父母的艰难的。尤其是母亲,为了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竟要独自承受那么大的痛苦——他当然体会不到,可他受到的女人生产时的阵阵惨号的强烈刺激却使他想像得更多。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像,他在事后问过女人,女人的回答朴实、简单:就跟活不成似的。咋个活不成?女人说不清,男人也想像不到。

他又去问了自己的娘,娘的回答形象、幽默:“嗨,生孩子有省事的?就当是跟阎王爷打上几架了。”

“和阎王爷打架?”男人在惊愕之余体会到娘的一种淡定从容。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让娘去跟阎王打架、差点回不来的人。

产后的女人虚弱不堪,刚降生的儿子嗷嗷待哺。女人硬撑着的神情又让男人感到身为子女的幸福。

男人该过生日了。当娘的照例一大早起来准备给儿子庆生。

男人从房里出来,看到娘又在忙活,上前说:“娘,别忙了。”

“不累,再说,这生日也不算是个小事,而且,今年你又有了儿子,咱得好好庆贺一番哩。”

“娘,我都有儿子了,这生儿以后不做也罢。”

“说啥哩,你还在我跟前卖老?你再大,到我这儿也是个孩子。”

男人知道拗不过娘,只好由她了。

早饭的时候,果然桌上摆着煮好的鸡蛋。

男人拿起来一个,细心地把皮剥好,放到娘的碗里。

“头一个,您吃。”

当娘的愣了一个,儿子快三十了,她给儿子过了快三十个生日,今儿是头一遭儿子把鸡蛋让给她先吃。

儿子看出了娘的诧异,“娘,以前儿子不懂事,现在,我也应爹了,能体会当娘的不容易了,这蛋您得先吃,中午吃面,头一碗也得是您的。”

“这,这是咋说哩!是给你做生儿。”

“是,是给我做生儿,可您想啊,没有您,哪有我?再说了,您为了生我,……不说了,反正这鸡蛋您得先吃,就当儿子报恩吧。”

“中,中,这儿子没白养活。”

“娘,这是啥话?儿子懂事晚了,等我的儿子大点儿了,我早早就得教育他。”

饭后,女人把男人拉到屋里,问:“你准备咋教育儿子对我好?”

男人说:“还能咋教育?教他懂得爹娘的好呗。我听咱娘说,生孩子就像跟阎王爷打架,九死一生,这孩子生下来要不知道对娘好,还能算人吗?再说了,禽兽也还有回报父母的哩,小羊吃奶,一定是前腿跪下。乌鸦老了,小乌鸦就反过来哺养它。人总不能禽兽不如吧?”

“说这些恐怕太早,孩子恁么小,能听懂?”

“早说早懂,不懂就多说几回,只要别跟我似的,要到当爹了才明白事理。”

镜头中的故事不一定具有典型性,也不见得有普遍性,但子女在过生日时首先表示对父母的尊敬,却所见多有。据学者研究,举行纪念生日活动,始于隋高祖杨坚,仁寿二年(602年),杨坚下诏说,六月十三日是朕(皇帝自称)的生日,为了纪念父母生育之恩,天下百姓这一天不准宰杀牲畜。据此,生日礼在开始之初,就已经不仅仅具有庆贺、祝福过生日之人的功能。尽管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是出于封建帝王杨坚的个人意志,但它无疑非常适应儒家孝道的宣传,也迎合了民间百姓朴素的感恩念亲之心,所以在后世的生日礼中,这一功能能够得以普及并流行不衰。

这一感恩、念亲的心理,应该说和传统社会对年龄的认识也有一定联系。镜头中的男人说“自己懂事晚了”,从孝道角度讲,也许是如此;但从年龄认识角度看,却不见得晚。一个人也许只有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才最能对自己、对长辈的年龄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对他的父母而言,不仅仅是又有了新的身份和高的辈分(当了爷爷奶奶),而且也会意味他们的年龄的加速老化(当然,这更多的是心理因素的作用)。

从时间的直线、不可逆性来审视人生,人从母体中诞生到这个世界开始,就是在一步步向死亡迈进,而且无法停止,但这种清醒不是每个人都有,也不是每时都有。成长带来的喜悦和期待让人们往往忘记年龄的这一“向死”特点,很多时候人人还希望它前进的脚步快点儿,再快点儿;而一旦人们开始为年龄这种不可阻挡地向终点靠近的特点而担扰,而恐惧,他们又会不可避免地希望它走得慢一些,再慢一些。这种矛盾,这种情绪,在庆生活动,尤其是已过中年的生日活动中,显露得非常清晰,给生日增添了许多温情,也涂上了淡淡的伤感。自从孔子在川上叹息“逝者如斯夫”,中国人就创造了众多的语言意象来表达自己的这种感悟:韶华不再,逝水流年,等等等等,生日礼的种种表现,也是这种心理的外化形式之一。

