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欲望的蠢人
不切实际的欲望,往往能毁灭我们的一切。有这样一则小品文很有喻意:印第安人酋长对他的臣民们说:“上帝给了每个人一杯水,于是,你从里面饮入了生活。”
生活确实就是一杯水,杯子的华丽与否显示不了一个人的贫与富。但杯子里的水,清澈透明,无色无味,对任何人都一样,接下来你有权力加盐,加糖,只要你喜欢。
这是你的生活权利,没有人能剥夺。
你有欲望,不停地往杯子里加水,或者加糖,但必须适可而止,因为杯子的容量有限。
啜饮的时候,你要慢慢地体味,因为你只有一杯水,水喝完了,杯子便空了。
生活当中,该有多少人为了让自己的这杯水色香味俱佳而无谓地往里面加着各种各样的佐料,诸如爱情、友情、金钱、喜、怒、哀、乐、……等等,所以他们都感到活的非常“累”。然而,却有许多人都在自愿地享受着压力。这种无形的生活压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有则小笑话,不妨先来读一读。
有一只狐狸,看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葡萄。狐狸馋涎欲滴,它四处寻找进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于是,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来它又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无法钻到围墙外,于是,又绝食六天,再次饿瘦了身体。结果,回到围墙外的狐狸仍旧是原来那只狐狸。
其实,在生活当中,也有不少人为了“得”而无谓地失去很多东西。
为了生存,我们透支着体力和精力;为了爱情,我们透支着青春和情感;为了失去的亲人,我们透支着无尽的悲伤。
体力也好,精力也罢,或是其他方面的付出,都应把握有度,适可而止。
过度的体力和精力透支,无论是大喜过望,还是悲痛欲绝,都会造成精神上的无谓伤害。切记:“祸从天降”,“乐极生悲”。
另外,生活当中,对物质和金钱的求取,不要过贪。
贪者,失败之根本。有多少人由贪而变贫,由贪而服法,由贪而寝食难安啊!
不过,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日子;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可欲而不可求的东西,硬要占为己有,那还能没有压力?
就如小品文中的那杯生活之水,若添加的成分太多,会导致水满而溢出。还是现实一点,不要太苛求自己。也不要做小笑话中的那只狐狸,其实,吃到了与没吃到葡萄还不都是那只狐狸。
得与失是互为辩证的,得到多少,相应也就失去多少。别太羡慕那些生活过于富足和奢侈的人们,表面上,他们看似很幸福,实际他们也很苦。说到底,是吃到了与没吃到都是那只狐狸。人也是如此,享受到与没享受到都是你自己。现实点讲,无论干什么,都应适可而止,把握有度。干力所能及的事,不要过于强求自己。力不能及也要为之,于人无益又不利己,何必给自己增添不必要的烦恼和压力呢?
生活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是活法不同。那就全凭自己了。
那些活得既自在又幸福的人,他们既不贪图,又不奢侈,丰衣足食,足矣。所以他们活得自在潇洒,既不“累”,也没那么多烦恼和压力。那么,总是叫苦连天的人们,是不是该认真地审视一下自己了呢?适可而止吧,学学那些能够轻松地驾驭生活的人们,把自己从“累”的压力中解脱出来。另外,你还得戒除你吝啬和贪婪的习性。
曾有位哲学家指出:“对财产先入为主的观念,比其他事更能阻止人们过自由而高尚的生活。”这就是说一定要摒弃吝啬的不良习惯。
过于贪婪的另一种表现是与人交往只索取不奉献。生活中有一类人被称作“自私自利的朋友”。这种朋友以我为中心,朋友为我所利用,用人时朝前,不用人时退后。别人是他友谊的附庸,他是居高临下的感情施舍。这样的朋友在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威德的文学作品中有过描写:
从前,有个忠实的小伙子叫汉斯,他一个人住在一间小屋子里,他非常勤劳,拥有一座在村庄里最美丽的花园。小汉斯有很多的朋友,但其中有一个跟他最要好的朋友,叫大休,是个磨坊主。磨坊主是个很富有的人,他总是自称是小汉斯最忠厚的朋友,因此他每次到小汉斯的花园来时,都以最好的朋友的身份拎走一大篮子各种美丽的鲜花,在水果成熟的季节还拿走许多水果。
磨坊主经常说:“真正的朋友就该分享一切。”但他可是从来没有给过小汉斯什么回赠。
冬天的时候,小汉斯的花园枯萎了。“忠实的”磨坊主朋友却从来没去看望过孤独、寒冷、饥饿的小汉斯。
磨坊主在家里发表他关于友谊的高论:“冬天去看小汉斯是不恰当的,人们经受困难的时候心情烦躁,这时候必须让他们拥有一份宁静,去打扰他们是不好的。而春天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小汉斯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我去他那采回一大篮子鲜花,这会让他多么高兴啊。”
磨坊主天真无邪的儿子问他:“爸爸,为什么不让小汉斯到咱们家来呢?我会把我的好吃的、好玩的都分给他一半。”
谁想到磨坊主却被儿子的话气坏了,他怒斥这个白白上了学、仍然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他说:“如果小汉斯来到我们家,看到了我们烧得暖烘烘的火炉,我们丰盛的晚饭,以及我们甜美的红葡萄酒,他就会心生妒意,而嫉妒则是友谊的大敌。”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是讲给孩子们的,然而现实生活中这种虚假友谊也不少见,心眼实的人许久都被蒙蔽着。但是他们终究会有识破真相的一天,这种“朋友”最终一定会被人唾弃的!