同类推荐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诞辰与丧葬习俗(上)

    由竭宝峰、刘心莲、邢春如、李穆南编著的历史之谜系列丛书共32分册,用来阐述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并揭示古代历史长河角落中最为隐秘的部分。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热门推荐
  • 大道凝仙

    大道凝仙

    三千大道,谁人高歌,踏星握生死。追星辰,逐日月,仙人岂能无快乎?凡超脱大道,凝聚真仙。一少年,寻父亲脚步,一步步踏上仙途。炼体,练气,夺天地灵气,化真元,铸元神,炼虚无,化神,问道,飞升!仙人真的无忧?唯有仙晓得。吾亦化天道,揭天地生死局,让谁为仙,谁便是仙!
  • 冰山总裁

    冰山总裁

    韩可本是市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她做她的外景主持,他当他的多金总裁,生活永远都不可能会有交集!然而,命运偏偏将两人拴在了一起。电视台的台长是个好色之徒,由于韩可在全台众多女生中脱颖而出,也因此成了他猎艳的目标。几经布署,眼看美人就要到手,却被自己的情妇出卖,被及时赶来的杜泽爆打出门。最可恶的是,无耻的台长居然还给韩可灌了进口春药粉,据说,要去除这一药性,一定要男女交合才能解除药性。看着她那红得快
  • 坏丫头搞定高冷校草

    坏丫头搞定高冷校草

    “高中的日子真心不好过啊,作业一大堆,天天都要晚自习,最主要的——必须要寄宿。这让人怎么活啊!!!”苑子兮一边吐槽一边劝表妹苑琳不要来自己学校上学。苑琳像是中了邪一样吵着要去苑子兮学校上学,苑子兮也没有办法,只好将计就计给她诉说自己在学校的痛苦咯。“老姐啊,可是你在那里过的不好不代表我过得不好啊。”苑琳翻了个白眼,吃着薯片。“苑琳,你听我说,你好好的在贵族学院上学干嘛又突然转来这个狗不拉屎的学校呢?!”
  • 尸骨王座

    尸骨王座

    执心剑,屠神灭圣。携魔势,登王座。俯视亿万生灵,万千神圣。谁能知吾心....不愿!
  • 八关斋经

    八关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者无疆

    医者无疆

    人生,好比一场黑色幽默。当你病人膏肓,你鞍前马后追随了几十年的老板,现在要放弃你;你相濡以沫几十年的妻子,现在要放弃你。而现在最想让你活下去的,却是你素昧平生的医生,而你,甚至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长得什么样子。我知道,他们一直在等我的一句话:患者成功希望渺茫,建议放弃治疗。然后,就可以结束这一切,只等在你的葬礼上流几滴眼泪,了却你们这辈子的情分。
  • 倪崴正传

    倪崴正传

    不惑之年的倪崴遇到让他腻歪的事房贷儿子残疾老婆怀孕他查出得了癌症倪崴没有老白的技术和手腕他不想拖累家人所以他要跳楼所以他遇到了外星人
  • 系统召唤

    系统召唤

    陈风在玩游戏的时候被异界的精灵召唤了,我的天啊,他竟然成了一只懵比的召唤兽!我去,这是精灵,真漂亮。等等,你哭什么。什么,我是一个什么也不会的召唤兽?这个我好像真的什么都不会,不过我可以从系统里学啊,什么魔法,武技,什么武器防具,系统,这事交给你了。“叮,请宿主努力升级。”
  •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生)

    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中学生)

    本书分为三部分,主要内容为0~3岁乳婴儿的家庭养育、3~6岁幼儿的家庭教育、婴幼儿行为异常案例分析及治疗。
  • 食人老宅

    食人老宅

    《诡异天地》主编周正夜里加班,在答复读者来信中,无意间发现一封难以破解的匿名信,由这封匿名信引发了许多诡异事件……在这封匿名信诡异地开了后,竟然从这封匿名信中传出一声嘶力竭地女人的尖叫声!接着就看到三张彩色照片:一张,一栋破败的老宅;一张,在这栋老宅内,满地洒满鲜血;一张,同样是这栋老宅内,出现一间幽暗的小密室,密室里,摆放着一副小矮木凳,凳子上是一颗血肉模糊的女人的头,披头散发,眼睛如同猎狗的眼睛,曾明哇亮。三张彩色照片下面,竟然还附有几个字,鲜红的字,血字:女人、老宅、永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