吝啬贪婪者金钱、财富都不缺,然而其灵魂、其精神却是在日趋贫穷。
吝啬果真能给吝啬者带来愉快吗?不能。其实吝啬者的生活是最不安宁的,他们整天忙着的是挣钱,最担心的是丢钱,惟恐盗贼将他的金钱全部偷走,惟恐一场大火将其财产全部吞噬掉,惟恐自己的亲人将它全部挥霍掉,因而整天提心吊胆,坐立不安,永远不会是愉快的。
吝啬者果真能给人带来幸福吗?不能。因为“小气”,因为狭窄,所以在这类人身上很少体现亲情二字,所以其内心世界是极其孤独的。尤其是当他们有难的时候(譬如在病中),他们才会感到缺少感情支持的悲怆,才会感到因为吝啬而失去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才会充分感觉到金钱的真正无能。所以,我们要及时地戒除自己与上面那些吝啬贪婪的习性,才不会做欲望的蠢人。
贪婪是进取的陷阱
贪婪之心与快乐之心虽有本质区别,但都表现为不满足于现状,都追求更多更好的东西。所以常有人把贪婪之心当成了进取之心,或拿进取心作贪婪的幌子,结果栽进贪婪的陷阱不能自拔。
据一个捉猴很有经验的猎人说,他捉猴有一个办法屡试不爽,就是在墙中夹个竹筒,在筒的一端放一个鸡蛋,猴子从竹筒中看见鸡蛋,便从竹筒里伸手去抓,手中握了个鸡蛋便不能从筒里缩回来,但猴子舍不得放下鸡蛋,往往是束手就擒,这比贪吃的鱼还愚蠢啊,鱼发现吞钩了还想往外吐,猴却舍不得放弃手中足以害命的鸡蛋。
早在1925年,美国科学家麦开做了一个前无古人的老鼠实验:将一群刚断奶的幼鼠一分为二区别对待。
第一组享受“最惠国待遇”,予以充足的食物让其饱食终日。
第二组享受“歧视待遇”,只提供相当于第一组60%的食物以饿其体肤。
结果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组老鼠难逾千日,未到中年就英年早逝;第二组饿老鼠寿命翻番,享尽高年方才寿终正寝,而且皮毛光滑,皮肤绷紧,行动敏捷。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免疫功能乃至性功能均比饱老鼠略高一筹。
后经科学家触类旁通,扩大范围验及细菌、苍蝇、鱼等生物,又发现了惊人相似的一幕幕。
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努力,得出结论认为:动物终其一生所消耗的能量有一个固定的限额,限额一旦用完就意味着生命永久停止,吃得多,限额就完成得早;吃得少,魂归地府也就慢些。
一股细细的山泉,沿着窄窄的石缝,叮咚叮咚地往下流淌,也不知过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冲刷出一个鸡蛋大小的浅坑,里面填满了黄澄澄的金砂,天天不增多也不减少。
有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汉来喝水,偶然发现了清洌泉水中闪闪的金砂。惊喜之下,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从此,老汉不再受苦受累,过个十天半月的,就来取一次金砂,不用说,日子很快富裕起来。
老汉虽守口如瓶,但他的儿子还是发现了爹的秘密,他埋怨爹不该将这事瞒着,不然早发大财了……